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知识点1-4单元

合集下载

最新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最新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最新湘教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我们的脑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刺激。

2阳光下,瞳孔变小;阴影中,瞳孔变大。

3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

4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

5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安全的重要保障。

6人体会对刺激做出反应。

7尺子自由下落时,大约0.1秒时下落了5厘米;0.2秒时下落了20厘米。

8有些现象会“欺骗”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产生错觉。

9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

10脑的内部结构与作用:第一张人脑解剖图是比利时医生---维萨里根据人体的真实结构绘制的。

1543年,他发表著作《人体的构造》,对脑的结构进行了描述。

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

11脑是指挥人体活动、产生思想、学习记忆的重要器官。

12颅骨的作用:保护脑。

13睡眠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

14从2017年12月,我国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时间”。

15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要检查睡眠时间,适当的午休可以保护脑。

16人体各个器官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是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整体。

当某一器官的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其他器官的健康。

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长期的睡不足也会给其他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规律作息有益于健康。

第二单元沉与浮1当潜艇主压载水舱注满水时,潜艇从水面潜入水下。

当用压缩空气把主压水舱内的水排出时,潜艇从水下浮出水面。

2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水密隔舱,这一船舶结构大约发明于我国唐代,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是我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

从18世纪开始,中国先进的水密隔舱结构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造船工艺所借鉴,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

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石块)、(铁片)、(回形针)、(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木块)、(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体积)、(重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沉浮与自身的(体积)和(重量)都有关。

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也就是:(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时,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水艇会下潜。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水艇就开始上浮。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橡皮泥挖空做成(船)形或做成各种(空心)的形状,因为(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比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公式:(排开的水量=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原来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排开的水量)有关。

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在重量相同情况下,大轮船排开的水量比铁块大得多,它受到的浮力也大很多,所以,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4造一艘小船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船的发展史:(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装载量)越大;可用(分隔船舱)的方法来保持船的平衡。

五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种子发芽实验(一)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就像我们人生活需要一些必备的东西一样,种子发芽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行的呢。

首先得有水分,你想啊,如果种子干巴巴的,就像我们人渴得嗓子冒烟一样,肯定没法开始生长。

然后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太冷或者太热,种子就会像我们在很不舒服的环境里一样,不想动弹,也就是难以发芽。

最后呢,空气也很重要,种子也得呼吸新鲜空气才能茁壮成长。

2. 在做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我们得保证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这就好比比赛跑步,大家都在同样的跑道上(其他条件相同),就看谁在某一个特殊的规则(不同条件)下跑得更快。

比如说,我们想看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那就准备两组种子,一组给充足的水分,另一组不给水,但是温度啊、空气啊这些都要保持一样,这样才能知道水分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二、种子发芽实验(二)1. 当我们做完实验,就要仔细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啦。

这就像我们每天观察自己养的小宠物有没有长大一样。

我们可以记录种子发芽的天数、发芽的数量、芽的长度等等。

这些记录就像种子发芽的小日记,能告诉我们很多秘密呢。

2. 如果实验结果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也不要灰心。

这可能是因为有一些我们没注意到的小细节。

就像我们以为按照菜谱做菜肯定好吃,结果却不尽人意,可能是盐放多了一点或者火候没掌握好。

这时候我们就要重新检查实验过程,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三、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不过呢,绿豆芽有点像个小挑剔鬼,它不能接受太强的阳光,不然就会被晒得受不了。

它比较喜欢那种明亮但又不是特别强烈的光线。

如果没有阳光,绿豆芽就会长得又细又长,就像豆芽菜在黑暗的环境里拼命想长高找光一样,但是看起来就比较虚弱。

2. 除了阳光,土壤对绿豆芽的生长也很重要。

好的土壤就像一个舒服的小床,能给绿豆芽提供很多营养。

如果土壤太贫瘠,绿豆芽就会像住在破房子里没东西吃的小可怜,长得不好。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燃烧性、热胀冷缩等特征。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3. 能量的传递:能量可以通过传导、传播、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等。

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着一条直线传播,遇到边界时可能发生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

2. 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反射回来。

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称为斯涅尔定律。

4. 透射:光线穿过透明介质时,继续传播,透明介质可以是空气、水、玻璃等。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的,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分子产生振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压缩和膨胀的方式传播,需要介质来传递。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频率和振幅两个主要特性。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音,频率越低,声音越低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四、天体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的轴进行自转运动,一天完成一次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一年完成一次公转,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3. 月球的运动:月球绕地球进行公转运动,月球的不同照面导致了月相的变化。

五、环境与生态1.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包括生物圈、地球圈和大气圈等。

2. 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的种类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3.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2.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3.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小草瓢虫蚜虫是生产的是:小草5.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

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度。

香蕉是阔叶生长在雨林。

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

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提供更多的氧气8.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子。

问答题:1.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蜢,草,庄稼等生物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草蚱蜢鸟田鼠猫头鹰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2.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野兔鹰第二章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第一课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2、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们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3、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4、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以没有光就看不到物体,更看不到物体的颜色5、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6、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有哪些?举例说明答:太阳、萤火虫、发光鱼、燃烧的蜡烛、工作的电视机屏幕第二课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无法绕过障碍物被眼睛所感知。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3、日常生活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举例说明(1)只闻其声,不见其人(2)影子的形成(3)小孔成像(4)射击“三点一线”(5)激光准直(6)排队的整齐度第三课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透明)、部分通过(半透明)、不通过(不透明)等现象3、你能用光的传播方式的道理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吗?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第四课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垂直照射的情况下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光倾斜照射的情况下,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2、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3、当我们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入水中时,实际上是光从空气传播进入到水中传播,也就是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第五课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它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2、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3、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折射,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可见光谱。

新版PEP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新版PEP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新版PEP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一、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的生长变化:-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发芽,并长出幼苗。

- 幼苗生长:幼苗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利用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并逐渐长大。

- 开花结果: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开花并结出果实。

2. 动物的生长变化:- 幼体生长:动物从幼体(小型)逐渐长大,体型逐渐变大。

- 换羽或脱皮:一些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换羽(鸟类)或脱皮(爬行动物)的现象,以更新外部结构。

- 成体繁殖:动物达到一定年龄和发育阶段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自己的后代。

二、四季的变化1. 春季:- 温暖回来:冬天过去,气温逐渐回暖,大雪融化。

- 植物生长:植物开始生长,花朵绽放。

- 动物回归:一些动物从冬眠或迁徙中返回,并开始活动。

2. 夏季:- 炎热天气:夏季气温较高,阳光明媚。

- 植物繁茂:植物生长旺盛,绿叶丰茂。

- 动物活跃:动物活动频繁,寻找食物和水源。

3. 秋季:- 温度逐渐下降:天气渐凉,气温下降。

- 植物变黄:植物叶片逐渐变黄,一些植物开始结果。

- 动物准备冬眠:一些动物开始储存食物或寻找避寒的环境。

4. 冬季:- 寒冷天气:冬天气温较低,寒冷刺骨。

- 植物休眠: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

- 动物冬眠:一些动物选择冬眠来度过严寒的冬天。

三、环境保护1. 节约用水: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2. 垃圾分类:将垃圾按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投放,方便回收和处理。

3. 植树造林:广泛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保护森林和植物生态。

4.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

5. 爱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买卖和捕杀濒危动物。

以上是新版PEP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复习知识点。

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并掌握其中的要点,以便参加相应的考试和评测。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单元
一、种子发芽实验。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探究出该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

1.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2. 绿豆芽在黑暗环境中茎会长得细长,叶子呈黄色;在有阳光的环境中茎较粗壮,叶子呈绿色。

三、蚯蚓的选择。

1.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1.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五、生态瓶。

1. 制作生态瓶时,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动物的粪便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

2. 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生物才能更好地生存。

六、改变生态瓶。

减少水和增加动物会使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变得困难。

七、维护生态平衡。

1.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3. 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保护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光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7、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会画光在潜望镜中的路线图)8、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9、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0、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①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五年级科学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1-4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即与重量和体积无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

4、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用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

5、(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6、(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8、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9、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10、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制造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把钢铁做成了轮船的形状,增大了轮船排开的水量。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3、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5、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 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

(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课本第3页)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如:蔷褫—画鱼~虫小鸟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该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天空中的云彩
- 研究云的种类和形态
- 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 探索云与水的循环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图
- 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分布
第三单元: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 分类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各类动物的生存环境
- 探索动物的生殖方式、生长发育及传染病的预防
第四单元:秋天里的一切
- 研究秋天的特点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秋天农作物的收获
第五单元:让我们行动起来
- 探索力和运动的关系
- 研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器官
-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第六单元:水中的仙境
- 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来源
- 探索水的不同状态和净化方法
- 研究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小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小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小结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共分为6个单元,分别是: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能量
-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 活动中的能量变化;
- 机械能和动能的转化;
- 热能的传递和节约;
- 光能的应用。

第二单元:万物各有特性
- 物体的分类;
- 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物体的重量和密度;
- 物体的浮力和压力。

第三单元:地球和太阳系
- 地球的特性和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太阳系的组成和宇宙;
- 恒星时间和太阳的运行;
- 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和昼夜更替。

第四单元:生的基本特征
- 生命现象和生命特征;
-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作用;
- 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动物的脊椎和无脊椎分类;
- 动植物的生命史和繁殖。

第五单元:生态和环保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 生物的生存和变异;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

第六单元:科学史话
- 科学的概念和历史;
- 著名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
- 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进步。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的知识点小结,希望对同学们掌握科学知识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地球上的物质地球上的物质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近100种。

2. 物质的种类和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较近,没有流动性;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远,有一定的流动性;气体的分子间距离最远,可以自由流动。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

不同物质之间的性质各不相同。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如物质的状态改变;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组成,如燃烧过程中物质发生变化。

4. 测量物质的质量和容积量度物质质量的单位是克,量度物质容积的单位是毫升。

利用天平可以测量物质的质量,利用和量杯可以测量物质的容积。

第二单元:物体运动的规律1. 物体运动的均匀性和变速性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均匀运动或变速运动。

均匀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相等距离;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走过不相等的距离。

2. 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量单位可以用米/秒、米/小时、千米/小时等表示。

3.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称为加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可以为正数、负数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4. 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路径称为轨迹。

轨迹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第三单元:声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声的传播声音是可以传播的,一般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媒介介质和振动物体产生。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

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后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3.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线在光滑的表面上发生反射称为镜面反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反射称为漫反射。

4. 光的折射光线在由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会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的简要内容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1-4单元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
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
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
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
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
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
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
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
(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