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下石灰吟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对比阅读
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
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
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
野草尚葳蕤(ruí ),风吹柏枝将何为?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组
《石灰吟》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
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石 灰 吟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 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
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品析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 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
大无畏精神。“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
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末 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
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石灰吟 2PPT课件
《》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 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 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 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 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 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谦 的《石灰吟》。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6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7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年级下语文课件-石灰吟公开课课件(1)课件
托物言志
于谦借歌颂石灰坚强不屈、洁 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自己不同流 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 想感情。
读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当堂检测
“千锤万凿”这个词中的“千”和“万”用了 ( )手法,“若等闲”的意思是 ( ),“清白”指石灰的 ( )。 3、《石灰吟》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 ( ),意思是 ( )。 4、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 )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 也要像( )一样,任凭千( ) 万( )、( )焚烧,哪怕粉骨( ),都 ( )的思想感情。《石 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五步学习法
1、读古诗 2、释诗题 3、知诗人 4、明诗意 5、悟诗情
读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读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最少能找出3个体 现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精神的词,并 用横线划出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 在人间。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豆”比喻: “萁”比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释诗题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用以表示赞颂; 石灰吟,即借咏石灰来表达志向,歌颂一 种崇高的精神品格。
苏教版六年级石灰吟3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工匠们经过千锤万击把 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煅烧,经过烈火的考验 ,变成了生石灰。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 白。 再把生石灰放进水中冷却,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 。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为人们所 用。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 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与沙子混合用来砌砖;房子 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 酸性污水;果农也用我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 · · · ·
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 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 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 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 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 ”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 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浙江钱塘人。明代名臣,
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石灰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清白,体现了它的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作者借石灰来激励自己,他也像石灰一
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 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全诗总结
《石灰吟》的作者是( 明朝的于谦 )。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 粉骨碎身 烈火焚烧 畏“千锤万击 ”和“ ”,即使“ 清白 ”也要留下( )石灰的描写, 赞颂了石灰(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 表达了诗人( 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 )的精神。
势力斗争到底,不怕牺 牲、品格高洁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六年级下 10 古诗三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一首简短而有力的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坚定的信念。
诗的开篇“千锤万凿出深山”,描绘了石灰的诞生过程。
石灰并非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捶打和开凿,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
这就好像人生的开端,我们往往要经历种种的磨砺和考验,才能崭露头角。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谁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在面对烈火的焚烧时,表现得极为从容。
烈火的高温和炽热,本应让人畏惧,但石灰却视之为平常之事。
这让我联想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信念的人们。
他们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动摇,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无论是生活中的不如意,还是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他们都能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把这些挑战当作是成长的机遇。
“粉骨碎身浑不怕”,这句诗更是展现了石灰的无畏精神。
即使要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这种大无畏的勇气,实在令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勇敢的人。
消防员们在熊熊大火中逆行,不顾个人安危去拯救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勇敢地冲在第一线,与病毒作斗争,哪怕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他们的行为,正是这种“粉骨碎身浑不怕”精神的生动体现。
而“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
石灰历经了千辛万苦,承受了烈火的焚烧和粉身碎骨的痛苦,为的就是留下清白在人间。
这清白,是纯洁、是正直、是高尚的品德。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正直。
不要被利益所诱惑,不要被权势所压迫,要始终保持做人的原则和尊严。
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诗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就像石灰要经历千锤万凿一样。
但我们不能退缩,不能害怕,要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
语文六年级下苏教版20《石灰吟》课件1
‹页脚›
同学们,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课文白杨。 它也运用了大量的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的写 作手法,他把白杨比做人,写出了它守卫 边疆、无私奉献的品质。
‹页脚›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对石灰的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千 万:指撞击次数多,虚指, 不 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 直不阿的人品。
(郑板桥)
【清】
‹页脚›
郑燮其人
•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 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清潍县知县, “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清乾隆七 年(1742年)春,任范县知县。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郑 板桥任潍县(今潍坊市区)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当时潍县发生 百年不遇的大旱,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 一身,茫茫即长路……”是当时的写照。他采取果断措施:一面先行开仓赈贷, 令百姓具券借粮,一面向上呈报;对于积粟之家,不分绅商,尽行封存,责 其平粜。还修筑城墙,疏浚城河,以工代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 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 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六年级下10《石灰吟》
六年级下10《石灰吟》《六年级下 10〈石灰吟〉》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名为《石灰吟》的古诗,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石灰从开采到成为有用之物的过程,同时也寄托了诗人于谦高尚的情怀和坚定的志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开篇就描绘了石灰的诞生之艰难。
石灰并非天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模样,它深藏在大山之中,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捶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这四个字,生动地展现了石灰开采过程的艰辛。
然而,即便经历了这般磨难,石灰却毫不畏惧。
接下来,诗人写道“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被开采出来后,还要经历烈火的焚烧。
那熊熊的烈火,温度极高,足以让许多东西化为灰烬。
但对于石灰来说,这烈火的焚烧就如同平常之事,丝毫不能动摇它的意志。
这种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从容和淡定,令人赞叹不已。
“粉骨碎身浑不怕”,这一句更是将石灰的无畏精神推向了高潮。
在烈火的煅烧下,石灰最终化为粉末,甚至粉身碎骨。
可即便如此,它也没有丝毫的惧怕。
这种为了达成目标,不惜牺牲一切的勇气,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而诗的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石灰经历了重重考验,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这里的“清白”,不仅仅是指石灰自身的纯净无暇,更是诗人于谦借石灰来表达自己一生追求的高尚品德和正直操守。
于谦生活的时代,政治局势复杂,官场黑暗。
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益所诱。
他就如同这石灰一样,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要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石灰吟》这首诗,不仅仅是在学习古代文学,更是在接受一种精神的洗礼。
它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退缩,不能畏惧。
我们要有石灰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地面对一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惜付出努力和代价。
苏教版六下—20.古诗两首 石灰吟【优质课件】.pptx
--石灰吟
目 录
第 一 部 分 课 前 导 入
第 二 部 分 生 字 学 习
第 三 部 分 古 诗 浅 析
第 四 部 分 古 诗 赏 析
壹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诗往往会通过赞美某一事物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这就是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课文就是诗人借石灰来表达自己心境的
诗。一起来学习古诗《石灰吟》,看看诗人
临”“离开”等动词搭配。“世间”侧重指在现实世 界和社会当中。
造
句: 1.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世间的事没有不变的。
叁
古诗浅析
初读古诗
石 灰 吟
千锤①万击②出深山,烈火③焚烧④若⑤等闲⑥。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⑦在人间。 ①锤:敲打。 ③烈火:猛烈的火。 ⑤若:好像。 ⑦清白:纯洁,没有污点。 ②击:撞击。 ④焚烧:烧毁;烧掉。 ⑥等闲:平常事。
古诗详解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的是什么?
“清白”既指石灰装点人间的亮丽风景,又指石灰
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品格。
古诗详解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运用是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
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
旨的表现手法。
肆
古诗赏析
核心问题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石灰吟》通过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 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 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多音字
间
jiān(中间) jiàn(间隔)
理解词语
捶:敲打。
击:撞击。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全不怕:无所畏惧。 粉骨碎身: 指身体粉碎。 清白:纯洁,没有污点,比喻高尚的情操。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六年级下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古诗——《石灰吟》。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寓意和坚定的信念,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于谦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守清白的高尚情操。
诗的开篇“千锤万凿出深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石灰在被开采时所经历的重重磨难。
石灰原本深藏在山中,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捶打和开凿,才能被人们发现和挖掘出来。
这就好像人生中,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往往需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
只有那些能够经受住生活的重重打击,依然坚持不懈的人,才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
“烈火焚烧若等闲”,这句诗描绘了石灰在面对烈火的焚烧时,表现出的从容和淡定。
烈火的高温和炽热,对于石灰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但它却把这一切都看作是平常之事。
这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有时候甚至会感觉像是置身于烈火之中。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拥有像石灰一样的勇气和坚毅,不畏惧困难,以平常心去对待,那么我们就能够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断成长。
“粉骨碎身浑不怕”,进一步强调了石灰的无畏精神。
即使要粉身碎骨,石灰也毫不畏惧。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需要我们做出巨大牺牲的时刻。
可能是为了正义,可能是为了真理,可能是为了保护我们所珍视的人或事物。
在这些关键时刻,我们是否能够像石灰一样,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呢?诗的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
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下清白在人间。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是多么的重要。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无论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雨,都应该坚守自己内心的那份清白和正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坦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是明朝的于谦。
这首诗描绘了石灰的开采、烧制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并借此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锤子和凿子是开采石灰石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开采石灰石的过程十分艰难。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石灰石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的艰辛过程。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的过程,而“若等闲”则表示这个过程对于作者来说是寻常和等闲的事情。
这句诗寓意着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形象地描述了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全不怕”三字则让人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里的“粉身碎骨”不仅指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也象征着作者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象征着正直和纯洁的品格。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总的来说,《石灰吟》这首诗通过描绘石灰的开采、烧制和使用过程,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展现出作者坚韧不拔、毫不畏惧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石灰的制取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为人品格。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ppt课件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 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 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 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 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 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 容不迫,视若等闲。
• 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 “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 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 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 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 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 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 的人。此句中的清白是拿石头的 颜色作比较 。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骨碎身化成粉末我也 毫不惧怕,因为我要把自己的清白纯洁 留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 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 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 也毫不畏惧,只求清清白白的 身体和名声能够长留于世。
四、悟诗情
• 作者仅仅在写石灰吗? (小组合作讨论)
•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 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 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 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 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 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 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吟诵、赞美 的意思
吟:古代诗 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
——(明)于谦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
留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 自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 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 求。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 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 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20_古诗两首—石灰吟PPT课件(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
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瓦剌 军乘胜追击,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
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 行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 一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 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 要有理由,有根据。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 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 具有很高的威望。
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读出诗的节奏,声音洪亮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千锤万击:
无数次的锤打撞击。锤,敲打。击,撞击。千 万:指撞击 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竹石
【清】郑 燮(xiè)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 口一样。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尔:你。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PPT课件
北风吹,能几时!
石 灰 吟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作者仅仅是赞颂石灰吗? 体现了石灰坚强不屈、在人间留下 了清白的高贵品质。 这首诗不仅仅赞颂石灰,也反映了
于谦的品质,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
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 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 势力斗争到底。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对比阅读
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
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
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
野草尚葳蕤(ruí ),风吹柏枝将何为?
•S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组
《石灰吟》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永
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郎、
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加少 保。英宗复辟,被害。谥忠肃。有《于忠肃 集》。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四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四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让学生明白本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
【板书:石灰吟明·于谦】知道“石灰”是什么吗?【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洁白的石灰。
】3、“吟”又是什么意思呢?【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有吟诵、赞美的意思。
】 4、 5、本诗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有谁了解他呢?【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
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忠肃。
】6、质疑:那么这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让我们跟随诗人于谦一起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两遍之后停下来。
2、检查自读情况。
(1)在刚才读古诗时有没有字的读音或是难读句子需要提醒大家的。
(①教师教学本课生字“焚”和“烧”对比。
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联系诗句理解“千锤万击、若等闲、全不怕、清白”等重点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研读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读懂诗歌大意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板书)
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3.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二)指导朗读
1.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做到正确、流利。
学习生字“焚”,描红。
2.古诗是有节奏的,要把这种节奏读出来。
(1)出示诗歌的停顿,练读。
(2)指名配乐读,要读出韵律美。
(3)师生接力读,齐读。
相互评价。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和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
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
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
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
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和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2.学生对照材料和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师:石灰在烧制的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那么在这首诗中,哪些词语向我们介绍了锻造石灰所要经受的考验?学生交流: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三个词语;想想刚才的文字,读好这三个词语)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理解“若等闲”——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说一说石灰的锻造过程吗?石灰岩被千锤万击运出深山,然后在烈火中焚烧,成为白色的生石灰,再放入水中爆裂解体,变成粉末状的熟石灰。
(5)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6)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
4.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
6.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
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诵读训练
(四)融情感,练诵读。
1.《石灰吟》是于谦年少时的誓言,《石灰吟》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联系着于谦一生的经历,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好地理解这“清白”二字。
请大家拿出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资料。
这上面涵盖这于谦的一生。
认真地读一读,你能分别感受到于谦留在人间留给世人的清白究竟是什么?(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2.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出示)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
的几百个囚犯。
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景仰吗?齐读全诗,读出景仰之情。
3.白居易曾经说过:“歌咏言,诗言志。
”其实12岁的于谦写下这首诗不仅是对石灰的真实写照,而是想借石灰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志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
老师再请大家读一读,你能用诗中的语句来说一说于谦心中的志向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要留清白在人间。
4.师总结:赞颂石灰,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写这首诗时,于谦才十二岁,意气风发,壮志满怀,他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背过了,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吧。
六、作业设计:
1.《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借助石灰这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一种“托物言志”的方法。
课下搜集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