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摘要:1.物理必修一的概述2.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4.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及其应用5.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6.第五章:万有引力和重力7.第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8.第七章:圆周运动9.第八章:简谐振动10.第九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正文:高一物理必修一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它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共分为九章,下面将逐一介绍每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主要介绍物理中对运动的基本描述,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章重点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和解题方法。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并讲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本章是物理学习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牛顿三定律,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万有引力和重力。

本章主要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和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第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七章:圆周运动。

本章主要介绍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包括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等。

第八章:简谐振动。

本章主要介绍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包括振幅、周期、频率等。

第九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专题一第2讲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专题一第2讲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热点三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
命题规律: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
点,命题角度有以下两点: (1)根据物理情景判断运动图象. (2)从运动图象中提取运动信息,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力与运动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
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 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力与运动
拓展训练4
(单选)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质量分别为m1和m2,中间用 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 F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 距离是( B ) Fm2 A. L+ m1+ m2k Fm1 B. L- m1+ m2k Fm1 C. L- m2k Fm2 D. L+ m1k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力与运动
拓展训练2 (多选)将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
出,经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 阻力大小不变,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关于速度v、加 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BD )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力与运动
【解析】物体向上运动时重力和阻力都向下,向下运动时,重 力向下,阻力向上,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都向下,加速度方向 都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于向 下运动时的加速度,加速度越大,v-t图象斜率越大,又由于 物体上升和下落的位移大小相同,所以物体上升的时间小于下 落的时间,故A、C错误,B、D正确.

目录(物理 全国版)

目录(物理 全国版)
返回
目录
专题四 电路与电磁感应 第1讲 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分析 考点1 直流电路的计算及动态分析 考点2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考点3 理想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 选择题满分技法②——二级结论法、筛选排除法、图象思维法
返回
目录
第2讲 电磁感应定律及综合应用 考点1 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考点2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考点3 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综合问题 真题模型再现(五)——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杆”模型
目录
上篇 专题提升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考点1 力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点2 电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点3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真题模型再现(一)——斜面体模型
返回
目录
第2讲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2 直线运动中的图象问题 考点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赢取满分策略①——细心审题,做到一“读”二“思”三“析” 第3讲 力学中的曲线运动 考点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平抛运动 考点2 圆周运动问题 考点3 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的运动 真题模型再现(二)——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绳、杆”模型
返回目目录专题一力与运动第第1讲讲力与物体的平衡考点1力学中的平衡问题考点2电学中的平衡问题考点3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上篇专题提升突破真题模型再现一斜面体模型返回目目录第第2讲讲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考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考点2直线运动中的图象问题考点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赢取满分策略细心审题做到一读二思三析第第3讲讲力学中的曲线运动考点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平抛运动考点2圆周运动问题考点3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的运动真题模型再现二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绳杆模型返回目目录第第4讲讲电学中的曲线运动考点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考点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曲线运动真题模型再现三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模型专题二动量与能量第第1讲讲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考点1力学中的几个功能关系的应用考点2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应用考点3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真题模型再现四动量守恒中的碰撞模型和反冲模型返回目目录第第2讲讲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考点1功能关系在电学中的应用考点2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处理力电综合问题赢取满分策略善于拆分大题小做返回目目录专题三电场与磁场第第1讲讲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考点1电场的基本性质考点2磁场的基本性质选择题满分技法直接判断法极限法对称分析法第第2讲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考点1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考点2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赢取满分策略情境示意一目了然返回目目录专题四电路与电磁感应第第1讲讲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分析考点1直流电路的计算及动态分析考点2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考点3理想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选择题满分技法二级结论法筛选排除法图象思维法返回目目录第第2讲讲电磁感应定律及综合应用考点1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考点2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考点3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综合问题真题模型再现五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杆模型返回目目录专题五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和原子核考点1光电效应能级跃迁考点2衰变核反应与核能的计算返回目目录专题六物理实验第第1讲讲力学实验热点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热点2纸带类实验热点3橡皮条弹簧碰撞类实验热点4力学创新实验赢取满分策略做到一明二看三提取又快又准破解实验题返回目目录第第2讲讲电学实验热点1基本仪器的使用及读数热点2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电路的设计热点3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物连线热点4电学创新设计实验赢取满分策略做好三类题型一一读二常规三创新破解实验题返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2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2024-2025学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2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2024-2025学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降或减速上升
F-mg=ma F= 原理方程
_m__g_+__m_a____
mg-F=ma F= __m_g_-__m__a___
mg-F=mg F=0
高考情境链接
(2022·浙江6月选考·改编)如图所示,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
面,吞食荷花花瓣的过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鱼儿吞食花瓣时鱼儿处于超重状态。
返回
考点三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返回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解决程序图
关键: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 关问题。
考向1 已知受力求运动情况 例4 (2022·浙江6月选考)物流公司通过 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 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 l1=4 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 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2 ,货物可视为质
√D.图乙中A、B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sin θ
题图甲中撤去挡板瞬间,由于弹簧弹 力不能突变,则A球所受合力为0,加 速度为0,选项A错误;撤去挡板前, 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3mgsin θ,撤 去挡板瞬间,B球与挡板之间弹力消失,B球所受合力为3mgsin θ,加 速度为3gsin θ,选项B错误;题图乙中撤去挡板前,轻杆上的弹力为 2mgsin θ,但是撤去挡板瞬间,杆的弹力突变为0,A、B两球作为整体 以共同加速度运动,所受合力为3mgsin θ,加速度均为gsin θ,选项C错 误,D正确。
对点练2.(多选)如图为泰山的游客乘坐索道缆车上山的 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索道缆车启动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 √B.索道缆车到达终点停止运动前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C.索道缆车正常匀速运动时站在缆车地板上的游客不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们为我们解释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并且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关于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例子,展示这些定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一、运动中的惯性第一个应用例子是关于运动中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即静止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物体的惯性。

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说,当我们在汽车上突然刹车时,身体会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直到与座椅或安全带接触,才会停下来。

这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我们会按照惯性继续移动。

二、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运用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来加速一个较重的物体,而用相同大小的力加速一个较轻的物体时,后者的加速度更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个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开车时,我们需要踩下油门,施加一定的力来加速汽车。

同时,如果我们要减速或停车,需要踩下刹车踏板,通过施加反向的力来减少汽车的速度。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同大小、反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许多我们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走路时,脚对地面施加力,地面也会对脚产生同样大小、反方向的力。

这种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向前移动。

在工程领域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当一架飞机在空气中飞行时,空气对飞机产生的阻力同时也是飞机推进的力。

这个定律有助于我们设计高效的飞机引擎和减少能源消耗。

四、万有引力定律最后一个应用例子是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021届高三二轮物理复习讲义: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

2021届高三二轮物理复习讲义: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

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核心要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速度和位移公式:v 2-v 20=2ax 。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x t =v 0+v 2。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

3.图象问题(1)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2)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4.超重和失重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当a 的方向竖直向上或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时,超重;当a 的方向竖直向下或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时,失重;当a =g 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

5.瞬时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时,应注意物体与物体间的弹力、绳的弹力和杆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

【备考策略】1.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关键流程2.解题关键抓住两个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必要时要画运动情景示意图。

对于多运动过程问题,还要找准转折点,特别是转折点的速度。

3.常用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单个物体的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法分析,对于连接体问题,通常需要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2)正交分解法:一般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

(3)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状态作为初状态,反向研究问题,一般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比如刹车问题、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必须领会的两种物理思想:逆向思维、极限思想。

牛顿运动定律研究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研究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应用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应用领域:在物理学、工 程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
广泛应用
推导过程:通过理想实验 和逻辑推理,推翻了亚里 士多德的Leabharlann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意义:奠定了经典力学的 基础,成为物理学发展史
上的重要里程碑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 受到的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 成反比
公式:F=ma
01
0 2
03
04
牛顿第三定律在声学领域的应用
声波的发射与接收: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在声学领域,这一原理表现为声波的发射和接收。当声源 产生声波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压力波,使周围介质产生振动。同样地,当声波 遇到障碍物或接收器时,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声波,即反作用力。 声音的传播: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牛顿第三定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声音通过 介质传播时,会产生连续的振动,这些振动会对介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介质中 的粒子运动。这种运动又会产生新的声波,使声音得以传播。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标题
牛顿运动定律在科 技领域的应用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概述
牛顿运动定律在物 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概 述
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物体在不受外力作 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
重要意义。
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刹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减速或停车时,利用摩擦力来减小速度 跑步:在跑步过程中,人体通过不断改变速度和方向来保持平衡 滑行:在滑行过程中,利用摩擦力来减小速度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1.(多选)(2016·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 时并排行驶,则()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2. (2018·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3.(多选)(2018·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4.(多选)(2018·全国卷Ⅲ)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 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 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5.(多选)(2016·全国卷Ⅱ)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2018·洛阳检测)甲、乙两人在某一直道上完成200 m 的赛跑,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都经过4 s 的匀加速,甲的爆发力比乙强,加速过程甲跑了20 m 、乙跑了18 m ;然后都将做一段时间的匀速运动,乙的耐力比甲强,匀速持续时间甲为10 s 、乙为13 s ,因为体力、毅力的原因,他们都将做匀减速运动的调节,调节时间都为2 s ,且速度都降为8 m/s ,最后冲刺阶段以8 m/s 的速度匀速到达终点.求:(1)甲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2)甲冲刺阶段完成的位移大小.(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对点训练]考向 运动学图象问题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考向动力学图象问题4.(多选)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从斜面底端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F ,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 点,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0.3 kg ,小物块从A 到C 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13B .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C .小物块到达C 点后将沿斜面下滑D .拉力F 的大小为4 N(多选)在斜面上,两物块A 、B 用细线连接,当用力F 沿斜面向上拉物块A 时,两物块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上运动,细线中的张力为F T ,两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当用大小为2F 的拉力沿斜面向上拉物块A 时( )A .两物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aB .两物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aC .两物块间细线中的张力为2F TD .两物块间细线中的张力与A 、B 的质量无关[对点训练]考向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5.(2018·河南洛阳统考)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2 kg 和1 kg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10 m/s 2.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当F =17 N 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B .当F =21 N 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C .当F =22 N 时,A 相对B 滑动D .当F =39 N 时,物体B 的加速度大小为9 m/s 2考向 动力学问题6. (多选)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 ,运动速率恒为v ,在其左端无初速放上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到右的运动时间可能是( )A.L v +v 2μgB.L vC. 2L μgD.2L v 7.(2015·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甲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t 图象如图乙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8.(2017·全国卷Ⅲ)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强化训练1.(2016·高考全国卷Ⅲ,T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 2B.3s 2t 2C.4s t 2D.8s t 2 2.(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Ⅱ,T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 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 .在t 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3.(多选)(2016·高考全国卷Ⅱ,T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4.(多选)(2015·高考全国卷Ⅰ,T20)如图(a),一物块在t =0 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5.(2017·高考全国卷Ⅱ,T24)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 0和s 1(s 1<s 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解题要领——怎么做1.解答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综合应用的问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1)两分析①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同时画出受力示意图;②物体运动规律分析,同时画出运动情境图.(2)两个桥梁①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②速度是各物理过程相互联系的桥梁.2.解决图象类问题要紧紧抓住两个方面(1)要清楚x -t 、v -t 图象的特点及区别; (2)要将物体的运动图象转化为物体的运动模型.[网络构建][要点熟记]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v 2-v 20=2ax .(4)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 x t =v 0+v 2. (5)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2.对运动图象的认识,应注意以下三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的斜率为零,表示加速度为零;(2)无论是x -t 图象还是v -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3)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 =ma 或F x =ma x 、F y =ma y ,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4.超重和失重:物体加速度方向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为超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或有向下的分量为失重状态.考向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审题→画出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2.若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找出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并列出方程.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是3 m,第三个T 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则()A.物体的加速度是1 m/s2B.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0.6 m/sC.时间间隔T=1 sD.物体在第1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0.6 m2.我国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大大缩短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驶向高速收费口,到达自动收费装置前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 s的时间速度减为5 m/s且收费完成,司机立即加速,加速度大小为2.5 m/s2.假设汽车可视为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开始减速时距离自动收费装置110 mB.汽车加速4 s后速度恢复到20 m/sC.汽车从开始减速到速度恢复到20 m/s通过的总路程为125 mD.汽车由于通过自动收费装置耽误的时间为4 s3.某地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只有200 m,即看不到200 m以外的情况,A、B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 A=10 m/s,B车在后,速度v B=30 m/s,B车在距A车x=200 m处才发现前方的A车,这时B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a=0.8 m/s2刹车.(1)通过计算说明两车会不会相撞;(2)若两车不会相撞,求它们之间的最小距离.若两车会相撞,则B车在减速的同时开始按喇叭,t1=10s后,A车发现后,立即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时才能避免与B车相撞?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能否追上、物体间距离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如第3题中首先确定速度相等时的时间.(2)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如第3题画出过程图,各种关系呈现更清晰、直观.(3)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①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②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追上;③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特别注意: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考向二运动学图象问题[典例展示1] (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Ⅲ)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 .在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图象问题做好“三看”(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制约关系,是运动学图象(v -t 、x -t 、a -t )还是动力学图象(F -a 、F -t 、F -x ).(2)看图线本身:识别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如例题中甲车的位移—时间图线是曲线表明甲车做速度增大的变速直线运动.(3)看交点、斜率和“面积”:明确图线与图线的交点、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如例题中两交点表示两车位置相同.4.(多选)甲、乙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对这两质点在0~3 s 内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2 s 时,甲、乙两质点相遇B .在甲、乙两质点相遇前,t =67s 时,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 C .甲质点的加速度比乙质点的加速度小D .t =3 s 时,乙质点在甲质点的前面5.(多选)(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一质点沿一直线运动,以运动起点作为位移参考点并开始计时,设在时间t 内所发生的位移为x ,其x t-t 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 ) A .质点的初速度为1 m/sB .质点的初速度为0.5 m/sC .质点的加速度为2 m/s 2D .质点的加速度为4 m/s 26.(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沿杆方向给环施加一个拉力F ,使环由静止开始沿杆向上运动.已知拉力F 及小环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环的质量是1 kgB .细杆与地面间的夹角为30°C .前1 s 内小环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D .前3 s 内小环沿杆上升的位移为1.25 m考向三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典例展示2] (多选)(2018·湖北黄冈高三调研)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 的物体A ,左端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着物体B ,物体B 、C 的质量均为m ,用轻弹簧相连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不计一切摩擦.开始时,物体A 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 的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B .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B 的加速度大小为2g sin θC .剪断弹簧的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D .突然撤去外力F 的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思路探究] (1)细线烧断前A 、B 、C 三个物体分别受哪些力?(2)细线被烧断瞬间,细线和弹簧上力的变化有什么特点?1.“整体法、隔离法”应用的两点技巧(1)当连接体中各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整体法,如例题中求细线被烧断前的拉力大小时,将B 、C 及弹簧作为整体;当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一般采用隔离法.(2)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必须用隔离法.2.瞬时加速度的两种模型(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如撤去F 瞬间,细线上的拉力立即发生变化.(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通常可以看作保持不变,如例题中烧断细线瞬间,弹簧弹力不变.7.(2018·河北衡水中学第九次模拟)如图所示,相互接触的A 、B 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m 2,现对两物块同时施加相同的水平恒力F ,设在运动过程中两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B 的加速度为F m 2B .物块A 的加速度为2F m 1+m 2C .F <F N <2FD .F N 可能为零8.(多选)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 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 、m 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 ,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 -m Mg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 和3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T .现用水平拉力F 拉质量为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 .当F 逐渐增大到F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 .当F 逐渐增大到1.5F T 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D .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23F T 一、单项选择题1.(2018·陕西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一汽车刹车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2 m /s ,加速度大小为2 m/s 2,运动过程中,在某一秒内的位移为7 m ,则此后它还能向前运动的位移是( )A .6 mB.7 m C .9 m D .10 m2.(2018·江苏六市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2的物块B 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 1的物块A ,A 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与质量为M 的物块C 连接.释放C ,A 和B 一起以加速度a 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A .MgB .Mg +MaC .(m 1+m 2)aD .m 1a +μm 1g3.(2018·湖南长沙高三一模)如图所示,小车在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其内底面左壁有一物块,物块与小车右壁之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小车内底面光滑,当小车由左侧光滑地面进入到右侧粗糙地面时,物块一直与左壁保持接触,则车左壁受物块的压力F N1和车右壁受弹簧的压力F N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F N1变大,F N2不变B .F N1不变,F N2变大C .F N1和F N2都变小D .F N1变小,F N2不变4.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乙车在甲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5.(2018·山东临沂检测)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物块A 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 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某时刻把细线剪断,当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A 的加速度为0B .物块A 的加速度为g 3C .物块B 的加速度为0D .物块B 的加速度为g 26.(2018·山西太原市高三期末)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 0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B .在0~t 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C .在0~t 0时间内,乙平均速度的值大于甲平均速度的值D .在0~2t 0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相同7.(2018·青海西宁二十一中高三月考)质量为2 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从t =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物体在t =0到t =6 s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 )A .4 mB .8 mC .10 mD .12 m二、多项选择题8.将一足够长的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倾角为α=37°,将一铁块由长木板的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木板,经过一段时间铁块的速度减为零,该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 )A .长木板与铁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 .铁块沿长木板上滑的最大距离为3.6 mC .铁块沿长木板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D .铁块滑到长木板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655 m/s 9.(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表中“思考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制动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5 m/s 2C.若汽车的初速度增加一倍,制动距离也增大一倍D.若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10.如图所示,长为L=6 m、质量为m=10 kg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一个质量为M=50 kg 的人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右加速跑动,从人开始跑到人离开木板的过程中,以下v-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g取10 m/s2,a为人的v-t图象,b为木板的v-t图象)()11.在斜面上,两物块A、B用细线连接,当用力F沿斜面向上拉物块A时,两物块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上运动,细线中的张力为F T,两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当用大小为2F的拉力沿斜面向上拉物块A时()A.两物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aB.两物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aC.两物块间细线中的张力为2F TD.两物块间细线中的张力与A、B的质量无关三、非选择题12.(2018·江西新余一中二模)斜面长度为4 m,一个尺寸可以忽略不计的滑块以不同的初速度v0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时,其下滑距离x与初速度二次方v20的关系图象(即x -v20图象)如图所示.(1)求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若滑块下滑的初速度为5.0 m/s,则滑块沿斜面下滑的时间为多长?1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高速公路上为了保持车距,路边有0、50 m、100 m、200 m车距确认标志牌,以便司机很好地确认车距.一总质量为m=1.2×103 kg的小汽车在一条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v0=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发现前方有一辆故障车停在路上,汽车司机做出反应后立即踩下踏板,汽车以a=-6 m/s2的加速度减速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1=0.5 s.求:(1)从司机看到前方故障车开始直到停止,汽车通过的距离x;(2)汽车刹车时受到的阻力F;(3)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止运动,汽车的平均速度v.答案:(1)90 m(2)7.2×103 N,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3)16.4 m/s。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二轮物理
选择题48分专练(一) 选择题48分专练(二) 实验题15分专练(一) 实验题15分专练(二) 计算题32分专练(一) 计算题32分专练(二) 选考题15分专练(一) 选考题15分专练(二)
第二部分 考前冲刺增分练
二轮物理
小卷冲刺抢分练(一)——(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二)——(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三)——(8+2计算) 小卷冲刺抢分练(四)——(8+2计算) 高考模拟标准练
大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物理
二轮物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物体的平衡 考向一 力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向二 电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向三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 考向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考向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规律 考向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专题整合突破
二轮物理
第2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 考向一 电表改装与读数、多用电表原理与使用 考向二 以伏安法测电阻为核心的实验 考向三 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核心的实验 考向四 电学创新设计实验
二轮物理
专题七 选考部分 第1讲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考向一 热学基础知识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组合 考向二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定律的组合 第2讲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电磁波 考向一 振动(或波动)与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组合 考向二 光学基础知识与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考向三 电磁波、光学、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二轮物理
第三部分 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 (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二、高考必知的五大解题思想 (一)守恒的思想 (二)等效的思想 (三)分解的思想 (四)对称的思想 (五)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共45张PPT)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共45张PPT)

②(斜面不光滑)
(3)假设a < gtanθ:
装置①杆对m的作用力方向___斜__向__上__与__竖__直__方_
__向__的__夹__角__小___于__θ___.
装置②m相对斜面有向
____________. 沿斜面向上
下 运动的趋势,摩擦力
类型三: 超重失重问题
超重和失重并非物体在同一位置重力发生变化,也 不是指物体在不同地理位置时重力发生变化,而是指在 同一地点物体的“视重〞,即物体对其支持物的压力或它对
确;两车在
1 2
t1时刻速度相等,所以此时两车距离最大,选项D
正确。
1.求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根本思路
2.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 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
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A.当t=4 s时两车相遇 B.当t=4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两车有两次相遇
D.两车有三次相遇
图2-4
[解析] 由图可知:在前6 s内甲车的加速度为-2 m/s2,乙 车的加速度为-1m/s2,设两车相遇的时间为t,则16t-12×2×t2
=12t-12×1×t2+6,得t1=2 s,t2=6 s,故t=4 s时两车的速度 相等,但并不相遇,故A错;当t=4s时,甲车的位移为x1= 16+ 2 8×4 m=48 m,乙车的位移为x2=122+8×4 m=40 m,此 时两车距离为L=x1-x2-s=2 m(甲车超过乙车2 m),由上述 计算知两车在6 s末时相遇(第二次相遇),由图可知:两车在10 s末还会相遇。(第三次相遇),故C错,D对。整个过程是甲车 经2秒追上乙车,6秒时乙车又反追上甲车,10秒时甲车再次追 上乙车。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讲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讲义一、牛顿运动定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艾萨克·牛顿在 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牛顿运动定律包含三条定律,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其表达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作用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牛顿第一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

这是因为在刹车前,乘客和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刹车时,汽车的速度迅速减小,但乘客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

再比如,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需要助跑。

助跑的目的是利用惯性,在起跳时保持较大的速度,从而跳得更远。

在交通运输中,牛顿第一定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行车安全,车辆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稳定性。

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突然转向或急刹车,都可能导致失控,因为车内的人和物品会由于惯性而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核心定律之一。

在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时,我们通常会用到它。

例如,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 F,其加速度 a = F / m。

如果力 F 增大,加速度也会随之增大,物体的运动速度会更快地增加。

在体育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也有体现。

比如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时,需要施加一个大于杠铃重力的力,才能使杠铃产生向上的加速度,从而被举起。

在工程领域,如桥梁的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牛顿第二定律也不可或缺。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1). 包含两个重要概念:惯性和力 固有特性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2). 定义了惯性参考系
二、牛顿第二定律(Newton second law)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
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
外力的矢量和的方向相同。
F ma
F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m d m d 2r
d dt 2
m
4、定量的量度了惯性
mA aB mB aA
相同外力下,m大的a小, m小的a大。m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质量:牛顿第二定律中的质量常被称为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
F
G
m1m2 r2
r0
式中 m1、m2 被称为引力质量
经典力学中不区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
三、第三定律(Newton third law) 两个物体之间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
a0
F0 ma0
F
超重与失重
❖ 升降机以 a 上升。
F N mg ma 0
N mg mamg
可见,人的有效重力m(g+a)大于人的重力mg,
这种情况称为超重。
❖ 升降机以 a 下降。
F N mg ma 0
N mg mamg
❖ 可见,人的有效重力m(g-a)小于人的重力mg,
这种情况称为失重。
❖ 如果a=g,则N=0,完全失重。如宇航员。
引入惯性力后,质点在直线加速参考系中牛顿第二定律的 形式为
F F0 ma
作用于质点 的相互作用 力
惯性力
质点相对于该非惯性系的 加速度3.匀角速度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力----惯性离心力

专题牛顿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专题牛顿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专题(二)牛顿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一、大纲解读:本专题的教学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能在具体物理问题中正确使用质点模型。

(对相对参考系不作要求)2、能区分位移与路程,理解位移的矢量性。

3、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规律,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4、能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判断实际问题,能正确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5、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和内涵,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解决问题,会运用图象分析问题。

6、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

7、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正确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8、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二、重点剖析:本专题重点有:1、速度、位移、加速度的矢量性及运算公式的运用。

2、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特别要注意追及问题中的临界条件。

3、利用图象(s-t、v-t),从速度、位移的角度分析运动的物理过程并处理相关问题。

4、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解决问题。

5、电荷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电磁场及复合场中的直线运动问题的处理。

本专题难点有:1、运用运动学图象处理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处理复杂过程问题。

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如图2-1。

三、考点透视:1、质点、参考系、位移和路程【例题1】关于质点及其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解析: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跟它体积的绝对大小、质量的多少以及运动速度的高低无关,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例如,地球可称得上是个庞然大物,其直径约为×107 m ,质量达到6×1024kg ,在太空中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每秒几百米.由于其直径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1011m )相比甚小,因此在研究地球的公转运动时,完全可以忽略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自身的运动,把它看成一个质点.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其方向由质点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其大小是连接质点始、末位置线段的长度。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第2讲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第2讲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第2讲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第2讲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写在前面:
高三
二轮复习正当时,根据自我总结和学生反馈,将二轮复习主讲内容(方法和易错或常考知识)共11讲进行罗列优化,以备后用。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公式:
基本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加速度高公式;
2、运动图像x-t、v-t;
高度关注正负值、斜率、面积、dT。

3、易错:
(1)坯失速至恒定应当推论x停在(t停在)
(2)不同图像反映出物体运动反向(单向运动最远)依据
(3)坯失速至0Toothukudi逆向坯快速方程;
(4)追击中能否相遇临界为共速,而不是x后>x前;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ma;
2、分析顺序: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拓扑水解→在x、y方向上列方程;
优先使用整体法情况::(整体法只用1次)
(1)共振体、连接体;
(2)两物相对静止(具有相同a);
(3)一静一动(整体受力提供更多个体加速度,选择题偶尔发生);
3、易错:
(1)力变a也变小;
(2)叠加体是否分离要判断;
三、加速度就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1、a通常必解;
2、牛顿第二定律中a就是指大小,坯变速箱公式中a还不含方向;
3、加速度也是联系整体和个体的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具有惯性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解析 由表可知,伽利略研究的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由计算可得每一组数据中第三列数据大约总是第一列数据的33倍左右,故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C 选项正确.答案 C2.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解析 当拉力F 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块静止不动,加速度为零,当F 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根据F -f =ma 知:随F 的增大,加速度a 增大,故选C.答案 C3.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1-2-2(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 =0.4 s 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 000 m .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则( ).A .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B .在0.4 s ~2.5 s 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 .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 .在0.4 s ~2.5 s 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解析 由v -t 图象中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可估算出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103 m ,即大约是无阻拦索时的110,A 正确.由题图的斜率可知飞机钩住阻拦索后加速度大约保持在a =27.6 m/s 2>2.5g ,故C 正确;飞机的速度很大,空气阻力的影响不能忽略,且阻力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所以要保持加速度不变,阻拦索的张力要逐渐减小,B 错误;由P =F v 知,阻拦索对飞机做功的功率逐渐减小,故D 错误.答案 AC主要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热点聚焦(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2)运动图象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3)运动图象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4)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命题趋势(1)单独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运动图象的应用以及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题型一般为选择题.(2)力和运动的关系大多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综合考查,题目一般为计算题;涉及的题目与实际密切联系.考向一 运动图象的应用(1)高考中关于动力学问题的图象主要有x -t 图象、v -t 图象、a -t 图象、F -t 图象等.(2)在v -t 图象中:①“点”的意义:图象上的任一点表示对应时刻物体的速度.②“线”的意义:任一段线段在v 轴上的投影长表示在对应时间段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③“斜率”的意义:“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④“面积”的意义: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对应的时间段内发生的位移.⑤“截距”的意义:纵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的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距计时起点的时间间隔或速度为零的时刻.【典例1】 甲、乙两物体在t =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 轴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甲、乙在t =0到t =1 s 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 .乙在t =0到t =7 s 之间的位移为零C .甲在t =0到t =4 s 之间做往复运动D .甲、乙在t =6 s 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审题流程确定图象为v -t 图象错误!错误!错误!选项B 、D 均正确.解析 题目给出了v -t 图象,根据v -t 图象正、负的含义、斜率、面积的意义解决问题.在0~1 s 内甲沿x 轴正方向运动,乙先沿x 轴负方向运动后沿x 轴正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在0~7 s 内乙的位移x=-v 02×0.5 s +v 02×0.5 s +v 02×3 s -v 02×3 s =0,选项B 正确;在0~4 s 内甲的速度恒为正值,始终沿x 轴正方向运动,选项C 错误;在t =6 s 时,甲、乙速度图象的斜率均为负值,即甲、乙的加速度方向沿x 轴负方向,选项D 正确答案 BD1.求有关图象问题的思路(1)首先弄清图象纵、横坐标的含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2)利用图象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关键要将题目中的物理情境与图象结合起来分析,利用物理规律或公式求解或作出判断. (3)弄清图象中斜率、截距、交点、转折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从而充分利用图象提供的信息来解决问题.2.从v -t 图象中可读取的四个运动量(1)运动速度:从速度轴上直接读出,正负表示运动方向.(2)运动时间:从时间轴上直接读出时刻,取差得到运动时间.(3)运动加速度:由图线的斜率得到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4)运动的位移: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得到位移,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预测1】 物体A 、B 的x -t 图象如图1-2-4 所示,由图可知( ).A .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 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劝C .在5 s 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D .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 x -t 图象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题图可知,A 正确;B 物体的出发点在离原点5 m 处,A 物体的出发点在原点处,B 错误;物体B 在5 s 内的位移为10 m -5 m =5 m ,物体A 在3 s ~5 s 内的位移为10 m ,故C 、D 错误.答案 A【预测2】 如图所示,A 、B 分别是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球在t =2 s 时速率相等B .两球在t =8 s 时相距最远C .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D .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 根据题图,在t =2 s 时,甲球速度为20 m/s ,乙球速度为-20 m/s ,所以它们速率相等,选项A 正确;利用“面积”求位移,可知甲、乙两球在t =8 s 时同时回到出发点相遇,选项B 、C 错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条图线的斜率保持不变,这表示它们运动时做的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它们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两条图线的斜率一正一负,绝对值不同,这说明它们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不等,选项D 错误.答案 A【预测3】 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1 s 时甲和乙相遇B .0~6 s 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1 mC .2 s ~6 s 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 .4 s 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解析 由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1 s 时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甲、乙不能相遇,A 项错误;在2 s 时,甲、乙相遇,在2 s ~6 s 内,乙的位移为零,甲的位移x 甲=8 m ,因此0~6 s 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8 m ,B 项错误.由于在2 s ~6 s 内,二者加速度相同,因此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 对;4 s 时乙的加速度方向没变,速度反向,因此正确选项为C.答案 C考向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典例2】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 )和(0,0)点.已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 ).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解析 设B 车的速度大小为v .如图,标记R 在时刻t 通过K (l ,l ),此时A 、B 的位置分别为H 、为y A =2l +12at 2①x B =v t ②在刚开始运动时,G .由运动学公式,H 的纵坐标y A 、G 的横坐标x B 分别标记R 到A 和B 的距离之比为2∶1,即OE ∶OF =2∶1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 到A 和B 的距离之比都为2∶1.因此,在时刻t 有HK ∶KG =2∶1③由于△FGH ∽△IGK ,有HG ∶KG =x B ∶(x B -l )④HG ∶KG =(y A +l )∶2l ⑤由③④⑤式得x B =32l ⑥,y A =5l ⑦联立①②⑥⑦式得v =146al 答案 146al 1.2.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审题→画出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预测4】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6 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 B .1.5 m/s 2 C .3 m/s 2 D .4 m/s 2解析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结合题意可知,v 3.5-v 1.5=6 m/s ,时间间隔t =2 s ,因此可得加速度为a =v 3.5-v 1.5t=3 m/s 2.对比各选项可知答案选C.答案 C 【预测5】 2013年11月25日,我国首次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与岸基飞机着陆时可缓慢减速平飞不同,舰载机着陆必须加速,一旦舰载机尾钩未能挂住阻拦索,必须能快速拉升逃逸.假设“歼15”战机着舰速度为27 m/s ,钩住阻拦索后能在3 s 内匀减速停下.若没有钩住阻拦索,必须加速到50 m/s 才能安全飞离航母,航母甲板上可用于战机加速的长度仅有200 m .求:(1)“歼15”战机在钩住阻拦索后的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滑行距离是多大?(2)“歼15”战机在甲板上加速飞行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少?解析 (1)0=v 0+a 1t a 1=0-v 0t =-9 m/s 2,s 1=v -t =v 0+02t =40.5 m 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是9 m/s 2,滑行了40.5 m (2)a 2=v 21-v 202s 2≈4.43 m/s 2战机在甲板上加速飞行的加速度至少是4.43 m/s 2答案 (1)9 m/s 2 40.5 m (2)4.43 m/s 2 考向三 运动图象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1.运动图象及其应用 特别提醒2.牛顿第二定律(1)公式:F =ma (2)【典例3】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m/s 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 =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解析 (1)从t =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块具有共同速度为止.由题图可知,在t 1=0.5 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 =t 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a 1=v 1t 1①a 2=v 0-v 1t 1②式中v 0=5 m/s 、v 1=1 m/s 分别为木板在t =0、t =t 1时速度的大小.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 ,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 =ma 1③(μ1+2μ2)mg =ma 2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μ1=0.20⑤μ2=0.30⑥(2)在t 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1′⑦2μ2mg -f =ma 2′⑧假设f <μ1mg ,则a 1′=a 2′;由⑤⑥⑦⑧式得f =μ2mg >μ1mg ,与假设矛盾,故f =μ1mg ⑨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 1′等于a 1;物块的v -t 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s 1=2×v 212a 1⑩s 2=v 0+v 12t 1+v 212a 2′⑪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s =s 2-s 1⑫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⑪⑫式得s =1.125 m 答案 (1)0.20 0.30 (2)1.125 m求解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预测6】 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 020 m的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 500 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试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象(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h 3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倾斜的直线B .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 2C .潜水员感到超重发生在3~4 min 和6~8 min 的时间段内D .整个潜水器在8~10 min 的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解析 题图(a)中h 3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A 正确;而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1 min 和3~4 min 内的加速度最大,a =130m/s 2,B 错误;当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所以当潜水员向下做减速运动和向上做加速运动的过程都处于超重状态,故3~4 min 内和6~8 min 内为超重状态,C 正确;潜水器在8~10 min 时间段内的加速度为a ′=140m/s 2,故潜水器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外力作用,机械能不守恒,D 错误.答案 AC 【预测7】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m=0.8 kg 的物体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其大小F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t =0时刻物体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1 s 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最大B .第2 s 末物体的速度为零C .2~3 s 时间内物体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第3 s 末物体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解析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F 1=mg sin 30°=4 N ,可知2~3 s 内物体加速度最大,A 错;由于0~1 s 内和1~2 s 内加速度等大反向,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零,B 、C 均对;设在2~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3,则有mg sin 30°-F 3=ma 3,a 3=3.75 m/s 2,而a 1=F 1-mg sin 30°m =1.25 m/s 2,上升距离s 1=1.25 m ,下降距离为s 2=12a 3t 23=1.875 m>s 1,D 错.答案 BC考向四 动力学两类问题【典例4】 如图1-2-10所示,在高为5 m ,倾角为11.5°的斜坡顶端A 点,有一质量为2 t 的小轿车从静止开始向下行驶,到达底端B 点时进入水平路面.发动机在斜坡上产生的牵引力为2×103 N ,在水平地面上调节油门后,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4×104 N ,设该车在斜坡及水平地面上行驶时所受阻力分别为压力的0.1和0.2.已知sin 11.5°=15,cos 11.5°=4950,g =10 m/s 2.求:(1)该车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及时间;(2)该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至经济时速(最省油的行驶速度)90km/h 的时间.审题流程第一步:抓好两个分析→构建运动模型第二步:抓好衔接点→构建思路图解析 (1)小轿车在斜坡上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 sin 11.5°-k 1mg cos 11.5°=ma 1代入数据得:a 1≈2 m/s 2,由公式v 21=2a 1s 1=2a 1h sin 11.5°,得该车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v 1=10 m/s ,由v 1=a 1t 1,得该车行驶至斜坡底端时所用的时间t 1=v 1a 1=102s =5 s(2)该车在水平地面上加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k 2mg =ma 2,解得:a 2=5 m/s 2,再由公式v 2=v 1+a 2t 2及v 2=90 km/h =25 m/s 得,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为t 2=v 2-v 1a 2=25-105s =3 s 答案 (1)10 m/s 5 s (2)3 s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步骤【预测8】 如图所示,一固定粗糙斜面与水平面夹角θ=30°.一个质量m =1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10 N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取g =10 m/s 2.试求:(1)物体在拉力F 作用下的加速度a 1;(2)若拉力F 作用1.2 s 后撤去,物体在上滑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s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F N =mg cos θ=5 3 N ,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F f =μF N =2.5 N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a 1=F -mg sin θ-F f m=2.5 m/s 2.(2)拉力F 作用t 0=1.2 s 后,速度大小为v =a 1t 0=3 m/s 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s 1=12a 1t 20=1.8 m 此后它将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2=mg sin θ+F f m =7.5 m/s 2这一过程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s 2=v 22a 2=0.6 m 整个上滑过程移动的最大距离s =s 1+s 2=2.4 m.答案 (1)2.5 m/s 2 (2)2.4 m【预测9】 交通路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驾驶员到交通路口时也格外小心.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 0=8 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 =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25,g =10 m/s 2.(1)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6.5 m ,他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是否会闯红灯?(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应至少保持多大距离?解析 (1)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a 1=f 1m 1=0.5m 1g m 1=5 m/s 2,这段时间滑行距离s 1=v 202a 1=822×5m =6.4 m ,6.4 m <6.5 m ,甲车不会闯红灯,(2)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a 2=f 2m 2=0.4m 2g m 2=4 m/s 2,乙车刹车过程中的运动位移s 2=v 202a 2=822×4m =8 m ,乙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的运动位移:s 3=v 0t =8×0.5 m =4 m ,Δs =s 2+s 3-s 1=5.6 m.答案 (1)不会 (2)5.6 m 技法二 图象法 图象法:用图象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图象法分析解答问题直观、简捷.对于物理学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除了能直接表明其变化特点,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外,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还可以表示第三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一定是由图象中的两物理量的乘积所确定),如速度-时间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等,充分利用图象带来的信息,也是求解物理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反过来,充分利用图象的功能来解读题设条件中的物理情景,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现代科研中均被广泛应用.要运用图象正确地分析、解答物理问题,应对物理图象做到“三会”:会看、会用、会画.1.会看2.会用3.会画12t 1=v 1a 1=…,t 2=v 1-v 2a 2=…,t =t 1+t 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解析图甲用v -t 图象可以确定怎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直道.如图甲所示,根据题意可知,直线OA 、AB 的斜率(分别表示启动加速度和制动加速度)以及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直道的长度)都已经确定,所以先加速后减速是最省时间的运动方式.图乙按这位同学的解法,摩托车的v -t 图如图乙所示.t 1=v 1a 1=10 st 2=v 1-v 2a 2=2.5 s 根据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可求得车通过的位移为275 m ,大于直道长度218 m ,可知此解法不合理.图丙为使摩托车的位移减小至218 m ,且时间尽量短,应减小以上解法中摩托车加速时的末速度,使阴影面积恰等于218 m ,如图丙所示,则有218=12v m t 1+12(v m +20)(t -t 1)其中t 1=v m a 1,t -t 1=v m -20a 2.联立解得v m =36 m/s ,t =11 s 答案 见解析【即学即练】 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x -t )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解析 由题图可知,t 1时刻,b 车追上a 车,故A 错误.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于t 2时刻a 、b 两图线的斜率一正、一负,故两车运动方向相反,B 正确;由b 图线的斜率的变化可以看出t 1到t 2这段时间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反向增加,C 正确.如图所示,在t 3时刻b 图线的斜率与a 图线的相等,此时两车的速率相等,故D 错误.答案 BC1.某航母跑道长200 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 .5 m/s B .10 m/s C .15m/s D .20 m/s解析 由v 2t -v 20=2as 得:v 0=v 2t -2as =502-2×6×200 m/s =10 m/s.答案 B2.如图1-2-13所示为某质点的v -t 图象,向右为运动的正方向,关于这个质点在4 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2 s 内质点做直线运动,2~4 s 内质点做曲线运动B .2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C .2~4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 m/sD .4 s 末质点位于出发点右侧解析 0~2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4 s 内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A 错;0~2s 内质点向左运动的位移为2 m,2~4 s 内质点向右运动的位移小于2 m ,所以2 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4 s 末质点位于出发点左侧,B 对,D 错;2~4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1 m/s ,C 错.答案 B3.图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 随θ变化的图象分别对应图1-2-15中的( ).A .①、②和③B .③、②和①C .②、③和①D .③、①和②解析 由题意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F N =mg cos θ,随θ增大,F N 逐渐变小直至为零,y 1=mg cos θmg =cos θ,对应③;小球的加速度a =g sin θ,y 2=g sin θg=sin θ,最大为1,对应②.重力加速度为g 不变,y 3=g g=1,对应①.所以选项B 正确.答案 B 4.某实验小组为了测量两种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他先将一张纸贴在一平板上,另一张纸贴在另一木块下表面,并在木块上装如图1-2-16a所示的支架ABC ,其中BC 与木块下表面平行,支架上固定一个量角器,在量角器圆心处固定一根细线,线下系一小球.现将平板倾斜放置,如图b 所示,将木块支架放在平板上,让其加速下滑,稳定时小球连线与OB 的夹角为θ,则两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sin θB .cos θC .tan θD .cot θ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设小球的质量为m ,平板的倾角为α,线的拉力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α-T cos θ=ma ,mg cos α=T sin θ.联立解得a =g sin α-g cos αcot θ,以装置(木块支架)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 sin α-μg cos α=a .又因小球的加速度与装置(木块支架)整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μ=cot θ.答案 D5.一辆汽车正以v 0=30 m/s 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正前方约50 m 处有一个障碍物,立即以大小为8 m/s 2的加速度刹车.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已知条件进行了有关问题的讨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同学认为汽车经过2 s 已撞上障碍物,理由是在2 s 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x =v 0t +12at 2=30×2 m +12×8×4 m =76 m>50 mB .乙同学也认为经过2 s 汽车已撞上障碍物,理由是在2 s 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x =v 2-v 202a =0-3022×(-8)m =56.25 m>50 mC .丙同学认为汽车经过2 s 不会撞上障碍物D .丁同学认为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 甲把加速度a 代入正值,乙认为2 s 末车的速度为零,A 、B 错误.车停止时间t ′=0-v 0a =-30-8s =3.75 s>2 s ,所以2 s 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x =v 0t +12at 2=30×2 m -12×8×4 m =44 m<50 m ,因此2 s 内车不会撞上障碍物,C 正确,D 错误.答案 C6.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B .T =m (g cos θ+a sin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 θ-g sin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D .T =m (a sin θ-g cos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T cos θ-F N sin θ=ma 竖直方向:T sin θ+F N cos θ=mg 解以上两式得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 所以正确选项为A.答案 A7.如图1-2-18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 =1.0 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5 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4 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6 s ~9 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解析 由题图知4 s 后物块的摩擦力不随F 的变化而变化,即4s 后物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此时物块沿力F 的方向开始运动,力F 在4 s 后开始做正功,选项A 错误;4 s 末物块受滑动摩擦力为F f =3 N ,此时拉力F 为4 N ,故水平方向合力F 合=F -F f =1 N ,选项B 错误;由于F f =μmg ,故μ=31.0×10=0.3,选项C 错误;6 s ~9 s 内,F =5 N ,F f =3 N ,由a =F -F f m 得a =2.0 m/s 2,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8.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 ,它们运动的v -t 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A .t =2 s 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B .t =4 s 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 .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解析 运动过程与v -t 图象相结合.甲、乙两小球抛出后均做竖直上抛运动,只是乙的运动滞后2 s .因初始位置高度不同,所以无法确定t =2 s 时两小球的高度差,选项A 错误;v -t 图象中位移的大小等于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从图象中可以看出t =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选项B 正确;同时因抛出速度相同,所以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相同,从v -t 图象知,该时间间隔均为3 s ,选项D 正确;因两球抛出时高度不同且高度差不确定,运动时间就不确定,选项C 错误.答案 BD9.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如图1-2-20所示的水平力F 作用下朝某一方向运动,且图中有t 1=t 0,t 2=2t 0,t 3=3t 0,则与F -t 图象相对应的v -t 图象和a -t 图象分别是( ).解析 设物体质量为m ,在0~t 1时间内,加速度a =F 0/m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1=t 0时刻,速度v 0=at 0=F 0t 0/m ,所以这段时间对应的v -t 图象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线段,对应的a -t 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段;在t 1~t 2时间内,合外力F =0,加速度a =0,物体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段时间对应的v -t 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段,对应的a -t 图象与时间轴重合;同理,可分析出在t 2~t 3时间内的v -t 图象和a -t 图象.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C 正确.答案 AC10.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 kg 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 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 时,以5 m/s 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受浮力大小为4 830 NB .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 .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 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D .以5 m/s 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解析 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v =0,空气阻力F f =0.由F 浮-mg =ma ,得F 浮=m (g +a )=4 830 N ,故A 正确;最终气球匀速上升,说明气球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空气阻力逐渐增大,故B 错误;气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加速到5 m/s 的时间大于10 s ,C 错误;匀速上升时F 浮-mg -F f =0,计算得F f =230 N ,D 正确.答案 AD11.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如图1-2-22乙所示,停车线AB 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 间的距离为23m .质量8 t 、车长7 m 的卡车以54 km/h 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 ,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1)若此时前方C 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 N .求卡车的制动距离;(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 .为确保行人安全,D 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解析 此题运用动能定理解答较简单,也可根据卡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已知卡车质量m =8 t =8×103 kg 、初速度v 0=54 km/h =15 m/s(1)设卡车减速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