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物质的简单运动》同步练习3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题(答案解析)

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分钟B.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0.1m/minC.兔子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为0.5m/sD.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5m/min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球做变速运动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3.一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A.在第1s内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前2s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4.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B.一名中学生的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D.一名中学生正常情况跑完1km所用时间约为10min5.甲、乙两同学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同学比乙同学超前10m到达终点。

如果让甲同学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乙同学从原起跑线往前走10m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甲同学先到B.乙同学先到C.两人同时到D.不能确定6.绍基学校校园内主干道上有图所示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A.发出声音要求在5分贝以下B.限速5m/sC.限速5m/min D.限速5km/h7.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时间与路程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的速度为 5m/sC.经过 3s,甲乙相距 8m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8.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之比为2: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A.2:1B.1:2C.1:4D.4:19.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A.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C.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D.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10.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 t 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 .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 .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D .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11.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1260cm 30cm s s ==,,秒表每格为1s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B .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 .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2m/sD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2.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B .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4cm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105km/s 二、填空题13.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00nm=______dm , (2)18km/h=______m/s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同步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m.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5m/sB.9m/sC.12m/sD.15m/s2.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3.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A.9:8B.8:9C.2:1D.1:24.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小刚站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匀速下楼时,以扶梯为参照物,小刚是运动的B.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观察到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可能以他自己为参照物C.正在给战机加油的空中加油机,以战机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D.4×100m接力赛时,正在交接棒的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相对运动5.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遂宁6月平均气温约50℃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约5m/s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D.教室内课桌高约40cm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 cm/s7.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8.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二、多选题9.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不变时,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通过的路程就越大C.路程不变时,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10.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可能向左运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1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出沿同一公路驶往乙地,4h后,两车同时开到相距甲地100km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这4h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100km路程上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前60km路上两车平均速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D.在前2h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12.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华跑得快C.8s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都是5m/s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13.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m/sC.同学们800m赛跑用时约2minD.手指甲的宽度约1.0mm14.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人运动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下列关于在这段路程中,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直在做匀速运动B.甲一直在做匀速运动C.1﹣2min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D.2﹣4min内,甲的平均速度为0三、填空题15.测定沿斜面运动的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测量路程用________;测时间用________,测得斜面全长为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它的底端所用的时间为5s,小车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用时间为3s,请你将数据填入下表.________16.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

北师大版物理初二上学期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

北师大版物理初二上学期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

北师大版物理初二上学期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

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状况,不能够的是〔〕A.火车运动,汽车运动B.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2.以下进程中,随同着放热的是〔〕A.浓雾的散去B.雾凇的构成C.雪人的消逝D.樟脑球的变小3.如下图,能正确的描画冰的熔化进程的图象是〔〕A. B.C. D.4.以下对自然现象中所触及的物态变化、吸放热状况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铁丝网上出现霜﹣﹣凝结、吸热B.乙图中,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放热C.丙图中,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熔化、放热D.丁图中,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汽化、吸热5.期中测试中,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以下数据最接近实践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80cmB.教员监考巡视时的平均速度是10m/sC.考场内的室温大约为30℃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6.以下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温度到达才干沸腾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作在液体的外表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7.中央气候台播报,有一较大台风以10m/s 的速度向某城区移动,现台风距该地域中心180km,那么该地域从接到预告到做好预防预备的时间为〔〕A.5hB.18hC.54hD.1800h二、多项选择题8.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正确〔〕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水平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分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分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9.关于以下事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夏天翻开冰箱的门,常可看到〝白雾〞,这些〝白雾〞是冰箱内的冷气液化而成的B.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由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少量的热C.在一定的温度下,紧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贮存在火箭里D.冬天早晨看到的雾,这些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10.关于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作,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初冬的早晨,空中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构成的C.晶体在熔化进程中,要不时吸热,温度却不会降低D.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进程中温度坚持不变11.以下关于冰棒所发作的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B.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热气〞是汽化现象C.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D.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12.对物理量的估测,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华同窗对生活中一些罕见物理量的估测,其中与实践状况较为接近的是〔〕A.小华同窗对电子体重计的压力大约500NB.小华同窗站立时对地的压强约为l05PaC.小华同窗爬三层楼做的功约为5000JD.家用电冰箱冷冻室空内的溫度最低为0℃13.用图像来描画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复杂明了.从图中读出的物理信息正确的有〔〕A.甲是晶体,熔化进程中吸热,温度逐渐降低B.乙是晶体,熔化进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C.乙物质在B时辰是固态,C时辰是固液共存形状D.乙物质的熔点是210℃14.下面所做的验证性实验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擦上酒精,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蒸发吸热B.在探求影响动能大小要素实验中,使同一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自在滑下,来研讨动能与速度的关系C.将小磁针放在通电导体旁,小磁针会发作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D.在探求液体压强特点时,将金属盒放得越深,发现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高度有关三、填空题15.冬天的早晨,湖面上常会冒起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构成的小水滴;下雪时雪花飘落到湖水中就不见了,这是雪花落入湖水中发作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称号〕16.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运动末尾下滑,测出小车抵达B点的时间为1.6s.那么AB段的路程s AB=________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假设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中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17.我们往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想飞机爬升的情形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的.18.用蒸笼蒸馒头,是下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细心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少量水蒸气发作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阅历的徒弟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应用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19.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中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同步练习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 “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 “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 “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2.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4m/sB. 5m/sC. 4.2m/sD. 3m/s3.下列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 D.4.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迎面驶来的汽车B. 座位C. 路旁的树D. 房屋5.某车站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

一段时间后,甲车内一个人看见车外树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人通过车窗看到甲车没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A. 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静止不动B. 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向西运动C. 乙列车向东运动,甲列车不动D. 甲、乙两列车同时同速向东运动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话中的参照物分别是()A. 竹排和青山B. 竹排和地面C. 青山和竹排D. 青山和地面7.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 向下游B. 向上游C. 向对岸吹去D. 从对岸吹来8.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A. 甲向西,乙向东运动B. 甲向东,乙向西运动C. 甲乙都向东运动D. 甲乙都向西运动9.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 轻舟B. 山C. 河中的水D. 轻舟上的人10.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80cmB. 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C. 一支铅笔长度约为15dmD.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1min1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初中物理课本宽约为1.8cmB. 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2m/sC. 最佳的洗澡水温约为80℃D. 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100g12.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当甲、乙相遇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专项训练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专项训练汇总)
答案: (1)时间(2)0.25(3)7
7.答案: (1)v= (2)刻度尺、停表(3)①如图所示,把木块固定在A点,用刻度尺测出滑块到木板底端的距离;②让滑块从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滑块从释放点到木块底端用的时间;③把木块移动到B点,重复步骤①②;④把木块移动到C点,重复步骤③;⑤计算各次实验的平均速度,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D段的路程为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VBC(选填“>”“<”或“=”)
(1)斜面的作用是;
(2)金属片的作用是;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
参考答案
1.(2020襄阳)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 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_____成正比,表达式为:s=______
8.解析: (1)根据甲同学测定的结论可知:总计测量时间300s,总计脉搏跳动次数448次,平均1.49次/s,为便于使用可近似为1.5次/s,即其脉搏每跳动一次用时约0.67s。
(2)乙同学跑100m所用的时间为t= ≈14.7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v= ≈6.8m/s。
答案: (1)3004481.50.67 s
【答案】(1)40;25(2)小;(3)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试题(中考典型考点汇总)知识点1 速度例1 职业足球运动员进行12 min的体能测试和田径比赛中的二百米赛跑,同样是比较快慢,前者是在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的长短;后者是在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的长短。

解析:前者是在时间一定时比较通过的路程;后者是在路程一定时比较需要的时间。

答案:时间路程路程时间【解法点拨】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路程和时间,因此比较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有两种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职业足球运动员的12min体能测试;②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如田径比赛中的百米赛跑。

知识点2 匀速直线运动例 2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 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解析:由图可看出乙同学是在t=0s时出发的,而甲同学是在t=4 s时出发的,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在4 ~8 s内,甲、乙两同学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各自的速度是不变的,因而在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8s处两图象的交点在5m位置,故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在8 s末甲的速度是5 m/4s=1.25m/s,乙的速度是5m/8 s = 0.625 m/s,两同学的速度不相同。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B、C。

答案:ABC【解法点拨】在路程一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静止,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

跟踪训练知识点3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例3 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图2所示,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驶到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 点整;当车行驶到B点时,他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8点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千米/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洒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洒水车为参照物,公路两旁的树是运动的B.洒水车在洒水的过程中,它的动能减小C.洒水车在刹车后,很难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惯性D.洒水车在洒水的过程中,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 . 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下列成语中描述路程的是()A.风驰电掣B.疾如雷电C.一箭之遥D.蜗行牛步3 . 甲、乙两人每次进行百米赛跑时,都是甲已到达终点时,乙还在距终点10m处。

若让甲从起点后退10m再同时出发赛跑,则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B.甲先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谁先到达终点4 .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光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C.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D.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5 .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然后再依据超声回声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有一只在某校大天井里悬停的蝙蝠发出超声后0.12 s接收到了回声。

请你帮蝙蝠算算前方的障碍物到它的距离是()A.40.8 m B.408 m C.20.4 m D.204 m6 . 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明D.驶来的校车7 . 如图是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在0~10秒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10~20秒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8 . 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B.一个中学生步行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90sC.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3Pa D.一个中学生从一楼上到二楼的功率约为15W9 .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10 .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牛顿(N)B.米/秒(m/s)C.千克(kg)D.帕斯卡(Pa)11 . 以下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扫地时,可以看见尘土飞扬B.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凉水中溶化的快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D.把两块铅紧紧挤压在一起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12 . 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决赛中,前小李落后于小王,最后小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小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小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全程,小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全程,小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二、填空题13 . 潜水艇一般采用声呐来躲避障碍物和发现敌人,一艘潜艇静止在海面上向下发出超声波,经过8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探测海底深度后该潜艇潜入水中,在水中某一深度处以54km/h的速度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了避免碰触暗礁,向正前方发出超声波信号,从发出信号到经暗礁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4s,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A.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C.速度计算公式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D.速度计算公式是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2.小军在操场。

上测量了一位同学沿直线骑车的路程和时间,获得如下图数据,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车的运动先快后慢B.车的运动先慢后快C.车的运动先变慢后变快D.车的运动快慢始终不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4.甲乙两人沿平直路面步行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同时出发B.前5min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10min内两人的路程相等D.第10min时两人速度相等5.文卓在马路边上,先后连续拍摄了两张街景照片,如图甲、乙所示。

根据照片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大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右运动的B.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C.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慢的是小汽车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之比为2: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A.2:1B.1:2C.1:4D.4:17.下列诗句描述划线部分运动时,所选择的参照物错误的是()A.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C.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D.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8.小方同学利用两玩具小车研究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甲的速度为6m/sB.前3s内小车甲做加速直线运动C.小车乙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D.2s时乙图线没有对应整数坐标值,因此小车乙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不能求解的9.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则它在第2s的速度是()A.5m/s B.10m/s C.20m/s D.8m/s10.下列是同学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后形成的几种认识,正确的是()A.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小B.通过相同的路程,物体所花的时间越长,其速度越大C.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其运动速度越大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行驶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快11.甲、乙两小车均做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l 纳米=10-9米.若一个原子的直径为10-10米,把 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长度是1纳米.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 为参照物,后句是以 为参照物。

3.某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平均速度为5m/s 。

如果运动时最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前2/3路程平均速度的1/3,物体在这两部分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约为 m/s 和约 m/s 。

4.在百m 赛跑中,甲.乙两记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为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 s 。

(声速为340m/s)
5.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6.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 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

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

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 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 的关系式v=__________。

7.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下图(甲)、(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 千米.
8.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上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9. 某地区道路如图所示,歹徒在A
处作案后沿AB 以5米/秒速度逃跑,到达B 时停留1杪,接着沿
BC 以6米/秒速度逃命.在歹徒经过AB 中点时被见义勇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 出
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获共历时秒;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米/秒。

二.选择题
10. 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的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
A.2微米. B.2毫米.
C.2厘米. D.2分米.
1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12.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13.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14.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到月亮会跟着自己向前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附近的房子
B.人自己
C.月亮
D.漂动的云
15. 如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距北京2.8×105米,则 (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5千米/时.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70米/秒.
C. 该汽车4小时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D.该汽车4×103秒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16.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Km/h和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Km/h和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和的关系是 ( )
A.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
D.无法判断
17.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是( )
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

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18.甲.乙两人在同一公路上骑自行车同向前进,甲看到乙在向后退,这说明( )
A.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慢
B.甲选自己做参照物
C.甲选公路做参照物
D.甲选乙做参照物
19.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他们的速度之比是( )
A.3∶2
B.1∶1
C.9∶4
D.4∶9
三.计算题
20. 某同学骑自行车到离他家3000m的学校去上学,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20km/h,为了不迟到,他至少要提前多少h动身?合多少min?
四.思考题
21.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由于骄傲,中途睡了一觉,结果乌龟比兔子先跑到终点,那么能否由此说明“乌龟比兔子跑的快”?应该怎样解释?
疑难辅导
1、课文第40页作业第2题
这句诗是摘自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这句诗的大意是: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钊的信,“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同学)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

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

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

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

坐地球,不付代价(即不买车票),日行八万里,问人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动也没有动。

真是岂有此理!囿于习俗,迷信未除。

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

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地球在内)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

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

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

根据上面所述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出“坐地日行八万里”意思是地球在转动,应该以太阳为参照物,或以地球之外的物体作参照物都可以。

而“巡天遥看一千河”则应该以银河为参照物。

2、课文第40页作业第3题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例如:路旁的一棵树,甲开车往南行使,则可说树向北运动,乙开车往北行使,则可说树向南运动,而丙站在路旁,则可说树是静止的,树的运动情况到底如何,关键看所选的参照物。

3、课文第43页作业第2题
km s s m s
m t s v 72/24030072000===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