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内在一致性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与产能过剩-最新资料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与产能过剩内容提要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重要步骤。
而产能过剩则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难题。
我国的产能过剩是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矛盾的某种表现,但从根本上说是资源配置扭曲的结果。
马克思《资本论》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深入挖掘《资本论》中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对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的生成机理,寻找治理产能过剩的路径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态度,构想更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
但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市场导向的市场经济,因此,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深刻解剖的同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也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并基于劳动价值论建立起一种审视市场经济的独特语境。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仅以产能过剩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众所周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给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解释。
一是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在讨论商品时提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被学者广泛认定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是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三十八章中马克思在讨论“级差地租理论”时提及:“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而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这被认为是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
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
作者: 陈权贵
出版物刊名: 当代财经
页码: 11-16页
主题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决定 市场价值 共同决定价值 第二含义 马克思 个别价值社会需要 单个商品 社会价值
摘要: <正> 关于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悬而末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上的作用。
一种意见认为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价值的形成,而是已经形成的价值能否实现。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商品的价值,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部门商品总。
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市场经济思想
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市场经济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有的学者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存在着误解,认为马克思经济学没有市场理论。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中就包含着市场经济思想的观点。
市场机制就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及供求机制,而他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就是劳动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所以这三大机制和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标签:马克思;经济学;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资源配置近些年来,马克思的经济学一直被边缘化,而西方经济学大受追捧。
究其原因,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一直被大众甚至学界一些人误解,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缺乏市场理论,不涉及市场供求,不谈资源配置,因此不能解释市场经济。
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不足导致的。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均衡价格理论是其基石,马克思的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关系,劳动价值论是其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中同样包含资源配置思想,西方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经济学通过对经济运行本质的研究解释经济现象。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经济运行问题的本质,从本质规律上寻找改革的方向。
一、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体现在对价值的准確定义,以及对使用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区分上。
马克思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因此抽象出了价值范畴,因为在商品交换中要用到价格,还要说明一下价格的形成。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的实质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
而西方经济学对价值的研究只停留在交换价值层面,并且忽视对价值形态的研究,所以对价格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价格本身,比如什么影响价格,什么决定价格。
西方经济学曾经有过“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派的配第最早提出这个观点,他认为开采金银的劳动或者农业劳动产生价值,但也仅仅是这些劳动产生价值。
斯密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他比配第进步的地方在于他认为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归结为无差别的一般的社会劳动。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新探
2003年3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 ar.2003第21卷第1期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Vol.21No.1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新探李仁君(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 要]从生产和供给的角度重新解释了第1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 ),从消费和需求的角度重新解释了第2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区分了单位商品必要劳动的变化和必要劳动本身的变化,并引入时间因素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探讨了短期波动和价值决定的多种具体情况。
认为马克思提出第2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马克思试图将其价值决定中外生化的需求因素内生化的一种努力。
[关键词]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共同决定价值[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3)01-0054-04一、问题与争论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魏埙和谷书堂首次提出来的。
他们指出:!所谓社会必要劳动量,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单位商品的生产上看,那是在一定期间,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部门之平均条件下的支出(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另一方面,从每一种商品总量的生产上看,那就是用在该种商品之生产的社会劳动(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总支出,必须与对该种商品社会所需要的量相适合。
前者依以说明同种或同一部门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后者依以说明社会劳动(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间的比例分配∀[1]。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提出以后,围绕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与价值决定的关系,我国学术界先后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及90年代,发生了激烈的、长期的争论。
据总结,争论中主要形成了3种观点。
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实践中的意义
。
,
更好
地实 现社 会生产 和社会 需 要 的平 衡
多年来
,
,
由于 我们在 理论 上 只
重 视 第一 种含义 的社 会 必 要 劳动 时 间
要 劳动 时间
,
而 忽视 第二 种含义 的社会 必
,
因此
,
,
在实践上 走 了一 条重生 产
。
轻需 要
要 真正 把满足社会 需 要 作为 我们经 济工 作 的 出发 点
、
,
力
求用 最少的劳动 耗 费为人 民提供 更 多 用价值
。
更好
、
更 适合 人 民需 要 的使
第二 种含义 的社会 必 要 劳动 时 间的界 限是 通过使用 价 值表
。
现 出来的
的 需要
,
假如某个 生产部 门所提供 的使用 价值 恰好 满足社 会对 它
。
体 系最 基本的理 论 依据就是 两种含义 的社 会必 要 劳动 时 间
的价格必 须 与商 品价 值量的 变化相应
关 系的 要 求 础
。 。
一 商品
,
;
二
,
商 品的 价格必 须反 映供 求
把 二 者 很 好地 结合起来
,
,
就是 我们 制定 商 品价格的 基
,
只 有这 样
才 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 节经 济运 动 的功 能 促 进
而 且 动辄造
成 上 百 万 元 的 损失
直 接 影 响 了整 个 公 司生 产 的发 展
。
。
全国 经 济 体制 改革的 春风 吹 进 了太钢 发 电厂
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再研究(之二)——存在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吗
、
使用 价 值 与价值 矛 盾
“ 第二种含义 的社 会必要劳动 时间” 大讨论 的中心议题是 : 社会需 要( 乃至供求关 系 ) 否参与商 品价值量 的决定 , 是 问题的 实质是要 不要 坚持劳动价值论和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 。 持第二 种含义 的社 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 和第 一 、 第二 种含 义 的社 会必 要 劳 动 时 间 共 同 决定 商 品 价 值 量 观 点 的 学 者 , 是认 同社 会 需 要 ( 至 供 求 关 系 ) 与 商 品 价 值 量 的 决 定 的 。 就使 乃 参 这 劳动价值论打 开一个缺 口, 劳动 因素包 括社会需 要( 至供 非 乃 求关 系 ) 与劳动共 同决定 了商 品价值 。 但是 , 要在劳动价值 论的 前提下证 明第二种含义 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 , 或者是第一 、 第二种 含义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共 同决定商 品价 值量 , 就难以将问题解 释清楚 , 违背 了劳动价值论 的。因此 , 是 把“ 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 说成是马克思 的观点 , 混 淆“ 必要 劳动时间 ” “ 与 社会必 要劳动时 间” 的含 义 , 淆 “ 混 社会 必要 的劳动时 间” 社会 必要 劳动时 间” 与“ 的区别等 , 就成为难 以避 免 的方 法 。 际 上 , 马 克 思 的 价 值 理 论 中 , 含 着 大 量 的 实 在 包 对 非 劳 动 因素 的分 析 。 包 括 “ 产 条 件 ” 科 学 及其 应 用 ” 生 产 生 “ “ 过程 的社会结合 ” 生产 资料 的范 围及作用 能力 ” 诸种 自然状 “ “ 况 ” 竞 争 ” 自然 力 ” 自然 生 产 力 ” 自然 状 况 ” 土 地 所 有 权 ” “ “ “ “ “ “ 市场状 况” 等 , 等 而这些 因素 都从不 同 的角 度 , 在不 同层度上 参与 了价值 的决 定。当然 , 这不是能用劳 动价值论解释得清楚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新探
Determined
作者: 李仁君 作者机构: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出版物刊名: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54-57页 主题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决定;消费;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短期波动;马克思
摘要:从生产和供给的角度重新解释了第1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Ⅰ),从消费 和需求的角度重新解释了第2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Ⅱ),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两种含 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价间因素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探讨了短期波动和价值决定的多种具体情况.认 为马克思提出第2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马克思试图将其价值决定中外生化的需求 因素内生化的一种努力.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重点!)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过于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供不应求,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
可见,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条件实现的,因此,决定价值的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
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指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指价值的实现。
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
①第一种角度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
②第一种含义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
③ 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 , 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
(转贴)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答姜启渭先生宋则行姜启谓先生在贵刊1997年第2、3、4 期连续发表大作三篇(以下简称《之一》、《之二》、《之三》)对我在贵刊1996年第5 期发表的《对“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再认识》一文和其他主张只有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时间的同志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深受启发。
其实,所谓“否定论者”,如同“肯定论者”一样,所提出的论据和理由是各式各样的,并不协调一致,下面仅对姜先生对拙文的观点所提出的意见,作一答复。
一、分歧的关键所在拙文的基本论点是,《资本论》第一卷提出的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商品价值量的论述,即所谓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供求一致”,即商品的生产量符合该商品需求量为前提的。
正因为这样,与《资本论》第三卷在引入市场竞争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时提出的“价值是由当时社会平均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1〕的论述(即所谓第二种含义)是一致的,不是两种不同的含义;只是一个按单位商品考察,一个按商品生产总量考察,而两者的一个共同前提是商品供求一致。
论据之一:马克思认为,尽管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但为了对各种现象要在它们的合乎规律的形态上来进行考察,就必须撇开由供求变动引起的假象,假定供求一致,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内在规律,“才纯粹地实现。
”〔2〕正因为这样,马克思在考察商品和货币以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暂时舍象市场竞争,假定商品按其价值出售,即在商品的供求量一致的前提下论述价值的决定的〔3 〕,这是论据之二。
姜先生对我提出的这些论据是否正确,似乎没有作正面的回答。
只是在《之二》中说:“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价值本质时,为什么说要假定供求一致呢?这是因为单个商品是总产品的样品。
只有总产品的供求一致,单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摆脱它的量的变动的干扰。
但是单个商品价值的前提本身,还是某种使用价值的质,而不涉及其量,不涉及其供求一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提法浅议
《当代经济研究》1998 年第 3 期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 含义提法浅议
高 红阳
一、“供求一致”是否分歧的关键所在
宋则 行先生 认为, 两 种认识 分歧 的关键 所在 在 于 是否承认“供求一致”。实际 上, 供求“从来不会 一 致”, 马 克思为了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实 际内在规律” “纯粹地 实现” , 的确 是作了 “供 求一 致”等 等的 假 定。姜启渭先生对此亦并未否认, 要 不他怎么会提出 “政治经 济学在 研究价 值本质 时为什 么说要 假定 供 求一致呢” 这一设问? 看来, 问题只是出在如何理 解“供求一致”这一前提上, 在这里, 集中体现在单 位 商品 的使 用 价 值 究竟 是 否 涉 及“供 与 求 的‘量 ’” 上。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一致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一致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内在一致性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是指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马克思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采用的两种表面上有差异的表述形式。
即《资本论》第一卷以“平均数”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资本论》第三卷以“总产品”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虽然这两种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解释从阐述角度上存在差异,但究其本质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商品价值与劳动消耗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的描述,是统一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投入到某商品生产中的全部生产企业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作为“加权平均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含义一“平均数”的角度来讲,其数值来源于某行业不同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的加权平均,它形成了该行某个商品的价值。
从含义二“总产品”的角度来讲,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值来源于该商品的生产总量。
前者形成某商品的单位价值,后者则构成该商品的社会总价值,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积累;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
含义一:从商品价值规律角度第一种含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
单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定。
这个规定也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规定性。
价值规律从它的基本点来说,就是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例如,一个工作日的劳动时间是16小时,劳动者(包括他的家庭)的生理活动耗费的使用价值是小麦6公斤,生产这6公斤小麦的劳动时间是8小时,则以6公斤小麦为界限的劳动时间8小时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在这个例子中,就是1.33小时/公斤小麦。
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论述的形成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人的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的劳动时间。
含义二:从社会价值结构宏观角度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为适合社会对某种使用价值一定量的需要。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解——读《资本论》札记
作者: 胡培兆
出版物刊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页码: 56-59页
主题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资本论》;使用价值;马克思;生产条件;熟练程度;社会平均;劳动强度;价值决定;价值实现
摘要: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两种不同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第一卷里提出的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这样规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认识
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认识陶征【摘要】Socially necessary labor - time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as two meanings in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circles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y are identical in essence .They are separately ab‐stract and concrete ,and are also separately general and individual .The two meanings of socially necessary labor - time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ir influences upon the value determination are further discussed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give a more scientific expla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two meanings on value determination rather than setting them against each other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前理论界所认为的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虽在价值决定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但在本质上二者具有同一性。
二者之间是一种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的关系。
我们之所以对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区别分析并深入探讨其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目的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而是想更加科学地去解释二者对价值决定的根本影响和作用。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
作者: 陈振羽
出版物刊名: 宁夏社会科学
页码: 59-63页
主题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恩格斯;生产部门;市场价值;商品价值;价值实现;劳动价值论;生产条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
摘要: <正>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是他的劳动价值论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又是争论较多的部分。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生产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按社会需要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这是较易于理解的。
有些同志误解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决定商品价值,这是曲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
因此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问题的必要。
浅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内在关系
的第一种含 义是从社会 生产 条件 的角度说 明社会 必要劳动
时间 , 是 在生产 同种商 品的不 同生产 者之 间形 成 的 。 它涉 及 的是 同种 商品生产 上的劳 动耗费 。第二种含 义 的社会必要 劳 动时间是从 社会需 要角度 说 明的 ,是指 在生产 不 同商 品 的生产者之 间形成 的社会必 要劳动 时 间 。它涉及 的是社会 总劳动 时间在各种 商品上 的分配 。其作用 的是不 同商 品的 价 值量被社会接受 的程度 。
三、 两 种 社 会 必 要 劳 动 时 间 的 关 系 1 . 两 种 社 会 必要 劳动 时 间从 数 量 关 系上 看 是 统 一 的 。
及商 品二 因素的关系 。马克思的劳动 价值理论 , 将商 品生产 过程视为劳 动过程和价值形成 过程 的统一 。( 2 ) 价值 量与劳 动生产率 的关系 。商 品 的价值 量 由生产商 品 的社 会必 要劳 动时 间决定 , 商 品价值 量与 社会 必要 劳 动时 间成 正 比, 与劳
关 键 词 :劳动 价 值 论 社 会 必要 劳 动 时 间 含 义 关 系
一
、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内 了社 会 必要 劳 动 时 间是 在现 有 社会 生 产 条件
劳 动价值论 是马克思经 济学理论 的核 心 ,在 马克 思经
济 学理论 中, 无 论劳动价 值理论 、 剩余价 值理论 , 还是生 产价
即第二种 含义 的劳动时 间 ,从而改 变某 种商 品的社会产 出
总量 。但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 平均利润规律 的作用 。 任何 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内在一致性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是指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马克思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采用的两种表面上有差异的表述形式。
即《资本论》第一卷以“平均数”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资本论》第三卷以“总产品”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虽然这两种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解释从阐述角度上存在差异,但究其本质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商品价值与劳动消耗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的描述,是统一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投入到某商品生产中的全部生产企业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作为“加权平均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含义一“平均数”的角度来讲,其数值来源于某行业不同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的加权平均,它形成了该行某个商品的价值。
从含义二“总产品”的角度来讲,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值来源于该商品的生产总量。
前者形成某商品的单位价值,后者则构成该商品的社会总价值,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积累;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
含义一:从商品价值规律角度
第一种含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
单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定。
这个规定也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规定性。
价值规律从它的基本点来说,就是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
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例如,一个工作日的劳动时间是16小时,劳动者(包括他的家庭)的生理活动耗费的使用价值是小麦6公斤,生产这6公斤小麦的劳动时间是8小时,则以6公斤小麦为界限的劳动时间8小时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在这个例子中,就是1.33小时/公斤小麦。
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论述的形成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人的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的劳动时间。
含义二:从社会价值结构宏观角度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为适合社会对某种使用价值一定量的需要。
按比例应当投入的劳动时间我们可以称为部门产品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不仅要求在单个商品的生产上只应使用社会平均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某种产品部门总量上也只应当按比例地投入必要的劳动
时间。
前者从微观的角度促进企业尽量降低个别劳动耗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后者从宏观角度促进各产品部门按比例生产,使各部门投入的劳动耗费总量与社会按比例应当投入的必要劳
动量相一致,使各产业部门都能协调、健康发展,以
获得全社会最大的经济效益。
不但企业的个别劳动耗费超过社会平均标准时,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会造成劳动的浪费损失,而且,如果某个部门产品总量投入的劳动耗费超过社会必要劳动的第
二种规定,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第二种含义以一个工作日中劳动者生产的使用价值为界限的劳动时间。
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工作
日中劳动者生产的(而不是耗费的)使用价值。
例如,一个工作日的劳动时间是16小时,劳动者生产了12公斤小麦,那么,这16小时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作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还是1.33小时/公斤小麦。
角度不同,本质相同
从马克思需要理论论证含义一与含义二之间的统一性:
含义一是从商品价值规律的角度分析的,运用这种分析思路时,首先要明确我们分析的目标:商品。
商品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那么根据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会产生商品需求,把这种需求从个体放大到社会,就呈现出社会对该商品的需求,既然社会存在商品需求,就要分配一定的劳动时间来生产这些商品,所分配的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此劳动时间的投入量与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成反比关系,故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可以确定社会所应该分配的所分配的劳动时间,以满足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若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将影响商品的价值,价值的改变将影响社会对商品分配的劳动时间变化,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变化后分配的劳动时间与社会需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较之变化之前是不变的,故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社会需求量、分配的劳动时间之间存在永恒的比例关系,即是“平均数”、“需求量”与“总时间”之间的关系。
根据对论点一、论点二相关的几大要素之间的比例
关系的论述得出,论点一与论点二之间的统一性。
如果说第二种含义是从社会的总需要、需要结构、有效需要来分析商品价值的实现的话,第一种含义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定义在社会所承认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条件下的供给限定条件。
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价值的形成,两者共同作用决定商品的价值。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生产者的生产只有满足两种含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实现自己产品的价值,否则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就会亏损,不为社会所需要就会产生积压。
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从资本流通角度论证含义一与含义二的统一性
第一种含义的必要劳动时间是第二种含义的必要劳动时间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但由于各个部门劳动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资本有机构成不等。
如果商品按它的价值出售,各部门的利润率就彼此不同。
“但是资本会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抽走,投人利润率较高的其他部门。
通过这种不断的流出流人,总之,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升降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例,以致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润,因而价值也就转化为价格”由竞争形成的生产价格,不能无限偏离价值而任意波动。
两者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所做的分析。
第一种含义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从微观的角度上说明个别生产者的生产,只有在满足个别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下才能维持生产。
也就是单个生产者如何生产的问题。
而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从宏观的角度说明部门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决定,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只有在符合社会的消费需要、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能源结构等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国民经济总体才能和谐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要巨大,使能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问题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要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社会各部门按合理的比例协调的发展。
用两种含义分析的各自意义
含义一对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的解释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指导意义,将商品生产者自身的生产必要劳动时间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比较能够判断:
①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能否全部得到补偿;
②商品生产者的盈利水平;
③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故商品生产者欲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和较高利润,必须缩减个体必要劳动时间,使之短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缩短个体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就是改变劳动强度或劳动熟练度,在现有生产制度下,劳动强度无法得到大的提升,改进技术、改善
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给商品生产者的市场竞争指出的思路。
个体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力提高,也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含义二从社会角度阐述了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生产资源分配的关系,对我国的宏观调控等政策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依据,根据社会的某商品的需求,合理的分配资源、整合浪费资源是提高社会整体生产水平的有效方法,提高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劳动熟练度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根本方法。
总结
马克思《资本论》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的解释,是在不同的角度上对同一理论的分析,二种含义都是在供求一致的前提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一个指单位商品,另一个指商品总量,但是决定它们的,从而决定商品价值的都是在供求一致前提下的当时的社会平均生产条件。
故两种含义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