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项目的初步成效分析

合集下载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退耕还林是指将草原、山地等退耕地区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以提升土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经济价值。

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提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是退耕还林导致农民失业问题。

退耕还林使得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转变为林区,导致部分农民失去了耕作土地,从而造成农民失业问题。

对策是引导农民转变职业,发展与林业相关的产业。

政府可以推动发展林下经济,鼓励人们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蔬菜等农作物,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导向。

可以培育林业人才,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创业支持,让农民在林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中找到自己的岗位。

二是退耕还林带来的生计问题。

退耕还林后,土地面积减少,农户的生活来源减少,生计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对策是在退耕还林的开发和利用退耕地的经济价值。

可以积极开展旅游业,将退耕地打造成生态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吸引游客,提供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也可以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将林区的木材、草木等原材料加工成家具、建筑材料、生物质能源等产品,推动林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是退耕还林后的资金来源问题。

退耕还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态修复,而地方财政有限,难以承担这一巨大的财务负担。

对策是加大对退耕还林的财政支持,并引入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专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

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引入投资、PPP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分享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四是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和运营问题。

退耕还林一旦实施完成,就需要进行后续的管理和运营工作,以确保森林植被的健康生长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对策是建立完善的林地管理体系,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和运营支持。

政府可以建立林地权属制度,确保林地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明晰。

可以加强对林业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林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做法、措施及其成效-林业论文-农学论文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做法、措施及其成效-林业论文-农学论文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做法、措施及其成效-林业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主要做法和措施1.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政府是工程建设的领导者,对工程实施与建设负有主要责任,从市到乡级政府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责任书、合同书,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从而使退耕还林工程有条不紊顺利得以实施.1.2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认真做好年度作业设计编制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规划,根据各年度退耕还林任务,组织开展评审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各地在作业设计时:一是按照适地适树、尊重农愿和生态优先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确保生态林面积不低于859.在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及水库周围、山脉顶脊等一切生态地位重要的地区必须营造生态林,并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相结合.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适当发展经济林.二是在保证群众基本口粮田的前提下,按小流域、一条沟、一面坡相对集中的连片治理,突出规模治理效益.三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优先安排坡耕地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四是设计人员深入基层,上山下沟,进村入户,与乡村干部和群众共同商定栽植树种,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造林模式,达到了国家要生态、群众要票子的双赢目地.五是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埋边破坏.通过作业设计,将任务以乡、村为单位落实到组、户和山头地块,建立分户退耕还林卡片,并由乡(镇)政府与退耕农户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使退耕农户吃上了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确保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1.3强化监督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将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认真抓好造林质量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严格管理,要求各职能部门严格检查、严格监督、严格要求,一级抓一级.1.4增强造林科技含量,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对现有成熟科技成果组装配套、推广应用,多年来重点推广了ABT生根粉、大坑、座水、地膜覆盖、容器苗、机械化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积极推广乡土优良树种, 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传授技术、宣传政策.阿荣旗林业局推行林业科技人员技术承包责任制,对退耕还林重点地块,经济林、生态经济兼用林开展技术承包与示范管理活动,承包人员对承包的退耕还林工程,从技术培训、整地栽植、嫁接修剪、施肥治虫、松土除草、林药间作、果品贮藏等环节,进行全程指导与服务.通过开展林业科技承包,提高了管理水平,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1. 5认真组织开展检查验收,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政策兑现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的通知》、《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办法》等要求,对历年工程的保存面积、工程质量、工程措施、成果巩固和技术进行严格自查,达不到标准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林业部门还与检查验收人员签订《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责任状》,采取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等措施,实行责任追究.应用UPS定位和测量面积,确保验收质量的同时为政策兑现提供可一靠依据.1. 6开展退耕还林确权发证工作,维护造林者合法权益按照政策规定,制定《退耕还林登记发证验收标准》,开展确权发证工作.组织专人对每个地块进行详细测量,填写基本情况,反复核对后录入计算机,现地督查和指导发证工作.1. 7强化政策兑现程序,确保各项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户为切实做好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工作,各项目区政府及时下发有关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制定年度《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实施方案》,要求项目乡镇严格政策兑现程序、兑现标准、兑现时限,将政策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认真开展退耕还林公示和补助资金兑现工作,成立信访接待组,妥善解决纠纷等问题.1. 8建立健全管理工作为使管理走上制度化轨道,各地建立健全了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文书归档制、资料统计制、设备管理制、调阅审批制,采取专人、专柜、专室管理措施,为退耕还林宏观决策、政策兑现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以户为单位建立退耕还林,卡、册、账、证、表、图分别归档,科学分类,集中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不断档、不混乱,归档率100%.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数字化、规范化.1. 9严格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资金使用要求管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各级林业财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健全了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预决算制度,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变更建设内容.另外专项资金一经下达后,财务部门即做到文到即转、款到即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及克扣.在资金监督管理方面,加大退耕还林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实现由临时性、突击性为主向经常化、规范化为主的转变,把检查监督工程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责任落到了实处,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2取得的成效2. 1退耕还林工程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在项目实施地区,绝大部分任务落实在水土流失严重和沙化退化耕地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林草植被,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退化,保护了农田牧场的安全,增加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 2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显着国家的补助政策使我市退耕农户的收入明显提高,农民直接受益,解决了贫困农民的生活问题.不仅增加了购买力,活跃了市场,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以及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使农民家庭收入明显提高.2. 3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显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由传统农牧业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转变;由粗放经营到精种、精养,从低产到高产、高效,从单纯农牧业到多种经营转变;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至富的步伐,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意识,增强了生态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全社会退耕积极性普遍高涨,群众由过去的要我退耕变成了我要退耕.3存在的主要问题1)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经费和后期管护经费缺乏,使林业负担很重,特别是在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强化管理、后期管护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与管护投入机制,实行资金分类经营管理.2)退耕地管护问题严重,保存现有造林成果困难很大.一是由于缺乏管护经费,林木缺乏后期抚育,同时林木郁闭成林后,林间杂草丛生,必将产生病虫鼠害,火灾隐患很大.二是几年来的工程建设,使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变为林地,农民饲养牲畜,特别是养羊业受到很大限制,偷牧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林地损失严重三是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全部实施舍饲圈养还存在许多困难.3)由于近几年气候严重干旱等原因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特别是荒山荒地造林受立地条件及自然干旱的因素影响,造林成活、保存率普遍较低,同时,年年重复补植造林,成本增加,国家给予的种苗补助费远远不够,部分退耕还林户缺乏信心.4)个别地方对后续产业发展重视不足,着眼于争取眼前的退耕还林计划指标和补助政策.同时由于个别地区经济落后,没有一定带动力的主导产业,后续产业发展滞后,退耕农户也束手无策,加之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影响后续产业发展。

2024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参考

2024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参考

2024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参考____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

退耕还林是指对农田进行退耕和恢复林地的过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还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详细介绍____年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的产业开发情况,包括农业转型、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方面。

一、农业转型____年退耕还林政策在退耕地的农业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退耕地的数量大大增加,原有的耕种模式和农业产业链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采取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1. 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退耕地上,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采用无土栽培、水培和精细化管理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例如发展野生菌产业、中药材种植和高山蔬菜种植等。

这些特色农业不仅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还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机会。

2. 农村电商发展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一些农民不再从事传统农业,转而从事种植特色农产品和养殖生态畜牧业。

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政府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和物流网络,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

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包括提供电商培训、降低物流成本、建设农产品电商交易中心等。

通过农产品电商,农民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收入。

二、生态旅游退耕还林政策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退耕地的绿化和森林恢复为当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政府通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广旅游资源,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支持力度。

1. 生态景区建设政府鼓励当地对退耕地进行开发和建设生态景区。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退耕还林政策背景退耕还林政策背景是指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生态保护政策。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滥砍滥伐,林地面积不断缩减,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高生态质量,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退耕还林政策是指根据国家生态保护规划,通过对农田进行恢复退耕并进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恢复,实现农地向生态草原、森林的转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质量。

这项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积扩大的压力,保护水土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的建立,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全面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奠定良好基础。

1.2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优化农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恢复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氧气的供应,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群人口密集区的环境污染。

退耕还林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更重要的是,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美好的家园。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它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现状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阶段我国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着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发展不均衡、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等差异,导致了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较低。

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评价及后续管理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评价及后续管理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评价及后续管理研究本文以江西省的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与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工程在江西省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参与项目农户的利益应该得到保障,同时参与项目农户的增收和后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是以其可以从项目中获得一定稳定收入来源为前提的。

最后,对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农户收入和就业保障以及已建工程的后续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我国在1999年后开始了退耕还林工程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生态工程建设,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

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江西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南方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特征。

对江西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开展定量评价,将能够达到客观认识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的目的,通过绩效评价分析出影响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后续管理的因素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对本区域退耕还林工程更为深刻的认识,为切合实际的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江西退耕还林工程所产生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统计数据,江西现有耕地面积299.34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050.8 hm2,在林业用地中森林面积857.24 hm2,其中的经济林面积96.15 hm2。

按照江西2010年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退耕还林的面积为710万亩,其中退出耕地的面积为290万亩,宜林荒山造林为370万亩,封山育林为50万亩。

在这710万亩的面积中生态公益林为568万亩,经济林为142亩。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耕地面积将减少,森林面积将增加,既会产生社会经济影响,也会产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就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标而言,就是以一定的投入,实现既定的生态环境目标。

(一)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影响的静态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并达到既定目标,将使江西的森林面积增加710万亩,即47.3万公顷,使江西的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59.7%增长到63%以上。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问题.docx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问题.docx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问题前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推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但是改政策实施后对后续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退耕还林长期有效的机制,无法解决农业经济转型的问题,因此当地政F 要重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户的生计问题,巩固退耕还林的阶段性成果,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水平。

1退耕还林的影响耕地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国家会给予被占用耕地的农户一定的经济补助,这部分补助成为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失去耕地后,农户可以进行其他行业务工,从而增加了非农劳动收入,部分农户还合理的利用了政F的补助进行自主创业。

在收入方面,退耕还林改变了农户的收入模式和生产模式,但是短期内无法改变农村经济框架,这就使农户的固定资产成为了物资的主要部分。

2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原则2.1发挥资源优势,结合具体情况实施退耕还林后,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政F要大力发展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

在具体的发展中,切不可盲目制定发展计划,而要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并充分的考虑退耕户的意愿,制定有效可行的后续发展计划,如果政F盲目的发展单一后续行业,不但不能够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还将打破原本平衡的经济循环系统,一旦一种作物经济效益较差,将影响退耕户的整体经济收入。

因此,当地政F要充分的调动退耕户的创业积极性,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为退耕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效的缓解因为退耕还林后造成当地经济下滑的现状。

2.2将退耕还林同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退耕户整体的经济水平,政F要重点调整当地的农业结构,扶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中,相关部门要考虑退耕还林的特殊性,由于农户在失去耕地后能选择的行业有限,因此,政F要将退耕还林与农业生产条件融合,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3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3.1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在种植物上的改变,为农户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而林业种植呈现了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结合当地循环再生、后续加工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2024年是中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关键年份,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中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推进工作提出建议。

一、工作成果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

其次,加强了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和宣传,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度。

第三,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树木的生长和繁殖,林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就业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存在问题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政府对退耕还林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政策落地不够到位。

其次,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缺乏认识和理解,对政策的支持度不高。

第三,一些地方存在退耕还林工作不规范和不科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同时,由于一些地方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能力薄弱,导致退耕地后期管理不到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部分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存在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之间的矛盾。

三、进一步推进工作为了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的政策认识和理解。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宣传媒体等形式,普及退耕还林政策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农民理解政策的好处。

其次,要加强政府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三,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合理选择种植树种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退耕地的利用效益。

第四,完善退耕还林的经济激励机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造为林地,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如何开发利用这片林地,发展相关产业和增加农民的收入,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要建立有效的产业发展机制。

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森林资源,在发展产业的应该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政府可以建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补贴。

也应该加强产业链的组织和协调,促进农户、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合作体系。

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支持。

由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可能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政府应该加强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还应该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要开发多元化的产业模式。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当地的资源和市场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产业规划,确定适合当地的产业模式,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可以考虑发展林木种植、造纸、木材加工、林下养殖等产业,也可以开发森林旅游、生态农业等多元化的产业模式,以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应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为前提和核心。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加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管理,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

也要注重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资源。

要加强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

在退耕还林后,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

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还可以加强市场拓展和宣传推广,开拓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但也存在很多的机遇和潜力。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作者:张远礼来源:《农家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农业发展由于过去不发达不科学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许多环境生态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是利用减少不合理的耕作以从源头上解决当前面临如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本文也列举出了三点退耕还林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结合经济发展实例提出了思考方向,希望能够在日后退耕还林产业发展中规划出更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退耕还林是党和国家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举措,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地方上还可以趁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近年以来,全国各地退耕还林成绩斐然,对于退耕还林后的经济发展也逐渐取得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

当前进行较大范围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省市对于后续产业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四川、山西等地产业进步迅速,进一步贴合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为地方特色产业的进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实践角度来看,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更多结合了区域资源优势和当地的政策发展。

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发展方向不明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

发展方向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由于退耕还林没有明确的经济方向,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逐步落入迷茫的状态,这种没有目的的还林工程不但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更会让退耕区的农业人员也心生疑虑;二是次生林难以完全产业化,当前的退耕还林选择的树种普遍不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地方特色经济想要稳步发展,产业化是必经之路,但是在退耕还林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来看,尚且没能够形成总体的考量。

当区域整体没能够达成一个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就会陷入困顿之中。

(二)发展模式不清晰发展模式多不清晰是一个盘踞在所有退耕区的重要问题,发展模式不清晰同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退耕区的养林目的没有完全的认识,一些区域比如陕北的黄土高坡和山西的黄土地之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退耕还林就主要考虑退耕区涵养水源和培养土质的问题。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中国政府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

这一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收入。

退耕还林后,农民的土地收入减少,如果不能及时发展其他收入来源,就会对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合理规划、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二、生态旅游的开发退耕还林后,原本的农田变成了山林,这给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机会。

通过科学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区,可以让本地农民受益,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推动生态旅游的同时,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避免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

三、农村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后,原有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农村创业创新。

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此外,应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技能,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

四、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保证其长期稳定的运作。

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完善退耕还林的补偿机制,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这一政策的顺利执行。

总之,退耕还林政策在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退耕还林后续的产业发展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加以解决,才能有效推动这一政策的实施。

2023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

2023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

2023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2023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区积极响应,推动了一系列的续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

以下是对2023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的汇报。

一、林木资源开发与利用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林木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各地区大力发展林木种植和木材加工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不仅有栽植经济林木,还推动了林下的花卉、蔬菜等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木材加工业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动,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木材产品,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原本贫瘠的山区经过退耕还林的修复,恢复了丰富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各地区积极开发和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退耕还林政策也推动了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通过退耕还林,减少了农田面积,优化了农业结构,并促进了农民转变种植观念,转向生态种植和有机种植。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四、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退耕还林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恢复了退耕地的植被,改善了土壤和水域的环境质量,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发展。

同时,也改善了大气质量,减少了空气污染。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退耕还林政策,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了适当的调整。

原本依靠农田的农民,通过发展退耕还林后的续产业,增加了经济来源,提高了生活水平。

同时,退耕还林政策也带动了农村的各种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

综上所述,2023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我国各地区的续产业开发。

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兴起、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加强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些都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的重要成果。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甘肃中部地区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甘肃中部地区
的人 数 均 占到农 村 从 业 人 口的 6 0 %以 上 。截 至 2 0 1 1 年底 , 两 县农 村 从 业 人 口总 数 为 5 1 . 8 4万 人 , 与2 0 0 8
还草为主, 兼顾还灌还林 , 对治理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 , 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滥垦滥伐的行 为, 使得
季风型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不到 4 0 0 m m,年蒸发量达
1 5 0 0 mm 以上 , 境 内沟壑 纵 横 , 植 被 稀少 , 水 资源 严重 缺 乏, 水土流失严重 , 以干 旱 为 主 的 自然 灾 害频 繁 , 被甘 肃省 纳入 重点 生态 治理 区 。由于过度 的种植 农作 物 , 加
林的成果 , 解决农 民增收的问题 , 途径之一便是发展后续产业。通过选取甘肃中部 的会 宁县和通渭县 , 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模式之一的劳务输 出业 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 分析了其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 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
关键词 :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 劳务输出 ; 农 民增收
的 需要从 不 可再 生 的资 源 中供 给 ,一 方 面增 加 了生产 成本 , 更 重要 的是造 成 环境及 生态 系统 的破坏 。 自1 9 9 9 年 退耕 还林 还 草工 程先 后 在两 县 实施 以来 ,退耕 地 以
1 研 究 区域 劳 务 输 出 业 发 展概 况
如表 l 所示 , 会宁县与通渭县是传统农业大县 , 种 植业产值均 占农 业总产值的 5 0 %以上 , 两县从事农业
作者简介 : 乔娟( 1 9 7 8 一 ) , 女, 甘 肃 兰州 人 , 硕 士, 副 教授 , 主 要研 究方 向 : 农业经济管理 。

2 0 1 4 年( 第4 3 卷) 第6 期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参考范文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参考范文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参考范文标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一、引言退耕还林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恢复耕地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推进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和产业开发,我单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进行了一系列工作。

本次汇报旨在总结我单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展示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概况自退耕还林政策落地以来,我单位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与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情况如下:1. 林果种植通过引进新苗木品种和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我单位成功发展了柑橘、葡萄、苹果等果树种植产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林果销售收入稳步增长。

2. 生态旅游我单位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山水环境,开展了生态旅游业。

通过规划建设旅游景区、提供旅游服务,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

3. 特色农产品加工基于当地的农产品资源,我单位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经过创新技术和市场营销手段,将农产品加工成具有一定附加值的产品,并销往市场。

这不仅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提高了当地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 生态养殖在退耕还林后,我单位大力支持生态养殖业的发展。

通过加强养殖技术指导、改善养殖环境和提供市场销售渠道,使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同时,生态养殖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三、成果展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退耕还林后的产业开发使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产业链条的延伸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退耕还林产业的总产值连续三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的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退耕还林既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创收渠道,又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从退耕还林谈通渭县的生态建设]通渭县什川镇退耕还林款

[从退耕还林谈通渭县的生态建设]通渭县什川镇退耕还林款

[从退耕还林谈通渭县的生态建设]通渭县什川镇退耕还林款从退耕还林谈通渭县的生态建设通渭县什川镇退耕还林款从退耕还林谈通渭县的生态建设通渭县什川镇退耕还林款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建设退耕还林是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是调整国土利用结构、增加森林植被、治理风沙危害的根本性措施。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带来了水土流失、荒漠化、干旱、沙尘暴等一系列的灾害性气候,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的生活。

因此,搞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立县战略目标,是我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0-2001年我县积极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试点,从2000-20xx 年连续7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39.4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9.3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0.10万亩,涉及18个乡镇、258个村、21911户、163210人。

由于我县工作到位,工程质量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补助政策兑现及时,工程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创建了华岭大牛、牛营大山、尖岗山、鹿鹿山、何家大山等一大批生态林精品工程,对改善局部地方环境的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二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相对减少,农民在剩下的立地条件较好的耕地上精耕细作,提高了粮食单产,并使一部分劳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同时还可获得退耕还林的补助粮款,增加了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步伐;三是由于补助粮款兑现到位,加之退耕还林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绿化意识,广大干部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乡村争退耕还林任务、群众抢退耕还林面积的喜人局面;四是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模式。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具体措施及成效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具体措施及成效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具体措施及成效分析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问题,由于过去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植被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各种可靠手段,尽可能还原生态原本的样貌,营造绿色协调的自然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手段,该工程实施以来,尤其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改善了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实施成效较好,但工程后续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维护退耕还林工程所营造的绿色环境。

各部门还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退耕还林工程后续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管理;措施;成效引言: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贵州省是西南石漠化严重的区域之一,自2000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贵州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计划任务3708.33万亩,其中新一轮退耕地造林1695万亩,占全国计划任务数的22.75%,位居全国第一。

贵州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以贫困地区为主要对象,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不可磨灭的成果。

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相关部门需要针对退耕还林的后续管理进行具体措施制定,并对其成效进行有效分析。

一、开展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重要性(一)促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快速见成效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十余年,在日常不断管理中已形成茂密森林,退耕还林应有的社会、生态、经济等效益作用已明显体现。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于2015-2017年实施,实施年限短,而且部分地区实施的是经济林,农户种植意愿、劳动力等原因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无法发挥其带来的应有的作用。

只有重视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加强补植抚育管护,加强经济林施肥管理,加强森林防火等安全生产的管理,工程才能快速见成效。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退耕,恢复为森林的过程。

这一政策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后,如何开展具体的产业模式,以便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林下经济模式1. 果树种植:通过种植果树,可以实现农户增收。

选择适宜生态环境的地方种植葡萄、苹果等水果,通过销售水果来获取利润。

2. 草药种植:利用退耕还林后的土地进行中草药种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为农民提供另一种增收的方式。

3. 养殖业:可进行养殖家禽、家畜等,通过销售养殖产品获取经济收入。

养殖业还可以提供工作机会,促进农村就业。

4. 生态旅游:利用退耕还林后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

开发森林公园、温泉度假村等,吸引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从而创造经济效益。

二、发展对策1. 政府支持: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对退耕还林后的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相关产业。

2. 农户培训:针对退耕还林后的产业模式,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农户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退耕还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通讯设施等,提高交通便利性,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建设相关场所,用于加工和销售产业产品。

4. 产业合作社:建立退耕还林后的产业合作社,帮助农户进行集体经济组织,提升规模经营能力,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

5. 拓宽市场渠道: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寻找更多的市场销售机会,提高产品竞争力。

6. 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后的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退耕还林后的产业模式和发展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需要政府、农民、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只有确保退耕还林后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目标。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改造为林地,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

退耕还林导致农田转为林地,使农民失去了耕地,无法继续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

由于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紧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整合和土地资源配置等措施,将农民转变为土地经营者或经营者,并支持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如农村合作社、特色农业等,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他们在经营农业产业上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投入,提供培训和教育支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管理能力。

建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消费能力也相对较低,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存在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农村电商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开拓城市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有市场竞争力和消费潜力的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弱,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投资,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可以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农业信贷和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技术水平不高、市场需求不足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土地整合和资源配置、技术支持和科学研究、市场拓展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措施,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等 自然灾害频繁 。 通渭县 的退耕还林工程 自 20 年正式实 01 施 以来' 各级领 导高度重 视, 大群众 不懈 努力, 得 了明 由于 广 取
显 的效果。 止 2 0 截 0 6年底, 累计完 成退耕还林草面积 2 万h .1 m 8
总面积 比重从 20— 0 8 0 0 20 年上涨了 l. 百分点。表明区 51 0
表 1
合计
32 退 耕 还 林 经 济补 偿 的 长 效机 制 提 高 森 林 生 态 效 益 . 补 偿基 金 补助 标 准是 实现 退耕 还林 经 济补 偿 长效机 制 的重 要保 证 。 耕还 林 工程 还经 济林 还 草, 补助 期满 后 , 耕 退 钱粮 退 户 可 以实 现 自我发 展 。 防护 林 只 准进 行 抚 育和 更新 性 质 还 的采 伐, 耕还 林 所 栽林 木 , 按 有 关 政 策规 定 确认 为公 益 退 应
土地面积 2 1 . k 9 2 7 m 占全定西市总 面积 的 1. %。 9 48 0 耕地 面积
年) 与退耕 前 ( o 年 ) 比, 户收 入增 长 明显 。 民消 费水 2 0 相 农 o 农 平 也有 了较 大 幅度 增加 。退 耕还 林 还草 后农 民得 到 国家提 供 的 每 6 7 2 2 元 的粮 食补 助 和 每 6 7 0 的现金 补 6m 0 1 6m 2 元 助 以及 退耕 后发 展 的舍 饲 圈养 、林 果种 植业 等 对提 高农 户 收入 和 消费 水平 起 到 了积极 作 用 。
2 实施 退耕 还林 工 程及 后续 产 业绩 效分 析 通渭 县是我 国重点 生态 环境治 理 区之一 。 了改 善生态 为
策 设计 主要 考 虑 三点 : 退 耕还 林 的收入 时 间 。 一是 二是 既要
使退耕户收益不能因退耕还林而下降, 也不能使退耕户有
长期 依 赖思 想 。 三是 要 保 持政 策 的稳定 性 、 续性 。 长远 连 从 来看 , 善 退耕 还林 政 策 , 完 加强 科 学指 导 和服务 , 进 退耕 还 促 林后 续 产业 的发 展 , 今后 退耕 还林 工 作 的 中心 任务 。 是 随着 粮补 期 限 到期 , 形 成一 手 抓 高标 准 、 质 量 的退 耕还 林 工 要 高 程, 抓退 耕 还林 后农 民增收 的后 续产 业 的 良好态 势 。 一手 将 达到 公 益林 界定 的退 耕 还林 纳 入 国家 公 益林 补偿 范 围 , 享
平均降雨量 30 6 0 m 主要集 中在 7 9 0 ~ 0m , - 月, 无霜 期 10 2~
20 年 这个 比例 降低 了 1.1 分 点 。相反 , 态林 占林业 08 0 百 0 生
10, 照时数 210 2 3h 7d 日 ~ 4 0, 0 旱灾 、 冰雹、 霜冻、 干热风、 沙尘
共辖 6镇 1 、3 个 行政 村 、 2乡 3 2 3个社 区 、 0个 村民 , , 24 4 J 居 噬l 民 户数 1 1 9 户、 人口4 7 万人, 中农业户数 8 8 2 、 08 1 63 其 65户 农业人口4 6 万人。 28 平均海拔 1 7 . m, 0 0 年平 均气 温 7 0℃, 9 5 民 收入 , 调 人地 关 系和 促进 区域 可 持续 发 展 , 提 协 全县 于 20 — 06 积极 实施 了退 耕还林 工 程 , 00 20 年 成效显 著 。 2 造 林规 模 . 1 据 统 计 , 20 年 以来 , 据 国家 计 划 任 自 00 根 务通 渭县 l 个 乡镇 7 7 a内退耕 还 林 还草 2 1 h 过 . 万 m 。经 8 几年 的努 力 , 退耕 还 林还 草成 绩 显著 ( 1 全县 表 ) 。 2 局 部 区域 生 态环 境 得 到 初 步改 善 . 2 通 渭 县 退 耕 还 林 的主要 目的是 改善 生 态环境 , 高农 民收 入 。 自 20 年 以 提 00 来 , 还林 成 活率 逐 步 提高 , 了很 大 的生 态 效益 。 县 退耕 发挥 全 各 乡镇水 土流失 状况 都 有所 改 善 。
2 1 年第 1 00 2期
通渭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项目的初步成效分析
高丽 萍
( 渭县 林 业局, 肃定 西 通 甘
7 30) 4 30
摘要: 对通 渭县 实施退耕 还 林 工程及 后 续产 业项 目 状及 成 效进 行 了初 步分 析, 现 并根 据 实际提 出 了发展 退 耕还后 续产 业的 思路 和 建议 , 通 渭县林 业 建设及 区域 经 济发展 提 供借 鉴和 参考 。 为
域水 土保 持 和生 态建 设 能力 在逐 步提 高 。
3 制 定巩 固退耕 还林 成 果后 续政 策 的建 议 31 粮 食 现金 补 助 的后 续政 策 . 粮 食 现 金 补 助 的 后续 政
其 中: 退耕造林 17 h 2 山造林 1 8 h 2 . 万 m’ 2 荒 . 万 m o工程项 目分 4 布在全县 的 1 个乡镇 、3 个 行政村, 7 30 涉及农户 4 0 . 万户 。 7
关 键词 : 耕还 林 ; 续产 业 ; 效分 析 ; 渭县 退 后 成 通 1 自然 概 况及 基本 情 况 23 农户 收入 和农 户生 活消 费支出有所上 涨 . 退 耕 后 (0 8 20
通渭县位 于甘肃省 中部 , 西市东侧 , 处黄土 高原南部 定 地 的连绵地带 , 属黄土丘陵沟壑 区 , 地势西北高 、 东南低 。 县总 全
24 种 植 业 结 构 和 林 业 产 业 结 构 发 生 变化 . 从 种 植 业 来 看, 0 2 0年粮 食种 植 面 积 占总种 植业 播种 面积 的 8 .4 到 0 52 %,
1. 万 h 2 中粮 田 8 8 h 济作物 1 3 h 2全县 25 3 m, 其 . 万 m 8 . 万 mo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