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
(完整版)“古诗新唱”

“古诗新唱”在音乐课本中,每个年级段都会有古诗新唱这个教课单元,其实翻开诗歌的发展史,会发现音乐和诗歌本来就是密不行分的。
在文字未出现以前,原始歌谣是人类口头流传的文学,《诗经》是民歌的源泉,《乐府》是汉代可配乐的歌词,唐诗也按照着必定的声律格式,宋词、元曲宽泛被谱曲传唱可见,诗歌与音乐的交融是有着长远的渊源。
这就启迪我们,在进行音乐课本中的古诗新唱单元的教课活动中,不单能够让诗“歌”起来,将诗“舞”出来,还能够还诗歌以原来面目,将“诗”吟诵出来。
在学生理解诗文的基础上,经过吟咏、吟唱等方法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一、浅吟低唱,走进诗歌境界音乐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抒发,音乐的感化就是情绪的衬着。
小学生在唱古诗歌曲时,困难不是由于字句的难懂,而是不可以披文入情、携情入境。
在音乐教课中应当紧紧掌握感情这条主线,帮学生入情入境。
多让音乐自己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感情来呼喊学生的感情,在体验感情的同时要多让音乐自己面对学生,发掘音乐因素的变化。
比如:六年级古曲《阳关三叠》,它是作曲家依据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而谱写的一首琴歌。
这首歌的原词固然只有短短四句:“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要真实理解它的含意,就一定逐字逐句地进行剖析。
这是一首作者送友人去边关服役的送别诗――清早小雨蒙蒙,四围杨柳青青,景的衬着增加了“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 的深情。
“更尽一杯”把对友人的祝福、关心、嘱咐、迷恋,悉心倾注而出,待你出关以后没有故友好友相随相伴了这首诗在谱曲时,作曲家为了加深感情的抒发,除了增加一些词句外,又把全诗频频叠唱了三次。
“三叠”曲调的变化、频频连续陈说,使送别之情更为沉郁而深切,充足表达了送别远行友人的真挚情义。
所以在教课过程中频频地指引学生将气味放低去“咏诗” ,去深刻理解词意,要修业生身临其境地去想象、去联想、去体验、去感觉那种依依惜其他友谊,并带着这些感情频频阅读、体验歌曲内涵以及要表达的感情。
“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作者:金娜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07期摘; 要:本文所说的“古诗新唱”指的就是利用现代音乐作为古诗词的配乐,使古诗词得到传唱。
教师需要学习各种古诗词,设置“古诗新唱”的教学系统,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体验性,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习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素质。
学生通过“古诗新唱”,可以感受到民族精神的意义,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实现生命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诗新唱”; 小学; 音乐教学; 意义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诗新唱”利用现代音乐为古诗词配乐,增强其传唱度,在中小学教育当中广泛推广,保证古诗词艺术做到雅俗共赏,实现文学艺术和音乐意识的结合,建立艺术教育的支流。
一、“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一)有利于普及古诗词“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现代音乐的方式高度凝结古诗词,不再使学生感到古诗词非常陌生,并且在学生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象。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就会逐渐普及传统古典文化教育,帮助他们学习中国优秀的诗歌,在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记忆古诗词,有利于使我国少年儿童的艺术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同时也可以发扬中国文化。
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课程当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以为内古诗词的语言基础是文言文,同时又经过了高度的凝练,不同于学生日常应用的白话,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就会面临语言障碍。
一些歌词当中蕴含时代背景,如果学生不了解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师在讲解一首诗歌的时候,再为学生讲解相关历史背景和历史小故事,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理解古诗词当中的家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二)有利于学生克服语文教育困惑教师需要了解小学古诗词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结合音乐教育和语文内容,不同的年级学习不同的古诗词歌曲。
关于古诗词新唱歌曲创编的研究

关于古诗词新唱歌曲创编的研究【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尝试将古诗词重新编曲,创作成新的唱歌曲目,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古诗词与新唱歌曲创编的历史沿革,现状及方法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这一创作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对古诗词新唱歌曲创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总结出在保留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是其发展的关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诗词与新唱歌曲创编的关系,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古诗词,新唱歌曲,创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历史沿革,现状分析,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挑战与机遇,发展趋势,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瑰宝,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对音乐创作和演艺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古诗词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其中古诗词新唱歌曲创编就是这样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古诗词新唱歌曲创编是将传统古诗词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之中,以新的形式和方式呈现给当代观众。
这种创作形式不仅振兴了古诗词的传统魅力,还为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古诗词新唱歌曲创编成为了文化创意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对古诗词新唱歌曲创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历史渊源、现实意义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新唱歌曲创编则是当代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可以传达时代精神和情感。
将古诗词与新唱歌曲创编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创造出新的音乐作品,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拓展音乐创作的边界。
一年级古诗新唱教案

一年级古诗新唱教案小学一年级《春晓》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能学会《春晓》,并尝试用该曲调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在学唱的过程中了解古诗新唱这一音乐体裁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去感受古诗所要表现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能够学会歌曲《春晓》,寻找古诗中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声音去表现古诗中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形象欣赏法、适时点拨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找春天同学们,在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答:春季)那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
(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话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引导学生对古诗新唱的认识刚才大家一起跟着演唱了歌曲《春天在哪里》,而且还欣赏了春天的照片,那大家想不想用另外的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美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出示古诗新唱)。
同学们可以想想,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歌唱形式?对,以前学过的《咏鹅》《游子吟》都是这种诗与歌的完美结合。
那好,既然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春”,那大家先回顾下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是赞美春天的呢?学生举例。
让学生分别朗诵学过的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
二.古诗新唱《春晓》(一)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播放音乐)提出欣赏要求:在这首歌曲里面,你觉得与平常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出现了二部合唱和古诗朗诵)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曲家要把合唱与古诗朗诵融合在一起呢?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2、带着问题再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学生回答上一个问题:加入古诗朗诵后,整个歌曲更加地优美动听,很有诗意。
让孩子心中充满诗情画意——浅谈古诗新唱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

文/罗荣红让孩子心中充满诗情画意——浅谈古诗新唱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能背诵75首必背古诗词,在初中阶段,学生要会背诵61首必背古诗词,而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能背诵64篇古诗文。
当前在古诗词积累方面还是以背诵为主,枯燥难背。
学生的课业本来就繁重,往往不能让每个学生完成必背古诗词篇目,尤其是农村学校形势更令人堪忧。
古诗词配上音乐,用唱歌的形式积累古诗词。
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
在优美的旋律和画面中感受诗意,积累古诗词。
能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也能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关键词 古诗新唱;古诗词教学;意义古诗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的古诗词具有“可歌可咏”的性质,即可以用来歌唱和吟诵。
正因为如此,自周代以来,在宴饮上,主客之间常采用“诗言志”的演唱方式相呼应;而汉代乐府音乐机构,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配成曲,编演歌舞于宫廷演出;宋代文人的诗歌创作大多是先乐后词。
可见,古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近现代作曲家也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古诗词歌曲。
那么什么是古诗词歌曲?古诗词歌曲顾名思义就是以古诗词为歌词的歌曲。
既包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歌曲,也包括当今作曲家创作的古词新编的艺术歌曲。
前者为原词原谱类型的古曲,如《阳春白雪》《高山流水》《扬州慢》《阳关三叠》《十面埋伏》等。
后者的例曲有《知否知否》《难忘今宵》《琵琶行》《水调歌头》《月满西楼》等。
古典诗词歌曲,具有古典、雅致、华美、婉约、豪放等独特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蕴含着华夏民族的审美观。
它是远古而来的高雅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诗词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体,是民族音乐中的“阳春白雪”,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染力。
既然如此,与其背诗还不如唱诗。
古诗新唱,把诗唱成歌,在孩子心中,种下诗意的种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古诗新唱》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古诗新唱》教案Teaching plan of unit 2 new singing of ancient poetry编订:JinTai College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古诗新唱》教案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课时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第一课时《梅花》创编《春晓》王安石第二课时《静夜思》李白第三课时《读唐诗》古诗朗诵演唱会二、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1、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2、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3、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感受歌曲的情感。
4、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
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5、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二)具体要求1.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怀念故乡的情感。
3.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
4.欣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熟悉的古诗。
小学音乐课堂“古诗新唱"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古诗新唱"教学策略的研究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富有节奏韵律。
小学音乐课堂“古诗新唱”是用音乐来吟唱出古代的诗词。
在音乐课堂上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取得显著的课堂效果。
而要做到“古诗新唱”,小学音乐老师不应该只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学中选择好的教学材料,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寻求新颖,创新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诗新唱;音乐教学引言:音乐是一种有声的艺术。
音乐课堂中,“古诗新唱"陶冶情操,感受到艺术的美。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学校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
而“古诗新唱”这一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好的将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时,积极的尝试这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1.仔细甄选,找出更好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第一个时期,此时的学生思想认知还不够全面。
所以小学音乐老师在甄选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严谨,挑选出符合他们年龄的教学内容,这样“古诗新唱”才能更好的实施。
1.选取音乐素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非常迅速的时期,因此针对低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选取不同的诗词素材。
老师在教学低年级学生的时候尽量选取一些更通俗易懂的诗词,例教《咏鹅》来打开他们学习的大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音乐的能力选择经典《梅花》《静夜思》的诗词。
例如:在为低年级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对韵歌》这种句式整齐,简单易懂的诗词,易于学生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兴趣。
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游子吟》这种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里所包含的亲情元素。
2.选取音乐素材需要结合教材要求音乐老师在上课时,所选取的诗词素材一定要与当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有所关联,这样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学习是一个整体,每个科目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在音乐课中将语文课本里的诗词运用其中,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新唱》音乐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新唱》音乐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新唱》音乐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小编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新唱》音乐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
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生:按照原节奏念。
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师举例说明)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学习典型范例《英雄的季节》、 《断肠人在天涯》、《执著的等待》。 五,用笔勾划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 并体会其美。把文章中最富于想象的段落 找出来并想想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古诗苑中 漫步,在诗词中畅游,可谓思接千载,神 游万里.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这节 课让我们从积累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营 养,展开联想象的翅膀,对古诗词进行 超越与创新……
古诗新唱
一,解说概念:”古诗新唱”想象 作文,即在吟咏鉴赏古代诗歌的基础上, 穿越时空,运用联想与想象,将特定的 人物、事情和景物等融入诗歌,再原 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内涵。
二,简介古诗新唱渊:元代马致远以唐代白居易 的《琵琶行》为题材演绎了了白居易与裴幸奴的爱 情故事;元杂剧《梧桐雨》最后一折,根据白居易 《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的 诗意,着力刻画了唐明皇追忆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 愁苦心情。现当代,古诗新唱成佳作也不乏其例。 郭沫若根据屈原的《橘颂》等有关作品,创作了历 史剧《屈原》中相关章节。我们课本上的《不朽的 失眠》就是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根据唐朝诗人张继 的《枫桥夜泊》敷衍而成的,近年高考优秀作文 《〈小重山〉后的选择》、《霸王泪》等都是成功 的例子。
三,总结上次作文的问题: 1,不能正确地理解词意,造成误解、错解 。如最后将悲剧的结尾改成喜剧的大团圆的结局 就说明同学们对词意没有完全理解,没有从词本 身来对词中语句把握。如“肠断”一词就充分体 现了女主人公的伤心欲绝。 2,大部分同学都是照着书上的原词进行翻 译,一味地拘泥于原词的内容。
3,不能充分利用原词中的意象,展开 联想和想象,设定、具体的人物、情境等, 通过细化环境、景物、人物神情、动作和心 理等,真实而艺术地再现原词意境。如对女 主人公的梳洗打扮时的心理描写和想象、登 楼眺望时的心理变化等都应通过想象体现出 来。“于细微纤巧之中见真情”。再现原诗的意境? 怎样才能使改写更富有新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