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学设计_11.doc

合集下载

《山市》教学教案设计

《山市》教学教案设计

《山市》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山市》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理解并掌握《山市》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山市》的背景和作者。

阅读《山市》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的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分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2.2 教学步骤引入《山市》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全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作业3.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山市》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练习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2 作业写一篇关于《山市》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准备一个关于《山市》的口头报告,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山市》原文文本。

与《山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文学鉴赏和相关研究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4.2 教学材料复印《山市》原文文本。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分组讨论的指导材料和问题列表。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安排两个学时的课堂教学,包括阅读理解和文化背景介绍。

安排一次分组讨论和分享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探讨作品。

5.2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阅读《山市》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的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教学拓展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对《山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2 教学拓展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山市》中的场景。

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创作与《山市》相关的短篇小说或诗歌。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目的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山市》教案设计

《山市》教案设计

《山市》教案设计《山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一)《山市》课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记。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架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二)内容分析《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二.教材简析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用已有的人生经验去与之共鸣是赏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

对初一学生而言,要让他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体会感情,进入意境,引起共鸣实属不易。

那么,利用开展趣味的记者采访活动的方式,有助于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氛围的营造。

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辅以画面.音乐.朗读,也会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几个字,更多的,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在这堂课中从中国古典文学中体会到“美”,能够自觉地去挖掘“美”,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

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山市》教学教案设计

《山市》教学教案设计

《山市》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山市》这篇课文;(2)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景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2)感受作者对山市景象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山市》课文;(2)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2)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景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山市景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提问:同学们对山市有什么印象?请大家分享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重点词语的读音、意思;(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他人讨论,解决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课文举例说明;(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3)解读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市景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全班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分析。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重点词语;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山市的短文;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山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山市之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运用《语文八讲》中讲述的语文八讲理论,掌握重点句子
中的词,句,了解语文八讲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语文八讲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熟练运用七言、五言律诗,了解张衡、王维诗词的审美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运用教育技能落实语文八讲讲义
(2)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
(3)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发表言论,提高语文八讲的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八讲理论的敏感性。

二、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主要以语文八讲的理论讲解为中心。

1、认识语文八讲
首先,给学生讲解语文八讲的概念,告诉他们语文八讲是一种在语文
学习中的规范,是教师教学的基础。

2、语文八讲的具体内容
其次,让学生详细了解语文八讲的具体内容,让他们知道它是怎样一
种理论,也让他们明白它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3、语文八讲的技巧
最后,给学生讲解语文八讲的技巧,让他们知道语文八讲不仅是在理论上的知识,而且也有实际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学习活动
(1)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头脑风暴交流。

《山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山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山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山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山市》是一本可以让我们领略到贫困山区的故事书,它非常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因为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繁荣的城市也让我们忘了大山深处还有那么多贫苦的人生活在其中。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山市》这篇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贫困山区人民的了解,增加同情心和爱心。

2. 提高学生的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积累词汇,掌握语音和语法知识。

3. 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随堂小测验,关于故事情节、角色形象、语言特色等问题;2. 讲解重点词汇、语音、语法知识;3. 听录音,朗读、分析文章的语音、音调和讲述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前导活动通过对贫困山区人民的图片描述和谈论,预热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山区人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2. 阅读故事阅读故事:《山市》3. 导入阶段小测验:1)主人公叫什么名字?2)为什么家乡的人都很穷?3)林子里的草比别处的多是为什么?4)为什么船上的人都笑了?5)为什么沿海地方风景不好?......4.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讲解关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问题,简要分析文章内容,让学生掌握主要思想和意图。

5. 教授语法知识讲解语法知识,如对话、词汇对应的语法知识等,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6. 语音训练朗读文章,针对文章的语调、音高、内脏音等细节进行训练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分析文章和掌握讲讲技巧。

7. 反复朗读反复朗读文章,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主题,同时让学生练习阅读和打字技能,提高学生读写速度和流畅度。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针对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的。

首先,可以通过随堂小测验来评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其次,可以通过听录音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加准确地反馈自己的表现;最后,可以通过写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山市》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 了解作者对山市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2. 考察学生对作者意图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山市,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山市的美好。

课堂活动:1. 让学生阅读《山市》这首诗,鼓励他们大胆猜测诗的内容。

2. 学生交流自己对于诗中“山市”两个词的理解和联想。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

4.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于诗歌主题的感受和理解。

5.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组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解读。

6. 引导学生根据诗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再写一遍。

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创作自己对山市的描写。

2. 比较《山市》这首诗与另外一首描写山市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解读。

3. 创作与表达能力。

继续写相关内容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创作自己对山市的描写。

课后作业可以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中的山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能力,描述自己希望山市具备的气息、风景、人文特色等等,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磨练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比较《山市》这首诗与另外一首描写山市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在课后的讨论环节,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去找一首与《山市》主题相关的另外一首诗歌。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找到的诗歌,并组织一个小型的比较分析活动。

他们可以比较两首诗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作者用于描写山市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谈论自己对于不同诗歌的喜好和理解。

《山市》公开课教案

《山市》公开课教案

《山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市》。

(2)理解课文《山市》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山市》。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语文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学习课文《山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把握。

3.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山市》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

6.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课后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山市》。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山市》教案(优秀3篇)

《山市》教案(优秀3篇)

《山市》教案(优秀3篇)④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作为问题提出,是为了防止学生以讹传讹,有正视听之意,对所要描述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答题核心:这是种因光反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⑤请你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⑥请讲一则你所熟悉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活动五:练——知识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1)shèn()景(2)县邑()(3)青冥()(4)飞6ng()(5)高垣()睥()nì()(6)禅()院(7)ú()时(8)连gèn()(9)倏()忽2.下列已含通假字的句子是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念/近中/无此禅院B.然/数年恒/不一见C.一行有五点/明处D.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2)或凭或立,不一状()()(3)层层指数()(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5.填空(1)《山市》一文选自________一书;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

(2)《山市》一文主要叙写了________的过程,是以________为序的。

参考答案1.(l)蜃(2)ì (3)éng(4)甍(5)uán bì 睨(6)chán(7)逾(8)亘(9)shū2.C(裁通才)3.A4.(1)飞檐才(2)有人,形状(3)指着数数(4)集市店铺5.(1)《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柳泉居士清小说(2)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时间结束语: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山市”,与海市蜃楼一样,是大气层中的光线因折射而形成幻景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美丽而又奇特,难得一见。

2023年《山市》教学设计篇

2023年《山市》教学设计篇

2023年《山市》教学设计篇《山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奇妙、壮美的景色。

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育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育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幅空中楼阁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平常可以望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象,古人无法说明,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空中楼阁”。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出示课题)二、介绍作者、作品:(注释)投影补充:《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写特记、随笔寓言等等,主要写狐鬼怪异的故事,也收录了一些奇妙的事。

三、指导朗读:1、小声自读,画出读不准的字,同桌沟通解决。

2、留意以下字的读音。

(投影)奂山青冥飞甍高垣睥睨连亘霄汉逾时倏忽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1、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不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沟通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沟通)3、思索: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明确:三个阶段:(投影明确)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请学生依照这个过程,绽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描写的方式展示你脑海中“山市”的景象。

(选取几个,实物投影)5、再次朗读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缘由。

1、开头,我们提到了“空中楼阁”,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说明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

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吗?(学生发言)(投影补充关于“空中楼阁”的小学问)2、你能依据这个学问来推想“山市”形成的缘由吗?(四人小组探讨)全班沟通探究出的缘由4、齐读课文一遍。

《山市》教案(精选10篇)

《山市》教案(精选10篇)

《山市》教案(精选10篇)一、教学目标①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五、教学设计1、恰当导入教师出示下面的图片,并且给学生推荐下面的新闻稿山东蓬莱5月23日消息(记者王茂盛、通讯员张绍贤、徐爱兵)5月23日16时50分到19时,在“人间仙境”山东蓬莱海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

据悉,这次海市蜃楼奇观是自1988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上万名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

5月23日下午两时,山东蓬莱海滨薄雾渐退,能见度转好,海域上空零星出现几抹浅黄色带状云雾,并逐渐转白,长岛海域出现灰白色漂流物。

16时50分,在长山列岛之间海域几座错落有致的高楼平地而起,并随着时间的变化时高时低,不断变幻,宛如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群,在高楼大厦之间,一座灯塔在碧波荡漾间清晰可辨,最左面一座庙宇式建筑,逐渐转换成海边小岛,继而变成高楼,周围岛屿也不断变化,时而如被削平的山头,时而如千孔万洞的桥梁,这一高度清晰的“海市”奇观从16:40发现时开始,直到18时30分后才开始渐渐暗淡,最后到19点在海风中慢慢飘失。

这次“海市蜃楼”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初中七年级语文《山市》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重点)2、疏通课文结构,掌握课文内容,提取课文主要信息,赏析语句;(重点)3、通过各学科结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难点)○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

一天,法军行进在沙漠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

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

这种变幻莫测的景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

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

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

蒲松龄的《山市》也记载了这种情况。

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简介作者以及作品蒲松龄(1630或1640--1720xx年)清朝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南)人。

他屡试不第,至71岁方为贡生。

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

一生著作很多,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其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聊斋,书屋名。

志,记。

异,奇异。

(三)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agrave;n邑yigrave;冥miacute;ng甍meacute;ng垣yuaacute;n睥bigrave;睨nigrave;亘gegrave;n莽mǎng霄xiāo扉fēi缥piāo缈miǎo逾yǔ倏shū(四)给重点词注释奂山山市,邑(县)八景之(的)一也,然(但)数年恒(经常)不一见。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山市》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学生初学文言文,教师从指导学习方法这一角度来设计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学习本文,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由“海市蜃楼”的图片或有关录像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二、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在朗读中理解文意,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教给学生文言文“五读法”: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情,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

三、学生自由朗读四、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讲解大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全班交流。

五、探究想象1.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明确:三阶段。

初生阶段: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2.想象描述:山市是怎样一幅画面。

3.用科学知识解释山市的形成。

六、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四字短语,并弄通其义。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述美丽神奇的山市。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读讲画说”全面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一、读老师出示读书方法,学生根据方法自由读。

在读中识记生字词,读出正确节奏,读出语感,读中通晓大意。

二、讲学生根据注释自己讲解文意,并小组交流讨论,相互质疑。

在讲中弄懂全文,弄清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三、画画出山市形成的几个过程,在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并感受山市的奇特美。

四、说说山市的成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其中道理。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教学设计C创意说明:从蒲松龄的创作风格角度来指导教学,从而加深对蒲松龄的理解。

《山市》教案(优秀10篇)

《山市》教案(优秀10篇)

《山市》教案(优秀10篇)《山市》教学反思:篇一《山市》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章,到今天为止,文言文教学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这一次我设想还是要把文章的内容弄懂,我常用的整体阅读方法有学生自己看课文下的注解,朗读,老师的讲解,这么多种方法里,最常用的还是老师的讲解,我设想是先通过朗读,再通过学生自己看注解来解决一部分,然后老师再讲解一下,这样大部分的内容学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老师再询问是否还有存在的问题来扫清一些学生个别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虽然正音没问题,但朗读的节奏存在问题比较多,所以,我范读了一遍,然后学生读,读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课文下的注解,昨天已经让学生回家把课文下的注解和文言文的原句对号入座——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平常有些学生经常直接抄录整句的翻译,学生反而没有很好地了解注解。

对于课文的翻译,虽然学生已经预习,上课时翻译时遇到的困难似乎也不多,但是很让人恼火的是时间依然是不够的,还是用了一节多。

也不知道别人通过大量的朗读之后,学生到底对翻译懂还是不懂?懂多还是懂少,因为我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提出翻译中还存在的问题的——应该说这样做,对词语积累更为全面,但总的说,用的时间超出了课时规定,也不知道别人到底是怎么教的?他们到底在时间和对课文理解方面怎么做出平衡?教学要求不要逐句翻译,面面俱到,但哪些内容可以省略呢?有些词语翻译存在问题,比如不理解和过于模糊的理解,会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算稍微讲解一下,也要用去这么多的时间,不要说什么具体的语法。

今天本来想通过《山市》一文中的'七个时间词,把昨天教学目标巩固一下,但由于时间不足,我只让学生点出时间词,没时间和昨天学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这失去了一个比较好巩固的机会。

现在很棘手,文言文教学一直教似乎一直一个样,可能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改变就没有目标,最好是去看看别的学校的老师怎么教,可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教法上可能差距比较大,也不知道能得到是什么样的效用,何况我现在很少去听课,要去听听看。

《山市》 教案教学设计

《山市》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市》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山市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园的美好情感;(3)懂得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山市》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3)对文中描写技巧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山市景色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2)简介作者:介绍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提问:学生对山市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僻字词;(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3)解析文中描写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分享成果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合作探讨,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阅读课文《山市》。

2. 学生能够学习和归纳新词汇、新句型,并能灵活运用。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技巧。

4.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培养对自然和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创作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观看与自然和山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他们对山的印象和感受。

2. 导入课文《山市》,鼓励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阅读课文:1. 学生阅读课文《山市》,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2. 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并进行相关练习。

分析修辞手法:1.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和比喻等,并思考作者使用这些手法的目的和效果。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拓展活动:1. 学生以《山市》为蓝本,构思并创作一篇自己的文章,可以以描写自然景观或者城市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

2. 学生相互交流并修改彼此的作品,提高写作和批评能力。

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感悟自然和现实世界,积累素材并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从修辞手法和作者的创作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给予积极鼓励和适当指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兴趣。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教学延伸与拓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延伸和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1.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与自然和山有关的文学作品,如《黄山谜洞》、《神秘的山洞》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课文《山市》的教案教学设计

课文《山市》的教案教学设计

课文《山市》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山市》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山市》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句子。

(2)课文中隐含的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山市》。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相关文学作品、写作技巧指导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关注。

(2)引出课文《山市》,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山市》,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内容概括:(1)让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山市》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描写、对话、叙述等。

(2)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自己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山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测试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掌握程度,通过词汇和句子填空练习进行评估。

3. 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进行评估。

六、教学扩展1.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山市或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如《庐山谣》、《黄山奇松》等。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精选3篇)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精选3篇)

山市教案《山市》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山市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3篇《山市》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山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课文线索,3、学习根据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展开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山市蜃景,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记叙的层次性及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描绘过许多奇幻的神话,沙漠中一夜之间建筑起宏伟的宫殿,美丽的城池,这些神话是人类想象力的伟大产物,但我想也是古时候的人们对未知的海市蜃楼的描绘与神化。

现实世界中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这个词语,但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

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读山市一读,读准。

学生两人一组,先自读,再将课文读给自己的前后同学听,然后指名读。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亘(gèn)莽(mǎng)霄(xiāo)扉(fēi)缥(piāo)缈(miǎo)逾(yú)倏(shū)注意这些词语。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二读,读通。

老师讲授读书方法:读出正确节奏,读出语感。

程序是:老师讲—老师读——学生自读—点人读。

注意这些句子的停顿:1.一般四字词两词一顿。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山市是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

在这样的地方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和环境,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通过山市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山市地理位置、气候、人文历史等基本情况;2.认识山市特有的文化和民俗,如土家风情、苗族文化等;3.掌握使用准确、规范的语音、语调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4.发展了解、关心山市的意识,增强爱护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5.掌握一定的旅游英语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A.地理知识介绍教师可借助投影仪、幻灯片等媒介介绍山市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域、山峰等自然风光,可以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它的美。

B.文化和民俗特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参观土家风情区、苗族风情区等山市著名景点,了解土家风情、苗族文化等特色,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更深地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

学生也可以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补充相关知识。

C.语言表达训练教师可以以真实场景为例,让学生练习如何准确、规范地使用语音、语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交流中使用礼貌用语,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D.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城市的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互动形式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向学生传达环保知识,让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也了解以保护城市环境为目标的具体工作。

E.旅游英语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练习旅游英语,在一个真实环境中进行口语交流练习,包括酒店预订、餐厅点餐和旅游购物等。

同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语言为基础,开展语言比较教学,添加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F.其他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旅游地点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科的发展情况和创新发展的需求,灵活设计其他教育活动,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方法1.学习笔记和作业的布置和检查;2.交流、演讲、辩论等形式的专题讨论和活动;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分组和成果展示;4.综合学习活动的考试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市》教学设计-
《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究。

课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山市的生成、发展、高潮及至消失的过程,极富想象力。

本文是自读课文,学生学习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阶段(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对文言字词、语法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1、知识目标: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
⑴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⑵丰富想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体会山市神奇、壮丽的幻景。

⑵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4、重点:
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

5、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画笔或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

还要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

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预习。

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对文中重点词句的巩固可以利用检测的形式来促进。

【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速和语调。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疏通文意,准备复述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先出示几张海市蜃楼的图片引出神奇的山市。

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情感准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大意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要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具体做法是:
1、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是朗读、词义句义、课文理解等各方面的。

疏通文意由学生互相释疑,教师适当补充。

2、齐读课文,解释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3、分别请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并请其他同学点评优劣。

评价的重点放在文言文的复述是否仅仅是机械的翻译,倡导创造性复述,为下一环节的再现山市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培养想象力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万变、虚无缥缈,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从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以创造性复述来培养学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

2、以给景物画插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将语言转化为图景的空间想象力。

3、最后又给插图配上文字,将再造想象力与空间想象力相结合。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
织能力。

要求学生研读相关段落,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描绘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总结评价
说明:此环节对学生活动给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励,并回归文本,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的活动,最终又回到对整体的把握上,体会文言文的音乐美、语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结合海市蜃楼来探讨山市的成因。

通过这一问题自然的将思考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本迁移到自然科学,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2、同学们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巩固基础知识,准备检测。

说明:通过讲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变化过程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培养想象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