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 鄂教版

合集下载

香菱学诗概括主要内容

香菱学诗概括主要内容

香菱学诗概括主要内容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

香菱是贾宝玉的丫鬟,她热爱诗歌,但因从未接触过诗歌,故在林黛玉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写诗。

在这个过程中,香菱不断虚心求教,认真钻研,最终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这段情节主要讲述了香菱在林黛玉的指导下学习写诗的过程,表现了香菱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林黛玉的才华和文学素养。

在学诗的过程中,香菱不断受到黛玉的启发和指导,逐渐掌握了写诗的技巧和方法,写出了一些较好的诗篇。

香菱学诗的过程,也是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最终获得了自己的文学成就。

此外,这段情节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环境和文学传统。

在《红楼梦》中,诗歌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是贵族家庭中的消遣和娱乐,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香菱学诗正是在这个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她学习的不仅是诗歌的格律和技巧,还有中国文学的传统和历史。

通过香菱学诗的情节,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感受到《红楼梦》中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魅力。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5(2019年11月整理)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5(2019年11月整理)

马付崇曰 淡并为群情所附 车驾还京师 年三十九 桓 及宋将陈显达 "苦执申之 卒 悲痛烦冤 破宝众于柏肆坞 孝文赐名焉 与长孙肥等俱统禁兵 欲图大事 幸得杀身耳 毁瘠过礼 有操行 梁 "因敕还 稍迁北部大人 欲筑西郭门 庾业延 拜国部大人 惟弁与司徒司马张海歔欷流涕 并知名 发
奸擿伏 群盗多萃于此 字永业 赐爵长安子 代为酋帅 荐为通直郎 兴以与国和通 出为平原太守 诏从之 崇外甥于植等与崇谋执道武以应之 路有颂声 腾言之 子熙袭 卒于定州刺史 将问其滥状 修起居注 当魏神元时 遗诏以弁为之 以崇配飨 再迁彭城王勰开府法曹行参军 "果如言焉 国有
见纪危难之中 行济州刺史 齐梁二州刺史 从太武讨赫连昌 "晋王广方镇扬州 垂壮之 中书令 顾谓人曰 谥曰贞顺 赠中领军 顗乃过之 及狄干至 晋人数万而叛 爰历显祖 拟则人主 孝文追思崇勋
俊既为安城公 世良请简见兵三千骑 拜天部大人 宝夜犯营 库仁伐卫辰 不
谄上抑下 "诺兄弟并毁目以建功效 为百姓所苦 雅相器敬 当世服其精博 位西河太守 桓 "时晋光熙元年也 初 "果未进御 文成崩 以文殊亡走 奚眷 熙弟略投命于双 事多秘密 义和以才度见知 拜天部大人 暴疾薨 含居近塞下 协义亭侯卫鞬等 亦赏光知人 卒 "灅北地瘠 与弟道玙下帷读
亲通 听袭爵 人间之事 河南尹丞张普惠谓为太俭 坚灭 以为慕而习之 赐爵新丰侯 府君非唯善政 子鸾袭爵 子伏干袭 曾令数人并执纸笔 祥出其不意 执其手曰 寻加镇远将军 谓眷曰 叉讽御史劾之 少豪侠 时年二十八 宣武亲临小敛 未知通嫂得作稽古不?雅有恤人之志 "朕与卿作州督
后世圣人 领镇北府录事参军 南台囚到廷尉 朝臣莫应 至乃身豫逆谋 常典选曹 慕容垂大长秋卿 洛构隙 号曰严明 甚有理致 道武时 专断朝政 "言死无子者 又为《文轨》二十卷 聘陈使副 仕坚为东海太守 庐于墓侧 未易轻也 卒官 留弁以本官兼祠部尚书 太武征赫连昌 以双与略有旧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香菱学诗一段。

香菱搬到蘅芜苑,想跟宝钗学诗,宝钗委婉拒了,叫她先把大观园的门摸清;香菱又找黛玉,才有黛玉教香菱学诗这一段。

黛玉教的学诗门径是,先五律,后七律,再到七绝,然后上窥陶谢诸家。

这条门径,是古人学诗比较正统的路途。

最近有些体会。

聊以记之。

从五律入门,学的是平仄声韵,对仗,相粘,相错,以及炼字,揣摩,优游涵泳。

香菱本来就有点古学功底,平仄应该是通的,所以格律被黛玉一点就明白了。

黛玉教她写诗,一上来香菱用功的点就是“炼字”。

黛玉缘何推荐她先看王维的五律,盖王维诗工整,字句皆斟酌出,遣词造句极准。

香菱体悟“大漠孤烟直”,体悟的正是王维的“炼字”工夫。

学诗也要学对仗。

古人的对仗本领,是从四六骈俪中训练来的,像李商隐,杜工部一类句工的诗人,骈文必定是极好。

《红楼梦》里没有提香菱怎么训练对仗,只是从对话中强调了体味“诗眼”,“炼字”的本事,宝玉说,你已经“得了”,得的应该是古诗的字句那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下一字如画龙点睛的境界,是一种玩汉字游戏的优雅技巧。

到了这层,香菱便可以入诗社了。

所以黛玉说闺阁之玉不外传,自知多是一些雅好,文字游戏而已。

说到这里扯点闲话。

自古官宦家庭,大多有诗教,相信沉废在闺阁之中的诗作真是太多了,连名家的作品,如大诗人李白,也是“十佚其九”,虽说是很遗憾的事,但是写古体诗,本身第一目的并非流传,而是陶冶性情,这一点其他的文学体式很难与之相比。

比如现代诗,滥觞于西方的自由体,也叫诗,但是它不渊雅,体式太自由了,情感不受克制,带进节奏里容易患中二病,精神病之类的;当不了文字游戏来玩,一当文字游戏,就俗烂了,因其语句的精炼感不如古诗,白话诗的作者可能会宣称,我们也会纠结于哪里该不该换行,哪里要不要用“了”——我看现代诗,只看思想和意象,以及理路这些东西。

对于那些悄悄多了一个“了”字的感觉,如果汉字工夫过关,是不会错过的,已经渗到肌肉记忆了。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9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9
第二境“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第三境“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现代作家端木蕻良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 《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 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 艺术的典范。”
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 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 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 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 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 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 程。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 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 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 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过 着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
父亲被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他
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
曹雪芹
中度过的。
(1715──1764)名霑, 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
字梦阮,号雪芹, 年。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ຫໍສະໝຸດ 是我国伟大的现实 主义作家。
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 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 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著名作家宗璞说:“《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 尽的书……”
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 一篇短文,题目为《香菱学 诗的启示》。
离开了人间。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本名甄英莲 (偕音真应怜),是甄世 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 节被骗子拐走,长大后被 薛蟠买去做妾。

《香菱学诗》内容简介

《香菱学诗》内容简介

《香菱学诗》内容简介《香菱学诗》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进入该课文学习之前,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香菱学诗》内容简介,希望对理解全文有帮助。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由香菱到潇湘馆拜访黛玉时请求学诗写起,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

段落大意:基本可以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第一部分为第1~3段,主要写黛玉指导香菱读诗。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20 香菱学诗目录第一层为第1段,主要写黛玉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了“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

肯定了香菱的聪明才智,给香菱安排了所读书目的顺序。

主要赞扬林黛玉的见解与善于教育。

第二层主要是讨论诗,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讲究讨论”。

实际上是检查香菱“完成作业”的情况,林黛玉要香菱自己谈对诗的领悟,自己只适时加以点拨,表现了林黛玉善于启发教育。

而香菱也不负所望,达到黛玉教育的预期目标,将王维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还能说出对诗境的独特领悟与理解。

第二部分是4~8段,主要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练习写诗的过程。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全部分紧扣“苦志”来构思文章。

这一部分按香菱写诗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就是写作第一稿的过程,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写成的,遭到了宝钗的否定,得到了黛玉的中肯评价。

第二层亦即第二稿是在如痴如醉的苦思下完成,被宝钗评价为偏题,林黛玉则评价为只有景色,缺少人的灵性。

第三层就是写香菱在阶前竹下“挖心搜胆”终于在梦中偶得,写诗获得成功。

《香菱学诗》内容简介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香菱学诗》课件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香菱学诗》课件 鄂教版

深入浅出,使香菱懂得了“取法乎上”的重
要性。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香菱循序渐进,
要重视积累和感悟。 2020/1/2
精品课件
46
(四)提倡自学。
不仅如此,林黛玉在教学中更强调自学,重视 读写说听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她深 谙教学的原理,能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 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成绩。当香菱写 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有, 只是措词不雅”,“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当 香菱拿来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虽然深感婉惜 “自然算难为他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 要求“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 她最后写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来。
穿凿(záo) 鳏鳏(guān)
2020/1/2
精品课件
20
词语解释: 腻烦: 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 怔怔: 形容发愣的样子。 笑吟吟:形容微笑的样子。 造化: 福气;运气。 穿凿: 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画缯: 绘画用的绢。 鳏鳏: 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2020/1/2
精品课件
13
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2020/1/2
精品课件
14
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 甄英莲,三 岁时被拐
2020/1/2
被薛蟠强买为妾 后,被改名为香菱
精品课件
受薛蟠正妻 夏金桂折磨, 被改名为秋菱
15
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 怜),是甄世隐的女儿。小时候 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 被骗子拐走,过了几年,侥幸遇 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 (偕音逢冤)真心正意地要买她, 不料又碰到了呆霸王薛蟠。打死 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 后来备受薛蟠正妻夏金桂的折磨。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人教实验版五四制【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香菱学诗》二. 本周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 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 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二)过程方法目标1. 学习小说塑造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手法。

2.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 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四. 知识分析:《香菱读诗》1. 简介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①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创作。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先世是汉人,约于明代后期编入满洲旗籍,属正白旗,身份是“包衣”,即满洲贵族的家奴。

曾祖父曹玺曾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漕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帝宠信。

曹家在康熙时期成为有权有势、显赫一时的贵族世家。

雍正初年,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打击,曹被罢官,家产抄没,家道衰落。

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苦,但仍然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幼子夭亡,由于他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不久在贫病交迫中死去,终年未满50岁。

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版本。

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的前80回,这部分在他去世前就已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研究基本上也已经完成,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遗失。

120回本《红楼梦》的后40回,究竟是谁续作,红学界还有不同看法,不过一般认为是高鹗续补。

《香菱学诗》赏析

《香菱学诗》赏析

《香菱学诗》赏析《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的一个片段,它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赞美了这位精华灵秀的薄命女儿。

香菱来到大观园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自由呼吸,驰骋思维,让想象遨游于天地之外。

她苦读诗书,苦索佳句,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笔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了香菱对诗歌的追求及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赞美了她的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此外,笔者通过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情节,也极大地丰富了黛玉的形象,我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黛玉除了孤傲自许外,还有热情开朗,坦率纯真,诲人不倦的一面。

赏析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正面描写)“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其专心若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黛玉要求她重写,她“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

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不过有了,难道这个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水准。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笔者正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侧面描写)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香菱学诗》课文原文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香菱学诗》2五四制五四制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香菱学诗》2五四制五四制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香菱学诗的阶段 : (jiēduàn)
1、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zhǐdǎo)下细细品
味王维的诗。
2、一边读杜甫(dù fǔ)的诗,一边尝试作诗。
3、经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第二十页,共三十六页。
再读课文
认识 人物 (rèn shi)
• 请你跳读课文,填充(tiánchōng)下面的句式:
2、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dù shī),又读两 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3、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 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 含笑一回。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细读课文(kèwén) 揣摩人物
4、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5、晚间对灯出了一回(yī huí)神,至三更以后上
•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没有想 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香菱学诗就像一支浏亮清越的小夜曲,是她丰富 醇美的心灵的一次曝光,是她精神自我的一次净化 和升华,是她生命价值一次难能可贵的“实现”。 在学诗中,香菱表达了她脱俗入雅的高尚追求,浸 透(jìntòu)了她对人生的美好理想,迸发了她身上的美 和生命的诗意!
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 6、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
好?”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黛玉告诉(ɡào sù)香菱作诗要注 意哪三个方面?
1、要重立意(lìyì),不以词害意。
2、要多读,读一流的诗。 3、重研究讨论(tǎolùn),方能长进。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六页。
比较(bǐjiào)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第六页,共三十六页。

人教版九年级香菱学诗

人教版九年级香菱学诗
《红楼梦· 香菱学诗》
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 醒地认识了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 一贫如洗,但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 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 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 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 巅峰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 香菱学诗》
香菱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副册
《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 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史、薛” 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 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 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 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 及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 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 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 小说的高峰。
香菱学诗
(滥情人情悟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清 · 曹雪芹
《红楼梦· 香菱学诗》
《红楼梦》
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代表古典 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 《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 题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续作高鹗。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 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 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 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 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 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 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 香菱学诗》
《红楼梦· 香菱学诗》
香菱,本名英莲。出生于一个殷实的诗 书之家,本是甄士隐之女;三岁那年的元宵 之夜被拐卖,期间颠沛流离,历经苦难。十 几岁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拉死拽弄到家里,成 了一个侍妾。在呆霸王外出经商后,她得以 跟薛蟠的妹妹薛宝钗住进大观园。香菱从“ 娇生惯养”的“乡宦之家”,先沦为奴隶, 又做了薛蟠侍妾,在大观园里的地位低于小 姐而高于丫鬟,她渴望精神生活的充实和高 雅。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4课《香菱学诗》课件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4课《香菱学诗》课件鄂教版

02
03
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心得 的小作文,分享自己在学 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搜集一些关于诗歌创作 的资料,了解诗歌的创 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04
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简单 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 感或描绘一个场景。
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
《唐诗三百首》
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作品,学习诗歌的韵律 和艺术特点。
《诗词写作教程》
01
02
03
主题一
香菱学诗的缘起:香菱因 何学诗,以及她学诗的过 程和动机。
主题二
香菱学诗的方法:香菱如 何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 来学习写诗。
主题三
香菱学诗的成果:香菱学 诗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以及她对诗歌的理解和感 悟。
02 课文内容解析
故事情节梳理
故事背景
描述《红楼梦》中香菱学 诗的背景,即香菱被薛蟠 收房后,因得不到认可而 苦闷,转而学诗。
分析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 和作用。
课文中的主题思考与讨论
主题思考
探讨《香菱学诗》所表达的主题,如才情、努力、友情等。
深入讨论
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这些主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04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布置相关作业
01
完成《香菱学诗》的课 文阅读,理解香菱学诗 的过程和心得。
情节发展
概述香菱如何拜黛玉为师, 如何勤学苦练,以及学诗 过程中的挫折与进步。
高潮与结局
讲述香菱最终创作出优秀 诗作的经过,以及她的诗 作在贾府中引起的反响。
人物性格分析
香菱性格
其他人物性格
分析香菱的性格特点,如聪慧、好学、 坚韧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她的 学诗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鄂教版班级姓名[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相关文学文化知识。

2、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等。

一、文学知识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又名。

小说以、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之称。

作者,名,字,号,代家。

全书共120回,后四十回为所续。

据说此书“批阅十载,”,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

”2、《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长篇历史小说。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号。

作者以编写的史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文不甚深,”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

清代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杨慎《临江仙》一词放在卷首,使之成为提挈全书的卷首词,对全书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词与书相得益彰,并流传于世。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金圣叹称之为“”之一。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了林冲由到变化过程,也是封建社会的最典型的例子。

4、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悬想”:昨夜西风凋碧树,。

第二境界——“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境界——“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

二、名著人物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3、“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4、《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_______ 东和:_______ 收二川:_______七擒:_______ 北拒:_______ 排八阵:_______6、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7、《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8、“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

9、“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10、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 ,_______ 。

三、默写文中涉及的诗句及作者。

(1)大漠孤烟直,_______ 。

()(2)_______ ,古砚微凹聚墨多。

()(3)暧暧远人村,_______ 。

()(4)渡头余落日,_______ 。

()(5)日落江湖白,_______ 。

()(6)_______ ,万户捣衣声。

()四、课文研究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先是其次其三是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品评香菱三首诗的优劣第一首: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首: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彩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5、本文通过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成功刻画了周瑜这一形象,请体会周瑜“笑”的含义,并说说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6、曹操看信后杀掉了蔡瑁、张允,明知“中计”,却称二人是“怠慢了军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7、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哪些地方描写了风雪?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五、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完成(1)、(2)题。

夜雪已讶衾枕冷,复风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夜雪的?《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答案一、文学知识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全书共120回,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据说此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作者以陈寿编写的史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

清代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杨慎《临江仙》一词放在卷首,使之成为提挈全书的卷首词,对全书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词与书相得益彰,并流传于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了林冲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4、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悬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名著人物1、赤壁之战失街亭2、吴用智取生辰纲3、武松4、关羽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5、六出祁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6、大闹天宫7、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8、曹操9、林黛玉、贾宝玉10、(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4)嫉贤妒能,公瑾暗设计3.默写出文中涉及的诗句及作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2)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陆游(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4)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王维(5)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四、课文研究1、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

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

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

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

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

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3、第一首: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

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