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历年题A卷
成人高等教育《马哲》试卷(A)及答案
考生 答题不得过 此线密封 线系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成人高等教育20____-20____学年第___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 、主管和客观的关系D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胡C A. 客观性 B. 矛盾性C. 实践性D. 社会性3.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 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4、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C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 世界统一于精神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5. 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C A. 普遍的、永恒的联系 B. 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相对的、偶然的联系6. 意识的本质是BA. 各种感觉的综合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 .“绝对精神”的体现7.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DA. 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D.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 科学证明,人脑是C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B 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10.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D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1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 联系和发展 B. 发展和变化 C. 对立和统一 D. 联系和矛盾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B A. 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 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 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13.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 A. 农民播种小麦B.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 法官审理案件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考生 答题不得过 此线密封 线系班级姓名学号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1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哲历年真题都在这了包括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C.根本动力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川农马哲试题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1. 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B.现代西方经济学C.近代西方经济学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3. 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可知论 D.客观唯心主义4.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 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社会风气D、生产方式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A.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B.运动过程的结束C.运动的外在表现D.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A.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9.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10.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实践—认识—实践D. 概念—判断—推理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观点13.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C.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1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认识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有理性的外化15.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形式1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A社会历史性活动 B.感性的物质活动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18. 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A. 经验论的错误B. 唯理论的错误C.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20. 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A. 相对性B.绝对性C.全面性D.客观性21.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22.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劳动对象的质量C.生产工具的水平D.运输设备的状况2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C、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2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D.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25. 超额剩余价值是A. 不同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B.社会所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一个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6. 资本的本质是A.一定量的货币 B.一定量的生产资料C.投入到生产中的货币和生产资料D.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7. 不变资本是指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28.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通过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C.延长工作日实现的D.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29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3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B.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卷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所有年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本试卷共4大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3.请同学们将你的答题全做在答卷纸上,交卷时将试卷纸、答卷纸写明专业,学号和姓名;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2.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人民群众,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2. 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分别执行什么职能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材料在经济学说史上,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早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创立100多年以来的社会经济实践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这是在新形势下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于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而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请回答:1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2在现代化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2.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并分析其内涵;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
※ 37.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
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 38.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 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 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 39.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A卷) (注意: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作在试卷上无效!) 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答题纸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现代中国一位思想家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 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 理 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 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 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马哲考题及答案17套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7套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进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进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缘故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发必然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熟悉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熟悉进程确实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觉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查验和进展真理的进程6.区分社会的依照主若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成立在必然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定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必然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依照,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本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进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大体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因此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因此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大体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彼此规定、彼此作用的关系C.要紧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缘故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华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全然矛盾和非全然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信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假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致使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活着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全然不合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仍是精神23.我国现时期社会的要紧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掉队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体会和间接体会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的关系C.熟悉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类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依照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两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维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制造作用老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全然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制造历史的新时期,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依照社会规律制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大体适合C.大体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进展到一按时期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确信是A.内在地包括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确信B.不包括对个人作用的确信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确信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以下哪一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信,不多很多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进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大体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照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特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酷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自考马哲试题及答案(共五则范文)
自考马哲试题及答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自考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选项】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选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4.【题干】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选项】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5.【题干】“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选项】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答案】A6.【题干】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
【选项】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7.【题干】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选项】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答案】D8.【题干】“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
【选项】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答案】A9.【题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 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 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 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 AB 9.BCD 10.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_百.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 C2 A3 C4 A5 C6 C7 A8 B9 A 10 C11 B 12 D 13 B 14 B 15 C 16 A 17 A 18 C 19 A 20 B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选出两个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都不得分,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 CD2 ABCD3 ABCD4 ABD5 A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⒈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5分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2.5分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5分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5分⒉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1分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1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1分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1分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自考试题及答案马哲
自考试题及答案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客观世界答案:D2. 辩证法的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动态性D. 可知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系统性答案:A, B, C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包括哪些内容?()A.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B. 物质是运动的C. 物质是精神的产物D.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答案:A, B, D三、简答题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对立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质量互变规律指出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的变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现的。
四、论述题7. 论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
实践还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此外,实践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它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8. 分析下列案例,并说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解决问题。
案例: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居民对此表示不满,工厂管理层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马哲原理》2012年期末考试试卷(A卷)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2012 - 2013学年第一学期考试卷(A 卷)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类别: 必 修 考试方式: 闭 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首的表格内,否则不计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英国广播公司2000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C ) A 达尔文 B 爱因斯坦 C 马克思 D 牛顿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与时俱进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 科学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B )A 实践性B 物质性C 运动性D 客观性 5.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B )A 垄断资本主义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生产社会化D 经营管理社会化 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0.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 )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二、判断题(将你对下面题目判断为“√”或“×用“正确”或“错误”的表述词语填写在题首的表格内,否则不计得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任课老师:学号:姓名:答案: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
(2分)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
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2分)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
(2分)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2分)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
(2分)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
(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
(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
(2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
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2分)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前者承认世界万物的相互联系,而后者则孤立地看待世界万物;(2分)前者承认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而后者则以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万物;(2分)前者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甚至把它看成是万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后者则看不到事物的内在矛盾性,以致把事物的发展归结为外部推动力的作用。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古希腊哲学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
A. 哲学思想的终结B. 哲学思想的开始C. 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D. 人类思想的顶峰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英雄人物B. 人民群众C. 经济基础D. 政治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客观性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
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社会制度D. 社会关系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
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包括()。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A. 物质生活的丰富B. 精神生活的充实C. 社会关系的和谐D. 个人能力的提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1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
14.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观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 A3. C4. B5. 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6. ABC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三、简答题答案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A、人和自然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P61)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1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P44)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3.实践的主体是(B,P56)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所有的人D、人的意识14 、实践的客体是(D,P56)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人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5、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是(C,P67)A、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P92)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P86)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8、上层建筑是指(D,P93)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9、社会形态是(B,P97)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20、社会革命根源于(D,P106)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1、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P134)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P140)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价值量不同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P151)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P147)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P154)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6、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P191)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7、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实质上又是一个(B,P103)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2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P228)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29、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D,P235)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按劳分配D、实现共产主义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P207)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进行阶级斗争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包括(ABC,P8)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美国实用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P3)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联系的基本特点有(BCD,P35-36)A、必然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多样性4、价值的特性包括(ABCD,P71-72)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BCD,P89)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者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CD,P40-41)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7、感性认识包括的三种基本形式有(ACD,P61)A、感觉B、判断C、知觉D、表象8、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ABC,P86)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人的社会思想9、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CD,P129)A、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B、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1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P91/92)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P49-50)【答案要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与答案及评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科学性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可知与不可知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连续性和间断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0、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生产力,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说明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11、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的等价物C、一般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1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经济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1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统治的主要途径是A、通过“个人联合”B、通过“参与制”C、通过人事参与D、开办股份公司1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即事物的客观规律C、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4、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固定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D、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二、多项选择题答案: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什么是物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有哪些?2、简述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辨证关系。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产物C. 抽象概念D. 人的感觉答案:A3.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形而上学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个人意志B. 经济基础C. 政治制度D. 文化传统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D. 认识的唯一目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过程包括()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直接认识D. 间接认识答案:A B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体现了()A.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的绝对从属性C. 社会意识的相对从属性D. 社会意识的绝对独立性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一切现象的基础。
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推动社会的发展。
10.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马哲考题及答案1-7套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7套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1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工大 2005 年 秋 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 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第一页的该题答案表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否认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①唯心主义。
②二元论。
③诡辩论。
④不可知论。
2、“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①否定静止的相对性。
②认为静止状态实际是不存在的。
③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④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①决定性。
②预见性。
③能动性。
④主动性。
4、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①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②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④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唐诗体现的哲学是:①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①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第 1 页 (共 5 页)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②是否承认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④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是有规律的。
7、作为质和量之统一的度是指:①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
②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③把事物内部诸要素统一的结构。
④关节点或临界点就是事物的度。
8、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①矛盾的观点。
②一分为二的观点。
③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
④对立统一的观点。
9、偶然性对于事物的发展过程:①不起任何作用。
②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③起决定的作用。
④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10、认识的本质是:①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主体对客体的创造。
③在人脑中对客体的选择与重构。
④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客体是:①精神的创造物。
②客观事物。
③物质。
④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①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②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③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④执行计划,付诸实施。
13、“有用就是真理”的真理观,其错误在于:①认为真理是有用的。
②真理是客观的,没有有用和无用之分。
③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
④认为能够满足人们主观需要的就是真理,即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14、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①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②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③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性。
④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5、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①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②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③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④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16、国家的本质是:①阶级调和的机关。
②为全民服务的机关。
③处理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
④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试题:1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②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③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8、经济基础是:①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③一定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④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9、“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①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②社会发展是纯粹的自发的过程③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④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0、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①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②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
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④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前的字母填入第一页的该题答案表内。
每小题1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①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③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
⑤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2、意识的本质是:①人脑的机能。
②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③动物的心理活动。
④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⑤“绝对观念”的产物。
3、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①人不能创造规律。
②人不能消灭规律。
③人可以完善规律。
④人可以认识规律。
⑤人可以利用规律。
4、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同一性是:①矛盾的同一性。
②绝对的等同。
③包含差别的对立的同一性。
④不包含变化的同一性。
⑤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
5、在下列各项中,哪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①实事求是。
②提纲挈领。
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④牵牛要牵牛鼻子。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6、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中,偶然性:①存在于必然性之中,通过必然第2 页(共5 页)性表现出来。
②背后不一定总是隐藏着必然性。
③总是和必然性相联系。
④只存在于社会现象当中,自然界不存在偶然性。
⑤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7、实践的基本特征是: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辩证性。
④存在性。
⑤社会历史性。
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②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③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④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⑤符合已有理论的就是真理。
9、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
这句话的观点是说:①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②有用的就是真理。
③符合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
④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就是真理。
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
10、分析和综合的关系是:①相互联结的关系。
②它们在认识上的作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③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④都有各自的客观基础。
⑤互相包含的。
11、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①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②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实践是人脱离社会的活动。
④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⑤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12、文化的功能表现为:①知识继承的功能。
②对人教化的功能。
③构成民族理论。
④塑造民族心理。
⑤具有社会发展功能。
13、生产关系的体系中包括: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②劳动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③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④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关系。
⑤产品分配关系及由它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1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有: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③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④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矛盾。
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15、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①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②国家政试题:权和哲学。
③经济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
④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16、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①排斥主体选择性的决定论。
②机械的决定论。
③坚持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决定论。
④与旧唯物主义相同的决定论。
⑤坚持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决定论。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
每小题6分,共12分)1、矛盾就是对立,斗争就是发展。
第3页(共5 页)2、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材料2:克拉底鲁说:“一个人连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材料3: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请分析:(1)指出材料1、2、3的各哲学性质。
(2)说明材料3的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第4 页(共5页)试题:试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说明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论述的正确性。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