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78)锻造高水平的校园学术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年级、学科为分类标准划分而出的备课组,本质上说,只能是一个民间性的学术共同体,而非学校管理系统下的一级准行政机构。所以这样定性,是因为备课组并不承载直接地管理、教育学生的职能,同时也不直接承担管理、教育组内教师的功能。备课组的价值,在于集中同年级同学科所有教师的智慧才华,针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具体学情,结合本备课组教师的教学实际能力,共同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制定教学计划,协调教学进度,共享教学资源,彼此分工协作,多快好省地完成教学任务。
明确了备课组的学术共同体的属性后,便可以发现,备课组建设的核心点,就只能是教学研究。用教学研究服务于学科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同时服务于备课组内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备课组不得不承担的教研重任。
备课组的教学研究,主要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展开,才能实现上述服务目标呢?粗线条上看,至少应该满足三点需求:教研需求,发展需求,个性需求。
一、教研需求的满足,是备课组存在的基础价值
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学术共同体内的教学研究,在现实教学环境下,最常规的表现,总是以布置教学任务、统一教学进度、落实事务分工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备课组长占据主角位置为具体活动形式。这样的备课组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和教学研究根本沾不上边儿。
应然状态下的备课组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首先,备课组的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目标指向,是围绕着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适宜于具体学情的良好教学方法。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将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依照教学内容的差异,区分为“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其中,“课程内容”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解决“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教材内容”是指“为了有效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解决“用什么去教”的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交际的对象”,而不是“学习的对象”;“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解决“实际教什么”的问题。①
王荣生教授对语文教学活动形式的区分,实际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语文备课组教学研究的方向。由王荣生教授的“三分法”可以发现,语文教研的核心,首要任务在于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内容,其次在于探究教学内容,最次才是教材内容。
现实中的备课组教学研究,最常态的主题内容,恰恰是居于最次要位置的教材。很多时候,同行们将精力过多投放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理解上,投放到对教材微言大义的条分缕析上,忽视对教材所传递的信息的有效研讨,更忽视对文本作为课程资源应该承载的课程目标的研究。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语文学科少慢差费现象的滋生蔓延。
正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认知,所以,应然状态下的备课组教学研究,就应该在每一次活动中,都锁定“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这两个重要研讨目标展开探究。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在全面了解具体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洞察该文本在教材中承载的教学任务,明了实现这一教学任务时应该采用或可能采用的教学技法。只有这样,备课组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具有高瞻远瞩的价值,才能使研究活动具备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中的实践意义。
其次,备课组的教学研究目的,不只为了解决一些近期教学中的具体事务,更为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层面上,通过全体成员的思考发现,推进组内全体教师教育理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自然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下的标准,除了升学率之外,更在于它是否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崇高理想、广阔胸怀、博爱精神、民主情操的新型公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自然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引领。
语文学科独具的人文性要素,使得语文教学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了这份滋养灵魂的重任。然而,现实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并不能够用自己的铁肩担当起这份道义,除却越来越沉重的升学压力外,语文教师自身人文情怀和教育理性思维力的匮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何才能培养出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情怀和教育理性思维力呢?最根本的方法当然是自身的学习与思考。但,强化内因的同时,外因也不可忽视。其中,
在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开展主题明确的专项研讨,就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用如下一些措施落实这一活动:
1.专题学习。在明确主题意义的前提下,通过对精心挑选的优秀书刊以及网络上的精美短文的学习,对备课组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2.佳作共读。采用组内成员推荐的方式,精挑一部分哲学著作和教育理论著作,在平时个体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利用备课组集体活动时间,开展心得交流。
3.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平台功用,在学校论坛上开设个人专题贴和备课组主贴,借助网络环境及时交流学习感悟,撰写学习心得和教育教学随笔。
可用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活动实施之初,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先在备课组内通过讨论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用惩戒来逼迫所有成员投入活动中。当这些活动成为习惯,或是当成员品尝到活动带来的益处时,自然也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做了。
第三,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具体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活动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每一个个体,都能以一种“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积极心态,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热烈辩论,求同存异。
事务性的备课组活动中,总是少部分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大多数人会上洗耳恭听,会后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这样的活动,不会满足组内成员的教研需要。研究性的备课组活动中,对教学问题的探究是永恒的主题。无论职务高下年龄大小,大家都可以将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研究,都可以征对自己欣赏的文章推荐大家阅读,都可以在主题学习研讨及案例分析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此,每个人都具有了平等表达观点的机会,都拥有了提出问题或提出质疑的权力,都能够征对自身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得失,或推广一种想法,或警示一种错误。这样一来,大家拥有了同等的话语权,拥有了均衡的研究机会,自然也就满足了所有成员的教研需求。
二、发展需求的满足,是备课组良性运作的现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