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力和运动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专题二:力、力与运动

中考复习专题二:力、力与运动

专题一:力、运动和力(3h ) 直击考点=>重力、弹力、力的三要素例题精选=> 例1.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 )、(b )、(c)、(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431F F F ==>2F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A. 图(a )和(b ) B .图(a )和(c) C. 图(a )和(d) D .图(b )和(d)【答案】C例2.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答案】0-5N ,0.2N,不能 调零 大反馈练习=>1.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向前进,则在平静的水面上,使船前进的力是( )A .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 .桨向后作用于水上的力C .水作用于桨的力D .水作用于船体的力2.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

请在图5甲中画出水平桌面对“不倒翁”支持力的示意图,在图5乙中画出“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O 为不倒翁的重心)3. 试分析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3kg 的球受到的力(如图6所示),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力.4.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的伸长量x 作出的F -x 图象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 ,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___cm ;(2)该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3)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

【答案】1.C 2 .略 3.略4.⑴1 ⑵弹簧在竖直悬挂自然下垂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已有一定量的伸长(3)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例1第2题 第3题 第15题直击考点=>摩擦力和二力平衡例题精选=>例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下图A B C D 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 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例4.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例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at2
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为:v2-v=2as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s=sn+1-sn=a·(Δt)2.
3.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因|T′|=|T″|
所以T′+T′cosθ′-mg=0⑤
由图知θ′=60°,代入④⑤式解得a=g⑥
②如图,设外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将杆和小铁环当成一个整体,有
Fcosα=(M+m)a⑦
Fsinα-(M+m)g=0⑧
由⑥⑦⑧式解得
tanα=(或α=60°)
F=(M+m)g
答案(1)mg(2)①g②(M+m)g,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
题型1运动学图象问题
例1 (双选)(2013·东北三省四市二次联考)某物体质量为1kg,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图1
A.物体所受的拉力总是大于它所受的摩擦力
B.物体在第3s内所受的拉力大于1N
C.在0~3s内,物体所受的拉力方向始终与摩擦力方向相反

B.若水平恒力F足够大,铁块与长木板间有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C.若两者保持相对静止,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突然反向,铁块与长木板间有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D.若两者保持相对静止,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突然反向,铁块与长木板间仍将保持相对静止
答案BD
解析此情景的临界状态是木板与铁块之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隔离木板则得amax=,再整体得Fmax=(m木+m铁)·amax=·fmax,当F<Fmax时,铁块与木板间总能保持相对静止地加速(或减速),C错,D对.当F>Fmax时,它们之间发生相对滑动,A错,B对.

专题2 力与运动

专题2 力与运动

高 三 物 理 第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资 料专题二 力与运动第一讲 力与直线运动题型分类聚焦:类型一:加速度的理解例1: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v 1=2m/s ,经过2s 时间,速度大小变为v 2=6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 类型二:平均速度例2:(2006四川 14)2006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

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为t ,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vtB.2vtC.2vt D 不确定 分析:飞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可以用位移公式求解,但比较麻烦。

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20tv v v +=求解简洁一些。

类型二:匀减速类型分析 1 :.刹车式例3 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物块,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给物块一初速度v=4m/s ,则经过时间t=3s 时物块的位移( )A. 3 mB. 4 mC. 6 mD. 12m分析:物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μg=2m/s 2,当物体速度为零时,所经历的时间为2s ,题干告诉的时间为3s ,所以在3s 内,前2s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后1s 内物体静止不动。

物体运动的有效时间为2s 。

2.上抛式例4 如图所示,某一弹射装置可以使小球以初速度v=20m/s 竖直上抛,则经过时间t=3s 时,小球离地的的高度为( )A. 15 mB. 20 mC. 25 mD. 30m点评:竖直上抛运动从运动过程分析有往复(上升阶段、下降阶段),但从运动性质分析,因为所受合外力恒定,所以在物体落地之前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3.混合式例5 如图所示,粗糙斜面倾角θ=370,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的初速度为10m/s ,则经时间t=2s 物体离出发点的距离为(斜面足够长)______________m 。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原卷版)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原卷版)

2022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与命题大猜想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目录猜想一 :突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1)猜想二 :借助图像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考科学思维 (2)猜想三:创新动力学图像的考查形式 (3)猜想四:强化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经典模型 (5)猜想五:运动学与动力学联系实际的问题 (8)冲刺押题练习 (9)猜想一 :突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猜想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基础运动模型,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运动问题是高考的重点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情景多种多样,涉及公式较多,能否正确选取公式就成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第一要素而如若能能灵活应用推论公式解决问题将使问题得到大大简化。

【必备知识】1.两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2.当遇到以下特殊情况时,用导出公式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1)不涉及时间,比如从v 0匀加速到v ,求此过程的位移x ,可用v 2-v 02=2ax .(2)平均速度公式:①运用2t v =x t =v 求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②运用x =v 0+v 2t 求位移. (3)位移差公式:运用Δx =x 2-x 1=aT 2,x m -x n =(m -n )aT 2求加速度.【例1】(2022届云南省高三(下)第一次统测)无人驾驶汽车通过车载传感系统识别道路环境,自动控制车辆安全行驶。

无人驾驶有很多优点,如从发现紧急情况到车开始减速,无人车需要0.2s ,比人快了1s 。

人驾驶汽车以某速度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停下的运动距离为44m ,汽车减速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10m /s 。

同样条件下,无人驾驶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停下的运动距离为( )A. 24mB. 26mC. 28mD. 30m【试题分析】:本题以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行驶为情境贴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突出物理的应用性,构建示意图或v -t 图辅助分析并灵活选用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力与运动专题一、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懂得与一对平衡力区分。

(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二、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例1如图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2 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sin 37°=0.6,cos 37°=0.8)(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4 s内的加速度a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例2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 1>F 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同类拓展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三、临界问题●例3 如图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恒力F ,要使小球B 能相对斜面静止,恒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四、超重与失重问题●例4 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m =50 kg 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t =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该大楼的层高.三、经典考题在本专题中,正交分解、整体与隔离相结合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思想方法,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1.[2007年·上海物理卷]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B .N 不变,T 变小C .N 变大,T 变大D .N 变大,T 变小2.[2004年·全国理综卷]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块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g 2sin α B .g sin α C .32g sin α D .2g sin α3. [2010年海南卷]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4.[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如图所示,某货场需将质量m 1=100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滑下,轨道半径R =1.8 m .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 、B ,长度均为l =2 m ,质量均为m 2=100 kg ,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 =10 m/s 2)(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μ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 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 上运动的时间.5.[2009年海南卷]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012/v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与运动测试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与运动测试

专题二力与运动思想方法提炼一、对力的几点认识1.关于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定义体现了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力是矢量.2.力的效果(1)力的静力学效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动力学效应: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Ft=△p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E k=W3.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隔离体、整体).(2)按照次序画受力图,先主动力、后被动力,先场力、后接触力.(3)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分析.(4)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轨迹弧线内侧的某个方向.二、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几种力三、力和运动的关系1.F=0时,加速度a =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F=恒量:F与v在一条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F与v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2.特殊力:F大小恒定,方向与v始终垂直——匀速圆周运动F=-kx——简谐振动四、基本理论与应用解题常用的理论主要有: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圆周运动的规律等.力与运动的关系研究的是宏观低速下物体的运动,如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天体的运行、带电物体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都属于其研究范畴,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各种类型的试题都有,且常与电场、磁场、动量守恒、功能部分等知识相结合. 感悟 · 渗透 · 应用一、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 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例1】如图所示,质量M=10kg 的木楔 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楔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木楔的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 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 时, 其速度v=1.4m/s.在这个过程中木楔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g=10m/s 2).【解析】由于木楔没有动,不能用公式f=μN 计算木楔受到的摩擦力,题中所给出动摩擦因数的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2021-2023年浙江省各市(杭州温州台州等)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运动和力含详解

2021-2023年浙江省各市(杭州温州台州等)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运动和力含详解

专题2运动和力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2•杭州)小金和小杭并排坐在等待发车的和谐号列车上。

此时,边上有一列复兴号列车也在等待发车。

过了一会儿,小金说,我们的车开动了。

而小杭却说,我们的车没有开动,因为站台柱子没有动。

小金判断和谐号列车开动,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杭B.和谐号列车C.复兴号列车D.站台柱子2.(2022•温州)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

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A.A B.B C.C D.D3.(2023•温州)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击出的羽毛球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从①→②过程中,羽毛球()A.重力变小,速度变大B.重力变小,速度变小C.重力不变,速度变大D.重力不变,速度变小4.(2021•湖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了超过2千克的月球岩石及土壤样本,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大B.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不变C.月球土壤带回地球后密度变大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5.(2023•杭州)小金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立即静止6.(2021•杭州)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

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C.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7.(2022•温州)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

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后蹬时,图中箭头表示左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正确的是()A.B.C.D.8.(2021•丽水)我市各县(市)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容市貌越来越好。

高中物理-专题二第1课时 力与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专题二第1课时 力与直线运动

专题二力与物体的运动第1课时力与直线运动专题复习定位解决问题本专题主要解决直线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高考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超重和失重、连接体和图象等问题;应用动力学方法处理“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等问题。

题型难度以选择题为主,有时候在计算题中的某一问或者单独以计算题的形式命题,题目难度一般为中档题。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x=v0t+12at2。

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2-v20=2ax。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2=xt=v0+v2。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x n+1-x n=aT2。

3.图象问题(1)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2)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4.超重和失重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当a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时,超重;当a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时,失重;当a=g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

5.瞬时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时,应注意物体与物体间的弹力、绳的弹力和杆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

6.连接体问题在连接体问题中,一般取连接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共同运动的加速度,隔离法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1.基本思路2.解题关键抓住两个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必要时要画运动情景示意图。

对于多运动过程问题,还要找准转折点,特别是转折点的速度。

3.常用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单个物体的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法分析,对于连接体问题,通常需要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高考复习专题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高考复习专题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专题二:物体的受力分析解题原则:(1) 选择研究对象在决定是采用整体分析还是隔离分析时,要仔细思考,不能草率了事,有时研究对象选择好了,做题可以减少许多麻烦。

(2)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与运动状态分析受力分析:物体受几个力?各个力的方向怎样?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加速度方向如何?(3) 画草图,表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力的重新分类(不同于教材):场力: 重力,电场力,磁力等接触力: 弹力,摩擦力,接触力只两种(压力,支持力,绳拉力均属弹力)受力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1) 先分析场力,后分析接触力(2) 在分析接触力时,先要弄清物体(或物体系)有几处与外界接触,各接触处两种接触力是否都存在。

(3) 有时判断某个力的存在与否,常用假设法。

(4) 在不明确摩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的时候,可以事先假设向右(或向左),计算结果若摩擦力为正,表明摩擦力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一致,若为负,则表明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5) 摩擦力的存在其充要条件必须时刻牢记于心。

(a )接触面粗糙不一定就有摩擦,有摩擦则接触面必定是粗糙的(b )有挤压不一定就有摩擦,有摩擦必定有正压力。

(6)在转移研究对象的时候,要注意反作用力摩擦力是否存在?1. 如图,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边,已知m A >m B , 撤去力F 后,物体(B )A .只受一个重力B .受到重力和一个摩擦力C .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D .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和两个弹力 A2. 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可能是(B ,D )A 、1μ=0,2μ=0B 、1μ=0,02≠μC 、01≠μ,2μ=0D 、01≠μ,02≠μ3、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A 、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高考物理名师讲义【专题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第2课时)ppt课件

高考物理名师讲义【专题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第2课时)ppt课件

审题突破
判断电势能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经时间2t物体
返回 A 点 ” 说明物体向右的位移大小和向左位移大小有什么
关系? 解析 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为零,所以带电物体
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其变化量为0,故A正确;
F-F电 1 2 在恒力 F 作用时 a1= ,位移 x1= a1t ,撤去恒力 F 后 a2 2 m F电 1 F 9 2 = ,位移 x2=a1t· 2t- a2(2t) ,根据 x1=-x2 得 = ,故 B 2 m F电 5 正确;
会增大,电场力不变,故A、C正确.
答案 AC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3 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
例3 如图5所示,平行金属导轨PQ、MN相 距d=2 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
30°,导轨上端接一个R=6 Ω的电阻,导
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B=0.5 T的匀强磁 图5
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根质量为m=0.2 kg、
错误.
在A点,有qEA<mg,在B点,有qEB>mg,则得:EA<EB, 故C正确.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小球有动能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增加量和电势能的增加量之和, 故D错误. 答案 C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2 磁场内动力学问题分析
例2 如图3所示,空间有一垂直纸面向外的 磁感应强度为0.5 T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0.2 kg且足够长的绝缘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 图3 面上,在木板左端无初速度放置一质量为 0.1 kg、电荷量q= +0.2 C的滑块,滑块与绝缘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5,滑块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t=0时对木板施
答案 mg(R+r) (1) 2B2l2 g (2) 14

2023-2024两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相互作用 运动和力的关系

2023-2024两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相互作用   运动和力的关系

2023-2024两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题二 相互作用 运动和力的关系(原卷版)一:单选题1.(2024高考·辽宁卷)利用砚台将墨条研磨成墨汁时讲究“圆、缓、匀”,如图,在研磨过程中,砚台始终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当墨条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左时,( )A .砚台对墨条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 .桌面对砚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 .桌面和墨条对砚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 .桌面对砚台的支持力与墨条对砚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2.(2024高考·广西卷)工人卸货时常利用斜面将重物从高处滑下。

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货箱正沿着表面均匀的长直木板下滑,货箱各表面材质和粗糙程度均相同。

若1、2、3号货箱与直木板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1f F 、2f F 和3f F ,则( ) A .123f f f F F F <<B .123f f f F F F =<C .132f f f F F F =<D .123f f f F F F == 3.(2024高考·山东卷)如图所示,国产人形机器人“天工”能平稳通过斜坡。

若它可以在倾角不大于30°的斜坡上稳定地站立和行走,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它的脚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能小于( )A .12B 3 B .C 2D 34.(2024高考·河北卷)如图,弹簧测力计下端挂有一质量为0.20kg 的光滑均匀球体,球体静止于带有固定挡板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30︒,挡板与斜面夹角为60︒.若弹簧测力计位于竖直方向,读数为1.0N,g 取210m/s ,挡板对球体支持力的大小为( )A 3B .1.0NC 23D .2.0N5.(2024高考·湖北卷)如图所示,两拖船P 、Q 拉着无动力货船S 一起在静水中沿图中虚线方向匀速前进,两根水平缆绳与虚线的夹角均保持为30°。

假设水对三艘船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大小均为f ,方向与船的运动方向相反,则每艘拖船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大小为( )A 3fB 21fC .2fD .3f6.(2024·安徽卷·6)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两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它们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水平线上的M 、N 两点,另一端均连接在质量为m 的小球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巩固练习专题训练(1--2) 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巩固练习专题训练(1--2) 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

专题训练(一)受力分析类型1静止状态1.图ZT-1-1中物体保持静止,画出它受到的重力G和拉力F的示意图。

图ZT-1-12.[2020·黄石]如图ZT-1-2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左边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在图中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图ZT-1-23.如图ZT-1-3所示,用垂直于竖直墙壁的力F将物体紧压在墙面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图ZT-1-3作力的示意图时,若要求同时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类型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2020·乐山]如图ZT-1-4所示,太阳能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向右匀速直线行驶,请在图中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O点上)。

图ZT-1-4 图ZT-1-55.[2020·连云港]如图ZT-1-5所示,物体A放在B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6.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请在图ZT-1-6中作出站在车里的人的受力示意图。

图ZT-1-67.[2020·安顺]如图ZT-1-7所示,物块置于长木板上表面,二者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物块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请在图中画出长木板对物块作用力的示意图。

(O点为力的作用点)图ZT-1-78.如图ZT-1-8所示,木块在压力F和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沿墙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

图ZT-1-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时,受力是平衡的。

画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时,一般分别看水平方向上哪两个力平衡和竖直方向上哪两个力平衡。

所作力的示意图中,平衡的两个力的线段长度应相等。

类型3非平衡状态9.如图ZT-1-9所示,一小球正在斜坡上向下滚动,请画出小球在斜坡上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图ZT-1-910.如图ZT-1-10所示,O点为乒乓球的重心,请在图中分别作出乒乓球在减速上升、加速下落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专题二---力与运动

专题二---力与运动

力与物体的平衡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轮复习学案 (物理)编写: 王振山 张秀峰 宋如山编审:安国林 尹明德 郑智顺 张五奎 (使用时间:2012年3月)专题一 力和运动备考策略§3—1 力与物体的平衡(两课时)本节的中心问题是平衡问题,考查主要涉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处理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专题的知识融合在力学、电学、力电综合问题中,涉及的问题以选择题为主,多为中等难度或偏易题。

针对受力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复习中要进一步强化受力分析的训练,要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几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大小等有深刻理解,提高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力。

熟练掌握、解决平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加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隔离法整体法研究对象选取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矢量三角形分解法合成法图解法求解方法平衡条件:直线运动平衡状态:静止、匀速共点力的平衡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法则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合0F一、常见性质力的比较(见下表)二、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

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有:(1)隔离法:将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与周围物体分隔开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分析它对周围物体施加的力。

隔离法一般适用于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整体法:把几个具有相同加速度的连接体或叠加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整体法一般适用于分析外界对整体的作用力。

(3)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对物体的运动情况作出判断,看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

专题二力和运动

专题二力和运动

专题二:力和运动的关系本专题的高考热点主要由四个: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圆周运动的规律等。

本章知识经常功和能、电磁场等内容综合考查。

单纯考查本章的题型包含选择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中等难度。

本专题重点:运动的判断、运动规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图像问题、曲线运动,运动合成 本专题难点:1.运动的规律的应用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圆周运动【知识梳理】一、运动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5个公式1、速度公式:at v v t +=0at v t=gtv t =(t a v v t ,,,0的关系)20tv v v +=(v v v t ,,0的关系)2、位移公式:021at t v s +=21at s =221gt s =(t a v s ,,,0的关系)as v v t2202=-as vt22=gs v t 22= (s a v v t ,,,0的关系)v v s t20+=t v s t 2=(t v v s t ,,0,的关系)点评:(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

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

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二)、基本规律的应用:例1、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 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与开始刹车后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 .1∶4 B.3∶5 C.3∶4 D.5∶9【解析】1、公式的选择:题目求解的是t a v s ,,,0的关系,采用公式 ,注意到:该题给出时间,求减速运动物体的位移,须先求静止时间,涉及t a v v t ,,,0的关系,采用at v v t +=02、解题过程:汽车刹车到静止时间: 所以 2021at t v s +=s a v t 400==s s t 421 =m at t v s 302)5(21220212201=⨯-+⨯=+=s s t 462 =)(306)5(21620212202错解m at t v s =⨯-+⨯=+=)(404)5(21420212202正解m at t v s =⨯-+⨯=+=4:3:21=s s例2、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 -A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 s 2,起飞速度为50 m/ s ,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30 m/sB.40 m/sC.20 m/s D .10 m/s【解析】分析题意:一、物理模型:飞机在直跑道上起飞;二、过程: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规律的选择:涉及s a v v t ,,,0的关系,所以运用as v v t 2202=-由v 2-v 20=2aS 得:v 20=v 2-2aS 所以v 0=40 m/s. 答案:B 【巩固练习】1.一子弹用0.02s 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时速度是800m/s ,穿出速度是300m/s ,则子弹穿过木板过程的加速度为......2..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 /s 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 所需时间为 ( ) A.3 s B.4 s C.5 s D.6 s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中的应用思路:无论是自由落体运动还是抛体运动(包括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解题方法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致,不须把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区别于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0届二轮复习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 学案

2020届二轮复习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 学案

专题二力与直线运动要点提炼1.解图象问题时要做好“三看”(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制约关系,是运动学图象(v-t、x-t、a-t、x-v2、v-x等),还是动力学图象(F-t、F-x、P-t等);(2)看图线本身:识别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3)看交点、斜率和“面积”:明确图线与图线的交点、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2.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的方法技巧(1)巧用平均速度: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运用公式v=12(v0+v),x=v t,相当于把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转化为一个匀速直线运动问题来处理。

(2)逆向思维: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分析,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3.动力学与图象的综合问题做好两步(1)判别物理过程:由图象形状所描述的状态及变化规律确定质点的运动性质。

(2)选择解答方法:根据质点的运动性质,选择公式法或图象法解答试题,必要时建立函数关系并进行图象转换,或者与常见形式比较进行解答和判断。

4.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由静止释放的物体,若能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同向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则加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必与物体和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相等,且等于传送带在这个过程中位移的一半;在倾斜传送带(倾角为θ)上运动的物体,动摩擦因数与tanθ的关系、物体初速度的方向与传送带速度方向的关系是决定物体运动情况的两个重要因素。

5.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问题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关注:两个接触面(滑块与滑板之间、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外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若外力作用在下面物体上,随着力的增大,两物体先共同加速,后发生相对滑动,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下面物体的加速度较大。

若外力作用在上面物体上,力增大过程中,两物体可能共同加速,也可能发生相对滑动,相对滑动时,上面物体的加速度较大。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练】-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练】-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

专题01力与直线运动一、单选题1.(2022·河南·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

如图所示,这可以大致表示实验过程,图中各个小球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认为相等,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用图甲的实验,可“减弱”重力的作用,放大时间,便于观察B.只要测量出图丁中相邻两小球球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C.该实验中将自由落体运动改为在斜面上运动是为了缩短时间,便于测量位移D.从图甲到图丁,通过逐渐增大斜面倾角,最后合理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从而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它的动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

已知乒乓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平方成正比,重力加速度为g。

则乒乓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小值、最大值为()A.0,4g B.0,5g C.g,4g D.g,5g乒乓球最终匀速运动时,速度为1,则21mg kv =此时的动能m 5a g=故选B 。

3.(2022·湖南·长沙一中一模)如图所示,将一盒未开封的香皂置于桌面上的一张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香皂盒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香皂盒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若本实验中,1100g m =,25g m =,0.2μ=,香皂盒与纸板左端的距离0.1m d =,若香皂盒移动的距离超过0.002m l =,人眼就能感知,忽略香皂盒的体积因素影响,g 取10m/s 2;为确保香皂盒移动不被人感知,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是()A .0.72NB .0.92NC .1.22ND .1.42N【答案】D 【详解】香皂盒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1m g m a μ=解得212m/s a =对纸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222F m g m m g m a μμ--+=为确保实验成功,即香皂盒移动的距离不超过l =0.002m ,纸板抽出时香皂盒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2l x x =+由题意知13a a =1132a t a t =代入数据联立求得1.42NF =故选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与物体的平衡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轮复习学案 (物理)编写: 王振山 张秀峰 宋如山编审:安国林 尹明德 郑智顺 张五奎 (使用时间:2012年3月)专题一 力和运动备考策略§3—1 力与物体的平衡(两课时)本节的中心问题是平衡问题,考查主要涉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处理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专题的知识融合在力学、电学、力电综合问题中,涉及的问题以选择题为主,多为中等难度或偏易题。

针对受力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复习中要进一步强化受力分析的训练,要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几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大小等有深刻理解,提高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力。

熟练掌握、解决平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加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隔离法整体法研究对象选取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矢量三角形分解法合成法图解法求解方法平衡条件:直线运动平衡状态:静止、匀速共点力的平衡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法则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合0F一、常见性质力的比较(见下表)二、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

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有:(1)隔离法:将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与周围物体分隔开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分析它对周围物体施加的力。

隔离法一般适用于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整体法:把几个具有相同加速度的连接体或叠加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整体法一般适用于分析外界对整体的作用力。

(3)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对物体的运动情况作出判断,看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

如果吻合,则说明假设正确;否则说明错误。

三、平衡状态及判断方法1、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

2、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1)从运动角度判断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只有物体的为零时,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

(2)从受力角度判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是合外力,即0=合F。

若用正交分解法,则0=xF,0=yF扩展到4个力、5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应分组考虑,则一组的合力与另一组的合1.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上各力之和相等。

2. 若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1)三个力的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必交于一点,且三个力共面,称汇交共面性。

(2)任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 若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而平衡时一般可运用正交分解法处理较方便,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x轴与y轴上去,因为F=0=+Fy Fx , 则 00==Fy Fx .4.求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1)选对象: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某平衡体(整体或局部)作为研究对象。

(2)画受力图:对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并按各个力的作用方向画出隔离体受力图。

(3)建坐标: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4)列方程: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合力为零的相应方程。

二、分析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1、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别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进行求解。

此方法多用于物体受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

要注意对x 、y 轴的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较多的力落在x 、y 轴上,使待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2、 力的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用相似三角形或正余弦定理等数学知识求解。

3、相似三角形法通过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未知力。

对解斜三角形的问题,当物体所受的力变化时,通过对几个特殊状态画出力的图示(在同一图上)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动态的问题静态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问题易于分析处理。

4、图解法三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动态平衡指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始终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外一个力方向不变、大小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变,一般采用图解法。

图解法指在同一图中作出物体在若干状态下的受力平衡图,再由动态力的合成(或分解)图,利用三角形的边长变化及角度来确定某些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

5、整体法和隔离法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答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叉应用。

三、物体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研究临界极值问题 基本观点是物理分析和数学讨论相结合,即一般先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确定临界或极值条件,再根据物理规律列出各物理量间的函数方程式,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及作图的方法确定最大值、最小值或作用范围等。

四、电磁场中的平衡问题电磁学中的平衡问题主要有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平衡,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棒的平衡等例题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微粒以初速度v 与磁场垂直、与电场成θ角射入复合场中,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求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等于零B.大小为12mg,方向沿斜面向下 C.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例2.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小物体,m 1>m 2,如图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为m 1、m 2、θ1、θ2的数值并未给出D.以上结论都不对例3.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12..33.69A mgB mgC mg D练习1、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2的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劲度系数为k 1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放在物体上面,其下端与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想物体在静止时,下面弹簧承受物重的2/3,应将上面弹簧持上端A 竖直向上提高多大的距离?2、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 的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劈的斜面光滑且与水平面夹角为30°,现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小球与斜面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则:(1)当劈静止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多少?(2)若地面对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劈的支持力的k 倍,为使整个系统静止,k 值必须符合什么条件?3、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 和B(小球中央有孔),A 与B 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B 球与环中心O 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 、B 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成30°夹角,已知B 球的质量为m,求细绳对B 球的拉力和A 球的质量.4、两个质量均为0.4kg 的光滑球,其半径均为r=3 cm ,将其放置在光滑半球形碗底,半球形碗口各处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两球最终在半径R =8 cm 的光滑半球形碗底稳定后处于静止状态,求两球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3—2 力和运动--------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两课时)本专题是中学物理学体系的一条重要主线。

内容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知识与天体运动综合、振动与波等。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不仅能解答相关的力学问题,而且能解答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动力学问题等。

这些都是高考的热点。

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计算题,难度适中。

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灵活选用公式进行求解;掌握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复习圆周运动时应把临界值计算作为重点,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问题的切入点;振动和波中要掌握振动和波的图形的物理意义及特点条件p I E Wma F k ∆=∆==合合合,,自由落体典型运动 竖直上抛①是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运动运动特征 ②运动轨迹是曲线匀变速曲线运动 ①平抛运动 典型类型 ②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偏转等) 1.分析和计算常用的公式主要有v t =v 0+at , s=________ , v t 2-v 02=_____ ,t v v t v s t20+==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重要推论(1)任意两个相邻的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衡量,即_____1=-=∆-n n s s s(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202/tt v v v v +== (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0v 和末速度t v 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22202/t s v v v +=提示 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要注意这样几点:(1)符号确定:一般规定0v 的方向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方向),凡是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矢量为负值,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

(2)应用技巧: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到速度为零后再反向运动,如果整个过程加速度恒定,则可对整个过程直接应用矢量式,如竖直上抛运动,就可这样处理。

二、.追及与相遇问题的规律追及与相遇问题一般涉及两个物体,要选择同一参考系研究它们的运动情况。

(1)所谓“追上”或“相遇”是指两个物体同一时刻位于“同一位置”,据此可建立它们的位移方程。

(2)明确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是同时开始运动还是先后开始运动,由此建立时间关系方程。

(3)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通常是一个重要的临界条件。

对于追及问题要注意区分两种情况。

①速度大者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有最小距离;两者速度相等时恰能追上,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已超过被追者,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②速度小者加速追匀速运动的速度大者,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有最大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