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材的研读

合集下载

研读语文教材的五个角度

研读语文教材的五个角度

研读语文教材的五个角度

学校:唐山市开平区东关小学

姓名:宋海燕

我认为有效研读语文教材,教师应从五个角度出发,以五种身份去阅读、分析,即学者、编者、师者、作者和评者。

1、以学者的角度即学生的身份去研读。

在初读教材时,我们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感悟能力去体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等等。从中有哪些问题是我不了解的,是我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掌握的。

这样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有助于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抓住教材内容的趣味点来展开教学。

2、以师者的角度即教师的身份去研读。

研读教材时,我们还应以教师的理解为出发点,去考虑本课内容的知识点,分析问题的方法,行文结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等等。从而确定教学目标,预设达成目标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

3、以编者的角度及编排课程的专家身份去研读。

再次研读教材时,我们应注重教材内容所处的知识体系,所授内容的前后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从而指导教师从课标的高度去思索教学流程的设计,去思索优等生、中等生和潜能生在本节课中应如何关注。

4、以作者的角度及作者身份去研读。

在进一步研读教材时,我们要对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经典作品等相关资料进行建构。比如要讲《风筝》、《我们家的猫》、《匆匆》,就必须了解鲁迅、老舍、朱自清的为人处事、作品特点、作品思想。突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有了扎实的文化积淀,才能让课堂丰满起来,从吸引学生到让学生佩服。同时也能找到教材内容与多媒体运用的整合点。

5、以评者的角度及评论员的身份去研读。

通读教材研读课标发言稿

通读教材研读课标发言稿

通读教材研读课标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篇我通读教材并进行研读的感悟。在此之前,我要先强调一点,就是在我的发言稿中,文中不会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因此请大家留意。

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和有趣。我特别关注了课标所强调的重点部分,并认真进行了研读。通过这个过程,我收获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通读教材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该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逐章阅读,我对这门学科的体系结构和模块拆解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对于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把握和知识的串联非常有帮助。

其次,研读教材激发了我对学科的思考和深入理解。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环节,启发了我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学会了将抽象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此外,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我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的知识点。有时候,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我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会主动去寻找相关的资料和资源来进一步扩充和加深我的知识。

在总结这次通读教材研读的过程中,我要强调教材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依据和指南。通过通读和研读,我们可以对学科知识有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对学科的兴

趣和思考。当然,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教材不能涵盖所有知识点,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和学习更多的资料。

以上就是我对通读教材研读课标的一些感悟和心得。希望通过分享,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谢谢大家!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章所传递的信息,
哪些是熟悉的,
哪些是陌生的;
Baidu Nhomakorabea积累水平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
些相同或差异之处,以便确立今后的备课路向。
二、关注教材的总体趋向。
本学期,我负责接任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进入高年级后,教
材更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更加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
落实。
这是最终
实现“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的总目标的重要一步,也是解读高年级课文需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从哪些方面理解教材呢?以下是本人肤浅的理解:
一、教师读通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课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读者的身份去读,
理解它的内容,
理解它的结构,
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
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
理解作者认识事物的观
点方法,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其次从学生的身份去读课文
;
了解学生对文
要关注的问题。
三、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全面正确地把握教材的基础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民族文化的智慧,很大部分,学
生要通过这一载体来认识,吸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其自主性、开放性、人文性
大大加强,
特别是教材的选文,
包括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包括了情感态度和价值
感的导向。

研读教材的发言稿

研读教材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谈谈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基石,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研读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首先,研读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知识。教材是知识的精华所在,是专家们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得出的。通过深入研读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其核心要点,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研读教材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研读教材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就可以更快地掌握要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研读教材,我们还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研读课标、教材

研读课标、教材

研读课标、教材

我现在正在参加远程培训,学习了许多专业课程,受益匪浅,特别是视听了第三模块的学习《研读课标、教材》之后,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观念,平时教学中许多模糊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小小收获:

我是一名新招录的资教老师,在教学中很多经验是不足的,开始不免总有些茫然。但是我深知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它为教师备课、上课等提供了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领会编者的意图,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服务教学。因此,我潜心阅读,领悟到研读教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分布。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关注的是该节课的教材,并下力气反复研究。这样的研究关注的只是局部的“点”,忽略了整体的“面”,即忽略了知识的整体性。其实,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更重视的是整册教材、整个单元的安排,其编排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因此,各册教材、各个单元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就需要我们来分类整理《课程标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各个学段的分布情况以及在某个版本教材中的编排情况。

分类整理《课程标准》,就是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某一方面的具体要求按学段(结合所使用的教材)以图表形式列出,使人一目了然。

教师经过这个整理过程,不仅系统的了解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而且能有意识的从课标要求出发,去审视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否适合本地的实际,从而灵活有效的使用好教材。

二、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先略看后细看。

研读教材用好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

研读教材用好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

研读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杨丽芳

教材应当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如果用一句简短的句子进行概括,即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材即“结果”,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是只能呈现“结果”的材料。

因为新课程教材提供的是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学习活动的机会。如数学原来的概念,法则、公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经历。当我们翻开教材一看: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使人们耳目一新,但教材上呈现的知识内容少而精,有的只有主题图、教材呈现的问题。这点内容能上一节课吗?教学目标如何制定?知识点又在哪?怎样利用这些图来凸现新课程理念?一个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因此研读教材是备课的第一步。

在新的理念、新的教材的今天,我们将如何把握它?熟悉它?领悟它?

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内涵。让学生通过学习产生兴趣;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可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这就是数学学习的“外延”。

关于数学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修订提出了“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的基础,必须要达成的双基,但在学习过程中数学的思考→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也是我们数学课必须训练的。怎么训练?课改中所倡导的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不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不但重结果,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取的方法过程,从而学会基本的思想,基本的活动经验!

备教材是备课的重点,请谈谈您研读教材的方法

备教材是备课的重点,请谈谈您研读教材的方法

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

1、理清脉络用好教材资源

整体研读,抓住联系从整体上认真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能使我们理清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正确地确定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

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借助媒介,化静为动;二是设置障碍,化静为动;三是延时介入,化静为动。效果非常不错。

3、联系实际活用教材资源

结合学生实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

结合本校实际根据本地的教学条件及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改造现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4、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处理,大胆地改造,从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维难度,增加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度,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课时内重组单元内调整单元间整合

5、适度开发创生教材资源

在使用教材上,要求教师不仅要用好、用实,而且要用活、用新。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显现思维的层次性、题材内容的时代性、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研读教材的作用

研读教材的作用

研读教材的作用

研读教材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学习:教材是系统、全面地总结和整理了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内容,通过研读教材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深入理解:教材通常会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习效率:教材是经过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精心编写和筛选的,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研读教材可以避免盲目学习和浪费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 培养综合能力:教材通常会涵盖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

5. 拓宽视野:教材通常会介绍学科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进展,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总之,研读教材是学习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拓宽学术视野。

教材研读实施方案

教材研读实施方案

教材研读实施方案

教材研读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读,教师

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有效实施教材研读工作,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下面就教材研读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材研读的目的和意义。教材研读不仅仅是为了熟悉教材

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需要制定教材研读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在备课之前,教师应提前安

排好教材研读的时间,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研读时间,确保在备课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同时,教师还应明确教材研读的方式方法,可以采用阅读、讨论、总结等多种形式,使教材研读更加灵活多样。

再次,教师需要注重教材研读的效果评估。在教材研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

对研读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教材研读的质量。可以通过教师讨论、教学反思、学生成绩等多种途径进行效果评估,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教师需要加强教材研读的实施管理。在教材研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

强对教材研读工作的管理,确保教师能够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教材研读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教材研读工作。

总之,教材研读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实施方案,可

以更好地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希望全体教师能够重视教材研读工作,加强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心得体会】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心得体

研读课标、教材和教参是备课的基本功。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对学生的反馈也更加准确。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标,理解其体现的新理念和具体要求,以课标为指导,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吃透教材”,这是备课的关键。在深入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理解其内容、结构和编者意图,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方法,找到关键点和交汇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也应该认真阅读教参,深刻领会知识体系、设计意图和教学方法,不要依赖教学参考书,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发展。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心中,了解学生的学情,思考如何用更精炼的语言和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

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精选篇)

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精选篇)

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在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编写意图后,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阅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在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编写意图后,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阅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1、开展“追问式”研读,深究核心知识的数学本质,把握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在初步通读教材后,教师要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追问式”阅读,即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追问自己几个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法则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开展“联系性”研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络,很多知识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研读教材时,单元整体性阅读和同一知识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性研读显得尤为重要,要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 3、开展“多视角”研读,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度研读教材时,教师要学会从“多视角”进行研读,不仅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解读,还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解读,有时还要从“编写者编”的角度解读,也可以从教材对比的角度解读。“教”是为了“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可以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什么?认知水平如何?提高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那些方面获得发展?(2)学生有没有与本节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况如何?(3)本节知识对学生而言学习

我们该如何研读教材

我们该如何研读教材

(二)落实“四步”
第三步:自我提问思考,要 教给学生什么?通过什么载体去 教?重点、难点、关键在哪里? 学生已经有了哪些基础?
(二)落实“四步”
第四步:品读教学参考书,从教 学参考书里找到自己理解或教材编写 上的偏差。
(三)紧扣“五点”
1、深挖教材的“内涵点”
教材的“内涵点”,往往渗透 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思想。 教材在例题、练习的设计时, 在看似不经意中渗透了教育内涵、 学科内涵。
案例12:《圆的 面积》 案例13:《3的倍 数特征》 案例14:《聪明 的高斯》
案例3:《乘法的初步认识》
案例4:《圆的面积》
(三)紧扣“五点”
2、弄懂教材的“变化点”
教材往往在三个方面有变化: (1)一套教材,在多次出版中本身都 在不断变化; (2)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的倡 导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冲突; (3)一标多本,多套教材在同一教学 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差异。
看教材的“变化点”,就要读懂编者的 意图,看编者“弘扬(强调)什么,摈弃 (弱化)什么”,教学中要注重教学重点的 把握。
案例9:《有余数的除法》
4、前瞻教材的“链接点”
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起点、小步子、螺旋式循环式呈现。 一种说法:脆弱的知识结构 两大本领: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案例10:《角的初步认识》
案例11: 《认识无限小数》

研读教学用书,设计教学6篇

研读教学用书,设计教学6篇

研读教学用书,设计教学6篇

第1篇示例:

研读教学用书,是教师们常做的教学准备工作。而对于研读教学

用书,设计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表现,更是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研读教学用书,设计

教学进行讨论和探究。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教学用书是教学的依托和基础。它包括教材、教辅和参考书等。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对教材的研读。针对教材

的研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对教材的整体认识。这里包括教材的结构,包括教材的版本,形式和具体内容。同时也要了解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原则。

二、对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的把握。学生教材的知识点是教

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求对教材的知识点有透彻的理解。同时还

要能够理解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知识体系,相关性等。

三、对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了解。对于不同的教材,教学目

的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从教材中拿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在

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我们对教材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教学内

容的设计。在这里,我将介绍教材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和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授、示范等直接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

研读教材的三个步骤

研读教材的三个步骤

研读教材的三个步骤

研读教材的三个步骤研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曾经有老师问我这样的问题:“陈老师,你能不能说一说研读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也给我们说一说基本的结构。”在《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中,我有过这样的回应:上海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有三次备课的经验:她的第一次备课是备自我,即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是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是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借鉴于漪老师的经验,我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第一步还是要直扑文本、直奔教材而去。不论过去教得如何,先要把过去的经验先放一放,先以赤子之心、以重新发现的“寻宝”之心直面教材,去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直奔教材而去首先要发现文本本身的价值是什么,可教的东西有什么。其次要根据教学进行思考,要研究学生可以学到的东西是什么,这是一种教学阅读,在教学阅读的时候要体现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实际。比如,在数学教材的研读中就必须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个方面考察教学内容。再次是对可教的东西进行排序,要比较什么教学内容是更有价值的,什么教学内容对学生是更适宜的。在进行教学内容的价值排序和选择中要有前后关联的意识,要考虑是此时处理此一内容合适还是彼时教学这一内容更合适,在比较中判断价值,在关联中发现价值。比如,我曾经教过《晏子使楚》,就文本内容,可以选择尊重、爱国、勇敢、聪明等主题作为教学内容,但我注意到,小学语文课中,关于尊重、爱国、勇敢、聪明主题的课文都不止一篇,而外交生活方式的问题极少,这需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开一扇窗,于是我选择了借此了解外交生活方式的教学内容。先不看教参,先不固守在自己过去的经验,先不看他人的的处

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

如何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教师融合教学基本思路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研读教材”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因素进行详细的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以使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我研读教材的方法有:

1.要无遗漏地读出每页教材中呈现的所有信息,即教师要回答书上有什么?

2.揣摩编写者安排这些信息的意图,即教师要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

3.要弄清楚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思考教学设计,即:教师要回答怎样做?

总之教师既要基于教材,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到教材的束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多方面的手段合理的重组、优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资源。

研读教材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关键

研读教材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关键

研读教材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关键

从刚踏入教育行列开始,我深深地感觉到研读教材的重要性,研读教材可以把握教材重点,可以更好地对知识点拓展延伸,所以我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研读教材。每当上新课之前,我都把该章节的内容、以及同学段的相关内容认真阅读一遍,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弄清章节内容的内涵及外延,理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在练习的设计之前先把练习册和教辅书上的练习做一遍,对本节练习做到心中有数,最后确定教学设计。

研读教材可以使我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该章节的重难点,设计练习做到有层次,使得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在执教一些公开课时,让我更加感受到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在执教《小数乘以小数》时,我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本节课是在小数和整数相乘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乘以小数(积的位数需要用0补足)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

本节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递进的过程,首先是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学习环境(由计算学校的校门牌的面积引入:长2.7米,宽1.12米,面积为 2.7×1.12),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况下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出示口算抢答:

0.8×10= 0.07×100= 8.33×1000=

2.18÷10= 1216÷100= 3680÷1000=

(让学生复习一个数乘以或除以整10.100.1000的变化规律,为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积还原成小数时如何快速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起到铺垫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教材的研读

娄山关镇中心学校韩宗远

内容提要:

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喜欢研读教材,或是只做到读而不研,最多看看教材或是把教材扫描一下就去上课。而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认真研读教材,所谓研读教材,就是在读的基础上要去分析研究,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吃透教材。我们只有深入的理解教材,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呈现出来,才能事半功倍。要真正做到研读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找准方法的切入点、填补文本的空白点、寻找讲练的结合点、落实能力的运用点。

关键词:教材研读数学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呈现出来,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用大量的时间,大量的资料,大量的作业去解决问题,当然,在那样的高压强化下还是有些效果的,可是搞得老师喊累,学生也不情愿。我觉得过多的资料就像小孩吃太多的零食是一样的,身体并不好。过多的时间就像不按饭量吃是一样的,吃多了反而不利于消化。

我认为广义的教材应该包括课本、教参和学校统一配发的家庭作业等文本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仅仅指课本。什么是“研读教材”?在实践中,我的心得是“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即: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训练活动,通过这些训练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要从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予以思考。

“研读教材”在方法上做到“三要”,即: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结合个人实践,我认为研读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这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没有找准重难点,你就会做无用功,就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要仔细揣摩一节课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学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这就是重点。在一节课中哪些内容是最难解决的,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地方是什么,这就是内容的难点。重难点我们要辩证的去看,有时候重点不一定就是难点,而难学的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新人教版小学第十二册第第二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中,它的重点无疑是能准确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从而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这是本节课中学生必备的能力。然而这节课的难点却是如何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时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圆柱底面周

长和高的对应关系。理解了这一点,就不用去死记硬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能解决灵活多变的相关表面积的计算问题了。所以在这节课中就要多花时间、多想办法去突破难点,从而也就解决了重点,而相关的计算还不算是六年级学生的难题。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一节课中不光是课本有重难点,作业也有重难点,所以研读教材是不要忘了对作业加以研究。哪些题该精讲、详讲,哪些题该引导、提示,哪些题该放手学生自己去解决,导多少,放多少,量多少是不能小视的。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得像研究课本那样去对待,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准方法的切入点。重难点明确了,下一步就是如何解决的问题了,也就是如何找准方法的切入点。教学方法直接决定教学效果,这也是教材研究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比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更难,这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深度,方法不当就是费了力不好看。在这里我没有确切的方法要谈,因为每个地方的教育水平是不均衡的,教学条件是不均等的,就是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也是有差异的。同一节课的内容要根据当地的基础教育状况,班级具体的基础状况等方面去分析,研究。我只是认为真正去研究教材的,研究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教师你就会想出好的办法来,我相信有时态度它就可以决定一切。

三、填补文本的空白点。教材不可能把更多的内容都编排上去,它给我们提供的是要教学的主要内容,给我们的是一个内容线索。所以经常听老师们反应说现在的教材越来越简单了,可越来越不好教了。是的,教材给我们留下很多的空白让我们给去填补、去发挥。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我就补充了一些内容和概念。比如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教材给我们这样的一个例题,如:(80+8)×125=80×125+8×125

=10000+1000

=11000

而118×36+118×64=(36+64)×118

=100×118

=11800

这样的例题教材上并没有,练习题中也很少出现。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上课的老师都知道,在我们的《家庭作业》中,考试中,这样的试题会经常出现,所以这种例题应该要补充一下,也可以说明一下逆运算这个概念。如果等到出现试题时再讲,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不够系统。如果就教材而教教材,那我们就只能让教材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但我们绝不能只做教材的奴隶,要做教材的主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要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这里还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研读教材的时候只看课本是不够的,要把习题和作业都拿入研读中来。

四、寻找讲练的结合点。讲练结合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讲也容易,练也容易,而如何恰当的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得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了。一味地讲就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被动接受很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味的练呢?学生是动起来了,可会走很多弯路,无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所谓的讲我们更应该理解成是一种引导,讲多少就是导多少的学问。研读教材的目的就是搞清楚新课导多少,学生动多少。例题导多少,学生做多少。习题导多少,学生完成多少。这本身是一个很多老师都能做到事情,可惜我们很多老师不当回事,喜欢临时作处理,这样是不行的。即使是老教师也得研究,教材是变化

的,学生是变化的,时代的要求也是变化的,还真不能拿着经验当饭吃。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一些年老的教师,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用不变的思想和方法去教变化的教材和学生,而那些爱学习和研究的老教师同样受学生的欢迎。

五、落实能力的运用点。学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形成一种能力,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这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我认为就是指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数学和生活是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别看小学数学,我们生活中什么时候离开过它呢?买菜,做点小生意要用到加减乘除,搞点简单的土地测量要用到面积的计算是吧。可我们有时就只会教学生在书本上算,到了生活中就派不上用场了,这就是没有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研读教材就是要根据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或经验再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形成能力。为什么要搞课改,那就是教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才要改的嘛。但我们又去研读过教材,它是否又适应我们自己的教育呢?也许深了,也许浅了。真正研读教材的老师有时会否定教材,为什么,那就是他们知道哪些内容该改,哪些内容该删,否则学生学了却无法形成自己的能力,只会用来考试罢了。

认真细致地“研读教材”,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教与学方式的互动与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研读教材最基本的还是教师要多看课本,多看教参,多看习题,在反复分析和研究中,才能使我们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数学课堂在教学求实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