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比较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旨在理解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虽然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假设等方面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规范经济学是一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应该怎样的问题,旨在研究如何实现最优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规范,规范经济学试图解决经济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
规范经济学的方法可以是基于道德、伦理、公平以及公正等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基于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分析。
其研究结论往往是建议性的,希望能够影响决策者的政策选择。
实证经济学是一种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是怎样的问题,旨在研究现实经济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关系。
实证经济学试图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并以经验数据为依据从中推断出普遍规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实证经济学采用了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验证或反驳经济理论的假设。
其研究结论往往是描述性的,能够提供决策者基于事实的政策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加关注价值判断的问题,后者则更注重事实和数据的分析。
尽管二者在方法和理论上的差异,但它们在经济研究中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
规范经济学通过提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来引导社会的发展,而实证经济学则通过科学分析经济现象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参考。
总结起来,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两个主要分支。
前者关注应该怎样的问题,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经济政策建议;后者关注是怎样的问题,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实证经济现象。
两者虽有差异,但在经济学的发展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举例说明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

举例分析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的区别摘要: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是现代经济学两个重要分支,如果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则是实证经济学,反之,如果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则为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于对不同行为的成本收益的价值判断的差异上。
正因为如此,其分析结果带有较浓的主观色彩;而实证经济学是就事论事,所以分析结果是客观的。
这里的“价值判断”,通俗地讲就是对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认定。
如果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则为规范经济学;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坏,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就是实证经济学。
“实证”,就是实例证明。
实证经济学研究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过程是如何运行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运行。
是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因此又称为描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
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
它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一般化的理论体系,用来对有关环境变化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预测。
对这种理论的解释力,可以通过它所取得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对照的精确度、一致性等指标来加以考察。
而规范经济学研究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
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而在对其多种用途上就必然面临选择问题,选择就存在一个选择标准,选择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规范。
可以看出,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现在上至国务院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非常关心我国的GDP 和人均GDP,因为这两个数字。
前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后者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富裕程度。
从实证角度看,这些数字的统计归纳过程就是实证分析的过程,如果对某些数据有怀疑还可以重新检验。
具体数字是客观的,在统计过程中不涉及道德问题,只回答是什么。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来研究,首先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确定一个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的标准。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关于《内部控制质量、信用模式与企业价值》和《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文献研究[摘要]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最主要方法,而对两种方法的选择则是近当代国内外学者热议的话题,深入剖析两者的异同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有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两种方法的概念及研究框架作出详细解释,而后通过对两篇文献的主题、方法、内容及结论的分析,阐述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接着总结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并比较分析其不足之处,最后在对两种方法的抉择问题上提出会计研究的方法选择应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观点。
[关键词]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方法选择现代会计理论的种类,虽然有很多流派,但就其研究风格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其对应的研究方法就是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
所谓规范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演绎方法,由普遍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它不受现实事物的影响,强调“应该是什么”,因而会计理论研究者常常从特定的价值判断基础出发,力求从逻辑高度概括出最优的会计事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事务。
其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搜集并梳理相关文献,最后通过严密的演绎逻辑推理得出用文字描述的研究结论。
而实证研究方法强调数学方法,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假设,然后收集样本数据并建立分析模型,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有数量特征的研究结论。
其一般研究过程是:确立研究课题-寻求相关理论-提出假设或命题-将假设或命题操作化—设计研究方案-搜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检测假相或命题-分析研究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它采用了归纳、分析、比较、综合与数学等基本会计研究方法,为解释和预测会计事务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拓宽了会计研究领域.下面以两篇文献为例,具体阐述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文章总结道:内部控制理论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无不与企业组织形式、管理的环境和企业的价值目标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的变化,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理论也必将获得新的发展.2.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文章指出,内部控制是由控制主体根据企业总体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参与企业经营的各利益相关者权益要求的实现途径,进而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体现.3.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的具体化形式之一文章表示,价值管理可以具体化为各种形式,内部控制就是其中的具体形式之一,也是能促进企业价值不断增值的因素之一,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具体目标按照企业业务循环分解,所有具体的内部控制活动都有助于企业价值的增长,可以认为是企业价值活动的具体化形式.4.企业价值活动在内部控制的控制范围之内价值管理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进行经营管理,而内部控制在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基础作用,恰恰是协调企业各方利益关系的一种最佳手段,成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保证之一.文章第二部分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价值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针对现金流量考虑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综合来考虑,增加生产、扩大销售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途径;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过多的营运资本占用意味着企业价值的降低,所以也要考虑营运资本的变动状况;同时,折旧的数量大小会影响到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另外,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控制,对影响现金流量的各因素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就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 2.制定可以提升企业价值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首先要对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并专注于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其次要分析影响企业价值的核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联系:①、在运用规范分析时常常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论证研究对象与给定准则之间的符合程度;②、在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某些问题时,常常需要运用某些既定准则来验证分析结果。
某些规范分析的准则实际也上在实际探索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出来的。
区别:①、对价值判断的态度不同。
实证方法为使具有客观性而强烈排斥价值判断;规范方法要评价或规范经济行为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②、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分析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现象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
规范分析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经济现象的社会意义。
③、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客观的,可以用事实进行检验;规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无法进行检验。
例如,比如说天下雨了,这是事实,属实证分析。
但不同的人对下雨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农民从对农作物有利考虑认为下雨是好事,行人因挨浇怕感冒而认为下雨是坏事,这些就属于规范分析了。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比较与评析实证分析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
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
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
樊刚指出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经济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从经济现象的分析、归纳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假设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然后在这些基于现实得出的假设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绎,推导出一系列结论,并逐步放松一些假设,使理论结论更加接近具体事实。
”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
经济学的实证与规范研究分析

经济学的实证与规范研究分析摘要:广义实证研究方法指所有经验研究方法,比如实地研究法、调查访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也包括狭义的实证研究方法。
狭义实证研究方法则指通过计量(或数量)分析技术,研究并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作用方式、定量变化关系等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经济学的两大研究范式,实证研究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研究主要用来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然而,现实研究中往往出现很多对实证研究的误读。
文章旨在更加明了的解读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同时对其与规范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
一、经济学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大范式,最早源于牛顿--伽利略自然科学和培根的经验哲学研究。
早期哲学家(如康多塞、孔德等)提倡在社会现象研究中引入自然科学实证的思想。
他们认为,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从经验入手,采用操作和、程序化及定量分析的手段,可以达到准确甚至精细化水平。
随后,以孔德《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出版为标准,西方哲学史拉开了实证主义的帷幕,从此引发了并逐渐形成了实证主义思潮。
此后实证研究方法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广义和狭义实证研究方法两大类。
广义实证研究方法指所有经验研究方法,比如实地研究法、调查访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也包括狭义的实证研究方法。
广义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认为经验是科学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重视第一手资料,尊重资料反映的客观现实和结论;注重经验积累的同时,不刻意追求普遍意义上的结论。
狭义实证研究方法则指通过计量(或数量)分析技术,研究并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作用方式、定量变化关系等的研究方法。
狭义实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处于复杂环境中不同事物间的联系方式,注重研究一定普遍性的结论。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①,离不开实证研究这一研究范式。
我们可视运用实证科学来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为经济学实证研究。
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一书中所说:“实证科学是一门……,是关于什么是这一类问题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经济学实证研究就是要对现有的经济规律进行客观发掘。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
在这个领域中,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是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取向。
本文将介绍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一、实证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实证经济学是一种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经济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规律,以及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
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和实证研究。
实证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强调对真实经济世界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对大量的实证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证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对经济政策的评估和预测也是实证经济学的重要任务。
二、规范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规范经济学是一种基于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的经济研究方法,其目的是探讨经济行为和经济制度应该如何,以及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济伦理学、公共选择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规范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强调经济活动的目标和价值导向,关注经济行为和经济制度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规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经济的公平和效率,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政策来实现这些目标。
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取向,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首先,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相辅相成。
实证经济学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供了规范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数据支持。
规范经济学则通过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对实证经济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和解释。
其次,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相互影响。
实证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规范经济学提供数据支持和经验借鉴,而规范经济学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可以对实证经济学的研究问题和方法提供指导和启示。
最后,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和争议。
实证经济学主张以实际经济现象为基础,追求经济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而规范经济学主张以道德标准和伦理理念为基础,追求经济的公平和正义。
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的区别

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的区别关键信息项1、定义与概念规范分析法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证分析法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目的规范分析法的研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证分析法的研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证分析法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数据使用规范分析法的数据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证分析法的数据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价值判断规范分析法的价值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证分析法的价值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应用领域规范分析法的应用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证分析法的应用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规范分析法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致力于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考量。
111 定义与概念规范分析法主要是从应然的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等原则和规范,对经济现象、社会问题或政策进行评价和判断。
它强调的是理想状态下事物应该如何发展,以及应当遵循何种规则和标准。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所要研究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既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也可以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怎样对待“价值判断”?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实证经济学企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而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因此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
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处于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相反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研究是什么,结论的正确性应该是客观的,可检验的。
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不应该是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科学。
因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提出什么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突出强调哪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判断的问题。
二、实证分析方法:理论形成过程尽管经济学应该既是实证经济学,也是规范经济学,但在当代经济学中,实证经济学是主流,实证方法是经济分析中的最基本方法。
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
在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即经济现象)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
应用文-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的比较

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的比较'规范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的比较一、差异比较1.方法论的差异。
从的角度出发比较方法论的差异,实证会计研究在方法论上与规范会计有一些差异。
规范会计认为主观目标与人的行为是有的。
哲学中的实证理论是实证会计理论方法论的基础。
规范会计理论比较重视规律和理论的逻辑思维,注重价值判断。
实证会计理论提倡实用主义,提倡从中创造理论。
从辩证的角度看两种理论强调的内容不同。
2.研究内容的差异。
规范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进行归纳,从而得出会计基本概念,再把这些概念推导分析,最终得出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被企业采用,形成一套会计政策来指导会计实务。
实证会计理论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通过运用公司理财理论,去研究会计和资本市场的行为,并讨论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哪些作用。
第二个阶段研究的侧重点在指导会计实务,也就是实证研究会计事项。
从研究内容分析,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比较完整,内在逻辑性很强。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是案例,所以比较有说服力。
3.从会计本质上两者存在一定差异。
规范会计理论通过对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的角度指出最优化的会计实务应该是什么,从而实现会计实物的规范化。
它的研究路径是在前提的基础上推论。
研究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实证研究讨论会计是什么。
研究路径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论。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主要以观察和实验的结果的依据,不带有个人主观去分析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4.比较一下两者的研究作用。
联盟规范会计的研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可以对理论命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这样可在检验理论前,预先检验理论使其更具有逻辑性。
第二个方面规范会计可以用理论来解释现有的会计理论和会计行为。
第三方面规范会计可以检验已有的会计理论,从而发现错误和内在矛盾。
实证会计研究作用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实证会计主要检验规范会计的前提是否现实有效。
检验以后,认同或反对规范会计的研究成果。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被冠称为“社会科学之王”,其体系复杂而庞大,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体系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结合本学期老师所讲跟课本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内容,主要介绍如下4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所谓规范经济学,是首先确立一个伦理价值判断标准,然后据此评价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研究经济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所确立的标准,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简言之,也就是回答“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如以经济增长问题为例,若用规范经济学来分析,就是:首先确立一些理想的经济增长标准,如经济增长应该“稳定”、“可持续”、“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等,然后再看现实经济增长是不是符合这些标准,如果不符合,再考虑应该怎样进行调整,等等。
所谓实证经济学,是试图摒弃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现象各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规律,分析、预测各种经济行为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据此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它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
如仍以经济增长为例,按实证经济学方法,就是首先搜集一些历史统计资料,然后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经济增长是怎样实现的?哪些因素促进了经济增长?等等,至于这种经济增长是好还是坏,则置之不理。
目前,西方经济学家一般倾向于实证经济学方法,但并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他们拥护资本主义制度。
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假定经济变量的运动总是趋向于均衡状态,据此研究经济现象如何达到均衡。
如西方经济学均衡价格理论,就是假定商品价格总有成为均衡价格的趋势,然后用“价格调节供求,供求影响价格”这一市场机制来阐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并不一定趋向于均衡,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经常的。
据此研究非均衡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其基本分析方法被概括为“短边法则”:即经济变量的数值取决于最短缺的因素。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方法论。
其中,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最为重要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从定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学科应用四个方面,对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进行详细论述。
规范经济学是指对经济行为给出怎样应当行为的判断和建议,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进。
它关注的是如何使经济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和公平。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解答如何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社会福利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主要使用理论模型和规范分析的方法,例如构建社会福利函数来比较不同政策方案的效果。
规范经济学在政府经济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成果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从而推动经济的长期发展。
实证经济学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据此建立起适用于实际的经济理论模型。
它关注的是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以及对经济政策和经济行为的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解答为什么经济现象会发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主要采用数理模型和经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方法,通过检验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效果,提供对经济行为的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
实证经济学能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预测和分析经济变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规范经济学主要使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即基于逻辑推论和价值判断,来比较和评估经济政策方案的效果。
它注重道义和伦理的考虑,试图回答“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而实证经济学则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即通过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实际数据,来获取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的经验结论。
它注重因果关系的分析,试图回答“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
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在学科应用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帮助决策者解决如何更好地提高社会福利的问题。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实证分析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
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
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
樊刚指出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经济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从经济现象的分析、归纳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假设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然后在这些基于现实得出的假设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绎,推导出一系列结论,并逐步放松一些假设,使理论结论更加接近具体事实。
”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
在实证分析法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
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因为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那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实证分析这个方法论术语,在一些学者看来,马克思经济学在方法论上强调的只是规范分析。
其实,马克思主张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就是规范与实证有机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可以说就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是“动态实证”。
马克思十分重视对事实的分析。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中他说:“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
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会计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
这两种研究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比较和分析这两种研究方式的异同点。
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目的和方法。
规范会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制定会计准则和规则,以便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该研究方法基于相关理论和规范,旨在制定详细的准则,以帮助企业制定符合规定的财务报告。
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行业调研等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理解企业的会计实践,探讨财务和会计信息的价值和质量,并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定出有关策略和推荐。
该研究方法基于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等。
从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上看,规范会计研究主要是一种归纳研究方法,它从普遍的理论、法规和规章入手,向个别企业进行推导检验。
实证会计研究则更多地是一种演绎研究方法,它从各种实证数据入手,从多个个别样本进而逐渐形成普遍的理论和推论。
因此,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在于研究对象是否是规范或实证,以及研究方法是否从归纳到演绎的不同程度。
从研究内容上看,规范会计研究更加注重会计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制度等方面。
在研究中,通常会探讨会计政策是否符合法规、是否存在做假账等问题。
而实证会计研究则更多地注重企业的财务状况、成长和市场等方面。
在研究中,通常会探讨会计报告是否和实际情况一致、是否存在企业利润不真实等问题。
总之,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差异在于目的和方法不同,研究内容也略有差异。
然而,两种研究方法在进行会计研究和分析时,都是不可或缺的。
规范会计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符合规定的财务报告,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而实证会计研究则可以让企业深入了解和解决实践中的财务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 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指运用边际概念对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边际,是指 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化率,即增量与增 量之比。运用边际分析研究经济问题可从静态分析进 入动态分析、从常量分析进入变量分析、从一般的总 量分析进入增量分析,从而能从发展变化中更加深刻 地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
在计划经济制度下,规范分析用得较多,经济学不需 要考虑消费者偏好和投资者意愿,它常常告诉政府“应 该做什么”。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人和家庭消费什么、 怎样消费都时刻在发生变化,随机因素和不确定性随时 在影响经济变量的变化方向,仅仅根据逻辑推演所得的 结论来告诉政府“应该做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住 的,此时应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五、 模型分析
模型与模型方法在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经济 模型是指用来描述同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 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它将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 系来表示。一个经济模型可用文字说明(如叙述法、 散文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如代数法),还 可用几何图形表达(如几何法、画图法)。
经济现象包括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在一些假 定前提下,舍掉若干次要因素或变量,将可以计量的 复杂现象简化和抽象为数量不多的主要变量,再按照 一定的函数关系将这些变量编成单一方程或联立方程 组,从而构成一个模型。通过模型,可以将各种经济 现象概括地描述出来;借助模型,可以预测经济行为 的后果或分析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特征。
谢 谢
观 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项目
一、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在方法论上,经济学有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 规范分析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经济 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种方法依据对经济事物的社 会价值判断,来规范经济政策措施和经济行为后果的可 取性。当经济理论将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一起时, 这种理论就称为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试图回答另一 类问题,即经济体(或其一部分)应该如何运转。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详版课资]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详版课资]](https://img.taocdn.com/s3/m/bca51d27d0d233d4b14e69e4.png)
3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规范经济学指导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实证后 面都有规范问题,都有道德标准的问题,实证研 究离不开规范。 实证研究又给规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 支持,实证分析的结果使规范研究具有说服力。
课堂优质
4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实证经济学:着重考虑经济效果; 规范经济学:主要着眼于社会规范、道 德等方面。 首先,表现在怎样对待“价值判断”? 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 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课堂优质
28
2、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是指用来描 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 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地说,把经济理论 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就叫作经济模型。一 个经济模型是指论述某一经济问题的一个理论, 如前已指出,它可用文字说明(叙述法),也 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代数法),还可用几何 图形式表达(几何法、画图法)。
课堂优质
5
其次,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 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 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 效果。
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是以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 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 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课堂优质
6
第三,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 此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 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 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因此它要 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a、b、c、d的数值是由模型以外的外部 条件所决定的,称为外生变量,也被称为参 数。
外生变量a、b、c、d的值,将决定内生 变量Q和P的值。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决策制定。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个人、家庭、公司、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等各个经济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深入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提供对于经济政策和决策的指导。
本文将着重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
一、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它解释了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
供给代表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代表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该理论通过供需曲线的交叉点,揭示了价格对于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及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2.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解释了个人对消费和生产的决策过程。
边际效用指的是额外一单位产品或服务带来的满足感增加的程度。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人们倾向于在满足最基本需求后,追求边际效用递减的商品或服务。
这个理论帮助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以及企业决策中的生产和成本问题。
3.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经济学中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决策的经济效果。
在成本与效益分析中,人们将决策所涉及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并考虑不同方案的风险和时间价值。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使决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种选择的优劣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方法实证经济学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以验证理论模型和预测经济现象。
这种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经济学家可以进行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研究,以求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2.规范经济学方法规范经济学方法关注如何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则,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这种方法强调价值判断和规范性分析。
在规范经济学中,经济学家通过制定经济模型,利用道德、伦理和政治等价值观考虑各种政策的优劣势,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4月财经视点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文/贺允摘 要: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都对经济理论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种分析方法分别以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具有截然不同的方法论观点。
相对而言,实证分析方法较早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并由于自身的优点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构建的主要方法。
而规范分析方法也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青睐,后与实证分析方法分庭抗争。
本文将对经济学中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03-02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以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规律的发现方式,最后总结经济学者构建系统性理论的思想方法。
由此可见,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研究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思想史上,试图去探寻西方经济学思想的源头,至少也要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正是在那个哲学思想发展集大成的年代孕育了经济学思想的萌芽,以至于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诸多经济思想中总是包含着哲学思辨。
在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中,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是一对争议已久的方法论思想,它们看似相互对立、不可调和,实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倾向。
本文将关于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展开讨论。
一、实证主义和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是实证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要讨论实证分析方法首先要在科学哲学层面了解实证主义包含的思想。
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哲学家孔德首先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人类的思维发展在经历了神学世界观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后,应该跨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就是立足于经验感受的实证主义阶段。
在孔德看来,正确的研究方法必须彻底的依靠经验判断,任何企图通过逻辑演绎和抽象方法获得知识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
实证主义哲学提倡自然科学式的研究方法,要求必须以积累经验和反复实验得到的数据作为基础来建立科学理论。
孔德提出的实证主义思想是非常极端的,他否认了逻辑推理在实证主义中的作用,只是简单的认为观察和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甚至认为规律就是经验事实本身。
此外,孔德提出的实证主义还包含着一个特别重要的思想,就是科学的建立只需要解决“事情是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不需要去考虑“事情为什么是如此”这样的问题。
一旦人们试图去讨论后一类的问题,就会马上回到讨论形而上学的问题中去。
他在划分人类思维阶段提出实证主义哲学时,坚决的摒弃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就是要抛弃一切既有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可以单纯的思考科学理论如何构建,解决或者解释现实中出现的问题。
在这里,孔德明白无误的提出了自己的实证观点,为实证主义方法论界限的划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规范主义和规范分析方法在科学哲学诸流派当中,有一些学派不同意实证主义提出的观点,而坚持将形而上学的问题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
其中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库恩和新历史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劳丹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影响,他们认为不涉及价值观的科学是空洞无物、毫无用处的。
托马斯•库恩原本是一位物理学家,后来转而致力于方法论的研究,他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在世界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库恩的历史主义方法论首先否定了归纳法,他认为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依靠积累大量的经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人们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实现对现实规律的认识。
随着价值观的变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相应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科学知识不断向前发展。
在库恩的理论中,包含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概念,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无疑是“范式”。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理论和方法意义上的理念,是人们在一定领域内进行研究的基础。
可以说范式是在某一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在科学研究时所认同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作模式等等。
在同一范式的指导下,人们对一套研究方法所涉及的所有概念和原理不会产生争论,以便于很快将已有的理论吸收,转而进行更深一级内容的研究。
范式还在某种程度上,为科学发展指出了大概的趋势。
而科学如何才能得到发展呢?库恩认为科学的进步应该遵循的模式为:当现有的范式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情况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新的范式出现,学者在新的范式的指引下继续进行研究,将科学理论推向前进,而之前的范式就不再被人们信奉。
可以说,库恩的历史主义方法论思想否定了之前提到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价值观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甚至将整个科学进步的主要因素归结于价值观的转变。
规范分析的思想正是来源于此,三、经济学发展史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很多有争议的问题都引发过激烈的争论,其中关于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争论是最为长久的争论之一,可以说这场论战从未停歇过。
虽然在大多时间里,实证分析方法总能得到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的拥护,但规范分析方法却也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与实证分析方法分庭抗争。
在经济学的方法论中,实证分析强调对经济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并对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做出事实性的陈述,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实证经济学。
规范分析主要从价值观层面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预测,是规范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方法。
在经济学发展之初,并没有学者对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进行严格的区分。
首先着手进行这项工作的学者是西尼尔和约翰•穆勒。
从他们的观点来看,经济学应该区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两种形式。
其中,实证经济学探索关于现实中经济现象的真理性认识。
规范经济学的构建基于价值判断,用于提出经济发展的准则和目标。
西尼尔和穆勒赞同实证经济学,反对规范经济学,他们认为规范经济学超出了经济学研究2011.04 1032011年04月逆向产品周期与银行服务创新文/王伟摘 要:逆向产品周期是服务创新特有的形式,本文依据逆向产品周期模型,论述了银行业服务创新发展的渐进式创新、革命性创新、产品创新三个阶段,并探讨了不同阶段与服务创新模型四维度模型相对应的维度,最后提出了银行也进行服务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逆向产品周期;服务创新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04-02财经视点的范畴,转而跨入了伦理学研究的范围。
西尼尔甚至认为经济学家应该专注于经济理论的研究,不要去过多的关注经济政策的优劣,更不应该为政府决策提供任何经济建议。
此后,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了他关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观点,并对两者作了区分。
休谟指出,实证分析研究“是”的问题,规范分析研究“应该是”的问题,在“是”与“应该是”之间不存在任何的逻辑联系,也即是说无法通过”是”的分析而做出“应该是”的判断。
这样一来,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之间就被彻底的分割开来,而休谟的观点则被人们称为斩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休谟的侧刀”。
帕累托和瓦尔拉斯拒绝承认经济学中规范分析方法的作用,他们认为实证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的全部内容。
帕累托将自己的“帕累托最优”理论看做完全的实证经济学理论,不涉及任何的价值判断。
瓦尔拉斯也认为经济学的构建应该遵循着实证科学的方向前进。
莱昂内尔•罗宾斯也同意帕累托和瓦尔拉斯的观点,认为经济学应该与价值判断无关,只分析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最终得出事实性结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虽然关注经济政策的目的性,但他也试图排除价值判断的存在,认为人们关于经济政策的分析来自于人们对经济行为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不是起因于人们价值观的分歧。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经济学家承认规范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新剑桥学派的罗宾逊夫人就认为经济分析中无法避免价值判断的影响,因此她主张在经济分析中将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结合运用。
新制度学派的缪尔达尔认为经济分析中,首先就是要明确价值判断,然后才能进行实证分析。
从他的观点中不难看出,缪尔达尔也主张将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综合应用,而不进行割裂。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不同于物理学和化学,无法进行实验,必须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理论。
这样一来,价值判断必然要渗入其中。
回顾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实证分析方法被大多的经济学家接受,而且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主要采取了实证分析方法。
但规范分析方法的作用也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认得,成为许多经济学理论构建的思想基础。
但总的来看,主流经济学在重视实证分析方法的同时,无法摆脱价值判断的影响,否则通过实证经济分析得到的将只是一堆具有统计规律的假设,缺乏实际意义。
规范经济学的发展更离不开实证分析的帮助,通过规范分析得出的假设和结论必须使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只有通过实证检验的规范分析结果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经济建议。
可以说,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才是正确构建经济理论,有效解决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财经学院作者简介:贺允(1985.06.06— ),男,陕西省延安市,2008年8月至今于延安大学财经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专业为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1]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黎明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张俊山.经济学方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服务创新是银行提升绩效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服务创新阶段的分析,可以找出银行提高服务效率,增加绩效的方法。
一、银行业服务创新1、服务创新的定义对于服务创新几十种定义。
许庆瑞(2003)认为服务创新是在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思想、新技术改变服务流程和产品内容[1]。
蔺雷和吴贵生(2007)认为服务是具有无形新、生产和服务的同时性、易逝性和不可储存性的过程。
服务创新是具有无形性、新颖性、多样性、顾客导向性、适用性的创新过程[2]。
2、银行业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各项生产要素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社会福利。
服务创新对金融业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效率,银行业是金融服务业,提高服务效率可以增加竞争力。
其次,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服务的好坏决定着顾客的满意度的高低,进行服务创新,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最终提升绩效[3]。
二、逆向产品周期模型与银行服务创新阶段B a r r a s(1990)提出的逆向产品生命周期模型(Reverse Product Cycle,RPC)是对服务创新领域的开创新研究。
制造业服务创新因循的不稳定阶段、过渡阶段、稳定阶段三个阶段。
服务创新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表现出从渐进性创新到根本创新再到产品创新的逆向生命周期发展过程[4]。
B i l d e r b e e k(1998)提出了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包104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