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汇报答案和结论,引导学生相互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2】。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1)设未知量2KMnO4K2MnO4+ MnO2+ O2↑(2)写出化学方程式2x(39+55+4x16) 2x16 (3)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6.3g x(4)写出比例式求解(5)解出答案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6)写出答案思考1: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主要步骤是:。
(设、写、列、比、解、答)思考2:分析哪些步骤容易出错?【任务2】:讨论分析并找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之处,与大家交流:15.5g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g?解:设可生成Xg五氧化二磷点燃P + O 2 ====== P 2 O 531 14215.5 X5.1531=x142X=71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71g。
活动意图说明: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计算的重大意义,领会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明确“化学可服务于生活、生产”的观点。
设计任务2加深巩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环节三:学以致用体验计算过程(指向目标3)教师活动3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活动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3思考1:完成活动1的设问: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kg的液氢才能获得足够能量。
假如你是火箭的设计师,你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多少千克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写出完整的解题格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总结易错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3】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思考2:相互交叉检查各自作品,汇报总结易错之处。
【归纳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1)设的未知数不带单位,要指明物理量;(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与计量数的乘积;(4)已知量要带单位;(5)步骤要完整(设、写、列、比、解、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两个实验(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目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用品】锥形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托盘天平、酒精灯、红磷【实验装置】见右图【实验设计】①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红磷。
② 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③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 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塞紧锥形瓶,红磷被引燃。
⑤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冒白烟,放热,气球膨胀,待锥形瓶冷却后,气球又变瘪。
将锥形瓶放回托盘后,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红磷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实验分析】红磷燃烧是红磷和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P+O , 由于参加反应的m (P )与生成的m (P 2O 5)相等,即m (P )+ m (O 2)= m (P 2O 5),所以天平在反应前后保持平衡。
【实验小结】1.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2. 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红磷。
3. 气球的作用:如不安装气球,则橡皮塞会被膨胀的气体冲起或导致锥形瓶炸裂。
4.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目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及砝码)、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溶液呈浅绿色溶液呈蓝色铁 钉【实验设计】① 在100mL 烧杯中加入30mL 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 1。
②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 2。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九年级化学上册5化学方程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例
- 反应条件和状态符号表示反应的进行情况和物质的存在状态
⑤ 化学方程式的变形
- 调整系数和添加状态符号表示不同的反应情况
- 表示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书写规则、实际应用和解读方法。通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板书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方程式。同时,板书设计还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实际应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规则,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八、板书设计
①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 反应物
- 生成物
- 反应条件
②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 正确书写化学式
- 正确使用“+”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 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 添加反应条件
③ 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教师:1、制作多发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2、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
学生: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结论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解释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教学过程】点评: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我探究我快乐《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复习旧知】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活动与探究】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1、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2、提出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
3、实验探究收集证据4、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5、解释结论在化学变化前后,。
6、实践与运用请同学们思考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③某大师说:“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
”对吗?为什么?7、反思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点评:此种形式的小结既具有开放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资料卡片】化总评: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产生的这个疑问,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好课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入手,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素材注意了多样性,选择的蛋壳与食醋给学生以启发;采取小组探究,提高了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步骤细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初次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培养了科学素养。
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定律。
这种处理方式,学生接受比较自然。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结论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解释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①回忆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②提出问题,参加化学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教学过程】回忆与引入讨论与交流活动与探究交流与展示反思与小结讨论与交流活动与探究交流与展示活动与探究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演示: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分组讨论: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以水通电分解反应为例,举例说明)演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描述实验现象,分析质量减轻的原因。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反思与评价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具体数据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5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1)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4)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6)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9)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内涵。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2.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疑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
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容易,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你觉得福尔摩斯的话有道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1.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
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2.通过准确测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猜想与假设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或等于或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用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盖紧,在玻璃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瘪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 (O2) (P2O5)实验结论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m1=m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包括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质量守恒定律案例分析(20分钟)
-情境教学:创设化学实验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化学反应中为什么质量总是守恒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化学反应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守恒的现象。
简短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历史上的化学家故事:介绍一些与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相关的化学家,如拉瓦锡、道尔顿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案例: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灭火器的原理、金属腐蚀等,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拓展建议:
-观看拓展实验视频,尝试分析实验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并撰写观后感。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份质量的 份质量的
和
份质量 。
三、质疑(
分钟)
点燃
CO2 的反应中我们能得出哪些信息?
①质的方面: A、反应物: B、反应条件: C、生成物:
习
②量 的方面: 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
量的二氧化碳。 B、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 计量数之比) 每 个碳原子与 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 生成 个二
月
日
统编课时:NO. 教 学 目 标
教学 目标
1.认识化学方程式。 2. 掌握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以及化学方程式的 读法。
1.教会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 2.结合例子,让学生能清楚掌握化学方程式的 “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
重点 难点 教学 环节 一、独学( 分钟) 一、高效导入、激发参与 ( 分钟)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D、置换反应
(3)C 在此反应可能的用途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 结论 板书 设计 解释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教学 反思 链接 资源
质量守恒定律(2)
3
教学 内容
第 5 单元 课题 1 第(2 )课时 上课时间: 学 习 目 标
学 生 学 案 一、独学( 分钟)
教 师 导 案 一、高效导入、激发参与 ( 分钟)
【探究一】学生自我探究 实验一:红磷的燃烧(参考 P93 页图 5-2) 自研课本 P92 页方案一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探究与讨论。 探究与讨论: 1.红磷燃烧前,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预 2.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是什么? 习 3.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的是 二、互学( 分钟):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一切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涵义。
教学难点: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看上去不守恒?由此可知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装置上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②若要对此装置进行改进,你应当如何设计?(小结)质量守恒的适用X围是化学反应。
探究质量守恒的实质(提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为何相等呢?从微观上该如何分析呢?(播放动画)水电解的微观动画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思考(提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会变化吗?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投影)①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容。
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字,“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观察天平平衡情况。
思考:这两个实验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讨论,踊跃解答不守恒的原因及改进装置的方法讨论、思考观看自主发言总结,得出守恒的微观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
各自动手书写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依据微观图解得出木情对表面上看似不守恒的实验,进行反思与评价,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让学生改进实验方案,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拓。
通过播放动画,使学生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有质的飞跃。
通过练习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与理解。
要求学生用分子和原子的符号表示以下的粒子,从而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强调分子或原子都有质量,用各自的相对质量表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章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章节教案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
教学思路:1、初步尝试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
即通过大量事实和亲自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应用。
可简单的概括为“实验—分析—应用”2、运用对比法弄清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运用口诀法和练习法,达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中考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基本上年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范围将包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预测今后中考中,结合化学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作为新型考查方式,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样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中考命题热点将是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和有关天平问题、多学科综合计算和新情境与计算综合类试题。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思路: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六、教学过程:二、教学重点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
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会了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原子数目、原子种类都不变。
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都为本课顺利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初中学生在接触化学方程式时,往往表现出既好奇又困惑的复杂情绪。
他们对化学反应充满兴趣,但面对复杂的化学式和配平过程时,容易感到挫败。
部分学生可能因基础知识不扎实,难以快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因缺乏逻辑思维训练,难以准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此外,学生在化学计算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迅速完成配平任务,而部分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其含义和读法。
科学思维: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适当的文字及有关化学用语表达相应信息;五、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六、教学难点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发生改变,知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堆木柴燃尽后,只剩下一堆微微发白的灰烬,这些灰烬的质量远远小于木柴的质量。
那么,减小的那部分质量都去哪儿了呢?是凭空消失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今天,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奥秘吧!二、推进新课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作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猜想四:有时“>”,有时“<”,有时“=”。
[演示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介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的大小。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②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m2与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m1相等,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讨论交流]①红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锥形瓶底部铺有少量细沙的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归纳总结]①红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燃红磷;在锥形瓶底铺少量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红磷燃烧而使锥形瓶炸裂。
九年级化学上册 5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能说明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4.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提高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1.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提高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1.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2.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载体.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均用文字表达.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法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出各个物质间量的关系,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不利于进一步学习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前两者前面已经学习了,为本单元的教学作了准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从量的角度了解化学变化,解决用文字表达不方便的问题.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只有掌握了它们,才能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能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规则.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难点】1.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质量守恒定律课题的探究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关系”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尝试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即通过大量事实和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应用.可简单概括为“实验—分析—应用”.2.运用对比法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运用口诀法和练习法,达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4.练习要讲求质,也要讲求量.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设计练习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要考虑问题的典型性.在训练中要反复强调反应进行的条件、生成物的气体符号、难溶物的沉淀符号等书写完整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保证练习质量.练习的形式尽可能多一些,像文字改符号、简单配平、错题纠正等;独立练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板演众评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训练量.5.严格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本单元的一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在后继的学习中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理解,才能掌握的.在现阶段,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不能试图一次完成,而要在以后的不断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可以适度介绍多种配平方法.切忌一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虽然教材指出了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原料很多是不纯的,在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种辩证的思想教育.对于有关含杂质的计算,将在下册第八单元再作介绍,在本单元中不要涉及.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课时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教师准备】托盘天平(带砝码)、蜡烛、试剂瓶、火柴、塞子.【学生准备】 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管、气球、玻璃片、石棉网、坩埚钳、火柴.2.红磷(火柴头大小)、硫酸铜溶液、铁钉、蜡烛、镁带、细沙、砂纸.导入一:【展示图片】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讲解】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发奇想,我何不称一下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这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就此诞生了.他发现在煅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可惜的是,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直到1777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间的变化关系.拉瓦锡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导入二:【回顾引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4Cu+FeSO4.大家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思路一【活动与探究】学生分两组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铺一层细沙.3.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管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教师】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活动与交流】由学生分组交流实验结果,对不同意见进行分析.【实验一现象和结果】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实验一结果的不同意见】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实验二现象】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钉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实验二结果】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教师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活动与探究】分两大组进行实验,探究:1.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陈述实验结果】1.蜡烛燃烧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教师】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的情况呢?【回答】1.在蜡烛燃烧这个实验中,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2.在镁带燃烧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物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而我们反应前所称量的仅是镁带的质量,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追问】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遵守.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追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回答】1.蜡烛的燃烧可以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红磷燃烧的装置,则会得到正确的结果.2.红磷、蜡烛和镁带的燃烧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塞子中央应该有孔,然后系一小气球.【介绍】取一密闭小玻璃瓶,待蜡烛燃烧后迅速放入瓶中并塞紧瓶口.【思考】在红磷燃烧那个实验中,若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回答】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则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因为有一部分白烟会从玻璃管口进入空气中,从而引起生成物的质量减小.【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由上面的探究实验,可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思考】现有一反应A+B C,有10 g A和5 g 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 g A,B 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回答】生成C的质量为12 g,因为A还剩余3 g,可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 g,B无剩余,可见5 g 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 g+5 g=12 g.【强调】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介绍】 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教材第95页的资料卡片.【活动】 安排学生阅读资料卡片.【补充介绍】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曾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拉瓦锡是其中之一.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到了20世纪,这一定律得到充分发展,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讲解】 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展示】 展示红磷燃烧实验的微观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从展示的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回答】 从展示的红磷燃烧实验的微观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总结】 大家回答得很好.从微观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教师活动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蜡烛燃烧前后应测量哪些物质的质量?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演示实验:将蜡烛固定在木块上,放在装有水的表面皿中,用大烧杯倒扣于蜡烛上,用托盘天平称量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结论: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分子总数守恒.(3)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4)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3.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三个不变:(1)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2)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3)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 g 水受热变成10 g 水蒸气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解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但是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纸张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BC.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错误.故答案为C.3.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 g,则无X生成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4.6 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 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0 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由质量守恒定律,X 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 g+8.0 g-5.4 g-4.4 g=2.8 g,故表中a的值为2.8;X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4.6 g××100%=0.6 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 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答案为D.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98页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教材第98页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2.现有化学反应X+Y Z,若将a g X和b g 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 )A.等于(a+b)gB.大于(a+b)gC.小于(a+b)gD.不大于(a+b)g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反应后生成的的个数比是( )A.2∶1∶2B.5∶1∶2C.1∶1∶1D.2∶3∶14.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2)燃烧前称量:总质量为27.6 g,则图中托盘天平游码的读数为g.(3)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原因可能是.(5)反思:白磷燃烧(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能力提升】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6.如图为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单质B.丙分子中A和B原子个数比为3∶1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拓展探究】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X与Q的质量比是1∶4C.X中未测值为零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答案与解析】1.C(解析:A.白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装置是一个密闭系统,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B.虽然容器敞口,但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不产生气体,所以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C.容器敞口,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氢气逸出,使得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D.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虽然生成气体,但是装置是一个密闭系统,生成的氢气不能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2.D(解析:a g X和b g 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时,两物质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Z 的质量小于(a+b)g;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质Z的质量等于(a+b)g,即生成Z的质量不大于(a+b)g.)3.A(解析:观察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反应前有5个分子和1个分子,反应后有3个分子和2个分子,则有3个分子未参加反应,可判断反应中的各种分子个数为:2个分子、1个分子、2个分子.参加反应的、与反应后生成的的个数比为2∶1∶2.)4.(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2)2.6 (3)产生白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解析:(1)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细沙的原因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灼热的五氧化二磷炸裂锥形瓶.(2)燃烧前称量,总质量为27.6 g,则图中托盘天平游码的读数为27.6 g-(20+5) g=2.6 g.(3)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5)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思:白磷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5.D(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甲、乙是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B.该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是分解反应;C.由反应的情况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未变;D.由图示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三种物质的了解可知,H2O2、H2O、O2均由分子构成.)6.C(解析:从图示分析,物质甲和乙都是单质,丙是化合物,故此说法正确;B.从图示看出,丙分子中A和B原子个数比为3∶1,此说法正确;C.从图示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但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由4个分子变成了2个分子,故此说法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此项正确.)7.A(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Y反应前为10 g,反应后为21 g,反应后增加了21 g-10 g=11 g,说明该物质是生成物;Z反应前为1 g,反应后为10 g,反应后增加了10 g-1 g=9 g,说明该物质是生成物;Q反应前为25 g,反应后为9 g,反应后减少了25 g-9 g=16 g,说明该物质是反应物;由于Y和Z增加的质量(11 g+9 g=20 g)>Q减少的质量(16 g),说明X也是反应物.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不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因此选项A错误;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选项B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反应中减少的质量应等于物质在反应后增加的质量,也就是X减少的质量+Q减少的质量=Y增加的质量+Z增加的质量,即4 g-未测值+16 g=11 g+9 g;所以,未测值=0,因此选项C正确;由于Q为反应物,若Q为氧气,则说明该反应是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符合氧化反应的概念,属于氧化反应,因此选项D正确.)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由于学生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采用电脑动画模拟出在化学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子种类也没有改变,十分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本节课的色彩,教学效果明显.质量守恒定律易错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和重点内容,其具体应用相当广泛,几乎是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因此,对它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质量守恒定律主要共有以下理解形式:(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①注意是“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将100 g酒精和50 g水混合后得到150 g酒精溶液,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这种说法对吗?〔解析〕酒精和水混合,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不变,但它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②注意是“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重量”等方面不一定守恒.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CO+O22CO2,这个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质量是守恒的,从体积方面来看,在相同条件下是2体积的一氧化碳和1体积的氧气发生反应,只能生成2体积的二氧化碳,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有的反应体积可能守恒.。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阅读教材
初步认识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以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产生深刻的印象
[讲解]物质之间的不同反应常可以用直观了的式子——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演示]动画演示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讨论]指导学生讨论: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观看、聆听
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要领。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课时: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质量守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使学生很容易的就接受并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考、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化学方程式
难点
知道化学反应方程式可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简述]任何学科都有专用的语言、符号、化学学科也有特定的化学符号,如:
元素——元素符号
物质——化学式
那么,化学反应能否用特定的化学符号来表达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2相关内容。
结合教材,讨论归纳方程式提供的三点主要的信息。
让学生会主动学习,根据信息,找出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
[投影]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
(2)金属镁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铜。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钢铁生锈后。铁锈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D.不能确定
2.化学方程式3Fe + 2O2 Fe3O4可读作 ()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3.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 质一定含有()
6.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刺激性气味生成的化合反应
(3)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4)有氢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5)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7.实验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4、能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I)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说出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化学反应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变化的质量关系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了哪些进步?掌握了哪些知识?仔细回顾并梳理一下,填写下列空白。
【自主探究】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的重新组合。
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微观解释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和。
微观 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变化(原子的“三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A.氮元素和氧元素B.氢元素和氧元素C.氮元素和碳元素D.氮元素和氢元素
4.9g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A. 1 g B. 2 g C. 3 g D. 4 g
5.在2H2O2 2H2O+O2↑的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B.各种原子的数目
C.氧元素的化合价D.物质的质量总和
①4Fe+3O2 2Fe2O3( )②C+O2 CO2↑( )
③ H2+O2 H2O ( )④2H2O==2H2↑+O2↑( )
⑤Mg+O2 MgO2( )⑥2KMnO4== K2MnO4+MnO2+O2↑( )
⑦A1+O2 A12O3( )⑧Fe+CuSO4== FeSO4+Cu↓( )
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2)遵守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3、书写步骤
(1) 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2)化学方程式,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
(3)注明化学反应的及生成物的状态等。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依据:定律。
2.、步骤:
(1)设。
(2)写出反应的。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合作探究】
1.判断下列是否正确.
(1)、10克水加热到100℃以上变成10克水蒸气
(2)、2克氢气和8克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10克水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物质的质量总和;②物质的质量;③物质的种类
④物质的性质;⑤元素的种类;⑥原子的数目;
5、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克,水2.7克,则该 物质可能是()
A.CH2O B.CH4 C.C2H60 D.C2H4O2
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分别有以下错误中的一种,请 将相应序号填在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B.缺少反应条件
C.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缺少或用错“↑”或“↓”符号
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 变,一个可能改变
(1)一定不变宏观:的总质量不变;种类质量不变微观 :原子的、 、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一定变。
微观: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
M
15
0
84
(1)表格中M=________
(2)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______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⑦原子的种类;⑧物质的分子总数。
3、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
A一定有C、H、O B只有C、H
C一定有C、H,可能有O D无法 判断
4、某物质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克,水2.7克,则该物质中( )
A一定有C、H、O B只有C、H
C一定有C、H,可能有O 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