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析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析
最近,哈佛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弗里德曼是斯坦福大学和世界银行的共同首席经济学家,他将其所在的几个专业的经验融合到这本书当中,从而有助于开辟实证经济学的新前程。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实证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实证
经济学中各种技术手段,并深入介绍了实证经济学研究的各个细节。
书中深入研究了实证分析的三个元素:模型构建、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概括了实证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运用,并详细介绍了实证分析的阶段。
弗里德曼深刻地指出:实证经济学研究不仅要从宏观角度衡量某一现象,而且
也要从微观角度深入剖析。
这本书还讨论了实证经济学研究在政策设计和问题预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以实际数据为例阐述了实证经济学研究的相关过程。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书的出版,不仅为经济学的研究开发了新的思路,而且为
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它既是一部经济学读本,同时也是一部经济学常识的普及读物。
它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将创新的经济学研究证据和发现与有效的政策建议集中在一起,提高了实证经济学研究的水平,并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经济科学理论以及实践。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在读完经济学方法论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宝库。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入学习,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经济学方法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运用数学、统计学、逻辑学等多种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经济学方法论让我认识到了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理论对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解决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的问题时,经济学理论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经济学理论也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认识到了经济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经济学方法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发展,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发展中,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经济学方法论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宝库。
最新:《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摘要: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
它不仅追求科学,而且追求人性。
自科学主义出现以来,人文主义思想家开始探索人文学科的独特性。
他们正在寻找自然科学无法取代人文科学的地方,进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经济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朱成全教授所著《经济学方法论》一书进行了相关阅读,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相关概念有力全新的理解,诸多感触如下。
一、全书概况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四点:第一点,书中为我们阐述了科学哲学观,尤其是经济学的最直接的哲学基础——科学哲学。
经济学方法论在西方通常被称为经济学哲学,隶属于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
我国强调的理论创新,通常来说其实也就是哲学创新,而哲学创新第一点就在于对所有的哲学观尤其是我们的哲学观进行反思。
根据朱成全教授的理解,如果没有合理的哲学观,也不可能具有合理的经济学观点以及经济学研究方法。
在第二点中,本书为我们论述了经济学观。
文中根基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以及社会科学具有科学特质和人文特质这一论述,指出经济学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果仅仅将经济学视为科学,就是比较纯粹的科学主义的理解,这样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甚至悖论;如果仅仅将经济学视为人文,那便是人文主义的理解,就会理解不了经济学强烈地科学化追求。
在第三点中,作者反思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六大争论”——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演绎法与归纳法、证实法与证违法。
这些争论无不以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为基础。
通过对这些争论的科学哲学的透视,不难发现:不同的争论方法都是有优劣势的,应当综合谨慎利用。
在第四点中,作者为我们有代表性地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名著与论文,第七章由朱成全教授的部分博士生执笔并对部分名篇进行了解读。
其中,“罗宾逊《经济哲学》导读”(由李立男完成)、“哈奇森《经济理论的意义与前提》导读(由刘丽艳完成)”都是在当时(本书出版年份,2011年)第一次以中文的形式概述其名篇的基本内容。
《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1. 简介
本文是对《经济学方法论》一书的读书报告。
《经济学方法论》一书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阐述了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研究
方法,并探讨了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2. 主要内容
在本书中,作者详细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包括定性研究方
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作者指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当基于客观的
数据和统计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作者还探讨了经济学的假设和模型建立的重要性。
经济学研究
需要建立清晰的假设,并使用适当的模型进行推演和预测。
作者强
调了经济学研究的紧密联系性,经济学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证之间
的平衡。
此外,本书还涉及了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例如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区别等。
作者通过具体案例和论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3. 总结
《经济学方法论》这本书对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研究经济学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原理,并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当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地进行经济学研究。
只有基于实证数据和科学分析的研究结果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
注:以上为读书报告的简要概述,不对内容进行详细总结。
马克 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英国]在阅读了马克·布劳格的经济方法论之后张宝华212200272021-4-9马克·布拉格的经济方法论是证伪方法论的捍卫者,证伪思想成为贯穿布拉格经济方法论的核心论点。
甚至可以说,他在20世纪80年代决定了方法论研究的大部分议程,并将波普尔的证伪推到了经济方法论研究者的讨论中心。
所谓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
波普尔从反对科学理论来自经验归纳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出发,将科学理论视为一个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是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不断得到证实的,但是,个别的经验事实可以证伪普遍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么它的前提一定是错误的。
他认为,一个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越丰富、准确、普遍,其可证伪性和科学性就越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之所以吸引经济学的运用,契合经济学这门学科方法论上的要求,原因在于证伪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容易接受的方法论规则,这种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论规则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经济学中的问题不同于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它涉及很多因素,影响因素复杂,甚至个人主观因素。
因此,将证伪主义引入经济理论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的困难首先来自奎因―杜恒的“不确定性”问题。
该理论认为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总是在孤立中被检验。
经济学中“不确定性”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学中简化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的假设,如“商品的多样性”等限制条件的非现实性;收益递减在逻辑上的不可证伪性;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完全性假设,在逻辑上可证伪但在实践上的不可证伪。
2.证伪方法论的第二个困难是,主流经济学家没有严格执行证伪标准,这只会保护理论不被证伪,并采取防御方法来调整理论的假设或适用范围。
现代经济学家将波普主义描述为一剂难以下咽的强效药,因为一旦证伪主义被严格应用于经济论证,许多经济理论将无法生存,最终的结果是防御性保护。
金融学学习感悟——其实文中所谈方法论对所有理工科都适文库
金融学学习感悟——其实文中所谈方法论对所有理工科都适文库一、“活的思维”与“死的知识”由于现实世界太过复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远非有限的生命用经验能够理解,因此先哲们基于一系列假设把现实世界简化到从概率上来说正确,从复杂程度上来说可认知的程度,就得到了知识(理论)。
但正因为简化,所以知识是不完全的,即使是对于同样一个事件,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简化的标准不一,政治、经济、军事、法律、艺术等学科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对”的,但也都是“不全面”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是对已发生的事件的总结,而在事件的进行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向其他方向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些已经被简化的“死”的知识不能使人有效的把握这些“不确定性”;只有“观察——简化——推理——判断”的“活”的思维习惯才能帮助人相对正确的简化现实的世界,超越表相,把握脉络,在理论上做出创新,在实践中高瞻远瞩;也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让人在实际生活中把那些简化了的东西还原回去,把握好细节,把握好不确定性,使得具体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使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得以调和。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时候,都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复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等方面无不影响着这个世界的进程。
自己在那一时刻深感这种复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个人如此的无力和渺小,天真的想要博览群书,全面的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以“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希冀找到一条由“真理”铺就的道路,然后“坚忍不拔”但却“一劳永逸,不加思考”的走下去,以获得一段幸福的人生。
因此自己奉行着“博而不专”的学习方式,把文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军事等所有的知识都视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考入北大也是爱这里“兼容并包”的理念,幻想自己可以大量的阅读经典的书籍,旁听许多名师的课程。
自己艳羡钱钟书先生“横扫清华图书馆”那样的生活,而且为之付出几乎所有的心血。
但我还记得三年前自己初次踏进图书馆的那一刹那既兴奋又痛苦的心情:兴奋的是这里有这么多好的藏书,六年的奋斗使他们终于属于自己;痛苦的是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看不完这里的藏书。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在经济学方法论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比较,作者呈现了经济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书让我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本书让我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对比,展现了经济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的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分析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强调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定量分析,有的注重历史研究和实证分析,有的倾向于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解释经济行为。
通过对这些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经济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经济学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本书让我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作者指出了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常见误区和陷阱,如数学模型的滥用、历史研究的忽视、偏见和偏颇的影响等。
这些观点和见解让我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也让我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经济学方法论是一本对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好书。
通过对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比较,作者展现了经济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读者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作者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和见解,也让读者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因此,我认为这本书不仅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也对对经济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后感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主要涵盖6大模块: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关系,2、实证经济学,3、可以通过一假说的假设的真实性来检验该假说吗?4、理论“假设”的重要性与作用,5、经济学中的某些含义问题。
6、结论,整体上来说结构清晰,思路明确,虽然其中部分字句晦涩难懂,但整体上来讲,还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客观来讲,实证经济学是一门客观性很强的学科。
例如:自然科学,例如:化学,它们所要研究的就是物质是由什么化学成分组成的。
目的就是将物质的实际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给大家。
而实证经济学所不同的是,它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
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有时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带入到结论当中,这就造成了“实证”与“规范”的混淆。
经济学就是这样。
而当结论发表之后,人们在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或者学习中,肯定都会会带着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自己的角度或者观点出发取思考和看待问题。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两者之间的争议。
而我们一般所进行的经济学研究都应该是“实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预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影响的概括体系,而这也是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要求所在。
弗里德曼一开始就表明了他的观点:实证研究旨在建立理论模型并且预测经济。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它的任务是提供一套一般化体系,这个一般化体系可以被用来对环境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作以正确的预测。
从实证分析的最根本前提——对事物合理的逻辑分类开始弗里德曼就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描述;但是同时弗里德曼认为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的混淆是不可避免的。
在经过对一系列例子来证明实证分析中对假设问题如何看待问题的角度来讲,作者把实证分析中的重点放在这一章节的原因。
经济学,是一门侧重于实证科学的科学,整体上来说是一种对于经济现象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对其中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第一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这篇文献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1953年的出版的《经济学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总体感受是很好的,深入浅出,意味深长。
开篇从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入题,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实证科学、规范科学及方法技巧这三者的混淆是很普遍的,并成为众多错误的根本原因,对这三者的讨论对确认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特的实证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建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科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问题。
”严格的说就是研究怎么样判定一个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该纳入到实证科学的范畴,即‘是什么’的系统体系。
这种普遍的混淆极大的妨碍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发展进程。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规范经济学的混淆是难以避免的,理论是研究者们的成果,其关注的问题也和他们自身有关,他们的研究来源就是经验之内和力所能及的那么一个圈子了。
经济学的争论也是源于此,夹带着自身的主观和不那么完美的客观,那些自诩为专家的意见分歧相当大,很难保证他们的结论是不偏不倚的。
这里所说的绝不是完全意见一致就就是好事,从天文学的发展就能看出了,地心说到日心说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文章的观点来看,在‘实证分析’中,研究者很倾向于调整相应的实证结论已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同事拒绝那些有悖于自身的规范分析的结论。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与任何伦理立场及规范判断的,重点在于是什么,既一种客观的科学,与资源科学并无二致。
但是作者认为哪并不是根本差异。
规范经济学及相关经济学方法不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任何结论都会有基于某种行动产生的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是根治与实证经济学。
另一方面,政策结论与实证结论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文章提到了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问题,各方的争论都有其现实意义,就算是普遍接受的最低工资问题上也存在迷糊的差异,我从文中发现,那些争论者过于关注政策所导致的新问题,再加上政治和社会影响,要达成完美一致是几乎不可能的,最终立法成功,必会有新问题的产生,我的看法是,只要政策的效果是使立法前的微观个体的状况变好,并没有使某些个体的状况变差,这项立法就是值得的。
实证论文感想总结范文
在我国,实证研究已成为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研究方法之一。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客观事实的观察、测量和分析,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近期,我阅读了一篇实证论文,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以下是我对这篇实证论文的感想总结。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该实证论文以我国某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论文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数据来源于我国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等官方统计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研究结论经过实证分析,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 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即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
3. 不同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教育、医疗保健和居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四、感想与启示1. 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这篇实证论文充分展示了实证研究方法在揭示事物内在联系方面的优势。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论文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为我国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2. 数据质量的重要性:论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官方统计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这提醒我们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应注重数据质量,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 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启示,即应继续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4. 政策建议:针对论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教育、医疗保健和居住消费投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后顾之忧,激发消费潜力。
读费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读费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学号:3120103819 姓名:朱金梦专业:经济学1201在令人钦佩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中,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检验一个经济学理论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其对现实预测与实际数据的比较,而理论假设的现实性则与理论的检验毫不相关。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方法论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中不可动摇的基础部分,当然不必否认弗里德曼的方法论受到的非议很多,但是并没有遭到毁灭式的打击。
读完这篇在经济学中影响深远的文献,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下我对此的感受,我将从其背景,内容以及我的具体感受来详细探讨我对此文的理解。
一、《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写作的学术背景本论文的初稿大概写成于1948年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历史主义者对于边际分析方法的否定。
Lester(194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企业普遍使用平均成本加成定价,而不是用边际原则定产定价,企业似乎并没有追求利润最大化。
于是他主张放弃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古典厂商理论,取而代之以更现实的假设作为研究的起点。
因此《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最初的主旨,在于论证不能用假设的现实性来衡量理论本身正确与否(谢作诗、李平,2007)。
值得一提的是,本论文从1948年的初稿到1951年的第二稿之间有较大的补充,尤其是增加了有关假设在假说、理论中的作用的说明。
该论文引起了人们对于“假设”是否重要的思考,不再对之避而不谈。
二、《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弗里德曼的这篇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的关系,第二个是什么是实证经济学,第三个是关于假说真实性的问题。
读完这篇论文之后可以得出几个结论: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实证经济学这个理论体系中含有两种含义:①是“系统的和有组织的推理方法”的语言;②能够从复杂现实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实体假说体系。
作为一种假说体系,它的检验是由对现象的预测能力来验证的,而一定的假说在“假设”的限度之内,假设的真实性并不一定具有很深的重要性;3、事实证据不能证明一个假说,如果事实证据不能证伪这个假说,假说就具有了正确性;4、假说不能通过假设的真实性来检验。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书笔记米尔顿·弗里德曼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曾在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弗里德曼认同凯恩斯的观点认为实证经济学它要解决的是“什么是”,而不是“什么应该是”一类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它的任务是提供一套一般化体系,这个一般化体系可以被用来对环境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作以正确的预测。
规范经济学是研究“什么应该是”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然而规范经济学及经济学的技术不可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
任何政策结论都不可避免地要基于对采取某一种而不是另外一种行动将产生的影响所作的预测,而预测则必须明确或不明确地基于实证经济学。
因此,弗里德曼认为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的混淆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部分,作者旨在阐述实证经济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形成假说或理论,使之能够进行预测或者指导实践。
在阐述过程中,弗里德曼论述了实证分析的前提,实证分析的检验以及如何科学,客观的解释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的内容从逻辑上应该从属于第二部分中对实证分析的检验。
然而作者却将此板块独立成一个部分,并大篇幅的阐述以及引入大量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实证分析中对假设条件该如何看待的问题,可见此部分在实证分析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如同该部分的小标题一样,旨在论述假设的重要性,该重要性体现在2个层面,1是假设”在表达一种理论中的作用,2是“假设”作为理论的间接检验标准所起的作用。
前者意在表明,合理的假设能在理论的表达过程中,使理论简单明了而又科学严谨;后者主要表明在现实中对理论的检验往往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该理论的假设来达到目的。
实证会计理论读后感
实证会计理论读后感读完实证会计理论,我就感觉像是在会计这个神秘大森林里找到了一张特别的地图。
以前我就觉得会计嘛,就是算算钱,记记账,可这实证会计理论一出来,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
它就像是一个拿着放大镜和小铲子的探险家,想要把会计这个领域的各种现象背后的真相挖出来。
这理论最酷的地方就是它的实证研究方法。
它不是坐在那儿空想会计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去收集数据,就像侦探收集证据一样。
比如说,研究企业为什么选择某种会计政策的时候,就像在探究罪犯的作案动机。
它会去看企业的规模啊、经营业绩啊、管理层的特点之类的各种因素,然后通过复杂的统计分析(虽然那些统计方法有点让人头疼,就像一堆乱麻,但是仔细捋捋还是能明白的),来找出这些因素和会计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
我发现它特别讲究用数据说话。
就好比两个人争论哪家饭馆的菜好吃,不是光靠嘴说,而是去调查大家的评价、饭馆的客流量、食材的成本和质量这些实际的东西。
在会计领域也是这样,用数据证明这个会计方法在这个情况下就是会被企业优先采用,而不是另一个方法,这让会计变得更加严谨和科学。
不过呢,这实证会计理论也有它让人“吐槽”的小地方。
那些数据收集起来可不容易啊,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而且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简直比走钢丝还难。
还有那些统计分析,对于我这种数学不太灵光的人来说,就像看天书一样,每次看到那些公式和图表,我的脑袋就开始嗡嗡的,感觉像是进了一个数字迷宫。
但是总的来说,实证会计理论就像是给会计这个古老的学科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它让会计不再是那种干巴巴的、只知道记账的学问,而是充满了活力,能跟企业的实际运营、跟整个经济环境紧密相连。
它让我看到了会计背后隐藏的各种秘密,就像揭开了蒙在宝藏上的层层纱布。
以后再看那些会计报表和会计政策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人,能够透过表面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啦。
论经济学方法心得体会
论经济学方法心得体会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选择和分配。
它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其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以及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从大学学习经济学以来,我逐渐意识到经济学方法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首先,经济学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模型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
通过建立简化的理论模型,我们可以抓住问题的本质,剥离无关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行为的动因和后果。
例如,供求模型可以解释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博弈论可以展示不同决策者的策略和结果。
模型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进行抽象和概括,正确认识现象的本质。
其次,经济学方法强调实证分析和实证验证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通常会借助数据和统计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通过对现实世界中不同经济变量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出经济关系的规律,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就业率和通胀率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菲利普斯曲线,用以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
实证分析的能力对于经济学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客观的角度评估和解决问题。
另外,经济学方法强调理性选择和边际分析的重要性。
理性选择假设人们都是理性的决策者,他们会根据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种假设使得我们能够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预测他们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边际分析则是经济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指的是在制定决策时考虑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通过边际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每个决策的成本和效益,并做出最优选择。
理性选择和边际分析的运用使得经济学方法能够更加精细地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经济学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经济学方法的建模过程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抽象和简化,忽略了一些细节和复杂性。
尽管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但它们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现实。
此外,经济学方法假设人们的行为都是理性的,忽略了人们情感和道德的影响。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这篇文献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1953年的出版的《经济学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总体感受是很好的,深入浅出,意味深长。
开篇从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入题,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实证科学、规范科学及方法技巧这三者的混淆是很普遍的,并成为众多错误的根本原因,对这三者的讨论对确认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特的实证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建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科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问题。
”严格的说就是研究怎么样判定一个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该纳入到实证科学的范畴,即‘是什么’的系统体系。
这种普遍的混淆极大的妨碍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发展进程。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规范经济学的混淆是难以避免的,理论是研究者们的成果,其关注的问题也和他们自身有关,他们的研究来源就是经验之内和力所能及的那么一个圈子了。
经济学的争论也是源于此,夹带着自身的主观和不那么完美的客观,那些自诩为专家的意见分歧相当大,很难保证他们的结论是不偏不倚的。
这里所说的绝不是完全意见一致就就是好事,从天文学的发展就能看出了,地心说到日心说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文章的观点来看,在‘实证分析’中,研究者很倾向于调整相应的实证结论已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同事拒绝那些有悖于自身的规范分析的结论。
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与任何伦理立场及规范判断的,重点在于是什么,既一种客观的科学,与资源科学并无二致。
但是作者认为哪并不是根本差异。
规范经济学及相关经济学方法不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任何结论都会有基于某种行动产生的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是根治与实证经济学。
另一方面,政策结论与实证结论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文章提到了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问题,各方的争论都有其现实意义,就算是普遍接受的最低工资问题上也存在迷糊的差异,我从文中发现,那些争论者过于关注政策所导致的新问题,再加上政治和社会影响,要达成完美一致是几乎不可能的,最终立法成功,必会有新问题的产生,我的看法是,只要政策的效果是使立法前的微观个体的状况变好,并没有使某些个体的状况变差,这项立法就是值得的。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读后感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有感提到方法论就不能不提到弗里德曼(1953)的著名论文“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FriedmanM.[1953]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3-43.)。
在我看来那是一经典文献对于深刻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构造是相当有益的。
弗里德曼第一步写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同时也说由于政策结果与实证经济学预测结果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才需要规范经济学。
还有,人们对政策的意见分歧和讨论是由于他们不关注实证经济学预测分析的结果,常常在经验证据的基础上去判断政策,从而强调了实证经济学的重要性。
弗里德曼第二步介绍了实证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及最终目的。
实证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发展一种理论去预测还没有被观测到的现象。
接下来的文章分别说明了前提假设与经验事实的关系,前提假设与现实的关系,前提假设选择的标准,前提假设真实性与理论真实性的关系。
文章最后又强调了理论预测结果的重要性和前提假设的重要性。
我认为作者通过介绍实证经济学及其重要性引出了实证经济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从而分别强调和说明了理论的预测结果和理论的前提假设的相关问题。
作者认为实证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或者是最终评价标准就是理论的预测能力,预测越接近现实,那么这个理论越好。
而在前提假设的选择条件上却宽松很多,并且作者认为现实不能被前提假设完全表述,并且现实不能证明假设,只能不去驳倒假设,理论的预测能力与前提假设的真实性无直接关系。
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理论或者模型,前提假设肯定是不可能完全复制现实的,但是它与模型本身一定要存在内在逻辑性,起码在这个假设下模型正常运行可以得到一个至少是“自圆其说”的结果,那么我认为模型就成功了。
然后再用模型与经验事实比较,如果在假设与经验事实相一致时得到了与事实相一致的结果,那么模型就更进一步的成功了,很有可能模型所设的假设不会再发生,那么它的预测能力也就局限在本次发生过的事件上了。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首先,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学的科学性。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
经济学家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分析,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
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然而,经济学方法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而人类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此外,经济学在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时也存在一定的假设和简化,这些模型和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也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第二,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还探讨了经济学家的角色和作用。
经济学家是研究经济问题并提供政策建议的专业人士。
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的经济政策建议。
然而,在现实中,经济学家的意见和建议常常存在争议,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并不总是会完全采纳经济学家的观点。
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建议常常受到政治、社会和利益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观点不是完全客观和中立的。
另一方面,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类经济行为,而这种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建议并不一定是完全准确和可靠的。
第三,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涉及到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
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是对经济现象和现实世界的抽象和理论化。
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经济学家如何从实证研究中抽象出经济规律,以及如何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描述经济现象。
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经济学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了一些经济规律和现象的普遍性。
然后,他们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将这些规律和现象抽象出来,并进行理论化。
经济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的读后感
经济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的读后感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维持国家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们对经济学领域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学的学术规范和方法论的问题。
最近,我读了一篇题为《经济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的学术研究论文,我非常喜欢这篇论文,并愿意分享我的读后感。
这篇论文从经济学领域的角度,对学术规范和方法论进行了系统综合的研究。
论文首先对经济学的学术规范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同时分析了规范行为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性。
在这里,我非常欣赏论文的作者认为,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工作的宝贵财富,既是研究者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又是研究理论与实践衔接的纽带,同时也是推进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接下来,论文对经济学的方法论进行了综合深入地研究。
论文阐述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主流思想和方法。
论文指出,现今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多元的特点,涵盖了数学、统计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计算机模拟等诸多领域。
这些不同的方法论经验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的探索。
在此,我也认为,现今经济学的方法论的多元性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将为经济学领域提供更加现实、全面的经济分析方法,同时也更好地满足政府决策者和科学研究者的需求。
论文的结尾也很值得我的赞赏,作者结合现今经济学领域的焦点问题,对学术规范和方法论进行了透彻的思考。
作者指出,现在经济学领域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科门类划分不清、数据不透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的进展。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规范和方法论的建设,同时不断推进学术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研究者良好的学术风气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篇论文对学术规范和方法论的研究给予了深人的反省和建议,同时也对经济学领域面临的挑战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这篇论文为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经济学领域的途径,我也将会从支持学术规范和方法论发展出发,进一步发掘经济学的前沿问题,探索更为科学、合作的研究方式,助力经济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经济学论文的读后感
经济学论文的读后感经济学论文的读后感经济学论文的读后感【1】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直受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
对于教学,我还能符合要求;可是长期以来,科研是我的弱项。
因为写不出来好的论文,发表不到符合要求的刊物,自己的职称也一直没能解决。
昨天,好友推荐了一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季刊)》的主编姚洋教授所做的《如何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讲座。
看完后,觉得颇受启发。
于是,记录下一些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一、关于选题(一)如何进行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最好以问题到导向确定论文的选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都在变,就像一个大试验场,因此这里面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可以去挖。
如果能在中国找到一个有意义的选题,别人研究过但你有好办法,或者别人根本没有研究过,那是非常好的。
(二)什么样的是好选题?第一种选题是要有新的理论构想。
做纯理论的东西不是很容易,因此还是需要问题导向,可以是在现实中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但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然后去发展一个新的理论。
姚洋在报告中提到最忌讳看到的一类文章是,将一个已有的理论模型中假设改一改,进行非常复杂的推导,最后推导出的是一个非常没有价值的东西,另外改已有模型的假设往往会改错。
因此,最好是从现实中发现有意义的题目,而不是纯粹地去改已有的理论模型。
第二种选题就是解释一个谜或者意外。
谜就是逻辑上无法找到答案的现象。
譬如,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在写《中国古代技术史》这套书的时候,他提出来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技术水平到了如此之高的地步,但为何近代的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似乎在逻辑上没有办法解释,这就是一个谜。
意外就是你发现了和现有理论预测相左的经验事实。
譬如,理论上说随着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但后来吉芬发现价格上升需求上升的事实,这就是一个意外,对于这个意外进行解释也是一个好的选题。
无论是你发现的谜还是意外,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抓住审稿人的眼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在课上学习了一些有关“实证”的知识。
实证经济学就是探讨是“什么的经济学”。
与之相对应的是规范经济学,也就是探讨“应该是什么的经济学”。
读完这片文章之后,我对实证经济学有了一些更加具体的理解。
粗略地划分,这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地内容。
首先,有关实证经济学。
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客观地科学。
这有些像一些自然科学,譬如化学,要研究的就是物质是由什么化学成分组成的。
目的就是将物质的实际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给大家。
而实证经济学毕竟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
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有时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带入到结论当中,这就造成了“实证”与“规范”的混淆。
经济学就是这样。
而当结论发表之后,人们在判定这一结论时,也会带着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而造成争议。
而我们一般所进行的经济学研究都应该是“实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预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影响的概括体系,而这也是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要求所在。
“实证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理论’或‘假说’,它能够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有意义的预测。
”(当
然经济学的“预测“不只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件,对已经发生但还未被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进行预测)而理论是一种实证性假说体系,它的判断标准就是实际证据。
这样就是下一个方面的内容:假说。
第二,有关假说。
上面提到,实证性假说体系就是理论。
所以要发展出理论,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重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其抽象本质的东西。
而对于社会科学,没有一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东西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经济现象。
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已知的经济现象提出一些假说用以推测。
而判断这种假说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要检验假说的预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但社会科学无像自然科学那样提供那种可以给人强烈的可信任感的受控实验,而只能从偶然的“实验”(也就是现实发生的没有被控制的)中进行检验。
可是这并不阻碍这也是种检验,且检验结果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人们容易产生的误解是认为假说中假设(假说中有含义和假设)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假说是否成立的标准。
这是错误的。
例如书上关于台球手的例子,虽然台球手并不会进行如此复杂的线路选择,但这并不妨碍他打出我们按照他可以进行线路选择的假设而得出的预测。
一种假说的假设的真实与否不能影响假说在现实事例中的应用。
就如文章中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例子。
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在实际情况与假设有很大出入的情况下,一种假
说不能适用。
判断假说是否属于这种情况的标准有两个:1,替代理论的精确程度;2,更高精确度所带来的成本(个人认为第二条更适用于社会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总是竭尽所能找到最真实的)结论是只要假说合理,无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我们都可以接受这个假说。
理论中的假设是十分重要的:1,它们是对理论的简洁描述或表述方式;2,它们有时促进了通过假说的含义而对假说所进行的间接假设;3,它们有时是明确说明理论可能正确的条件的一种简便方式。
对于第一条可以这样理解,假说是可以看成由抽象模型和一系列规则所组成的。
在我们判断可观测的现象与模型中的实体之间的一致性时,就用到假设(关键性假设)。
它能够简洁的描述出模型,使我们可以判断模型适用性。
(第二点不太明白,请老师指教) 总体来讲,经济学的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提出假说(模型+规则),其中包括假设和含义。
假设是模型的简洁性描述,当判断实际现象是否与模型相对应,是否能用此规则加以推测时,就可以看假设是否基本上满足事实情况。
而判断一种假说是否有意义,是否正确而可以为大家所接受时,不是看假设现实吗,而是看这种假说的预测是否与现实情况相符合。
最后要强调,经济学是门科学,它的目的就是预测。
二,《经济学家与经济政策》经济学家的有趣表现在他的职业:“经济学家通过解释其他人为什么贫穷而变得富有。
”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的坦率:“我宁肯含含糊
糊地对,也不愿严谨无误地错。
”这句由凯恩斯说出的话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
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的遮遮掩掩:“经济分析就像比基尼,其所暴露的都是重要的;但是其所掩盖的,却是致命的。
”经济学家自然也难免给人留下乏味的印象,以致于使大家对于经济学家的不满延伸到经济政策专家身上:“经济政策专家没有律师的严密,不像神学家那样身体力行,但是比经济学家更能卖弄学问。
”经济学家的乏味也被好事者狠狠攻击了一下,当然从故事中我们还找不出为什么经济学家乏味的原因。
说是一个妇人被确诊患了绝症,医生说她只能活半年时间。
这位妇人十分热爱生命,所以十分痛苦,医生于是建议她嫁给一个经济学家,妇人奇怪地问:难道经济学家可以治好我的病吗?医生说:不是的,但是你如果与经济学家结婚,就会觉得半年也是十分漫长的。
于是,就有人说:“应当说,哥伦布是第一个经济学家。
当他出发去寻找美洲大陆时,他却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当他到达美洲大陆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但是,他的所有活动都是由政府无偿支持的。
”看来,国外的经济学家的处境似乎并没有中国的经济学家风光,经济学似乎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但是国外的经济学家取得的成就似乎要比我们大。
惟望中国的经济学家慎思之,明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