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行》导学案
2024年初中语文课《期行》教案

2024年初中语文课《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律守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期行》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期行》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3)课文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课文《期行》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期行》,理解课文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讲解和解答疑问。
3.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让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主题思想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思想的见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等。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语文《期行》教案

语文《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期行”、“诚矣”、“惩”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期行》。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解作者通过课文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期行》。
2. 相关资料:生词和短语的解释、课文翻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朗读《期行》全文,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认识。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查阅相关资料。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期行”、“诚矣”、“惩”等。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期行如飞鸟”、“诚矣似白练”等。
(3)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如作者通过课文传达的思想感情。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诚信行为。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作业布置(1)背诵《期行》。
(2)写一篇关于诚信的小短文。
《世说新语》之《期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之《期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之《期行》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2.学习《期行》的主要词语、诗句和语言风格。
3.通过阅读《期行》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2.阅读理解(30分钟)3.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期行》中的一篇诗句或篇章,并总结其主题和思想内涵。
每个小组派一两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
4.写作练习(2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期行》的诗句,以人生哲理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可以引用《期行》中的诗句,或者借鉴《期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老师可以给予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展示与反馈(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并给予反馈和评价。
同时,通过讨论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期行》中的人生智慧和思考。
三、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交互式的教学手段,例如导入、阅读理解和分组讨论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和展示与反馈,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也不够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了对《世说新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它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在选择诗句时,也要注意挑选那些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诗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
有些学生可能会对古代文学抱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它们过于古老而无法理解。
因此,我会采用直观呈现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期行》中的诗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注重个别差异和情感教育。
2023语文《期行》教案

2023语文《期行》教案2023语文《期行》教案1一、教学设想。
《期行》是一篇短小精悍、故事性很强的文言短文,它用浅显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做人一定要守信用”,对当今社会极具现实意义。
本课希望达到的课标要求:(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锻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恪守信用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方法。
本课文字比较浅显,可采用朗读、学生自由提问、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加深对__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个星期天,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去爬山,可是时间到了,他还没有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可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然后引入本课学习内容: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并且他的儿子元方在这件事中也有自己的表现,大家想不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呢)(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例:尊君在不(通否)?(2)读出元方和客的感情色彩。
2、学生在小组内互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翻译课文内容,然后在班内自由提问应掌握的重点词语。
提示:期:约定。
去:离开。
舍:放弃。
不:同“否”。
委:丢下,抛弃。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顾:回头看。
(三)课堂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1、你对陈太丘的做法如何评价?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2、你对元方的做法作何评价?3、你有过和文中人物类似的经历吗?你对“守信”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以上问题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对守信的问题,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伺机加以正确的引导)(四)作业。
就课堂讨论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一段文字,如:《谈陈太丘舍友而去》。
《“守信”之我见》等。
2023语文《期行》教案2一、教材依据: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二、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教案——世说新语·期行

教案——世说新语·期行第一篇:教案——世说新语·期行世说新语·期行【教学目的】1、让学生大致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文史知识;2、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六则选文的文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修养;3、让学生理解六则选文所体现出来的魏晋风度,提升思想境界;4、让学生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增强文学艺术品的鉴赏力。
5、结合教材《世说新语·期行》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重、难点】六则短文的文义、显示的魏晋风度特征和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一、刘义庆、《世说新语》简介二、文本分析——教材《期行》与其他三、“魏晋风度”与“隽永简约” 【思考题】1.什么是魏晋风度?2.结合六则短文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
【导入语】东晋的尚书令诸葛令和丞相王导二人为姓族的先后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语言交锋。
王导说:“为什么不说葛、王,却说王、葛?”“王、葛”的排序是当时习惯的说法,很难应对。
没想到诸葛令说:“这就好像说驴马,而不说马驴,这难道是说驴胜过马吗?”(原文: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nìng胜马邪?)弄得丞相王导很尴尬。
简文帝召见东晋名臣王坦之和中央秘书(黄门侍郎)范荣期。
王坦之年龄小官位高,范荣期年龄大官位低,于是二人为了谁走在前谁走在后极力推让,最后还是年龄大的范荣期走在前边。
走了一会儿,王坦之突然说:“簸呀扬呀,糠皮在前。
”(原文:簸之扬之,糠秕bì在前)这是说范荣期是糠皮,自己是好米。
老范不动声色地走着,也轻声地感叹:“淘呀汰呀,沙子在后。
”(原文:洮之汰之,沙砾在后)这都是《世说新语》的《排调》篇中记载的小幽默。
《世说新语》中不仅记载了许多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它一共有36篇,每篇都是一个专题,内容非常丰富,把魏晋士人的风貌和社会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一本书。
语文《期行》教案

语文《期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期行》的文言文内容,掌握生僻词语的含义,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解读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期行》,学生能够体会到忠诚、信守承诺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期行》的文言文内容,掌握生僻词语的含义,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读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文言文阅读材料等,辅助学生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期行》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4.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需要复习《期行》课文,掌握生僻词语的含义,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5.2 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5.3 作业评价教师在下一节课前,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检验学生对《期行》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情况。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生僻词语的掌握、课文朗读和背诵、以及课文理解的深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师在课后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
7.2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与《期行》主题相关的其他文言文作品,扩展知识面。
《世说新语》二则之《期行》导学案

《期行》导学案教学目的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把握文言字词的大意。
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字词的意思理解故事揭示的道理。
时间:1课时完成教学程序一、题解引入新课1、期: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题目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集,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十六类,主要记叙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家。
2、笔记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听课文录音,熟读课文。
三解释字词,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_________________期行:__________________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乃:_______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世说新语·期行》教案

《世说新语·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世说新语·期行》。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析文中的主旨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工具书,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学习,了解《世说新语》的其他篇章,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诚信和信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期行》。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的主旨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
2. 文中涉及的古代人物、事件和背景的了解。
3. 对文中寓意和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3.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并翻译《世说新语·期行》,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文中的主旨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期行》。
2. 抄写《世说新语·期行》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中主旨和寓意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时间:
主备教师:郑谨丽协作教师:王海峰裴雪丽高红涛高振亚
课题期行第一课时
导学重难点:
诵课文背
默写
导学稿导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一、预习导航:
1、《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作者是《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期日中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则是无信:元方入门不顾:
3、翻译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二、整体感知: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的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2.《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主学习
3. 品味陈元方回答“友人”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能使“友人惭”?
三、达标检测
1.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B、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C、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2.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⑤尊君()
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⑥家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