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作者:丁晓平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课程标准】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难点突破】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课程工具】图片史料、文字材料摘录、PPT课件【课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一、前言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总结,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介绍,促进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反思。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当时,国内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再加上战争的摧残和封闭政策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然而,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号召全民参与的社会主义建设。

2. 长征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在1949年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人民面对艰难险阻,把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建设摆在了各级政府和解放军的中心工作中。

1952年内蒙古建设了第一家大型钢铁厂,实现了从工业落后省份到一流制造业的转变。

长征开始后,毛泽东积极推进农业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实现了农村的初步社会主义改造。

3.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在19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首先,在大跃进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点放在了工业方面,农业和轻工业建设受到了忽略,导致了粮食短缺和生产能力下降。

其次,文化大革命使得全国思想文化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许多危机和混乱。

最终,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断和停滞。

4. 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层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个新时期,我国逐渐恢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头,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教材: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讨论与互动:通过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表达等方式,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二)探索中的初步失误与调整
1、三面红旗
(1)表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合称“三面红旗”
(2)时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大跃进”:1958—1960;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3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知识拓展】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章,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题,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1958年8月底,整风运动结束。意义:全党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了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需要。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5、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6、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知识巩固】
1.(2020·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②三线建设:
A时间:1964年至1980年
B背景: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
C重点:西南、西北
D指导方针:“备战、备荒、为人民”
E影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重大事件、英雄模范人物及取得的成就。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曲折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认知能力:高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但还需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对历史事件深入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高一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充满自豪感。但在面对历史曲折时,可能会产生困惑、迷茫的情绪。
4.学习动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历史充满热情,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5.学习方法: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在史料分析、批判性思维方面仍需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英雄模范人物及取得的成就。
2.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4.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历史背景,强调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详细讲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分析这些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掌握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探究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含义,意识到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建设中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1.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包括土地改革和工业化;3.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包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4.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应用;2.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3. 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1.什么是科学实验精神?2.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应用和作用。

四、课堂教学1. 教师引导•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探索中曲折”和科学实验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查找资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

3. 教师组织讨论•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就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五、评价与反思1. 评价指标•学生是否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是否能够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是否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并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教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教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教教案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956年起,中共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共八大作出一系列正确决策,反映了探索开始时期的重要成果。

从1958年开始,经济工作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系列“左”的错误,表明探索出现错误的趋向,导致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来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中讲述得比较具体详实,学生有一定基础,又由于现代史内容,学生学起来较有兴趣,多数问题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对二十年探索的经验教训的总结难度较大,教师应加以点拨。

教学方法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二十年建设,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方面的有关资料,加强对这一时期有关历史现象的认识。

2.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帮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各自完成自己分到的题目,形成结论,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五计划的成就,三大改造及其影响。

2.掌握建国后到1976年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失误。

3.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错误所在。

4.理解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的实质。

5.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三大改造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法:在教学过程中展示1949--1976年的相关图片,成功再现当年的历史事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

2.列表比较法:对三大改造从时间、形式、主要措施、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共性与个性。

3.深入探究法:通过阅读“一五”计划的内容,结合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一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

4.通过讨论法,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功的探索和探索中的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道路的思考,培养学生判断或评价是非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经验教训的分析与总结,培养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整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形势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这十年中,我们党在这两大问题上既有正确的决策又有严重的失误。同时,政治战线的成就与失误相互交织,使探索道路呈现为曲折发展,但是总趋势是前进和发展的。在学习时注意“探索”的特点,从而宏观上把握本章的脉络。
②提问:为什么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只要关注学生回答的思路即可,最后补充串讲: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文化,巩固新制度,建立新国家。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科学地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板书)
①要求学生掌握大会的概况。1956年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引领学生分析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决策。投影展示:“中共八大的部分内容”。
一、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史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2.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三、课堂讲解
1.讲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分析其原因、过程和影响。
2.介绍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等历史概念,阐述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问题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史料实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列举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的认识。
4.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和困难。

3.掌握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代表性事件和人物。

4.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挑战。

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

2.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当前的国情和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研讨法3.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发学生兴趣老师展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图集,鼓励学生讨论其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并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2.预告教学内容老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并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二、知识讲授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阶段(1)基本特点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推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阵地建设。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

④增强国防实力和军事建设。

(2)主要阶段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阶段(1949-1952年)。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时期(1958-1965年)。

④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⑤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阶段(1978年至今)。

2.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挑战(1)经济困难由于以往的战争和动荡局面,国家建设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

(2)思想文化问题开展批判思想中的错误观点和借口,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发展到了一个危险的阶段,其后果极其严重。

(3)政治体制的重建面对各种新问题和突破口,需要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和构成。

(4)国防的建设和发展囿于历史的因素,军事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三、案例分析1.林彪事件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哪个时期做的?①文革前。

②文革中。

③文革后。

④改革开放初期。

2.就业问题关于就业问题,你觉得2008年金融危机而今感到的困难和社会紧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有何区别?①社会主义困难是受制于许多复杂的历史和国际因素,而此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2: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2: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曲折,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角度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遇到的问题。

2.时空观念: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抓住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阶段特征去理解、认识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建设成就。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实证,利用相关数据、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4.历史解释:依托教材,结合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我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5.家国情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列举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列举这些成就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

难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导弹之父钱学森……,这是一串闪耀着光辉的名字,这是一串被人民所铭记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镌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和拼搏历史,他们耳熟能详却又已离我们而去。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激情澎湃的岁月,去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与曲折,去接受劳模精神的洗礼。

【新课讲授】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师】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归纳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

出示材料: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薪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最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最全版

最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最全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冲突处理的5种方式何为冲突?在牛津大辞典的解释是人们之间对不同观点或信仰的不同意见。

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长期没有冲突的关系根本不存在。

凡是人们共同活动的领域,总会产生不同意见、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的碰撞。

如何处理冲突,我们有五种选择,回避、退让、竞争、妥协和合作。

我先用一个橘子故事来简单解释一下这5种解决冲突的区别。

比如现在有一个橘子,你想要,我也想要。

如果我不管不顾,抢先把橘子抢到,这是“竞争”方式;如果我考虑到你更需要这个橘子,故而把橘子让给你,这是“退让”;我们都不想争,大家都不要这个橘子,这是“回避”;如果我们把橘子掰开,一人一半,这是“妥协”;如果我们能坐下来共同探讨为什么想要这个橘子,原来我要吃橘子肉,你要的是橘子皮做糕点,这样我们两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这种方式就是“合作”。

这5种处理冲突的方式就是著名的冲突管理的“托马斯—基尔曼”模型。

我们先来看看这5种竞争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用“竞争”方式处理冲突时,双方各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思考问题,各部想让,一定要分出个胜负、是非曲直来。

这种竞争方式的特征是:正面冲突,直接发生争论、争吵,或其他形式的对抗;冲突双方在冲突中都寻找自我利益而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竞争的双方都试图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争赢而不顾冲突带来的后果。

和竞争方式相反的是“退让”,是指在冲突发生时只考虑对方的要求和利益,不考虑或牺牲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把对方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其行为特点为高度合作,不进攻,愿意牺牲自己的目标使对方达到目标,尽管自己有不同意见,但还是支持他人的意见,为了维护相互的关系,一方愿意做出自我牺牲。

“回避”是冲突的双方既不采取合作也不采取进攻行为,“你不找我,我不找你”,双方回避这件事情。

回避方式的特征是双方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却试图忽略冲突,都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发生正面对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2. 掌握探索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精确把握;
3. 明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脉络、充满教训的经验记录;
4. 树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认识,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新的成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科学把握社会主
义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三、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曲折发展的重大背景和历史脉络。

(二)通过细节讨论,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成果与教训。

(三)学习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斗争和探索,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熟悉。

(四)结合现实,加强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改善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资源量化评价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等社会
主义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依据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从总体上对其历史曲折发展的运动脉络进行科
学的讲解;
2. 讨论法:让学生就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相互激烈讨论,思
考是否可以改进;
3. 个案分析法:重点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4. 启示法:通过宣读文献、观看视频等方式,运用纪实、抒情等形式,对学生进行
感染和鼓励,使他们把握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过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

五、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一)历史背景
(二)理论与实践(三)经验记录(四)新的成就。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发展;3.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和教训。

二、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2.启示和教训的总结。

三、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应对措施和经验总结。

1. 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通过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推动社会向共产主义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包括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巩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塑造。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这些曲折包括经济发展中的起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管理和运行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接受问题等。

曲折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外部矛盾的复杂性、制度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不足等。

在曲折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

3. 启示和教训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教训。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发展是必然的,但也不可因此放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其次,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和特点,建立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加强管理和技术水平,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塑造,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觉悟,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更深入的理解;2.分析: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发展,让学生理解困难和挑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和教训。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预习下一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以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撰写小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和曲折,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他们的群众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4.教学拓展:
a)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了解。
b)开展课堂外的小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挖掘更多史料,提高历史素养。
c)邀请有关专家或亲历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与伟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段历史视频引入新课,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介绍重大事件、人物及其实践成果,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阐述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现象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结合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必修中外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必修中外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矛盾和困难;•初步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叙事和历史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爱和信仰;•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强化学生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和信仰。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矛盾和困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

2.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矛盾和困难的理解;•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学习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矛盾和困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

2. 学习安排本课程将安排以下教学环节:•第一节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第二节课: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矛盾和困难;•第三节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1. 教学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阅读、研究和实践。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矛盾和困难,介绍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

•阅读法:通过教师配发文献和学生独立查找相关资料,在阅读中学习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

•研究法:通过教师布置课外研究任务,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矛盾和困难。

•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作业布置1.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法:•作业评估:根据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其学习状况;•参与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等,评估其参与情况;•考试评估:对学生进行单元考试,考查其对该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001]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001]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课程主要探究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然性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曲折性3.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启示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发展,掌握“曲折发展、人民本位、开拓创新”等相关历史观念,并能运用这些观念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演变。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2.掌握“曲折发展、人民本位、开拓创新”等相关历史观念,能够灵活运用于教学内容。

3.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演变。

三、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应图片、播放相关视频、引用相关文字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发展。

2. 重难点讲解(25分钟)为学生详细讲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然性,探索过程的曲折性以及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特别详细地讲解三个方面。

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必然性–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落后状况,需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来逐步消除这些社会弊端。

–分析国际形势,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迫切性,特别是在冷战及苏联崩溃前后。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曲折性–指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经历了不断的反复探索和革命化运动的曲折波折、经济建设中所遇到困难等。

–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具有曲折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实验取得的众多成功案例,反过来成为历史经验和文化遗产传承。

3.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启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研究等各种形式,强调历史的耳濡了解和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指出建设社会主义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遵循历史的规律,避免历史走偏。

3. 讲评互动(25分钟)通过小组互动、课堂演讲、讨论会话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曲折发展、人民本位、开拓创新”等相关历史观念,加深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新部编本.pdf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新部编本.pdf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新部编本.pdf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主讲人:任红勤一、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及其实质。

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掌握《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成果。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文革使中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把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组织小组讨论,启发学生借助相关图文资料、家族回忆等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曲折性”和“前进性”辩证统一原理,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建设者为国家奉献青春的爱国热情。

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分析其背后的复杂成因,学会以史为鉴,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教训。

三、教材分析: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和全国人民都面临着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1953-1978年,中国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有成功也有失误。

但正是这二十多年的建设,打下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为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建设奠定坚固的基石。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也为今天的建设提供惨痛的教训。

四、学情分析:学生初中接触过本课知识,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都有印象,也能列举一些建设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教学目标】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

本课确立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分为“方向引领”、“严重挫折”、“伟大成就”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紧紧围绕“探索”这个关键词展开。

1.史料实证。

用史料还原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过程,还原有血有肉、生动细致的历史,使历史课更有历史味,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入认知和理解;2.历史解释。

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辨析,理性、辩证、全面和客观地理解历史事件;3.文本阅读:引领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深入思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体会祖国强盛的来之不易,形成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历程2、本课难点:理解20世纪50—70年代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任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请同学们说说以下几个关键年份里的重大事件,1949年、1950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6年。

教师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外交各个方面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迅速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民以惊人的速度和昂扬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主讲人:任红勤
一、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及其实质。

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掌握《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成果。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文革使中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把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组织小组讨论,启发学生借助相关图文资料、家族回忆等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曲折性”和“前进性”辩证统一原理,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建设者为国家奉献青春的爱国热情。

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分析其背后的复杂成因,学会以史为鉴,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教训。

三、教材分析: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和全国人民都面临着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1953-1978年,中国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有成功也有失误。

但正是这二十多年的建设,打下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为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建设奠定坚固的基石。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也为今天的建设提供惨痛的教训。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接触过本课知识,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都有印象,也能列举一些建设成就。

另外,他们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家族记忆等,获取了部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感性认识。

高一的学生知识储备较牢,但是理性思维尚需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凭借图文资料,增强信息分析能力,勾勒出1949-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脉络,并掌握重点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和1953年朝鲜战争相关图片,初步勾勒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众对于新生政权的爱国热情。

展示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工业极度困难的文字,体会当时工业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列举本课学习目标,学生明确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
①国民经济初步恢复(1949—1953年底)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的历史照片和新中国收回海关主权的历史照片)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学生勾画书本相应文字,了解其基本内容)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内容: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条件:①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经济基础: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③理论依据: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④客观条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学生结合教材,指出“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课件展示毛泽东视察长春一汽、一汽解放牌汽车出厂及歼五战斗机的照片,展示来源于网易新闻的《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表》《一五计划成果图》,增进学生对一五计划的认识。

)提问:“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能说明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吗?
答:“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它只是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刚刚全面展开。

(4)“一五”计划的特点
①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
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③重点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④渐进性和长期性;
⑤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相辅相成。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起至1956年底
(2)方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展示农民加入合作社、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换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上海市工商界代表荣毅仁、胡厥文、盛丕华、杜大公等手持申请书步入公私合营大会会场的历史照片)(3)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曲折发展的十年
(展示《论十大关系》的书籍封面和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
1、前期的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1)内容: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2)影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展示毛泽东宣布要在15年内赶上英国的文字材料)
2、中期的失误
(1)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2)表现:
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3)影响:“左”倾错误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展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文字介绍和大量当时的宣传海报,增加学生认识)
3、后期的调整
(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影响:到1965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和发展。

4、建设成就(1956-1966)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列举出1956至1966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教师展示《1956-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四)“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经济“动乱”的表现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9、50页,概括归纳。

2、两次调整
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

(五)问题探究:
1、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中国长期的封建思想,导致民主法治观念淡薄;
民主革命时期,党一直用阶级斗争学说指导革命,
难以很快转变观念。

②客观原因:国际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立;
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需要一个过程。

③主观原因: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
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
足,急于求成;
忽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
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

2、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失误的教训?
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我国政府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施了哪些重大的经济举措?
①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
②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③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①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方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②在具体实践方面:参考教材列举③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六、板书设计:
正板书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背景
(二)“一五”计划:
1、内容
2、条件
3、成果
4、特点
(三)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底
2、方式
3、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一)前期的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二)中期的失误
(三)后期的调整
(四)建设成就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副板书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荣氏家族、
《永远的铁道兵》
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