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da6683ad51f01dc381f112.png)
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策略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都有所提高,基于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他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对比来看,学生对鸦片战争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充满好奇,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整个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策略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都有所提高基于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他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对比来看学生对鸦片战争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充满好奇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针对学情我决定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pbl项目学习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项目重点和难点
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450044650e52ea55189865.png)
民族自豪感。
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圆明园被西方称为“万园之
园”,这个美誉是当之无愧。
教师讲述: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
cc
习题
因英法联军的贪欲而遭受破坏。英法联军进北京
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把圆明园里的珍
宝洗劫一空,他们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富丽堂皇
的宫殿化为灰烬。
出示火烧圆明园的图片和材料:在地球上某个
通过图片创设情 境,吸引学生兴 趣,激发学生注
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 《第二次鸦片战争》。
意力。
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 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 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
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 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 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
“马神甫事件”。
学生讨论:如
学生讨论后回答:“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 果没有“亚罗 培养学生自主学
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 号事件”和“马 习的能力。
发动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满足已得利益,企图进一 神甫事件”,第
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次鸦片战争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了解第二次鸦片 会不会爆发?
国耻,振兴中华。
什么?”
打,青少年承担
2、《北京条约》的签订
着努力学生振兴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
中华的责任。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请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阅读示意图,
叙述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73082e3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b.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的内容。
教材从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揭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对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还不太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掌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更好地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4df101ed630b1c59eeb5d6.png)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 新课讲授1.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神甫事件”)3.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起战争;1857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教师讲解: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学生回答: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3.教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教师设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学生回答: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实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6ef71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6.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析原因】
1.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所提供的大量史料,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2.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学生讨论: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2.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结合史料,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再次战败的根本原因?
结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2345978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d.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观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564ac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8.png)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列强侵略行为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吗?”让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bf50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2.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遭受的屈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历史图片、地图、音乐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教学资料: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如历史书籍、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通过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困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cd9c6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7.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已学知识,通过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事件。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采用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为学生展现战争的全貌,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探讨历史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战争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提前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完整、清晰。
2.图片、视频资料:收集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3.课堂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教师进行点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b0a1cb58fafab068dc0256.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华罪行(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明确: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导入: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2、学习新课:第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58年(2)发动原因:外国侵略者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发动国家: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5)战争的经过: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战争。
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参与战争。
攻陷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攻占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签定了《天津条约》。
(6)《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④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19dec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7.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Part 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背景及原因。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 能力目标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1)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懂得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中国人民在抗争中的韧性和不屈精神。
Part 2 教学内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自由贸易与西方列强势力的强化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导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急剧增加,引起国家安全问题。
1839年起,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五个沿海口岸。
之后,西方列强不断强化了自己在中国的势力,并扩大自由贸易的范围。
2)中国的国力和政治需要调整自康熙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没有实行改革,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内部开始了自我革新,努力探索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
但面对外部压力,时局非常紧张。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1)第一次战争的深刻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列强不断增强在华的势力,中国遭到了侵略和割让。
同时,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衰落,也使得国家面临着危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掠夺颐和园,并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扩大了西方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也再次被迫开放更多沿海口岸。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对中国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中国面临着领土割让、赔款、关税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引进等多方面的打击,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2)对中西关系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确立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使得中西信任度大大降低。
但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闭状态,开始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b711c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0.png)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
2.了解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导学案
个性整合
导入新课
观察圆明园的废墟图片导入,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育。
认真观看图片,学生看后谈感受和认识。
1.幻灯片1(圆明园的废墟图片)
预习新课
1.提出预习要求: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案部分自学教材。
(2)在教材上做好笔记。
2.老师深入到小组并进行指导,检查学生自学的进度和情况。
1.根据预习案做好笔记,自学教材。
2.完成后激情记忆。
1.学生依据导学案的【预习案】
2.幻灯片 :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题目:
(1)能控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犯罪主体(主犯、从犯)及犯下的滔天罪行。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一定要结合历史地图来点拨。
(3)太平天国运动可以给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1.小组内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探究题目:(1)、(2)、(3)。
2.学生展示合作探究题目:(1)、(2)、(3)。
1.幻灯片3(列强的罪行归纳)、4(回归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四件)、5(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6(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7(太平天国运动)、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7769fa0029bd64783e2cf8.png)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二课,主要分为“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三个子目。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沙俄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教师应结合上一课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可利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教材、观看视频资料以及补充史料,了解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焚毁圆明园的史实,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读表格与识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史实,,痛陈侵略者破坏文明的可耻罪行,联系现实,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警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强侵华的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五、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师生互动五、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历史,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实际交战方?结果?影响?)?师: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取了很多利益,但是他们就此满足了吗?之后列强们又在我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那?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一)【出示学习目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朗读。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847e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2.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9b02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9.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三、千年变局,旧梦方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及战后之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禁毒海报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许多缉毒英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历史上清政府曾以条约的方式公开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出示《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部分条款)问:这个条约的签订与那次战祸有关?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看图,进行思考通过当今我国大力开展的禁毒工作和历史上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以次导入新课。
一、拒绝修约,战祸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1、说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欲望,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明白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1.掌握相关史实2.结合教材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了解英法联军的罪行,勿忘国耻。
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北京条约》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分析《北京条约》的危害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之多,它不仅享有英法所得的各项权利,还侵占了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4、指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灾难,它使带问题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对比提升学生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c72e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6.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第一次战争有所重叠,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异同,帮助他们更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749b2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a.png)
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表格归纳理解为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基本史实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教师与学生回顾上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由此导入新课。
1 、出示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表格,分析战争原因,明确根本原因是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 、出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图片,学生了解,明确直接原因过渡:面对英法联军的来势汹汹,清政府是如何备战的?结果又是如何?1 、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以战地小记者的身份上台讲述战争的两个阶段。
2 、出示材料,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
明确: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3 、出示圆明园被毁和复原图片,提问:看到洗劫后的圆明园有何感想?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又使得西方列强获得哪些特权,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进入第三篇章——危机加深1 、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 、出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明确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史实,分析影响4 、表格归纳对比一鸦,二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学生回答: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3.教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教师设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
学生回答: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千米。
5.教师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天津为商埠;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并问: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实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侵害更大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起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860年
经过: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
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❹教学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
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
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加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