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课外古文
2016年北京中考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2016年北京中考文言文原文加翻译--全24篇(1)中考范围1曹刿论战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鱼我所欲也5扁鹊见蔡桓公6邹忌讽齐王纳谏7唐雎不辱使命8陈涉世家9出师表10桃花源记11三峡12与朱元思书13陋室铭14师说15小石潭记16活板17岳阳楼记18醉翁亭记19祖逖20记承天寺夜游21读孟尝君传22宋东阳马生序23核舟记24口技1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
原文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
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
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
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
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
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
承宫于是。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2016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12.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1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 2 -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
绂(fú):李绂,人名。
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少.时家贫少:(2)无不立对.对: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译文: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
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
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2016中考古诗文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九)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九)\【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卷】(一)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X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0.A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1.C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2.D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必背古诗文61首——2016版语文新课标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初中必背古诗文61首——2016版语文新课标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初中必背古诗文61首——2016版语文新课标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 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宏伟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启迪和感悟。
在中考中,文言文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语有不周,其何错乎?思则有不周焉,言之有不周焉。
春秋者,万物之始发也;寒暑者,万物之所以息也。
曩者予视夫春秋之后,至底涉大川,以为春秋吾友也。
今而视之,其抱布裋栖冬鳞鳞然乎?是不以为后凋也已矣。
以为自然乎!是不以为后凋也已矣。
至于言寒暑者,是人之所同知也,独未有言之也。
犬马知食之恶者皆曰之,独未有言寒暑者。
【翻译】孟子说:“只有在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之后凋谢。
”这种言语有何不周之处?思考的时候有不周之处,言论表达的时候也有不周之处。
春天和秋天,是万物的生长和休养的时候。
曾经我观察春秋之后,一直到大河边,以为春秋是我的朋友。
如今再去观察,它拥抱着布被,在冬天栖息呈鳞次栉比的样子。
这还能说是它后来凋谢吗?这是自然的原因吗?这还能说是它后来凋谢吗?至于说寒冷和炎热,这是人类所共同知道的,只是还未有人说出来。
狗马知道食物的好坏,都可以说出来,只是还未有人说出寒冷和炎热。
【简析】这段文章出自《孟子·尽心上》,通过孟子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思考,强调了对人类思考和言辞表达的重要性。
这段文章旨在告诉人们思考和言辞时要具备周全的思维和表达。
2.《庄子·外物》庄子曰:“有物有则然,有则吾以有,无则吾以无。
物无非无,至人无外。
”无外,故能成其内;成其内,故能腊其外。
故时穷则动,动则易,易则乐。
事未尝不变,变则殆矣!【翻译】庄子说:“有物就是有,没有物就是没有。
物质不存在,至人心中也不存在。
不受外界影响,所以能够修养内心;修养内心,所以能够显现于外。
所以适应时势的变化,变化后易于快乐。
2016中考语文56篇古诗文重点默写篇目:(二十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16中考语文56篇古诗文重点默写篇目:(二十三)《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1.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且饱含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3.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我欲乘风归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似在人间。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借明月对远隔千里的胞弟表达思念和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萃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萃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2016年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
2016年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水尤清冽冽(2)卷石底以出卷(3)崔氏二小生小生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C)A心乐之当余之从师也B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C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乃记之而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3分)参考答案12.清凉弯曲年轻人13.C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广东省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课外.
3.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
分)
示例: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 (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二、(2014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 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 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 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 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其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 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②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备考策略
面对从未读过的文言文,很多考生都感到束手无策。根据实践,这里 给考生总结出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分析文章标题。 有些课外文言文给出了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善
3.
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 ( 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 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 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三、(2013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 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 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 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6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016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中考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0篇
【中考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0篇2016-04-06河北思博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二、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27 专题二十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十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6〃成都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竹本固.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求:探求C.不终日而毕.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给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2016年中考20篇文言文原文词义译文(可编辑WORD版本)
一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使我国最糟一步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2.[我] 《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我”指鲁国。
3.[公] 指鲁庄公。
4.[肉食者] 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高官(卿大夫)5.[间(jian)] 参与。
6.[鄙(bi)] (见识)浅陋。
7.[何以战] 即“以何战”,靠什么作战?以,这里是“用,凭、靠”的意思8.[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只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9.[必以分人] 即“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0.[遍] 同“遍”,普遍。
11.[从]听从12.[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13.[加] 超过实际情况,虚夸,所报不实。
14.[信]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15.[小信未孚] 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文言文阅读(100页)解析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6·北京卷】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2)属引凄异属: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9. 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0.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2016·重庆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二、《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ī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遂得水()二、翻译: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一、《学者有四失》①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
②失:过失,缺点。
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
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3)、或失则易___________(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B、虽与之俱学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D、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
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注释: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
③使:假使。
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杨朱之弟曰布B、迎而吠之C、莲,花之君子者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衣素衣而出_______________(2)、衣缁衣而反_______________ (3)、子亦犹是也3、翻译句子。
(1)、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4、学习语文重在积累。
请你写出两个含有“狗”的成语。
、5、狗只认衣冠而不认人,这不足为怪。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③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④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⑤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⑥天下,忧以天下;然⑦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③对:回答。
④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
⑤民上:人民的统治者。
⑥以:介词,相当于“把”。
⑦然:这样,代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贤者亦有此乐.乎②乐.民之乐者③然而不王.者④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策之不以其道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子何恃而往C、甚矣,汝之不惠D、吾谁与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___________,“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被升华为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③成,行者常至。
婴非有异于人也。
常为而不置④,常行而不休者,故⑤难及也?”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
②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
③常:一定。
④置:弃置,放弃。
⑤故:通“胡”,何,什么1、解释下列句中真,,及”字的意义。
①故难及也②自古及今,未尝闻也③若有作奸犯及翠为忠善者④不及汪伦送我情2、翻译句子。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②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3、晏子认为怎样才能容易的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4、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一、《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
②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3)、曹沫三战所亡地(4)、欲倍其约(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翻译句子。
子将何欲?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二、《马价十倍》①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
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副词,接连地。
③还:通“环”环绕。
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C、峨冠而多髯者D、出淤泥而不染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一、《屈而不信》①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③,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④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⑤不知类⑥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上》。
②信:同“伸”。
③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
④恶:厌恶。
⑤此之谓:这就叫做。
⑥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
1、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如有能信之者(2)则不远秦、楚之路3、翻译句子。
(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4、“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二、《两虎相斗,必有一伤》①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两虎方且食牛(2)卞庄子以为然(3)馆竖子止之(4)有顷,两虎果斗2、解释句中加点的“之”。
(1)馆竖子止之(2)从伤而刺之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辍耕之垄上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从伤而刺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翻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