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计算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计算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计算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计算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学科中,物质的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量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化学反应的进行,还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因此,高中化学学习中的物质的量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物质的量的定义和单位物质的量简称为摩尔,符号为mol。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数量表征,是国际制定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国际单位制规定,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

1 mol物质中包含6.02×10^23个粒子,这个数值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表示为Nₐ。

在化学中,物质的量可以用n表示,单位是mol。

当物质的量为1 mol时,其内含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ₐ。

因此,物质的量n与物质内包含的粒子数N之间具有n=N/Nₐ的关系。

二、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摩尔质量是指一个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为g/mol。

在计算物质的量时,需要用到摩尔质量的概念。

摩尔质量的计算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摩尔质量 M =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以计算水的摩尔质量为例,水的分子式为H₂O,相对分子质量为1(H)+1(H)+16(O)=18。

因此,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三、摩尔、质量、体积间的转换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通常会伴随着质量或体积的变化。

为了方便计算,需要进行不同物质指标之间的转换。

1. 摩尔与质量的转换在已知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将其与摩尔数进行转换:物质的量 n = 物质的质量 m / 摩尔质量 M2. 摩尔与体积的转换对于气体来说,可以利用理想气体方程PV=nRT来进行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换,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根据该方程可以推导出n=PV/RT。

四、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是化学计算的重点。

根据平衡方程式及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物质的量公式_物质的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物质的量公式_物质的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物质的量计算公式是什么?撰文丨尼克编辑丨文档小组手来源丨《热搜图片网》 2020年第6期文题展示n=m/Mn=m/M即质量与摩尔质量之比即质量与摩尔质量之比n=cVn=cV即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之积即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之积n=V/Vmn=V/Vm即气体体积与摩尔体积之比即气体体积与摩尔体积之比n=N/NA,n=N/NA,即物质的微粒数与阿佛加德罗常数之比即物质的微粒数与阿佛加德罗常数之比思考点拨物质的量公式总结物质的量公式总结“物质的量”的复习指导一、理清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七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的数量,我们在计量物质的多少时通常就是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SI单位;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是mol这个计量单位的计量标准,此计量标准(注意:它不是单位)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量,根据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本身是一个实验值,其最新实验数据NA=6.0220943×1023mol—1。

如氧气分子的数量为此数的两倍,就可以记为2molO2。

二、识记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由固体配制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三、理解三个公式 1.物质的量计算的万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 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物质量计算的公式

物质量计算的公式

物质量计算的公式嘿,咱们来聊聊物质量计算的那些公式!在化学的奇妙世界里,物质量的计算就像是打开神秘大门的钥匙。

先来说说物质的量(n),它可是个超级重要的概念。

物质的量等于质量(m)除以摩尔质量(M),用公式写出来就是 n = m / M 。

就拿咱生活里常见的白糖来说吧,假如你有一包白糖,知道了它的总质量,又清楚白糖的摩尔质量,那就能算出这包白糖里物质的量到底有多少啦。

再说说气体的情况,有个特别重要的公式叫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

这里的 P 是压强,V 是体积,T 是温度,R 是个常数。

这公式可厉害了,能帮咱们解决好多关于气体的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在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计算一种气体的物质的量。

当时那实验仪器摆了一桌,大家都紧张又兴奋。

我们小心翼翼地测量着温度、压强和体积,然后按照公式一步步计算。

那过程真是既紧张又有趣,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生怕出错。

还有物质的量浓度(c)的计算,公式是 c = n / V ,这里的 V 是溶液的体积。

比如说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知道了盐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总体积,就能算出浓度啦。

在学习这些公式的时候,可别死记硬背,得理解着来。

多做几道题,多联系实际,你就会发现,这些公式其实就像是你的好朋友,能帮你解决好多难题。

比如说,工厂里要生产某种化学产品,工程师就得根据这些公式来精确计算原料的用量,控制反应条件,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总之,物质量计算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多练习,多思考,它们就能成为我们探索化学世界的有力工具。

相信大家都能把这些公式掌握得妥妥的,在化学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顺!。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计算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计算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一、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12g 1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12 g 1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 × 1023个。

二、摩尔1. 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 符号:mol 。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 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则它的物质的量为1 mol ,而这个数值(粒子数)我们就叫它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阿伏伽德罗常数N A把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 10-23 g 求: 12 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解:2323-1002.610993.1g12⨯≈⨯=g碳原子数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 N )之间的关系:注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个微粒。

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中子 等。

不是用于宏观物质如:l mol 人、1 mol 大豆都是错误的。

2. 使用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粒子的名称,不能笼统地称谓。

1 mol 氧、1 mol 氢就是错误的。

只能说:l mol 氧分子或1 mol 氧原子。

3. 只要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物质,所含微粒数相同,反之也成立。

根据表中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入表中空格内:据表可得出什么结论?1 mol 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约为 6.02 × 1023 个粒子;而 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三、摩尔质量1.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2. 符号:M3. 单位:g ? mol -1或g / mol 。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1.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n=c·v2.物质的量=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N/Na)3.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n=m/M)4.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n=V/Vm)5.c=1000ρ(密度) w% / M注:n(mol):物质的量;V(L):物质的体积;M(g/mol):摩尔质量;w%: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单位:g/cm^36.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使用在稀释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在溶液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

7.c混·V混=c1·V1+c2·V2+……+cn·Vn(有多少种溶液混合n就为几)8.同温同压时 V1/V2=N1/N2=N1/N2 正比同温同体积 P1/P2=N1/N2=n1/n2 正比同压同物质的量 V1/V2=T1/T2 正比同温同物质的量 V1/V2=P2/P1 反比同体积同物质的量 P1/P2=T1/T2 正比同温同压同体积 m1/m2=Mr1/Mr2=M1/M2 正比同温同压同质量 V1/V2=p1/p2=M2/M1 反比同温同体积同质量 p1/p2=Mr1/Mr2=M2/M1 反比同温同压密度1/密度2=Mr1/Mr2=M1/M2 正比9.n、V、Vm、N、NA、m、M、c的关系n=m/M=N/NA=V/Vm=cVPS:V----体积 p------压强T-----温度 n ------物质的量N ----分子数 Mr----相对分子质量M------摩尔质量 m-----质量c------物质的量浓度9.关于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化(推导和演化)C=ρ·ω·1000/M其中,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ω:溶液的密度,(形式为质量分数,<1)ρ:密度,(单位g/mL)M: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c=n/Vn(溶质的物质的量)=ω*m(溶液质量)/Mm(溶液质量)=ρ· V溶液的溶质质量=ω(质量分数)·ρ(密度)·V 故,n(溶质的物质的量)=ω·ρ·V / Mc= n/V=(ω·ρ· V /M) / V=ω·ρ· V /M V=ω·ρ/M若密度ρ单位为1000kg/m^3(国际单位)=1 g/cm^3.。

物质的量换算公式

物质的量换算公式

物质的量换算公式一、引言物质的量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物理量。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物质的量换算。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量的换算公式及其应用。

二、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目。

在化学中,常用的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mol)。

1摩尔(mol)定义为包含6.022×10^23个粒子的物质的量,这个数目也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s constant)。

三、物质的量和质量的换算物质的量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换算:物质的量(mol)= 质量(g)/ 相对分子质量(g/mol)其中,相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的质量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

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四、物质的量和体积的换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将物质的量换算为体积。

这个换算涉及到气体的状态方程。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物质的量(mol)= 气体体积(L)/ 气体的摩尔体积(L/mol)其中,气体的摩尔体积是指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1摩尔气体所占据的体积,近似为22.4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气体的体积转换为物质的量。

五、物质的量和溶质的换算在溶液中,我们常常需要将溶质的质量换算为物质的量。

这个换算涉及到溶液的浓度。

根据溶液的质量浓度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物质的量(mol)= 溶质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浓度(g/L)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六、物质的量和反应的换算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这个换算涉及到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比,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物质的量(mol)=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mol)× 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比 / 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比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计算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计算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量(Mole)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物质中粒子的数量。

在化学反应和计量中,常常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式来计算物质的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质的量计算的相关知识。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量的关系:在化学中,物质的量用摩尔(mol)来表示。

而1摩尔的定义是,在单位质量为一个摩尔的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目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2 x 10^23)。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其包含的粒子数有关。

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质量与其数目相关,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M)其中,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一个摩尔的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化学式中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

例如,对于H2O,摩尔质量就等于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01 g/mol)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6.00 g/mol)之和,即18.01 g/mol。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例如,如果已知一定质量的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那么物质的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物质的量=质量/M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在气体的化学计量中,物质的量与体积有一个关系,即摩尔气体体积。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积成正比。

这个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V=nRT/P其中,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约为0.0821 L·atm/(mol·K)),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

在上述的公式中,注意单位的转化。

如果在公式中使用的是SI单位,那么P需要用帕斯卡(Pa)表示,V需要用立方米(m^3)表示,而温度T需要用开尔文(K)表示。

总结: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量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在气体的化学计量中,物质的量与体积有一个关系,可以用摩尔气体体积公式计算。

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物质的量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物质中含有的粒子的数量。

物质的量可以用摩尔(mol)作为单位表示,它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切相关。

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中,了解物质的量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的产量、理解反应机理以及解决各种化学问题。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可以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来建立。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中含有的摩尔数与质量之间的比率,通常以克/摩尔(g/mol)表示。

例如,氧气(O₂)的摩尔质量是32g/mol,这意味着1摩尔的氧气质量为32克。

利用摩尔质量,可以进行物质的量和质量之间的转换。

具体而言,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质量(g)= 物质的量(mol)× 摩尔质量(g/mol)同样地,物质的量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物质的量(mol)= 质量(g)÷ 摩尔质量(g/mol)通过这些计算,可以轻松地将一个量值转换为另一个量值,从而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化学反应的计算中,物质的量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平衡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了它们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

通过平衡反应方程式,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并从中推导出反应的产量。

例如,平衡反应方程式2H₂+O₂→2H₂O表明,2摩尔的氢气反应与1摩尔的氧气生成2摩尔的水。

如果我们知道初始物质的量,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反应的产量。

物质的量还可以用于计算溶液中的浓度。

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间的比率。

通常,浓度以摩尔/升(mol/L)表示。

浓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浓度(mol/L)= 物质的量(mol)÷ 溶液体积(L)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并根据浓度的变化来了解溶液中物质的量的变化。

物质的量计算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在分析化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光谱学或电化学方法来确定产生或消耗的物质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落实 测与悟
1. 4 .50 g 浓度为 c mol· L 1,密度为 ρ g· cm 3 的 - 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 0.5c mol· L 1, 则加入水的体积应( ) A.小于 50 mL B.等于 50 mL C.大于 50 mL D.等于 50/ρ mL
- -
解析:设加水的体积为 V mL,稀释后的溶液 密度为 ρ1 g· cm-3,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 50 g -1 量不变, L = -3×c mol· ρ g· cm -3 50 g+V mL×1 g· cm -1 × 0.5 c mol· L ρ1 g· cm-3 ρ1 化简得 V· ρ+50 ρ=100· ρ1,V=100× -50, ρ 因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即 ρ1>ρ, 故 V>50。 答案:C
3.生态农业涉及农家肥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 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 合气体。 2.016 L(标准状况)该气体通过盛有红热 CuO 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的反应为:CH4 △ +4CuO――→CO2+2H2O+4Cu。当甲烷完全 反应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轻 4.8 g。将反应 后产生的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充分吸 收,生成沉淀 8.5 g。 (1)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写出 计算过程)
因此,原混合气体中含有的 CO2 为: n(CO2 原)=0.085 mol-0.075 mol=0.01 mol 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 N2 为: n(N2)=n(混)-n(CH4)-n(CO2,原)=0.005 mol nN2 故 N2 的 体 积 分 数 = ×100% = n混 0.005 mol ×100%=5.56% 0.09 mol 答案:(1)0.075 mol (2)5.56%
课堂小结
进行物质的量各量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2)“两个前提”: 在应用Vm=22.4 L· mol-1时,一定要符合 “标准状况”和“气态”这两个前提条件(混 合气体也适用)。
(3)“三个关系”: 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 子、电子等)数目间的关系; 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③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 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 (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多少均 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 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 体积有关)。
- - +
答案:D
2008四川卷 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 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 原溶液中Al3+的浓度(mol· L-1)为
2b-c A. 2a 2b-c C. 3a 2b-c B. a 2b-c D. 6a
2011-9-22
最 新 考 纲 1、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 简单计算。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 能进行有关计算。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 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有关计算。 4、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 有关计算。 5、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题后反思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一定注意:
左右单位要对应,上下单位要相同。
巩固提高 提升能力
5.一定质量的液态化合物 XY2,在一定质量 的 O2 中恰好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XY2(l) +3O2(g)===XO2(g)+2YO2(g),冷却后,在标 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 672 mL,密度 -1 是 2.56 g· L 。 (1)反应前 O2 的体积是________mL。 (2)化合物 XY2 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g· mol-1。 (3)若 XY2 分子中 X、Y 两元素的质量比是 3∶16 ,则 X 、 Y 两元素分别为 ________ 和 ________。(写元素符号)
题后点睛
守恒思想是化学计算中永恒的主题
(3)利用XY2的摩尔质量、组成及其X、Y两元 素的质量比,即可求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进而确定X、Y两元素分别为C和S。 答案:(1)672 (2)76 (3)C S
恳请批评指正 !
解析:(1)由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前后的气体体 积不变, 又恰好完全燃烧, 所以反应前 O2 的体 积等于生成物的体积,即 V(O2)=672 mL; (2) 利用生成物的体积和密度可计算出生成物 的总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可求得 XY2 的 物质的量,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得 XY2 的质量, mXY2 其摩尔质量 M(XY2)= ; nXY2
解析: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2.016 L n(混)= =0.09 mol 22.4 L/mol △ CH4+4CuO――→CO2+2H2O+4Cu Δm 1 mol 1 mol 64 g 0.075 mol 0.075 mol 4.8 g 8.5 g n(CaCO3)= =0.085 mol, 100 g/mol 则 n(CO2)=0.085 mol
解析:BaCl2 与 Na2SO4 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Cl 与 Ag 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故每份混合溶液中的 BaCl2 为 a mol、 Cl 总物质 的量为 b mol,又因为在 KCl 中,钾离子与氯离 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每份溶液中 KCl 对应的 氯离子为(b-2a)mol,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也为(b -2a)mol; 总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与每一等 n 份混合溶液中的浓度相同,则 c(KCl)=V=10(b -2a)mol·=M= = ,其中 NA 为宏观物理 Vm NA 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注意:各物理量之间进行换算时,一般要先换 算成物质的量,即以物质的量为桥梁;计算过 程中要特别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Vm的适 用条件。
2011海南化学卷 10.设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1mol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D.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A
品味高考
典型辨析
3.(2010 年新课标全国)把 500 mL 含有 BaCl2 和 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 5 等份, 取一 份加入含 a mol 硫酸钠的溶液, 恰好使钡离 子完全沉淀; 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 硝酸银 的溶液, 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 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 A.0.1(b-2a)mol· L 1 B.10(2a-b) mol· L-1 C.10(b-a) mol· L-1 -1 D.10(b-2a) mol· L
考 纲 解 读
1.考查题型主要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2.预测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一定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仍然是高 考无法回避的热点内容,以物质的量为核 心的计算也会经常出现
检查引导 构建网络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各化学量的相互关系
品味高考 典型辨析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6.02×1023 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 状况)、23.0g金属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