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探讨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是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方向。
这一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文将围绕“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深入探讨中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一体两翼:内涵和特点“一体两翼”指的是职业基础与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其中职业基础课程是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
技能训练课程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职业技能课程、岗位实训、职业素养课程等。
“一体两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基础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技能训练课程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中职教育的核心课程。
第二,两个方面的课程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职业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则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变成实际应用。
第三,两个方面的课程是有机结合的。
整合职业基础与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的课程,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科专业方向的需求,又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二、三融四类:内涵和特点“三融四类”是指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融合,以及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的四种类型。
其中,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是融合的三个方面;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则是中职教育的四个主要内容。
“三融四类”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旨在实现课程的整体性、开放性与系统性。
通过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融合,促进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发展,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旨在提升课程的实际性和灵活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已成为他们接触社会、积累经验的重要环节。
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入手,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实习问题的成因分析1、职业学校教育与实习不对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往往与社会需求脱节,实习岗位与学校所授专业不匹配,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应用所学知识,难以融入企业实际工作。
2、学生自身素质较差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素质较差,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能胜任实习工作,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
3、企业对实习学生不重视一些企业在接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时,未对学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甚至有些企业将实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其从事琐碎工作。
4、学校管理不到位学校在对学生实习的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包括信息不畅通、实习协议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解决。
二、对策研究1、加强校企对接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对接,了解实习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实习环境。
2、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校应该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自律、责任心,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习,提高实习动力,使得实习过程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
3、加强企业指导企业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在接纳实习学生时,积极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从而使实习学生成长更多一份指导和支持。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实习指导,建立实习档案,建立实习考核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习的质量。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引言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为适龄青少年提供初级技术和职业培训的教育阶段,高职教育则是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阶段。
两者相互衔接,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中,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科设置不匹配、教学内容重复等。
如何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1. 学科设置不匹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学科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一些与高职学校相近的专业,但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和标准的培养方案,导致中职教育毕业生进入高职阶段不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2. 教学内容重复中职和高职在一些专业课程上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
有些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重复了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无法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浪费了学生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3.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确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很多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确,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迷茫和焦虑。
二、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为了解决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学者们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
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 教育资源共享有关部门鼓励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开展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两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培训,为他们进入高职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鼓励高职学校提供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给中职学生使用,促进两者教育资源共享。
2. 专业课程设置学术界专家提出,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对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中职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和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是以“一体两翼,三融四类”为理论基础展开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课改理念的内涵和实践效果,以期为中职教育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体两翼,三融四类”作为中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首先要理解其内涵。
“一体”意味着要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统一规划,使中职教育实现内部协调和一体化发展;“两翼”指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支柱,要在这两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三融”包括融入社会需求、融入行业特点和融入学生发展;“四类”是指一流专业、市场需求、学生兴趣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
可以看出,“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旨在构建起符合社会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的中职课程体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职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也是不容小觑的。
在课程内容方面,学校注重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师资培训方面,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实习实训方面,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中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也涌现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与市场需求对接,使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更加贴合,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职业道路。
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中职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师资力量方面,尽管学校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老师专业水平较低,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实习实训方面,由于与企业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资源;在学生职业规划和指导方面,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策略和实践途径研究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策略和实践途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与企业合作、实践工作经验、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中职教师的培养目标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往往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中职教育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成为了越来越受重视的教育教学形式。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策略和实践途径,而研究这些内容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建议和改进方案。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策略和实践途径,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和借鉴,以推动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的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状,为接下来的研究内容打下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策略和实践途径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中职教师在校外实践中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中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中职教师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2. 探讨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策略,寻找有效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这一实践过程;3. 研究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实践途径,探索中职教师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4.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为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5. 探讨影响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因素,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旨在为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提供更有效的组织策略和实践途径,推动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策略和实践途径研究旨在探讨中职教师参与实践的意义及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这项研究对于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其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教育机构,面临着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素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素质不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更新意识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首先,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老师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没有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培训;再者,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例如,在招聘时优先考虑具备实践经验并持续自我更新知识的候选人;同时鼓励在岗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其次,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模式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程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与社会对接就业。
一方面,校企合作薄弱,缺乏紧密的产教融合;另一方面,某些职业技能过时或者在市场上需求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实现深度融合。
通过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开展师资交流等方式,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需要。
其次,建立行业联盟或咨询委员会,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参与其中;及时收集各行各业对于人才需求的信息,并将其纳入到课程调整中。
最后,定期评估和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技术设备不齐全、实训场地紧张以及师资力量短缺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不够充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大投入,改善实践设施和装备条件。
政府和学校要给予更多经费支持,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并使用最新的技术设备。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指导水平。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逐渐成为高中毕业生就读的重要选择。
然而,尽管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许多中职学生由于年纪较轻,对未来的职业道路缺乏明确规划。
他们往往根据家庭或好友的影响随意选择专业,并未充分考虑自身兴趣与优势。
因此,在中职阶段培养起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设选课指导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专业领域,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各个行业的认知。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探索,帮助他们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二、缺乏软实力与综合素质由于中职学校注重技能和实践的培养,往往忽视对学生的软实力培养。
一些学生专注于练习操作技术,而对于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与人沟通、解决问题以及具备创新精神等软技能同样重要。
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引入更多课程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开设公共演讲课程、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等,帮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缺乏实践机会与真实工作经验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在岗位实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在现行制度下仍存在着一些限制,使得部分中职学生在获取真实工作经验上仍存在较大困难。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中职学生。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可以深化合作,在教育改革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帮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并应用所掌握的技能。
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职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高等教育背景以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许多中职毕业生往往只能从事低薪或者非正规就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更多途径使得中职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数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往往缺乏与实际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探索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职业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为中职数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职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专业知识则是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所必备的基础。
将二者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
通过探索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对于促进中职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合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意义和方法,旨在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这一研究,有望为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中职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总结模板5篇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总结模板5篇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总结(篇1)教务处工作总结近三年来,我校发展的速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有很多兄弟学校纷纷来校取经学习,成绩的背后蕴藏着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广大职中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现把教务处近几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一、主要成绩(一)、牢牢把握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狠抓教学管理,使各项工作在教学中落实到位,教师授课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效率化发展,培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教学常规检查规范化、制度化。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备、批、讲、辅入手,有效加强教学监控和管理。
2、加大学生评教力度,推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突出重点,加强对口班及毕业班工作。
对口班尤其是高三对口班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也是学校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为此,学校强调的是升学与就业并重的教学管理思想,在对口班大张旗鼓的讲升学,踏踏实实的抓升学。
在对口高考班实行月考,采用教考分离,认真组织制题、严肃考记、及时总结分析,查漏补缺。
月考的实施,营造了学习气氛,检查出教学方面的缺陷,激发了教师和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近三年来我校对口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不断创历史新高。
4、学生技能竞赛,常抓不懈。
(二)、加强专业建设,稳步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建设内容之一,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教务处在现有条件抓专业实习的同时,协同科研处积极做好专业建设工作。
1、充分发挥专业教研组长的作用,加强专业组建设。
2、各专业组认真分析本组的专业优势和特色,通过推进重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专业群建设。
3、对就业班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减少文化课课时,增加专业实习操作课课时,文化课主要加强学生岗前培训教学内容为主,为学生上岗实习打好基础。
(三)、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子”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而校本课程开发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素质、特色、个性化等方面实现突破的关键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也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更好地满足行业和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研究内容1、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重要性。
2、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原则和方法。
4、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和目标。
5、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评估和反思。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逐步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模式和标准。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深入探讨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现状,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原则和方法,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和目标,以及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评估和反思。
最终,为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范本教研是中等职业学校教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经历了一年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是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的总结:一、教研组织建设本年度,学校注重教研组织建设,在学校层面设立了教研领导小组,明确了教研组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了教研工作计划。
同时,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教研课题研究教师在教研组织的指导下,选择了与学校教学实际紧密相关的教研课题进行研究。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加强了对专业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验研究,提出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
三、教学设计创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创新。
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学校建立了健全的教学评估机制,通过课堂观摩、教学反思、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教师积极参与评估活动,从评估结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五、教研成果推广应用在教研工作中,教师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成果。
学校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中的有效实践,推广应用到其他班级和学科中,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六、教研活动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包括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会、教学观摩等。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师共享和互助的氛围。
同时,学校还与其他学校开展了教研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问题,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在教研组织建设、教研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评估与反思、教研成果推广应用以及教研活动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计划引言: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提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设计实习指导计划。
一、实习指导计划的概念和意义实习指导计划是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特点、提升实践能力。
它通过合理的实习内容和安排,提供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习指导计划是实习活动中的指导工具,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实习指导计划的设计原则1.明确实习目标:实习指导计划应明确学生实习的目的和目标,比如加强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等。
这样能够确保实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学校应结合教学计划和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企业的实践需求,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也不会过分影响正常的学习进度。
3.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合理匹配实习岗位。
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4.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学校和实习企业应共同协商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样能够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实习的效果。
1.前期准备:学校应与实习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实习需求和条件。
同时,学校还应向学生介绍实习指导计划的内容和目标。
2.实习任务安排:学校根据实习岗位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实习任务。
同时,学校和实习企业还要明确实习任务的完成标准,以便学生在实习期间有明确的目标。
3.资源支持:学校和实习企业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比如实践设备、实习场地等。
这样能够提供有利于学生实践的条件,提高实习效果。
4.实习指导:学校应派出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校还应与实习企业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和实习情况。
中职教育的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研究
本研究将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以全面了解中职教育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的实 际情况。同时,本研究还将涉及政府、企业、学校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以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校外实习与社 会实践体系。
02
中职教育校外实习现状分析
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实习基地数量与规模
目前,中职学校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涵盖了不同行 业和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习选择。
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将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 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模式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校外实习与社会实践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 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注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社会实践,中职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提高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培养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职业环境和工作流程,了解职业规 范和要求,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增强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增强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实习基地条件
实习基地通常具备较为完善的设施和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基本需求。同时,企业还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 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基地管理
为确保实习质量和安全,中职学校和企业通常会共同制定实习基地的管理规定和制度。这些规定和制度 涉及学生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旨在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
实习内容与要求
01 02 03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背景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日益增长,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产业发展的快速变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与产业密切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教育改革的推进也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政府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产业界与教育界的互动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化与完善。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仅有深入分析和探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以上为研究背景部分,字数为200字。
】1.2 研究目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课程体系建设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课程体系建设的因素,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探索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并深入探讨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水平有所提高,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1.3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是联系产业和教育、培养人才的桥梁和纽带。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中职学校“生涯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为例
案例(评论版)2020年9月第27期中职学校“生涯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为例顾艳雯作者简介:顾艳雯,女,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教师,主要从事中职教育教学研究。
(浙江嘉兴314100)关键词 摘要中职学校 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未能得到深入贯彻与落实,中生涯导师 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面临困境。
针对现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生队伍建设 涯导师”队伍建设为切入口,提出“生涯导师”队伍建设在实践中的实施方法,帮助学生获得优质的个性化指导,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530 (2020) 27-0064-05 收稿曰期:2020-07-29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各类企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随着教育产业的 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培养与提高其职业 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对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包 含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法律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是 对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的职前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1。
然而,中职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没 有得到深入贯彻与落实,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师资力量欠缺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以嘉善县信息技术工程学校为例,学校师资力量的“停滞不前”己成为学校职业生涯教 育发展的一个难题。
例如,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 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缺少真正对口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职业生涯课程执教教师局限为德育课教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
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课堂教中职学校“生涯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一以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为例65育由于授课人数、学时等因素的限制,只能对学生介绍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识,缺少 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指导P]。
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进行教育培训。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直面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考试导向过重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过于强调成绩。
这种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也渗透到了中职教育领域。
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部分学校和老师过度关注知识点和考试技巧,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
解决办法:1.扩大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笔试和理论考试外,可以增加实际操作、项目研究以及综合能力评估等方式来评价学生。
2.引入个性化教育:鼓励并支持每个学生发展其擅长领域,并提供相应资源与机会。
3.推动改革型考试:开设开放性题目或者团队合作项目,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与合作精神。
二、问题:教育和行业需求脱节中职教育应该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现代化产业要求的技术人才。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教育和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困难。
解决办法:1.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可以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实习基地或者提供专门的师资团队。
2.加强市场调研:中职学校必须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用工需求,并及时更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内容,以便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毕业生。
3.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对学生就业技巧、岗位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三、问题:缺乏先进教学手段与设备由于资源有限和投入不足,一些中职学校在教学手段与设备上显得捉襟见肘。
这给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解决办法: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资金支持与投入,提高学校更新设备、优化机房网络等方面的能力。
2.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对中职学校进行捐赠,以缓解设备短缺问题。
3.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校可以积极引进新的科技成果和现代化教学设备,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一、引言随着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的变革,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
1. 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培养更加贴近市场的人才。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将市场最新的需求和趋势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校的课程更具专业性和前瞻性。
2.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和企业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到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实践机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3.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更好地与企业接轨,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最新的技术发展。
这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加符合行业标准。
三、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1. 产教合作机制如何更加紧密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如何构建更加密切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让双方共同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来,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需要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学校能够随时了解到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也能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并提供实际的教学资源和实习岗位。
2. 如何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更加注重质量监控。
因为学校的课程需要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的期望,所以需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监控体系,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实习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作为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必然结果。
笔者从目前中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当前社会发展及学校自身发展对中职的要求入手,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课程建设研究的背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世界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22年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因此有必要探讨工学结合条件下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调查为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问题,我们从2022年开始深入洛阳市及周边县市机电类企业、工厂和各类职业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人才教育和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发现,中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中职课程评价不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不是很高,对课程的认识模糊,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很明确,3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一般重要。
二是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从学生的认识上来看,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要求不高,35.9%的学生选择假期顶岗实习,36.7%的学生选择某一学期半工半读。
三是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与企业和职业比较,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化,单单是校内实践课程满足不了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需要。
四是学习方法重讲授,轻操作,许多校内实训是“电脑+网络”的机房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同时,校外实习基地还未完全建立,提供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五是课程评价重分数轻能力,40%的学生认为书面考试最能反映个人能力,32%的学生认为实际工作过程是最能反映个人能力,整体上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重分数轻能力。
对中职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中职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学生,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指那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
相较于一般高中学生,中职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化。
本文将探讨对中职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职业导向的教学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就业,因此教学需要具备明确的职业导向。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职业工作为背景,将知识与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授计算机课程时,可以设计实际的应用场景,让学生通过实操获得技能和经验。
二、项目驱动的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将学生置于实际项目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学习的方法。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项目驱动学习非常适合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际项目,如社区服务、产品开发等,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中职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是提高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完成任务。
例如,在学习植物栽培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进行植物的培育和管理,从实践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四、个性化教学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个性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针对性辅导和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对于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知识拓展和开设相关竞赛活动等。
五、评价反馈机制为了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建立适当的评价反馈机制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评估、项目评估、口头评价等,综合考量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对中职学生来说,职业导向的教学、项目驱动的学习、实践教学、个性化教学以及评价反馈机制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探讨与实践阜新市第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阜新 123000摘要:职业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职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观念。
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应以内容实用、知识系统、针对学生、与时俱进为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以主体的参与性、个性的多样性和自我的完整性为原则,完成择业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从业前准备。
并在具体内容上,完成五项基本教学任务,最终实现通过学校发挥职业指导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现状、原则、教学实践、五项具体任务择业和就业是中职学校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也是当前职业学校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标志着学校的职业教育是否成功;同时,择业和就业也是学生家长特别关心、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对将要就业的学生和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已就业者的学历、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
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择业和就业,除了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职业潜能,使人与职业更好地匹配,才能实现人的最大价值。
那么,如何使中职学生能面临择业、就业,在心理上,知识上,能力上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有充分的认识及有一定的能力把握好自己,就是设置职业指导课程的意义,也是职业指导课程的任务。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面对的学生现状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中考后半段以下考分的学生进了中职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
尽而,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没兴趣,择业上没目标,对未来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少学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他们不是兴高采烈地来校报到,而是无可奈何、不得不来,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他们不了解中等职业学校也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成功的基础。
2、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面对的职业群所知甚少,对社会、对职业、对自己的特点不甚了解。
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不会学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不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懂得怎样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
3、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思想准备不足,认为在校期间的任务只是学好知识,掌握技能,而对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融入社会的能力不了解、不重视,忽视对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4、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市场机制思想准备不足,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对于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往往十分喜爱。
缺乏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竞争实力的动力,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5、一些学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术水平低,害怕“毕业就下岗”,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还有一些学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想入非非、眼高手低。
没有形成能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职业思想。
可见,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职业教育过程,应贯穿在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教育环节之中。
二、职业指导课程设置原则职业指导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始终,针对学生现状,职业指导课则必须在低年级开设,需要尽早抓起,以便学生能够及早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
另一方面是课程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当代课程从实质上突破了非此即彼的单一性形式,具有着更为宽泛的完整性目标。
所以,从课程发展的维度看,职业指导课程开发所要遵循的原则有:1、内容实用原则。
课程内容的实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和兴趣点。
课程内容不仅需要有理论分析,更要有思想的培育。
更主要的是指适合学生需要,满足学生要求,解决学生实际等。
要避免面面俱到,又要避免只注重某几个问题,或某一阶段的指导内容。
在实用的基础上,注重实验操作,注重现实例证。
要注意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课程独特的教育作用。
2、知识系统原则。
课程形式要完整、有序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
不仅要求每个年级的指导内容要科学合理、自成一体,而且要求各年级指导内容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进程,不同时期的需要和困惑,分别进行指导,不能笼统地集中在某一阶段完成指导内容。
3、针对学生原则。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实用性的进一步深化。
它是专指职校学生这一层,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理想、做人、创业、求职和就业等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同时,针对学生成长阶段性。
每个年级实施的主要内容、完成的主要任务、解决的主要问题。
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和困惑,分别进行指导,避免集中在某一阶段完成指导内容。
4、与时俱进原则。
在中国腾飞的今天,中国职业类别的扩充非常之快。
新兴的职业如雨后春笋,及其容易在择业中眼花缭乱。
同时,各个行业也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很难用几年前的课本说清现在和未来的现象。
如今的人才市场,尤其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市场,对新入职的人员要求变化很大。
对技能的要求、熟练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瞄准市场,紧跟行业的发展,经常性更新备课的内容,是设置这门课程的原则。
三、职业指导课程实施原则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职业指导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过程中,关键是教师必须重构课程与教学的观念。
努力消除发挥学生潜能的障碍,找到每一个学习者自身的独特的通向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学生为认识主体来组织教学,将职业指导可能提供的外部激励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内在激励有效统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促成学生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的互化。
因此,职业指导课程模式的开发,应从两个维度予以考虑,一方面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确立为起点,其训练的过程也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从学生发展的维度看,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1、主体的参与性。
课程设计只能是某种主体精神的产物,以往它主要是设计者的主体意志的体现,对学习者主体精神关注很少。
当代倡导的主体精神是强调学习者是能动实践的主体,课程则围绕着学习者主体精神发展这个中心来设计。
具体说,课程设计应使学习者有更多机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甚至学生可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程序。
2、个性的多样性。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
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对人的个性化的程度要求也越高。
课程设计所面对的是各种变化开放的、不断更新及成长的人。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使其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3、自我的完整性。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其自身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健全人格的养成旨在建构完善的自我并实现自我,一个强大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意识、成就的意志、乐观主义、积极的关怀、信任、和谐、同情、鼓励等要素。
这要求课程设计能将不同的知识整合,即把各种知识和经验相互联系起来,充分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和主题性。
四、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1、择业教育。
很多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中职校后,会暂时失去目标,感到无所适从,对于所学专业及其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缺乏了解。
因此,职业指导应从学生一进校就抓起。
要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接受基础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明确进入职业学校,就意味着结束了基础教育,进入了为终身不断接受定向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要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具体而实在的准备,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重点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在今后就业以及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
“择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认识职业,寻找职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要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就业机制,知道中职毕业生作为一种人才资源最终将进入人才市场。
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人人平等,谁输谁赢,谁胜说肽,是个体间综合素质的竞争;明确角逐在进入市场前的学习期间就开始了,实力来源于在校期间的全部努力。
要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使他们珍惜在校生活,挖掘潜能、完善自我、设计未来、奋发图强,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适应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
2、综合职业能力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在各年级的任务,是对学生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指导。
要在择业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初步形成的正确理念,落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主动提高适应社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强化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并以此形成持久、稳定的奋发向上的动力。
因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职业指导工作要分层次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三个层次相结合的方法。
适时开设《创业须知》课程,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社会市场经济分析等主要内容。
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方面,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
然而,由于当前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磨炼的机会较少,因此,“创业指导”重点应放在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的培养上。
上述任务需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全部工作来完成,职业指导应全方位融入学校工作,以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为特点,让学生感到亲切、实际。
3、从业准备教育。
职业指导课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就业,这是当前社会和学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
因此,“就业指导”课主要内容应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内容,以调整就业心态外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可以因人而异地进行集体或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