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化隆群科新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群落构建:
树种选择均为当地适生植物,减低后期养护费用。乔灌草相结合,同时兼顾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城市第一印象。
乔木树种:主要采用青杨、白桦、国槐、白蜡、小叶杨、臭椿、旱柳、白榆、青海云杉、青杆、油松、侧柏等。
灌木树种:小檗、金叶莸、沙棘、榆叶梅、牡丹、金露梅、银露梅、丁香、月季、刺玫、木槿、金银花、刺柏、爬地柏等。
2、选用当地常见且产量较好的经济林品种(如苹果、杏、梨等)与当地特有的野生植物品种(大樱桃、茄瓜、葡萄等)相搭配,丰富观光农业内涵,拓展生态休闲目标人群。
3、引入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打造园林化的及生产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绿地。
重点设计区域:
滨河观光农业休闲区
景观意向:
G3防护绿地
建设内容:
山体保护绿地,滨河滩涂防护绿地,冲沟防护绿地。
主干树种:白桦、青杨。
陪衬树种:樟子松、华北落叶松。
灌木:连翘,丝绵木、金露梅、银露梅、爬地柏、金银花、小蘖、茶鹿子、柠条、沙枣、柽柳、沙棘、红叶李、山杏、丁香、月季、蒙古绣线菊、山梅花、榆叶梅、水蜡等。
耐湿:花蔺、针蔺、黄花鸢尾,芦苇等。
设计说明:
四条冲沟原为基地上的不利地形条件,规划改变对其单纯消极防护的传统观念,对其进行护坡、固堤、卵石铺底、局部岸线修整、沿线绿化美化等多种处理,将其视为深入城市内部的景观资源加以利用,使其成为沟通山与河的联系纽带。以此为基调考虑植物群落构建,将水土保持和景观相结合,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体系。
“保持城市地域风貌,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
“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污染控制水平较高,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功能俱全,居民对本市的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G5其他绿地
建设内容:
选取具有良好自然资源与典型地域特色区域建设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项目。
设计理念:
1、生态优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绿地系统。
2、重点突出地域特色景观,如丹霞地貌、黄河景观等。
重点设计区域:
乙沙尔水库水源保护区
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综合分析,完成本次《青海化隆群科新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设计理念:田园新城,山水宜居
设计原则:
生态性:以基质——廊道——斑块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园林生态系统,不同功能绿地采用不同植物群落模式,同时采用乡土植物,节约资源,同时减少后期养护费用。减少城市建设中硬质景观,多采用园林绿地或透水材质形式。
2、增加周边防护绿地面积,更好的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真正达到田园城市目标。
3、丰富城市绿地系统类型,为居民休闲提供更多的去处,丰富人民生活,同时拉动短线旅游发展。
城市绿地分类概念设计
G1公园绿地
建设内容:
城区内规划公园绿地。
设计理念:
1、突出本地文化特征,例如黄河元素、民族文化、拉面文化。
2、采用高绿化覆盖率、乡土自然景观设计建设公园绿地,营造田园城市。
G4附属绿地
建设内容:
居住绿地、道路绿地、公共设施附属绿地等。
设计理念:
1、注重绿地的功能性需求,如道路交通组织、居民日常使用等
2、在满足绿地的功能性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带来城市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及居民良好的生活体验。
3、减少绿地中硬质铺装比例,多采用透水材料。
4、植物群落构建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增加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3、扩充城市防护绿地(G3)范围,将城市周边山体及黄河滩涂纳入城市防护绿地建设。
4、规划增加城市其他绿地(G5),如乙沙尔水库周边水源保护绿地,卡力岗山郊野公园等。
通过对《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完善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增加城市公园绿地(G1)面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达到“城在林中”的效果。最终在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上达到甚至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要求。
《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
《化隆县志》
《青海植物志》
《建筑图集-03j012-2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
现有规划分析:
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比照分析,得出群科新区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3、减少公园绿地中硬质铺装比例,多采用透水材料。
4、植物群落构建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增加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重点设计区域:
行政中心东公园绿地,乙三乙四路之间公园绿地。
景观意向:
G2生产绿地
建设内容:
《总体规划》中滨河观光农业保护区及周边生产绿地。
设计理念:
1、以现代观光农业为目标建设城市生产绿地,满足观光农业所需各项功能。如生产功能、劳作体验、素质拓展、生态休闲等。
总体设计理念:
1、将乡土树种作为主体,充分体现并强化地域特点。同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植物群落构建模式。体现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植物种类,发挥植物的多重功能。
2、乔,灌,花,草相结合,采用立体绿化方式。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达到丰富植物季相的效果。
3、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兼顾短期效果与长期利益。
4、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相结合,同时兼顾防护绿地的经济效益。
地域及多样性: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如黄河景观、丹霞地貌等。充分利用城区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将山、河、湖、田、滩、冲沟等自然元素引入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体现区域独特的且具有多样特质的的生态园林景观。
民族与文化性: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着重体现多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充分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如拉面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等。
青海化隆群科新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建设目标:
1、黄河上游明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青海最具魅力、最具有特色地域文化、最佳人居环境、最有休闲品味的生态型田园新城。
建设原则:
1、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为指向,建设城市生态园林。
2、遵守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中绿地系统规划框架。
草本种类:早熟禾属,黑麦草属,翦谷颖属等。
效果图:
沿黄观光路:
规划道路断面:
平面设计:
树种选择:
行道树:白榆、小叶杨、旱柳、侧柏、青海云杉。
灌木树种:小檗、金叶莸、沙棘、枸杞、榆叶梅、牡丹、金露梅、银露梅、丁香、月季、刺玫、木槿、金银花、刺柏、爬地柏等。
草本种类:早熟禾属,黑麦草属,翦谷颖属等。
效果图:
植物群落构建分类设计:
1、山体保护绿地
群落模式:
骨干上层树种:云杉、大果榆(山榆)、油松。
上层陪衬树种:国槐 、黄栌。
中层树种:沙棘、月季、金银花、丁香、沙枣、山杏、柠条、连翘、爬地柏等。
设计说明: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所选种类考虑到地域特点,适应性强,良好的绿化造林效果,季相性,景观性,生态性,经济性等因素。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规划在《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的基础上对群科新城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完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总体规划》中“奇石公园及水上活动区”及“滨河休闲区”规划成为公园绿地(G1)。
2、将城市范围内四条冲沟由单纯的防护绿地规划成为防护绿地(G3)与公园绿地(G1)相结合的绿地类型。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现阶段群科新区总体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相对粗放,分类不够明确,缺乏可执行性,需要进一步详化。
2、《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中“规划至2025年,中心城区绿化用地面积156.83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23.57%,人均26.14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4.8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6.75%,人均7.18平方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0万以下人口城市)≥43%,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50万以下人口城市)≥11.5㎡,建成区绿地率≥37%。”规划在城市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率指标都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增加城市总体绿地面积,同时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三层植物带:选择景观效果较好的乔灌林带。主要包括:柽柳、青杨、垂柳、青海云杉、榆叶梅等 。
灌草如:石蒜、黄花鸢尾、连翘、爬地柏、金露梅、银露梅、红叶李等植物。
设计说明:
综合考虑景观效果,耐湿耐寒性,野生品种,地域特色等。
3、冲沟防护绿地
群落模式:
以灌木为主,乔木相结合的方式。白桦或青杨行植的模式有很强的韵律感。美感。
2、滨河滩涂防护绿地
群落模式:
采用分层林带模式设计,防风固土同时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一层植物带:选择耐淹的水湿生植物。主要包括:苫草、水麦冬、芦苇、水毛茛、茨藻属、香蒲、水葱等;
二层植物带:选择耐湿性乔木和喜湿性灌木,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主要包括:花葶驴蹄草、蓝白龙胆、斑唇马先蒿、柔软紫菀、褐毛垂头菊、花蔺、针蔺、黄花鸢尾、金露梅、银露梅等;
草本种类:早熟禾属,黑麦草属,翦谷颖属等。
重点设计区域:
中央景观大道,沿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光路,乙中路及政府东路、西路。
中央景观大道:
规划道路断面:
平面设计:
树种选择:
道路中心分割带:青杨、白桦
行道树:国槐、臭椿、白榆、油松、青扦。
灌木树种:小檗、金叶莸、沙棘、枸杞、榆叶梅、牡丹、金露梅、银露梅、丁香、月季、刺玫、木槿、金银花、刺柏、爬地柏等。
3、坚持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绿地系统建设各项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在尊重、保护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5、以人为本原则:以市民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设计依据: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功能性:根据绿地性质不同采用不同园林景观处理手法,注重城市公园绿地尤其是居住组团中公共绿地的实用性,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真正达到田园宜居。
目标在总体上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要求的:
“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