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主讲人:任红勤

一、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掌握《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成果。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文革使中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把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组织小组讨论,启发学生借助相关图文资料、家族回忆等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曲折性”和“前进性”辩证统一原理,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建设者为国家奉献青春的爱国热情。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分析其背后的复杂成因,学会以史为鉴,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教训。

三、教材分析: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和全国人民都面临着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1953-1978年,中国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有成功也有失误。但正是这二十多年的建设,打下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为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建设奠定坚固的基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也为今天的建设提供惨痛的教训。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接触过本课知识,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都有印象,也能列举一些建设成就。另外,他们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家族记忆等,获取了部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感性认识。高一的学生知识储备较牢,但是理性思维尚需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凭借图文资料,增强信息分析能力,勾勒出1949-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脉络,并掌握重点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和1953年朝鲜战争相关图片,初步勾勒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众对于新生政权的爱国热情。

展示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工业极度困难的文字,体会当时工业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列举本课学习目标,学生明确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

①国民经济初步恢复(1949—1953年底)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的历史照片和新中国收回海关主权的历史照片)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学生勾画书本相应文字,了解其基本内容)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内容: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条件:①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经济基础: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③理论依据: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④客观条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学生结合教材,指出“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课件展示毛泽东视察长春一汽、一汽解放牌汽车出厂及歼五战斗机的照片,展示来源于网易新闻的《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表》《一五计划成果图》,增进学生对一五计划的认识。)提问:“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能说明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吗?

答:“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它只是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刚刚全面展开。

(4)“一五”计划的特点

①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

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③重点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④渐进性和长期性;

⑤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相辅相成。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起至1956年底

(2)方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展示农民加入合作社、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换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上海市工商界代表荣毅仁、胡厥文、盛丕华、杜大公等手持申请书步入公私合营大会会场的历史照片)(3)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曲折发展的十年

(展示《论十大关系》的书籍封面和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

1、前期的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1)内容: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2)影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展示毛泽东宣布要在15年内赶上英国的文字材料)

2、中期的失误

(1)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2)表现:

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3)影响:“左”倾错误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展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文字介绍和大量当时的宣传海报,增加学生认识)

3、后期的调整

(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影响:到1965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和发展。

4、建设成就(1956-1966)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列举出1956至1966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教师展示《1956-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四)“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经济“动乱”的表现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9、50页,概括归纳。

2、两次调整

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

(五)问题探究:

1、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中国长期的封建思想,导致民主法治观念淡薄;

民主革命时期,党一直用阶级斗争学说指导革命,

难以很快转变观念。

②客观原因:国际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立;

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需要一个过程。

③主观原因: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

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

足,急于求成;

忽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

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

2、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失误的教训?

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我国政府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施了哪些重大的经济举措?

①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

②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③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①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方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②在具体实践方面:参考教材列举③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