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六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含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赠黎安二生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赠黎安二生序翻译《赠黎安二生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辱以顾予顾:探望B、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补:补授C、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斯文:儒士D、庸讵止于笑乎?庸讵:难道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⑴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⑵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B、⑴知信乎古⑵相与枕藉乎舟中C、⑴将何言哉⑵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⑴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⑵吾其还也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8、作者给了黎生、安生二人怎样的建议?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⑵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⑶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阅读答案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
《赠黎安二生序》教学设计
《赠黎安二生序》教学设计作者:方华杰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9期【教学设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
【教学目标】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
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在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点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从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或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对本文作出鉴赏。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课前自行搜集资料,课堂交流,教师补充)1.“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人,其基本的文学主张是什么?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2.曾巩简介(略)二、写作背景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二人一同学习骈文,而骈文正是古文运动所批判的,不免被周围的人讥讽,所以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曾巩应黎生、安生之请,写下这篇赠序。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三、文句疏通(一)学生根据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课文。
1.第一段:①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写信;赠送、赠予)②辱以顾予(谦词,屈尊;看望、拜访)③诚闳壮隽伟(的确、实在)④若不可极者也(穷尽、到尽头)⑤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的确、确实)⑥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了解)2.第二段:①顷之(不久)②将行,请予言以为赠(把……作为)③既得之于心矣(在心里有收获、心得)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却、竟然)⑤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认为迂远而不切实际)⑥盖将解惑于里人(介词,向)⑦自顾而笑(自念、自视)3.第三段①孰有甚于予乎(谁;比……严重、厉害)②知志乎道(记住、记载)③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的原因)④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仅仅;因为)⑤患为笑于里之人(担心;被……耻笑)⑥庸讵止于笑乎(岂、难道、怎么)4.第四段①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既然这样,那么)②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还是,表婉商的语气)③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在这方面)(二)重点句式及翻译①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3《赠黎安二生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3《赠黎安二生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的忠诚。
2、理解“迂阔”在文中的内涵和在结构上的作用。
3、鉴赏作者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的忠诚教学难点: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教学进程:(一课时)一、作者介绍曾巩,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二、背景资料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三、疏通文句重点研讨下列词句:第一段:既而顾诚闳壮驰骋隽伟固知第二段:顷之以为既以言相求于外第三段:信志同不自知特以庸讵第四段:然则其四、理解内容1、概括各段大意(一)介绍黎安二生。
(二)写黎生临别求序之缘由。
(三)作者自叙述“迂阔”。
(四)深入一层展开议论。
2、本文写黎安二生,却先写苏轼,再写苏轼来信赞二生,然后写其人其文,有何用意?以文坛大师烘托黎安二生,突出二生文才。
3、哪两个词是本文的“文眼”,在文中该如何理解?(课后练习一)“迂阔”,文中指不合世俗之风。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六第3赠黎安二生序课
一、基础过关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赠予)B.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称赞)C.辱以顾余(侮辱)D.患为笑于里之人(担心)解析:选C。
谦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其才力之放纵 B.余之同年友也C.请予言以为赠D.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解析:选D。
A.古义:奔放纵横。
今义:纵容,不加约束。
B.古义:科举考试中同登科第。
今义:同一年;同岁。
C.古义:把它作为。
今义:认为。
D.认为。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穷尽事理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可烧而走也解析:选A。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吾其还也B.孰有甚于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C.特以文不近俗虽董之以严刑D.则于是焉复驾言兮焉求解析:选A。
A.副词,还是;B.语气词,呢/介词,在;C.连词,因为/介词,用;D.语气助词/疑问代词,什么。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唐宋8大家散文选读教 精品学案:专题6 第20课 赠黎安2生序(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桐叶封弟辩(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4)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亦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卒于柳州。
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其文章风格清峭,内容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有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较多的是抒发内心的牢骚抑郁和去国离乡的悲哀。
现存有《柳河东集》。
相关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古今史书,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辨其误,指其失,其中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这篇史评,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精当而见解甚深的力作。
据《吕氏春秋·重言篇》和《说苑·君道篇》记载,周成王在一次与幼弟叔虞的嬉戏中,指着一片桐叶说要封他为诸侯。
后来成王的叔父周公便以此为据,说“天子无戏言”,要求成王兑现诺言,结果叔虞被封于唐。
对这样一件史事,前人不过读读而已,从未提出疑问,但柳宗元却从中发现一个事关重大的“王者之德”的问题。
古之传者有言, 成王以 桐 叶 与小弱 弟,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给年幼的弟弟,戏 曰:“以 封 汝。
”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封地给你。
”⎣⎡传(zhuàn )者:编写史书的人,或指吕不韦和刘向等,因为 ⎦⎤《吕氏春秋》和《说苑》都载有此故事。
小弱弟:幼弟,指武王幼子叔虞。
戏:开玩笑。
封:分封,古代帝王赐爵位和土地给臣子。
周公入 贺。
王 曰:“ 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
”周公说:“天子不可戏。
”乃 封 小弱弟于唐。
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唐:西周国名,晋的前身,故地在今山西翼城县西。
吾意 不 然。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意:认为。
王之 弟成王的弟弟如当封耶,周公宜 以时 言于王, 不 待其 戏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而 贺以 成 之也; 不 当封耶,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 乃 成其不中之戏, 以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地以人 与小弱 者 为 之主, 其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 得 为圣 乎?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宜:应当。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六 第20课 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走近作者曾巩(见《越州赵公救灾记》)相关背景这是一篇赠序。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赠黎安二生序》。
文意感知本文针对黎生提出写古文遭到当时人嘲笑一事,提出作文要志于道,不取悦于世俗的主张,勉励黎安二生坚持学习古文,反对只迎合流俗的俗文,表现了作者对“道”的不渝的忠诚。
思维导图一、古今异义 1.余之同年..友也 古义:科举考试中同科登第今义:同一年 2.而其才力之放纵..古义:奔放纵横今义:纵容,不加约束 3.请予言以为..赠 古义:把它作为今义:认为4.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 古义:此处指文笔奔放不拘 今义:奔驰二、一词多义1.患⎩⎪⎨⎪⎧①患.为笑于里之人动词,担心,忧虑②则其患.若此 名词,祸害,祸患③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名词,疾病,毛病2.善⎩⎪⎪⎨⎪⎪⎧①善.反复驰骋善于②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待,与……交好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好事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喜欢,羡慕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做好,处理好3.诚⎩⎪⎨⎪⎧①诚.闳壮隽伟实在,的确②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果真③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诚心,诚意4.友⎩⎪⎨⎪⎧①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名词,朋友②窈窕淑女,瑟瑟友.之(《诗经》)动词,友爱5.遗⎩⎪⎨⎪⎧①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动词,送信②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吕氏春秋》)动词,丢失6.笑⎩⎪⎨⎪⎧①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动词,嘲笑,讥笑②余闻之,自顾而笑.动词,笑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作动词①若不可极.者也看到尽头 ②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立志奉行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迂之小.者耳小问题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六 第20课 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58)走近作者曾巩(见《越州赵公救灾记》)相关背景这是一篇赠序。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赠黎安二生序》。
赵郡苏轼,余之 同年 友也。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
⎣⎡⎦⎤同年:科举考试中同科登第。
自蜀以他从蜀书 至京师遗余,称 蜀 之士曰黎生、安生 者。
既而黎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二人。
不久黎生携 其 文 数十万言,安生携 其 文 亦 数千言,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辱 以 顾余。
屈驾前来看我。
⎣⎡⎦⎤遗:赠予,送给。
辱:谦词,承蒙。
读 其 文, 诚 闳 壮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隽 伟,善 反复驰骋, 穷尽事理, 而其 才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力之放纵,若 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 可 谓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 固可 谓 善 知 人 者也。
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顷 之, 黎生补 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 请予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临走的时候,请我言以为赠。
余曰:“余 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写几句话作为赠别。
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乃将 以言 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 学于斯文,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一起学习古文,里之人皆笑以为 迂阔。
今 求子 之言,同乡邻里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
现在请您写几句话,盖将解 惑于里人。
”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里之人:即后文“里人”,同乡之人。
余闻 之, 自顾 而笑。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顾:回想。
夫世之迂阔,世上迂阔的人,孰有甚 于予 乎? 知 信乎古 而不知 合乎世,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 志乎 道 而不知 同乎俗,此 余所以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 于今 而 不自知 也。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6.﹡赠黎安二生序 (共30张PPT)
第4段一开始从正面写赠言之意,仍以“迂”字为 中心,肯定自己“迂阔”的人生态度,也在晓谕黎安 二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为世俗的毁誉困扰,方能有 所成就。围绕“迂阔”环环相扣,可谓构思缜密。
3.如何理解黎安二生的“小迂”与自己的“大迂”, 作者对自己的“迂阔”持什么态度? 【明确】黎安二生的“小迂”是为“文”之迂,是文 风问题;自己的“大迂”是为人之迂,“道”的问 题。作者以“迂”为善,表现决不附和颓倾的世风, 对“道”的不渝的忠诚,及我行我素、无所畏惧、勇
10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3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我们不要放弃努力,要学会为自己鼓掌。 15 、机遇是难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努力进取,那么你将会得到不菲的收获。 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 、乐观,是达到成功之路的信心;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当然是同学了,于是就用“同砚”“砚兄”“砚 席”“同砚席”来指代称呼。
(四)以科举联姻 汉魏实行察举征辟制,每郡每岁举荐一人,同时 被推举的人互称“同岁”。科举考试时代,同一届考 中的,尽管毫无关系,也以“同年”“年兄”“年 家”“年台”等相称。
微言大义 曾巩的名言
1.官无虚名,职无废事。 2.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3.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望凉。何须辛苦 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10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7 、生活中,虽然学习和工作很紧张,但是也应注意劳逸结合,经常磨快自己的“锯子”,以加快成功的步伐。没时间磨锯,就没有机会成功。 17 、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 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
第20课 赠黎安二生序 学案(含答案)
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学案(含答案)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1赵郡苏轼苏轼祖籍赵州栾城,即今河北省栾城县,故曾巩以“赵郡”称苏。
文学史上,“三苏”均为四川眉山人,则非“祖”之“籍”,以此别之。
2同年友指一同科考中进士的人。
曾巩与苏轼,俱于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所以说苏轼“余之同年友”。
这是一篇赠序。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文章。
本文针对黎生提出写古文遭到当时人嘲笑一事,提出作文要志于道,不取悦于世俗的主张,勉励黎安二生坚持学习古文,反对只迎合流俗的俗文。
文章从“迂阔”二字生发出议论,结合自己的体会娓娓而谈,循循善诱。
文章虽未明确指出黎生应从中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但作者用自己的志向作为引导,为他们指明了应该努力的方向,勉励之旨不言而喻。
1读准字音1遗余wi2闳壮隽伟hnjun3迂阔y4庸讵j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知2诚3信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古义奔放。
今义纵容.不守规矩,不加约束,没有礼貌。
2善反复驰骋古义辨析,论说。
今义骑马奔驰。
4说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志,名词用作动词,有志向;同,形容词用作动词,合乎,随同5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孰有甚于予乎介词结构后置句2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判断句6翻译下列句子1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杰出特异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送李愿归盘谷序》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送李愿归盘谷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了解序文的特点。
3、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4、对照手法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在描述了隐士所居的盘谷的可爱的同时,反映了自己的失意心理。
2、作者还出色地运用了讽刺的笔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
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
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
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
《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
二、什么叫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种赠序文体。
古代文人临别时,常以诗文相赠,并写序叙说赠别的旨趣,这就叫做赠序。
赠序在唐代初叶开始盛行。
韩愈写的赠序,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见解,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颇有价值。
后人说他的序文。
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
以后人们所写的赠序也有不附诗文的,内容多是赞许、勉励之词,已和序的原义有所不同,是为变体。
本文末尾附有赠诗,应属前者。
三、解题: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
当时有两个李愿,一为曾立大功的李晟之子、名将李朔之兄,此人位高品劣,与序中的李愿迥异,不可能是他。
另一人系隐士。
韩愈曾有《和卢郎中送盘谷子诗序》一篇,所谓“盘谷子”即指在盘谷隐居的李愿。
这篇序把盘谷这一地名写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
在韩愈写的三十多篇赠序中,题目上标有地名的比较少见;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
四、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藂茂()鲜少()旄()才畯()便体()轻裾()黜陟()趑趄()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五、课文分析:1、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明确:盘谷在太行之阳。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赠黎安二生序》1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课型:新授目标:1诵读文本,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体会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
重难点:1掌握正话反说的艺术技巧。
2理解作者观点及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词条竞猜形式介绍作者)在唐宋八大家中,有这样一个人:1他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十二岁即能文。
2他18岁时以文相识王安石,并与其结为挚友。
3他师承欧阳修。
4北宋嘉佑二年,他与苏轼同科登第。
同学们,猜出他是谁了吗?曾巩板书:题目《赠黎安二生序》二、学习目标三、预习检测请翻译下列句子1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2世之于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乡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特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四、自由朗读,疏通释疑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在文中圈划标注自己不能疏通之处。
五、文本研习1黎安二生是怎样的人?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①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②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二人文章气势恢宏,可知他们雄健善辩。
苏轼推荐的更加衬托黎安二生是才情卓绝,魁奇特起之蜀士。
2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缘由是什么?①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②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黎安二生赴任在即,他们平日里研习古文,恪守古道,却被里人嘲笑是迂阔,因此请言相赠来释惑,以壮此行。
3作者是如何给黎安二生解惑的?小迂:黎安二生:文不近俗患为笑于里之人求解惑,使二人更加困窘大迂:曾巩:信乎古不合乎世困于今而不自知志乎道不同乎俗(这一对比,可以看出黎安二生只是小迂,而曾巩却是大迂。
二人让曾来解惑,只会使二人处境更加困窘。
)那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迂阔的?谓善——自困谓不善——违古离道如此矛盾,作者是否未作选取呢?不,他选择了,“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必能择而取之”就是他的选择。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内容
拓展阅读范围
推荐与唐宋八大家散文相关的其 他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 ,加深对文学流派和风格的பைடு நூலகம்解
。
深化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深 化某些重点内容的教学,如对某 些散文作品的深入解读和比较分
析。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学生阅读指导与评估
阅读指导
在指导学生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授阅 读方法,如泛读、精读、跳读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评估方式
对学生的阅读评估应注重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成果,可以通过课堂讨 论、书面作业、阅读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并改 进阅读方法。
《秋声赋》选读与分析
总结词
传统赋体的典范之作
详细描述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以描写秋天景色 为主题的传统赋体散文。该文通过对秋声的 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其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05
课程评价与教学反思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课堂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 、讨论、演示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选读建议与教学策略
选读建议
在选择唐宋八大家散文时,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进行 挑选,同时注重选取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 了解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表达特点,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化对 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理解和认识。
04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分析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赠黎安二生序750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赠黎安二生序测试题 2019.9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慰藉共商国事关怀备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B.装潢稗官野史坐收鱼利万变不离其宗C.寒暄山清水秀融会贯通制之死地而后生D.肖像一筹莫展优柔寡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
B.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文过饰非,都是不对的。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制止和规范权力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中迫在眉睫的课题。
B.上海团干部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存靠什么,靠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是真理吗?4,虚词“之”用法与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可谓仁之方也已②老者安之③愿闻子之志④粪土之墙不可朽⑤不知老之将至⑥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⑦何功之有哉?⑧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A.①②④相同. B.①③④不同. C.⑤⑦⑧相同.D.④⑥⑧不同5,下面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部分词句,顺序已被打乱,请将它们按对联的要求整合后,与前面的语句合成一幅对联。
(只把序号填写上即可)①辛辛苦苦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③浩浩荡荡④放怀一笑⑤是亦足矣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⑦吾其归乎⑧流播四方(1)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6,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指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家称之为受降城。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六 赠序(3课时)
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本文的写作时间比《师说》早 一年,风格却大不相同。这篇序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当年韩愈 34 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自从贞元八年 (792)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韩愈一直为仕途汲汲 奔走,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牢 骚满腹。因此,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 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本文表面上是一篇赠序,实际上是作者 的抒愤之作。
(2)而① ②泉 列甘 屋而 而. .土 闲肥 居
___表__并__列____ ___表__目__的____
③不可幸而.幸① ②不 而可 望幸 幸. .而 焉致也__宠__幸______侥___幸___
(4)所① _名__大词__丈性__夫短__不语__遇,__于有__时指__者代__之作__所用.__为_也 ②谁争子所. ___地__方___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韩愈赠序中别具一格的一篇,巧妙 运用虚托手法,借李愿之口,浓墨重彩地描画了三种不同的人 物形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学习本文,重 点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对比衬托的手法,品味文章瑰 丽刚健、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送董邵南序》则反映了韩愈的
专题六 赠序
另一种文风:短小、精粹、隽永。文章巧妙地把古和今、合和 不合交错起来写,显得错综有致,反复唱叹。文章不直接表达 自己的意见,而是委婉曲说,含蓄巧妙。学习本文,重点是理 解文章含蓄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正用意。《赠黎安二生 序》是曾巩的一篇著名赠序,文章正话反说,意境深蓄,自名 “迂阔”,其实是讥世之言。通过解答黎生的困惑含蓄地表达了 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受世俗干扰的思想,充满思辨性和哲理意 味。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 的忠诚,鉴赏作者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六第3课赠黎安二生序
第3课 *赠黎安二生序1.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赠黎安二生序》2.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赠黎安二生序》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5.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一、字词积累1.字音遗(wèi)余 闳(hóng)壮隽(jùn)伟庸(yōng)讵(jù)2.一词多义(1)遗{①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 动词,遗失②商君遗礼义,弃仁思 动词,抛弃③深追先帝之遗诏 名词,前人遗留下来的④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 动词,给予,赠送)(2)患{①患为笑于里之人 动词,担心②有备无患 名词,忧患,灾难③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名词,毛病④时有患疟疾者 动词,得……病)(3)诚{①诚闳壮隽伟 副词,确实,实在②帝感其诚 名词,真心,诚心③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连词,如果,表假设)(4)使{①使生持吾言而归 连词,假使②使负栋之柱 动词,让)(5)善{①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动词,善于②谓余之迂为善 形容词,好,好的)(6)信{①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 动词,相信②信者效其忠 形容词,诚实③原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信任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名词,信用)(7)固{①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副词,固然,诚然②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副词,当然,自然)3.词类活用①辱以顾余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受辱②穷尽事理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极力探究③若不可极者也 形容用作动词,看到尽头4.古今异义①余之同年友也古义:科举考试中同登科第。
今义:同一年;同岁。
②而其才力之放纵古义:奔放纵横。
今义:纵容,不加约束。
③请予言以为赠古义:把它作为。
今义:认为。
5.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以为何如也(宾语“何”前置)(2)被动句患为笑于里之人(“为”表被动)(3)省略句遂书以赠(于)二生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三《越州赵公救灾记》”2.写作背景本文作者曾巩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
《赠黎安二生序》教学案
《赠黎安二生序》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1、背景说明: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弟布,自有传,幼弟肇。
2、课题的意义:
《赠黎安二生序》全文围绕“迂阔”展开,把握住了“迂阔”,就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主旨和线索。
因而可以通过对文中“迂阔”的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
3、课题介绍:
课题选自苏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唐宋八大家作品选读》(选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赠黎安二生序(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58)走近作者曾巩(见《越州赵公救灾记》) 相关背景这是一篇赠序。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赠黎安二生序》。
赵郡苏轼,余之 同年 友也。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
⎣⎢⎡⎦⎥⎤同年:科举考试中同科登第。
自蜀以他从蜀 书 至京师遗余,称 蜀 之士曰黎生、安生 者。
既而黎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二人。
不久黎生携 其 文 数十万言,安生携 其 文 亦 数千言,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辱 以 顾余。
屈驾前来看我。
⎣⎢⎡⎦⎥⎤遗:赠予,送给。
辱:谦词,承蒙。
读 其 文, 诚 闳 壮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 隽 伟,善 反复驰骋, 穷尽事理, 而其 才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力之放纵,若 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 可 谓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 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 固可 谓 善 知 人 者也。
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顷 之, 黎生补 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 请予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临走的时候,请我 言以为赠。
余曰:“余 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写几句话作为赠别。
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乃将 以言 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 学于斯文,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一起学习古文,里之人皆笑以为 迂阔。
今 求子 之言,同乡邻里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
现在请您写几句话,盖将解 惑于里人。
”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里之人:即后文“里人”,同乡之人。
余闻 之, 自顾 而笑。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顾:回想。
夫世之迂阔,世上迂阔的人, 孰有甚 于予 乎? 知 信乎古 而不知 合乎世,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 志乎 道 而不知 同乎俗,此 余所以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 于今 而 不自知 也。
世 之迂阔,孰有甚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
世人的迂阔,有谁比于予 乎?今生 之迂, 特以文 不近俗, 迂之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 者 耳, 患为 笑于里之人。
若余之迂 大矣,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
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使 生 持 吾 言而归,且 重 得 罪,庸讵 止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于 笑 乎?在讥笑上呢?⎣⎢⎡⎦⎥⎤重得罪:更加遭到责诮。
庸讵:难道,怎么。
特:仅仅,只不过。
然则 若 余 之于生,则何言 哉? 谓余之迂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为善, 则 其 患 若 此;谓为不善,则 有 以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乎世, 必 违乎古, 有以同乎俗, 必 离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 乎道矣。
贤之道了。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生 其 无 急于解 里人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之惑,糊涂认识吧,⎣⎢⎡⎦⎥⎤其:副词,商量的语气。
则于是焉,必 能 择而这样的话,就一定能够在古文、取 之。
遂 书以赠二生,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 示 苏君, 以为何如 也?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文意感知本文针对黎生提出写古文遭到当时人嘲笑一事,提出作文要志于道,不取悦于世俗的主张,勉励黎安二生坚持学习古文,反对只迎合流俗的俗文,表现了作者对“道”的不渝的忠诚。
思维导图(对应学生用书P59)一、古今异义 1.余之同年..友也 古义:科举制度中同科考中的人今义:同一年2.而其才力之放纵.. 古义:奔放纵横今义:纵容,不加约束 3.请予言以为..赠 古义:把它作为今义:认为4.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 古义:此处指文笔奔放不拘今义:奔驰二、一词多义1.患⎩⎪⎨⎪⎧①患.为笑于里之人 动词,担心,忧虑②则其患.若此 名词,祸害,祸患③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名词,疾病,毛病2.善⎩⎪⎪⎨⎪⎪⎧①善.反复驰骋 善于②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待,与……交好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好事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喜欢,羡慕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做好,处理好3.诚⎩⎪⎨⎪⎧①诚.闳壮隽伟 实在,的确②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果真③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4.友⎩⎪⎨⎪⎧ ①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名词,朋友②窈窕淑女,瑟瑟友.之(《诗经》) 动词,友爱5.遗⎩⎪⎨⎪⎧ ①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 动词,送信②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 动词,丢失6.笑⎩⎪⎨⎪⎧①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动词,嘲笑,讥笑②余闻之,自顾而笑.动词,笑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若不可极.者也看到尽头 ②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立志奉行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迂之小.者耳小问题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也”表示判断) 2.被动句患为笑于里之人。
(“为”表被动) 3.省略句里之人皆笑(之)以为迂阔。
4.状语后置句(1)既得之于心矣。
(状语“于心”后置) (2)孰有甚于予乎?(状语“于予”后置) 5.宾语前置句将何言哉?(宾语“何”前置,正常语序为“将言何哉”)6.固定句式则有以合乎世。
(有以:有用来)(对应学生用书P60)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何用意?明确:2.如何理解文中的“迂阔”?自谓“迂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明确:所谓迂阔,是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迎合世俗偏见,而又有一种执著的信念,矢志不渝。
这篇赠序中黎安二生之迂,只是属于为“文”之迂,是文风问题;而作者之迂,是为人之“迂”,则是“道”的问题。
赠言中,曾巩自谓“迂阔”,且以“迂”为善,表现了曾巩决不附和倾颓世风,对“道”的不渝的忠诚。
本文正话反说,自名“迂阔”,其实是讥世之词。
3.怎样理解文中所运用的委婉的表现手法?明确:作者明明表达了自己的是非观,却在提法上留有余地,即劝诫黎、安二生“择而取之”,但如何定夺,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决定。
作者还在结尾处提出,希望二生转告苏轼,问一问他“以为何如”。
这不仅表明作者的谦虚态度,而且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
4.文章最后所说的“择而取之”在文中应如何理解?明确:作者希望黎、安二生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而要在古文与时文、道与世俗这些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
写法鉴赏1.正话反说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的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
“不迂”而以“迂”名之,显示了世俗的谬误。
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显示内在的锋芒。
2.意境含蓄诸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
本来,此文是为自己不合世俗、怀才不遇而发,作者心中郁积着不平和愤懑。
但文章开头,却以温和平缓的笔调,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黎安二生。
接着叙述黎生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
至此,才刚刚接触到全文的中心。
文章一半已过,还没有露出一点锋芒。
3.善选文眼所谓“文眼”,是指揭示全文主题的字眼,是文章立论和结构的中心,往往也是把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关键。
不难看出,这篇文章的文眼就是“迂阔”二字。
从行文上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
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表达世人讥笑的这种“迂阔”,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正是由于有了这个文眼,文章的结构才显得这样严谨利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文章才没有因为它的柔婉曲折而染上枝蔓冗赘之病,相反,却呈现出一种峻洁之美。
素材挖掘曾巩落第不落志曾巩初次赴京应试是北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当时他只有17岁,也是第一次和王安石交游。
京都举试每三年一次,到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曾巩三十九岁考中进士,已历八次科考,所以人们对曾巩举试有七次落榜之说。
他和大弟曾晔科考落榜之后,返回建昌军南丰,乡里有些和他家关系不怎么好的人,还做了首诗嘲笑他们:“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
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没有把旁人的奚落放在心上,发愤带着几个弟弟刻苦学习。
在盱江南岸山岩洞中苦读习文。
这就是后来的“读书岩”。
宋仁宗嘉祐初年,曾巩和大弟曾晔、二弟曾牟、三弟曾布等六人都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嘉祐二年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并考中进士。
[应用角度]曾巩不因别人的嘲讽而气馁,反而知耻而后勇,发愤读书,即便是自己每三年应试落第,仕途多么坎坷曲折,都不改其志,终成一代文学大师。
这则材料可应用于“承受”“面对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屡败屡战”“卧薪尝胆”“成功没有偶然”等话题的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