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

合集下载

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

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

项目名称: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委托方(甲方):苏州市规划局相城区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方(丙方):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7年10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主管所长:尹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邓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杨一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朱郁郁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项目参加人:董珂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肖礼军助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赵权助理城市规划师李艳钊助理城市规划师桂晓峰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崔琪助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王乾助理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周小新助理城市规划师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学士曾芝琼(Quinn Tang)UClA 城市规划硕士编制单位: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院长:钮卫东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总工:俞娟高级城市规划师分管所长:虞林洪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徐惠珍高级城市规划师施进华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梅晓红高级城市规划师黄征洋城市规划师袁佳助理城市规划师邹新忠注册城市规划师潘铁工程师田浩助理工程师斯格(Gretchen)美国南加州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篇相城区城乡协调规划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相城区发展定位与策略 (2)第三章四区划定 (4)第四章区域协调 (5)第五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6)第六章城乡统筹 (7)第七章城乡空间发展指引 (9)第八章城乡综合交通体系 (11)第九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十章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14)第十一章城乡空间设计指引 (15)第十二章城乡旅游发展规划 (17)第十三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8)第十四章城乡安全系统规划 (21)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24)第十六章实施策略与机制 (25)第二篇相城区中心城区分区规划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27)第三章规划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27)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28)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9)第六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9)第七章分区划分及控制指标 (30)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30)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 32第十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3)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建议 (36)第十三章附则 (37)第三篇相城区北组团规划 (39)第一章总则 (39)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39)第三章规划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39)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40)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0)第六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41)第七章分区划分及控制指标 (41)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42)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3)第十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4)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47)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建议 (48)第一篇相城区城乡协调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标1.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苏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虹桥规划

大虹桥规划

大虹桥规划大虹桥是上海的一个交通枢纽和商务中心,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目前,大虹桥的规划已经开始,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商务中心和旅游基地。

大虹桥规划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首先,大虹桥将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交通枢纽。

目前,大虹桥已经是上海地铁和高铁的重要站点,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其交通网络。

计划中的大虹桥将建设新的地铁线路和高速公路,以便更好地连接大虹桥和周边地区。

此外,还计划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引进更多国际航空公司和扩展国际航线,方便人们出行和物流运输。

其次,大虹桥将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商务中心。

目前,大虹桥已经拥有众多商务办公大楼和商场,未来将进一步增加商业设施和高端办公楼。

计划中的大虹桥将引进更多国际企业和机构,打造一个集商务、金融、创新和创业于一体的中国城市。

此外,还计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吸引更多国际会议和展览。

再次,大虹桥将成为一个便利的旅游基地。

大虹桥周边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高端酒店,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

计划中的大虹桥将建设更多的文化和娱乐设施,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和活动。

同时,还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形成旅游“一日游”的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最后,大虹桥还将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计划中的大虹桥将建设更多的绿色公共空间和生态园区,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同时,还将推广低碳出行和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鼓励居民和企业参与环保行动。

综上所述,大虹桥的规划将使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商务中心和旅游基地,同时注重交通便利、商贸发展、旅游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这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城市的综合发展,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国际形象。

大虹桥的规划前景十分广阔,相信未来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加快示范区建设暨青西三镇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加快示范区建设暨青西三镇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加快示范区建设暨青西三镇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5•【字号】青府发〔2022〕16号•【施行日期】2022.03.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加快示范区建设暨青西三镇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现将《青浦区加快示范区建设暨青西三镇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2022年3月5日青浦区加快示范区建设暨青西三镇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是青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青西三镇紧紧围绕建设“更具创新活力的世界级著名湖区”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两大国家战略,抓落实、抓推进、抓突破,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特别是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的全面启动,青西三镇从厚积薄发到风云际会,已然站在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最前沿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面临着前作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十三五”以来,青西三镇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战略使命,全力以赴做好生态建设、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三篇大文章”,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城乡品质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1.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以来,青西地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完成税收总收入76.26亿元,年均增长9.3%,占全区比重达到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9.26亿元,年均增长29.5%;累计完成实到外资6.09亿美元。

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海)金融产业园挂牌成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青浦服务中心落户朱家角,中采服务贸易产业园、华院华东互联网产业园等招商引资有序推进,震坤行工业超市、渠润供应链科技被认定为“6+365”展示交易服务平台。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青府发〔2021〕78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现将《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1年12月30日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时期,青浦区深入贯彻两大国家战略,产业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初步构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的“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体系。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十三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浦区初步构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体系,为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下了扎实基础。

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不断成长,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上海市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

(一)主要成绩1.经济密度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我区通过加大低质低效企业清退、引大引强引实提升效益,土地单位产出强度有了明显提升,保障我区工业产值保持平稳。

单位土地产值由“十二五”末的44.37亿元/平方公里,提升至2019年末59.9亿元/平方公里;同期单位土地税收由3.48亿元/平方公里,提升至4.73亿元/平方公里。

表1.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2.品牌影响和制造品质不断提高一是助推企业上市做大做强。

我区境内外上市企业25家中,制造业企业达13家,占比过半。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07•【字号】沪府办发〔2023〕20号•【施行日期】2023.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23〕2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1月7日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进一步提升本市特色产业园区创新突破、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特色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培育,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功能载体,构筑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优势,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提升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能级和竞争力。

聚焦特色产业方向,提升产业特色化和品牌化,布局和发展先导产业、重点产业、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

打造特优园区主体,优化园区平台主体开发运营机制,加大专业化、综合性配套供给。

营造特强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融合发展,促进项目、资源要素耦合共生,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到2026年,全市特色产业园区达到60个左右,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00家左右,国家级和市级创新研发机构达到36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集群化发展强化行动抓好标志性产业链布局。

实施一批补链固链强链重点项目,培育集成电路、创新药和高端医疗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民用航空等标志性产业链10条以上,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打造特色产业地标。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8.22•【字号】闵府发〔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闵府发〔2024〕1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有关单位:现将《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4年8月22日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提升闵行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引领力、显示度,根据上海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进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特制定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深化创新协同联动,打造价值创造的前沿阵地(一)壮大战略科技力量1.加强基础创新策源平台建设,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碳能源等领域,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牵头单位:区科委。

配合单位:区经委)2.加快打造长三角技术市场开放平台,强化与江苏、浙江、安徽技术市场联通,深化对接长三角技术项目,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牵头单位:区科委。

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局)3.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逐步完善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功能,探索形成点对点对接的成熟机制,引导和鼓励跨境技术交易转化落地。

(牵头单位:区科委。

配合单位:南虹桥集团)4.持续深化“大零号湾”总体规划研究,形成科创策源功能区专项规划成果,发布“大零号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榜单,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发展高地。

国务院关于《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09•【文号】国函〔2024〕30号•【施行日期】2024.02.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关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24〕30号上海市人民政府、海关总署:你们《关于设立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的请示》(署贸发字〔2024〕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总体方案》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更好发挥上海对外开放优势,依托国际航空枢纽条件,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创建高度便利的国际商务交流载体,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三、上海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总体方案》明确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具体实施方案,有效推进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发展。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指导和服务,制定具体配套政策,积极支持上海市推进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

海关总署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对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成果进行评估、总结推广经验。

《总体方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国务院2024年2月9日。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放型经济平台,将发挥上海对外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对外开放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

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的一项战略抉择。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致力于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作为上海市未来的综
合性交通枢纽。

自贸试验区紧密围绕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一战略目标,积极驱动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和产业布局的创新,持续增强功能定位、开放环境、创新驱动和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形成开放型产业生态系统,不断提升综合开放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立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贸易便利化、支持跨境投资、促进金融开放、增强人才培养、强化创新驱动等六大方向出发,各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同时,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支持内部监督和各项监测指标。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建设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发展的新平台,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优势和地位,促进全球化进程,吸引国际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开放枢纽。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05•【字号】闵府办发〔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3.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闵府办发〔2024〕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有关单位:《闵行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4年3月5日闵行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4年,闵行区坚持纵深推进、迭代升级,聚力四大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为基础保障、国际化为重要标准,擦亮营商环境闵行品牌,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瞄准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佳的目标,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为企业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把闵行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一、实施对标世行提升工程,打造高标准国际化营商环境(一)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行动。

依托企业登记在线系统,拓展更多市场准入准营全程网办服务场景,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全程电子化。

创新推广“一企、一照、一码”的场景应用(区市场局、区行政服务中心)。

优化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依托电子签章进一步减少申请人线下跑动(区市场局、区大数据中心)。

为居民服务业个体工商户提供集中登记地,提升个体工商户登记便利度(区市场局)。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嘉定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嘉定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嘉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8.14•【字号】嘉府办发〔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嘉定行动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嘉定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8月14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嘉定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弘扬“承疁城古韵,创品质嘉定”的城市质量精神,健全质量政策体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实施质量强区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推进品牌建设,提高产业质量竞争力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嘉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建设“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提供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四大品牌”建设持续深化,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显著增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虹桥商务区“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虹桥商务区“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虹桥商务区“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3•【字号】沪府发[2012]63号•【施行日期】2012.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虹桥商务区“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6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虹桥商务区“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七月三日上海虹桥商务区“十二五”规划开发建设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决策,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的“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商务中心”要求的重要举措。

为充分发挥虹桥商务区在促进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依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虹桥商务区涉及范围和发展现状虹桥商务区地处上海西部,涉及长宁、闵行、嘉定、青浦四个区,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分为27平方公里的主功能区和59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其中主功能区包含4.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核心区是虹桥商务区近阶段重点开发区域。

主功能区涉及两个行政区、三个街镇,分别是闵行区新虹街道、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和新泾镇部分区域。

到2010年底,虹桥商务区涉及的主要街镇共有常住人口约79万人,区域内常住人口约为45万人。

(一)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2011年7月全面投入运营。

由京沪高速(G2)、沈海高速(G15)、沪渝高速(G50)、外环高速(S20)组成的外围快速路网,以及虹桥商务区“四横三纵”(“四横”指京沪高速、北翟高架、崧泽高架、沪渝高速,“三纵”指外环高速、嘉闵高架、沈海高速)快速路网系统已初具雏形。

发展新时代虹桥经验

发展新时代虹桥经验

发展新时代虹桥经验
新时代虹桥经验是指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经验。

以下是一些发展新时代虹桥经验的举措:
- 依托区位优势,做强商务、会展、交通核心功能,持续扩大双向开放。

- 通过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建设等举措,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总体方案》明确的104项重点任务已落地99项,落地率超过95%,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显效。

新时代虹桥经验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作者:吴志祥孔迎帆唐也刘曼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3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是特定区域内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促进创新,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并以此引领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融合发展,中央层面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把建设国际一流数字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在“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实体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深入研究吴江区产业集群融合的发展基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如何加快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步伐,对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有着重大意义。

一、现状分析(一)吴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吳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独特。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吴江区位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二)吴江民营经济活跃且产业配套完善吴江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民营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是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名单,并争取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1958亿元增长至2022年233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的36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67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5580亿元,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级。

恒力、盛虹连续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并持续进位。

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数量再创新高,总计6家企业入围,其中3家跻身百强。

上市企业累计达33家,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

汕头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合作

汕头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合作

汕头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合作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更高水平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争当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力军,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成为特色节点城市。

(一)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合作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价值高地。

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城市深度合作,释放交通区位、产业合作、绿色创新、创业生活等方面价值潜力。

以“轨道上的湖州”为牵引,参与都市圈同城化交通网建设,发展枢纽经济,打造交通枢纽价值高地。

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努力打造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样板,打造产业合作价值高地。

共建共享长三角一体化生态大花园,加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紧密联动发展,协同推进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创新,打造绿色发展价值高地。

共建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推进试点先行区建设,促进成果应用。

吸引沪杭地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我市延伸布局,设立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待遇”,打造宜居宜业价值高地。

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全方位、深层次参与上海“1+8”大都市圈建设,着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的西翼门户。

深度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纵深推进科技、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合作。

共建沪湖绿色智造创新廊道,探索“飞地”产业园区、联合创新中心(基地)共建新模式,高质量打造G60科创走廊北翼核心带。

积极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及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战略载体的联动。

推进长三角绿色智造联动发展南浔合作园建设。

深度参与全省大湾区和大都市区建设。

全面落实省“大湾区”“大都市区”战略,协同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共建大运河文化带。

推进杭湖一体化进程,联动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建设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深化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承接杭州都市圈产业外延功能溢出。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3.09.15•【字号】苏教〔2023〕2号•【施行日期】2023.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苏教〔2023〕2号各县级市(区)教育局(教体文旅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学校(单位):现将《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研究落实方案,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教育局2023年3月23日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2023年,全市教育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推进苏州教育事业“优先中领先,率先中争先”,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教育力量。

一、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结合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全员学习培训,跟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依托苏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联盟,开展“思政名师大巡讲”“苏州师说党的二十大”活动,以思政课教师为重点言传身教,面向校内校外开展新思想、新理论宣讲活动。

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教育在行动”活动,组织“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研讨交流,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体系化研究和理论性阐释。

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组织1次教职工政治学习,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落地生根。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7.13•【字号】闵府办发〔2023〕23号•【施行日期】2023.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闵府办发〔2023〕23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3年7月13日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部署要求,加快提升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引领力、显示度,根据上海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进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特制定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着力提升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辐射带动功能(一)加快构建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1.充分发挥“大虹桥”会展产业联盟功能,着力推动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加强产品研发和项目合作。

(牵头单位:南虹桥集团,配合单位:区经委)(二)围绕产业定位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特色化发展2.聚焦区域消费载体优化,促进消费扩容升级。

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点促消费活动,积极培育品牌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持续打响“虹桥购物”品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牵头单位:区经委,配合单位:南虹桥集团)3.积极推进虹桥国际商务合作伙伴机制建设,依托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等功能型平台,吸引集聚一批国际影响力大、服务能力强的管理、会计、法律类专业服务机构落户,加快推动建立具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旨在将虹桥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通、商贸、金融、文化、创新中心,促进上海乃至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一、交通枢纽建设1. 完善航空交通网络,提高虹桥机场的国际化程度,增加国际航线的数量和频次,吸引更多的国际航空公司进驻。

2. 加强铁路交通的国际连接,建设虹桥高铁站和国际联运中心,增加国际列车的开行数量,打造国际铁路大通道。

3.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将虹桥机场、虹桥高铁站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便捷的交通换乘体系。

二、商贸中心建设1. 建设虹桥国际商贸展览中心,举办国际性的商贸展览和会议,吸引国内外企业参与,促进国内外贸易和投资的交流与合作。

2. 发展虹桥国际贸易试验区,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提供便利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3. 培育国际贸易中心企业,提供金融、法律、物流等综合服务,吸引境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三、金融中心建设1. 发展跨境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设虹桥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提供跨境清算、融资等金融服务。

2. 建设虹桥金融街,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培育金融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3.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健全的金融法规体系,确保金融中心的稳定运行。

四、文化创意中心建设1. 打造虹桥文化创意园区,引进文化、艺术、设计等创意产业,培育创意企业和人才,提升虹桥的文化创意影响力。

2. 举办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展览,吸引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机构和人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

以上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强化交通枢纽、打造商贸中心、发展金融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虹桥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开放枢纽,为上海和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闵行区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

闵行区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建设“大零号湾”产教融合区。围绕重点产业打造具有“大零号湾”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和认定一批区级 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推荐一批企业入选上海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支持企业参与完善高校专业课程调整和人 才培养方向,加大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专业硕士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依托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创业学院, 华东师大上海首席技术官学院资源,挖掘知名创业导师、优秀讲师资源,培育硬科技创业人才。(推进单位:区发 改委、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区经委、区科委、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南滨江公司)
服务系统作用,畅通成果转化和师生创业通道,服务支持一批师生、校友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和融资上市。(推 进单位:上海交大、区科委、南滨江公司)
.加速建设升级版大学科技园。打造升级版校区、园区、城区联动模式,推进环校区校企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基 地建设,切实增强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功能,承接高校综合智力资源溢出,全面提升建设能 级。推动“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和未来场景实验区。做实华东师大 国家大学科技园闵行(紫竹)基地,吸引生命科学和智能教育产业等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国家技 术创新中心、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等联动,推动相关创新资源导入。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辐射带动周边科创园区形成“环高校科创带”。(推进单位: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吴泾镇)
(三)前沿新兴产业引领行动
IL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大零号湾”产业规划,根据国家和全市重大战略新任务,规划产业发展新布局 和新赛道。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三大新兴产业领域,吸引一批具有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在“ 大零号湾”集聚。推进上海智能医疗示范基地、中航机载“三中心一总部”等项目建设,加快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 业。推动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基因检测等领域开展前沿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攻关,提升产业发展新优势。 鼓励马桥试验区重点发展“四智”产业,并先行聚焦智能终端产业,培育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产 业集聚。支持上海交大整合“大健康”“大信息”“大海洋”专项战略,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海洋装 备前瞻技术研究院等创新技术策源平台,做好区域重点产业支持。(推进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南滨江公司、马 桥试验区公司、江川路街道、吴泾镇、颛桥镇、上海交大、华东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标准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
作者:刘向丽林康林纯静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提升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支撑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此,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成为进一步明确长三角城市分工,实现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探索。

发挥枢纽优势,加速创新要素共享。

苏州高铁北站位于相城区,是距离上海虹桥枢纽距离最近的地市级高铁站,平均十几分钟就有一班高铁通往上海,通勤时间最快20分钟。

未来通过扩容,将成为京沪高铁与通苏甬高铁、如苏湖城际与苏锡常城际交汇的“双十字”枢纽。

苏州高铁北站由京沪高铁节点升级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有利于缓解虹桥站客运压力,还有利于打造分工明确、组织高效、资源集约的沪苏高铁一体化发展格局。

此外,相城毗邻上海的经济地理优势,有利于其承接上海产业、资本、技术等资源辐射,并共享虹桥商务区的会展、商务等服务。

同时,相城依托土地要素充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量大和技术工人供给相对充裕,以及产业链引入合作的空间大等优势,能有力缓解空间、人力、资本等要素不足对上海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约,实现创新要素在虹桥与相城之间的快速共享。

不仅如此,还可采用在上海开展从0到1的基础研发,在相城实现从1到N的应用型研发、转化和量产的方式,实现虹桥-相城协同创新。

产业优势突出,产业格局协同互补。

相城瞄准科技研发的终端环节,主动抢抓国家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创建的机遇,以研发产业为主,配套部分高端制造业,初步形成了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智能驾驶、先进材料
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正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枢纽中心、未来活力中心。

目前,相城已有专业研发公司1000多家,包括大数据企业495家、工业互联网企业121家、科技金融企业173家、智能驾驶企业46家、先进材料企业131家、生物医药企业75家等。

同时,相城启动建设长三角智能驾驶产业示范区,产业生态多元化特征明显,产业优势突出,与虹桥形成分工合理、协同互补的区域空间格局。

相城还依托领军型企业集团,带动高端配套产业的发展和优质资源要素的流入,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突破口,合力推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以智能驾驶领军企业Momenta(初速度)的落户为例,其落户让相城集聚智能驾驶终端、模组、高精地图等关联企业46余家,包括智加科技、华砺智行等行业领先企业。

在全国率先提出“工业超市”连锁概念的企业——仕泰隆于2018年12
月落户苏州,截至2019年6月,已经吸引30多家国内外一流设备厂商带着新款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机、自动化、测量检测及综合服务商进场,200多家制造企业现场“探班”。

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搭建协同创新载体。

相城积极对接全国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为建立创新联合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撑。

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清华控股、苏州大学合作共建了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产业基地、阳澄湖国际科创园、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等科技载体。

依托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与上海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作,鼓励上海基础性研究成果到相城深度开发和转化,打通从“科学”到“技术”和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环节,构建完整创新链。

其中,与上海大学共同组建智能物联创新研究院,建立共享单车华东制造总装基地;与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共建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苏州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已引入在孵企业43家、人才项目16个、产业项目27个;与同帆云济(苏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电信学院等优势学科共同打造大数据与车联网(苏州)创新中心。

同时,由国开金融牵头,与美国多个大学合作共建苏州国际医疗健康中心;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共建的长三角合作医院,已成立“大
国工匠”工作站和高级专家诊疗中心;依托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著名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国际医疗健康(苏州)中心,谋划共建长三角国际医疗健康示范区。

相城还致力于打造跨区域创新载体,积极承接上海创新资源辐射,为集聚联合创新人才、实现联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供了平台支撑。

在相城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区、高铁新城三大产业创新载体基础上,建立上海虹桥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打造展览展示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基金发展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

其中,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对接优质科教资源,与中关村信息谷开展战略合作,意向导入银腾、天奥科技、同济天地、海之博等数十个科技项目,集聚国际优质科创资源,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交流、创新协同和资源共享。

发展科技金融业,构建联合创新生态。

相城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先后组建成立相城金融控股集团和相城科技金融产业园,不仅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苏南基地、中国(苏州)创投数字研究基地、相城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相城科技金融规划展示中心和长三角路演中心,构成了“一园两基地三中心”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还与上海虹桥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实现异地联动发展。

此外,“一园五中心”中基金发展中心以打造长三角金融协同创新示范点为目标,广泛开展基金投资交流、项目融资路演、创投精英沙龙等活动,为不同产业方向的项目团队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支持,目前已有十多家知名基金管理公司有意向入驻。

同时,相城还建立人才基金,如“阳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投向已落户或意向落户的权威专家和区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等各类优质项目。

截至目前,全区已集聚产业基金137只、总规模达1255亿元,初步形成了“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的科技金融新生态。

对接体制机制,优化联合创新政策环境。

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创新要素流动的政策环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相城努力实现与上海体制机制的融合对接,营造联合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

积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实施“一窗办理、全科服务”改革,审批环节减少三
分之一,即办件占比提高28.3%;通过将668项“不见面审批”事项全部入驻网上办事大厅,开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真正实现“服务不打烊”。

为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好的体验感,相城还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出台关于新经济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创建、院士工作站建设等一系列激励政策。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