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大坝变形监测精度探讨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对于预测和评估大坝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并分析其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修正和数据分析。
数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的误差控制,如测点安装、传感器选择、数据传输和存储等。
数据修正主要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包括常规误差修正和特殊误差修正。
常规误差修正包括温度修正、大气压力修正等,特殊误差修正包括周围地质环境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修正。
数据分析主要是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分析,以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和规律,判断大坝的安全性。
1.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如均值、方差、相关性等,来判断数据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3. 空间插值方法:对不同观测点的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获取整个大坝的变形情况,并进行绘图和可视化分析。
4.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大坝变形进行模拟和预测,以评估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应用领域包括大坝安全监测、土建工程和地质灾害研究等。
在大坝安全监测中,通过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大坝的变形情况,预测和评估大坝的安全性。
在土建工程中,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可以用于评估和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可以用于研究地壳运动和地质灾变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研究方向包括数据融合方法、模型优化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等。
数据融合方法主要是将不同观测方法和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优化方法主要是对数值模型和统计模型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
人工智能方法主要是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对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度。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大坝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调控和控制洪水的工程设施,对于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大坝的变形监测是对大坝运行过程中变形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大坝的变形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大坝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大坝变形监测的要点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坝变形监测的关键内容和方法。
1. 监测点的选择:大坝的变形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用以观测变形和位移。
一般来说,应选择大坝的关键部位和重要结构进行监测,如坝顶、坝基、坝身等。
还需要根据大坝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如测绘法、水准法、GNSS等,以便实现精准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2. 监测参数的确定:大坝变形监测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监测参数,如位移、变形速率、变形形态等。
位移是指某一点在空间上的位移情况,可以用来描述大坝的整体位移状况;变形速率则是指位移的变化率,反映变形发展的快慢;变形形态则是指大坝的变形变化情况,如沉降、倾斜、收缩等。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可以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对策。
3. 监测频率和持续性:大坝的变形监测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并保持一定的监测频率,以便实时掌握大坝的变形情况。
一般来说,监测频率应根据大坝的重要性和变形情况的变化程度来确定,对于重要性较高的大坝,监测频率可以适当增加,以确保及时发现变形问题。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大坝变形监测所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监测结果。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存储、传输和格式转换等,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专门的软件来完成。
数据分析则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中找到变形的规律和趋势,为大坝的安全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预警机制和处理措施:大坝变形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大坝的变形问题,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警机制包括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处理措施则是在发生变形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大坝变形监测与分析研究
大坝变形监测与分析研究摘要:大坝安全监测,重点在于变形监测,选择了合适的变形监测方法,才能得出可靠的观测数据,有了可靠的观测数据,才能准确地判定大坝的安全性。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大坝变形监测技术,最后,对大坝变形监测与分析的一些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分析引言水库溃坝事故的频发,不仅对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面对溃坝事件带来的巨大损失,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大坝的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采用监测技术对大坝坝体进行变形监测,测出大坝上各点的位置变化,才能分析大坝安全运行状态,并建立大坝的变形预测模型,实现大坝变形的定量预测。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大坝的异常变化,对其安全性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常用的大坝变形监测技术1、GPS监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方面的应用是对测量技术的一个巨大变革,它可以在测站点不通视的情况下,对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同时进行测定,并且观测精度高。
与传统的变形监测技术比较,GPS监测技术不仅具有操作简便、全天候、高精度、速度快等优势,而且GPS监测技术将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结合,从而实现了对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分类管理,最终达到变形监测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目的。
1998年,我国的隔河岩大坝外部变形首次采用GPS自动化系统,对坝体表面的各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测量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其监测效果相当理想。
2、常规大地测量技术常规大地测量技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广泛应用。
这种测量技术最主要的就是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对观测点上的坐标以及高程等信息来监测变形幅度。
这种测量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能够测量出大坝整体变形的状态,并且在灵活性方面也比较强,不论什么形式的变形体都可以进行,能够提供出绝对的变形信息。
但是有利也有弊,它的缺点在于,在野外工作量方面要大很多,而且观测的时间也较长,受地理环境的严重影响,在进行连续监测或者自动式的全天监测中也较为困难。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坝工程的建设在水利、电力、交通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大坝的安全与稳定是保障工程生产和全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
对大坝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的要点,以期为大坝监测提供参考。
一、监测对象大坝的变形监测以大坝结构变形为观测对象。
大坝结构变形主要包括平面位移、垂直位移、倾斜等。
对大坝的温度、湿度、地下水位等情况也需要进行监测。
这些参数的监测可以帮助工程人员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二、监测要点1. 监测设备选择大坝变形监测需要使用专门的监测设备,如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
在选择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精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等因素,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点布设监测点的布设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着重要影响。
监测点应根据大坝的结构特点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布设,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大坝的变形情况。
应注意选取不同高程、不同部位和不同方向上的监测点,以全面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
3. 监测频率和时长监测频率和时长是指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和监测时间长度。
对于大坝的变形监测,监测频率应根据大坝的重要程度和变形情况的复杂程度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重要大坝,监测频率应该较高,以便及时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
监测时长则应根据大坝的使用年限和变形情况的发展趋势而定,保证可以及时发现变形问题。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大坝的变形监测数据量大且复杂,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在数据分析方面,需要利用专业的监测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向工程人员报告。
5. 预警与处理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及时向相关工程人员通报,特别是对于异常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预警。
如何进行大坝变形监测与分析
如何进行大坝变形监测与分析大坝作为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地质地貌的变化,大坝的变形情况也在不断发生。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大坝变形监测与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大坝变形监测与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技术。
首先,大坝变形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大坝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灾害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和数值模拟法。
测量法是最传统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大坝上布置一系列测量点,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测量,可以获得大坝的实时变形数据。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和测斜仪等。
这些测量仪器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大坝的微小变形。
同时,通过将变形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大坝的长期变形趋势,并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
遥感法是利用卫星或飞行器上的遥感设备对大坝进行监测。
通过获取遥感图像,可以观察到大坝的表面特征,如开裂、滑坡等,从而判断大坝的变形情况。
遥感法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周期短等优势,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和山区环境的监测。
然而,由于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有限,其对于大坝局部细微变形的观测能力相对较弱。
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的数学计算方法。
通过对大坝的结构和材料进行建模,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大坝工作负荷作用下的变形和变应力情况。
数值模拟法具有高效、经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全面了解大坝的变形特性。
但是,数值模拟法对模型参数的选择和边界条件的设定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
基于上述变形监测方法,大坝变形分析是进一步研究大坝变形特性的关键一步。
大坝变形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常见的变形分析方法包括形变分析、应力分析和破坏机制分析。
形变分析是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研究大坝的变形特性。
形变分析主要包括位移分析、变形速率分析和变形模式分析等。
位移分析可以提供大坝特定点位的位移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大坝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形。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1. 引言大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准确处理和分析可以提供对大坝结构变形和安全状况的准确评估,为大坝维护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2.1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采集大坝变形监测数据采集通常通过传感器、变形仪和测量仪器进行,如应变计、位移计、水净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采集大坝各个部位的变形数据,包括张力、压力、位移等。
2.2 数据预处理在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之前,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这一步通常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校正和数据降噪等。
数据清洗可以去除异常值和无效数据,数据校正可校准传感器的误差,数据降噪可以去除噪声干扰。
2.3 数据分析与建模数据分析是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变形分析等。
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变形数据的平均值、方差和相关性等参数。
趋势分析可以研究变形数据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变形分析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建立与大坝结构变形相关的模型,并通过数据拟合和数据验证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3.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3.1 大坝安全评估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为大坝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对变形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得出大坝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这样的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维护和管理策略,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大坝的稳定和安全。
3.2 大坝维护与管理利用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大坝的健康监测和维护管理。
通过定期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
这样可以延长大坝的使用寿命,提高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
3.3 大坝设计与建造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大坝设计和建造过程中。
通过对变形数据的模拟和仿真分析,可以得到关于大坝结构变形的预测结果。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引言:大坝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结构,它承担着调节水流、防洪、发电等多种功能,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大坝的使用时间长、工作环境复杂等原因,大坝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变形现象。
因此,对大坝的变形进行监测十分必要,而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则能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一、大坝变形监测数据概述大坝的变形监测数据通常包括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沉降位移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也可以通过定期测量的方式获取。
在获取这些监测数据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以便及时发现大坝变形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方法1.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整体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可以获得大坝变形的一些基本统计量,如平均值、标准差、极差等,从而判断大坝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来探索大坝变形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如年龄、水位变化、降雨量等。
2. 趋势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方法是利用大坝变形数据的变化趋势来判断其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大坝的变形是否呈现出增长或减小的趋势,并根据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常见的趋势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指数平滑法等。
3. 频谱分析方法:频谱分析方法是利用大坝变形数据的频谱信息来判断其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频谱分析可以将时域的变形数据转化为频域数据,从而揭示出变形数据中的主要频率成分。
通过对频谱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大坝变形的周期性变化,并判断其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三、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
在数据清洗中,我们需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以消除测量误差和干扰。
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监测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出来的过程。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大坝是水力工程中重要的建筑物,用于蓄水、防洪和发电等目的。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水压和土体的作用,大坝可能会发生变形,导致其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
因此,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在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坝变形监测技术1. GP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测量的技术,可用于测量大坝的位移变形。
通过安装在大坝上的GPS接收器,可以精确测量大坝的坐标变化,并实时监测其变形情况。
通过GPS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大坝的变形趋势,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2. 建筑物振动监测技术:震动传感器和振动检测设备可用于监测大坝的振动情况。
通过安装在大坝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大坝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模态等参数,从而判断大坝的结构变形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监测大坝的状况,并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和评估。
3. 应变监测技术:应变测量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大坝结构的应变情况。
通过在大坝表面安装应变测量设备,可以获取到大坝不同部位的变形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大坝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大坝是否存在变形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二、大坝变形数据分析1. 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到的大坝变形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去噪,排除异常值和干扰因素。
然后,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适当的数据库。
接下来,可以利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来分析大坝的变形趋势、变形速率等参数,以及变形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降雨量、温度等。
2. 变形预警与预测:通过对大坝变形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变形的预警模型。
根据大坝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参数,可以进行变形预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变形趋势,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大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结构健康评估:通过大坝变形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大坝进行结构健康评估。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大坝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承担着调节水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变形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从变形监测的要点进行分析,并阐述其重要性。
大坝的变形监测首要要点是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监测、GPS监测、液位监测等。
在选择监测方法时,需要考虑监测的效果、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一般来说,全站仪监测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的监测数据,适用于大坝整体的变形监测;GPS监测适用于大范围的变形监测,可以监测地表运动的整体变形;液位监测适用于监测大坝水位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水位异常,预测大坝的可能变形。
大坝的变形监测还需要注意监测周期和频次。
监测周期可以根据大坝的泄洪情况、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大坝在泄洪期间会出现较大的变形,这时监测频次要加大;而在干旱期间,监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
监测频次的设置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大坝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预警。
大坝变形监测需要重视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监测得到的数据是变形情况的直接反映,但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是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变形监测数据,可以采用滤波、去除异常值、数据拟合等方法进行剔除和处理,以使数据更加准确、可靠,并提取出对大坝变形有重要意义的信息。
大坝变形监测要点还包括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监测数据的分析要结合大坝的设计参数、历史变形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大坝目前的变形情况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大坝存在异常变形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和修复,以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大坝的变形监测是确保大坝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变形监测中,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控制好监测周期和频次、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分析,以及及时应用监测结果,都是保证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要点。
通过合理的变形监测,能够及早发现大坝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从而确保大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大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之一,用于调节水流、防洪和发电等功能。
由于长期受水压和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大坝的变形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进行分析。
大坝变形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大坝结构的变形情况,判断其是否安全稳定。
变形监测可以通过各种监测设备和方法实施,常见的包括水平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和应变监测等。
水平位移监测是大坝变形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由于大坝长期承受水压力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导致大坝可能发生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监测可以采用全站仪、全站监测系统、GPS等设备,监测大坝不同位置的水平位移情况。
水平位移监测需要根据大坝的特点和结构进行合理布设监测点,以覆盖大坝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可能的危险状况。
沉降监测是大坝变形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坝的地基可能会因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变形,因此需要进行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可以采用测级仪、水准仪等设备,监测大坝不同位置的沉降情况。
沉降监测需要根据大坝的地基特点,布设沉降监测点,及时发现地基沉降引起的大坝变形情况。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大坝是一种用于建设水力发电站、灌溉系统以及防洪系统的重要工程结构。
由于其作用的重要性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工程师们需要对大坝进行定期的变形监测,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危险状况。
本文将探讨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的要点,并阐述如何进行监测以及如何应对监测结果。
大坝的变形监测的要点之一是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不同类型的大坝需要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
例如,混凝土重力坝需要使用测量仪器来监测水平和竖向位移,而拱坝需要使用光纤传感器来监测变形。
另一个要点是确定监测量及其精度。
监测量包括坝顶高程、坝顶水平位移、水平渗漏量等。
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设备的精度和监测量的要求。
对于关键的监测量,应该优先考虑使用高精度仪器来监测。
大坝的变形监测还需要考虑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应该根据大坝的类型、用途、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大坝的变形监测应该以季度为单位进行。
对于地貌条件比较复杂,易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区域,应该加强监测频率。
大坝的变形监测还需要考虑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
采集的数据需要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并使用特殊的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该执行统一的标准和程序,以保证数据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最后,大坝的变形监测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根据监测数据的结果,工程师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避免大坝的不稳定和危险状况的发生。
这些措施可以是监测数据的重新调整、定期的维护和修缮、增强地基等。
综上所述,对于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需要注意以下要点: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确定监测量及其精度;考虑监测频率;进行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这些要点的考虑和实施,可以确保大坝的安全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摘要:随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坝的安全性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坝的变形监测技术对于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见解,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引言:大坝的变形监测是大坝工程运行中的重要环节。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大坝的安全性、延长大坝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目前大坝变形监测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包括传统的监测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监测技术。
一、传统的大坝变形监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一种传统的监测方法,通过在大坝上设置水准点,利用水准仪测量大坝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地面条件稳定,监测周期长,无法实时获取数据等局限性。
2. 控制网法:控制网法是利用位移检测仪和控制观测点组成的控制网,实时监测大坝的位移变化。
与水准测量法相比,控制网法可以实时获取大坝的位移数据,但需要设置大量的监测点,增加了监测的复杂性和成本。
二、新型大坝变形监测技术1. GNSS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大坝变形监测技术,通过在大坝上设置GNSS接收器,实时获取大坝的三维位移信息。
相比于传统的监测方法,GNSS技术具有监测精度高、监测周期短、数据实时性强等优势,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 雷达干涉技术:雷达干涉技术是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监测方法,可以获取大坝表面的微小变形情况。
雷达干涉技术具有高精度和大范围监测的优势,但存在对地形、气象等环境因素的依赖性。
3. 激光测距技术:激光测距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器对大坝进行扫描,实时测量大坝表面变形的方法。
该技术具有高精度、非接触式等优点,但对大坝表面光学特性和环境光的干扰比较敏感。
三、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1. 安全性评估:通过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大坝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大坝的不稳定和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及方法研究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及方法研究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承担着调节水资源、防洪抗灾、发电等多种功能。
然而,大坝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其变形甚至破坏,因此,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及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坝变形监测的意义大坝变形监测是指对大坝结构和地质环境进行全面、长期的监测,以评估大坝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服务性,制定相应的维护和管理策略。
通过大坝变形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大坝的正常运行和服务功能。
二、大坝变形监测技术1. 定点位移法:通过在大坝上布设一定数量的传感器,测量大坝不同位置的位移变化,以判断其变形情况。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光纤传感器、全站仪等。
2. 微波干涉测量法:利用微波波束穿过观测区域,通过探测器测量出波束穿过区域的相位变化来精确测量大坝的变形情况。
3.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图像、航空摄影等遥感数据,通过影像计算和变形分析算法,实现对大坝变形情况的遥感监测。
4. GPS测量法:通过GPS接收器测量大坝上不同点的坐标变化,以判断其变形情况。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受到建筑物遮挡、信号延迟等因素的影响。
5. 振动监测法:通过在大坝上布置加速度计等振动传感器,测量大坝振动变化情况,以判断其变形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对大坝整体和局部振动进行监测。
三、大坝变形监测方法1. 实时监测:通过对大坝进行连续、实时的监测,及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可以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收集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定期监测:定期对大坝进行监测,通过传感器测量位移变化、进行遥感监测等,评估大坝的变形情况和安全性。
可以设置定期巡检人员,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检查和校准。
3. 应急监测:在大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地震等突发事件后,及时进行大坝的变形监测,以评估大坝的破坏程度和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四、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1.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收集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探析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探析大坝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水利建筑物,它们既能够对洪水进行调节,还能够提供水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大坝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大坝在受到水力荷载等作用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因此,对大坝的变形进行监测非常必要。
目前,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监测方法和新型监测方法。
传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观测法、水准高程法、全站仪法、导线测角法等。
其中,物理观测法是最早使用的监测法之一,它主要通过在大坝表面设置水准点和测斜点,采用精密测量仪器实时监测大坝的变形状况。
该方法相对简单,设备要求不高,但需要在大坝施工前进行布设,不利于现场应急监测。
水准高程法是利用水平定位和高程测量原理,通过重复测量大坝顶部或坝底拱顶的高程,来判断大坝是否发生变形。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需要频繁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费用较高。
全站仪法是通过使用高精度、高速度的全站仪,对大坝进行精密的三维测量。
由于设备精度较高,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观测,因此使用广泛。
但该方法设备价格较高,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导线测角法是通过在大坝上吊针架,然后使用测角仪测量吊针架的倾斜度来获得大坝的倾斜度。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然而由于针架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不如其他方法,所以其应用较为有限。
新型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遥感监测法、激光雷达监测法、振动传感器监测法等。
其中,遥感监测法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大坝进行定期的遥感图像获取和处理,以获得大坝的变形信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实现大范围高效的监测,但其精度和实时性有待提高。
激光雷达监测法则是通过利用激光雷达测量仪器,对大坝进行三维测量。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可以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设备获得大量数据,同时也可以避免人工测量的误差。
但这种方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模型,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振动传感器监测法则是通过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到大坝上,从而获得大坝的振动信息。
由于振动传感器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广、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大坝变形监测及变形预测方法研究
大坝变形监测及变形预测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大坝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坝承载着人们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大坝的变形监测及变形预测是大坝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坝变形监测及变形预测的方法,并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大坝变形监测方法1. 视觉监测方法:利用摄像机等设备对大坝进行实时拍摄和监测,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来分析和识别大坝的变形。
这种监测方法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强等特点,但对环境光线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
2. 位移监测方法:利用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对大坝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这种监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大坝的变形情况,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但设备成本较高。
3. 振动监测方法:通过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大坝的振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振动数据来分析大坝的变形情况。
这种监测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大坝变形的情况,但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二、大坝变形预测方法1. 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建立大坝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计算和模拟分析方法来预测大坝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大坝的结构和特性,通过模型的计算得出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但建立数学模型需要充分的大坝数据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2. 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大坝变形与一些影响因素的关系,通过分析预测模型来预测大坝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势,但需要充分的历史数据支持。
3. 人工智能方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大坝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学习和适应新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灵活性。
三、有效解决方案1. 综合监测方法:结合多种监测方法,如视觉监测、位移监测和振动监测等,综合分析大坝的变形情况,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系统,及时对大坝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预警和反馈。
大坝变形监测体会
但在变形监测中普遍存在观测环境潮湿,致使设备金属部分生锈,电气部分绝缘降低,监测不能正常连续工作;观测设备受到外界条件干扰严重(视准线受折光影响,垂线和引张线受风、冰霜冻结、人为和动物碰撞等);有的测点采用焊接钢架结构,由于金属蠕变或内应力变形,带来很大的误差,使观测资料失真;有的测点基础混凝土因冻胀变形,出现坝体抬高等问题;多数大坝缺少首次蓄水监测,大部分都未测得蓄水前及蓄水期间的观测资料,即无蓄水前的基准值,往往是在蓄水后若干年才从头开始,其基准值是相对某一水位的数值;给资料整理与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上述问题不仅影响变形监测的精度,还影响大坝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花很大力量解决后,监测资料又不连续,有的至今仍在困扰着变形监测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现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大坝变形监测中出现的环境潮湿、设备受各种外界条件干扰、折光影响、测点变形、蓄水期前很少测得大坝监测的基准值等同题相当普遍。
实践证明,对这些问题解决好的.其变形观测工作就开展得正常。
否则.不但监测自动化实现不了,就是人工观测也难以顺利进行。
在资料整理和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就更多了。
因此在大坝监测的各个环节均应给予重视.使大坝监测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的探讨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的探讨1 引言大坝安全监测(Safety Monitoring of Dams)是通过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对大坝坝体、坝基、坝肩、近坝区岸坡及坝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和观察。
大坝变形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仪器通过一定的观测手段量测出某点某一时刻的位置与起始位置的变化量,包括大坝、电站厂房、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基岩和滑坡体变形监测以及现场巡视检查等。
将这些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可以直观地反映大坝的工作状态。
由于大坝变形监测在监视大坝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越来越受到水利水电工作者的重视。
2 大坝变形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 大坝变形监测发展现状大坝安全监测是伴随水利水电工程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涉及电子、光学、传感器、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
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原型观测阶段(1891 年~1964 年)。
观测水平只停留在对大坝原型中设置的观测仪器进行现场测量,从而获得一些可以反映大坝结构状态的参数值,原型监测的重点是检查设计,改进坝工理论。
原型观测阶段的典型代表国家主要有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坝位移观测,美国的温度观测、扬压力观测、应力及应变观测等。
在此阶段我国的大坝观测才刚刚起步,观测仪器以进口为主,发展相对落后。
第二个阶段为大坝安全监测阶段(1965 年至今)。
由于大坝失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逐步将大坝安全运行作为主要目的,专业名词也由“观测”发展为“监测”。
尤其是近20 多年来,不仅将安全监测走上正轨而且自动化监测技术飞速发展。
国外的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始于上世纪60 年代末,日本率先将监测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应用于三座大坝;70 年代后期,意大利实现了模拟计算机和遥测垂线仪的变形监测;80 年代初,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多个大坝上引入了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
我国在自动化监测技术研究方面也不甘落后,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第一批自动化监测项目正式实施,但是由于采集系统在稳定性、兼容性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项目被迫中断。
石塘大坝变形监测中几个问题探讨
石塘大坝变形监测中几个问题探讨
林国良
【期刊名称】《水力发电》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浙江省瓯江支流上的石塘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系统于1989年陆续投运.但该系统存在着测站潮湿、视准线观测精度偏低、视准线与垂线测值有较大差异等问题.采用沥青堵漏、向外排水、设防风门、挂灯炮干燥等措施解决了潮湿问题;采用增加半测回重复读数次数、利用高倍率视准仪、改善观测方法等措施提高了观测精度.据观测资料分析,视准线测出的位移值不真实,而正垂线观测的位移值比较真实,应对视准线进行更新改造.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林国良
【作者单位】紧水滩水电厂,浙江云和,3236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7
【相关文献】
1.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中的几个问题 [J], 彭虹
2.大坝变形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宋恩来
3.石墉大坝变形监测中几个问题探讨 [J], 林国良
4.石塘大坝变形监测精度探讨 [J], 廖寿坤
5.非预防专业中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探讨 [J], 张宪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大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对于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大坝长期承受地壳运动、水压力和自重压力等多重力的作用,会导致大坝的变形和破坏,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大坝的变形进行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坝的变形监测主要包括变形量的测量与分析以及监测结果的评估与控制。
以下是进行大坝变形监测的要点分析。
1. 安全监测点选择在大坝变形监测中,选择合适的安全监测点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通常应选择大坝的上游和下游两侧、顶部以及大坝体内部位于压力区域的监测点。
同时应考虑到大坝的地质结构、设计特点和建设工艺等因素,合理布置监测点,确保监测点的代表性。
2. 测量方法选择大坝变形通常采用基准点和监测点相对的测量方法来进行,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水准测量和倾斜仪测量等。
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监测要求和环境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3. 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点的布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监测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也可以通过手动测量的方式进行。
监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清理、分析和评估等步骤。
数据清理是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规范,去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
数据分析是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变形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评估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判断大坝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4. 监测结果评估与控制基于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果,可以得出大坝的变形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大坝的安全状况。
如果大坝变形超过了规定安全范围,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进一步发展,保证大坝的安全性。
控制措施包括减压放水、增加监测点、加固修复等,以保证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坝的变形监测是确保大坝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一、引言大坝工程是现代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环境、防洪抗旱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坝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形,进而对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大坝变形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坝变形监测方法概述1. 测量方法大坝变形监测主要通过测量方法获得数据。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NSS测量、测斜仪测量、应变仪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大坝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倾斜、变形等数据。
2. 数据采集通过测量方法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采集并进行存储。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包括手动采集和自动采集两种。
手动采集需要人工记录数据,而自动采集能够实时获取数据,并且存储在数据库中。
三、大坝变形数据分析1. 数据处理与校正收集到的大坝变形数据往往存在一些误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平差、数据对齐等。
校正过程中需注意系统误差的消除和仪器标定的准确性。
2. 变形分析方法对于大坝变形监测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变形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常见的方法包括:位移分析、倾斜分析、变形率分析、形变特征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大坝的变形特征和趋势,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四、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1. 传统方法传统的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分析和经验判断。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但是对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且时间成本较高。
2. 自动化方法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方法应用于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中。
例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类和异常检测,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潜在的变形规律等。
这些方法能够减少人工处理的工作量,提高处理效率。
3. 网络方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研究也开始应用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
通过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和监测,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评价位移测值的精度, 是为大坝安全监控提供可靠信息 权由公式 P —C / S 计算( C取 l k m, S为各测段路线长度, 以k m 的必要工作, 下面用每测站高差中数中误差和最弱点沉陷位移中
计) , 平差后各期网点高程中误差及单位权中误差 n 尢 表1 , 从表 1 误差二个指标来衡量沉陷监测精度。 可以看出, 平差后各 网点在各期的高程中误差符合±1 . 0 mm的
线、 左右坝头倒垂线与 9 号坝段正、 倒垂线等项 目 组成, 坝区变形
水准网用于监测坝区竖向变形和校测沉陷工作基点变位, 坝顶沉 陷与视准线项目分别用于监测坝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位移与竖向位移, 左右坝
头倒 垂测站用于监测 两坝 头变形 和 校测视 准 线工 作基 点变 位 , 9 号坝段正 、 倒垂 线项 目用于监 测坝体挠 度 。 2 变形水 准网精度分析 2 . 1 变形 水准网布置和观 测 坝区变形水 准网 由一个 大的闭合环组 成 , 共 包含 6 个 水准 网 点, 如图 1 所示, 其中 L t 、 L 3 、 D Q 三 点 位于 右岸 , 距 大 坝 直线距
图 l 石塘大坝 变形水准网示意
L 2 2
—
减少一些外界条件 离分别为 1 1 8 0 m、 1 7 5 m、 8 3 2 m ̄ l 、 L z z 、 L l 三点位于 左岸 , 距大 坝 行往返观测。为了使每次观测条件基本相同, 的影响, 往返测均采用固定仪器和标尺、 固定测站和立尺点; 因为 直线距离分别为 1 2 1 6 m、 1 2 6 0 m、 1 7 9 m。b 、 L l 两点用来直接监 量距方便, 为了保证观测精度, 对测站上的技术要求尽量 测大坝坝顶沉陷, I ) Q 2 系二等施工控制网点, 变形水准网的起始 视线短 , 规定前后视距差4o . 3 m、 前后视距累积差≤l m、 值通过联测该点获得, 网点间高差最大值约为 1 9 m。6 个水准点 接近一等规范, 基辅差4o . 3 m m, 要求单站两次所测高差之差4o . 5 m m、 符合水 中, L z t 、 L 2 点所在地覆盖层较厚, 均采用了深埋钢管标, 埋设时
分三步走的技术策略, 是循序渐进的可靠和稳妥的方法。与 教授著作 : 石油无机起源说。( 赵霞飞译。反对石油有机起源假 此同时应该积极研制有关开采水合物的专用设备和器具。 说一书。1 9 5 8 年,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建议四: 派出一定钻井力量勘探开发非生物源油气 , 扩大我
国油气 资源领域 。
丁 7
式( 式中△为测段往返测高差
注: 为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 单位为 n 1 m。
不符值 , 以I T U T I 计, s 为测段长度, 以k m计; N为测段数) 来评定
变形水准网外业观测成果精度即每 k m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 第 1至 第 4期 评 定 结 果 分 别 为 土 0 . 4 3 m m、 土0 . 3 9 m m、 ±0 . 3 6 m m、 土0 . 4 5 m m, 符合士0 . 4 5 m m的规范要求。
学钻探 会议上公布 了这一 巨大 发现 , 即在该超深井钻测 井底压强
处于西北太平洋水深 6 0 0 0 m矿产结核, 其丰度极高, 又都是 为 1 1 5 0 0 MP a 时井下压力为 3 0 0 0 MP a 的情况下 , 发现了。 不该 稀有矿种。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所已经勘探了 1 5 ×1 0 k r n z 矿产 出现的裂取出了碳氢化合物” ( 原苏联地质部部长 Y - 八 克兹洛
+0 . 3 4 m m、 一1 . 0 6 m m, 小于土0 . 2 m m ̄ / [ n ] 或 ±1 . 0 m m ̄ / [ s 一
( 式中[ n ] 值为 8 0 站、 E s 3 值为 3 . 0 6 0 k m) 即土1 . 7 5 m m 的限差要
求。
按照 m a 一、 / ,
非生 物源石油与 天然 气 ( A b i o g e n e t i c O i l a n d G a s ) 从 理论 变
第二步: 用石油钻井经验从滨海地区施工海边大位移水平定 成现实, 历经达 3 0 ~4 o年 , 终于从假说变成事实, 令我们深思。 向井, 用近海完井工艺 , 可能要安全的多 ; 但更重要的是它给人类带来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信息, 即地球深 第三步: 积累了地面, 近海洋地面完井、 开采经验后 , 才能试 部蕴藏的油气。将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洁净能源 , 带来无比光 采海上的丰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明的远景。再有怀疑, 敬请参考前苏联科学院 H . 八 库德良采夫
维普资讯
总第 1 0 8 期 2 0 0 5 年第 5 期
西部探矿 工程
WF  ̄ q T- - CH1 NA EXPLORATI ON ENGI NE ERI NG
s e r i e s No . 1 0 8 Ma y .2 0 0 5
序均采用“ 后、 后、 前、 前” 的观测顺序 , 这样可提高观测速度 , 相应 返之间的时间间隔, 消除了每测站因观测时问长而 在首次观测前, 用S 3 水准仪草测整个水准路线, 选定测站和 地缩短了往、
水准尺的永久置放位置, 水准路线总长达 3 . 0 6 0 k m. 测站总数为 产生的系统误 差 。
参考文 献 :
非生物原油气的存在 , 将为人类带来新洁净能源的希望。 非生物源油气的假说已经在世界上争论了 3 O 多年, 终于在
E l i 刘广志. 关于逐步开展四大地球科学工作的建议[ M] - 地质出版社,
2 0 03 , 6 .
1 9 8 2 年在前苏联摩尔曼斯克科拉半岛钻进 的 C G一3 大陆科学钻 [ 2 ] 刘广志. 非生物源石油天然气的存在是人类崩之不竭的沽净能源
探超深井所证实。前苏联 1 9 8 8 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四届 国际科
[ J ] . 中国工程科学, 2 0 0 0 , 5 .
维普资讯
2 0 0 5 年
第5 期
廖寿坤: 石塘大坝变形监测精度探讨
3
溢流坝段 , 3 号为装配场 坝段 , 4 ~6号为 主厂房 坝段 , 7 ~1 0号为 溢流 坝段 , 坝基地质 为凝 灰岩 , 水 库正 常 蓄水 位 1 0 2 . 5 m, 为径 流 式、 日调节水库 。 l 变形监 测系统 石塘大坝变形监测 系统 由坝 区变形水准 网、 坝顶沉 陷 与视 准
工艺, 还测绘了海底地形图和矿产分布圈。中国科学院沈阳机器 晶岩) 定下孔位, 命名 G r a v b e r g N o . 1 . We l l , 设计井深 9 0 0 0 m , 钻 人研究所研究的, 用于 6 0 0 0 m无缆 自治机器人, 都为我国加速开 到 6 5 0 0 m时终止, 在前寒武纪岩层 中取得原油 8 5 桶( 约1 3 t ) , 经 采, 提供了条件。 化验, 其物理化学性质指标与一般石油相同。此后, 瑞典又钻了 建议三: 共同研究我国开采天然气水合物。 我国南海, 东海等海域, 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勘察, 储量 G r a v h e r g N o . 2 We l 1 ) , 详情没有再发表。 前苏联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生油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现 , 在 极为丰富, 是一种宝贵的替代石油天然气的清洁能源。但它的开 1 9 8 5 年, 又在第聂伯一彼得洛夫斯克盆地布了三口深眼井( 分别 采技术十分复杂, 而且至今没有过关。贸然开采海底天然气水合 为 6 9 0 4 m, 7 0 7 5 m, 7 5 0 2 m) 验证上 述发现 。先后有 1 2 个钻探 区找 物, 一旦气体外溢, 混入海水, 将造成海水汽化, 造成海啸、 海底滑 到 2 ×1 0 t 油储量( 含少量来自上古生界地层) 。经测试, 油层含 坡、 钻探船 翻倾 等重大 事故 。因此 , 在 国际 上 尚无成 功经 验 可借 有大量金属微粒 , N i / V值也增高, 并在化验过程中寻找微生物和 鉴的情况下, 不能贸然试采, 最好由石油与地质钻井部门合作, 先 细菌, 达1 O 级痕迹跟踪测试中都未找到, 说明不存在生物指示 制定 开采策略 , 即: 因子, 而且有大量 H e 存在, 是随碘氢化合物、 烃类 、 C ( ) 2 氮等与 第一步: 藉建设青藏铁路之机, 沿途又极为缺乏能源, 尽先在 深部流体一起从上地幔裂隙带上来的, 这批石油的生成主要来源 沿途永冻层中, 借鉴地表开采石油的经验。先试钻井、 试开采, 用 非生物源物质类 。 地面开采石油天然气经验, 足以应付一切可能的事故;
摘 要: 介绍了石塘大坝坝区变形水准网、 坝顶沉陷与视准线以及大坝垂线等项 目的布置与监测方法, 对各项 目的监测
精度进行了分析, 且对精度偏低的视准线项 目 提 出了改进措施 。
关键词 : 变形监测 ; 监测方 法; 中误 差 ; 分析 ; 石塘 水 电站
石塘水电站位于浙江省云和县境 内的瓯江支流大溪上 , 系 紧水滩水电站下游的一个梯级 电站 , 距 紧水滩水电站 2 5 k m, 装
8 0 站。自 1 9 9 2 年1 2月~1 9 9 9 年1 月对整个闭合环进行四期监 测, 每期用 N 3 型精密水准仪按 国家一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监
测。
表 l 石塘 大坝变形水准网平差后 各期网点 精度
2 . 2 变形水准 网精度评定 变形水准 网各期 环形 闭合 差 分别 为 一0 . 4 7 m m、 +0 . 4 3 m m、
. 3 m m√ n ( n 为单程测站数) , 否则重 先用钻机钻到新鲜基岩 2 m以下, 以钢管埋人基岩内并灌浆使之 准路线往返差或闭合差≤土0
考虑到坝顶沉陷观测是沿坝面固定标点施测, 仪器及 与基岩结合 ; 其余 4 点均建在出露的新鲜基岩上, 施工时先在基 测。另外 , 从而每个测站的往返操作程 岩上凿 出约 0 . 5 mX0 . 5 mX0 . 5 m 的小坑 , 用钢筋 与基 岩拉 住 , 坑 尺台下沉对观测值影响可忽略不计, 内回填混凝土, 埋设铜头水准标志, 上设保护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