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配套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目的要求:1.掌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2.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3.通过想象,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材分析: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
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几人痛饮而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
及写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
课型
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结合自己的预习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你的灯塔点亮,让你的学习明确方向。
听完朗读后自由朗读,读完文章之后用红笔修改和补充自己的导读单,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科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为
天寒地冻他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独自一人。
他很在乎雪景吗?
没有记下来,有什么
7.;折射出人物的情感。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白描的方法: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公布课教学实录新人教版1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一、激情引入新课学生齐背诵《江雪》古代文人墨客都喜爱看雪,张岱也不例外,咱们一路到湖心亭看雪。
请大伙儿高声地散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懂字义。
生读,显示不由自主齐读。
师:我看出了你们班的团结,教师要求散读哟。
开始生:抽取学生朗诵。
师:有无读错的地址,大伙儿帮忙纠正一下。
生1—2纠正生:齐读生字。
师:说文解字,“毳”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毛………………师:依照咱们对字音的了解,对多音字的了解,咱们齐读课文,必然要高声朗诵。
生:朗诵。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大伙儿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一个词形容张岱那个人。
生:痴师:咱们此刻说到痴就会用哪些词语形容?生:呆生:弱智师:到底张岱的什么行为让大伙儿感觉就很呆了,很弱智了。
生:大雪三日,本来很冷,一样的人都窝在家里烤火,张岱跑去看雪,有点呆。
师:你能高声朗诵出来吗?生:读,拉长“具绝”一词。
师:你长读的那个词是啥意思?生:再读。
生:一人独往湖心亭看雪,“独”能够看出,一样人都结伴,他一个人去很呆。
师:张岱是不是感觉不到冷?生:不是,还带着火炉,穿着厚厚的衣服。
师:哪个词能够看出来?生:拥师:看来张岱并非傻啊,你感觉那个痴还能够作何说明、生:痴迷师:是什么样的雪景让张岱痴迷呢?四、品读课文,感受意境师:出示文中的雪景句生:齐读。
师:你最喜爱其中的哪些句子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生:我喜爱天与云与山与水,都连在一路了。
师:指导朗诵这句。
生:我喜爱上下一白。
白茫茫的。
师:指导朗诵。
生:我喜爱雾凇沆砀师:雾凇什么意思,沆砀什么意思。
生:师:指导大伙儿用手势朗诵写雪景的句子。
出示: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罢了。
在那个句子中,你喜爱哪些字或是词?生:一,有点像中国的写意山水画。
、师:学生朗诵,教师画画,这是教师心中的雪景,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副雪景生和教师一路读这句。
师:一字让咱们感觉自己渺小。
师生一路加上肢体语言读这段。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基础知识应用1、给加点字注音。
⑴是日更.定()⑵拥毳.衣炉火()⑶雾凇.()⑷喃喃.()2、解释加点的词。
⑴是日更定.————⑵余拿.一小船————⑶惟.长堤一痕————⑷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下列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上下一白.上下一.白A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是.日更定及.下船,舟子喃喃曰……C D是.金陵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4、翻译下列句子。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按课文原句填空⑴湖上影子,惟——-——、——、——、——-。
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6、《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的————在明亡后追怀往事的山水小品,出自他的回忆录——————-。
7、古诗词中咏雪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联。
⑴————-,————-。
⑵————,————。
8、西湖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你能默写出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文名句吗?至少写出两联。
⑴————,————。
⑵————-,————。
课内精段赏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是日更.定————————-⑵更.有痴似相公者————-2、文中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句子是哪一句?————————————————————————————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限制“人”的量词一般是“个”,即“一个人”。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29.湖心亭看雪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挐()2.说明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挐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这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又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著有作品《》《》等。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二、阅读(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罢了。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成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纳明代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补出以下语句的省略成份。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情感?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5.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29.湖心亭看雪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字词注音。
八年级语文上册 6.29 湖心亭看雪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
湖心亭看雪提技能·一课两练【练基础】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惟.长堤一痕( )(2)拥毳衣..炉火( )(3)雾凇沆砀..( )(4)上下一.白(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更.有痴似相公者 ( )答案:(1)只,只有(2)用毛皮制成的衣服(3)白气弥漫的样子(4)全(5)哪能(6)尽力地喝(7)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答案:(1)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米粒罢了。
3.下列句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余挐一小舟B.湖心亭一点C.上下一白D.一童子烧酒【解析】选C。
A、B、D项中“一”的意思是数词“一”,C项中“一”的意思是“全”。
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独往/湖心亭/看雪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有两人/铺毡对坐【解析】选C。
正确的停顿应为: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解析】选B。
以移步易形换景的不同视角,写出不同的雪景。
二、课内阅读(2012·泉州中考)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解析】选B。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课堂导入】大家能想起来多少关于西湖的诗词?请大家背出来。
同学们背的都是描写西湖的春天和夏天的诗歌,确实,西湖的春和夏很美,游人如织,可是有人想到在冬天到西湖一游吗?在冰雪覆盖一片茫然的隆冬?可能有人说不可思议。
可是就有一个这样的人。
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领略冬天西湖的美,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介绍湖心亭与作者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二、整体把握课文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 ǎng)饮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几首写西湖的诗句导入。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学生:齐读。
教师:有人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也有人说,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诵读之,品味之,言有尽而意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雪景之美!(出示题目:《湖心亭看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红色突出重点,学生看到可以引起重视。
)三、整体把握课文1. 朗读课文,正音正字,明确朗读节奏(白板出示朗读内容)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 gēng )定矣,余/拏( ná)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助学练测集优方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助学练测集优方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课文导读本文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更.定〔ɡēnɡ〕毳.衣〔cuì〕雾凇.〔sōnɡ〕沆砀..〔hànɡ dànɡ〕一芥.〔jiè〕崇祯..(chónɡ zhēn)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有此人(ɡènɡ) 强.饮(qiǎnɡ)二、词语释义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终止。
余拿一小船:拿,撑,划。
拥毳衣炉火:拥,围裹。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充满。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充满的模样。
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客此:在此地客居。
客,客居,作动词用。
舟子:船夫。
三、语句解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现在湖上冰花充满,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犹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确实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四、作家作品张岱〔1597—1679〕,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往常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用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基础知识检测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拥毳衣炉火()________2.雾凇沆砀()________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
作品有《》、《》。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检测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拓展阅读检测(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突兀()如颊()目酣神醉()丁酉()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突兀层崖中()(2)山色如娥()(3)已不觉目酣神醉()(4)余游西湖始此()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1)是日更.定()(2)拥毳.衣炉火()(3)雾凇.()(4)喃.喃()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挐一.小舟3.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西湖(二)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③,尤④为奇观。
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⑧,弥漫二十馀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⑨之工,山岚设色⑩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⑪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
④尤:特别。
⑤石篑:一个人的号。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张功甫:人名。
⑧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⑨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⑩设色:用颜色描绘。
⑪夕舂:夕阳。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梅花为寒所勒.()(2)竟不忍去.()5.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安可为俗士道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7.找出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运用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训练
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 ____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 __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 ____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
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9 湖心亭看雪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0分)1、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3、余拏.一小舟()4、雾凇沆砀....()5、上下一白..() 6、余强.饮()7、三大白.() 8、客.此()9、及.下船()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内容理解。
(30分)1、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案(含试卷)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上下一白..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景色?(用原文回答)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完成第29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的。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2.2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孟.夏(mèng)花骨.朵(gū)细碎.(suì)B.扳.尖(bān)德熙.(xī)逛.菜市(guàng)C.吆.唤(yāo)乒乓.(pāng)鸡(zōng)D.一碟.(dié)柔和.(hé)井冈.山(gǎng)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的阶级意识。
(3)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4)这种极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A.虽然朴素探寻特别B.虽然朴素探寻特殊C.即使朴实搜寻特别D.即使朴实搜寻特殊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测练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沆砀..()()拥毳.()衣长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2)湖中人鸟声俱绝.()(3)余拏.一小舟()(4)余强.饮三大白()3.辨析下列多义词。
(1)一:惟长堤一痕()上下王一白()(2)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雕栏相望焉()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A.拥/毳衣炉火B.湖中/人鸟声/俱绝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独往/湖心亭/看雪5. 本文选自,作者是,号,又号,是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等书。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雪后西湖的和游湖人的。
6.翻译。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二、同步解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8. 试分析“绝”字的妙处。
9. 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10.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11.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12.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3.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4.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三、美文赏析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耿(丁勇)(一钟镇)(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以下粗体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 我乘小船在衣服里生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 我们怎么能有更多的人?⑧ 我喝了三杯白饮料就走了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 大雪下了三天,。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 白色,上下。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清王朝已经建立了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然采用了明代的年份。
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自看湖亭雪”一句中“独自”一词的作用是什么?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以上划线句子在内容和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二)在展馆里,两个人摊开毯子,坐在对面。
一个男孩的酒炉正在沸腾。
他见了于,非常高兴地说:“湖里怎么会有更多的人呢?”拉尤一起喝酒。
余强喝了三杯白葡萄酒和树叶。
当被问及他的姓氏时,他来自金陵,现在在这里。
他一下船,周子就喃喃地说:“别说他为他丈夫疯狂,更像他!”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去展馆()高兴地说()是金陵来的游客()这里()拉余同饮10.“烈酒三片白叶”和“拉玉一起喝”两句话中的“强”和“拉”字表达了什么感情?29参考答案:一、1? ēn?你呢?哈恩?迪恩?吉日安?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 陶安在明末清初梦见了张代宗的儿子陶安② 湖中鸟儿的叫声是独一无二的③我坐了一条小船来装衣服和火④ 雾凇,当天空,云,山和水⑤ 不要说它更像一个盲人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上没有行人,天空中没有鸟儿,天气寒冷,心情平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湖心亭看雪练习
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 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 _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 _______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
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名词,酒杯) . (4)白 名词,白色 ) 上下一白( . 见余,大喜(副词,非常) . (5)大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形容词,大的) .
3.词类活用 客. 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2)省略句 ①见余,大喜曰(句首省略主语) ②大雪三日(假字
余挐一小舟(“挐”通“桡”,撑船) .
2.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矣(量词,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是日更定矣(量词,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 (1)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副词,还 .
上下一白( 副词,全 . (2)一 长堤一痕(数量词) . 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 (3)是 是金陵人(判断动词) .
5.作家作品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 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 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 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6.助学背囊 (1)主题思想 文章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淡雅的西湖雪景图,叙写了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 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 俗之外的雅情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