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词 类 活 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1.写山之高,水之净,山水相衬之美的语句是:
小试牛刀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哪两句描写了夕 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在《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知
今义: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识 清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单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萎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
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欲念 )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 赏”“领悟”的意思。
)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
疏通文意
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
再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指谢灵运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之 意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 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精读细研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用哪一句 话可以统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总领全文,奠定写景抒情的基调。也说明能够欣赏山川之 美的人,都是有高雅情趣的人,作者将谢征视为自己的知己, 因此愿意与他共享这山水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是一位志趣 高雅之人。
精读细研
3.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那这山川之 美又是如何具体描绘的呢?(原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岀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句短全解 共同谈论,赞叹 以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助词,的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 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句解:本句以“美”总领 全文,点明中心,奠定了 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高耸的山峰 耸入,直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句短全解
高耸的山峰直入云端,明净的溪 流清澈见底。 句解:写静态之景,极力描写山 之高、水之清,用笔洗练,寥寥 八字,就写出高山、白云、流水 三种风物,意境清新。
文化长廊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 称谢客,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他承袭了祖 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山水诗的 奠基者,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谢灵运、 颜延之与鲍照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大小 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 “三谢”者,乃南朝宋名士谢灵运,南朝宋 文学家谢惠连,南朝齐诗人谢朓。
句短全解 清晨的薄雾 消散 此起彼伏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和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 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句解:描写动景,通过对“晓雾”“猿 鸟”“夕日”“沉鳞”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说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具体含义。 “猿鸟乱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 指水中潜游的鱼 的热闹气氛。
背景资料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 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 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常常在书 信中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 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 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文章疏通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tuí lí n yù
《答谢中书书》赏析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赏析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之作,《答谢中书书》全文结构巧妙,把山川之自然美描写的淋漓尽致。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赏析《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
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
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
“夕日欲颓”,势在必然。
“沉鳞竞跃”,变化突然。
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题解《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7.晓雾将歇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_陶弘景传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_陶弘景传《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他的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谢中书,原名谢徵,南朝梁人,从小好学善文,才华横溢,因为担任过中书郎一职,所以被人们称为谢中书。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他的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谢中书,原名谢徵,南朝梁人,从小好学善文,才华横溢,因为担任过中书郎一职,所以被人们称为谢中书。
这封信共68个字,却语言精练文采飞扬,不似散文更像是一首诗歌。
陶弘景上来就发出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名山大川壮美景色,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在谈论的。
开头这平实的一句,立意高远,也奠定了全篇道尽山川自然美景之意。
之后,陶弘景具体了描写了山川之美。
高峰直插云端,溪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光十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清晨,薄雾将消时,猿猴、飞鸟肆意地啼叫,此起彼伏。
傍晚,夕阳快要下山时,深潜水底的鱼儿竞相跃出水面。
有山水,有草木,有鸟兽,有游鱼,美景通过这简单的几句已经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令人无不憧憬向往。
最后,陶弘景前后呼应,再次感慨: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样的奇异的美景了。
谢灵运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在诗中时常描绘出山水的自然美景。
陶弘景的这篇《答谢中书书》,给为官的好友写信,着力地描写山中美景,一字不谈尘世官场,一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隐逸山水的乐事,也算是一种交代现状,二是有劝其和自己一样辞官归隐之意。
陶弘景传《陶弘景传》出自《梁书》第六十一卷,列传第四十五。
这一列传,名为《处士》,所谓“处士”是指有德有才却隐居起来不出来为官的人,后来一般称之为隐士,除了陶弘景,还有阮孝绪、刘慧斐、范元琰等十二人。
《陶弘景传》全文只有八百字左右,简单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
比如传记一开始说到陶弘景出生的异象: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怀里出来,又看到两个神仙手拿香炉来到她家,不久就怀孕,生下的就是陶弘景。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以下是关于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八上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八上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yue)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四季4.歇:停止,消散5.颓:落,落下,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里的鱼7.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指人间。
8.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9.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
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10.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古今异义】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情感】。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和译文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和译文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1。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翻译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翻译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翻译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翻译有哪些要点呢?《答谢中书书》一文,描写了美丽的山水景色,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答谢中书书翻译,欢迎阅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作者小传】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划灰中学书,读书万余卷,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即引为诸王侍读,官奉朝请。
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
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讨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好神仙之术,爱山水。
谥贞白先生。
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题解]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作品赏析及表达情感分析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作品赏析及表达情感分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品赏析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拓展:陶弘景名人故事朝代古代简介陶弘景,字通明,是南朝人,他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是丹阳祙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他小的时候,就很聪颖好学。
十岁时,他最喜欢读葛洪的《神仙传》,每日研读此书不分昼夜,废寝忘食。
从此便立下了修身养生的志向。
长大后,陶弘景生得眉清目秀,身材高大,一副仙风道骨。
他长期食素,不沾荤腥,不近女色,也不娶妻生子。
他的学识十分渊博,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不到20岁,就做了帝王的伴读。
后来做了官,虽然身在仕途,却仍然很少与外人结交,只是在批阅公文以及研究学问上下功夫。
而朝中的大小事务,大多须要由他定夺。
陶弘景退隐之后,便以炼丹修道为主,皇帝对他虽然不舍,但仍答应了他,送给他大量的布帛及应用之物。
他离开京城时,众官员都在路上为他送行,这也是南朝开朝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场面之大足以证明他在朝中地位之高。
他来到了句容山,就在那里潜心修炼,继续研究学问。
但是由于皇帝与他十分亲密,又极其信任,所以朝中的事务,仍常以书信的形式请他参与决策。
由此,陶弘景又有了“山中宰相”之名。
陶弘景十分喜爱医药学,他读了很多书,也不拘于书中的言论,亲自走到自然中去寻找药物,并以实际的观察来印证书中的内容。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注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注释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注释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鉴赏《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答谢中书书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答谢中书书写的是哪里的景色《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答谢中书书写的是哪里的景色《答谢中书书》一诗描写的是句曲山的景色。
句曲山也就是今天的茅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
诗人晚年隐居于句曲山,寄情山水。
《答谢中书书》通过描绘山川的自然美,表现了诗人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由于家庭的熏陶,陶弘景从小勤勉好学,使他通晓天文地理、医药炼丹,琴、诗、书、画无所不工,博学多才,著作颇丰,因在隐居时亦为皇帝出谋划策,被誉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这一政治动乱的历史时期,其前的本草学著作分散杂乱,因而决定对本草学著作进行彻底整理。
《名医别录》是他根据魏晋以来本草著作整理而成的一部本草书籍,以后他又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加入《名医别录》中的365种药物,增录注释成《本草经集注》,对南北朝之前药物学进行了全面总结,是中国药物学史上一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著作。
陶弘景在医药学方面的贡献主要在本草学方面。
他曾参考大量的图籍、医方和标本,对我国最古老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原有的药物,仔细作了整理和校订,舛误者纠之,脱缺者补之,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
入齐,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征左卫殿中将军。
梁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辞官赴句曲山(茅山)隐居,从孙岳游学,并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
梁武帝礼聘不至,却每每就谘朝廷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
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将儒家封建等级观念引入道教理论。
善书法,尤精行书,长于医药、历算、地理。
在整理古籍《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吸收魏晋间药物学的新成就,撰有《本草经集注》七卷,所载药物凡七百三十种,对后世本草学之发展有很大影响。
另又著有《真诰》,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
陶弘景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
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
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
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
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
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
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
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
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
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赏析(徐应佩、周溶泉)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赏析(徐应佩、周溶泉)《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优美的意境。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本文作者从如下几方面濡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
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
这里是“高峰入云”。
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际。
山下是“清流见底”。
水流迤逦,清明澄澈。
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
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
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则更为绚丽动人。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
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
《答谢中书书》
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
4、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悲凉、难言.
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 断月色之明了,“水中藻、性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
感官冲击:有 视觉(高峰入云),有 听觉(猿鸟乱鸣) 。
对比阅读中常见
1、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山 川景物“美”)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算,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 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山
川
静 实是欲 界之仙 都。 自康乐 以来, 未复有 能与其 奇者。 总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山川之美 两岸石壁 古来共谈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 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猿鸟乱鸣
总 分
动
⑴文中两人的相同点是都是闲人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思考
⑵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
民。”
16、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17、《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 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山川 山河
高峰 高山 两岸 两岸
之 的
入 耸入
美, 古来 美景,自古以来
答谢中书书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意 色彩配合
五色交辉。
静
境 之美
青林翠竹,
美
相
四时俱备。
衬
之
晓雾将歇,
美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品一品 情感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 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 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 感,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 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哪些 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潜游在水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一译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 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 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 安慰。
背 诵 课 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背 诵 课 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背 诵 课 文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背 诵 课 文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整体把握之朗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yù)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峰
入
入
云
云
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
清流见底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自 这从 里南 实朝 在的 是谢 人灵 间运 的以 仙来 境 啊 !
“山中宰相”
陶弘景
南朝齐梁时期道 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 居。丹阳秣陵(今南 京)人。仕齐拜左卫 殿中将军。入梁,隐 居句曲山(茅山)。 武帝礼聘不出,但朝 迁大事辄就咨询,时 人称为“山中宰相”。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高
峰
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图解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 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 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蘅。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想一想?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
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 以说明。
沉浸能够在体 味出山水之美, 沉浸在和古代 名人为知音而 感到无限的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高兴)起行。 ▪念(考虑,想到 )无[人]与(和) [吾]为乐者, ▪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7.晓雾将歇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文学小常识: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
骈文注重形式整齐、藻饰华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体,成为这时期的代表文学。
在这段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
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美。
佳句赏评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
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
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
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
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
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
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
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
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
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总评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
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
这在魏晋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
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