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导学案(一)教师版(1)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导学案编写者韦世杰陈海燕一、阅读目标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
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寓意物”和“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培养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学会分析、组合散文的意象。
5、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二、阅读思路1、由于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界定上牵涉了时代、地域及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作品的基本方向,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
2、为了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寻找“寓意物”及“动情点”,应当是快速而稳妥的一种方法。
3、与诗歌一样,散文的意境也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因此,学会分析和组合散文灵动的意象,可以由局部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4、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散文的神韵,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三、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一)散文的内涵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骈偶的文章,统称散文。
狭义的散文,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而属文学范畴的一种体裁。
主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1、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3、讲究语言锤炼,注重语言美。
四、阅读方法(一)了解散文在时代、文体、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散文的基本方向。
1、根据时代差异、确立散文的基本范畴。
2、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
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
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随意。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内容很丰富:时间,前后二十年;地区,由国内到国外;人物,“我”和藤野先生及其他几群——清国留学生、仙台医专教职工、日本的“爱国青年”等;事件,大小十多种,作者按时间顺序,以自己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
专题05 散文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1)(教师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5 散文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1)(教师版)时间:4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小题。
在别墅李广田因为养病,住在乡下的别墅里,同来作伴的,只有母亲。
叫做别墅,也只是说着好听罢了,其实也不过是旷野的几间农舍,四围又绕上了一带短垣。
这农舍,距我们的市镇尚有十里,举目四望是绿树,是田禾,农舍附近,就是自家的农田之一部。
在农田之一角,有自家的一片榆林。
“娘,我将做些什么来自己消遣呢?”时常向母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三岁的小孩似的,觉得什么事也不能做,除非得到了母亲的允许或帮助。
这时,母亲便照例地回答我,说:“医生再三嘱咐,不准你做什么事,你只要晒晒日头,睡睡觉,就已经够了。
”说实在的,同母亲住在一块,我还能有什么可做呢。
书,是不让读的;信,也不许写。
一切文具,都不在手下,就是偶尔想写下点什么记号之类也不可得。
原先住在镇上,那里有许多可以谈天的人,无论是那些吸着长烟管的农夫或踢毽子打球的孩子们,都会给我以欣慰。
然而,怕我受不起那些烦扰,才终于搬到了野外来,虽然自己最怕寂寞,为了养病,也不能不安于寂寞了。
而母亲呢,终日只打算着我饮食起居的事,便已操劳不少,老年人只为了儿子的病而担忧的心情,我已深深地体谅到了,我不愿意在任何事情上违背母亲的意思。
有一天,当吃着晚饭的时候,母亲忽然想起来似的,说:“明天是镇上的市集了,我想去买些菜来,如能买到一只鸡便好了,因为昨天镇上的王家伯母来,说你是应当吃鸡的,可作药物,又可以当饭吃的呢。
”说着,显出很得意的样子,征求我的同意。
次日清晨,用过早点之后,母亲便独自到市集去了。
回来时日已向午,母亲很得意地说:“不但买了鸡来,还学了吃鸡的方法来呢。
”便从麻袋里放出一只肥大的公鸡来,黑羽毛,金颈项。
顶上的冠子大而且红,昂了首,抖擞着精神,是一只很可爱的公鸡。
可惜在腿上还系着只破鞋,像带着脚镣一般,使它不能十分自由,不然我想它怕要逃去了。
“是今天就杀呢,还是等到明天?”母亲问。
《春》集体备课导学案1(教师案)
《春》导学案时间:班级姓名课型:复习课总课时:1课时备课人:仲晓丽[复习目标]1、梳理知识要点;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品味优美语言。
(重点)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练笔,提高运用感官描写景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复习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质疑法。
[导学流程]一、自主复习(设计意图:培养自学能力。
)(一)基础知识。
1、作者及代表作品简介。
(可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2)主要作品: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还有《绿》《春》等。
(3)其它方面: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活动,本来就是身患胃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他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16 散文二篇同步作业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shì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zhí着,m n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消shì() 繁zhí() màn( )延(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不朽.( ) 牛犊.( ) 暂.时( )(3)对画横线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B.“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C.“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D.“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2.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制止;控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B.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俯视)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紧接,临近)绝望的边缘。
D.痛苦的呼号..(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散文导学案(优秀导学案)
散文导学案(优秀导学案)简介本导学案将介绍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阅读散文的方法。
通过研究本导学案,你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魅力,并提升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能力。
目标1.了解散文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风格;3.研究如何阅读散文。
内容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以优美的文字表达个人感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不受特定的格律和韵律约束,注重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和独特思考。
散文的特点散文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题广泛:散文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如人生哲理、社会问题、自然景观等;2.语言优美:散文追求文字的美感,常借助比喻、修辞手法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3.叙述性强:散文常以叙述的方式述说事物,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4.独立性强:散文作为一种自由写作形式,以作者个人独特的视角和思考为核心,没有严格的格式和结构限制。
如何阅读散文?阅读散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作者意图:通过分析散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2.品味文字表达:仔细品味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考;3.分析文本结构:分析散文的段落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揭示其整体结构和艺术特点;4.与自身经验联系:将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与自身经验相联系,深入思考并形成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通过本导学案的研究,你已经了解了散文的定义、特点以及阅读散文的方法。
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富有情感和思考,引人入胜。
希望你能够通过阅读更多的散文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滋养。
参考资料无。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 大阅读 毕淑敏散文精选阅读指导(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大阅读《毕淑敏散文精选》阅读指导(导学案)【指导目标】1.了解什么是散文,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散文的兴趣。
3.结合自身实际,指导现实生活,探索人性光辉。
4.积累语言,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指导准备】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内容“形散神不散”,语言“优美凝练”。
【指导过程】一、问题呈现——需要读上初中之后,你是否一下子多了许多不愿述说不能分享的秘密:有些事情不愿向父母倾述,因为他们可能不理解你;有些秘密不能和好友分享,因为他们可能到处传播;有些困惑不好向老师请教,因为他们可能不能共情。
假如你正处在这个阶段,存在这样的困惑,那么,请拿起这本书,认真研读吧。
书中时曾相识的经历会让你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书中人物的成长历程、经验教训供你思考、与你借鉴,书中的精美语言、博爱哲思让你内心充实、精神丰盈。
二、作家作品——值得读作者毕淑敏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祖籍山东,生于新疆,长于北京,17岁当兵,28岁专业回北京成为铜厂的主治医师,39岁北师大中文系硕士毕业,六年级语文大阅读《毕淑敏散文精选》阅读指导第1页共3页46岁共读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并取得硕士学位。
她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也曾是一名优秀的医生,现在是国家一级作家,也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她以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书写幸福与冷暖,始终关注生命与死亡。
她笔耕不辍,用作品为我们揭开无数生活的面纱三、方法指导——我会读1.文本阅读方法抓线索,识文眼——借助文眼抓住线索,把握内容。
品情感,析哲思——联系现实品味情感,体会哲思。
赏语言,谈感受——赏析摘录借鉴语言,畅谈感受。
2.具体阅读方法定项读:浏览目录,先挑选喜欢地感兴趣的章节读。
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速读:全神贯注,调动思维,读思结合。
赏读:挑选特别喜欢的章节,摘抄、赏析、品评、感悟。
初中九年级语文复习专题《散文阅读》第一课时导学案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考情2.明确中考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及常见题型3.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学习重难点】1.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课前演练】1.赏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合作探究】问题一:你能概括一下,以下四个题目分别考查散文阅读的哪一个方面吗?题目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题目二:请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题目三:文章第六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题目四: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问题二:以上四个题目分别涉及中考散文阅读的四个考点,你能对号入座吗?A.内容的提炼与归纳B.语言的品味与赏析C.段落的分析与把握D.情感的体验与启发。
问题三:在平时的散文练习中,对于散文的的语言你是从哪些角度品味和赏析的?【中考链接】问题一:从以下几道题目中,你能总结出中考对于散文语言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1.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9日照)2.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019益阳)3.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二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2019兰州)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四段画线的句子。
(2019沈阳)【总结提升】【作业布置】1.总结本节课所讲解题思路。
2.完成散文专项练习。
附导学案答案【课前演练】1.(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钻”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了春草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颂。
散文阅读(二)句段作用导学案(教师版)(1)
散文阅读专题(二)分析句段作用导学案(教师版)一、考点解析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点醒行文思路的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
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
(简言之:位置决定价值,分析句段作用第一思考点就是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二、知识迁移——依据教材,寻找答题启示《荷塘月色》第七段,作者追忆的六朝时的采莲场景有何作用?(2018·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散文阅读导学案.doc
中考散文专项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散文的知识点.2、了解散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训练中掌握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复习重难点】掌握技巧并学会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点拨法总结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准备《无人看到你的忧伤》《世上最好的地方》两篇散文,并在课前由学生阅读和完成习题。
【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知识储备对照学案,快速圈点勾画。
(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记叙的顺序(方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补叙)(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四、考点透视1、理清脉络,概括内容;2、分析背景,提炼主旨,理解环境;3、品味语言,揣摩含义;4、分析人物,了解形象。
五、直击中考中考题型----概括主要内容----分析写作顺序及作用----分析语段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典型例析:《无人看到你的忧伤》第一小题,概括出①段划线句“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例(任意三个)。
第16课 《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重点)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一)《永久的生命》1.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号菊潭,主要笔名有青蔓、严森、司徒丹等。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这是严文井在早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当时作者“到了三十岁的边头”,是作者对生命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1.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2.写作背景《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视为罗素生活的宣言书。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
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并为此而多方奔走。
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名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10-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师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本文抓住任务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自学资料:1、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反语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导学案(超详尽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导学案(超详尽版)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命题说明】概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经常会融合在文章的结构中考核,又是也会单独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分析含义注意从字面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用注意从内容的统领,情感基调的奠定等角度分析,结构上从线索以及手法的角度分析。
【易错点睛】(1)忽略文章的主旨,对深层含义探究不够。
(2)作用分析不全面,容易对其内容。
一、【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之舟吴冠中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
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1
第三单元品味读书乐趣三环: 自学展示反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捕鸟, 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 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 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
写学生读书的场面时, 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 都非常传神、逼真。
【方法活用, 片段作文】“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 却连用9个表示动作的词, 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
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 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
试写一段文字, 表现系列动作, 注意用词准确。
他弯着腰, 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打着节拍。
他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 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 他加快了脚步, 一会儿左拐, 一会儿右拐, 冲过了两层防线, 他终于来到筐下, 一个虎跳, 转身投篮, 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 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打着节拍。
他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他终于来到筐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学板书课时对应练习, 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教学反思本文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思想感情复杂而深刻。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 学习起来困难较大。
如果过高地要求学生自主探究, 显然不切实际。
但如果教师一味讲授, 又会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所以, 本课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出发点, 但仍以教师的提示、点拨、引导为主线, 化难为易,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于文章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全文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这里, 我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去理解, 回避外来观点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共识:童年自然是美好而难舍的, 求学成才之路固然会受些约束但仍精彩而诱人。
散文阅读把握主旨题型满分答题技巧 (教师版)
散文阅读把握主旨题型满分答题技巧 (教师版)第六说高考散文阅读“归纳要点,把握主旨”题型满分答题技巧一、考点解析归纳要点、把握主旨的考察普通包含两点,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二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二、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啥?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么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③文章表现了啥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怎么表达的?三、解题思路内容概括:划分全文或某一段降的层次,提取关键词语,整合文字答案。
主旨概括:本文经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迷津点拨】1、归纳要点(1) 采纳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
(尽可能使用原文词语)(2) 采纳合并法,在各层意思别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要点别能遗漏)(3) 采纳提炼法,关于没有中心句的段降,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挑选要紧内容。
(做好层次分析与层意归纳)2、概括主旨(1)能力体现对局部的段意的概括,关键是弄清句子间的关系、段降之间的照顾,抓住各部分最要紧、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个儿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1)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要紧体如今以下几个方面:①读题目非常多题目直截了当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些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②析首尾非常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因此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往往抒情议论)举行重点品悟。
③析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截了当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旨。
④联系背景有很多文章,只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就也许深切明白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所以,阅读者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讲明性的文字。
⑤别同类型别同的主旨写人记叙类散文要紧对人物做出评价和赞叹,或揭示被评价事件的价值、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对人一辈子的感悟和认识。
《我与地坛》导学案(教师用)
《我与地坛》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知识、能力目标)2、体会作者截瘫后那些复杂的感受尤其是伟大的母爱,并思考生命的意义(情感目标)【自学时间】:建议用55分钟完成以下内容的学习。
【自学指导】下面有三把打开《我与地坛》的金钥匙,希望你能带上它们去解读文本,走进史铁生。
1、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景状物、托物言志的散文,地坛对作者而言,既是景,又是作者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
学习时,一定要结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去解读理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悟出的最为健全而丰满的生命意义。
2、反复诵读、品读,是深刻理解本文的关键。
边读边思考,才能准确把握本文。
3、知识链接:(磨刀不误砍柴工,花2分钟的时间看这部分内容,在下文的学习中,你会省时又省力。
)史铁生(1951—2010.12),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在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
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命若琴弦》《原罪宿命》《钟声》《我的丁一之旅》等。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悟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基础知识】读准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
坍圮亘古捋须猝然颓墙濒临皈依教诲恪守窥视召唤熨帖熨斗宿命星宿隽永玉砌沏茶怃然嘈杂倔强【整体感知】(建议做题用时10分钟)全文共选入两部分,反复阅读,概括两部分内容,并为两部分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散文阅读开头句段的作用 导学案(教学设计)
现代文阅读·散文《开头句段的作用分析》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开头句段的作用”题的题型和答题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开头句段的作用”题的角度和规范。
一、典型示例(2009·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叙事散文的基本知识2. 回顾已学经典叙事散文,掌握此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3. 知晓叙事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梳理七年级统编教材中五篇经典叙事散文的内容、写作特色。
1.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记叙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
文章刻画了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莫怀戚的《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自己在与这两个地方的童年生活。
而文中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这部分内容,采用了的记叙顺序。
4.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以为线索贯穿全文,深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通过的手法,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她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
5.在《老王》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凸现出老王的品性,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杨绛一家珍贵的友情。
作者对老王的是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二)当堂学习:1.叙事散文阅读方法指导:(1)反复朗读(2)理清内容(3)分析结构(4)把握情感(5)品味语言2. 当堂反馈: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思考以下问题。
背影朱自清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①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①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散文阅读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解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一摸现代文阅读试题了解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
2、分析问题卷,总结散文阅读的一般思路。
3、掌握如何审题、结合原文规范答题,培养得分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如何审题,避免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原文规范答题。
一、考试常见问题分析1.2.3.4.小结考试答题存在的问题:1.这部分学生的试卷字迹潦草,不分条作答,卷面不够清晰,很多字阅卷老师很难辨认;2.并且很少能答上得分要点,许多学生只会用自己的话分析,而不会化用原文的话或者散文的专业术语。
3.部分学生文体不清,不知道这是散文,抓不住散文的答题要点。
【知识储备】二、散文阅读的相关常识(一)明确概念: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三)阅读要领: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
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
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部编版七上《散文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七课《散文诗二首》主备人:蒙娟审稿人:《金色花》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难点)3、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重点)课时预设26课时第一部分:预习导学一、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及背景资料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诗选》。
《金色花》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2.认识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能给读者以美和想象。
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的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二)新知认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匿( nì)笑沐( mù)浴倘( tǎng )若膝( xī)盖嗅(xiù)觉罗摩衍( yǎn )那 dǎo(祷)告花bàn(瓣)2.解释下面的词语:(1)匿笑:偷偷地笑。
(匿笑,指偷偷地笑,悄悄地笑,不让人发现地笑;窃笑,指偷偷表现幸灾乐祸、暗自欣喜而不明显表于面部,侧重指暗中讥笑。
)(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三)课文认知这首散文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讨论。
)课文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四)熟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专题导学案(一)(教师版)一、知识回顾(完成填空题后,熟记这些知识)1、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所谓的“形散”指的是散文取材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也指散文的行文散,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所谓的“神”指的就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根据文中所写的景、事、人、物、理和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3、阅读散文时要根据题目和所写内容,区分散文类别,以便于在阅读时先把握其“形”,而抓“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概括段落含意。
4、捕捉线索时要明白:文章的题目、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等都是捕捉线索的切入点。
另外,文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5、明辨写作手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分辨其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又称为写作技巧。
常用的术语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寄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想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6、揣摩关键语句和重点段落。
作者情感态度转化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等是揣摩的关键。
二、真题示例(2015年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木心(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
“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1)回家啰!(2)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 ---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3)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
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
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
”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
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
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4)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5)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6)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
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
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7)“碗!”(8)“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9)“那饭碗,越窑盌。
”(10)“你放在哪里?”(11)“枕头边!”(12)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13)“回去可以买,同样的!”(14)“买不到!不会一样的。
”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15)“怎么办呢,再上去拿。
”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16)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17)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
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18)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
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19)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
夜里下过雨。
(20)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21)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22)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
捧着,走过跳板……(23)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
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
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
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24)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25)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26)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27)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28)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29)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30)我告诉了她。
(31)“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
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32)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33)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34)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有删节)【注】①盌,一种敞口而深的食器。
也作“碗”。
1、请紧扣“醒”一词,赏析第(27)段画线句。
(3分)2、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 文章以盌为叙事线索,意在表现我对盌的珍爱和失去后的伤感。
B. 第(18)段中写同船的人各自找乐子,既暗示等待时间之久,也表现了同船人对我的不满。
C. 文章两次使用补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凸显了我的淘气与不懂事。
D. 第(21)段中的破折号解释说明“我”不祥感觉的具体内容。
3、赏析文中第(23)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4、“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
(5分)5、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5分)答案:1.(3分)“醒”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我呆呆地望着渐渐远去的盌的样子,表现出“我”沉浸在深深的不舍与失望中,难以自拔。
2、(2分)D3、(4分)运用反衬(/衬托),以水声、摇橹声、语声、雷声、雨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形象生动,动静皆宜,渲染了名窑盌失而复得后我“舒畅”的心情,为下文盌的得而复失做铺垫。
或者从以下角度赏析也可。
(1)听觉(橹声、水声)触觉(风“又暖又凉”)、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里倒影鲜活闪袅)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2)远近、大小的视觉变化也可以。
(3)比喻,如碧波像大匹软缎。
4、(5分)①母亲的话含义丰富:美好的东西要珍惜,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对待。
这是母亲对“我”的宽慰与提醒,也是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的超然与洒脱。
(4分)②母亲的话是深谙世事的感喟,这句很轻很轻的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1分)5、(5分)①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
(1分)②等盌时,心生懊悔;(1分)③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自省。
(1分)④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1分)⑤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1分)三、延伸练习(2015江苏卷)比邻而居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
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时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
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
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