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综合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八上物理实用知识点1-6章(人教版)

八上物理实用知识点1-6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用知识点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1-6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1-6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1-6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word文档物超所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word文档物超所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m;1m= dm;1dm= cm;1cm= mm;1mm= µm;1µ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和。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4、时间的单位:①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

②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5、误差:①测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不可能消除误差。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可以避免;不可以避免上。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①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②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③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运动是的,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②静止是的,也就是说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

③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2.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刻度尺的使用①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放置: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③读数:视线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录:数值+单位4.时间的单位:秒(s);常用单位换算:1h=60min=3600s.5.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秒表)(停表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6.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①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误差。

错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这里的位置变化既包括距离的变化也包括方位的变化)。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

①判断运动状态: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变化----则运动(位置不变----则静止)②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运动的、静止的)都可以;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观众方法②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花的时间——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

(采用方法①定义)①公式:v=路程(S)—米(m)———千米(km)时间(t)—秒(s)———小时(h)速度(v)—米/秒(m/s)—千米/小时(km/h)②单位换算: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①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②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一直保持不变③图像(如右图)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2)测量工具:刻度尺(测路程)、停表(测时间);(3)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便于测量时间;(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5)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s;释放小车测量时间t;计算速度v;(6)若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7)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致底端的过程中,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且V后半程>V全程>V前半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1-6章全部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1-6章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Km; m(dm, cm); mm; μm; nm。

(各单位之间是103进制,(m与dm、cm、mm之间是10进制除外)。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零刻线磨损的应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2)测量时视线应与所测量位置相平。

4、刻度尺读数的方法:可读的数值+ 估计值= 记录的数字。

5、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秒(s),其它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 = 60 min; 1 min= 60s .6、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7、减少误差的方法有:(1)采用精确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8、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测量的错误可以消除,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9、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0、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1、月亮在云层中穿行,参照物是云。

12、速度单位的换算:(1)1m/s = 3.6km/h ; (2) 10m/s = 36km/h ; (3) 5 m/s = 18km/h ; (4) 15m/s = 54km/h ;(5) 2 m/s = 7.2km/h ; (6) 20m/s = 72km/h ;1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4、速度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15、百米赛跑时,观众是通过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长短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裁判员是通过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16、一同学上学时骑车速度是V1,放学时骑车速度是V2,则全程平均速度是:(上山下山,上楼下楼等往返路程相同)17、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

2、长度单位①国际标准单位:米( m )②长度的其它单位及换算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观察:①零刻度线:没有零刻度线要确定临时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

③分度值/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对: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对齐)。

③放: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的一边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放正 紧靠)。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正视)。

⑤记: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⑴准确值: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的刻度。

⑵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0 1 2 3 6 9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3.2nm =3.2×103-9mm=3.2×10-6mm 2.2cm = 2.2×106-2µm=2.2×104µm分度值1cm3.3cm分度0.1cm3.30cm4、间接测量:①累积法②化曲为直等三、时间测量1、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秒/s ②单位换算1h=60mim=3600s2、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秒表四、误差1、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错误不是误差。

3、原因:①测量工具②测量方法③测量者4、减少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位置的变化:距离或方位变化。

二、参照物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①参照物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为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

2022年秋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1-6章综合专题复习_1

2022年秋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1-6章综合专题复习_1

2022年秋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1-6章综合专题复习选择题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 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C. 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D. 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答案】B【解析】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小张的像大小不变。

故A错误;B、假设眼睛在头顶,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小张的头与他镜子里虚像的脚底连线过平面镜中点,这就是平面镜的底端,顶端与头顶对齐,则镜子至少为人身高的一半。

故B正确;C、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小王一定能在平面镜中看见小张。

故C错误;D、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D错误。

故选:B。

选择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 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 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当物距u>2f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物距2f>u>f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当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蜡烛变短后,像的移动方向。

(3)u=f时,不成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A、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A错误;B、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故B错误;C、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此时f<30cm<2f,则15cm<f<30cm;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此时的物距为15cm,等于焦距,不成像,故C错误;D、当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实验时,此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减小了像距,故可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的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的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各章的专题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结构图【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m、1dm=m、1cm=m、1mm=m、1μm=m、1nm=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A.1 mmB.1 cmC.1 dm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μm地球半径6.4×106m=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884443(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聚焦知识点二: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cm。

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聚焦知识点三: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测量工具:、。

2.值与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1)求平均值;(2)选用;(3)改进。

实验设计:利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

1、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 s。

2、单位换算:25min=s3、已经在温度升高的相同的条件下,铜膨胀的程度比钢大,在20℃时用一个钢卷尺测得一个铜块的长度为2.60cm,若在50℃的高温环境下,再测量一次铜块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应该是2.60cm(大于、小于或等于)。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B.地球绕太阳公转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C解析:C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月亮和白云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白云为参照物的,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故B 不符合题意;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以地面的某一点为参照物,车和人与地面的某一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故C符合题意;D.静靠在行驶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以列车为参照物,人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乙的速度越来越大B.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C.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C解析:C【详解】A.由运动图像可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有关,无法比较二者通过的路程大小,故B错误;CD.甲乙运动的速度分别为3m/s v =甲,4m 2m/s 2ss v t ===乙乙乙 甲的速度较大,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在第1.5s 时两车相距()(2m/s 1m/s) 1.5s 1.5m s v v t ∆=-=-⨯=甲乙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5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5m/s B .6m/sC .6.25m/sD .7m/s C解析:C 【详解】通过100m 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6s ,则平均速度100m 6.25m/s 16ss v t ===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

盐步三中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 --6章知识点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

1纳米=10-9米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长度测量必须估读一位数字,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若物体对齐最小刻度的某一刻度,则估读数为“0”。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时间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时间用字母t 表示,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6、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若两个物体间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9、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路程和时间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的公式:ts v =,v 表示速度(m/s ),s 表示路程(m),t 表示时间(s)。

ts v =,v 表示速度(km/h ),s 表示路程(km),t 表示时间(h)。

速度主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1 m/s=3.6 km/h 。

求路程:s=vt ; 求时间:v s t = 1 km/h =6.31 m/s 12、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13、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公式总总平t s v = t 总饱含运动时间和停顿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刻停止。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D解析:D【详解】A.已知下坡过程中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

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A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无论如何运动,只要在运动,路程一定是增加的,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B不符合题意;C.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压力和路况是一定的,其它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不明确。

此问题不容易探究,C不符合题意;D.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但是不是匀加速还是一般的加速运动,利用刻度尺(测绳)和秒表,测量不同路段(或时间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就可以得到不同路段(时间段)的速度及全程的平均速度,比较测量结果就能确定速度变化的规律。

此问题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D符合题意。

故选D。

2.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甲、丙、丁D.乙、丙、丁A解析:A【详解】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甲的路程不变,说明甲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乙的路程不断增大,并且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断增大,说明乙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说明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增大,说明丁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C解析:C【详解】A.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有测量就一定存在误差,故A错误;B.误差难免,但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C.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案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仍然存在,故D错误。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资料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资料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资料
本文档旨在为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进行总复,提供部编新人教版教材的相关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对各章节的概要和要点的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强
- 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自由体图的绘制和力的合成分解问题
-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浮力与物体浸没和浮出的关系
第二章:机械运动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匀速和匀加速运动的特征和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
-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因素
-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
第四章:光的传播
- 光的反射、折射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 光的成像和光的传播方式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 光的色散和彩色现象的解释
第五章:电路基本知识
-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杨氏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以上是该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总复习资料,重点包括力和压强、机械运动、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以及电路基本知识。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成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

2、长度单位①国际标准单位:米( m )②长度的其它单位及换算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观察:①零刻度线:没有零刻度线要确定临时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

③分度值/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对: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对齐)。

③放: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的一边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放正 紧靠)。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正视)。

⑤记: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⑴准确值: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的刻度。

⑵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0 1 2 3 6 9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3.2nm =3.2×103-9mm=3.2×10-6mm 2.2cm = 2.2×106-2µm=2.2×104µm分度值1cm3.3cm分度0.1cm3.30cm4、间接测量:①累积法②化曲为直等三、时间测量1、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秒/s ②单位换算1h=60mim=3600s2、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秒表四、误差1、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错误不是误差。

3、原因:①测量工具②测量方法③测量者4、减少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位置的变化:距离或方位变化。

二、参照物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①参照物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为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综合专题复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小宇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是1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乙物质体积相等,甲的质量大B.乙物质的密度为2g/cm3
C.若甲、乙物质质量相等,甲的体积大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1
3 . 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10℃B.人发高烧时人体温可达40℃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正常的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2000Hz
4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则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为
B.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小林的眼睛,那么小林也一定能通过该平面镜看到小明的眼睛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5 .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 . 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物体长度为4.55cm B.温度计示数为-16℃
C.物体的重为3.2N D.电流表示数为0.32A
7 .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路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透明旳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虚实
C.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D.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二、填空题
8 . 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但两种变化属于不同的物理现象,“冰棍”消失属于________。

9 . 老师演示课件时大屏幕上呈现的像是________(“实”或“虚”)像。

期末考试同学们正在答卷时,喇叭里响起眼保健操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属于_________(“乐音”或“噪声”)。

10 . 阳春三月,漫步于融侨公园,你会看到“蝶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 . 如图所示的“鱼在云中游”
中的“鱼”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水中的“云”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
11 . 重庆长江索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是解读“重庆特色”与“山城外型”的独特体验地。

如遇有雾天气,如临仙境,给人带来美妙意景体验,如图所示。

重庆长江索道采用单跨、双承载双牵引的四线往复式,直流电动机单机驱动,电动机功率2×250千瓦,主制动器采用液压盘形制动。

索道全长 1166米,高度差47米,客厢容量80人,客箱总质量约9吨,运行时间约4分钟,日运客量1.05万人次。

请结合文字与图片,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主制动器采用液压盘形制动;
物理知识:利用帕斯卡原理.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黑板发生了___________,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3 .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船舱里,若选船舱作为参照物,则该同学是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三、实验题
14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比较规范的是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

(4)如图乙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乙所示的位置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若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8cm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B”.由实验可知像“A”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像“B”。

(6)小明用课本把凸透镜挡住了一半,发现光屏上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像变______(填“亮”或“暗”)。

(7)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___________。

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v/u,结合丙、丁两图,可知
当物距u=3f时,n=_________。

15 .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C时,每隔1分钟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 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012345678
温度/℃8890949698989898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中A、B两铁圈中的________铁圈.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4)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5)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________不同.
16 . 小梦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中甲、丙、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_____ g,体积是_____ mL,盐水的密度是_____ kg/m3。

(2)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

对上述实验步骤你所持的观点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B.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
C.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四、计算题
17 . 一个用铁制作的球形工件,质量为790g,体积为150cm3。

求:
(1)该工件是否为空心的?若为空心,其空心体积为多少?(ρ铁=7.9×103kg/m3)
(2)为减轻工件的质量,将其全部用等体积铝替换原来的铁,替换后该工件的质量较原来减少了多少?(ρ铝=2.7×103kg/m3)
18 . 重庆、贵阳两地相距455km,沿途地势崎岖,交通极为不便.今年底,渝贵高铁通车后,重庆到贵阳的行驶时间将由原来的6h左右缩短为2h左右.若一列普通的火车早上7:30从贵阳开往重庆,当日14:00到达贵阳.求(1)这列火车从重庆到贵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一列高铁从重庆开往贵阳时,中途要经过一座长720m 的大桥,该高铁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12s,这列高铁本身的长度为120m,则高铁的行驶速度是多少km/h;(3)若这列高铁保持原来的速度行驶,在通过途中一座隧道时用时20s,则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五、作图题
19 . AB分别是水下物体的物点和像点,请判断物点是_________,并画出光路图.
(_________)
20 . 画出图乙中的光路图;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三、实验题
1、
2、
3、
四、计算题1、
2、
五、作图题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