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学案56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预学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预学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2桥
学生预学案设计
课题桥时间建议10~15分钟
预学内容熟读课文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给下面的字补全音节。

____áo x____ y____ ____ēn
咆哮哑呻
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读课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呻吟咆哮跌跌撞撞猛然拥戴
(1)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 )的伤病员换换药。

(2)你只有平时多给别人办实事,才会受到别人的真心( )。

内容感知
《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人物,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面对突如其来的洪
水,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指挥村民走过木桥,自己和____________却被洪水吞没。

从____________身上,我们看到了和平年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资料搜集搜集本文作者的相关资料。

阅读质疑
1.文中哪句话与结尾处的最后一句话相照应?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学案5(43-56章)

《西游记》学案5(43-56章)

学案五:《西游记》43——56回【学习目标】1.了解车迟国斗法、战独角兕大王等精彩故事;2.探究车迟国国名、三国师的法名及斗法等问题;3.研读第四十六回、五十三回、五十六回等精彩语段。

【学习过程】一、导入取经之路,既要扬善,又要惩恶。

大战红孩儿之后,悟空他们又遇到哪些妖怪呢?二、了解故事请同学们讲述这部分一个精彩故事。

【附】内容简介●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tuó)回行经一个多月,忽见一道滔天黑水挡路。

正愁无法渡河,上游来了一只只能坐下两个人的小船。

沙僧叫住了船家,让八戒与师父先渡河。

船至水中央,狂风恶浪猛起,船无影无踪。

岸上,沙僧与悟空大惊。

知是遇到水怪,沙僧让师兄看行李,自己钻入水,寻师父去了。

来到那写着“衡阳峪黑水河神府”的亭台边,只听一个怪物为能吃唐僧肉而沾沾自喜。

沙僧冲过去,举起宝杖便打。

鞭来杖往杀了三十回合,不见高低。

沙僧见一时难以取胜,想引他出水让师兄打他,便佯输败退,可那妖并不追。

沙僧出水告知详情,又猜那妖是大鳖或鼍(tuó,龙)精。

正说时,那河神向大圣诉苦来了,说这鼍怪是西海龙王的外甥,去年正月就霸占了河神府。

悟空一听,直奔西海,路上打死了为那妖送请柬的黑鱼精,还带那简帖去见龙王。

吓得龙王下跪叩头,命龙太子即率五百水族去擒妖。

那妖见投简请来的不是舅爷,却是领兵而来的表兄,感到不解。

没料龙太子一搭话就训他,那妖不服,竟披甲挥鞭与表兄争斗。

妖(泾河龙王九子。

泾河龙王是西海龙王的妹夫)提着三棱简相迎不一会,那妖铁索加身,被推抑上岸,面见大圣。

悟空看在龙王父子面上,并没杀他。

河神与沙僧下水背出唐僧与八戒。

河神谢过复得水府之恩,使出阻水法,将上流挡住,很快下流涸干。

师徒这才过河西去。

●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四众西行,缓步春光,忽听得一声吆喝,好似万人呐喊。

三藏心惊,让悟空去探究竟。

行者脚踏云头,当空观看,只见一个城门外的沙滩上有许多衣衫蓝缕的和尚在拉车。

第12课学案

第12课学案
教学
目标
I wash my face. I often help my mother. I always have breakfast.
Brush your teeth, Wash your face, Take a shower, Wash your hands, wash the dishes
重点
难点
Past form of the verb
教学
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Step1: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2分钟
Revise the past form of the verb
In this lesson,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when and who is Helen Keler,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story in part 2.
Step4:Practice
15分钟
Work in pairs.
Reread the story with the students.
Ask pairs to reread the story together.
1.Learn the new words.
2.Ask for volunteers to do some actions with the teacher.
Step3: Listen to the audiotape
4分钟
Listen the tape carefully.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listen to the students read,assisting as necessary.

chapter 12学案

chapter 12学案

Chapter 12Section A P115—P118【学习目标】(一)重点单词:bathe, iron, knit, mop, rearrange, sew(二)重点短语:have problems with…, What’s up?(三)重点语法:将来进行时will be doing(四)背诵篇目:P116 The Model Conversation【预习检测】一、翻译。

〔50分,每题5分〕1. 在家______________2. 付账____________3. 加班_________4. 结婚______________5. 怎么了__________6. 这样行吗________7. 领…进入_____________ 8. 握手____________ 9. 询问有关…____10. 谈论有关… _________二、写出以下动词的现在分词。

〔50分,每题5分〕1. iron _______2. sew ______3. exercise______4. pay _______5. knit______6. mop ______7. bathe ______8. rearrange ______【实战演练】一、用进行时态填空。

〔30分,每题5分〕1. 他现在正在做作业。

He _______ _______ his homework now.2. 当我昨天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做作业。

He _______ _______ his homework now when I visited him yesterday.3. 明晚九点之前别去找他。

那时他会在做作业。

Don’t visit him before 9 o’clock tomorrow night. He ______ ______ doing hishomework.二、单项填空。

〔50分,每题5分〕( )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____ still ____ now.A. has; grownB. is; growingC. will; growD. is; grown( ) 2. I first met Lisa three years ago when we _____ at a radio station together.A. have workedB. had been workingC. were workingD. had worked( ) 3. The zookeeper is worried because the number of visitors __ smaller and smaller.A. becomeB. becameC. is becomingD. have become( ) 4. Mr. Green ______ to the manager now. You’d better call him later.A. talkB. talkedC. is talkingD. was talking( ) 5. ---Alice, turn down the TV, please. I _________ on the phone.---Oh, sorry.A. have talkedB. talkedC. am talkingD. talk6. This time next day they _____ _____ _____ (sit) in the cinema.7. What _____ you ______ doing at six tomorrow evening?三、完形填空。

苏教版 高考数学 一轮复习 讲义---第10章 学案56 线性回归方程

苏教版 高考数学 一轮复习 讲义---第10章  学案56  线性回归方程

学案56 线性回归方程导学目标: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自主梳理1.相关关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关系(如:函数关系),或__________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也确定,则为确定性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带有随机性,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2.散点图:将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应点画出来,得到表示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叫做散点图.3.回归直线(1)定义: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2)最小二乘法:通过求Q =∑ni =1 (y i -bx i -a )2的最小值而得出回归直线的方法,即求回归直线,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它的距离的平方和______,这一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3)线性回归方程方程y ^=bx +a 是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a ,b 是待定参数.错误!. 自我检测1.下列有关线性回归的说法,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①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②散点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相关程度;③回归直线最能代表线性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④任一组数据都有线性回归方程. 2.下列关系:①人的年龄与其拥有的财富之间的关系;②曲线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③苹果的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④森林中的同一树木,其截面直径与高度之间的关系;⑤学生的身高与其学号之间的关系,其中有相关关系的是________(填序号).3.(2010·银川模拟)下表是某厂1~4月份用水量(单位:百吨)的一组数据:由散点图可知,用水量y 与月份x 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是y ^=-0.7x +a ,则a =________.4.如图所示,有5组(x ,y )数据,去掉________组数据后,剩下的4组数据的线性相关性最大.5.(2010·金陵中学三模)已知三点(3,10),(7,20),(11,24)的横坐标x 与纵坐标y 具有线性关系,则其线性回归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利用散点图判断两个变量的相关性例1有一位同学家开了一个小卖部,他为了研究气温对热饮销售的影响,经过统计,得到一个卖出热饮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比表:变式迁移1某班5个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如表:探究点二求线性回归方程例2假设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x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y(万元)有以下统计资料:若由资料知y对x呈线性相关关系.试求线性回归方程y=bx+a.变式迁移2 已知变量x 与变量y 有下列对应数据:且y 对x 呈线性相关关系,求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探究点三 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对总体进行估计例3 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生产甲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x (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 (吨标准煤)的几组对照数据.(1)(2)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 (3)已知该厂技改前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为90吨标准煤.试根据(2)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生产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比技改前降低多少吨标准煤?(参考数值:3×2.5+4×3+5×4+6×4.5=66.5)变式迁移3 (2010·盐城期末)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y 度与气温x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由表中数据得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中b =-2,预测当气温为-4℃时,用电量的度数约为________.1.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函数关系中的两个变量间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即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2.线性回归方程:设x 与y 是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且相应于n 个观测值的n 个点大致分布在某一条直线的附近,就可以认为y 对x 的线性回归函数的类型为直线型:y ^=bx +a .我们称这个方程为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x =1n ∑n i =1x i ,y =1n ∑ni =1y i.3.线性回归方程只适用于我们所研究的样本的总体,而且一般都有时间性.样本的取值范围一般不能超过线性回归方程的适用范围,否则没有实用价值.(满分:9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命题:①路程与时间、速度的关系是相关关系;②同一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是函数关系;③产品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④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是相关关系;⑤广告费用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2.(2011·陕西改编)设(x 1,y 1),(x 2,y 2),…,(x n ,y n )是变量x 和y 的n 个样本点,直线l 是由这些样本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x 和y 的相关系数为直线l 的斜率; ②x 和y 的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③当n 为偶数时,分布在l 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一定相同;④直线l 过点(x ,y ).3.已知一组观测值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若对于y ^=bx +a ,求得b =0.51,x =61.75,y =38.14,则线性回归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4.某地区近几年居民的年收入x 与支出y 之间的关系,大致符合y ^=0.8x +0.1(单位:亿元).预计今年该地区居民收入为15亿元,则年支出估计是________亿元.5.根据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观测数据画成散点图如图,则这两个变量________线性相关关系(填“具有”或“不具有”).6.若施化肥量x 与水稻产量y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5x +250,当施化肥量为80 kg 时,预计水稻产量为________kg.7.已知线性回归方程y ^=4.4x +838.19,则可估计x 与y 的增长速度之比约为________. 8.(2010·青岛模拟)为了考察两个变量x 和y 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甲、乙两位同学各自独立做了10次和15次试验,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回归直线分别为l 1、l 2,已知两人所得的试验数据中,变量x 和y 的数据的平均值都相等,且分别是s 、t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上正确的序号).①直线l 1和l 2一定有公共点(s ,t );②直线l 1和l 2相交,但交点不一定是(s ,t ); ③必有l 1∥l 2;④l 1与l 2必定重合.二、解答题(共42分) 9.(14分)(2010·威海模拟)某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做了四次试验,得到的数据如下:(1)(2)求出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并在坐标系中画出回归直线; (3)试预测加工10个零件需要多少时间?(注:b =∑ni =1x i y i -n x y∑ni =1x 2i -n x2,a =y -b x )10.(14分)(2010·潍坊模拟)某种产品的宣传费支出x 与销售额y (单位:万元)之间有如下对应数据:(1)画出散点图; (2)求线性回归方程;(3)试预测宣传费支出为10万元时,销售额多大?11.(14分)(1)(2)指出产量每增加1 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 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学案56 线性回归方程答案自主梳理1.确定性 非确定性 3.(1)线性相关关系 (2)最小 (3)∑ni =1(x i -x )(y i -y )∑ni =1(x i -x )2∑n i =1x i y i -n x y∑ni =1x 2i -n x2y -b x自我检测 1.①②③解析 根据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概念,可知①正确,散点图能直观地描述呈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且回归直线最能代表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以②、③正确.只有线性相关的数据才有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所以④不正确. 2.①③④ 3.5.25解析x =2.5,y =3.5,∵线性回归方程过定点(x ,y ),∴3.5=-0.7×2.5+a .∴a =5.25. 4.D解析 因为A 、B 、C 、E 四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且贴近某一直线,D 点离得远. 5.y ^=74x +234解析 ∵∑3i =1x i y i =434,x =7,y =18,∑3i =1x 2i=179, ∴b =∑3i =1x i y i -3x y∑3i =1x 2i -3x 2=74. a =y -b x=18-74×7=234,∴线性回归方程为y ^=74x +234.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判断变量间是否线性相关,一种常用的简便可行的方法就是作散点图.解 (1)以x 轴表示温度,以y 轴表示热饮杯数,可作散点图,如图所示.(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里,因此,气温与热饮销售杯数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气温越高,卖出去的热饮杯数越少.从散点图可以看出,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所以两变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变式迁移1 解 以x 轴表示数学成绩,y 轴表示物理成绩,可得相应的散点图如下图所示:由散点图可见,两者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例2 解题导引 求线性回归方程,关键在于正确求出系数a ,b ,由于计算量较大,所以计算时要仔细谨慎,分层进行,避免因计算产生失误,特别注意,只有在散点图大体呈线性时,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才有意义.解 制表如下:i 1 2 3 4 5 合计 x i 2 3 4 5 6 20 y i 2.2 3.8 5.5 6.5 7.0 25 x i y i 4.4 11.4 22.0 32.5 42.0 112.3 x 2i4 9 16 25 36 90 x =4;y =5;于是有b =112.3-5×4×590-5×42=12.310=1.23;a =y -b x =5-1.23×4=0.08.∴线性回归方程为y ^=1.23x +0.08.变式迁移2 解 x =1+2+3+44=52,y =12+32+2+34=74,∑n i =1x 2i=12+22+32+42=30,∑ni =1x i y i=1×12+2×32+3×2+4×3=432, ∴b =∑ni =1x i y i-n x y ∑n i =1x 2i -n x 2=432-4×52×7430-4×254=0.8,a =y -b x =74-0.8×52=-0.25,∴y ^=0.8x -0.25.例3 解题导引 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进行预测,线性回归方程将部分观测值所反映的规律进行延伸,是我们对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和控制,依据自变量的取值估计和预报因变量值的基础和依据,有广泛的应用.解 (1)散点图:(2)x =3+4+5+64=4.5,y =2.5+3+4+4.54=3.5,∑4i =1x i y i =3×2.5+4×3+5×4+6×4.5=66.5.∑4i =1x 2i =32+42+52+62=86, ∴b =∑4i =1x i y i -4x y ∑4i =1x 2i -4x 2=66.5-4×4.5×3.586-4×4.52=0.7, a =y -b x =3.5-0.7×4.5=0.35. ∴所求的回归方程为y ^=0.7x +0.35.(3)现在生产100吨甲产品用煤y ^=0.7×100+0.35=70.35, ∴降低90-70.35=19.65(吨标准煤). 变式迁移3 68解析 x =10,y =40, 回归方程过点(x ,y ), ∴40=-2×10+a .∴a =60. ∴y ^=-2x +60.令x =-4,y ^=(-2)×(-4)+60=68. 课后练习区 1.②⑤ 2.④解析 因为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一个值,它的绝对值越接近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所以①②错误.③中n 为偶数时,分布在l 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可以不相同,所以③错误.根据线性回归方程一定经过样本中心点可知④正确.3.y ^=0.51x +6.65解析 a =y -b x =38.14-0.51×61.75≈6.65. ∴y ^=0.51x +6.65. 4.12.1解析 ∵y ^=0.8x +0.1,∴当x =15时,y ^=0.8×15+0.1=12.1. 5.不具有 6.650解析 将x =80代入y ^=5x +250中,即可得水稻的产量约为650 kg. 7.522解析 x 与y 的增长速度之比即为回归方程的斜率的倒数14.4=1044=522.8.①解析 线性回归方程为y ^=bx +a .而a =y -b x , 即a =t -bs ,t =bs +a .∴(s ,t )在回归直线上.∴直线l 1和l 2一定有公共点(s ,t ). 9.解(1)散点图如图所示.(4分) (2)由表中数据得∑4i =1x i y i=52.5,x =3.5,y =3.5,∑4i =1x 2i=54, ∴b ^=0.7.(7分) ∴a ^=y -b ^x =1.05.∴y ^ =0.7x +1.05.回归直线如图中所示.(10分) (3)将x =10代入线性回归方程, 得y =0.7×10+1.05=8.05(小时),∴预测加工10个零件需要8.05小时.(14分) 10.解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可得散点图如图所示:(4分)(2)计算得:x =255=5,y =2505=50, ∑5i =1x 2i =145,∑5i =1x i y i =1 380. 于是可得b =∑5i =1x i y i -5x y ∑5i =1x 2i -5x 2=1 380-5×5×50145-5×52=6.5,(7分)a =y -b x =50-6.5×5=17.5, 因此,所求线性回归方程是y ^=6.5x +17.5.(10分)(3)由上面求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知,当宣传费支出为10万元时, y ^=6.5×10+17.5=82.5(万元), 即这种产品的销售大约为82.5万元.(14分)11.解 (1)n =6,∑6i =1x i =21,∑6i =1y i=426,x =3.5,y =71, ∑6i =1x 2i =79,∑6i =1x i y i=1 481, b =∑6i =1x i y i -6x y ∑6i =1x 2i -6x 2=1 481-6×3.5×7179-6×3.52≈-1.82.(5分)a =y -b x =71+1.82×3.5=77.37.∴线性回归方程为y ^=a +bx =77.37-1.82x . (8分)(2)因为单位成本平均变动b =-1.82<0,且产量x 的计量单位是千件,所以根据回归系数b 的意义有: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即1 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82元. (12分)(3)当产量为6 000件时,即x =6,代入线性回归方程:y ^=77.37-1.82×6=66.45(元).∴当产量为6 000件时,单位成本为66.45元.(14分)实用文档祝你高考成功!11。

八上第十二章导学案

八上第十二章导学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第1课时(12.1.1)全等三角形【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正确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合作探究「活动1」获得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思考 把一块三角板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三角板的形状、大小是完全一样吗?把三角板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知识要点1:(1)能够__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____________叫做对应顶点,__________叫做对应边,__________叫做对应角。

(2)能够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____”表示,读作“______”,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_________。

「活动2」观察平移、翻折、旋转后的两个图形?思考 将剪得的两个三角形纸板重合放在图中△ABC 的位置上,试一试: 如图,把△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沿直线BC 翻折180°得到△DBC ,旋转180°得到△AED.。

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知识要点2: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_____变了,但______、______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

「活动3」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顶点 对应边 关系 对应角 关系 △ABC ≌△DEF 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AB 和DE BC 和EF AC 和DF 相等 ∠A 和∠D∠B 和∠E ∠C 和∠F相等△ABC ≌△DBC△ABC ≌△AED知识要点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对应角______;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周长、面积都______.(1)如图11.1-4,△ABC ≌△CDA ,AB 和CD ,BC 和DA 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2)如图11.1-5,△ABN ≌△ACM ,∠B 和∠C 是对应角,AB 与AC 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3)如图11.1-6,△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小结: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及对应角的方法(1)公共边一定是________,公共角一定是________,对顶角一定是________; (2)一对最长(或短)的边是________,一对最大(或小)的角是________; 对应边 对应角(1)(2)(3)图11.1-4 图图11.1-6(3)对应角所对的边是________,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________,对应边所对的角是________,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________. 三、精要讲解1.如图,已知△ABC ≌△DCB ,且AB=DC ,则∠DBC 等于( )A .∠AB .∠DCBC .∠ABCD .∠ACB2.已知△ABC ≌△DEF ,AB=2,AC=4,△DEF 的周长为偶数,则EF 的长为( )A .3B .4C .5D .63.如图所示,在直角△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 )A. 15° B. 20° C. 25° D. 30°4.如图△ABD ≌ △EBC ,AB=3cm ,BC=5cm ,则DE=______.. 5☆.如图,△ABC ≌△DEC ,CA 和CD ,CB 和CE 是对应边, ∠ACD 和∠BCE 相等吗?为什么?6.如图,已知AB =CD ,BE =DF,△ABE ≌△CDF , 求证:AB ∥CD ,AE ∥CF. 四、学以致用1.已知△ABC ≌△DEF ,∠A=50°,∠B=65°,DE=18㎝, 则∠F=___°, AB=㎝. 2.如图所示,若△OAD ≌△OBC ,∠O=65°,∠C=20°, 则∠OAD= .3.如图,△EFG ≌△NMH ,∠F 和∠M 是对应角.在△EFG 中,FG 是最长边. 在△NMH 中,MH 是最长边.EF =2.1㎝,EH =1.1㎝,HN =3.3㎝. (1)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2)求线段MN 及线段HG 的长.第2课时(12.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SSS)【学习目标】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导学案(人教版)

12《心声》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学习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

棱.角()纸捻.子()发窘.()撇.嘴()祷.告()抽噎.()2.解释下列词语(1)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神情恍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妒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速读课文,通过理清情节进而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课堂探究5.阅读课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个教师和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

……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

(1.概括一下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京京,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一下程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上的心理变化。

人教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学案

人教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学案

12.桥【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3.正确读写本课重点字词,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学习过程】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2.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读写生字新词。

咆哮嗓子淌沙哑揪呻吟废话(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

想一想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回答下列问题(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②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

3.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课文从几方面来描写?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5.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三、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划出课文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思考以下问题: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

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

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2.划出课文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第十二章 第2节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第十二章 第2节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十二章第2节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滑轮的作用;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展示照片,提出问题展示滑轮组图,请学生观察图片中这种机械的结构。

展示教科书中旗杆和起重机的图片,提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回答问题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看图,思考并回答: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讲授给出定滑轮的定义:我们把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定滑轮试验,将数据填入表中。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2.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3.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总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聆听结合刚才的图片尝试理解这一概念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不能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讲授给出动定滑轮的定义:新课讲授我们把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动定滑轮试验,将数据填入表中。

一年级语文第十二章教学方案

一年级语文第十二章教学方案

一年级语文第十二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第十二章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1. 理解并正确运用章节中的词语。

2. 提高学生词汇量和词语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本章节所学习的词语。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课前准备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入本课要学习的词语。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本章词语相关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词语的意思。

2. 学生交流猜测结果,并互相讨论。

二、课堂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章节要学习的词语,并与学生展开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于某个词语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2.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逐个介绍本章节的词语,并给出相关的例句和用法。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些例句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学生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习题。

例如,填空、改错、选择题等不同形式的练习题。

4. 学生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一些词语的运用练习。

例如,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合作创作一篇小短文,要求尽量多地运用所学的词语。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学生展示和评价:让学生轮流展示他们合作创作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可以用一些评价指标,如是否运用了所学的词语、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等。

三、课后巩固活动1. 回顾复习: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复习本章节所学的词语。

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等。

2. 个别辅导:对于个别掌握不稳定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词语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任务: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本章节所学的词语。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提示,并要求学生注意语句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二章》导学案

《十二章》导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法)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二、走进作者及作品: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检测预习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五十而知天命()四、初读课文,读准节奏: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

(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

12《桥》教学设计跌跌撞撞 呻吟 搀扶 祭奠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 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 却被洪水卷走了。

) (二)谈话导入1 .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 .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 么。

3. 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 1~4;疏导撤离 5~13;桥塌殉职 14~23; 祭奠英灵 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 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 问:你会感到害怕?) 点拨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新课 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 容,有助于培养语言表 达和概括能交流句子带给学生害怕的感受,能让学 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洪 水中人们的心情,从而 体会老党支部书的伟 大。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 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 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课堂作业新设计、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 ào li út ( ) ( 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的脸 沙哑地( ) 按课文内容填空。

ǎnɡ sh ā y ǎ ) ( ))地喊 )的人们 痛苦地( )1.山洪 ______ 着,像一群 _____ 的野马,从山谷里 _____ , _______ 。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精品导学案

12《桥》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为了谁》。

2.师: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我们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就像歌词所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3.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党员的高大形象。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桥》。

4.板书课题——○12桥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讨论交流,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合作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在阅读中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养成品词品句、体会人物精神的阅读习惯。

三、字词运用(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dǎnɡ yuán liú tǎnɡ shā yǎ(咆哮)(党员)(流淌)(沙哑)(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受惊)的野马沙哑地(喊话)(清瘦)的脸(冷冷)地说(乱哄哄)的人们痛苦地(呻吟)(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准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容易认读错的字词。

生字:咆哮嗓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3)认读指导及检查。

第12章导学案(上课用)

第12章导学案(上课用)

第12章导学案(上课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第12章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2. 能够运用第12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第12章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难点:如何运用第12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第12章的知识解决该问题;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第12章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第12章的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第12章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以及解题步骤和例题。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第三边的范围;(2)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该圆的面积。

答案:(1)第三边的范围为1cm < 第三边 < 7cm;(2)该圆的面积为25π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第12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第12章知识的掌握。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第12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可以进行一些数学竞赛或者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导学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案设计

12桥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旨在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读自学,主动探究,养成乐于阅读的好习惯。

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一一以情激情;以读为本,学生画出描写老汉形象的句子,作批注,谈感受一一入情入境,细品词句;启发想象与联系实际相结合,洪水来临时,人们的表现,口发老人来祭奠老汉和儿子时的情景一一读写迁移,笔触悄发,突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

2. 准备课文配乐朗读,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 边读书,边作批注,将自己读书的疑问写下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 多媒体课件播放98年抗洪抢险的画面,(《为了谁》配乐)老师深情地配画外音:这就是98年的那次白年不遇的洪灾中的儿个画面,那次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孩子们,看了这儿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孩子们畅谈感再:有的责怪大水的无情,有的赞叹解放军的英勇无畏。

在他们情感的表达中,自然导入课题。

)2. 导入:是啊,解放军用他们的胸膛筑起了一堵墙,用他们的肩膀搭起了一座桥!洪水无情人有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以“桥”为题?3 .板出遲題?…堂生齐谨课题二二桥。

设计意图:深情韵廃律丄熟悉的画固丄感人的场冕丄克慣旳碰述」坦孩壬们. 二王壬萤进了文本上他们如脸基境丄如闻其邑谨慣境中喚匹了孩壬们m作養旳值感共鸣丄加深了与文本旳对1 瓦遨复©也们旳情壓渴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助,小组交流,展开学习。

2.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

3. 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1) 检查字音、字形。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预习学案(2)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预习学案(2)

六年级下册语⽂第12课预习学案(2) 六年级下册语⽂第12课预习学案第⼆课时 ⼀、问题探究 1.课⽂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的。

(是⽤两个句⼦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部分的全⾯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的⼀个⽅⾯。

“闻先⽣还有另外⼀个⽅⾯⾰命家的⽅⾯”,这句领起了⽂章的后⼀部分。

这两个句⼦关联得⼗分紧密,“仅……还……”“⼀个⽅⾯……另外⼀个⽅⾯……”这都是起关联作⽤的词语,“学者的⽅⾯”“⾰命家的⽅⾯”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了总承上⽂和总起下⽂的句⼦,在两句之间⼜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分⾃然。

) 2.这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

(课⽂中对闻⼀多的语⾔、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光、头发零乱、昂⾸挺胸、长须飘飘、⽬不窥园。

⼜有细节描写,例如“⼀个⼜⼀个⼤的四⽅⽵纸本⼦,写满了密密⿇⿇的⼩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那令⼈尊敬的⾼⼤形象的作⽤,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 ⼆、说说下列句⼦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对我国古典⽂化的深⼊研究。

)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剂救济的⽂化药⽅。

(“开⼀剂救济的⽂化药⽅”是⽐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法。

⾃20年代末起,闻先⽣过了⼗多年“书斋⽣活”,企图从⽂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成⼀个病⼈(第2句就全句⽽⾔也是⽐拟),说明闻⼀多当时从⽂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法,也还仅仅是⾛出了第⼀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56 机械波一、概念规律题组1.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C.参与振动的质点群有相同的频率D.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图12.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a、b、c为三个质元,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c正向上运动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图2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2所示,质点A与质点B相距1 m,A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t=0.02 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从t=0时起,经0.04 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1 mD.在t=0.04 s时,质点B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4.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利用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二、思想方法题组图35.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经过0.25 s 图中P 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位置,此后再经0.75 s ,P 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是( )A .位移是2 cm ,速度为零B .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 的方向C .位移是-2 cm ,速度为零D .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 的方向6.如图4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 ,产生两列分别沿x 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 1、f 2和v 1、v 2,则()图4A .f 1=2f 2 v 1=v 2B .f 1=f 2 v 1=0.5v 2C .f 1=f 2 v 1=2v 2D .f 1=0.5f 2 v 1=v 2一、波的形成及传播规律的应用 1.波的形成及特点波源把自己的振动方式通过介质的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波. (1)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向前迁移; (2)介质中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3)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都等于波的传播周期,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传播一个波长; (4)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和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1)关系式:v=λf(2)机械波的波速取决于介质,与波的频率无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机械波的传播是匀速的.(3)机械波的频率取决于波源振动的频率,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不变.(4)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其频率都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例1】(2011·北京·16)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规范思维]二、波动图象的应用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比较图5(2011·重庆·17)介质中坐标原点O处的波源在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0时刻传到L处,波形如图5所示.下列能描述x0处质点振动的图象是()[规范思维]三、波的多解性问题分析波的多解性原因分析:1.波的周期性:机械波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周期性.一方面,每经过一个周期T或nT,介质中的质点完成一次(或n次)全振动回到原来的状态,波形图线与原来的图线完全相同,这在传播时间与周期关系上形成多解,t=nT+Δt;另一方面,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推进λ或nλ,在波形图上,相距λ、2λ、3λ、…、nλ的质点振动步调完全一致,后面的质点好象是前面质点振动情况的“复制”,这在传播距离与波长关系上形成多解x=nλ+Δx.2.波的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当只知波沿x轴传播时,往往有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种情况.3.介质中质点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已知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及某一时刻它们所在的位置,由于波的空间周期性,则两质点存在着多种可能波形.做这类题时,可先根据题意,在两质点间先画出最简波形,然后再作一般分析,从而写出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的通式.图6【例3】 (2010·镇江模拟)如图6所示的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 s 时的波形图象.求:(1)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2)可能的周期(频率); (3)可能的波速;(4)若波速是35 m/s ,求波的传播方向;(5)若0.2 s 小于一个周期时,求波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规范思维]四、波的叠加和干涉1.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频率相同;有固定的相位差. 2.干涉区域内某点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的充要条件: (1)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即Δs =nλ.(2)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s =λ2(2n +1).3.加强点的位移变化范围:-|A 1+A 2|~|A 1+A 2|. 减弱点的位移变化范围:-|A 1-A 2|~|A 1-A 2|. 【例4】 (2010·新课标卷·33(2))图7波源S 1和S 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 轴上的O 、A 两点处,OA =2 m ,如图7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1)简谐横波的波长;(2)OA 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基础演练】图81.如图8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小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对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图92.如图9所示,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生波甲,另一个波源在同一根绳的右端发生波乙,波速都等于1 m/s.在t=0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中的(a)所示,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下述正确的是()A.当t=2 s时,波形如图(b),t=4 s时,波形如图(c)B.当t=2 s时,波形如图(b),t=4 s时,波形如图(d)C.当t=2 s时,波形如图(d),t=4 s时,波形如图(c)D.当t=2 s时,波形如图(c),t=4 s时,波形如图(d)3.(2010·天津理综·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到M点时波形如图10所示,再经0.6 s,N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和频率f为()图10A .A =1 m ,f =5 HzB .A =0.5 m ,f =5 HzC .A =1 m ,f =2.5 HzD .A =0.5 m ,f =2.5 Hz图114.(2011·天津·7)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A 沿y 轴做简谐运动.A 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时,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11所示,B 是沿波传播方向上介质的一个质点,则( )A .波源A 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B .此后的14周期内回复力对波源A 一直做负功C .经半个周期时间质点B 将向右迁移半个波长D .在一个周期时间内A 所受回复力的冲量为零图125.(2009·四川高考)如图12所示为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 =0.6 s 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 ,则( )A .波的周期为2.4 sB .在t =0.9 s 时,P 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C .经过0.4 s ,P 点经过的路程为4 mD .在t =0.5 s 时,Q 点到达波峰位置 6.(2011·大纲全国·2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波长为1.2 m ,振幅为A.当坐标为x =0处质元的位移为-32A 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 =0.4 m 处质元的位移为32A.当坐标为x =0.2 m 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x =0.4 m 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A .-12A 、沿y 轴正方向B .-12A 、沿y 轴负方向C .-32A 、沿y 轴正方向D .-32A 、沿y 轴负方向 7.(2009·全国Ⅰ·20)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3甲所示,图中P 、Q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1.5 m 和x =4.5 m .P 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图13在下列四幅图中,Q 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图14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和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能力提升】图159.(2010·山东理综·37(1))渔船常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远处鱼群的方位,已知某超声波的频率为1.0×105 Hz,某时刻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波动图象如图15所示.(1)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画出x=7.5×10-3 m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至少一个周期).(2)现测得超声波信号从渔船到鱼群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为4 s,求鱼群与渔船间的距离(忽略船和鱼群的运动).10.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Q两个质点,它们相距0.8 m.当t=0时,P、Q两点的位移恰好是正最大值,且P、Q间只有一个波谷.当t=0.6 s时,P、Q两点正好处于平衡位置,且P、Q两点只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且波峰距Q点的距离第一次为0.2 m.求:(1)波由P传至Q,波的周期;(2)波由Q传至P,波的速度;(3)波由Q传至P,从t=0时开始观察,哪些时刻P、Q间(P、Q除外)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学案56 机械波【课前双基回扣】1.BC 2.AC 3.AB 4.ABD5.BD [若波向左传播,P 点此时向上运动,且经Δt 1=0.25 s =T4,P 第一次到波峰,可推知再经Δt 2=0.75 s =34T ,P 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若波向右传播,P 点此时向下运动.经Δt 1′=0.25 s =34T.P 第一次到波峰,可知再经Δt 2′=0.75 s =3×34T ,P 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由此可知选项B 、D 正确.]6.C [介质Ⅰ、Ⅱ中波的振源相同,所以两列波的频率相同,f 1=f 2,由图象知λ1=2λ2,又因为v =λf ,所以v 1=2v 2,选项C 正确.]思维提升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振源和介质,有波动一定有振动.波的频率决定于振源. 2.v =λf =λ/T.波速决定于介质,波长由介质和波源共同决定.3.简谐波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4.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是波特有的现象.5.多普勒效应:波源的频率不变,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核心考点突破】例 1 D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选项A 、C 错误.机械波可能是横波,也可能是纵波,故振动质点的振动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选项B 错误.振动质点的振动是由波源的振动引起的,故质点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选项D 正确.][规范思维] 掌握振动与波动的区别和联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一同三不同”,即振动的周期或频率与波动的周期或频率相同;振动的方向与波动的方向不同;振动的速度与波动的速度不同;振动的路程与波动路程不同.例2 C [由波动图象可知t 0时刻x 0处质点正向下振动,下一时刻质点纵坐标将减小,排除B 、D 选项.x 0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向下,故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规范思维] 本题考查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相互转换问题,应从波的图象和题意中提炼出以下三点信息:①波传到x 0之前,x 0处的质点不振动.②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向下.③t 0时刻x 0处的质点正向下振动.例3 见解析解析 (1)波的传播方向有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 =nλ+3λ/4=(4n +3) m (n =0,1,2,…)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 =nλ+λ/4=(4n +1) m (n =0,1,2,…)(2)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 =nT +3T/4得:T =4t/(4n +3)=0.8/(4n +3) (n =0,1,2,…)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 =nT +T/4得:T =4t/(4n +1)=0.8/(4n +1)(n =0,1,2,…)(3)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v =x/t 或v =λ/T向左传播时,v =x/t =(4n +3)/0.2=(20n +15) m/s.或v =λ/T =4(4n +3)/0.8=(20n +15) m/s.(n =0,1,2,…)向右传播时,v =x/t =(4n +1)/0.2=(20n +5) m/s.或v =λ/T =4(4n +1)/0.8=(20n +5) m/s.(n =0,1,2,…)(4)若波速是35 m/s ,则波在0.2 s 内传播的距离为x =vt =35×0.2 m =7 m =134λ,所以波向左传播. (5)若0.2 s 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0.2 s 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 =3λ/4=3 m ;传播的时间t =3T/4得:周期T =0.267 s ;波速v =15 m/s.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λ/4=1 m ;传播的时间t =T/4得:周期T =0.8 s ;波速v =5 m/s.[规范思维]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考虑波传播的“双向性”,例如:nT +14T 时刻向右传播的波形和nT +34T 时刻向左传播的波形相同.其次要考虑波传播的“周期性”,时间、传播距离都要写成周期、波长的整数倍加“零头”的形式.例4 见解析解析 (1)设波长为λ,频率为f ,则v =λf ,代入已知数据,得λ=1 m.(2)以O 为坐标原点,设P 为OA 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 ,则两波源到P 点的波程差为Δl =x -(2-x),0≤x ≤2.其中x 、Δl 以m 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Δl =(k +12)λ,k 为整数 解得:x =0.25 m ,0.75 m ,1.25 m ,1.75 m.思想方法总结1.(1)由波的图象判断该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沿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将波分为上坡段和下坡段,则位于上坡段的质点向下振,位于下坡段的质点向上振,即“上坡下振”,“下坡上振”.(2)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 =λf.另外,v =λ/T =Δx/Δt.2.对于已知波动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上某质点的振动图象的问题,往往是从波动图象上能读出波长,从振动图象上能读出周期,从而可以计算出波的传播速度;再根据某质点的振动图象上所描述的波动的图象对应的时刻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就能确定该波的传播方向.3.解决波动图象中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1)分析出造成多解的原因.①波动图象的周期性,如由Δx =nλ+x ,Δt =nT +t ,求v 出现多解.②波传播的双向性.(2)由λ=vT 进行计算,若有限定条件,再进行讨论.【课时效果检测】1.ABC 2.D 3.D 4.ABD 5.D 6.C 7.BC8.相同 等于零 等于原来声波振幅的两倍9.(1)见解析图 (2)3 000 m解析 (1)因为超声波的频率为f =1.0×105 Hz ,所以质点振动周期T =1f=10-5 s ,x = 7.5×10-3 m 处质点图示时刻处于波谷,所以可画出该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因为超声波的频率为f =1.0×105 Hz ,由波的图象可知超声波的波长λ=15×10-3 m ,由v =λf 可得超声波的速度v =λf =15×10-3×1.0×105 m/s =1 500 m/s 所以鱼群与渔船间的距离x =vt 2=1 500×42m =3 000 m. 10.见解析解析 由题意λ=0.8 m(1)若波由P 传至Q ,由t =0.6 s =34T ,解得T =0.8 s. (2)若波由Q 传至P ,则t =0.6 s =14T ,解得T =2.4 s ,波速v =0.82.4m/s =0.33 m/s. (3)若波由Q 传至P ,则T =2.4 s ,从t =0时刻开始,每经过半个周期,P 、Q 间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即t =nT/2=1.2n s ,式中n =0,1,2,3,….易错点评1.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是波特有的现象,但它们的产生的条件不同,现象也不同.要产生稳定的干涉,需要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而要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需要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2.波动问题往往具有多解性,或因时间的周期性,或因空间的周期性,或因波的传播方向不固定.某些同学往往考虑不全,造成失误,比如第10题.3.对于波动和振动的综合性问题,把图象看错,符号不明意义,从波动图象想象不出振动过程是常见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