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

合集下载

2015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九章

2015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1、[单选]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2、[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单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最先发表于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4、[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单选]在中共八大上陈支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6、[单选]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单选]中国八大坚持的我国经济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8、[单选]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单选]1957年春夏一蔬菜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0、[单选]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1、[单选]八届九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2、[单选]毛泽东在国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这一年是1961年。

13、[单选]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与国关系公认的国际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单选]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15、[多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民菜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6、[多选]中共八大提出的政治建设方针有(1)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2)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3)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建立健全法制17、[多选]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8、[多选]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有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 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 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
重点3
社会主义建设“三面红旗”
1.(2013·江苏单科·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 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 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 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 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 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 1958年“大跃 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2012·全国新课标,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 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 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 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1959~1961年,我国出现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的经济困难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分期:
1949.10——1952.12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1953——1956.12一五计划 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内容: 实质:
过渡:
过渡时期总路线:
背景: 一五计划: 一化: 三改造:
工业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题2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题2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题23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2)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从1949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3.意义:经过3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条件: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2)决策。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②“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过程:(1)工业化建设:①成果:到1957年,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

②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三大改造。

①表现:②意义: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3.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自】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自】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我便
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
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
A.彻底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38
4.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
,“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
为此,他强调“
”,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
的现实危险。 资本主义复辟。
13
民主与法制
,社会和生产

春夏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 、康生、
趁机煽动“
”和“
闹革命”。
等组成的
1975 18
一 , 后 被 判 处 有 期 徒 刑
江 青 、 林 彪 反 革 命 集 团 的
: 毛 泽 东 的 秘 书
年 。
主 犯 之
36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该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 ,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
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 A.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彻底清算“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
37
3.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
15
4 20
一 , 林 成彪 员、: ,江做 后青过 被反中 判革央 处命委 有集员 期团, 徒案“ 刑主四 犯人 年。帮 。,” 四成 人员 帮之


、 江: 青毛 是泽 反东 期革的 徒命第
刑 。
集 团 的 首 要 分 子 。 无
任 妻 子 , 中 央 委 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采取整风的办法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2.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

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给中国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T1—多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其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不一样的。

下列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代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B.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T2—多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农民退社的情况。

同时,国际上出现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各级领导干部缺乏思想准备,习惯把一些闹事问题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必须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 https:///brighten-easy-builder/ 澳洲买地建房贷款
; https:///brighten-easy-builder/ 澳大利亚买地建房贷款

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几乎支撑了他全部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11.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4分) 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他调整 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前文已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3分) 答: 1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应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 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代谢:11.(4分)①“他”是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工:为了改变生活条件,辛苦劳动,努力挣钱.②“他”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好父亲:为了儿子娶媳妇,勇担父亲责任,挣钱翻盖房子;③“他” 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劳动者:一碗红烧牛肉面,对“他”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享受。(任选2点作答即可,只概括不分析酌情给分,意思相同即可) 12.(4分)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回答动作和神态描写也行,只回答神态描写给1分)。(2分)这些词表明“他”吃牛肉时慎重的态度及对 食物的尊重,(1分)同时说明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来之不易。(1分)(意思相同即可) 13.(3分)①碗里有好几块牛肉,其中有一块特别大,有点异常;②师傅打饭时手没有抖,将大块牛肉放在了他的碗里,暗示师傅可能知道那是块姜;③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暗示姜被佐料 染色后和牛肉相似;④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暗示这可能不是牛肉。(任选三处作答,意思相同即可) 14.(5分)(1)我认同第一个观点。(1分)小说中写他为了能吃上一碗红烧牛肉面跑着奔向食堂,去看的工资还没领到手,一块牛肉在他的心中分量竟然如此重 等,都写出了打工者生活的艰辛。(2分)现实中有的农民工辛苦一年却拿不到工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有的农民工吃住条件差,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生活很艰辛。 (2)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小说中的他从小就有把好东西留在最后吃的好习惯,第一双回力鞋舍不得穿,吃牛 肉面时把好吃的牛肉放在最后等说明了先苦后甜,生活有奔头.虽然初三的学习生活又苦又累,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上理想的学校是令人高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2分)(扣住文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2017贵州六盘水)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7分)我的 妈妈是老虎 ?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 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 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 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 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他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 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⑾ 在非洲草原上, 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⑿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 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⒀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1.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4分) ⑴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 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⑵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4分) 2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4.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4分) 代谢:20.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⑵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21.⑴“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逼迫我成长, 独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2.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23.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扬后抑)的手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 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 24. (2017广西贵港)10. 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①千年的原始森林连绵数千里,古木参天,荆棘布道,偶尔的狼嚎猿啼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②张郎执枪佩刀,带着干粮,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穿行。 ③入林的第五天,张郎就见到了一副白森森的人骨,张 郎有些迟疑,怎样遇害的呢?旁边有刀也有枪,而且从刀的重量来估,其人也是个习武之人,狼?虎?或狮?张郎不得究竟,自顾上路,一路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④偏偏不几天,张郎又遇白骨,还是人体,而且是两具。从过医的张郎蹲下身细细察看,两具骨骼都是男人,还留着 拼命搏斗过的痕迹。张郎就更觉得奇怪了,什么深仇大恨让人追到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动了杀心?功与名,财与利? ⑤继续前行。 ⑥怪事再度发生。这天,张郎刚吃完一只烤熟的山雀,正准备起身上路,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一团蓝光炫着他的眼。张郎揉揉眼睛再看,绿幽幽的,张郎抑制不 住自己的兴奋,立马想到老人家常说的天然翡翠。 ⑦张郎一步一停地上前,他怕是什么特大动物的眼睛,近了,果然是两人合抱大的玉石,而且,玉石下面还有一个人,用绳附着,看衣服和肉体颜色,刚才死去才不久的样子。 ⑧张郎在旁边捡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认为是翡翠的玉石上 砸,玉石丝毫没损,凑近看,暗纹都没一丝,再凑近些看,整块石头里一点气泡也找不着。张郎兴奋得快要窒息,确认这是翡翠不说,而且是上等的翡翠。张郎眯上眼,感觉华室在招手,山珍野味已压桌,骑马坐辔,穿金戴银,妻妾成群,成为郡主富甲一方。 ⑨张郎睁开眼,将死者身 上的荆条解下,将玉石系往自己身上。好沉啊,张郎每走一步腿都在打颤,但背上是一座城池,越重城越大,再重也心甘。 ⑩脚起泡背流血,张郎感到体力不支,准备歇下给肚进食时,张郎听到有人的声音朝他这边传来,立马用树枝和深草将玉做了掩饰,自己也藏在蔽处,两手紧紧握 住枪。 ?声音近了,更近了,看得明白,是人。张郎的心一软,刚放下枪,突觉玉石易主、华室崩塌、妻妾逃逸、丰餐消隐,于是一咬牙,重新端起枪。 ?就在食指穿进扳机孔的一瞬间,张郎明白了前面遇到的三具白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第一具会武功的人是背着这玉累死的,第二具和 第三具是为争抢这玉而搏死的,第四具也是累死的…… ?张郎放下枪,打了个哈哈,从丛里露出来,亲切地说:“乡亲﹣﹣恭喜你啊﹣﹣” ?张郎说,路遇横财,见者有份哟。张郎把藏好的翡翠指给对方看。 ?对方姓李,李郎说,张兄,你先见,归你。 ?三说二说,两人就抱成了一团, 割指为血,插枝为香,结为兄弟。 ?砍一棵拳头粗的树,两人抬着玉石在森林里穿行。 ?行途中,张郎病了,俩人就歇下来,李郎去找草代谢,打野禽诚心诚意地伺候着张郎;李郎病了,张郎就去找草代谢,打野禽诚心诚信地伺候李郎。 ?日复一日缓慢穿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磨难, 俩人终于走出了千年的原始森林进去村庄。 ?“哇﹣﹣啧啧﹣﹣” (21)“啧啧﹣﹣哇﹣﹣” (22)村人的眼睛个个像灯泡,惊羡,狡诡还有贪婪…… (23)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绕石走了三圈,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24)玉石旁边高出众人一个头的族 长捋捋将垂至前胸的白胡子,歪头看了眼李郎,再歪头看了眼张郎,更为高声地说:“不,是两颗﹣﹣”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第八段划线句子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18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张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族长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作用。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写张郎穿行千年的原始森林,捡拾到一块巨大的上等翡翠玉石,他背负着翡翠玉石艰难前行;第二部分(10~19),写张郎在艰难的前行中遇 到李郎,与他一起同心协力,将玉石抬出了原始森林;第三部分(20~24),写人们啧啧赞叹二人的好运,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则认为他们拥有两颗价值连城的玉石.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历史论文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经过

历史论文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经过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经过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的历史阶段。

中共中央认识到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

中国共产党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集中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1957-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许多尖端科技项目的集体攻关从这时起步,并开始了向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进军。

由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国务会议上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

毛泽东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做了科学分析。

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向前发展。

同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由于极少数右派分子进攻党内指示,中共中央展开了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

到1958年夏季结束时,全国规定的右派分子达5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错划。

许多党的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的压抑和打击。

这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严重损失。

大跃进由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功,使得毛泽东以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

15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它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一平二调”(“平”,指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调”,指县社两级无偿调拨生产队和社员的个人财务和劳动力)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文化大革命由于彭德怀给毛泽东的信着重指出“大跃进”存在的严重问题和突出矛盾,毛泽东错误的对彭德怀的信提出尖锐批评。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版必修2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版必修2

特点
建设与改造并举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
基本任务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 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人民迸发出建设社会主义 的热情
1.故事中的“社”指 的是什么? 2.观察图片《农民踊 跃报名入社》,想一 想:农村社会发生了 什么变化?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在什么时候?有什么 标志性意义?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 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6.抓住发展机遇。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根据材料思考:毛泽东这段讲话是在什么时期?反 映了我国怎样的经济现状?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经验将成为新
中国的榜样。”
——《人民日报》
一、在苏联经验中起步 (1953-1956)
1.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
依据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A.提出经济建设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3.1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修改)

3.1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修改)
——陈晓卿《百年中国》
4、文革的影响 (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 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的混乱。 (2)由于“文革”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 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距离, 从而失去了一次及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革”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并不是 注意:“文革”的成就,而是广大干部、群 众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周、邓主 持工作时积极努力的结果
过渡时期总路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五计划 (1949-1956) 三大改造 《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 召开八大——一次成功探索 曲折发展的十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曲折和失误 (1956-1966)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时间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4、三大改造 (1)内容: A.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1975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4504亿元,比 上年增长11.9%。工业总产值3219亿元,比上 年增长15.1%;农业总产值1285亿元,比上年 增长4.6%。粮食增产6900万吨,钢增产278万 吨,原煤增产6900万吨,原油增产1221万吨, 铁路货运量增加10183万吨。这是继周恩来主 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出现的又一次转机。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 全曲 面折 建发 设展 十十 年年 )
1956 1966
转折
过 渡 时 期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时间:1953年。

(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第一个五年计划(1)执行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工业化成就: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都超额完成。

②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

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的完成(1)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

(2)措施:(3)实质: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4)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5)局限:后期的改革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期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2)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5)结束: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微思考1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 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 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 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我国各领域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诸 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 业布局
科学 技术
农业 发展
文教 卫生 骨干 培养
核心归纳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 特点及启示 (1)重要史实。 ①开辟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析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提示:历史影响: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 了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特点及启示
2.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这些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提 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

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其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

制定:(1)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基本矛盾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专政的方法解决、后者只能说服、教育、“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解决。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六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六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7·浙江4月学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D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故D项符合“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

2.下表是1956年,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此可见,三大改造使( )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解析:B 根据材料“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故B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一定的比例,故A项说法错误;C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是指“一五”计划,排除。

3.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B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①错误。

②③④是中共八大内容,故选择B。

4.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这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经济冒进思想已开始盛行C.人民公社体制开始确立D.正确认识了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答案为D项。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项;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排除B项;人民公社体制在1958年开始确立,排除C项。

2.1961年3月以后,人民公社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农村的集市贸易,停办了食堂,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彻底解决人民公社问题B.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C.为实现“包产到户”作准备D.恢复适应农村的合作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故B项正确。

3.右面漫画《爆炸声中除旧》创作于1966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A.成功步入航天时代B.尖端科技领先美苏C.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D.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A项排除;尖端科技领先美苏的说法错误,B项排除;根据材料中“中国核爆炸成功”可知,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加强,C项正确;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排除。

4.中国外交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

这一现象出现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D.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故B项正确。

下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用)

下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用)

孙 悟 空 当 作 火 焰 山
人民公社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 活集体化,将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采取 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从事工农业生产。动辄夜以继日, 连续作战。还强调公社生产自给,努力扩大公社内部 的产品分配。农村原有的小商小贩、集市贸易以至家 庭副业都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加以取缔。不少干 部认为商品交换越少,越接近共产主义。有的地方, 如河北徐水县和山东范县,甚至打算试验两三年“过 渡到共产主义”。为此提出“八包”,“十包”,宣 布对社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男婚女嫁所需费用 都由公社供给。这些情况表明,初期的人民公社带有 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
(1)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2)中共的积极努力探索 (3)全国人民自觉抵制错误,积极投身建设。 3、探索失误的原因 (1)缺乏经验,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 巨性认识不足。
(2)对国情认识不足 (3)经济建设上盲目求快,忽视客观规律,片面夸 大主观能动性。 (4)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4、启示
“卫星田”的稻穗竟能托住一位小姑娘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以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 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前八个月只生产 钢400万吨)完成追加的钢铁产量当年翻番达到1070 万吨的任务,在全国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到1958年底,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 有800万吨。这一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猛增54.8%, 而农业由于数千万农村劳动力被占用,总产值后来核 实只比上年增长2.4%。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猛增 87.7%,全国职工总数也比上年猛增2/3以上,超过 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使市场供应紧张,生产和人民 生活发生困难。】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精品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精品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阶段特征从1956年到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艰苦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9月到1957年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经济上“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政治上党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此开展了整风运动,但由于在反右派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

从而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论断。

第二阶段(1958年初到1960年秋):经济上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政治上1959年又发动了“反右倾”斗争,从而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许多“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下去,导致了三年严重困难的局面。

第三阶段(1960年冬到1966年春天):经济上党中央制定“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召开七千人大会.为在“反右倾”运动中被错判的大多数人平反,但在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文革”的发生。

第四阶段(1966年5 月到1976年10月):是“文革”十年时期。

“文革”的发动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它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革”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而且党和人民最终战胜了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

二、重要历史概念(一)、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八大比较1.会议召开的时机方面。

都召开于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

七大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前夕。

2.中心内容方面。

都正确地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

七大指出中国将面临两个前途,即光明的前途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黑暗前途;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试卷2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试卷2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试卷2(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1956年9月,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中共八大召开。

在会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分数:2.00)A.陈云√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解析:解析: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在会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陈云。

故A选项正确。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十大关系,它们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分数:2.00)A.经济建设的规模应与国力相适应B.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D.正确处理阶级矛盾解析:解析:《论十大关系》总结了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它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故C选项正确。

4.《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的方针是( )(分数:2.00)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解析:解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AC项是发展科学文化工作的方针,D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

故B选项正确。

5.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分数:2.00)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已经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解析:解析:A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如“实现”了,就不会犯大跃进这类的错误,故A项应排去,C项与A项一样。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1956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

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D.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答案】B【解析】A.当时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材料反映了,当时还要允许向所有制,个体经济存在,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表现。

C.1956年正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期。

D.1956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还没有出现曲折。

故选:B。

2.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由此可见陈云主张()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提出“三个主体”告诉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三个补充”告诉我们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排除。

C项是1984年提出的,排除。

D项不符合“三个补充”,排除。

故选:B。

3.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

该会议工作重点(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答案】B【解析】A.本项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根据会议内容镇压反动派,恢复国民经济我们可以知道,这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工作,故正确;C.时间不符,故排除;D.时间不符,故排除;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