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化隆群科新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28•【字号】青政办〔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2〕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推动我省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认识,深入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以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主线,以优化国土生态安全空间、提升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提高绿色富民产业效益、创建优美宜居生态环境为主攻方向,加强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政策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为加快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和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提供保障。
(二)工作原则。
———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扩大森林草原湿地面积,修复退化林地草原,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主动对接并积极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绿化空间,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科学推进国土绿化。
———坚持分区施策、突出重点。
系统配置各类生态空间,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东市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东市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7.20•【字号】东政办〔2021〕68号•【施行日期】2021.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东市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东政办〔2021〕6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海东市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7月20日海东市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为持续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落实海东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安排,根据《青海省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青发改规划〔2021〕319号),结合海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及市“两会”精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精准高效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奋力打造城乡统筹新海东,构建“一新”率先、“双核”引领、“四轮”驱动、“多点”支撑、全面崛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奋力实现在兰西城市群节点崛起。
二、重点工作(一)提高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1.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根据相关规定允许在城市(镇)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常住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等在当地申请落户,推动落实城市(镇)落户“零门槛”。
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青海未来行政区划的影响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2021.02NO.493138文 / 伍海峰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青海未来行政区划的影响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为了实现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集中社会主要资源大力培育国内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要举措。
青海省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对目前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的问题。
目前青海省行政区划现状目前青海省的行政区划分为8个州市和46个县级区划单位。
目前青海省的行政区划是两个地级市(西宁市和海东市)、六个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
这些县人口从1万多到30多万不等。
新型城镇化过程对现有行政区划和行政层次的影响如果青海省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的话,势必使得一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口密度稀疏、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的自治州和区县的人口出现大量外迁到那些生态环境好、经济产业聚集度高、社会发展速度快的地方。
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速度缓慢的地方的人口将迅速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然条件比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县城就很容易成为城市。
这些地方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这些地方就很容易被中央和青海省升格为地级行政区划单位。
而那些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大量外迁的地方的行政区划单位就很容易被中央和青海省因为这里的人口太少,经济总量太低而进行调整。
就青海省而言,兰州——西宁都市圈已经成为国家都市圈的发展战略,这样势必会增加西宁市在青海省未来城镇发展资源的集中度,会使西宁市的产业规模、产业复合度、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很强的聚集度。
这就导致西宁市吸引了绝大多数青海省的人口,导致以湟水河谷西宁——海东都市群成为青海省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地。
由于湟水谷地西宁——海东段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西宁和海东市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原有的主城区进行发展,并且适当建立一些卫星城镇。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特色小镇建设纪实--民族风情清真传承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特色小镇建设纪实--民族
风情清真传承
张建英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6(000)011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张建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牛书记驻村记——青海省第一测绘院帮扶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东台村纪略 [J], 王丽华;祁星娜
2.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以青海省海东市小峡镇和高寨镇为例[J], 陶延霞
3.生态宜居视域下西部山地城镇景观修复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马营镇为例 [J], 陈斌;戴军;王大伟
4.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荣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J],
5.生态文明视域下高原美丽城镇风貌规划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店镇为例 [J], 周衍涛;杨金潭;刘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交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补充通知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交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补充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9.28•【字号】•【施行日期】2021.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交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补充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见、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就办理工作征求了有关单位意见。
根据征求反馈意见,现将市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代表建议12件、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131件分解印发。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把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参与办理,努力提高建议、提案办理的质量和实效。
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并指定科室和专人具体办理,务必于10月30日前全部办结。
办理情况报送提出建议、提案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附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并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人事和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市政协提案和科教卫体委员会。
办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市政府办公室1323室联系,联系电话:8612390。
建议、提案明细下载邮箱*****************,密码:hdsrmzf1323。
附件:1. 人大代表建议及承办单位清单2. 政协委员提案及承办单位清单3. 建议答复格式4. 提案答复格式5.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6.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联系单2021年9月28日附件1.人大代表建议及承办单位清单2.政协委员提案及承办单位清单。
关于青海省化隆县群科新区发展的思考

关于青海省化隆县群科新区发展的思考
詹江雪;严生德;张沐诗;马文林;刘兵;马光才;苗希春;马子春
【期刊名称】《青海农技推广》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化隆县群科新区位于青海东部地区,是住建部批准的拉面特色小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11 ~2030年)的批复》(青政函[2012]3号),明确将群科新区定位为“化隆县新城区,以商贸旅游为主的滨水生态宜居城市”,这将为化隆县群科新区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新区发展面临的内外形势,阐述了新区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4页(P73-75,86)
【作者】詹江雪;严生德;张沐诗;马文林;刘兵;马光才;苗希春;马子春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种子站,青海西宁810016;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海东市农业技术推广,青海平安810600;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青海海晏812200;青海省海东市农业技术推广,青海平安810600;青海省化隆县农业科技园区,青海化隆810900;青海省科技厅,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化隆县新能源推广服务中心,青海化隆810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
【相关文献】
1.青海省化隆县民族教育发展状况及思考 [J], 康建文
2.青海省化隆县人群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J], 蔡辉霞;何多龙;吴献洪;韩秀敏;宁刚
3.潮涌黄河绣群科——化隆县融入“沿黄城镇经济带”发展纪实 [J], 冶青祥;徐昭
4.对青海省化隆县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 才仁卓玛
5.青海省化隆县群科镇中心学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案

青海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案# 青海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案## 1. 引言青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枢纽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珍稀的生态景观。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青海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提高其生态功能,制定一个全面科学的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案尤为重要。
## 2. 目标和原则### 2.1 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提高其生态功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 2.2 原则本规划方案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以生态保护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科学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合施策,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 3. 规划内容### 3.1 生态保护区划根据青海的生态特点和生态功能需求,将青海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缓冲区和生态修复区三个区域。
#### 3.1.1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青海的核心区域,主要用于保护青海的珍稀物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在这些区域内,禁止进行任何破坏性开发活动,严格限制人类活动。
同时,加强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3.1.2 生态保护缓冲区生态保护缓冲区是青海的边缘区域,起到连接核心区和周边区域的作用。
在这些区域内,限制开发活动,控制人口增长,并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生态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 3.1.3 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是青海的重点修复区域,主要用于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和环境。
在这些区域内,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湿地恢复、生态林建设、沙漠治理等工程,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3.2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为了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增加生态经济收入;- 加强环保产业发展,提升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承载力和农民收入。
化隆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

建 设 小 康社 会 , 必 须 走生 产 发 展 、 生活 富 裕 、 生态 良好 的 文
明 发 展道 路 , 实现 经 济 发展 与人 口、 资源 、 环 境 的协调 , 实现
全 县 水 土流 失 面 积 2 2 5 0 . 6 8 k m2 ( 表 1 ) , 占 全 县 国 土总
势仍 未 得 到 根本 遏 止 , 森林 植 被 遭 到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水 土 流失 、 土 地
沙化 等 现 象 仍 时有 发 生 , 县境 内 的部 分河 流 甚 至 出现 断 流 现 象。 恶 劣 的 生态 环 境 严 重 制约 了 化隆 县 经 济发 展 和 人 民
入严 重 不 足 , 致使 造 林 质量 差 , 成 活 率低 , 造 林 成 果难 以 巩 固; 五 是 个 别地 方 仍 然存 在 林 牧 矛盾 、 农牧矛盾 , 农、 林、 牧 相 互争 地现 象严 重 。
3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存 在 的 问题
一
是 干 旱 少雨 , 春 旱 持续 时 间 长 , 影 响 苗 木 的成 活 率 ;
化 隆 县位 于青 海 省东 部 , 属 祁连 山褶 皱带 的 中央 , 祁 连
山地 背斜 东 南沿 边 。 境 内地 势 高耸 , 沟 壑 纵横 , 北高 南低 , 由
在 西 部 大 开发 中 , 要 赋 予林 业 以基 础 地 位 。 ” 化 隆 县 森 林植 被稀少 , 生 态环 境 脆 弱 , 水 土 流 失 十分 严 重 , 干旱 、 洪水 、 沙 尘 暴 等 自然灾 害 发生 频繁 。 因此 , 真 正认 识 化 隆县 生态 环 境
建 设 的 重要 性 和 必 要性 , 大 力保 护 、 培育 、 恢 复和 发 展 森林 资源 , 结 合 实际 , 积 极探 索 生 态 环 境建 设 的新 路子 , 显 得 尤 为重 要 。 1 基 本情 况
化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化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近年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化隆县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肩负着探索和创新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使命。
为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制定合理的试点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就化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进行探讨。
一、总体要求(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以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充分体现森林资源的价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
充分考虑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确保改革政策符合实际、公平公正。
(3)坚持分类施策、循序渐进。
根据不同林地类型和权属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改革。
(4)坚持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探索建立现代林业经营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林业效益,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二、主要任务1.明确林权归属。
全面开展林地调查登记,明确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确保林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
2.落实林权政策。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林权政策,保障林权权益,维护林权秩序。
3.改革林业经营体制。
推进集体林地流转,鼓励林业合作经营,发展现代林业企业,提高林业规模经营水平。
4.完善林业支持政策。
加大对林业的财政投入,完善林业金融政策,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保障林业经营者利益。
5.强化林业资源管理。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业法规,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6.提升林业科技水平。
推广林业先进技术,加强林业人才培训,提高林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三、改革措施1.推进林地确权。
按照“确权到户、确权到人”的要求,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户落到家庭成员,实现林权归属明晰。
2.建立林地流转市场。
制定林地流转办法,明确流转条件、程序和价格形成机制,引导林地资源合理流转。
3.发展林业合作经营。
鼓励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实现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创新林业支持政策。
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化隆县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

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化隆县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化政办[2015]124号【发布部门】化隆回族自治县政府【发布日期】2015.10.11【实施日期】2015.10.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化隆县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化政办〔2015〕12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省驻县各单位:《化隆县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10月11日化隆县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为严厉打击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强揽工程、强卖材料、抢种抢栽抢建及违法分包、非法阻工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工程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建设“平安化隆”为目标,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在全县范围开展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和破坏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战略,着力解决强揽工程、强买卖料、“四抢”行为、违法分包、非法阻工等突出问题,营造全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施工环境,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工作目标通过专项行动,依法整治非法阻工、强揽工程、扰乱社会秩序、妨碍执行公务等违法犯罪案件,打击严重违法犯罪人员,化解建设施工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保证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强化秩序整治,进一步规范工程承揽、分包、招投标、劳务用工等工作程序;强化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支持重点工。
化隆县高原乡村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合作社化隆县高原乡村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6)1.4 编制原则 (6)1.5研究范围 (7)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1.7综合评价 (8)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0)2.1项目提出背景 (10)2.2本次项目的提出 (12)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3)2.3.1 顺应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3)2.3.2项目建设是促进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 (13)2.3.3项目建设是推动我国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4)2.3.4项目建设是保障“菜篮子”工程深入推进的需要 (15)2.3.5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需要 (15)2.3.6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16)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6)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7)2.4.1产业政策可行性 (17)2.4.2市场可行性 (21)2.4.3技术可行性 (22)2.4.4管理可行性 (23)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 (2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4)3.1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4)3.2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5)3.3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前景分析 (26)3.4我国畜牧业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29)3.5我国牛羊肉类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31)3.6我国牛羊肉类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33)3.7我国渔业水产养殖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35)3.8项目冷水鱼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6)3.9市场小结 (37)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8)4.1地理位置选择 (38)4.2区域投资环境 (38)4.2.1区域地理位置 (38)4.2.2区域地质地貌条件 (39)4.2.3区域气候水文条件 (39)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39)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40)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41)5.1工程设计原则 (41)5.2项目总平面布置 (41)5.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42)5.4结构设计 (43)5.4.1指导思路 (43)5.4.2结构设计等级 (43)5.5给排水设计 (43)5.5.1设计依据 (43)5.5.2给水设计 (43)5.5.3排水设计 (44)5.6供配电设计 (44)第六章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 (46)6.1主要产品方案 (46)6.2产品质量标准 (46)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6)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6)6.5肉牛养殖技术方案 (47)6.6肉羊养殖技术方案 (48)6.7冷水鱼养殖技术方案 (50)6.8有机肥加工技术方案 (56)6.9主要设备选型 (60)第七章节约能源方案 (62)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2)7.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2)7.2.1能源消耗种类 (62)7.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2)7.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3)7.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3)7.5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分析 (64)7.5.1工业节能 (64)7.5.2节水措施 (64)7.5.3建筑节能 (65)7.5.4企业节能管理 (66)7.6结论 (66)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67)8.1设计依据及原则 (67)8.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67)8.1.2设计原则 (67)8.2建设地环境条件 (68)8.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68)8.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68)8.3.2 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 (69)8.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9)8.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69)8.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0)8.4.3 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71)8.5消防措施 (72)8.5.1设计依据 (72)8.5.2防范措施 (72)8.5.3消防管理 (73)8.5.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3)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 (75)9.1编制依据 (75)9.2概况 (75)9.3劳动安全 (75)9.3.1工程消防 (75)9.3.2防火防爆设计 (76)9.3.3电力 (76)9.3.4防静电防雷措施 (76)9.4劳动卫生 (76)9.4.1防暑降温 (76)9.4.2卫生 (77)9.4.3个人防护 (77)9.4.4卫生防疫 (77)9.4.5安全教育 (77)第十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9)10.1组织机构 (79)10.2劳动定员 (79)10.3人力资源管理 (79)10.4福利待遇 (80)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规划 (81)11.1建设工期的规划 (81)11.2建设工期 (81)11.3实施进度安排 (81)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2)12.1投资估算依据 (82)12.2建设投资估算 (82)12.3流动资金估算 (83)12.4资金筹措 (83)12.5项目投资总额 (83)12.6资金使用和管理 (86)第十三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87)13.1总成本费用估算 (87)13.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7)13.1.2产品成本 (88)13.1.3平均产品利润 (89)13.2财务评价 (89)13.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9)13.2.2项目投资利润率 (90)13.2.3不确定性分析 (90)13.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90)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92)14.1招标管理 (92)14.2招标依据 (92)14.3招标范围 (92)14.4招标方式 (93)14.5招标程序 (93)14.6评标程序 (94)14.7发放中标通知书 (94)14.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4)14.9合同备案 (94)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95)15.1项目风险因素 (95)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95)15.1.2技术风险 (95)15.1.3市场风险 (95)15.1.4资金管理风险 (96)15.2风险规避对策 (96)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96)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96)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96)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97)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98)16.1结论 (98)16.2建议 (98)附表 (99)附件1产品销售收入预测表 (99)附件2 总成本费用表 (101)附件3 外购原材料表 (102)附件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03)附件5 工资及福利表 (104)附件6 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105)附件7 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 (106)附件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07)附件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8)附件10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9)附件11 资产负债表 (111)附件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12)附件13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14)附件14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15)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化隆县高原乡村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X合作社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厂址选定在XXXX。
平安县化隆路西侧街旁绿地规划设计

1 设 计 背 景
在 当今城 市绿 地规 划设 计 中 , 注重将城 市 的历史 文 化及 民俗 风情 融入 绿地设 计 中 , 绿地 增添 历史 为
4 3 天地 合欢 .
此 区域 以丘陵地形与植物造景为主, 给人 以回归 自然森林的暇想 , 同时在 区域 内设置休 闲广场 , 广
场 以椭 圆形 为主 , 积约 为 6 , 场 中间用 流 线形 道路 将广 场 自然 分成 一 大 一小 的 活动 空 间 , 地 面 0m 广 使
面空间格局赋予情趣变化。同时栽植大规格的国槐 , 人们可在树荫下闲坐 、 交谈、 娱乐、 下棋 , 给人带来
文化 内涵, 提升绿地 品位 。 ’ 。本文针对平安县化隆路西侧街旁绿地规划项 目, 综合各方面因素, 进行 了
一
些探索和尝试 , 以达到塑造城镇优美的景观绿地 , 提高城镇文化品位的 目的
2 概 况
平 安县化 隆路 规划 区位于平 安 县城西 北处 , 临兰 青高 速 公 路 出 口处 , 临 白沈 沟 河 , 划 区域 南 北 西 规
平 安县 化 隆路 西侧 街 旁 绿 地 规 划 设 计
沈 敏
8 00 ) 10 1 ( 宁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 西 青海 西 宁
摘要 : 阐述 了平安 县 化 隆路 西侧 街 旁绿地 规 划的设 计 背景 ; 绍 了规 划 概 况 ; 介 论述 了规 划 的 总
体构思, 出了规划布局 , 提 有主要 7个区域 , 在强化绿地人文 内涵, 旨 提升绿地品位 。
隆化县城园林绿化实施方案(完整版)

隆化县城园林绿化实施方案隆化县城园林绿化实施方案县政府:按照县政府意见,我局对照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标准,依据《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并结合县城绿化实际,经过实地踏勘和会议研究,制定了《隆化县城园林绿化实施方案(草案)》,现呈报县政府审定。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主题词:县城园林绿化方案报告隆化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X年1月6日印(共印10份)隆化县城园林绿化实施方案(草案)为进一步加快县城绿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如期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目标,对照《河北省园林县城标准》,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隆化县城园林绿化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按照《省级园林县城标准》,加快园林绿化建设,力争到201X年底,实现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合理,绿地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目标,县城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分别达到40%、35% 和10平方米以上,201X年8月底前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目标,初步建成山水园林县城。
二、主要任务(一)搞好绿化规划设计,科学指导绿化建设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聘请有资质的园林绿化设计单位,对县城公园、绿地、广场、防护林带、苗木生产基地等,进行绿化方案设计,经批准后实施。
制定出台《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界线范围,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严格实施规划,加强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的审查把关,确保符合园林绿化有关规定要求。
同时,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县城建成区的山体林地向城市公园过渡,指导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全面加强城市绿化,迅速提高绿化指标1、多措并举,增加城市绿量。
千方百计在扩大绿化规模上下功夫,依据《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加快城区周围山体绿化、美化进程,实施河道绿化、堤岸绿化和水景工程,改造沿河两岸绿化景观,增设观景护栏。
化隆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

化隆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摘要针对化隆县基本情况,介绍了该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以期为化隆县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问题;对策;青海化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3-5]。
目前,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化隆县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干旱、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因此,真正认识化隆县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保护、培育、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路子,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情况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祁连山褶皱带的中央,祁连山地背斜东南沿边。
境内地势高耸,沟壑纵横,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是青海省典型的干旱山区。
大部分地表覆盖着数十米厚的第四纪黄土,呈现黄土高原中期侵蚀地貌,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经县境。
近几年来,经过广大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
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止,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县境内的部分河流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化隆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青海省海东地区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研究

青海省海东地 区城 市空 间特色塑造研 究
张 戈 ,荆娇洋 ,辛 亮
( 1 .天津城市建设学 院,天津 3 0 0 3 8 4 ;2 .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 3 0 0 0 7 3 )
摘 要 :以特 色资源要素在城市 空间上的表达作为切入点 , 通过对青海省化隆县群科新 区城 市空间
重要 .
济区区位 中心城市 ; 化隆回族 自治县群科新区建成黄 河上游旅游明珠城市 ; 循化撒拉族 自 治县建成黄河上 游生态环境优美 、 地域 民族特色浓郁的现代商贸旅游 名 城.从各 县城 市定位 中可 以看 出 ,高原地 区 的 自然
和 人 文 景观 为 海东 地 区发展 旅 游 产业 提 供 了优 越 的 条 件 ,高原农 副产 品 、民族 商 贸产品也 是 当地发展 的
天 津城 市建设学 院学报 第 l 9 卷 第1 期 2 0 1 3 年 3月
J o u na r l o f T i a n j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U 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V o 1 . 1 9 No . 1 Ma r . 2 0 1 3
间建设.
关
键
词 :海东地 区 ;城 市空 间 ;特色要素
中 图分类 号 :T U 9 8 4 . 1 1 3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6 . 6 8 5 3 ( 2 0 1 3 ) 0 1 . 0 0 0 1 . 0 5
海东地 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 ,“ 海东”以位于青 海湖东而得名.《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 2 0 0 5 -2 0 2 0 ) 》 中提 出西 部有 两条 主要 的发 展 轴 ,“ 京一 呼一 包 一银
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年)

青海省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一、编制目的2013年海东撤地设市以前,各县自行组织编制县级单元城市总体规划,地区政府没有编制过全市范围的城市总体规划。
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对海东发展“五句话”的定位要求,海东市在科学评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政府作出了科学编制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二、规划范围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1.市域:范围为市辖两区四县,即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约1.32 万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为乐都区东至马厂乡岔沟村西边界,西至高店镇西边界,南至瞿昙镇朵巴营村,北至仓家峡;平安区东至平安东边界,西至哈拉直沟及小峡与西宁交界,北至哈拉直沟乡北边界,南至白沈沟古城镇山城村,面积约992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为乐都区北至引胜河上李家村,南至瞿昙河沈家庄,西至乐都平安交界地区,东至老鸦峡;平安区南起南山,北到机场北和红崖子沟,东至平安与乐都交界处,西到海东工业园区西侧三十里堡一带,面积约212 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6-2030年。
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1-2050年。
四、城市性质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兰西经济区重要支点和新型产业基地,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五、城市职能1、青海省对外联系的窗口和门户枢纽2、青藏高原商贸物流中心3、兰西经济区新型产业基地4、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河湟文化旅游展示服务基地6、功能优化、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地区六、城市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37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5平方米;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7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4.23平方米。
青海东市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群

青海东市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群
佚名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4(0)8
【摘要】今年,青海省海东市政府启动19个美丽城镇建设,加紧推进民和官亭、乐都瞿昙、循化街子及互助南门峡、丹麻等重点集镇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绿色发展、产业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群。
【总页数】1页(P17-17)
【关键词】城镇群;青海省;城镇建设;集镇建设;绿色发展;市政府;支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特色小镇建设纪实--民族风情清真传承 [J], 张建英
2.四川省重点小城镇--扎实工作打造具有鲜明经济特色的新童家 [J], 郭辉
3.四川省重点小城镇——扎实工作打造具有鲜明经济特色的新童家 [J], 郭辉;
4.浅谈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艺术特色对于深度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中国现代招幌广告的发展趋势研究;加强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的比较分析浅析新闻写作技巧四川卫视打造中国第一故事频道浅论艺术编导的文化底蕴与电视节目的质量浅谈霍去病墓冢石雕群的艺术特色 [J], 文立磊
5.华北科技学院努力打造应急管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三大高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果图:
沿黄观光路:
规划道路断面:
平面设计:
树种选择:
行道树:白榆、小叶杨、旱柳、侧柏、青海云杉。
灌木树种:小檗、金叶莸、沙棘、枸杞、榆叶梅、牡丹、金露梅、银露梅、丁香、月季、刺玫、木槿、金银花、刺柏、爬地柏等。
草本种类:早熟禾属,黑麦草属,翦谷颖属等。
效果图:
植物群落构建分类设计:
1、山体保护绿地
群落模式:
骨干上层树种:云杉、大果榆(山榆)、油松。
上层陪衬树种:国槐 、黄栌。
中层树种:沙棘、月季、金银花、丁香、沙枣、山杏、柠条、连翘、爬地柏等。
设计说明: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所选种类考虑到地域特点,适应性强,良好的绿化造林效果,季相性,景观性,生态性,经济性等因素。
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综合分析,完成本次《青海化隆群科新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设计理念:田园新城,山水宜居
设计原则:
生态性:以基质——廊道——斑块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园林生态系统,不同功能绿地采用不同植物群落模式,同时采用乡土植物,节约资源,同时减少后期养护费用。减少城市建设中硬质景观,多采用园林绿地或透水材质形式。
2、选用当地常见且产量较好的经济林品种(如苹果、杏、梨等)与当地特有的野生植物品种(大樱桃、茄瓜、葡萄等)相搭配,丰富观光农业内涵,拓展生态休闲目标人群。
3、引入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打造园林化的及生产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绿地。
重点设计区域:
滨河观光农业休闲区
景观意向:
G3防护绿地
建设内容:
山体保护绿地,滨河滩涂防护绿地,冲沟防护绿地。
3、减少公园绿地中硬质铺装比例,多采用透水材料。
4、植物群落构建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增加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重点设计区域:
行政中心东公园绿地,乙三乙四路之间公园绿地。
景观意向:
G2生产绿地
建设内容:
《总体规划》中滨河观光农业保护区及周边生产绿地。
设计理念:
1、以现代观光农业为目标建设城市生产绿地,满足观光农业所需各项功能。如生产功能、劳作体验、素质拓展、生态休闲等。
《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
《化隆县志》
《青海植物志》
《建筑图集-03j012-2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
现有规划分析:
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比照分析,得出群科新区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G4附属绿地
建设内容:
居住绿地、道路绿地、公共设施附属绿地等。
设计理念:
1、注重绿地的功能性需求,如道路交通组织、居民日常使用等
2、在满足绿地的功能性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带来城市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及居民良好的生活体验。
3、减少绿地中硬质铺装比例,多采用透水材料。
4、植物群落构建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增加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植物群落构建:
树种选择均为当地适生植物,减低后期养护费用。乔灌草相结合,同时兼顾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城市第一印象。
乔木树种:主要采用青杨、白桦、国槐、白蜡、小叶杨、臭椿、旱柳、白榆、青海云杉、青杆、油松、侧柏等。
灌木树种:小檗、金叶莸、沙棘、榆叶梅、牡丹、金露梅、银露梅、丁香、月季、刺玫、木槿、金银花、刺柏、爬地柏等。
地域及多样性: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充分体现地湖、田、滩、冲沟等自然元素引入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体现区域独特的且具有多样特质的的生态园林景观。
民族与文化性: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着重体现多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充分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如拉面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等。
3、扩充城市防护绿地(G3)范围,将城市周边山体及黄河滩涂纳入城市防护绿地建设。
4、规划增加城市其他绿地(G5),如乙沙尔水库周边水源保护绿地,卡力岗山郊野公园等。
通过对《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完善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增加城市公园绿地(G1)面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达到“城在林中”的效果。最终在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上达到甚至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要求。
功能性:根据绿地性质不同采用不同园林景观处理手法,注重城市公园绿地尤其是居住组团中公共绿地的实用性,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真正达到田园宜居。
目标在总体上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要求的:
“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G5其他绿地
建设内容:
选取具有良好自然资源与典型地域特色区域建设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项目。
设计理念:
1、生态优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绿地系统。
2、重点突出地域特色景观,如丹霞地貌、黄河景观等。
重点设计区域:
乙沙尔水库水源保护区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规划在《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的基础上对群科新城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完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总体规划》中“奇石公园及水上活动区”及“滨河休闲区”规划成为公园绿地(G1)。
2、将城市范围内四条冲沟由单纯的防护绿地规划成为防护绿地(G3)与公园绿地(G1)相结合的绿地类型。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现阶段群科新区总体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相对粗放,分类不够明确,缺乏可执行性,需要进一步详化。
2、《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中“规划至2025年,中心城区绿化用地面积156.83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23.57%,人均26.14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4.8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6.75%,人均7.18平方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0万以下人口城市)≥43%,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50万以下人口城市)≥11.5㎡,建成区绿地率≥37%。”规划在城市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率指标都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增加城市总体绿地面积,同时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2、增加周边防护绿地面积,更好的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真正达到田园城市目标。
3、丰富城市绿地系统类型,为居民休闲提供更多的去处,丰富人民生活,同时拉动短线旅游发展。
城市绿地分类概念设计
G1公园绿地
建设内容:
城区内规划公园绿地。
设计理念:
1、突出本地文化特征,例如黄河元素、民族文化、拉面文化。
2、采用高绿化覆盖率、乡土自然景观设计建设公园绿地,营造田园城市。
三层植物带:选择景观效果较好的乔灌林带。主要包括:柽柳、青杨、垂柳、青海云杉、榆叶梅等 。
灌草如:石蒜、黄花鸢尾、连翘、爬地柏、金露梅、银露梅、红叶李等植物。
设计说明:
综合考虑景观效果,耐湿耐寒性,野生品种,地域特色等。
3、冲沟防护绿地
群落模式:
以灌木为主,乔木相结合的方式。白桦或青杨行植的模式有很强的韵律感。美感。
主干树种:白桦、青杨。
陪衬树种:樟子松、华北落叶松。
灌木:连翘,丝绵木、金露梅、银露梅、爬地柏、金银花、小蘖、茶鹿子、柠条、沙枣、柽柳、沙棘、红叶李、山杏、丁香、月季、蒙古绣线菊、山梅花、榆叶梅、水蜡等。
耐湿:花蔺、针蔺、黄花鸢尾,芦苇等。
设计说明:
四条冲沟原为基地上的不利地形条件,规划改变对其单纯消极防护的传统观念,对其进行护坡、固堤、卵石铺底、局部岸线修整、沿线绿化美化等多种处理,将其视为深入城市内部的景观资源加以利用,使其成为沟通山与河的联系纽带。以此为基调考虑植物群落构建,将水土保持和景观相结合,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体系。
总体设计理念:
1、将乡土树种作为主体,充分体现并强化地域特点。同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植物群落构建模式。体现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植物种类,发挥植物的多重功能。
2、乔,灌,花,草相结合,采用立体绿化方式。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达到丰富植物季相的效果。
3、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兼顾短期效果与长期利益。
4、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相结合,同时兼顾防护绿地的经济效益。
“保持城市地域风貌,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
“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污染控制水平较高,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功能俱全,居民对本市的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3、坚持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绿地系统建设各项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在尊重、保护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5、以人为本原则:以市民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设计依据: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草本种类:早熟禾属,黑麦草属,翦谷颖属等。
重点设计区域:
中央景观大道,沿黄观光路,乙中路及政府东路、西路。
中央景观大道:
规划道路断面:
平面设计:
树种选择:
道路中心分割带:青杨、白桦
行道树:国槐、臭椿、白榆、油松、青扦。
灌木树种:小檗、金叶莸、沙棘、枸杞、榆叶梅、牡丹、金露梅、银露梅、丁香、月季、刺玫、木槿、金银花、刺柏、爬地柏等。
青海化隆群科新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