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软弱富水地层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与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技术

浅谈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技术

发 生 的 概 率 很 高 。 施 工 工 期 内 , 面 沉 降 2. 地 铁 隧 道 施工 引起 地 面 沉 降发 生 的 主 定 的 应 力 平 衡 状 态 是 关 键 。 在 地 2 另一 方 面 是 控 对 工程 周 围的 建 筑 物 以 及 地 下 管 线 产 生 了 要 原 因分 析 制 开 挖 之 后 长 时 问地 下 水 流 失 带 来 的 地 层 较 大 的 社 会 影 响 , 时 也 影 响 了 工 程 的 进 同 ( ) 层 自身 的 特 点 : 然 土 体 一 般 是 次 生 固结 引 起 的 地 表 沉 降 。 1土 天 度 , 加 了 工 程 的 费 用 。 以 , 铁 施 工 对 由 矿 物 颗 粒 构 成 骨 架 体 , 隙 水 和 气 体 填 增 所 地 孔 地 表 沉 降 控 制要 有 足 够 的 重 视 , 点 从 施 充 骨架 体 而 组 成 的三 相 体 系 。 隧 道 开 挖 、 重 当 降 , 少 因地 表 沉 降 带 来 损 失和 影 响 。 减 土 体 孔 隙流 体 及 气 体 体 积 减 小 、 颗 粒 空 土 间 的重 新 排 列 、 粒 间 距 离缩 短 , 架 体 发 颗 骨
3 实例
3 1 1工 程 概 况 .. 深 圳 地 铁 5 线 L水 径 站 ~ 下水 径 站 号
工 方法 、 术 措 施 方 面 着 手 来 控 制 地 面 沉 地 下 水 流 必 然 破 坏 原 有 土 体 的 平 衡 , 技 引起 3 1工程概 况 .
生 错 动 , 而 发 牛 土 体 变 形 。 下水 总 是 在 的 矿 山 法 区 间 隧 道 段 , 讫 里 程 右 从 地 起 ( ) 市地 铁 工程 一 般 位 于 城 市 的 繁 华 土 层透 水 面 先 排 出 , 孔 隙 水 压 力 降 低 , 1城 使 然 DK2 +6 4 3 8 3 . ~右 DK2 +7 0. , 1 5 7 , 8 9 0 长 5 .m 地 段 , 围建 筑 物 密 集 、 种 地 下 管 线 纵 横 后 向 土 层 内 部 传 递 。 种 孔 隙 水 压 力 降 低 左 DK2 +63 3~ 左 DK 2 +7 2. 8 ; 周 各 这 8 4. 8 9 7 5 长 交 错 , 旦沉 降控 制 不好 , 可 能 造 成 地 表 的 过 程 , 方 面 取 决 于 土 层 的 渗 透 性 , 一 将 一 另一 1 8 4 5 单 洞 马蹄 型断 面 , 挖断 面 积 约 . 8 m。 5 开 建 筑 物 开 裂 、 斜 , 下管 线 断 裂 等 事 故 , 倾 地 影 响 当 地 居 民 的 正 常生 活 , 成 各 种 纠 纷 , 造

地铁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模拟及监测分析

地铁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模拟及监测分析

地铁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模拟及监测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城市地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浅埋暗挖法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本文以哈尔滨地铁三号线湘会区间隧道为工程依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隧道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面沉降、拱顶下沉以及洞径收敛规律。

同时根据整理和统计施工现场的实际监测数据,从右线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横向和纵向沉降以及区间双线平行隧道开挖而引起的地表沉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最后对数值仿真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监控数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得出了地铁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并给施工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哈尔滨地铁;台阶法;地层变形;监测1 工程背景1.1工程概况哈尔滨地铁3号线湘会区间,南起湘江路车站,北至红旗大街车站。

右线隧道开始里程DK20+657.517,结束里程为DK21+381.046,右线隧道长723.529m;左线起点里程为 DK20+657.517,终点里程为DK21+381.931,设置长链0.499 m,短链3.250 m,区间左线长度721.663 m。

本区间正线线间距为14m~13m~17m。

在里程DK20+717.517处设置区间人防结构。

1.2 工程地质哈尔滨市属于我国东北区域,冬季属于高寒地区。

本标段位于南岗区、香坊区及道外区,地貌单元为岗阜状平原及岗阜状平原与松花江漫滩区过渡地段,地势略有起伏,由南向北倾斜,自哈轴厂向先锋路,海拔高度为147.8-128.0 m,相对高差较小。

根据原有资料及钻探揭露,本标段分布地层由上至下主要为:1-1杂填土、4-1粉质黏土、4-2粉质黏土、5-1粉质黏土、5-2粉质黏土、6-1粉质黏土、6-2细中砂、6-3中砂。

1.3 隧道参数区间隧道正线标准断面洞径6.2m,隧道高6.46m。

隧道所处的岩土体主要为粉质黏土,初支采用C25,厚度0.25m网喷混凝土支护。

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与分析

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与分析

2 .地 表 沉 降 .1 2 纵向上沿隧道轴线 间距 1m一 0 0 2 m布设一个横断面 ,横向 上先布置左 、 右线隧道中心线与横断面在地表上的 2 个交点 , 然 后依次按间距 4 m一5 m垂直轴线向两侧布点 。一般地段每个 . 4 . 5 横断面横 向布置 8 个沉降观测 点, 特殊地段酌情增加 。 2. .2拱顶沉降 、 2 洞周水平收敛 纵向上与地表沉降断 面相对应 , 也按 1m一 0 0 2 m间距 布设 ,
维普资讯
18 2
安徽建筑
2 0 年第2 06 期
地 铁 隧 道 浅 埋 曙 沱 法 施 : 监 控 量 潮 与 分 析 I :
欧林 果
( 中铁四局集 团有限公司 。 安徽
摘 提 出了一些规律 性的结论 。 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 地铁隧道 ; 浅埋暗挖法 ; 监控■测 中图分类号: 4 6U 5 . U 5 ; 4 5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7 7 5 (0 60 — 1 8 0 10 - 3 92 0 )2 0 2 — 2
大剧院 ~科学馆区间隧道监控■测项 目和频率
表1
2 监控量 测方案
21 测 项 目和 频率 .监 监测项 目的确定 、 监测断面及测点的位置 、 仪器设备 的选择
及组件的埋设方法等 , 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 ① 质情况 ; ②隧道埋深 、 跨度 、 结构型式和施工 工艺 ; ③隧道间距 ; 每个断面至少布设 1 个拱顶沉降点和两条收敛测线 。 ④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现有房屋建筑的结构特点 、形状尺寸及 22 邻近建筑物沉降 .3 . 与隧道轴线的相对位置 ;⑤设计提供的变形及其它控制值及其 主要是在隧道施工影响范围 内的红岭大厦等建筑物布设 , 安全储备 系数等。另考虑到位移量测应力 、荷载量测较直观 明 般布置在建筑物的墙角 , “ ”型钢筋埋人墙体 内。 用 L 了 , 数据易分析处理 的特点 , 监测 方案以位移量测 为主 , 且 本 典 2 A地下管线位移 . 2 型断面辅以应力量测 , 监测项 目详见表 1 。 受隧道施工影响 的管线为一横跨隧道的煤气管 ,根据现场 2 测 点 布置 . 2 情况 , 采用间接观测法 , 在该管线上方的地面上布设监测点 。

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区间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

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区间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

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区间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摘要:地铁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陷对地表的阻碍程度及操纵方式,是地铁建设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地铁工程施工中监控量测目的、内容及方式,为尔后地铁工程施工中监控量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监控量测地表沉降基点拱顶变形地下工程施工是在地层内部进行,施工不可幸免扰动地层,引发的地层变形会致使地表建筑和既有的管线设施破坏。

因此,地铁隧道施工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阻碍。

隧道施工引发的地层变形,专门是在地面建筑设施密集、交通忙碌、地下水丰硕的城市中进行地铁隧道施工,关于地铁开挖进程引发地层的力学响应在时刻和空间上的规律,不同施工方式的不同力学响应能够通过施工监测实现,并及时预测地层变形的进展,反馈施工,操纵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阻碍程度。

1 量测目的施工监测在施工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监测的目的包括:(1)保证施工平安。

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铁区间隧道会不同程度地对周边环境产生必然的阻碍,因此,通过及时、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判定地铁隧道结构的平安及周边环境的平安,并及时反馈施工,调整设计、施工参数,减小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保证工程平安。

(2)预测施工引发的地表变形。

依照地表变形的进展趋势决定是不是采取爱惜方法,并为确信经济、合理的爱惜方法提供依据。

(3)操纵各项监测指标。

依照已有的体会及标准要求,检查施工中的各项环境操纵指标是不是超过许诺范围,并在发生环境事故时提供仲裁依据。

(4)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施工。

地下结构设计中采纳的设计原理与现场实测的结构受力、变形情形往往有必然的不同,因此,施工中及时的监测信息反馈关于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修正有专门大的帮忙。

(5)总结工程体会,提高设计、施工技术水平。

地下工程施工中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受力、变形资料关于设计、施工总结体会有专门大帮忙。

2 量测项目监控量测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监测的要紧范围是:区间结构物中线外缘双侧30m范围内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管线、地面及道路。

浅析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浅析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综 述 与 交 流
建材 发 展 导 向 2 1 年 4月 02
浅析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张 连 启
( 中铁 二 十 局 集 团 第六 工程 有 限公 司 ) 摘 要 : 如 今 , 国的 交 通 不 断地 发展 , 铁 建 筑 工 程 也 得 以广 泛 的发 展 , 于地 铁 主要 是在 隧道 中进 行 施 工 , 施 工 人 员 带 来 巨 现 我 地 由 给 大的困难 。 而地下水 处理状况 的等 当对于浅埋暗挖 隧道施工起到关键性 的作用 。 本次详细探讨 了隧道工程所采用超前 引排地下水与隧道 内降水措施 , 以期为 同类地铁隧道施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以及理论依据 。 关 键 词 : 水 软 弱地 层 ; 铁 隧 道 ; 埋 暗 挖 富 地 浅
装车翻运 , 将其运送至下台阶。 隧道 的上台阶开挖 必须循环进尺为 05 .m, 下 台 阶开 挖 以及 支护 作 业 . 2
下 台阶通 常采取人工配合机械 的开挖模式 ,开挖 的机械 一般选 用 DH 5 V小型挖掘机 。开挖的时候, 5一 机械会 开挖 中央的土体, 而两侧轮 廓 则空留出 3 ~ 0m人工开挖 以及进行修整 ,确保开挖 的轮廓线要 圆顺 , 05c 降低对 土体的扰 动。隧道下台阶的开挖循 环进尺也是 l m,开挖完 毕之 后 , 要 立 即实 施 支 护 作 业 , 闭成 环 。在 开 挖 施 工 过 程 中 , 止 进 行 超 也 封 禁 循环进尺开挖 , 以确保施工安全日 。

的路面交通与道路两侧 刚性的管线。②地下水渗透促使围岩发生软化 , 围 岩则有原来的硬塑转变成软塑的状态 , 甚至有可能变成流塑的状态 , 出现 很大的变 形而导致稳定性丧失 , 因此 , 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控制好地下水 , 以确保能够顺利施工。地下水的渗透作用不利于地下水的控制, 加上工程 的施工位置受到限制, 因此 , 地下水的控制变得十分 困难。

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在城市地下交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地铁隧道施工通常需要较深的挖掘深度和较长的施工周期,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下水、地下管线等问题,给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富水地段的地下难以引入固定式水平支撑体系。

浅埋暗挖技术便经常被采用,也是适应目前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的需要,为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浅埋暗挖技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周围建筑物、地质情况等问题,施工风险大、技术难度高。

因此,研究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对城市地下交通建设和市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对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2.1 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分析。

分析现有技术的应用情况、技术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等。

2.2 地下水与土壤力学的基本原理介绍。

介绍富水地段的特点,分析地下水及土壤力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影响地铁隧道施工的地质因素。

2.3 地铁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具体的技术方案和关键问题,如设计原则、施工工序、材料选用、支护结构设计等。

2.4 数值模拟分析。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及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进行模拟分析,探讨提高隧道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的可行方案。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3. 研究预期结果及意义本研究预期的主要结果为:3.1 分析总结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2 探索地下水与土壤力学对地铁隧道施工的影响。

3.3 提出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3.4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及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3.5 对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地铁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

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

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可行性很大,其施工效果也很好,尽管存在着不足之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是可以改进的。

本文主要探讨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标签:软弱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私家车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尤为普及。

私家车的普及方便了百姓出行的同时,也对城市的交通造成了严重的考验,尽管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无论城市道路增长速度有多快,始终无法赶上车辆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交通压力更是日益严重。

因此加快发展公共交通便很自然的提上各级政府的日程。

城市公共交通中,轨道交通以运载量大、快速、准点等优点,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青睐,因此近些年来轨道交通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发展迅速。

目前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及盾构法,各种施工方法各有优缺点,通常是在施工前,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在繁华地段的闹市区(地铁车站多数位于这种路段)明挖、盖挖等方法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因此必须采用暗挖法。

在繁华的城市中利用暗挖法修建车站,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地上地下各种构筑物,并且往往会遇到地质分布不均”变化万千,给工程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如控制不当会对地面建(构)筑物造成安全影响,甚至造成较大的安全质量事故,特别是一些埋深较浅的地铁车站。

1、浅埋暗挖法概述1.1研究背景和现状浅埋暗挖方法是在特定的地质、土层湿度、地表温度的前提环境中研发出来的。

又随着几代人的不断摸索和改进,使得这一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日趋成熟,并逐渐的被商业化和大众化。

我国最开始对于新奥法的使用,仅限于山岭隧道的修建,而随着施工工程难度的不断加大,相应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地更新。

到了1986年的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一段,我国首次在城市中进行施工,对此,浅埋暗挖法应运而生。

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1007Ο2993(2004)06Ο0295Ο04富水软弱地层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黄 俊1 张顶立2 陈来生3(11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21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北京100044;31绍兴县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30) 【摘 要】 浅埋暗挖法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23标区间隧道施工中成功运用,其中地表降水、旋喷止水帷幕、天桥基础托换和地质超前预报等技术都在含砂、含水、软土地层中成功实施,隧道顺利通过富水软弱含砂地层及两座人行天桥,施工进度、安全性和施工质量都得到保证,并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对各项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及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技术在富水软弱地层中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关键词】 浅埋暗挖法;地表降水;旋喷止水帷幕;地质超前预报;基础托换【中图分类号】 TU 941Shallow Tunnel Construction T echnology inW atery &Weak StraumHuang J un 1 Zhang Dingli 2 Chen Laisheng 3(11China Highwa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HPDI )Consultants ,INC , Beijing 100010China ;21Reaserch Center of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44China31Consultant Ld 1Co of Shaox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Zhejiang Shaoxing 312030China )【Abstract 】 STCM is used successfully in 23Lot of Shenzhen Metro Phase ⅠProject and many technics have implemented inwater ,sandy &weak stratum ,such as ground precipitation ,jet grouting waterproof purdah ,geologic pre -predict ,base substitute and so on 1Tunnel passed two overbridge and sandy stratum safely with quick excavating speed ,good quality ,small ground settlement and large economy benefit 1Each measure ,technics and difficulty of this project are introduced ,and it is shown that STCM has a wide apply fonground in water sandy and weak stratum 1【K ey Words 】 shallow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STCM );ground precipitation ;jet grouting waterproof purdah ;geologic pre Οpredict ;base substitute0 引 言浅埋暗挖法[1]是基于岩石隧道新奥法(NA TM )的原理在第四纪软土中开创出的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地铁隧道建设。

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相关推荐富水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摘要:介绍深圳地铁科学馆—华强北区间隧道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措施,成功地解决了浅埋暗挖软弱地层区间隧道施工技术难题,所采用的超前引排地下水以及隧道内降水措施,克服了富水软弱地层施工技术难题。

关键词:地铁隧道; 富水软弱地段; 浅埋暗挖; 降水; 超前排水1 工程概况深圳地铁科学馆—华强北区间线路自西向东行进于深南中路地下,线间距为13.2 m , 隧道为两单洞结构,全长790.7 m 。

在区间隧道中部,深南大道北侧设施工竖井1 座。

工程地质情况由上到下为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海冲击层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下伏燕山期花岗岩。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主要为人工素填粘土,粉质粘土及碎石等;海冲击层为粘土、粉砂、中砂、砾砂及部分透镜体状淤泥;第四系残坡积层为砂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燕山期花岗岩在工程区域内全部为全风化花岗岩。

场区围岩为Ⅰ 类~Ⅱ 类。

地下水埋深1.7~7.4 m , 主要为空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水量丰富,降雨量丰富,水源补给充沛。

区间隧道所处位置环境复杂,两侧管线及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其中纵向18 条、横向27 条,分布复杂,对施工影响较大。

区间隧道南北两侧有高层建筑20 余幢,隧道结构边缘距两侧建筑物最近约15 m 。

2 施工技术难点(1) 环境条件复杂本工程位于深南大道下,道路两侧管线、建筑物密布,深南大道交通量大。

隧道埋深浅,管线、建筑物基础均位于隧道施工扰动范围内,隧道施工不能危及管线及建筑物安全,对施工扰动必须严格控制,但区间隧道所处的地层软弱。

而对软弱围岩来说,控制变形扰动极其困难。

(2) 地下水丰富深圳地处亚热带海洋气候区,地下水丰富,降雨充沛,地下水补给充足,这对地下工程施工有很大影响。

首先是隧道开挖后,大量地下水渗入隧道,围岩失水固结,地表下沉,对地表路面交通以及两侧刚性管线带来极大的危害。

深圳地铁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法隧道洞外降水施工

深圳地铁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法隧道洞外降水施工

深圳地铁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法隧道洞外降水施工深圳地铁富水软弱地层浅埋暗挖法隧道洞外降水施工张宏伟摘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辅助工法中,洞外降水具有干扰小,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的优点。

通过深圳地铁西大区间隧道施工中洞外降水的应用实例,阐述了该方法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浅埋暗挖隧道;富水地层;洞外降水0 引言浅埋暗挖法作为目前地铁隧道施工的一种重要的工法,在地铁及其他市政隧道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一些软弱地层富水地层,特别是在围岩遇水崩解软化地层中进行隧道开挖必须采取有效措对地下水进行封堵或抽排,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深圳地铁5号线采用隧道外降水的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西大区间矿山法暗挖隧道为西丽站至2、3号盾构吊出井之间范围,右线隧道长396.937m,左线隧道长420.957m。

在西丽车站东端出来75.9m后在左线北侧外设置一个西大区间永久风井(兼做矿山法施工坚井)。

具体见图1.图1 总平面图1.2 周边环境本区间沿留仙大道敷设,区间地形较为平坦,高程13.2~14.1m。

沿线周边主要建筑留仙大道两侧的西丽天虹商场、西丽南国丽城小区、众冠大厦等商业和民用建筑,房屋距离隧道边界约10~45m,基础基本为管沉桩,桩基深度12m到18m,基本位于隧道拱顶侧上方。

场地内密布电力、电信、燃气、上水、路灯、雨水、污水等地下管线,地下管线的走向大多平行留仙大道,西丽天虹商场附近有一条燃气过路管,中间绿化带下存在一地下箱水涵,规格8400×1600mm,涵顶埋深约1.9~2.6m;在沙河西路路口、里程DK11+520处有一条混凝土材质的Φ2200源水管垂直隧道并下穿箱涵,距开挖拱顶仅8m左右。

1.3 工程地质本区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加里东期的区域动热变质作用、震旦系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岩浆侵入作用,混合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残积层,上部主要为冲洪积沉积的粘性土、砂层和圆砾层,地表为人工填土层,道路表层有砼路面、沥青路面。

公路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施工分析

公路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施工分析

公路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施工分析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时,极易发生涌水突水事件,造成隧道塌方、支护变形等质量事故,严重影响隧道正常施工,对人身和设备安全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为保证正常施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富水隧道施工中造成的工程投入和人员伤亡,迫切需要解决这方面的施工技术难题。

标签:隧道;富水段;塌方;安全隐患1、某隧道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某隧道总长5519.15m(折算为左右洞平均值),为特长隧道,在四川盆地东部暖湿亚热带气候区。

明月山(某隧道所属山脉)槽谷中沿槽谷方向发育延伸的盐井河,为季节性溪流,盐井河水流于天生桥汇入盐井口水库,全长约15Km,最大流量可达2.50-5.50m3/s,施工前需要先渠化防渗水处理。

1.2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类分布于背斜轴部,因受兩侧碎屑岩所构成的中、低山岭的夹持,具备有利的岩溶发育条件,形成了特有的隆脊型岩溶槽谷,岩溶发育与岩性、地貌条件关系密切;岩溶水运动和富集则受地质构造控制。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页岩,和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砂、泥岩分布于背斜两翼,岩层以倾斜状态产出,具有形成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承压水和红层承压水良好储水构造条件。

尤其是北西翼为缓翼,为典型的自流斜地,是较富水类型之一。

1.3某富水段隧道施工方案洞身抗水压衬砌段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且在施工中根据变形情况设置临时仰拱,衬砌施作段一般滞后初期支护50-100m,具体根据现场开挖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确定。

开挖施工中我们着重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另外某隧道在穿越明月峡背斜轴部及两翼岩溶槽谷穿越破碎带、石膏、角砾岩、盐井河底部等段落控制爆破震速不大于10cm/s。

为了使隧道能顺利通过富水地段,加快施工进度,对隧道的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了研讨,通过比选决定放弃不引入大型机械施工和临时支护多的双侧壁导坑法等方法,确定施工方案为“超前物探、钻探结合探水、超前注浆堵水、超短开挖(局部辅以弱爆破)、初支加强、仰供超前、二衬紧跟”。

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

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

施工队伍与机械准备
施工队伍: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队伍 机械准备:隧道掘进机、混凝土喷射机等必要设备
施工方法与技术要点
土方开挖
施工方法:浅埋暗挖法 开挖方式:分层、分块、对称、平衡开挖 开挖顺序:先中间后两侧,先下部后上部 开挖控制:严格控制超挖,及时支护
初期支护
喷射混凝土:在开挖后立即进行, 形成初期支护结构
施工方法:采用模板 台车或喷射混凝土等 施工方法,在隧道内 壁浇筑混凝土。
技术要点:控制衬砌 的厚度、平整度和密 实度,确保施工质量。
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材料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防水层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层施工,确保涂刷均匀、无遗漏,并注意处理好细节 部位,如阴阳角、施工缝等。
施工图纸:根据设 计方案绘制施工图 纸,包括平面图、 剖面图、节点图等, 明确各项施工要求。
安全措施:制定完 善的安全管理措施, 包括施工现场安全、 人员安全等方面的 规定。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管线、地质构造等信息。 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和工期要求,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工期,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制定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
浅埋暗挖法适 用于城市地区、 地面交通繁忙、 地面建筑物密 集或地下管线 较多的区域。
由于其对地面 的影响较小, 因此特别适合 在不具备大型 施工设备作业 的狭窄空间进
行施工。
施工原理及流程
施工原理:利用土层稳定性,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形成封闭的地下空间 施工流程:先导孔施工→注浆管埋设→注浆充填→注浆效果检测→开挖作业 注意事项: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保证注浆效果;加强监测,及时反馈信息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施工

浅埋暗挖隧道过铁路及地铁施工监测方法

浅埋暗挖隧道过铁路及地铁施工监测方法

浅埋暗挖隧道过铁路及地铁施工监测方法摘要:介绍了隧道穿越国铁和地铁13号线的施工监测方法,针对隧道结构和地质情况,阐述了洞内和洞外多种监测方法,为今后类似施工监测取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浅埋暗挖隧道监测方法沉降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技术是现代隧道施工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控围岩与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在复杂多变的地层中实施某一工法时,或在同一地层中实施不同施工措施时,都将面临对实施效果的正确评价,经验固然是类比和参照的有效手段,但无法在定量控制工序环节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方案。

因而利用监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信息反馈,分析施工效果,并据此调整施工方法,是动态的信息化设计、施工的重要工作内容。

1 工程概况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科协家园小区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黄土北店村,西临八达岭高速路东辅路,东临黄土南店西路,北侧为东北环铁路和北京地铁13号线。

其中经八达岭高速路东辅路和黄土南店西路均可穿越铁路,但绕行距离太远,为配合小区的建设和开发,方便小区居民的出行,规划在科协家园小区北侧建设一座人行地道穿越东北环线铁路及城市铁路,人行地道只用于通行行人和非机动车辆。

拟建中的人行地道位于回龙观医院西路西侧75m处,与东北环铁路斜交,交角为86°,相交处铁路里程为东北环线K60m+563m,轻轨里程K17+550m。

该处既有铁路四股线,自南向北依次为联络线、东北环线及两条城铁线路,均为直线,50kg/m轨,钢筋混凝土轨枕。

其中国铁为普通线路、电气化铁路;城铁为无缝线路、地上第三轨供电。

在国铁和城铁之间预留东北环线复线位置,与既有东北环线相距5m。

该处为高填土路基,路基高约4m~5m。

人行地道下穿铁路段呈南北走向,全长76.4m,为圆拱直墙结构隧道净宽2.5m,净高2.75m,隧道最大埋深7m,坡度为平坡。

施工竖井设在铁路两侧,竖井一衬净空尺寸为4.5m×4.5m。

2 工程地质从地质钻探报告得知,本工程地层隧道顶部覆盖2.5m~5.0m的粉质粘土层,最上部为2.0m厚的素填土。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大断面施工监控测量方法分析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大断面施工监控测量方法分析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大断面施工监控测量方法分析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地铁成为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的一种有效工具。

地铁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地铁以自己特有的优点受到广大世人的青睐。

但是,地铁施工事故确在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本文阐述了地铁隧道监控测量方法,不仅能反映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变形规律,而且对指导地铁隧道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铁隧道;浅埋暗挖;区间大断面;监控测量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big cities of the traffic pressure relief become an effective tool. subway has become a land and take up space least, transportation energy running speed, the largest and fastes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most safe minimum passengers comfortable ideal transportation means, the subway in its own peculiar by the advantages of the admiration of the world. but, subway construction accident happening in it, to the state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heavy loss, caused the world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ubway tunnel monitoring method of measurement,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shallow depth excavation subway tunnel deformation law,and to guide the subway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the subway tunnel; shallow depth excavation; interval large sections; monitoring measurement中图分类号: u67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1.1工程特征沈阳地铁二号线文体路站~五里河站区间里程范围为k13+861.6~k14+659.75(总长798.15双线米)。

浅析软弱围岩隧道的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

浅析软弱围岩隧道的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

浅析软弱围岩隧道的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摘要:从国内外隧道和地下工程修建经验来看,监控量测始终是作为修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该文基于作者经验,通过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的目的及其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最后对监控量测的数据处理进行探讨,希望对相类似的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监控;测量;数据分析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基础建设重视,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而修建这些道路很多时候需要穿越山岭或者海岛,这就需要修建山岭或海底隧道,隧道施工因为地形地貌等因素特殊性,测量工作必不可少。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汇总与分析,能将围岩的实际情况及时与施工和设计单位沟通,对于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施工成本非常重要,特别对保证施工单位所遇见的软弱不良地质围岩隧道的施工过程安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隧道监控量测1.1 量测目的隧道监测主要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通过量测来积累一定的资料,然后通过与设计进行比较,进一步来修正完善设计,达到指导施工等目的。

为了达到确保施工的过程安全及隧道及岩体结构的永久稳定,需要借助量测来验证设计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为其参数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以及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现实依据。

现场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施工中要做到:及时布设测点、及时观测数据、及时反馈结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监控量测工作的作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量测来掌握围岩的动态以及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而合理修改设计参数,对安全施工起指导作用。

(2)根据量测数据的变化预见可能发生的事故和险情,提前发出预警,保证有足够时间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以此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通过大量监测资料的积累和分析,为以后相似地区的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经验。

1.2 量测项目根据该项目的地形与地质条件、设计所采取的支护类型和施工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法等,来选定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区间及车站监控量测方案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区间及车站监控量测方案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区间及车站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方案1.1施工监测概述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施工实践均表明,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层应力状态的改变将直接导致结构产生位移和变形,同时也会对地表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这种位移和影响超出一定范围,必然对结构产生破坏,并影响到上方地表和临近建筑的安全使用。

本标段工程包括一座明暗结合车站和两段暗挖区间。

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复杂,地下管线众多,给施工监测工作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如何保证施工不影响这些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如何做到“未雨绸缪”,施工中的监控量测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监控量测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得到重视,且作为一道工序纳入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其主要目的为:1)了解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车站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和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车站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目的。

2)修改工程设计监测除表明工程的“安全状况”外,通过研究监测成果,判断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有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并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

3)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4)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我国当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基本处于半经验半理论状态,土压力多采用经典的理论公式,与现场情况有一定差异。

且地下结构周围土层软弱,复杂多变,结构设计的荷载常不确定。

而且,荷载与支护结构变形、施工工艺也有直接关系。

因此,在施工中迫切需要知道现场实际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对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进行修改。

地铁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分析

地铁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分析

地铁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分析地铁通道的施工时,不仅受到地质的情况,而施工项目周边的环境情况也会影响到地铁建设的施工,其中还有地上地下的建筑物、管线等许多其他的不定性因素,这会对施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产生风险,这也是必须熟练要全面掌握地铁通道的施工技术,不仅是在施工工法的选择以及施工的风险研究等,也需要有利于施工的安全性,避免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当今暗挖技术是施工通道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通道暗挖技术的研究以及控制周边建筑物沉降和暗挖通道合理的设计方案。

本文则通过对某地铁的通道工程为案例进行对浅埋暗挖技术的相关探讨以及应用,希望对后期的地铁工程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及借鉴。

浅埋暗挖;地铁通道;施工技术引言随着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施工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

通过实践工作,讲述了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包括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通道开挖支护施工。

1 浅埋暗挖法施工原理及特点1.1 浅埋暗挖法施工原理浅埋暗挖法是针对松散且埋深较浅土层及软弱破碎岩层的自立性,在保证地表完好的前提下利用竖井掘进的施工方法。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需要注意两点问题:一是要求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稳定性,二是禁止带水作业。

该施工方法适用于软地层近地表隧道的暗挖施工,应用刚性复合衬砌作为基本支护结构。

施作前有一个前提,即要求超前加固、处理软弱地层。

它以施工监测为手段,并以此来指导设计和施工,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地表沉降。

1.2 浅埋暗挖法施工特点①城市地铁通常建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而且地铁附近的建筑设施及交通状况错综复杂。

按常规,可选择特殊地段以及有代表性的结构物作为试验段。

经过调研分析进一步优化调整地铁隧道的设计及施工参数。

②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会扰动地表结构,需要采用超前加固对地层进行改良,选择科学的开挖工艺,布设刚性支护体系,避免过度扰动地表结构,防止地表沉降或坍塌,同时尽量不妨碍路面通车,避免大范围拆迁。

③浅埋暗挖法可以灵活应用在各种断面形式(单线、双线及多线、车站等)和变化断面(多层断面、过渡段等)中,且应用效果良好。

浅析地铁区间隧道浅埋暗挖法监理监控工作要点

浅析地铁区间隧道浅埋暗挖法监理监控工作要点

浅析地铁区间隧道浅埋暗挖法监理监控工作要点施工“十八字”要诀形成监理要点(1)“管超前:管棚或小导管措施形成超前支护监理重点控制管棚长度、间距与角度。

(2) 严注浆”:超前导管注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监理重点控制浆液比例与浓度。

(3)”短开挖”:控制一次开挖进尺:监理应控制每次开挖不超过管棚长度的1/2。

(4)“强支护”:监理应控制初期支护具有较大刚度,以控制初期变形量。

(5)“快封闭:采用临时仰拱进行封闭,开挖一环、封闭一环监理应控制及时封闭;(6)“勤量测”:对隧道进行变形量测监理重点控制及时反馈和掘砌协同。

开挖面土体的监理要点超前导管注浆(1)对用于工程的钢管的规格和材质及注浆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2)全数检查导管的长度、数量、间距、角度和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且安置牢固。

(3)根据地质土质和试验,确定注浆浆液的材料和配比通过试验确定注浆压力。

(4)认真做好注浆过程记录,确保设计要求的注浆加固范围和加固效果。

(5)采用钻取岩心或其他方法,抽检超前支护效果不合格的不得开挖土体。

超前管棚支护(1)管棚安装前,作业面应封闭严密并清理干净:放线出钻的位置后方可施工。

(2)管棚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钻孔外插角允许偏差为5‰ :② 钻孔应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⑧钻孔孔径应比钢管直径大30 mm~40 mm:④遇卡钻或坍孔时,应注浆后重新钻孑L;⑤钻孑L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钢管,接长时其连接必须牢固。

(3)管棚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或水泥砂浆.其水泥浆水灰比为0.5~1,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0.5~3:②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周围空隙,注浆量和压力应根据试验确定。

防水工程的监理要点地铁隧道若出现渗漏是十分棘手的安全隐患。

防水层铺贴质量的监控必须慎之又慎(1)铺贴防水层基面应坚实、平整、圆顺、无漏水现象,基面平整度为50 mm。

阴阳角处应符合以下规定:①基层面应洁净;② 基层面必须坚实、平整,其平整度允许偏差3 mm,且每米范围内不多于一处③基层面阴、阳角处应做成100mm圆弧或50mmx50mm钝角;④保护墙找平层、永久与临时保护墙分别采用水泥或白灰砂浆抹面:⑤基层面应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正家(上海辰日塔兹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61)地铁隧道软弱富水地层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与分析摘要利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手段,对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区间隧道的洞内变形、地表沉降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软弱富水地层用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隧道时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如应及早进行初期支护封闭成环、采用开挖后前5天的位移速度可以预测最终位移等,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指导。

关键词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U.4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82(2010)03-0081-06修改稿返回日期:2010-04-26作者简介:黄正家(1969-),男,高级工程师,从事于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E-mail :ctcehzj@.1工程概况1.1设计简况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第5标段大剧院—科学馆区间,设计里程自SK2+976.103至SK4+095.3。

区间隧道位于深南中路之下,埋深10~19m ,有左右两条单线隧道,线间距13.2 ̄17.2m ,左线隧道长1144.717m ,右线长1135.693m 。

隧道结构设计断面主要有单孔单线、喇叭口单孔双线、双孔双线、三孔三线四种结构形式,均为马蹄形断面。

除局部有一段R =350m 曲线外,其余为直线,最大纵坡为25‰。

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锚网喷支护加二次衬砌构成的复合式衬砌。

施工采用“浅埋暗挖法”,设计了3座矩形竖井,净空5m ×6m ,1#、2#竖井采用旋喷桩加固和建立止水帷幕,经横通道与正洞相连。

单孔单线断面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宽度分别采用台阶法、CD 法、CRD 法和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双孔双线断面采用中洞法施工;三孔三线采用双中洞法施工。

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工程区域属海冲积平原和台地,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海积冲积层及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下伏为燕山期花岗岩层。

各层的岩性和层厚如下:①人工堆积层(Q 4ml)素填土(粉质粘土),呈黄褐、棕红、褐黄、褐红色,夹灰白色,局部砂及砾石,硬塑,厚0.3 ̄2.5m 。

②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土(Q 4cl)砾质粘性土,肉红、褐红、灰白色夹褐黄、紫红色,坚硬—硬塑,厚13.5 ̄16.5m 。

③燕山期花岗岩全风化带花岗岩(W 4),褐黄色、灰白色、褐红色夹灰白色,岩芯呈砂砾状和夹砂砾状,厚大于6.0m 。

强风化带花岗岩(W 3),褐黄色、褐红色夹灰白色,岩芯呈砂砾状,结构松散,厚度大于3.5m 。

(2)水文地质本区间工程范围内,地下水按赋存介质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粘性土层、砂层、残积土层中,其中中、粗砂和砾砂为主要含水层,具强透水性;粉质粘土、粘土、砂质(砾质)粘性土具弱透水性,为相对隔水层。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层中,全风TECHNOLOGY序号监测项目初测时间监测频率监测精度监测仪器备注1地表沉降超前工作面20 ̄30m沉降速率≥4mm/d,1次/天沉降速率1 ̄4mm/d,3次/周沉降速率≤1mm/d,1次/周中误差±0.5mmNA2水准仪,铟钢塔尺允许值30mm(满足规范要求)2邻近建筑物沉降超前工作面50m沉降速率≥1.8mm/d,1次/天沉降速率0.1 ̄1.8mm/d,3次/周沉降速率≤0.1mm/d,1次/周中误差±0.5mmNA2水准仪,铟钢塔尺允许值10mm(高于规范要求)3地下管线位移超前工作面50m 沉降速率≥2.0mm/d,1次/天沉降速率0.1 ̄2.0mm/d,3次/周沉降速率≤0.1mm/d,1次/周中误差±0.5mmNA2水准仪,铟钢塔尺允许值10mm(高于规范要求)4拱顶沉降距开挖面5 ̄10m 沉降速率≥4.0mm/d,1次/天沉降速率1 ̄4.0mm/d,3次/周沉降速率≤1mm/d,1次/周中误差±0.5mmNA2水准仪,铟钢塔尺允许值100mm(高于规范要求)5水平收敛距开挖面5~10m同拱顶沉降±0.1mm收敛仪6底部隆起距开挖面5 ̄10m同拱顶沉降,典型断面观测中误差±0.5mmNA2水准仪,铟钢塔尺7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完成后立即进行2~3次/周化、强风化和中等风化花岗岩为弱—中等透水性,由于节理裂隙分布不均,各处含水性和透水性差异较大,并且由于受上覆残积层的阻隔,基岩裂隙水略具承压性。

地下水埋深1.93 ̄5.73m,水位高程0.5 ̄0.75m,水位变幅0.5 ̄2.0m,砂层具强透水性,渗透系数为5.0 ̄20.0m/d。

1.3周围环境区间隧道自农业银行大厦停车场旁解放路下,向西延伸进入深南中路,穿越红岭路、同心路交叉路口,至上步路交叉路口西侧进入科学馆站。

隧道沿线高楼林立,分布有红岭大厦、邓小平大型画像、新闻大厦、特区报社、市委市政府机关等建筑物,所经深南中路地段地理位置特殊、交通繁忙,被当地居民称为深圳的“长安街”。

2监控量测方案与实施2.1监控量测的目的(1)掌握围岩动态、支护结构的工作状况以及周边环境状况,预测最终变形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2)利用量测结果优化设计,指导施工。

(3)积累资料,为以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2.2监测项目、手段及频率地铁区间监测项目的确定、监测断面及测点的位置、仪器设备的选择及组件的埋设方法等,主要考虑如下因素: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②隧道埋深、跨度、结构型式和施工工艺;③隧道间距;④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现有房屋建筑的结构特点、形状尺寸及与隧道轴线的相对位置;⑤设计提供的变形及其它控制值和安全储备系数等。

另外考虑到区间隧道位移较应力、荷载量测直观明了,且数据易分析处理的特点,因而制定监测方案时以位移量测,即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隧底隆起、地表沉降为主,典型断面辅以应力量测(表1)。

2.3测点布置一般地段地表沉降和洞内变形测点布置见图1和图2。

3监测数据结果表1大-科区间隧道监测项目、频率及手段一览Table1Survey of monitoring items,frequecies and methods for Shenzhen Subway Theater toScience Museum running tunnel图1一般地段地表沉降测点布置示意Fig.1Layout of measuring points for surface subsidenceon normal section图2一般地段洞内变形测点布置示意Fig.2Layout of measuring points for tunnel deformationson normal section3.1洞内变形单跨单线区间隧道软弱富水地层采用短台阶开挖时,典型断面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监测结果见图3 ̄图5。

图3典型断面水平收敛速率历时曲线Fig.3Graph of horizontal convergence rate(measured andfitted)vs.time for typical section图4拱顶下沉历时曲线Fig.4Graph of crown settlements(measured and fitted)vs.time3.2地表沉降代表性断面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见图6 ̄图8。

图5拱顶下沉速率历时曲线Fig.5Graph of crown settlement rates(measured and fitted)vs.time图6SK3+280断面地表沉降历时曲线Fig.6Graph of surface settlements vs.timeat SK3+280section图7典型断面横向沉降槽Fig.7Transverse settlement trough of typical section图8开挖面里程为SK3+135时纵向沉降槽Fig.8Longitudinal settlement trough when workingface reached SK3+1353.3邻近建筑物沉降图9为距离区间隧道一侧最近的红岭大厦结构柱及对应位置附近地表沉降对比曲线。

图9邻近建筑物主体结构及附近地表沉降历时曲线Fig.9Graph of settlements of adjacent buildings and groundsurface vs.timeTECHNOLOGY3.4地下管线沉降SK3+355右线为标准的单孔单线、左线为单孔双线(逐渐变大)马蹄形断面,其上部为砾质粘性土、下部为全风化花岗岩,含水不丰富,采用短台阶施工,先施工右线,2个月后再施工左线。

有一条 300mm煤气管道横跨隧道上方,埋深1.4m,管材为无缝钢管,壁厚11mm,每节长度4.0m。

地下管线沉降历时曲线见图10。

图10SK3+355处煤气管道沉降历时曲线Fig.10Graph of settlements of gas pipe at SK3+355vs.time 4监测数据分析4.1洞内变形(1)采用台阶法修建区间隧道时,上台阶开挖至仰拱封闭期间,一般围岩地段水平收敛速率实测值为1.5 ̄2.0mm/d,软弱富水地层最大可达到2.0 ̄4.0mm/d,此时如受施工条件限制不能及时施作仰拱,则须增设临时仰拱或加临时横撑,否则可能对洞身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结构安全。

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收敛速率迅速降低,平均值不到0.015mm/d,结构渐趋稳定。

(2)上台阶开挖至仰拱封闭期间,拱顶下沉速率最大,对软弱富水地层最大接近5 ̄10mm/d。

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受地下水大量流失、施工扰动以及起支撑作用的掌子面前移的影响,1 ̄5mm/d的下沉速率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随着掌子面向前推移、初期支护混凝土强度的上升以及地下水位的稳定,拱顶下沉渐渐趋于稳定。

大多数断面拱顶下沉速率稳定在0.1mm/d以内时,距离开挖面已达90m,即15倍洞径左右,以1.0m/d的开挖进度需要90d。

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正是施作二次衬砌的最佳时间。

(3)对比分析多个断面,从开挖到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以及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到结构稳定两个阶段的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监测数据,前一阶段的结构变形值占全过程变形值的比率均处于85% ̄90%范围内,可见,在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结构趋于稳定,结构本身的变形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4.2地表沉降(1)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在施工各阶段沉降量占总下沉的比例分别为:超前下沉量20%、上台阶开挖45%、下台阶开挖20%、时间效应及左线施工扰动15%。

对同一个监测断面,先行施工的隧道上方地表前期下沉速率较大,而后施工的隧道上方地表沉降最终累计值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