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培养了暴力儿童 (1)
孩子产生暴力倾向的原因
孩子产生暴力倾向的原因一、缘故(一)不良家庭环境及不当教育方式的阻碍1、镜头:文文追着小汽车在家跑来跑去,边跑还边学着小汽车“嘟嘟”地大叫,正在写方案的爸爸,一再要求文文“安静一点”,但都被文文当耳边风,爸爸动气地一把抓住文文,狠狠地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两下说:“叫你不听话。
”2、解读:父亲平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小孩的教诲,小孩听话时就百般惯宠,一旦小孩犯错误了就拳打脚踢,在这种“溺爱加暴力”的家庭阻碍下,小孩耳濡目染,在处理和同伴的关系时,也是一不如意就拳打脚踢或大喊大嚷。
这不是小孩天生爱“暴力”,而是在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时,他从父母那儿得到的体会是负向的。
“绝对权威,高压统治”和“过渡溺爱爱护”类型的家庭都容易导致儿童“暴力”行为的产生。
3、如何样做: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不要对小孩采纳恐吓、打骂的方式,这专门容易让小孩“耳濡目染”,仿照家长不正确的行为。
有的家长在小孩犯了错误时,往往先大声训诉,接着确实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小孩讲道理,这不但难以让小孩心服口服,更容易把小孩引向不正确的道路。
父母是小孩仿照的榜样,因此,是“坏榜样”依旧“好榜样”,就取决于父母的一言一行了。
4、父母不纵容:父母的溺爱与纵容也会培养或间接鼓舞小孩的暴力行为,有的父母在小孩被人欺负了时说:“不要怕,你也狠狠地揍他。
”现在的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传授攻击性行为,是在教小孩错误的处理方法。
不帮小孩推卸责任:在生活中有一种家长,小孩不小心摔倒了,做家长的赶忙把他扶起来,生怕小孩哭,就踩踩地板说:“臭地板,坏地板,让宝宝摔倒了。
”要是小孩碰到了桌子,家长就打打桌子说:“桌子不行,碰到宝宝了。
”总之,什么差不多上其他人的错,小孩自身是没有责任的,什么事都怪别人,久而久之,在小孩心目中就产生了一种不良阻碍,什么差不多上人家不行,没有自己不对的,碰到一点事就怪别人,攻击别人。
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和谐正向的亲子关系为小孩提供了一个宽松适宜的心理、物理环境,能够使小孩的心理健康进展。
童年读书笔记第九章
《童年》第九章读书笔记《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的故事。
第九章中,故事的情节继续发展,主要描述了阿廖沙与外祖父家的矛盾日益激化,以及他在这种环境下的成长和变化。
一、章节概述在第九章中,阿廖沙与外祖父家的矛盾逐渐升级。
由于外祖父的吝啬和专横,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阿廖沙因为一次小错误被外祖父痛打一顿,这使得他对这个家产生了更深的厌恶感。
同时,他也开始观察和理解到家庭中的种种不公平和压迫。
二、主题探讨这一章主要探讨了家庭暴力和儿童成长的主题。
外祖父的暴力行为对阿廖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让他身体上受到伤害,更在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然而,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阿廖沙开始学会了观察和思考,他的心灵逐渐成熟起来。
三、人物分析阿廖沙在这一章中展现出了他的勇气和智慧。
尽管面对外祖父的暴力和家庭的压迫,他并没有选择屈服或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的智慧和勇气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尊敬,也让他在困境中不断成长。
四、思考与启示读完这一章,我深感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可以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而一个充满暴力和压迫的家庭则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同时,我也被阿廖沙的勇气和智慧所感动。
他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总之,《童年》第九章以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和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不仅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启示。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启示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 停止吼叫(套装2册)》读书笔记模板
第四章家长精神专制,酿成“腐烂的脐带”
简单粗暴,亲子教育之殇 别要求孩子做顺从的羔羊 允许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给予孩子合理争辩的权利 尽量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在家里为孩子设立“自治区” 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编织一个梦
第五章别压抑!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
谨防不良情绪骚扰孩子 小小男子汉,有泪也要弹 别让孩子的烦恼积累成灾 将孩子的怒气恰当引导出来 大人说话,小孩可以插嘴 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 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险期 正确应对子女青春期怪异行为
第二章梳理负面心理,还给孩子心灵健康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开心理困惑 教会孩子合理疏导自己的愤怒 培养抗挫心理,给予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 帮助孩子摆脱失败综合症 消除自卑心理,让孩子喜欢自己 孩子心灵稚嫩,谨防消极心理来侵害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排解不良情绪 培养情绪控制力,教出情商高的好孩子
第三章及时扫除心理阴霾,让孩子向着阳光
第六章找出厌学的心理结症,让孩子自己爱上学习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孩子厌学怎么办 如何帮孩子摆脱考试焦虑症的纠缠 压力太大,教孩子做做“心灵瑜伽” 把孩子的大意心理彻底纠正过来 孩子偏科别心急,查清原因巧引导 理解孩子追星心理,但要帮他掌握尺度 早日帮孩子戒除对络的依恋成瘾 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06
第十章放手 去爱,别让 包揽扼杀孩 子的生存能 力
05
第九章期望 值适当,别 把孩子压成 侏儒
第一章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糟糕的家庭最毁孩子 孩子一直在看着你呢 父母自私,孩子很自我 父母冷漠,孩子会冷酷 别让你的脏话污染了孩子 孩子爱撒谎,多半怪父母 好父母应该让孩子引以为荣 步调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
儿童心理学+停止吼叫(套装2 册)
读书笔记模板
安徒生童话问题(回答)
安徒生童话问题(回答)安徒生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但其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回答一些与安徒生童话相关的常见问题。
问题1: 安徒生童话对儿童有益吗?回答:安徒生童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有益。
它们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向儿童传达了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然而,一些安徒生童话中存在暴力、恐怖或残酷的情节,这可能会对某些儿童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在阅读这些童话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释。
问题2: 安徒生童话的主题是什么?回答:安徒生童话的主题多种多样,涵盖了爱、友谊、勇气、毅力、善良等人类基本价值观。
童话中的故事情节常常通过奇幻的元素来传递这些主题,让读者沉浸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中。
问题3: 安徒生童话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如何?回答:安徒生童话常常通过奇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探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安徒生对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人类欲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使童话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现实的谐和性。
问题4:安徒生童话被批评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安徒生童话有时被批评存在对女性和社会边缘群体的刻板印象或歧视。
此外,一些童话中的暴力和残酷情节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
但同时,这些童话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观念。
问题5:安徒生童话的受众是谁?回答:安徒生童话的受众不仅仅是儿童,也包括了成年读者。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和主题都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安徒生童话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通过想象力瑰丽的故事情节,传达了一些重要的人生价值观念。
然而,在阅读时需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暴力或残酷情节,并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安徒生童话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是成年读者不可错过的文学经典。
儿童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和应对
儿童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和应对近年来,儿童暴力行为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儿童暴力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儿童自身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儿童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一、家庭环境对儿童暴力行为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暴力、家庭冲突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儿童暴力行为的出现。
首先,家庭暴力是儿童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儿童在家庭中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暴力事件时,他们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并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此外,家庭暴力还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使他们产生愤怒、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促使他们采取暴力行为来宣泄情绪。
其次,家庭冲突也会对儿童暴力行为产生影响。
当父母之间存在频繁的争吵和冲突时,儿童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进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他们可能会学到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观念,并将其应用于与同伴的争执中。
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儿童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
过度严厉或过度宽容的父母教养方式都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暴力行为。
过度严厉的父母可能会对儿童施加过多的压力和惩罚,导致儿童产生愤怒和反抗的情绪。
而过度宽容的父母则可能忽视儿童的不当行为,使其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社会环境对儿童暴力行为的影响除了家庭环境外,社会环境也对儿童暴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暴力、同伴关系和媒体暴力等因素都可能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学校暴力是儿童暴力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儿童在学校中遭受欺凌或暴力行为时,他们可能会受到心理上的创伤,并产生攻击性行为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
学校应该加强对欺凌行为的管理和教育,以减少儿童暴力行为的发生。
其次,同伴关系也会对儿童暴力行为产生影响。
当儿童与同伴之间存在紧张和冲突时,他们可能会通过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
同伴关系的质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个案研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小班新生入园,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性格的孩子,五花八门的,林宇涛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最严重的就是经常咬人,不仅打小朋友,连老师都敢打,班上老师也都无一幸免,有一天,他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
逼得我们只好对他采取暂时的隔离。
经了解,我认为造成林宇涛的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一、祖辈的无原则溺爱。
林宇涛的妈妈一味溺爱、娇宠、造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二、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
林宇涛的妈妈告诉我们,宇涛小时候住在乡下,居民素质不高,常常相互漫骂,甚至相互殴打,孩子耳濡目染学会了打架。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林宇涛的父母大多采用恐吓、打骂的方式。
当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往往先大声训诉,接着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
林宇涛的种种举止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教养行为。
四、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
当林宇涛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
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
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林宇涛的攻击性行为。
五、大众媒介的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林宇涛的妈妈说宇涛爱看奥特曼这类型的动画片,暴力画面很多,他经常学动画片里的暴力动作。
久而久之就养成动手打人的坏习惯了。
六、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交往密切,许多活动常常要轮流、谦让、协商等,由于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2020学前教育案例_1
2020学前教育案例大班的飞飞小朋友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关于他的一些新闻。
每当他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戏、玩玩具时,他悄悄地靠近他们,趁其不备便伸手去抢玩具,抢不到就撒泼哭闹,甚至拔出拳头伸向同伴。
他的一对拳头几乎成了他的全部语言。
由于他爱打人,同伴们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还不断地向我告状,告状声越多,他越孤单,拳头也就越多地伸向别人。
分析:我想,飞飞的行为一定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
通过电话家访和与来接送的家长交谈,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层次较低,飞飞的妈妈对飞飞百依百顺,从不对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他的爸爸自述:"飞飞在家不听话,跟他讲道理太累,还是痛打一顿有效,打痛了,他才会记住。
有时被打后还不服,反而发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响下,使飞飞形成了打人的行为。
据观察,飞飞在幼儿园,他非常想和别人交流,又因为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小朋友都不愿与他一起玩。
学期总目标: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
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俊俊的攻击性行为。
2、家园合作。
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同时要求飞飞的妈妈也改变与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多了解标标的闪光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1、班里开展讲文明、懂礼貌活动,造成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来感化他、影响他。
2、扬长避短,多看到他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的方式教育、引导他。
第一阶段:时间:20xx年2月25日上午10:00音乐活动时,飞飞跟着老师唱了两句后就开始坐不住了。
先玩弄自己的鞋子,然后扯扯身边女孩子的头发、衣服,弄得小朋友直嚷嚷:"老师,飞飞动我。
"请他上前表演时,他却突然跑到风琴前,东摸西摸。
儿童权利的观念_洛克、卢梭与康德
儿童权利的观念:洛克、卢梭与康德王本余(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南京 211137)摘 要:儿童权利观念是在启蒙运动之后诞生的,洛克、卢梭和康德在儿童权利观念的启蒙上充当了先锋作用,他们奠定了西方现代儿童权利思想的根基。
由于各自的政治理想不同,他们所建构的儿童权利观念也有着内在的差异。
洛克在 有限政府 观念下建构儿童权利的观念;卢梭在 道德理想国 观念下建构儿童权利观念;康德在 法律共和国 观念之下建构儿童权利观念。
关键词:儿童权利观念;自由权利;消极权利;积极权利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0)08-0130-07儿童权利是指儿童根据一个社会的道德或者法律而享有从事某些行动的自由以及受到某种对待的资格。
从事某些行动的自由 是儿童的消极权利,他人或者社会若没有更高的道德正当性理由便不能干预,这意味着他人或者社会承担着某种消极的、不作为的义务。
受到某种对待的资格 是儿童的积极权利,他人、社会必须提供相应的帮助和福利,这意味着他人或者社会承当着某种积极的、作为的义务。
所谓儿童权利的观念,是指人们对于儿童权利的理解与认识,从本质上来看,它是人们对于儿童权利的理性观念。
儿童权利的观念不同于儿童权利的 概念 ,也不同于儿童权利的 语言 。
这意味着当人们尚未提出权利的概念时,又或者当 权利 的语言尚未出现之时,权利的观念却可能已经存在了。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儿童在根本上隶属于城邦或者教会,儿童并未被作为独立的、自在的个体为人们充分理解与认识。
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儿童是被作为 小大人 或者是家庭的财产被看待的,儿童的独立性尚未成为人们自觉的意识;二是这段时期虽然也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但是这种教育的出发点并非儿童本身,而是出于政治社会或者宗教的考量。
这实际上意味着,古典时期儿童以及儿童权利的观念尚未发萌成为自觉的意识。
因此,古希腊到中世纪时期儿童权利的观念,都应当建立在儿童还是 附属品 的前提下来理解。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格林童话》是德国民间故事集,收录了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
这些故事中也存在着许多暴力的元素,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关注和讨论。
暴力叙事在《格林童话》中并非没有原因。
这些故事反映了乡村生活中的残酷和不公,揭示了社会生活中各种形式的暴力和不公正。
当儿童接触到这些故事时,他们会提高对于社会现象的认知,从而培养他们对不公正行为的敏感和反思能力。
暴力叙事在故事中常常扮演着阻碍儿童主角成长的角色。
故事中的暴力行为常常导致了主角遭遇困境,而主角需要通过勇气、智慧和团结等方式来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这启发了儿童在面对问题时,不轻易投降或退缩,勇敢面对困难,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暴力元素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和情感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对于故事中的暴力行为可能感到恐惧、焦虑或压力,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发展。
儿童接触这些故事时,家长、教师和其他成人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和讨论,并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故事中的暴力内容。
儿童教育需要注重选择适合儿童的故事。
《格林童话》作为经典的童话故事集,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但并不是每个故事都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儿童。
适当的选择故事,比如一些富有智慧和正面价值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
家长和教育者在使用《格林童话》或其他故事时,应该把握好平衡。
暴力叙事不应被过度强调,同时应该注重故事中的积极要素和价值观,以及故事背后的深刻而有意义的启示。
通过适当引导和讨论,可以让儿童从中获得正能量,培养他们的情感、思维和道德发展。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适度的暴力元素可以启发儿童的思考和发展,但也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指导和引导,以确保儿童对于故事中的暴力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应对。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引言《格林童话》是世界著名的童话集合,由德国学者雅各布•吉姆•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编撰而成。
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欢迎,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多童话故事中的暴力元素引发了人们对儿童教育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格林童话》中的暴力叙事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第一部分:暴力叙事在《格林童话》中的存在《格林童话》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各色各样的角色而闻名。
许多故事中都存在着暴力元素,比如强奸、谋杀、变态和虐待等。
这种暴力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产生了影响。
故事中的恐怖场景、残酷对待和丧尽天良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不良的心理体验,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第二部分:暴力叙事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暴力叙事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心理层面上,孩子们可能会因为故事中的恐怖场景而感到恐惧和焦虑,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稳定。
在道德层面上,孩子们可能会误解故事中的暴力行为是正常合理的,从而导致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产生偏差,甚至产生不良的行为风气。
在教育层面上,暴力叙事可能会阻碍孩子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和适应,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认识和善待他人的观念,这对他们未来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如何正确引导《格林童话》中的暴力叙事虽然《格林童话》中存在着暴力叙事,但我们并不可以简单地否定这部作品对儿童教育的作用。
相反,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对这些故事进行认识和理解。
家长和教师应该适当地解释故事中的暴力元素,让孩子们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和不可取的。
可以选择合适的版本或者改编版本,将故事中的暴力元素适当地减少或者转变,以符合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在孩子们阅读《格林童话》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帮助孩子们正确理解并消化故事中的暴力内容。
第四部分:培养儿童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对《格林童话》中的暴力叙事进行正确引导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通过其他途径来培养儿童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模拟(幼儿园)第二季_1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模拟(幼儿园)第二季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模拟(幼儿园)第二季1.(单选题)牛牛是一个很喜欢研究小发明的学生,经常将一些电器拆开,用其中的零件组装一些新奇的小电器。
林老师得知此事后,告诫牛牛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别整天搞这些“歪门邪道”。
林老师的做法是()。
A.正确,有利于提升牛牛学习成绩B.正确,有利于帮助牛牛走上正轨C.不正确,不利于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D.不正确,不利于牛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单选题)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组织学生表演节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但为了达到预定的演出效果,李老师决定取消肢体不协调孩子参加演出的资格,李老师的做法()。
A.恰当,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B.恰当,教师应维护班集体荣誉C.不恰当,教师应引导全体幼儿参与集体活动D.不恰当,教师应要求幼儿必须参与集体活动3.(单选题)蔡园长在开教师集体会议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应该因材施教。
”这说明蔡园长重视()。
A.儿童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B.儿童是完整的人C.每个儿童都有自身的独特性D.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4.(单选题)在我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王老师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
王老师的理解()。
A.正确,符合新课程改革只关注过程,不强调结果的要求B.正确,体现了教会学生学习的观点C.不正确,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D.不正确,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5.(单选题)小余老师每天下班回家后都会记录当天的工作内容,会将在教学中的好与不好之处写出来,并重新审视,促使自己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小余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的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中的()。
A.微格教学B.观摩教学活动C.专门训练D.反思教学经验6.(单选题)“园长手记”中记录着幼儿园里每位老师的工作状态,其中一段如下:“李老师在工作中,会关注每位幼儿的活动,时刻保证幼儿的安全,了解个体差异;同时,认真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作出回应。
幼儿园保育员暴力拖拽幼儿心得体会5篇读友吧_1
幼儿园保育员暴力拖拽幼儿心得体会5篇幼儿园保育员暴力拖拽幼儿心得体会【篇1】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又忧,但我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尽心尽责的工作”为宗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也非常感谢中心幼儿园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每天我一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做好毛巾、杯子的消毒工作,以及各项卫生工作。
在平时,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进行盥洗时,能及时看好秩序,注意幼儿的安全,并交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即使天冷也让幼儿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在午餐时,让幼儿做到不讲话、安静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分饭菜,做到不挑食、偏食,针对进餐有挑食的孩子,给予引导,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在午睡时,我严格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安静入睡;在接送方面,坚持做到人卡分离,认真完成职责,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
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二、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学习幼儿园《纲要》及《幼儿园管理规程》,全面了解幼儿教育新动态,思想紧紧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代。
在教学中,尊重幼儿,营造平等、和谐温暖的氛围,用眼睛关注每位幼儿,从幼儿身上汲取闪光点,去点亮他们自信的明灯,我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建立自信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在课堂上利用各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激发儿童的兴趣。
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的疑问帮着查资料回答。
当问题出现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很重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对问题很重视,对幼儿发展很在意。
园内半日活动中,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也看到了别的孩子的优点,有助于家长帮肋孩子找差矩与不足,找到继续教育引导的方向。
总之,这一年来,我努力做好本工作,但在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工作中加以改进,扬长避短,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好,力争更上一层楼。
家暴儿童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家暴儿童现状调查分析报告1.引言家暴儿童是指在家庭环境中遭受身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未成年人,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家暴儿童的存在,不仅对个体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对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家暴儿童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探讨家暴现象的定义和范围、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影响和应对措施,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关心,促进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保护家暴儿童的权益,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暴儿童的措施":,"3.结论":"3.1 总结家暴儿童现状调查分析":,"3.2 对家暴儿童问题的思考和展望":,"3.3 未来研究和行动的建议":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家暴儿童问题的重要性,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家暴儿童的定义和范围、家暴儿童的现状调查以及家暴儿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三个分支。
最后,结论部分对家暴儿童现状调查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家暴儿童问题的思考和展望,以及未来研究和行动的建议。
通过这一结构,我们将全面分析家暴儿童问题的现状并提出应对措施,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儿童的措施":,"3.结论":"3.1 总结家暴儿童现状调查分析":,"3.2 对家暴儿童问题的思考和展望":,"3.3 未来研究和行动的建议":请编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家暴儿童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家暴儿童的定义和范围、现状调查以及影响和应对措施。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发布,旨在引起社会对家暴儿童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促进社会各界加强对家暴儿童的防范和帮助,为家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古)智者派教育
古-智者派教育·所谓智者(Sophistes,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普罗迪克斯、希庇亚斯、安提丰、克里底亚等。
智者派产生于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
它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当时在希腊世界(尤其是雅典)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智者派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派和学术团体,智者们也没有统一的哲学主张和政治见解,但是,共同的职业、共同的治学内容以及共同的时代要求,赋予智者以共同的理想倾向和价值观。
作为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在智者看来,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的感知者。
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就是他所说的真。
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志。
智者派的出现在希腊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智者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因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第二,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与辩论、演讲直接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课目,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人,因而,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正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第三,智者们最为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得到的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即政治家和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智者派不仅直接促进了希腊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智者们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教育著作,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但从一些智者的著作残篇来看,智者派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是非常广泛的。
爱利克[1].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
爱利克·埃里克森简介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
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
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儿科医生。
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
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
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
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国公民时,才改姓爱里克森。
爱里克森那种不属于他的家庭的感觉为这样一种事实而不断加剧: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他却由于斯堪狄那维尔血统长的身材高大,碧眼金发。
在学校,人们说他是犹太人,而在继父的祖庙里,却叫他为异教徒。
由此想来,为什么“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成为后来爱里克森理论上最为问题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怪了。
大学预科毕业后,他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从事艺术专业,并周游整个欧洲大陆。
总的说来,爱里克森在校时不是一位杰出的学生,但他却有艺术天赋。
1927年是爱里克森一生的转折点。
那年,他受一位名叫彼德·波罗斯的老同学的邀请到维也纳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中工作,该校生源都是弗洛依德的病人与朋友的子女。
开始,他是以艺术身份受聘的,后来担任了指导教师,最后,安娜·弗洛依德征求他是否愿意接受培训当儿童精神分析者。
爱里克森接受了安娜的提议,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训费的条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训练。
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他父亲的理论不同,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建,这对爱里克森产生深刻的影响。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摘要]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现象很严重,父母长辈的纵容就会导致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产生,而攻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身心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本文从案例入手探究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希望能对较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所帮助。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成因矫正家庭环境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有意想要伤害他人身体或心理的行为。
表现为儿童在遭受挫折时采取打人、咬人、踢人、扔东西等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种行为多见于男性儿童,在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中较为常见,到学龄后期日渐减少。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案例:我的邻居东东,6岁,上幼儿园大班,他是一个霸气十足的孩子,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
更为常见的是在建构角,他拿大积木去撞别人搭好或正在搭的建构物,嘴里还发出“嗵嗵……”的声音,看着倒塌的建构物哈哈大笑,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他甚至明目张胆的将别人的作品折坏,别人跟他理论,他看着别人生气的样子,脸上挂着笑不做声响,小朋友气的推开他,他身子一挺,把小朋友顶了个趔趄,话音“推我干什么?”还未落,拳脚已经落到对方身上。
在图书角,他总是一个人自得其乐地看书,当其他小朋友讨论所看的书有趣时,他就一把抢过去说:“给我看看”,如果别人不给,他就扭别人的胳膊,硬抢过书。
在书馆中他常常独自占一大块桌子,还不让别人过来,他还时不时地讲故事,拿画笔在别人的脸上涂一下,说是在“帮他画画”,别的小朋友抗议,他便出言不逊。
吃饭时,他趁小朋友不注意,把凳子挪开,小朋友不小心坐了个空,他就拍手大笑。
他还把吃剩的饭菜倒在别人正在用的碗里。
上课时,他还时常向同伴扔东西,抓小朋友的脸。
东东的行为属于攻击性行为,调查他的生活可以发现他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他妈妈是个能干的女人,做事干净利落,说一是一。
他要买什么东西,如果不合适,妈妈就给他讲道理,再用别的东西替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培养了“暴力儿童”
镜头一:家长会上幼儿园老师很诚恳的在向某家长倾述:“您家的孩子经常会和小朋友发生一些矛盾,表现比较急躁,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尽量改善这种状况。
”
镜头二:放学时某家长被许多孩子围着告状。
镜头三:媒体报道:郑州3名小学生遭外校生施暴4小时被拍各种屈辱照。
面对这样一组组镜头,我想到了一个词语:“暴力儿童”。
何为“暴力儿童”?一般表现为两类。
轻者为语言暴力,如有些孩子年纪虽小,可脾气却相当暴躁,稍不顺心,嘴里就蹦出“杀了你”、“打死你”等言词。
有些孩子则表现为玩着玩着,突然猛叫一声,把周围人吓一大跳,自己却若无其事,等等。
另一类较为严重的表现在行动上。
轻度的是动辄对别人动手动脚,严重者则是用暴力器械伤人,危害性极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作为一名从教17年的幼儿园教师,据我的观察分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如果出现打人行为,很大的原因是出于自卫。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暴力行为继续存在的话原因有三:首先是孩子的性格比较任性。
目前,我国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了小皇帝的任性习性。
对孩子的种种要求,多数家长只是一味地满足、迁就,缺乏正确的引导。
例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自己不小心被桌腿绊倒了,跌倒爬起是
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许多祖辈都会‘迁怒’于周围的物件,边哄孩子边用手怕打着桌子嘴里喃喃道:“奶奶给你打它,别哭了,我们打死它,再让它伴我们宝宝,打死它。
”我们回头想想,桌子摆在那里想来已有时日,孩子摔倒时桌子并未主动攻击,它何错之有?然而我们的许多大人为了逗乐孩子总是喜欢这样‘迁怒于物’。
看似不经意的语言,看似在哄小孩子。
久而久之,这种遇事喜欢迁怒于人,逃避责任的做法,会使孩子为所欲为,会为孩子形成暴力倾向的性格奠定基础。
其次是影视的影响。
现在的家长普遍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电视便成为家长看护孩子的手段之一。
幼儿园里的男孩子无一不崇拜奥特曼,奥特曼有能量,能打怪兽,孩子们整天模仿着奥特曼,摆着各种姿势,奥特曼的英雄形象满足了孩子们小小的英雄主义情怀。
据说奥特曼在日本是禁播的。
原因是太过暴力。
面对目前电视节目的良莠不齐,模仿力极强的孩子天天泡在以武打、凶杀、暴力等为主的电视剧里,极易从模仿、潜移默化到最终形成暴力倾向。
三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我亲眼目睹过这样一个场景,小豆的爷爷平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唯一的爱好就是下象棋,而且很在乎输赢。
一日,爷爷在与老友下棋,正值军情告急,不善于察颜阅色的小豆围在爷爷身边跑来跳去玩着牺牲了的“废子”,爷爷忍无可忍踢了小豆一脚,不明原因的小豆坐在地上开始大哭,哭了一会儿无人理他,于是他站起来把
身边的小櫈子一脚踹飞。
看着飞滚着转了几圈的小櫈子,我的心情很不是滋味,爷爷无意识的举动,却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为培养一个施暴者做了示范。
小豆今天可以踢凳子说不定明天就可以踢同学。
还有一些家长嘴边经常会挂着这样的言语:“再不……看我揍你了。
”更有一些信奉“不打不成才”、“严父出孝子”的家长,更是在亲身上演武打片的同时并告诉了孩子武力可以解决语言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作为一名母亲。
我想和家长朋友们说一声,在暴力方面,环境的影响应该是大于遗传的。
一般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不被欢迎,这样更容易加剧促成他们使用暴力的可能。
这样的孩子是可悲的,须知,刚出生时,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为何有的孩子后来成了魔鬼了呢?这原因恐怕只有问生养孩子的父母和陪伴孩子成长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