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经营发展战略及规划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宁波市发展氢能产业综合实力研究

doi:10.3969/j.issn.1009-3230.2020.07.004宁波市发展氢能产业综合实力研究梁学强ꎬ邱子寅ꎬ丁王平(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ꎬ宁波315000)摘㊀要:过去几年ꎬ全球主要国家陆续将氢能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ꎮ我国的氢能同样迎来了新的突破ꎬ核心零部件已陆续启动国产化进程ꎬ国内主要城市均提出大力发展氢能ꎮ文中重点分析了宁波市氢能产业基础和优势ꎬ并选取上海㊁佛山等7个城市从经济实力和创新实力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ꎬ说明宁波市发展氢能的综合实力较强ꎮ关键词:氢能ꎻ经济实力ꎻ创新实力中图分类号:TK919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3230(2020)07-0015-05ResearchontheComprehensiveStrengthofNingbo sDevelopmentofHydrogenEnergyIndustryLIANGXue-qiangꎬQIUZi-yinꎬDINFWang-ping(NingboInternationalInvestmentConsultingCo.ꎬLtd.ꎬNingbo315000ꎬChina)Abstract:OverthepastfewyearsꎬmajorcountriesintheworldidentifiedhydrogenenergydevelopmentasanationalstrategysuccessivelyꎬChina shydrogenenergyhasalsousheredinanewbreakthroughꎬcorecomponentshassuccessivelystartedthelocalizationprocessꎬmajordomesticcitieshaveproposedtodevelophydrogenenergyvigorously.ThisarticlefocusesontheanalysisofthebasisandadvantagesofthehydrogenenergyindustryinNingboꎬandselects7citiesincludingShanghaiandFoshanforcomparativeanalysisintermsofeconomicstrengthandinnovationstrengthꎬindicatingthatNingbohasarelativelystrongoverallstrengthindevelopinghydrogenenergy.Keywords:hydrogenenergyꎻeconomicstrengthꎻinnovativestrength0㊀引㊀言收稿日期:2020-06-08㊀㊀修订日期:2020-06-20作者简介:梁学强(1984-)ꎬ男ꎬ工程师ꎬ研究方向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ꎮ氢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清洁能源ꎬ过去几年ꎬ全球主要国家陆续把发展氢能提升到关系国家经济㊁低碳能源战略的重要位置ꎬ加快氢能相关技术研究ꎬ制定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政策ꎬ一个充满活力的氢能时代已开启ꎬ新产品㊁新技术㊁新应用不断涌现ꎮ1㊀世界氢能发展情况1.1㊀美国美国高度重视氢能的发展ꎬ早在1990年就颁布了 氢能研究㊁开发及示范法案 ꎬ并于1996年通过了 氢未来法案 ꎮ美国能源部已资助超过700项氢能与燃料电池相关项目ꎬ支持超过30种相关技术实现商业化[1]ꎮ联邦运输管理局一直为燃料电池公共汽车提供运营资金ꎬ并与美国能源部合作收集运行数据ꎮ美国政府还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经济补贴和税收减免ꎬ间接促进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ꎮ截至2019年9月ꎬ美国已有46座加氢站向公众开放ꎬ加州及美国东北部等地区的加氢站网络化格局正在形成ꎮ全美已运行燃料电池汽车达7000多辆ꎬ部署了超过2.5万台燃料电池叉车ꎮ全美固定式燃料电池装机量已超过357.5MWꎬ涵盖大型市场㊁公共区域㊁数据中心㊁住宅等多个领域ꎮ1.2㊀日本日本国内地域狭小㊁资源匮乏ꎬ能源危机感一直强烈ꎬ而氢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 终极能源 ꎬ成为了日本的最终选择ꎮ作为全球最为积极的氢能源发展推动者ꎬ日本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 氢能源协会[2] ꎮ2014年ꎬ日本提出建设 氢能社会 的愿景ꎬ并公布了«日本氢和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ꎮ目前ꎬ日本氢能产业链趋于完善ꎬ已是全球氢能市场的顶尖竞争者ꎮ日本丰田全面布局燃料电池汽车领域ꎬ已推出包括乘用车Mirai在内的燃料电池汽车系列产品ꎬ成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标杆ꎮ截至2018年底ꎬ日本共有100座加氢站运营ꎬ其中移动站39座ꎬ固定站61座ꎬ主要集中在东京㊁大阪㊁名古屋和福冈四大城市圈ꎮ1.3㊀韩国韩国和日本相似ꎬ能源压力较大ꎬ十分强调清洁能源的利用ꎮ韩国政府将 氢经济 列为三大创新增长战略之一ꎬ并于2018年在韩国蔚山市发布了«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ꎬ旨在大力发展氢能产业ꎬ引领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市场发展ꎮ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早在1998年ꎬ现代就着手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ꎬ2010年成功研发了途胜ixFCVꎬ并在2013年实现了量产ꎬ已推广至全球18个国家ꎮ2018年ꎬ现代在途胜ixFCV的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NEXO燃料电池汽车ꎬ其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99%ꎬ代表了当今全球氢燃料电池车的最高水平ꎮ截至2019年9月ꎬ韩国已建成加氢站28座ꎮ1.4㊀英国英国作为世界氢能发展的领跑者之一ꎬ拥有着众多燃料电池和氢能领域的世界级系统开发商和集成商ꎮ当前ꎬ英国有100多家公司ꎬ超过35个燃料电池和氢领域高度活跃的学术和研究团体[3]ꎮ英国于2010年由英国燃料电池协会(Fu ̄elCellsUK)和英国氢燃料协会(UKHydrogenAs ̄sociation)合并成立了英国氢燃料电池协会(HF ̄CA)ꎬ旨在提高成员单位对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发展㊁商机的认识ꎬ并通过外联活动改善燃料电池和氢气行业的定位ꎮ目前HFCA已经拥有近40个成员ꎬ涵盖燃料电池应用和整个氢能源供应链ꎮ2㊀宁波市氢能产业发展现状2.1㊀涉氢企业类型丰富目前ꎬ宁波市拥有涉氢企业20余家ꎬ在制氢㊁储氢㊁燃料电池㊁氢能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涉及ꎮ其中包括制氢企业10家ꎬ储氢企业1家㊁加氢站设计建造企业2家ꎬ燃料电池及相关零部件企业4家ꎬ燃料电池整车和发电系统企业4家ꎮ其中宁波索福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销售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电堆的企业ꎮ中车集团已经推出燃料电池城市客车ꎮ吉利汽车预计将于2025年推出采用氢燃料电池的量产车型ꎮ2.2㊀外供氢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目前东华能源可提供满足燃料电池使用的高纯度氢气3万吨/年ꎬ且东华能源丙烷脱氢二期项目已开工ꎬ金发科技丙烷脱氢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ꎬ项目建成后宁波市可外供氢气达到9万吨/年ꎮ2.3㊀燃料电池技术领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kW氢燃料电池研制成功ꎬ电堆生产线建成投用ꎬ功率密度水平全国领先ꎮ宁波索福人掌握了30kW高温氧化物电池标准电堆模块量产技术ꎬ并在国内率先示范应用ꎮ宁波申江集团15kW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已在宁波特巡警支队示范应用ꎮ2.4㊀储氢技术类型丰富湖北氢阳有机液储氢项目完成签约ꎬ项目前期进展顺利ꎮ宁波申江集团拥有成熟的储氢合金粉末和储氢系统的量产技术ꎬ合金储氢系统储氢质量比达到1.5wt%以上ꎮ2.5㊀燃料电池汽车种类丰富2020年1月2日ꎬ国电投与中车集团(宁波)合作开发的60KW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下线ꎮ电咖汽车年产6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进展顺利ꎬ首批车辆将应用于物流领域ꎮ上海博氢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项目土建工程进展顺利ꎬ主要为商用车㊁乘用车㊁通讯基站配套ꎮ3㊀宁波市氢能产业发展优势3.1㊀石化产业规模领先ꎬ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丰富氢资源宁波石化产业建设始于1957年ꎬ经过50多年的发展ꎬ宁波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ꎮ2018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8.9亿元ꎬ实现利税577.6亿元ꎮ经初步调查ꎬ全市现产氢能力47.63万吨/年ꎬ可外供氢气3万吨/年ꎮ近期规划新增制氢50.18万吨/年ꎬ届时可外供氢气9万吨/年ꎮ远期规划可外供氢气24万吨/年ꎮ3.2㊀汽车产业体系完善ꎬ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广大市场宁波市凭借吉利㊁上汽大众等整车企业带动作用和汽车零部件产品齐全的先发优势ꎬ汽车产业成为宁波市第一大产业ꎬ是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ꎬ汽车零部件涵盖汽车动力㊁底盘㊁车身㊁电气设备全部四大类ꎮ宁波市现有汽车制造业企业超过4400多家ꎬ规上企业660家ꎬ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26家ꎮ拥有12家整车制造企业ꎬ汽车整车制造能力达到200万辆/年ꎬ2018年全市汽车产量80.27万辆ꎬ整车产值906.9亿元ꎬ新能源汽车产量28049辆ꎮ3.3㊀新材料产业优势突出ꎬ为氢能产业提供基础支撑经过多年努力ꎬ宁波市在新材料领域已基本构建成金属新材料㊁化工新材料㊁电子信息材料和磁性材料四大优势产业ꎬ海洋新材料㊁新能源新材料㊁生物医用材料和石墨烯材料四大重点领域的 4+4 产业体系ꎬ2018年宁波市新材料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33.6亿元ꎬ产业规模已位居全国7大新材料城市之首ꎬ并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兵科院宁波分院2个国家级研究机构ꎮ3.4㊀港口资源优势明显ꎬ为氢能产业提供广阔应用空间宁波舟山港连续10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ꎬ是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港口ꎬ拥有北仑㊁穿山㊁大榭㊁梅山等19个港区ꎮ据统计ꎬ宁波舟山港拥有门机㊁起重机㊁轨道吊㊁桥吊等各类用能设备2600多台ꎮ此外还拥有28家港外堆场㊁登记船舶公司60余家ꎬ服务于港区的物流集卡车近2万余辆ꎮ3.5㊀科研平台实力雄厚ꎬ为氢能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宁波市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㊁宁波大学㊁宁波诺丁汉大学等3家科研机构从事氢能技术研发ꎮ其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直接光电解水的技术ꎬ效率突破3%ꎮ宁波大学袁金良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甲烷重整制氢㊁燃料电池㊁燃料电池催化剂材料结构等方面的研发ꎮ宁波诺丁汉大学主要在燃料电池催化剂开发㊁燃料电池模拟与仿真等领域开展研究ꎮ4㊀宁波市氢能竞争力分析为了更好的分析宁波市发展氢能产业的竞争力ꎬ本文从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创新实力两个方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内主要氢能城市进行对比分析ꎮ4.1㊀经济实力分析城市经济实力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ꎬ通过对比分析城市之间的经济实力ꎬ能够充分体现不同城市发展氢能的支持能力ꎮ本文共选取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㊁生产总值增速等6项指标作为城市经济实力指标ꎬ具体数据见表1ꎮ㊀表1重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汇总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生产总值增速/%人均GDP/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上海6642.266.91266346259630.4611830.27嘉定区252.2613.11362184894438.581044.1佛山661.586.612432446848.557.73320.43武汉1402.938123110.834340543.716196.3张家口135.796.835091.362851235.27752.5如皋71.3111.43821493991847.99376.26嘉兴443.797.894083.335305752.911806.62宁波1245.297.8122948.915565652.024047.8注:数据采用各地2018年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数据ꎬ其中嘉定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区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ꎮ㊀㊀根据主成分分析所对应的特征值所占提出主成分的特征值之后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ꎬ之后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各个主成分ꎬ最后按照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ꎬ结果见表2ꎮ㊀表2重点城市经济实力综合评价城市成分1成分2成分3综合主成分排名上海3.81-1.040.431.891嘉定区-0.491.191.970.432佛山-0.170.8-1.43-0.165武汉0.44-0.1-0.080.24张家口-1.96-2.48-0.06-1.738如皋-1.660.230.7-0.717嘉兴-0.470.51-0.82-0.286宁波0.490.88-0.70.363㊀㊀由表2可知ꎬ上海市的综合主成分值遥遥领先ꎬ说明上海市的经济实力明显高于其余七个地区ꎬ嘉定㊁宁波㊁武汉分别位于2~4位ꎬ经济实力相对比较接近ꎬ排名最后的张家口与其余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ꎮ4.2㊀创新实力分析城市的创新实力反应了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ꎬ也反应了城市科技研发的普及程度和人才集聚程度ꎮ通过对比城市的创新实力可反应出城市间对科技扶持政策的重视程度ꎮ本文共选取了科技成果登记数量㊁授权专利数等4个指标作为城市创新实力指标ꎬ具体数据见表3ꎮ㊀表3重点城市主要创新指标汇总城市科技成果登记/个授权专利数/个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上海202872806213.333.93武汉37225528986.883.2张家口14160444.670.42南通19619057136.22.65嘉兴1144845148.632.2宁波829369931952.46注:数据采用各地2018年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数据ꎬ其中如皋市数据收集较为困难ꎬ采用南通市数据替代ꎮ㊀㊀根据主成分分析所对应的特征值所占提出主成分的特征值之后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ꎬ之后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各个主成分ꎬ最后按照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ꎬ结果见表4ꎮ㊀表4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城市成分1成分2综合主成分排名上海2.76-0.851.71武汉0.492.060.952张家口-2.03-0.66-1.636南通-0.49-0.11-0.374嘉兴-1.08-0.04-0.775宁波0.34-0.410.123㊀㊀由表4可知ꎬ上述6个地区中ꎬ上海市的综合主成分值遥遥领先ꎬ说明上海市的创新实力明显高于其余六个地区ꎬ排在2㊁3位的武汉和宁波在创新能力上也相差较大ꎬ张家口的创新实力相较其余地区差距悬殊ꎮ通过对上述重点氢能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创新实力进行分析ꎬ我们发展宁波市发展氢能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前列ꎬ在发展氢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实力ꎮ5㊀宁波市发展氢能的几点建议(1)着力建设氢能产业制造基地ꎮ结合我市产业布局情况ꎬ积极打造氢能制备基地㊁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㊁氢燃料电池乘用车㊁商用车㊁集卡车生产基地ꎮ(2)聚力打造氢能研发创新平台ꎮ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㊁省级氢能产业重点实验室㊁创新中心㊁企业技术中心ꎮ鼓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㊁宁波大学深入开展氢能前沿技术研究ꎬ集中攻关一批亟待突破的氢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ꎮ谋划成立长三角氢能发展促进会ꎬ打造宁波市氢能产业产㊁学㊁研合作新高地ꎮ(3)积极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工程ꎮ加快推进慈溪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ꎬ开通1至2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营专线ꎮ积极探索推进氢燃料电池在物流车㊁港区集卡车㊁叉车等领域应用示范ꎮ(4)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ꎮ发挥综合供能服务站集约优势ꎬ探索建成加氢/加油㊁加氢/充电等综合供能服务站发展模式ꎮ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做法ꎬ出台加氢站审批及监管地方管理办法ꎮ鼓励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结合公共综合管廊建设ꎬ开展氢气输送管网建设ꎮ(5)注重推进氢能产业招商引才ꎮ以重大项目引进为抓手ꎬ大力引进具有强劲带动作用的氢能源及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ꎮ积极引导我市空压机㊁传感器㊁阀门㊁金属材料等行业优质企业向氢能产业转型发展ꎮ深入实施宁波 3315 计划和 泛3315 计划等人才政策ꎬ积极引进高层次氢能团队和行业领军人物ꎬ集聚氢能高端人才ꎮ(6)建立健全氢能产业支撑体系ꎮ积极推动氢能产业检验检测等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ꎬ完善氢能产业产品生产㊁设备制造㊁工程建设㊁运营管理等安全技术体系ꎮ引导天使投资基金㊁产业基金等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对氢能企业注入资金ꎬ支持其创新发展ꎮ加强氢能产业发展统计工作ꎬ建立相关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制度ꎮ参考文献[1]㊀陈㊀晖.世界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动态[J].太阳能ꎬ2006(6):14-17.[2]㊀王㊀菊.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应用的现状与趋势[J].新能源经贸观察ꎬ2018(4):40-41. [3]㊀张㊀聪.世界氢能技术研究和应用新进展[J].石油石化节能ꎬ2014ꎬv.4ꎻNo.42(8):56-59.。
中国氢能2030年战略计划

中国氢能2030年战略计划摘要:1.中国氢能市场发展现状及需求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0 年)3.2030 年电解槽装机量预测及绿氢发展模式4.地方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案例:包头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 年)5.国际氢能发展战略:德国氢能战略正文: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能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中国,氢能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氢能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氢气年均需求约为2200 万吨,预计到2030 年,氢气年均需求将达到3500 万吨,2050 年则将达到6000 万吨,占终端能源总量的10%。
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0 年)》,规划提出了绿氢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路径。
到2030 年,全国电解槽装机量达到102GW,全国可再生氢总需求达到770 万吨/年。
化工行业对可再生氢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交通和钢铁行业。
西北、华北地区本地应用需求旺盛,成为装机规模最大的区域。
在各地方政府层面,也为氢能产业发展制定了相应的规划。
例如,《包头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 年)》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目标、路径和空间布局,旨在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5 年,包头市绿氢生产能力将达到10 万吨,氢能关键装备制造及产业链配套企业达到20 家以上,氢能产业体系、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初具雏形。
国际上,氢能发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德国政府在2022 年7 月通过了新版《国家氢能战略》,提出到2030 年,德国在氢能技术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出口将达到400 亿欧元。
总之,氢能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我国在氢能市场发展初期阶段,已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氢能产业将遵循需求拉动供给的一般规律,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供需格局。
会议策划方案ppt模板

会议策划方案ppt模板篇一:会议策划方案模板XXX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第二小组XX-11-101 / 8公司会务策划书目录前言一、会议主题???????????3 二、会议目的???????????3 三、会议时间???????????5 四、会议地点???????????5 五、会议组织???????????5 六、邀请嘉宾???????????5 七、参会人员???????????5 八、会议内容???????????5 九、日程与议程??????????5 十、会场布置???????????5 十一、组织与分工?????????5 十二、筹备程序??????????5 十三、费用预算??????????5 十四、注意事项??????????10 十五、附录????????????102 / 8********会议策划方案前言(自拟:注意组织语言和措辞)7月28日是鑫源公司的厂庆日,每年的这一天鑫源公司都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去年7月28日,鑫源公司隆重推出了鑫源等离子摩托车,在摩托车市场上刮起了一股鑫源等离子旋风,引起了摩托车行业不小的震动。
一年来,鑫源等离子摩托虽然在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等离子摩托的销量却不甚理想。
特别是XX年1—3月,等离子摩托的销量持续下降,到3月份达到最低的909辆。
虽然4月份以后,公司采取了一些奖励政策,加之常规车型停产,等离子摩托的销量开始逐月回升,但仍未恢复到去年的最好水平,更无法达到支撑公司销量的水平。
除了行业的大环境外,经销环节推等离子摩托的积极性不高,是重要原因。
加之今年公司广宣政策的调整,上半年公司没有组织全国性的等离子摩托的推广活动,而各片区开展的活动也参差不齐,也是原因之一。
当然产品线的问题、产品质量的问题也影响了等离子摩托销量的提升。
为此,公司决定在下半年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助推等离子摩托销量的提升。
在产品上将进一步扩大等离子摩托的产品线,并开展等离子摩托的全面质量整顿,使等离子摩托的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在政策上将针对代理商和零售商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在推广上将组织开展1—2次全国性的等离子摩托的促销活动以及持续开展区域性的促销活动。
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中国氢能产业链概述 (2)三、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现状 (4)3.1 氢气的制备技术 (5)3.2 氢气的储存技术 (7)3.3 氢气的运输技术 (8)3.4 氢气的应用技术 (9)四、中国氢能产业链发展趋势 (10)4.1 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 (12)4.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2)4.3 产业链协同与整合优化 (13)五、具体案例分析 (14)5.1 先进的氢气制备技术案例 (16)5.2 氢气储存技术创新案例 (17)5.3 氢气运输技术进展案例 (18)5.4 氢能应用示范项目案例 (19)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0)6.1 技术难题与挑战 (22)6.2 产业规模与成本问题 (23)6.3 安全风险与监管问题 (24)七、前景展望与建议 (25)7.1 发展前景展望 (26)7.2 行业建议与对策 (27)7.3 未来研究方向重点 (28)八、结论 (30)一、内容综述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应对环境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扶持,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档将对当前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的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包括氢气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等环节。
在氢气制取方面,中国已经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煤制氢、天然气重整和水电解制氢技术,其中煤制氢技术尤为成熟。
在氢气储存和运输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液化氢储罐、氢气管道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降低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成本。
在氢气应用方面,中国已经将氢能应用于电力、钢铁、化工、交通等多个领域,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尤为迅猛。
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氢气制取技术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提高转化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
氢气储存和运输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以确保氢气的安全、高效输送。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2008年06月04日12:16光明网-光明观察【大中小】【打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环保局第一副局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坤民教授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顺乎世界潮流、合于中国国情之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经济,像胡锦涛所要求的那样,“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笔者于6月5日第36个“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走访了张坤民教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为呼应这一主题,环境保护部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张坤民教授在关于低碳经济一席谈里,着重论述了中国在创建未来低碳世界中,处于什么地位?面临哪些挑战?宜取何种战略?言简意赅,令人深思。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陈谈强:请问,“低碳经济”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理解它的内涵?张坤民:“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十五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十五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明确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路径,加快打造绿氢动能转换先行示范区,引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部署,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3年到2027年,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氢能产业基础条件目前正在全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氢能供应和消纳能力强,发展绿氢潜力大,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1.氢能供应能力强。
我域氢气来源广泛,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氢气品质好、价格低,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
现有氢气生产能力100万吨/年,其中炼化企业氢气生产能力95万吨/年、盐化工企业氢气生产能力5万吨/年。
除企业自用外,年可富余10万吨,企业适当提升制氢装置负荷后,年可外供氢气10万余吨,氢气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2.专业平台加快培育。
氢能产业发展平台体系逐步形成,氢能装备制造园区建成落户,园区规划用地100O亩,已集聚一批氢能装备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并积极筹备建立研发创新中心,聚力打造氢能装备产业高地。
建成氢能产业科研中心、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中心,加快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研发,开展炼化企业绿氢替代转型示范、储能一体化示范、氢燃料热电联供等示范,推动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动力车辆示范应用,打造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3.氢能消纳能力强。
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化工企业既是氢能的供给方也是需求方,汽油加氢、柴油加氢、蜡油加氢、加氢裂化等环节,甲醇、胺、盐酸等产品生产均需氢气为原材料。
在电解水制氢实现规模化、成本大幅下降之前,化工企业副产氢能够提供品质较好、价格较低的氢气资源;在电解水制氢技术进一步成熟,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得以大规模普及应用后,化工行业又可适当压减化石燃料制氢规模,以绿氢替代灰氢作为高质量原材料主要来源,成为消纳氢气的主要产业。
4.氢能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2020-2025年中国氢能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一、报告概述氢能具有来源广、可储存、用途多、零碳零污染等特征,其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是锂电池的130倍,广泛应用于发电、供热、交通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日趋成熟,作为实现途径之一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越来越被重视,由此将带动氢能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演示的全方位格局,布局了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涵盖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等4个环节。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的背景下,2019年3月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氢能行业已成为我国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同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发[2019]8号文,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意见,5月《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北京、张家口、江苏如皋、上海、广东佛山、成都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氢能产业链发展规划并推进地方补贴。
6月《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指出,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产值超过12万亿元。
经过十余年的长足发展,2018年我国氢气年产量已达22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同时,我国金属储氢材料产销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储氢材料产销国。
氢气产量和储氢材料产销量两项世界第一,为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迈入氢能经济时代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7年和2018年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年,新能源车的保有量从2017年初的不足百万辆增长到2018年末的261万辆,国内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充电桩等产业的格局基本完成了分化,行业内龙头格局也已初步显现,行业标准初步探索完毕,后续将迎来成熟发展期。
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中商智库产业研究专家团通过研究当前氢能产业市场环境发布《2020-2025年中国氢能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对当前氢能产业发展方向与投资趋势做出深度解读,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了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国内外氢能行业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并对氢能产业主要投资领域进行细致分析。
各城市2021最新氢能政策-保定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部 多元化发展。2021 年底前,完成基于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技术的分布式能源装
额定工况下启闭寿命≥50000 次,最大工作压力 87.5MPa,达到国际水平;2021 年实现燃料电池电堆体积功率密度大于 3 kW/L,寿命超过 5000 小时;储氢瓶实 现 70MPa IV 型储氢瓶纤维层新型缠绕工艺关键技术突破;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方面,汽车冷启动温度达到-30℃,系统寿命大于 25 万公里,整车成本与国际燃 料电池车相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完成时间:2022 年 12 月底)
市交通局)
氢
3.完善加氢站布局。制定加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优化加氢站建设项目和项目审批
流程,鼓励中石化、国家电投、京安清源生物能源等能源公司加入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加氢/加油、加氢/加气等合建站发展模式。2020 年底前,完成全市加氢站规
划布局与用地审批工作,2021 年底前,建设加氢站 4 座,日供氢能力达 4.5 吨,
高性能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技术开发,开发低铂载量、长寿命膜电极技术。实现
80kw 以上高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技术与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堆技术突破。
2022 年底前,实现 70MPaⅣ型储氢瓶、高压瓶阀、减压阀等技术国际领先,并
开展海外推广。
(三)推广应用目标
2020 年底前,协同京津完成国家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群申报。2021 年 底前,建成加氢站 4 座以上,初步示范燃料电池公交、物流车、重卡等重型车辆 大于 150 辆;2022 年底前,累计建成加氢站 9 座以上,新增乘用车、皮卡车、环 卫车的应用示范,累计推广燃料电池车辆 950 辆;积极探索氢能在热电联供、分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附下载)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附下载)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央及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燃料电池产品快速迭代。
截止2020 年6 月,全国范围内省及直辖市级的氢能产业规划超过10 个,地级市及区县级的氢能专项规划超过30 个。
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链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亟需深入研究,以凝聚行业共识,提供政策参考,保障氢能发展的关键制度供给。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颁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
例如,2020年 4 月,荷兰正式发布国家级氢能政策,计划到 2025 年,建设50 个加氢站、投放15000 辆燃料电池汽车和3000 辆重型汽车;到2030 年投放 300,000 辆燃料电池汽车。
2020 年 6 月,德国政府正式通过了国家氢能源战略,为清洁能源未来的生产、运输、使用和相关创新、投资制定了行动框架。
2020 年 6 月,法国交通部长宣布支持一项在 2035 年实现的绿色氢燃料飞机的计划。
2020 年 7 月,欧盟发布了《欧盟氢能战略》和《欧盟能源系统整合策略》,希望借此为欧盟设置新的清洁能源投资议程,以达成在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同时在相关领域创造就业,进一步刺激欧盟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
美国、日本、韩国也将在已推出的氢能发展路线图基础上继续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氢能领域的顶层设计尚不完善,有必要尽快制定我国的氢能发展路线图。
我国氢能的研究较为分散于各个子板块(例如燃料电池车用氢能等),缺乏顶层统筹。
自2016 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就氢能产业发展问题,多次召开行业研讨会,进行多项专题研究工作。
相关课题研究单位及与会专家均认为有必要推出全国性的氢能发展规划,推进氢能在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工业生产、商住生活等多个领域的产业应用。
氢能顶层设计需要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协同。
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涉及工商、土地规划、住建、安监、消防、环境评价等多个部门,主管单位尚不明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2.03.23•【文号】•【施行日期】2022.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
一、现状与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性交汇。
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需要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从国际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全球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区域性氢能供应网络正在形成。
从国内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
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
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和挑战。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法规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法规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引领着全球汽车市场的潮流。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级法规的支持与引导。
国家级法规在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一、《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布与实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该规划从行业发展的整体格局、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首先要强调的是,规划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汽车向绿色、智能、共享方向转变。
规划还对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汽车轻量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实施我国汽车产业正朝着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方向发展,而《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汽车节能环保立下了一系列的法规框架。
该办法要求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的核算和公布,对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燃油汽车的技术升级,加快了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步伐。
三、《汽车召回管理条例》的完善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
《汽车召回管理条例》的实施,为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确保汽车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该条例对汽车产品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明确了召回的程序、时限和责任主体,为我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级法规在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们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推动了汽车产业向着绿色、智能和高质量方向不断前行。
这些法规也提醒我们,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推动,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管。
我们期待未来,国家级法规能够更加细化、精准地引导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我们的汽车产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机遇。
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市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促进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及形势从国际看,各发达国家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及配套设施建设,美、日、欧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将氢燃料电池汽车纳入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体系,设立研发专项,开展试点示范,并制定各类政策,以求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抢占先机。
截至2019年底,国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7702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从国内看,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汽车领域多项政策规划,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培育。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氢燃料电池汽车纳入发展计划。
截至2019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400家,基本形成了产业链体系雏形。
在核心技术方面,已基本掌握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关键部件等核心技术,形成了氢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系统和储氢、供氢系统等关键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具备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平台与整车生产、试验能力。
在推广应用方面,我国通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的合作,积累了运营经验。
同时,国家拟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突破5000辆,建成加氢站60余座。
总体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汽车动力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此趋势下,我市应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明确发展策略,加快培育和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其打造成为市科技创新的一张新名片。
(二)市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经过十余年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我市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核心要素基本齐全,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
我国发展氢能源的计划

我国发展氢能源的计划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氢能源的发展,制定了全面的氢能发展战略规划。
该规划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加强氢能源技术研发
政府将加大对氢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重点攻克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等环节的核心技术,提升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水平。
同时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发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2. 建设氢能基础设施
规划到2025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成一批加氢站点,形成氢能加注网络;加快推进氢能管网建设,为氢能输送奠定基础。
3. 推广氢能应用示范
在交通运输、分布式能源、工业制造等重点领域,大规模开展氢能源应用示范,培育氢能市场需求。
重点支持燃料电池车辆、氢能源备用电站等示范项目。
4. 完善氢能政策体系
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氢能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包括制定行业标准、落实财税优惠、强化监管等,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氢能领域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也
要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我国在氢能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通过实施上述规划,我国将加快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氢经济路线图拆解

氢经济路线图拆解作者:高歌来源:《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09期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在国家发改委同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份规划被定义为是碳达峰、碳中和“1+N”体系中的“N”之一。
首先被确认的是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因此《规划》更多强调的是,要“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
现阶段中国氢气来源以煤制氢为主、工业副产氢及燃料重整为辅等状况决定了目前中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根据《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
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200万吨/年。
使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直接获取高纯绿氢,是未来利用氢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之一,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但这似乎也不能代表可以将绿电和绿氢直接联系起来,在经济性和体制机制的可行性上仍有一些“关隘”。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上述新闻发布会的解读,在能源供给端,氢能与电能类似,长远看,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费端,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因此需要从生产源头上加强管控,严格限制化石能源制氢、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赋予了氢能清洁低碳这一关键属性。
扩大清洁低碳氢能在用能终端的应用范围,有序开展化石能源替代,以降低用能终端二氧化碳排放。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氢气是重要的清洁低碳工业原料,应用场景丰富,是工业领域脱碳的重要途径。
例如,作为还原剂,在冶金行业替代焦炭;作为富氢原料,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工艺流程替代化石能源等。
根据壳牌在今年1月中旬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2060碳中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氢的消费量将从目前的极低水平增长至2060年的17艾焦耳/年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2020-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经营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战略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报告目录第一章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概述 (9)第一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9)一、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9)二、是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9)三、是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 (10)四、是企业长久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10)五、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 (10)六、是企业及其所有企业员工的行动纲领 (11)七、是企业扩展市场、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1)八、是执行层行动的指南 (11)第二节制定实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作用 (11)一、有助于企业准确判断外在危机和机遇 (12)二、有助于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 (12)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12)四、有助于企业找准市场定位 (12)五、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执行 (13)六、有助于优化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13)七、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3)八、有助于优化整合企业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率 (13)九、有助于建立品牌形象,明确目标市场 (14)十、有助于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14)第三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特性 (14)一、全局性 (14)二、纲领性 (14)三、长远性 (15)四、导向性 (15)五、保证性 (15)六、超前性 (15)七、竞争性 (15)八、稳定性 (16)九、风险性 (16)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7)第一节氢燃料电池概述 (17)第二节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8)一、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18)二、行业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18)三、燃料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技术 (18)四、国内外政府出台政策支持 (19)(一)国外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 (19)(二)中国政府重视燃料电池发展,大力支持发展 (22)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4)一、燃料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技术 (24)二、国内外政府出台政策支持 (27)(一)国外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 (27)(二)中国政府重视燃料电池发展,大力支持发展 (30)第四节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是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关键 (32)一、性能提升的核心指标:比功率、耐久性 (32)二、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质子交换膜、扩散层,空气循环系统成本下降空间大 (33)三、氢能储运是瓶颈,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速 (35)四、产业补贴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 (37)第五节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是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38)一、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之一:电堆 (38)(一)双极板:金属双极板是发展趋势,国内尚在研发中 (39)(二)质子交换膜:国内基本实现产业化 (39)(三)催化剂:超低铂或无铂是未来方向 (40)(四)气体扩散层:规模化生产工艺是研究重点 (41)二、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之二:空气循环系统 (42)(一)空气压缩机是保证燃料电池高效可靠运行的关键设备 (42)(二)技术壁垒高,涡旋和双螺杆空压机是目前主流技术路线 (42)三、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之三:氢气供给系统 (43)(一)氢气供给系统影响车辆的安全性与寿命 (43)(二)氢气再循环装置:影响氢气利用率、解决水管理问题 (43)第六节燃料电池产业链分析 (45)一、燃料电池配套产业链结构 (45)二、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产业链 (46)(一)燃料电池发动机 (47)(二)质子交换膜 (47)(三)反应催化剂 (48)(四)电解质 (48)(五)双极板 (48)三、燃料电池配套产业链结构 (49)四、制氢 (50)(1)常用的制氢技术路线 (50)(2)主流制氢源自于传统能源的化学重整 (51)(2)高压气态储氢:应用最为成熟,但体积比容量小 (53)(4)有机液体储氢:近年来备受关注 (55)五、运氢:气态和液态运输最为常见 (55)六、加氢站 (55)(1)布局:加氢站建设快速推进,布局方面头部效应明显 (55)(2)新型加氢站:加氢站新思路,有望成为有效补充 (56)第七节2019-2025年下游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 (57)一、国际发展现状 (58)二、国内发展现状 (60)三、国内外政策比较 (61)(一)欧洲:促进“交通与氢能”融合,持续稳定支持产业发展 (62)(二)美国:大力投资发展 (62)(三)日本:领航燃料电池发展,政策多举并进 (62)(四)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地方政府为氢能发展保驾护航 (63)四、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元年 (64)五、预计2050 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达到500 万辆 (65)第八节2019-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66)一、燃料电池产业机遇分析 (67)(一)关注高校技术产业化项目 (67)(二)国内外技术差距大,技术引进是捷径 (67)(三)抢先布局成本高、技术难的细分环节 (68)二、风险提示 (68)第三章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69)第一节经营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与类型 (69)第二节经营发展战略的基本类型与途径 (69)一、按企业经营决策层次分类 (69)二、按企业经营态势分类 (70)三、按企业规模分类 (71)四、按战略目标分类 (71)五、按战略层次分类 (71)第四章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原则及依据 (72)第一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72)一、科学性 (72)二、实践性 (72)三、前瞻性 (72)四、创新性 (72)五、全面性 (73)六、动态性 (73)第二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73)一、国家产业政策 (73)二、行业发展规律 (73)三、企业资源与能力 (74)四、可预期的战略目标 (74)第三节影响经营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 (74)一、影响经营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 (74)二、诱发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失败的三因素 (75)三、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需规避的误区 (76)第四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的分析工具 (77)一、PEST分析 (77)二、SCP模型 (78)三、SWOT分析 (79)四、波特五力模型 (79)五、价值链分析 (80)六、7S分析 (81)七、波士顿矩阵分析 (82)九、核心竞争力分析 (83)十、层面论分析 (83)十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84)十二、委托代理理论 (86)第五章企业制定经营发展战略的内容、方法步骤、流程 (88)第一节公司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要点与准备工作 (88)一、公司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要点 (88)二、规划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前的准备工作 (88)第二节公司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89)一、公司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89)二、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步骤 (90)三、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包含的不同内容 (91)第三节构建经营发展战略研究体系 (91)一、研究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内涵 (91)二、整合内外部资源做好顶层设计 (92)三、构建闭环的战略研究体系 (93)四、及时跟踪分析研判内外部形势 (93)(一)外部分析就是寻找机会与威胁 (93)(二)内部分析就是发现优势与劣势 (94)第四节科学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 (94)一、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 (94)二、遵循科学原则,建立竞争优势 (95)三、提高决策者素质 (95)四、全面了解企业环境 (96)五、科学制定经营发展战略 (96)六、降低风险 (96)第五节制定经营发展战略需注意事项 (97)一、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制定需注意的要点 (97)二、制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注意事项 (97)三、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的注意点 (98)四、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容易犯的错误 (99)五、不同阶段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规划 (100)六、制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要考虑的不同方面 (100)第六章2020-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探讨与建议 (102)第一节中国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和方法 (102)一、中国企业经营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03)第二节2020-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探讨与建议 (104)一、必须把做强做优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104)二、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进市场竞争 (105)三、以客户为导向,满足客户需求 (105)四、创新经营模式 (105)五、价值创新开拓战略蓝海 (106)七、实施“走出去”战略 (107)八、坚持“五化”发展举措 (107)第三节2020-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其他经营战略 (108)一、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的经营战略 (108)二、塑造企业品牌的经营战略 (109)三、实行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经营战略 (109)第四节新经济时代中小氢燃料电池企业经营战略及其选择 (111)一、中小企业已经进入了战略制胜的新时代 (111)二、“专”“新”战略 (111)三、差别战略 (112)三、特许权战略 (112)四、品牌战略 (112)五、绿色战略 (113)第七章2020-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全方位推进“经营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探讨 (115)第一节构建经营发展战略推进体系:稳准推进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实施 (115)一、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115)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动态督导督办机制 (115)三、营造全员全链条参与环境 (115)第二节产业结构层面 (116)一、认识规律特征指导产业发展 (116)二、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产业健康 (116)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 (116)四、完善企业供应价值链 (116)五、积极促进氢燃料电池企业的集约化建设 (117)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产业绿色竞争力 (117)七、提升产业战略竞争力 (117)第三节技术创新层面 (117)一、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117)二、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18)三、明确技术创新工作目标 (118)四、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118)第四节产品开发与竞争层面 (119)一、积极进行产品开发 (119)二、产品式样竞争策略 (120)三、产品大类竞争策略 (120)四、产品使用价值竞争策略 (121)第五节营销推广层面 (121)一、坚持营销的正确定位策略 (122)二、注重实施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123)三、选择实施多元化营销手段的策略 (123)四、基于消费观念和文化导向的营销 (124)第六节客户服务层面 (125)一、服务将成为核心 (125)三、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125)四、与用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126)五、“服务竞争”最有效的竞争策略 (126)第七节企业管理层面 (126)一、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 (126)二、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打造全新形象 (127)三、积极探索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管理模式 (127)四、大力提高企业集团管控的能力 (128)五、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128)六、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128)七、开放式创新与组织学习 (129)八、强化安全法制化建设 (129)九、大力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129)第八节企业文化建设层面 (130)一、企业文化的层次 (130)二、树立企业价值观 (130)三、倡导创新文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131)四、培育品牌文化,提高服装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131)五、建设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32)第九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32)一、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33)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推进机制创新 (133)二、强化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产业人才竞争力 (134)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 (134)第十节供应链管理层面 (134)第十一节小结 (135)第八章构建氢燃料电池企业实施经营发展战略“管理、保障、调整”等动态机制的措施 (136)第一节构建经营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增强公司战略管理能力 (136)一、有效的战略管理组织 (136)二、充分透明的战略制定与分解过程及动态的调整 (136)三.战略落地要构建有效的执行保障体系 (137)第二节构建经营发展战略保障体系:增强实施保障能力 (137)一、注重战略风险防控 (137)二、加大业绩考核力度 (138)三、优化战略研究组织架构 (138)四、构建开放式研究网络 (138)五、加快信息、成果共享与成果转化 (138)六、加强战略研究队伍建设 (138)第三节构建经营发展战略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经营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139)一、完善经营发展战略 (139)二、完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 (139)三、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创新调整的重要性 (140)第四节持续变革是经营发展战略的精髓 (141)第九章盛世华研总结 (142)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142)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142)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143)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144)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4)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4)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4)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5)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5)六、小结 (145)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146)第一章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概述第一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经营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谋求长期发展而作出的带全局性的经营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