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苏东坡传 学案2.27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2.5《苏轼词两首》教案-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④《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品位作者深沉的情感。
3.感受苏轼的旷达豪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比较阅读,认识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感受两种词风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词风的魅力。
【教学难点】解读“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领会苏轼旷达的胸襟。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先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豪壮宏伟的景象,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最后比较阅读,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不同词风,进而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词中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孤独。
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雨霖铃》风格迥然不同的词作,这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1.出示投影(词作),教师范背。
2.学生齐读。
(板书课题)三、鉴赏分析1.由题材类别引出鉴赏思路。
由题目“赤壁怀古”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通常怀古词的写法,都是作者因眼前的景物,进而联想到相关的历史人事,从而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慨。
(出示投影)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2.欣赏“观眼前之景”部分(1)速读上阕,讨论:上阕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眼前之景有什么特点?找出最能反映眼前之景特点的句子并加以鉴赏。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明确:上阕的确写了眼前之景,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词中的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江山如画。
最能反映眼前景物特点的句子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在我国文人中,苏轼是独到的一位。
他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迷;文学上诗文俱工而终以词有名,众体兼顾而以豪迈见长;宦途上满腹才干却怀才不遇,一世屡遭贬谪却宽宏大批。
他以其独到的人品魅力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学习这两首词,重在理解其豪迈的艺术风格,掌握词的境界,领会词人豪迈超脱的人生态度。
苏轼是我国北宋期间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嘉祐二年( 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迈一派;在政治上,他比较守旧,全力反对王安石新政。
因作诗冒犯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念奴·赤壁古》和《定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年45 。
在此以前三年,即元丰二年(1079)因作刺新法被捕入,史称“ 台案”。
坐牢103 天,几次被砍的境地。
幸北宋期在太祖匡胤年即定下不士医生的国策和气友的相救,才算一劫。
出此后,被到黄州。
其,游了黄州的“赤鼻”,即相三国周瑜大曹操的赤壁。
作者借咏史表达了自己古代英豪好汉的和功早就的周瑜的敬慕之情,又系到自己的境,遂生了年将老、壮志酬的无穷感触。
《定波》是一首事抒之作,据《坡志林》卷一:“黄州南三十里沙湖,亦曰螺店。
予田其,因往相田得疾⋯⋯”在《定波》一的小序中也有比的明。
叙的不过出游途中遇雨一件小事,但从中表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度,更寄寓了他自己所遭到的政治打的和崎岖后的达之情。
★ ( 1037— 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坡居士。
与父洵、弟合称“三”。
在文章上,与欧阳修并称“欧”,“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上,与黄庭并称“ 黄”;开豪迈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辛”;法擅行、楷,能自新意,与黄庭、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画上,喜作枯木怪石,画主神似。
文有《坡七集》等,有《坡府》。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高二 语文 苏轼专题阅读 教学设计
发布任务自主学习
课前网上发布任务内容
任务一:课前读书活动,仔细阅读教材P38—P48;对文本进行梳理和理解:1.重要的文言知识的理解和积累。2.初步指出苏轼几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任务二:观看微课《放鹤亭记》《后赤壁赋》《留候论》,认真学习。
任务三:看微课时边看边作笔记,完后将所作笔记拍照上传,先完成填写好导学案并上统一上交。最后完成网上试卷中课前作业。
4.其实,苏轼其实更看重的是前者,是儒家的积极入世。
12分钟
三、明确标准、能力提升
1.通过对苏轼的更新的认识,然后完成作文片段的叙述,而矛盾的辩解,实际上更突显了自己的思维深度,也使文章更有论证的力度。
2.通过推送,展示学生的写作片段。
3.点名方式:一名同学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或一小组长汇报。
1.首先教师出具示范作文题目,并出具示范作计
课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课时)
授课教师
年级
高二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习和积累文言知识
2.检视阅读:初步理解掌握文章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
1、在对苏轼的主题阅读中,学会运用筛选、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体悟等方法对苏轼的“忍”与“就”进行挖掘,进而深入地理解苏轼。
3分钟
课后个性化学习
1、完善本节学案,整理补充知识点。
2、完成平台拓展延伸任务,通过网络搜索有关其他文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概括、整理。
课后反思
2.让学生明白,苏轼并不是真正的旷达超然,而旷达超然的背后,是自己郁郁不得志的现实和面对现实时所采取的心理防御。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
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活动组织人员(二)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那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三)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
高二语文课外阅读旷古全才苏轼导学案2无答案 学案
某某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语文课外阅读《旷古全才苏轼》时间:30分钟【学习目标】一、了解苏轼的“词”在其文学创作及文学史上的影响。
二、学习苏轼的婉约词作代表——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三、把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借词作中“亡妻”形象的分析强化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苏词】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词在传统的婉约之外别立一宗,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南宋辛弃疾接受他的影响,也与他形成后先辉映的两位大家。
苏轼词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一)拓展革新领域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了词的领域,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无论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他都有很大的开拓和创造,提高了词的意境和表现力,使词从音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便于抒情写志的独立的新诗体。
(二)突破“写词”苑囿苏轼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是“艳科”,主要用来歌唱男欢女爱和离愁别绪的狭小X围,极大地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
几乎凡是可以写到诗里去的内容,他都可以写到词里去。
前人说他“以诗为词”,这确实是他的特点,也是他的贡献。
(三)内容丰富苏轼今存词300多首,除了传统的男女爱情和离愁别绪之外,写景、咏物、悼亡、怀人、咏史、怀古、抒怀、写志等,内容十分丰富。
(四)风格多样同时,适应于题材内容的丰富多彩,苏词的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
有的写得缠绵深婉,有的写得明丽清新,有的写得雄健豪放,有的写得飘逸洒脱。
特别是他的豪放词,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在婉约正宗之外别立一派,为南宋辛弃疾等人的爱国主义歌唱开了先河,在词的发展上有重大意义。
苏轼虽是豪放词的开派作家,但他也写作了不少婉约词。
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得缠绵深挚,是他婉约词的代表作。
【悼亡诗】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高二语文导学案:《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感情。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根本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课时【学习目标】1、积存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一、文学常识积存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X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绩,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绩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绩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总算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峻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奇妙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 (2)
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苏轼词两首》,培养学生对苏轼及其作品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意境和语言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词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欣赏《苏轼词两首》,把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意境。
2. 分析诗人的语言表达手法,深入理解诗意。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苏轼词两首》的原文和注释。
2. 学生准备好相关的词学习材料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与学生共同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阅读与解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苏轼词两首》的原文和注释,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并尝试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结合注释逐句解读词的含义和语言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蕴。
分析与讨论(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苏轼在《苏轼词两首》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探讨这些手法在表达词意和增强情感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意境、修辞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词作仿写(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仿写一首苏轼风格的词作,可以选择《苏轼词两首》中的一首作为模板,也可以自选其他苏轼的作品进行仿写。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体会苏轼的词作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词作,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苏轼的词,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苏轼的词进行学习和欣赏,加深对苏轼的了解。
苏轼 导学案
高二语文集体备课导学案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苏轼(1)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苏辙同榜进士。
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其间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罪,即“乌台诗案”下狱,被释后,谪贬黄州。
(一起一落)(2)元祐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祐四年,出知杭州。
(二起二落)(3)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颖州、扬州、定州。
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革新。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这次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三起三落)。
直到宋徽宗继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2、背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
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
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
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
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
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
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二、基础知识1、字词注音芒.鞋()蓑.()料峭.()思量.()难忘.()鬓.如霜()松冈.()从教.坠()缥缈..()孤鸿.()无人省.( ) 不肯栖.()2、名句默写(1). _________________。
谁怕?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归去。
_________________。
(3).纵使相逢应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语文卓越学案苏教选修课件:苏东坡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披沙拣金 取精用弘——传记素材的 选择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 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诗人离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 西。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披沙拣金 取精用弘——传记素材的 选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阅读“两兄弟”部分 1.文章除了一些主体事件外,还写了一些细节,诸如写“苏 轼帮助苏辙的儿女婚配”,写了“张方平、欧阳修喝酒的海 量”,写了“苏轼与晁端彦的一段对话”,写了“苏轼给好 友李常的一首诗”等等,其目的何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点拨】 目的都在补充传主苏轼的形象与品格: “苏轼帮助苏辙的儿女婚配”——突出苏轼对弟弟的帮助; “张方平、欧阳修喝酒的海量”——突出苏轼的自信及深刻; “苏轼与晁端彦的一段对话”——突出苏轼大无畏的精神 和乐观的品格; “苏轼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突出苏轼对弟弟的情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戏谑.(xuè)
鹤唳.(lì)
颍.河(yǐnɡ) 上无道揆.(kuí)
草木腓.(féi) 无以侑.(yòu)
縠.纹(hú) 鲈.鱼(lú)
惝.怳.(chǎnɡ)(huǎn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多音字 禁监 禁.禁 不.( 住(jìnj)īn) 刹刹 刹. .那 车( (cshhāà)) 二、字形辨认 fěi(斐)然 陶yě(冶) fěi(翡)翠 yí(怡)然 姓péi(裴) dài(迨)慢 木nè(讷) lǎn(缆)绳 采nà(纳) 包lǎn(揽) nà(呐)喊 橄lǎn(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走近作者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又改语堂。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苏东坡传 学案2.27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苏东坡传林语堂【课时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体会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2.分析选文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的。
重难点:分析选文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的。
【教材自学】任务一、通读课文,解决字词。
1.阅读选文,勾画重点字词,如“戏谑”“推心置腹”等,做好积累。
2.阅读P126---P130,积累素材,了解作者。
任务二、阅读“两兄弟”部分,回答问题。
1.文章除了一些主题事件外,还写了一些细节,诸如写“苏轼帮助苏辙的儿女婚配”,写了“张方平、欧阳修喝酒的海量”,写了“苏轼与晁端彦的一段对话”,写了“苏轼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等等,其目的何在?2.从这一部分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看出传主身上的一些什么特点?试分析之。
3.这一部分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任务三、阅读“赤壁赋”部分这一部分共写了苏东坡的哪几件事?这一部分所选择的素材,表现苏东坡身上的什么东西?【合作互学】小组内合作交流,组长讲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精讲点拨】答案明确任务一1.目的都在补充完美传主苏轼的形象和品格:“帮助苏轼的儿女婚配“——突出苏轼对弟弟的帮助;“张方平、欧阳修喝酒的海量”——突出苏轼的自信和深刻;“与晁端彦的对话”——突出苏轼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品格;“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突出苏轼对弟弟的情深。
2.从这一分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看出苏东坡身上的如下特点:求善求真的做事之法;毫无掩饰的处世之道;轻快率真的为人之风;至大至刚的英雄之气。
3.选材上:披沙拣金——苏东坡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沙”,日常生活多如海滩之沙,但就在这“沙”中就有闪闪发光的“金子”在,这些“金子”如同一滴水一样,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文中所选的都是苏东坡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但它们都反映出了苏东坡身上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在语言表达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任务三1苏东坡的仙居生活。
2苏东坡在东坡之地的生活。
3.苏东坡的夜游生活4.苏东坡黄州生活的伟大成就。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留侯论
▪ 《史记﹒留侯世家》
▪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 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 五世相韩故。
▪ 良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 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 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第五段留侯用“忍”
▪ 项籍唯不能忍
正因为,只因为
▪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疲困
▪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称王
▪ 非子房其谁全之
保全(反诘句)
▪ 以为子房魁梧奇伟
认为
▪ 其状貌乃如夫人女子
却
▪ 不称其志气
相当,符合;志向和气度
▪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的原因
2.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了“忍小忿 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 的关键所在。以“忍”贯串全篇,层层议论, 逐步深化。
二、(2-4)写留侯得“忍”或者圯上老人 教“忍”。
三、(5)写留侯用“忍”。
四、(6)析 ——不忍 一
受书圯上老人 ——学忍 字
辅佐高祖取胜 ——用忍
立 骨
说汉王忍韩信 ——用忍
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 。
必有过人之节 必有过人之节 卒然临之而不惊 此其挟持者甚大
,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 ,常习诵读之。
一、自主学习
1.正字音
圯上受书( yí)
刀锯鼎镬( huò )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 bēn )
挟持(xié) 鲜腆而深折之(xiǎn tiǎn)
孺子( rú ) 欲自王( wàng )
称其志气( chèn )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
六、教学策略
1.先小组展示苏东坡“多情”的经历,组内成员各负责一个小方面,全组通力 完成一个方面的“多情”经历,共分兄弟情、朋友情和爱情三个方面。
2.然后通过文本解读,探究苏东坡“笑”对逆境的人生智慧。 3.PPT 展示,讲述,笑”对逆境的人生智慧文本解读。 4.穿插吟诵相关诗词。
六、教学准备
1.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和任务(每天阅读内容及任务,读熟相关诗词); 2.设置兄弟情、朋友情和爱情三个小组,分别准备各自方面的小故事; 3.各小组制作好一个 PPT,三个小组长汇总成一个 PPT; 4.布置文本解读内容及问题,探究苏东坡“笑”对逆境的人生智慧。
另一个环节就是通过文本阅读,解读其“笑”对逆境的人生智慧,把握苏东坡 “笑”对逆境的人物形象,鉴赏苏东坡 “笑”对逆境的人生智慧,领会他豁达与 坚韧的精神品质。
从整本书阅读过程来看,同学们对苏轼这个人物还是很喜欢、很仰慕的,能较 好的完成阅读跟踪计划和任务,也从苏轼身上学到了一些友善待人、“笑”对逆境 的人生智慧,而对苏轼的诗词赋和书信,以及苏轼对儒[rú佛道的态度与思考,大 多同学还是觉得有些懵懂,有些深奥,这需要更深入的阅读与引导,也许这将会是 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先小组展示苏东坡“多情”的经历,组内成员各负责一个小方面,全组通
力完成一个方面的“多情”经历,共分兄弟情、朋友情和爱情三个方面。 2.然后通过文本解读,探究苏东坡“笑”对逆境的人生智慧。 3.PPT 展示,讲述,笑”对逆境的人生智慧文本解读。 4.穿插吟诵相关诗词。
高二下册语文《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高二下册语文《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预设】二课时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3分钟,识记重点内容)1、作者及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嘉佑二年。
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揭露作诗挖苦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是北宋出色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沉着,一种终于停顿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苏轼【名句?回味】写两句 (看谁积累的名句多,4分钟)(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长淮忽过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4)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5)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8)大勇假设怯,大智假设愚(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1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16)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2、写出以下加点的字词注音: (自读并识记,2分钟)故垒(lěi) 羽扇纶巾(guān) 樯橹(qiáng lǔ)早生华发(huā fà) 雄姿英发(fā)还酹江月(huán lèi)3、解题:(结合注释完成填空,2分钟)《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
高二下册《苏轼词两首》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意。
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坎坷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苏轼一定深有体会,他少年成名,早已被定为宰相人选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牢中被拘130天,大难不死,重获自由。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怎样的精神飞跃呢……二、学习目标三、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3、学生个别读,教师点拨。
四、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从三个方面欣赏:①观眼前之景②写历史之事③抒一己之怀(一)观眼前之景1、齐读上片2、用一个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明确:这个景物属于“骏马西风塞北”之景,而非“杏花春雨江南”之景,正是这锦绣江山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3、上阕以哪句结尾?“一时”指何时?三国英雄辈出,为何如此衷情周瑜呢?(二)写历史之事1、分析周瑜形象2、苏轼生平介绍(多才多艺、多灾多难)(三)抒一己之怀1、苏轼才华横溢不逊周瑜,人生际遇却相去甚远,心中怎会不生感慨?2、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情感。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明确:这里既有人生的失意,又有抛却英雄梦的无奈,还有诗人欲从痛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的释然。
这是一声宏伟的叹息,一次壮阔的悲哀,一次飞跃历史的翱翔,这,不正是诗人要极力挣脱的束缚吗?要知道,个人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可怜可笑。
苏轼正是在这种历史与个人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人生的自觉,从而获得了超然物外,达观世事。
3、齐读4、黄州成全了苏轼,介绍苏轼在黄州的作品。
黄州成全了苏轼,使他开始了智慧的人生;苏轼成全了黄州,使他成为了天下名城。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精神的飞跃!世间种种的运途在他心底都未见沟壑,想来,身处黄州,心中风波已定吧。
苏教版苏东坡传教学案
《苏东坡传》教学目标:1.通过《苏东坡传》的阅读,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2.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3.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2.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2课时学前尝试:1.知识链接(1)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风格豪放,一改婉约之风,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3)本文选自《苏东坡传》第16章“赤壁赋”。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4)苏轼生平大事年表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1036 苏轼降生1054 娶王弗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 举家前往京都1061 仁凤翔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 任职史馆1065 妻丧1066 父丧;服孝(1066.4——1068.7)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 娶王闰之1069 返京;任职史馆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 任密州太守1076 任徐州太守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 谪居黄州1084 往常州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1126 北宋亡2.尝试练习:(1)注音札.记鼾.声惝恍....醉醺.醺酣.睡诙谐醇.甜窥.探寂寥.缆.绳(2)释义樵苏:嫚(màn):被酒:偃(yǎn):草为茵而块为枕兮:清晏:素月:恐牛羊之予践:蹶(jué)然:晏(yàn):腓(féi):侑(yòu):家童鼻息已雷鸣:此身非我有:语出《》,营营:榖(hú)纹:措大:桂棹(zhào):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怀:缆绳:寂寥:惝怳:相与:藻荇(xìng):闲人:茫然无知:毁誉:诙谐:溢美之词:2.1.在黄州期间,苏东坡的精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本文大量引用了苏东坡的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举例说明作者笔下的苏东坡的性格特点。
高二语文暑期备课 25(苏轼词两首)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二)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二、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在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苏轼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出狱后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谴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日他都到那里去读书,与朋友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1082)。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故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轼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三、词句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宽广的背景和阔大的气势沉郁苍凉的情调。
羡慕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流露出他被贬黄州的失意心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火烧赤壁时代、地点、事件、人物。
“人道是”苏知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黄州,他真正用意不是考证“赤壁”本身,只是“借地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体会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2.分析选文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的。
重难点:分析选文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的。
【教材自学】
任务一、通读课文,解决字词。
1.阅读选文,勾画重点字词,如“戏谑”“推心置腹”等,做好积累。
2.阅读P126---P130,积累素材,了解作者。
任务二、阅读“两兄弟”部分,回答问题。
1.文章除了一些主题事件外,还写了一些细节,诸如写“苏轼帮助苏辙的儿女婚配”,写了“张方平、欧阳修喝酒的海量”,写了“苏轼与晁端彦的一段对话”,写了“苏轼给
好友李常的一首诗”等等,其目的何在?
2.从这一部分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看出传主身上的一些什么特点?试分析之。
3.这一部分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任务三、阅读“赤壁赋”部分
这一部分共写了苏东坡的哪几件事?这一部分所选择的素材,表现苏东坡身上的什么东西?
【合作互学】
小组内合作交流,组长讲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精讲点拨】
答案明确
任务一1.目的都在补充完美传主苏轼的形象和品格:“帮助苏轼的儿女婚配“——突出苏轼对弟弟的帮助;“张方平、欧阳修喝酒的海量”——突出苏轼的自信和深刻;“与晁端彦的对话”——突出苏轼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品格;“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突出苏轼对弟弟的情深。
2.从这一分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看出苏东坡身上的如下特点:求善求真的做事之法;
毫无掩饰的处世之道;轻快率真的为人之风;至大至刚的英雄之气。
3.选材上:披沙拣金——苏东坡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沙”,日常生活多如
海滩之沙,但就在这“沙”中就有闪闪发光的“金子”在,这些“金子”如同一滴水一样,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文中所选的都是苏东坡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但它们都反
映出了苏东坡身上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在语言表达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任务三
1苏东坡的仙居生活。
2苏东坡在东坡之地的生活。
3.苏东坡的夜游生活4.苏东坡黄州生活的伟大成就。
作者所选素材都有一个指向:苏轼在面对人生灾难时所秉持的一种人生态度:安然自在、解脱自由、超然物外、积极面世。
【拓展训练】
①殿试的日子到了。
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
在读书人
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
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
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
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
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
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
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
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
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
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
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
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
次考
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
策论。
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
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
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②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
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
那
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
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
欧
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
为了避免招人
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
在
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
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
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
于天下。
③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
了几句对话。
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
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
之三。
”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
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
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
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
苏东坡因此,才得以
混过。
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
“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
”
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
”
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
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
④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
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感谢恩德。
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
当年一个
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
修的意见。
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
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这种话由欧阳修口
中说出,全京都人人都知道了。
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
三十年后,无
人再谈论老夫。
”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
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
(选自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第四章)
19.请分别概括全文四个部分的大意。
(4分)
20.本文结尾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它对刻画苏轼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分)
21.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谈谈你对林语堂这段话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9.(4分)
(1)朝廷准备殿试。
(2)苏轼名列前茅。
(3)苏轼杜撰论据。
(4)苏轼受到推崇。
(一个要点得1分。
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
20.(5分)
(1)结尾一段主要运用的是侧…贬,历尽坎坷,却活的潇潇洒洒。
等等。
(2)苏东坡是一位个性飞扬,亲切可爱的读书人。
如,①竟然在科举考试中杜撰故事。
当梅尧臣询问苏轼所写论据来自何处时,苏轼轻松的说:“是我所杜撰。
”继而又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②与佛印交往中表现出的幽默、机智。
③《石钟山记》对前人的质疑。
④一反婉约词的缠绵悱恻,创豪放词派。
等等。
(3)苏东坡才华超群,令人敬佩。
如,他的诗、词、散文、绘画、书法自成一家。
(答出一个要点,且结合文本和对苏轼的了解分析,得2分,满分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