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的临床应用(好)
多序列成像: 在同一扫描过 程中获取多种
序列的图像
临床应用拓展: 在更多领域得 到应用,如神 经、肌肉、关
节等
分子成像和功能成像的应用
分子成像:利用MRI技术检测生 物分子和细胞的功能,提高疾病 诊断的准确性
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分子成像和功能成像的应用将更 加广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MRI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MRI技术:197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首次提出MRI技术概念,并开始 进行实验研究。
技术成熟期:1980年代初,MRI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
技术改进期: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MRI成像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对 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
广泛应用期:目前,MR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等领 域。
MRI技术的优点
无电离辐射:MRI技术使用磁场而非X射线, 因此不会产生电离辐射,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 小。
任意平面成像:MRI可以获取横断面、矢状面 和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全 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高软组织分辨率: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 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脑、关节、肌肉等组织的 结构,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心包疾病:MRI可 观察心包积液、心 包肿瘤等心包疾病 ,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指导。
腹部疾病的诊断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MRI能够观察胃肠 道的蠕动和排空情况,对胃肠道疾病的
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妇科疾病的诊断:MRI能够观察子宫、 卵巢等妇科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对妇科
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原理:解释放射治疗的原理和机制,包括射线类型、剂量和照射方式 等
适应症:列举适合接受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类型和适应症,如脑瘤、 肺癌、乳腺癌等
MRI临床应用(共81张PPT)
娄底市中医院
放射科刘育强
提要
磁共振构成分类及优势
磁共振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检查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磁共振增强及对比剂
磁共振简介
磁共振构成
主磁体 (产生磁场的装置) 梯度系统 射频系统 计算机系统 其他辅助设备
磁共振简介
对比剂非常安全,副作用发生率低,按过敏反应预防、处理。
永磁型:磁体用磁性物质制成磁砖堆砌而成。 等的诊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磁共振检查在各个科室的应用
磁共振简介
磁共振分类 依据主磁场场强分:低、中、高、超高场
磁共振
低高场磁共振区别
高场磁共振:
图像信噪比,图像清晰,提高微小病灶检出。 序列更多,层厚更薄,可进行容积扫描,明显
缩短扫描时间。 实现频率饱和脂肪抑制技术 能开展PWI、MRS、fMRI、动态增强等技术
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
推床、轮椅、拐杖及其他磁性金属设备禁止 进入磁共振室。
幼儿、烦躁不安和幽闭恐惧症患者需给予镇 静剂处理,病情较重的病人必须又临床医生 陪同检查。
颅脑、颈部检查的患者,检查时不要眨眼及 做吞咽动作。
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
腹部检查患者,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需 进行憋气、呼吸训练。
结束语
完美的图像是正确诊断的基础 准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第一步 努力为临床提供一流的图像、可信的诊断 发挥磁共振优势,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谢谢!
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肿瘤性与 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肿瘤良恶性鉴别及对治 疗反应的评估及肿瘤良恶性分级等。
磁共振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波谱(MRS)
MRS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在体研究生理病理代谢 变化的新兴技术,深入到细胞生化代谢水平。
磁共振操作规程
磁共振操作规程
《磁共振操作规程》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产生身体内部详细的图像。
因为涉及到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所以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遵循磁共振操作规程。
首先,进行MRI检查前,患者需要填写相关的问卷,并且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手表、钥匙、带有金属的衣物等。
因为磁共振设备会产生强磁场,任何金属物品都可能对检查造成干扰甚至危险。
另外,医务人员也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任何内部植入的金属或电子设备,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瓣膜等。
这些设备在磁共振设备中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造成损坏。
在进入磁共振室之前,医务人员会告知患者一些操作规程,例如需要保持静止、不要移动等。
因为MRI检查需要患者保持静止,以确保图像质量。
当患者进入磁共振设备后,医务人员会将他们放置在特定的位置,并给予头枕、腰枕等支撑物。
确保患者舒适,并且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呼吸深而均匀,并且密切听从医务人员的指示。
通常,MRI检查会持续20分钟到1小时
不等,根据检查部位和需要采集的图像数量而定。
综上所述,磁共振操作规程对于确保MRI检查的安全和有效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指示,同时医务人员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和检查,以确保MRI检查的顺利进行。
MRI检查的临床应用
MRI的临床应用
• MRI包括:中枢神经及脊髓系统和纵隔 病变显示最佳,颅底部及颈颅交界处病 变有较好的显示,心脏大血管病变及腹 部、四肢关节病变都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但对肺部病变、钙化灶等显示较差。 • 特殊成像技术拓宽了MRI的临床应用价 值。 • 介入性MRI成像是临床磁共振成像的最 新发展之一。
缺点
1、MRI设备和检查费较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普及和应用。 2、早、中期MRI设备扫描时间较长,为其主要缺点。例如,一次心 脏扫描需1小时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近年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完善, 扫描时间长的问题总算得到解决,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nar imaging,EPI)扫描速度已达20ms一幅图像,不用心电图门控,可 行心脏实时动态显示。但目前我国运转的设备,绝大多数还不具备超 快速扫描功能,完成一个病人的心脏扫描,耗时30~45min,比CT慢 许多。 3、国内MRI设备尚未普及,而普通X线、超声心动图、CT、X线心血 管造影等已广为应用,就普及率而言,MRI还远不如上述影像学技术 重要。
优点
1、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MRI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它可以 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区分较高信号的心内 膜、中等信号的心肌和在高信号脂肪衬托下的心外膜以及低信号的心 包。 2、MRI具有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的能力,而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 结合不同方向的切层,可全面显示被检查器官或组织的结构,无观察 死角。近年开发应用的容积扫描,可行各种平面、曲面或不规则切面 的实时重建,很方便地进行解剖结构或病变的立体追踪。 3、MRI属无创伤、无射线检查,避免了X线或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影像 检查由射线所致的损伤。MRI扫描对人体无害。
4、除超低磁场(0.02~0.04T)和近年新开发的开放(open style)、低场强 (≤0.2T)MRI扫描机外,一般MRI机房内不能使用监护和抢救设备,加之 MRI对病人体动敏感,易产生伪影,不适对急诊和危重病人进行检查。 5、个别人进入扫描室可产生幽闭恐惧综合症(claustrophobia),自诉一种 难以名状的恐惧感,常导致检查失败。 6、钙化灶内不含质子,不产生MRI信号,故MRI对钙化不敏感,小钙化灶由 于容积效应不能显示,大的钙化灶表现为无信号区亦缺乏特异性。钙化在发 现病变和定性诊断上有帮助,对钙化不敏感亦为MRI的缺点之一
第八章磁共振检查技术第四节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优点:安全、无创、速度快、适应症广、成功率高; 胆管扩张、 狭窄、梗阻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0%以上。局限: 无法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活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CP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U MR Urography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盆腔MR检查
线圈选择:表面线圈或体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将双侧髂前上脊连线置于线圈横向中线。 扫描方法:嘱咐患者于扫描前1~2小时储尿, 使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膀胱、子宫常规采用 6~8mm层厚矢面和横断面的T1WI、T2WI,必要时 使用冠状面扫描,矢状面和横断面的相位编码 均取前后方向。观察前列腺应采用脂肪抑制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fMRI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膝 关 节 动 态 成 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MRA(MR Angiography)利用血液的流动性对血管 进行成像。 1、TOF ——Time of Flight 时间飞跃法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颈椎扫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颈椎椎间盘横断面扫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2、胸椎及胸髓 线圈: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并垂直于床面, 将全部胸椎置于线圈内。 扫描方法:同颈椎和颈髓的MR检查。
mri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MRI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 MRI的基本原理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的成像技术。
MRI利用原子核的自旋来获得图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静态磁场:在MRI过程中,患者被置于一个强磁场中,通常为1.5或3.0特斯拉的磁场。
这个静态磁场会影响人体内原子核的自旋定向。
•射频脉冲:为了生成图像,MRI系统会向患者体内的组织发出一系列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脉冲。
这些射频脉冲会使原子核的自旋发生共振。
•回波信号:当射频脉冲结束后,组织内原子核的自旋会重新恢复到静态磁场的定向。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会发出回波信号,称为MR信号。
•信号接收和处理:MRI系统会接收并处理这些MR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测量和处理,生成图像。
2. MRI的临床应用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MRI在不同领域的临床应用:2.1 脑部成像•成像脑部结构:MRI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脑部图像,用于检测中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颅内疾病。
•功能性MRI:通过测量脑血流和氧合水平,可以研究大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如在任务执行期间脑部的活动情况。
•毛细血管成像:MRI可以显示毛细血管供血和血液供应异常,如动脉瘤和脑血管开放性病变。
2.2 心脏成像•心脏解剖学: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解剖结构图像,用于检测心脏瓣膜病变、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脏肿瘤等。
•心脏功能评估:通过MRI可以测量心脏的体积、收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病变。
•纤维束成像:MRI可以显示心肌纤维束的分布和方向,对评估心脏组织结构和纤维束连通性有重要意义。
2.3 肌肉骨骼成像•关节疾病检测:MRI可以显示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和病变,对于关节炎、关节滑囊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脊柱成像:MRI对于评估脊柱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椎体骨折和脊椎肿瘤等病变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
放射科MRI操作规程
放射科MRI操作规程
1. 引言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放射科MRI操作,确保操作流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患者和操作员的健康。
2. 设备准备
2.1 确保MRI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2 检查设备磁场强度,确认是否符合操作要求。
2.3 检查设备的冷却系统和电源供应,确保正常运行。
3. 患者准备
3.1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释MRI检查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
3.2 让患者除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包括首饰、手表、皮带等。
3.3 检查患者是否有对MRI检查有禁忌症的情况,如有,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操作流程
4.1 带领患者进入MRI检查室。
4.2 让患者躺在检查床上,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
患者。
4.3 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扫描,确保扫描参数设置正确。
4.4 在扫描过程中,操作员需要保持观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舒适。
4.5 扫描完成后,帮助患者离开检查室。
5. 检查设备维护
5.1 定期清洁检查床和机器表面。
5.2 及时更换设备配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3 定期检查设备性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或联系维修人员。
6. 安全注意事项
6.1 操作员在进行MRI检查时,应戴上防护设备,如手套和防
护眼镜。
6.2 严禁将未经授权的物品带入检查室,确保安全。
6.3 紧急情况下,操作员需熟悉应急流程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以上即为放射科MRI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问题,请及时向主管医生咨询。
磁共振操作流程
磁共振操作流程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基于磁场和无线电波原理的成像技术,用于检测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和异常情况。
MRI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手术安排
在进行MRI之前,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并安排MRI手术时间。
由于MRI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至少提前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到场。
2. 导入设备
患者被指导进入MRI设备的磁盘,并被建议脱掉贴有金属的物品,如银饰、妆容、牙套等。
3. 磁场确认
身处磁共振设备内时首先进行的是依靠磁场本身来的磁场确认。
医生会检查和确认磁场的实际大小和强度,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4. 定位
MRI过程需要精确定位,以确保图像高质量。
定位通常涉及摆放扶手结构,确保患者保持完全静止。
5. 影像扫描
MRI扫描本身通常需要约15-45分钟左右,具体时间由操作者决定。
在扫描期间,患者被告知不要动弹,塞耳塞以保护听力,并确保每个部位都能扫描完整。
6. 结束
完成MRI后,患者可以穿上他们的物品,并等待医生的评述。
MRI本身通常不会导致持久性不适或其他感觉不适。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安全且无创的成像技术,可以检查几乎所有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MRI操作流程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但确保正确的过程和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
核磁操作规程
核磁操作规程
《核磁操作规程》
一、前言
核磁共振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
在进行核磁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前准备
1. 检查核磁设备是否正常,包括磁场强度、温度、环境湿度等参数。
2. 检查核磁探头和样品管是否干净、完整。
3. 准备好核磁所需的溶剂、标准品和其他试剂。
三、操作步骤
1. 打开核磁仪器,进行磁场校准和温度校准。
2. 将样品装入核磁探头,确保样品管的质量、标识和容量。
3. 设定核磁参数,包括脉冲幅度、延迟时间、扫描次数等。
4. 开始核磁测量,观察核磁图谱波形和峰值。
四、操作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核磁操作时,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2. 核磁设备周围不得放置任何磁性材料,以免影响核磁实验的结果。
3. 核磁探头需要经常清洁和维护,避免受到灰尘和杂质的影响。
4. 当核磁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向相关人
员报告。
五、操作结束
1. 关闭核磁仪器,清理和整理实验台面和周围环境。
2. 将核磁探头和样品管进行清洗和保存,注意防止损坏和污染。
3. 将核磁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实验记录的完整和安全。
通过严格按照《核磁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确保核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核磁共振的使用操作流程
核磁共振的使用操作流程1. 概述核磁共振(NMR)是一种无创伤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档介绍了核磁共振的使用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样本制备、仪器设置、图像获取和数据处理等环节。
2. 准备工作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避免外界的干扰; - 清洁核磁共振设备和附件,保证其正常工作; - 检查核磁共振设备的电源以及连接线路是否正常。
3. 样本制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固体样本、液体样本以及气体样本进行分析和成像。
在进行样本制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固体样本:将样本放置在合适的容器中,并保持样本的稳定性; - 液体样本:将样本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控制样本的浓度和温度; - 气体样本:调整气体样本的压力和流速,确保样本在核磁共振仪器中稳定存在。
4. 仪器设置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仪器设置,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仪器设置的主要步骤如下: 1. 打开核磁共振设备的电源,并确保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 根据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探头,并安装在核磁共振设备上; 3.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相应的核磁共振参数,例如扫描时间、扫描方式、核素选择等; 4. 确保核磁共振设备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适宜; 5. 检查核磁共振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图像获取一旦仪器设置完成,就可以开始进行核磁共振图像的获取了。
以下是图像获取的基本流程: 1. 将样本放置在核磁共振设备中,并调整样本的位置和角度; 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像模式,例如单个点成像、多点扫描成像等; 3. 设定扫描参数,如扫描时间、空间分辨率、信噪比等; 4. 点击开始扫描按钮,核磁共振设备开始采集数据并生成图像; 5. 根据需要重复进行多次扫描,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6. 数据处理核磁共振图像获取后,通常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以下是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1. 导出核磁共振图像数据,并保存为合适的格式,例如DICOM、NIfTI等;2. 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如MATLAB、Python等,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重建等操作; 3. 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图像分析,如提取特征、计算参数等; 4. 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如均值、方差、相关性等; 5.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生成图表、曲线等以支持研究结论的呈现。
MRI基本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MRI基本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检查前准备】
1. 认真核实申请单,了解检查目的和部位。
2. 认真执行MRI检查的安全要求,属于绝对禁忌与某些相对禁忌的病人严禁进行MRI 检查。
女性病人如带有铁磁性金属节育环,应于检查前取出。
3. 嘱患者检查中制动,对需要进行屏气扫描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接受盆腔、腹部检查的病人预先进行胃肠道准备。
4. 对不能合作的病人及患儿要给予镇静剂,待入睡后进行检查。
【基本检查方法】
MRI具有检查方法包括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
首先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线圈,然后进行摆位,扫描定位像后,根据检查需要选择适当的成像序列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等多层面扫描。
【适应证】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安全无创伤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肌肉关节系统以及心脏大血管系统的检查,也适用于纵膈,腹腔、盆腔实质器官及乳腺的检查。
【禁忌证】
体内有铁磁性金属异物者,如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体,眶内铁磁性异物等。
危重患者需要生命监护者,监护仪及急救装置不能进入磁场内。
有幽闭恐怖症或精神过度紧张,不能完成检查者。
对无自控力或用镇静剂后仍无法配合者。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MRI检查对妊娠有害,但妊娠早期(3个月以内)一般不宜做MRI检查。
放射科MRI操作规程
放射科MRI操作规程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放射科MRI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1. 操作前的准备1.1 准备设备和材料- 确保MRI设备完好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检查并准备所需的耗材和器械,如注射器、造影剂等。
1.2 安全检查-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无磁性物品和设备附近。
- 验证磁性物品和设备是否已远离磁共振室。
2. 患者准备2.1 问诊和评估- 与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可能的禁忌症。
- 根据患者情况,评估是否需要特殊的准备措施。
2.2 说明和同意- 向患者解释MRI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可能的风险和不适感。
-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确保患者对操作规程的理解。
2.3 准备患者- 帮助患者脱去金属物品和衣物,并提供适合的病人服装。
- 将患者安置在适当的位置,确保舒适和安全。
3. MRI操作3.1 检查选择和准备- 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MRI检查项目。
- 根据检查项目,准备相应的软件参数和扫描计划。
3.2 检查过程- 根据预定的扫描计划,按照操作规程启动MRI扫描。
- 在扫描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提醒其保持静止和配合。
3.3 注意事项- 注意监测患者的状况,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 根据需要,进行造影剂注射和图像增强。
4. 操作后的处理4.1 整理工作区- 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和设备。
- 恢复工作区的整洁和有序。
4.2 记录和报告- 记录MRI检查的具体参数和过程。
- 撰写详细的报告,并及时提交给相关医生。
以上即为放射科MRI操作规程,通过严格遵守该规程,可以确保MRI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请所有操作人员仔细阅读并遵守规程的要求。
核磁共振机操作规程
高平市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永安分院核磁共振机操作规程1.定义核磁共振成像(MRI)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
碰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进动的氢核(即H+)发生章动产生射频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
2.工作原理被检患者躺在位于磁场均匀区域的患者床上,并放置好接收线圈。
操作者通过计算机控制台向光纤谱仪发出产生序列脉冲的指令,光纤谱仪产生射频脉冲信号和梯度脉冲信号后分别被射频功率放大器和梯度功率放大器放大。
经梯度功率放大器送往梯度线圈的梯度信号在X、Y、Z三个坐标上产生梯度场,这个梯度场叠加在磁体产生的基场上,从而实现对成像空间的三维空间编码。
而经射频功率放大器送往射频发射线圈的射频脉冲信号施加到被检患者的被检部位,被检部位的被选层的质子被激励使其产生共振。
施加射频脉冲的时间很短,当突然停止施加射频脉冲,被激励的质子开始释放能量(驰豫),接收线圈可以检测到磁共振信号并送往前置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然后光纤谱仪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送往计算机控制台的主机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图像的重构及显示,最后将磁共振图像送往系统的输出设备(激光照相机、打印机),进行硬拷贝输出。
3.适用范围该产品采用非侵入性而且无电离辐射的核磁共振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信息和临床信息供医生使用。
该系统用于生成人体不同部位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横断面影像,显示四肢(乳房组织、腋窝和乳房附近的胸壁)的内部结构。
MRI由不同的扫描序列可形成各种图像,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像等,还有水成像、水抑制成像、脂肪抑制、弥散成像、波谱成像、功能成像等,CT只能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对软组织分辨力不高,而MRI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如肌肉、脂肪、软骨、筋膜等。
所以CT与MRI是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解剖:颅骨、脑、脑膜、脑室、血管、脑的腔 隙及脑脊液共同构成。 线圈 选用高分辨率头部专用线圈。 体位 常规仰卧位、头先进,定位线:听眦线。 扫描方法: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层厚7~8mm T1WI、T2WI、FLAIR。可疑颅内肿 瘤时应行T1WI增强扫描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3、腰椎及腰段脊髓 线圈:同胸椎及胸髓的MR检查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并垂直于床面,将全部胸椎置于线圈内。 扫描方法:同胸椎及胸髓的MR检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髋关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关节MR检查
3、膝关节 线圈:正交线圈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被检侧膝关节髌 骨下缘置于线圈横向中线,观察前交叉韧带时 下肢外旋与矢状面成20°~30°角。 扫描方法:常规使用2~5mm层厚矢状位和冠状 位T1WI、T2*WI扫描,相位编码矢状位取前后方 向,冠状位取左右方向,矢状位和冠状位的扫 描线均与胫骨平台垂直。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盆腔MR检查
线圈选择:表面线圈或体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将双侧髂前上脊连线置于线圈横向中线。 扫描方法:嘱咐患者于扫描前1~2小时储尿, 使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膀胱、子宫常规采用 6~8mm层厚矢面和横断面的T1WI、T2WI,必要时 使用冠状面扫描,矢状面和横断面的相位编码 均取前后方向。观察前列腺应采用脂肪抑制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医学影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操作指南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操作指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得以获得高质量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在医学诊断和研究中,MRI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
然而,由于其操作复杂性,对于操作者来说,理解和掌握MRI的操作指南是至关重要的。
1.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MRI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如电源是否接通,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等。
然后,检查患者身体上是否有任何可能对磁场产生干扰的物品,如金属物品、纽扣、手机等,这些物品都需要被移除或离开磁场之外。
同时,还需要向患者充分解释MRI的相关安全事项,确保患者理解和配合。
2.定位和选择扫描区域在确定MRI扫描区域之前,需要根据临床需要和医生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检。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和参数。
在定位扫描区域时,可以使用解剖标志物或导向线等辅助工具,确保所选取的扫描区域与患者特定的解剖结构相一致。
3.患者准备和安抚在进行MRI之前,需要确保患者身体舒适,并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焦虑。
可以事先告知患者MRI的整个过程,包括可能的噪音、可能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以及需要保持静止等。
还可以提供音乐或耳塞等舒适化措施,以帮助患者在扫描过程中放松和安抚情绪。
4.设置扫描参数在开始扫描之前,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设置扫描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序列类型、扫描时间、分辨率、最大平面数量、切片宽度等。
在设置参数时,需要根据所需成像部位的大小和解剖结构的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以获得清晰且准确的图像。
5.安全操作和监控在使用MRI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首先,要确保操作者和患者遵循磁场区域的限制,以防止受到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其次,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在扫描过程中持续监控患者的状况。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操作者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向医生报告。
6.图像质量评估在完成MRI扫描后,操作者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
常规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常规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第一节头部MRI检查技术一、颅脑1.线圈:头部线圈。
2.体位: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头部置于线圈头托内,使眶耳线与床面垂直。
矢状定位光标位于面部中线,轴位光标平行于双眼外眦,固定头位。
3.扫描:(1) 扫描方位: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其中轴位是最基本的方位。
(2) 扫描定位像:矢状位SE序列T1WI作为扫描定位像,通过该定位像再获取轴位、冠状位扫描图像。
(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GRE序列,根据检查需要选择IR、EPI序列等。
二、眼眶1.线圈:可选用头线圈、环形表面线圈或眼眶专用线圈。
,以使视神经与床面垂直。
嘱病人闭眼,眼球保持静止位。
使用表面线圈或眼眶专用线圈时,线圈应尽量接近并平行于双眼。
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面部中线,轴位定位光标应经过双眼外眦。
2.体位:同颅脑MRI检查,但头部摆位时应使下颌稍抬起,眶耳线与床面呈153.扫描:(1) 扫描方位:轴位、冠状位、矢状斜位(一侧眼球)。
(2) 扫描定位像:可先用矢状位SE序列T1WI做为扫描定位像,在该定位像上分别确定与神经走行平行的轴位扫描层面和与视神经走行垂直的冠状位扫描层面。
(3) 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序列,其它可选STIR、快速IR序列等。
第二节脊椎与脊髓MRI检查技术1.线圈:(1)颈椎与颈髓:颈椎线圈或表面线圈。
(2)胸椎与胸髓:胸腰线圈或表面线圈。
(3)腰椎与腰髓:胸腰线圈或表面线圈。
2.体位:(1) 颈椎与颈髓:仰卧、头先进,双臂置于身体两侧。
将线圈置于颈后,使颈部与线圈贴紧。
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鼻尖到胸骨柄切迹间连线,轴位定位光标对准甲状软骨水平。
(2) 胸椎与胸髓:仰卧,头先进,双上肢上举。
线圈上端应超过肩部。
矢状定位光标应正对身体中线,轴位定位光标应于第四胸椎椎体水平。
(3) 腰椎与腰髓:体位与胸椎检查相同。
髂嵴位于胸腰线圈的中部,轴位定位光标应正对髂嵴水平或其稍上方。
医学影像中MRI成像技术的使用教程
医学影像中MRI成像技术的使用教程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它使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身体结构图像。
MRI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研究和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MRI成像技术的使用教程,帮助读者了解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MRI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和脂肪组织在磁场中的不同反应。
当患者进入MRI机器时,其身体会暴露在强大的磁场中。
在磁场的作用下,患者的水和脂肪分子会根据其化学和物理特性排列和移动。
通过在患者身体周围施加无线电波脉冲,并测量患者身体发出的无线电信号,MRI机器可以生成详细的影像。
这些影像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和病理变化。
在进行MRI成像之前,患者需要准备。
首先,患者需要脱掉全部金属物品,因为磁场会对金属物品造成吸引力,并可能导致安全问题。
接下来,患者需要躺在特制的床上,并被装上配有线圈的表面线圈。
这些线圈会通过监测和传输无线电波信号来生成影像。
在安放好患者之后,医生或技师会把他们放入MRI机器中。
在进行MRI成像过程中,医生或技师应确保患者保持静止,因为移动会导致图像模糊。
如果患者无法保持静止,可能需要使用固定装置来保持身体的稳定。
然后,MRI机器会开始发送无线电波脉冲,并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患者身体发出的无线电信号。
在整个过程中,患者会听到如敲击声、哔声等的噪音。
这是由于MRI机器内部的电磁线圈的运行而产生的。
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可以提供耳塞或耳机来降低噪音的干扰。
有时,医生还可能向患者注射对比剂,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完成MRI成像后,图像将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分析。
医生或技术人员可以使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调整对比度、裁剪和标记感兴趣区域。
他们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以更全面地评估病变和异常。
最终,医生将根据影像结果作出诊断或提供治疗建议。
MRI成像技术在临床上有许多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是检测和诊断疾病和损伤,如肿瘤、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MRI检查及临床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MRI可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的滑 膜增厚、血管翳形成及关节软骨破坏 等病变。
脊柱侧弯、脊柱裂等脊柱相关疾病诊断
脊柱侧弯诊断
MRI可清晰显示脊柱侧弯的程度、椎 体旋转情况及脊髓受压状况,为治疗 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脑肿瘤、脑炎等颅内病变诊断
01
02
03
精确定位
MRI可以准确地定位脑肿 瘤、脑炎等颅内病变的位 置和范围,帮助医生制定 精确的治疗方案。
鉴别良恶性
MRI可以通过观察病变的 形态、信号特点等,对脑 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鉴 别。
监测治疗效果
MRI可以监测脑肿瘤、脑 炎等颅内病变的治疗效果, 及时评估病情的变化和调 整治疗方案。
05
MRI在骨关节系统疾病中 应用
骨折、关节脱位等外伤性损伤诊断
骨折诊断
MRI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及周围软 组织损伤情况,有助于判断骨折 类型、稳定性及预后。
关节脱位诊断
MRI可准确判断关节脱位的方向 、程度及伴随的软组织损伤,为 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病变诊断
骨关节炎诊断
胰腺癌、胰腺炎等胰腺相关疾病诊断
胰腺癌
MRI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I可以显示胰腺癌的形态、 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胰腺炎
MRI对胰腺炎的诊断也有很高的价值。急性胰腺炎在MRI上表现为胰腺弥漫性 肿大,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胰腺均匀强化。慢性 胰腺炎则表现为胰腺萎缩、胰管扩张以及胰腺钙化等。
提高MRI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乳腺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腹部MR检查 检查 腹部
肝胆脾 线圈: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患者取头先进仰卧位,正中矢状面置于 床面中线,剑突置于线圈中心,在腹部使用压 迫带,安装呼吸补偿传感器,嘱咐患者平静呼 吸和作好屏气训练。 扫描方法:选用5~10mm层厚进行横断位T1WI、 T2WI 及冠状位T1WI扫描,运用呼吸门控技术和 预饱和技术,动态增强,延迟扫 描技术及屏气 扫描技术,相位编码横断取AP向、冠状LR向。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胸部MR检查技术(略) 检查技术( 胸部 检查技术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乳腺MR检查 检查 乳腺
线圈:双侧乳腺专用线圈 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头先进,双侧乳房悬垂于 线圈内,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将双侧乳头 连线与矢状面交点置于线圈中心。 扫描方法:常规4~6mm层厚横断位T1WI、T2WI和 动态增强及应用脂肪抑制技术(STIR)呼吸门 控技术 ,相位编码取左右方向。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关节MR检查 检查 关节
3.膝关节 线圈:正交线圈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被检侧膝关节髌 骨下缘置于线圈横向中线,观察前交叉韧带时 下肢外旋与矢状面成20°~30°角。 扫描方法:常规使用2~5mm层厚矢状位和冠状 位T1WI、T2*WI扫描,相位编码矢状位取前后方 向,冠状位取左右方向,矢状位和冠状位的扫 描线均与胫骨平台垂直。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颅脑横断位扫描基线:前、后连合连线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垂体扫描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眼眶MR检查技术 检查技术 眼眶
解剖:由额骨、蝶骨、上颌骨、颧骨、筛骨、 泪骨、腭骨、上、下、内、外直肌和上、下斜 肌及泪腺、泪囊、鼻泪管、眼球、视神经等结 构组成。 线圈:选用头部专用线圈 体位:同颅脑扫描 扫描方法:常规1~3mm无间距横断位T1WI、T2WI、 冠状位T2WI、斜矢状位T2WI,T2WI常用脂肪抑制 (STIR)技术。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I检查 第四节 MRI检查 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扫描原则
1.缩短扫描时间 2.提高图像质量(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 3.克服伪影原因,减少干扰 4.选择好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序列、 FOV等)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颅脑MR检查技术 检查技术 颅脑
解剖:颅骨、脑、脑膜、脑室、血管、脑的腔 隙及脑脊液共同构成。 线圈 选用高分辨率头部专用线圈。 体位 常规仰卧位、头先进,定位线:听眦线。 扫描方法: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层厚7~8mm T1WI、T2WI、FLAIR。可疑颅内肿 瘤时应行T1WI增强扫描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盆腔MR检查 检查 盆腔
线圈选择:表面线圈或体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将双侧髂前上脊连线置于线圈横向中线。 扫描方法:嘱咐患者于扫描前1~2小时储尿, 使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膀胱、子宫常规采用 6~8mm层厚矢面和横断面的T1WI、T2WI,必要时 使用冠状面扫描,矢状面和横断面的相位编码 均取前后方向。观察前列腺应采用脂肪抑制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S --MR spectroscopy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fMRI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CP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U MR Urography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S -MR spectroscopy
磁共振频谱分析: 利用质子在化合物中共振频率的化学位移现 象,测定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含量的检测技术。 目前唯一无损伤检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代谢、 生化、生理、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技术。 PET:有损伤、辐射。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DSA 图像清晰 有创伤 费用高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A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眼眶扫描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检查 脊椎与脊髓的
1.颈椎和颈髓 1.颈椎和颈髓 线圈:相控阵正交表面线圈为最佳 体位:同颈部软组织,以甲状软骨为采集中心 扫描方法:常规3~5mm层厚矢状位T1WI、T2WI和横断位 T2WI扫描。观察椎间盘及椎体病变,相位编码取头足方 向,预饱和带加在头足方向;观察脊髓病变,相位编码 取前后方向,预饱和带加在前后方向与扫描层面垂直; 横断位扫描椎间盘,扫描线应与相邻椎体上下缘连线的 角平分线平行。 观察椎体病变和脊髓 病变时常加扫冠状位T2*WI 、T2WI 及STIR。椎管肿瘤需做增强扫描。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颈椎扫描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颈椎椎间盘横断面扫描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肩关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关节MR检查 检查 关节
2.髋关节 线圈:相控阵线圈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双下肢伸直,足 尖对称向上,将耻骨联合上缘与正中矢状面交 叉点置于线圈中心。 扫描方法:选用层厚5~8mm横断位和冠状位T1WI、 T2WI ,T2WI 使用脂肪 抑制技术,相位编码横 断位取前后方向,冠状位取左右方向。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检查 脊椎与脊髓的
2.胸椎及胸髓 2.胸椎及胸髓 线圈: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并垂直于床面, 将全部胸椎置于线圈内。 扫描方法:同颈椎和颈髓的MR检查。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膝 关 节 动 态 成 像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MRA(MR Angiography)利用血液的流动性对血管 进行成像。 1.TOF ——Time of Flight 时间飞跃法 血液流入增强效应; 2.PC——Phase Contrast 相位对比法 血液流动引起质子的相位改变; 3.黑血法——利用预饱和、梯度相位离散造成血液流 空效应,对血管成像。 4.CE-MRA 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快速梯度回波 序列扫描采集数据重建血管造影图像。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检查 脊椎与脊髓的
3.腰椎及腰段脊髓 3.腰椎及腰段脊髓 线圈:同胸椎及胸髓的MR检查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并垂直于床面,将全部胸椎置于线圈内。 扫描方法:同胸椎及胸髓的MR检查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CE-MRA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A
CE-MRA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水成像原理:重T2WI成像,采用长TR,超 长TE(500ms),加脂肪抑制技术,重点 显示水的长T2信号。
MRCP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U 磁共振泌尿系成像 MRM 磁共振脊髓成像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CP
优点:安全、无创、速度快、适应症广、成功率高; 胆管扩张、 狭窄、梗阻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0%以上。局限: 无法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活检。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关节MR检查 检查 关节
1.肩关节 线圈:表面线圈或正交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将被检侧肩关节置于 线圈中心及床面中线, 横轴中心对准肱骨头下 3cm处。 扫描方法: 肩关节多行单侧,常规采用2~5mm 层厚横断位、冠状位、冠状斜位T1WI、T2WI 扫 描,相位编码横断位取前后方向,冠状位、冠 状斜位取左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