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朱潇潇老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每章课程重点(第一章~第四章)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点知识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点知识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点知识梳理杨传涛本课程的重点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近现代中国从改良到革命再到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作用与地位。

本课程的难点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近代改革(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关系;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社会革命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曲折过程的认识与评价问题;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动力与途径等。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逐渐衰退;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进而正确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重点难点:近代中国社会衰败的根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相互关系。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灿烂辉煌且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古代文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的结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但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走向衰落,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越来越遭到挑战。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逼迫战败的清王朝签订《南京条约》,接着美国、法国等也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表现: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这一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与此同时,中国近代社会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应运而生,并逐渐开始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学本科复习资料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学本科复习资料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上

练一练
5.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毛泽东
练一练
6.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练一练
6.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是( D )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练一练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练一练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老师:
打天下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守天下
诞生背景
我党诞生
谋出路 走弯路 富强路 新时代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意义及局限性
①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沉重打击封建专制主义文化。 ② 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 它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第一章: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中国(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

(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

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一、历史发展是渐进的:说明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侵略史:从国家上看:先英国,后英法,再日本,再八国联军,再八年抗战从侵略目的上看:先只想要几个通商口岸,后进行资本输出,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最后企图灭亡中国。

近代史和地理:为什么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是日本从反抗史来看: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从学习西方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运动中心来看:沿海(广东、广西、上海——内地(湖南、湖北、江西——大西北(陕北二、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党史(党的发展史;阶级斗争史(反抗压迫史、革命史(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中共劳苦功高所以,一定要分清阶级,对比去记第一章:点线面:五点:五次战争;两线:压迫史和反抗史;面: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背诵部分:12——16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的特点(注意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条约: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海国图志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赔款最多、签订条约国家最多、危害最大:辛丑(辛三多西方在中国开办的一家银行:英国丽如银行(英国东方银行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第二章:点线面:三次探索对应三个阶级,一条主线:改变国家命运的早期探索背诵部分:太平天国的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资政新篇》的特点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维新派和守旧派轮战的内容和意义(注意知识点:太平天国、何时军事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洋务运动的目标、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总理衙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对比:太平天国的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次论战维新运动: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章:主线: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背诵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学说(十六字纲领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孙中山为捍卫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斗争知识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4年(总部在香港成立是189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比较两次复辟中国国民党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要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

2、四次主要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签订的《江宁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3、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等。

4、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包括小资产阶级。

5、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前一对为主要矛盾。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7、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8、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9、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10、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11、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2、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3、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的口号。

14、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2、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1856年9月,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y章节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y章节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3.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4.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的农民斗争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二、洋务运动的兴衰1.洋务事业的兴办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1.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举起近代民主革命的旗帜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二、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武昌起义2.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北洋军阀的统治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三、中国革命的新方向1.指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4.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土地革命的发展及其挫折2.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3.长征的胜利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3.一二九运动三、国民党正面战场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5.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4.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5.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3.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1.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三、有中国特点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2.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庐山会议于纠“左”进程的中断3.国民经济的调整4.“文化大革命”的发动5.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1.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道路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4.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5.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科学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1.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4.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1.邓小平南方谈话2.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改革目标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4.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分节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分节知识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经济: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仁政,三纲五常)4.社会: 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晚清的危机:①政治: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

②经济: 大肆实行土地兼并。

③文化: 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暗。

④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⑤社会: 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经济: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替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2.政治: 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3.殖民: 帝国主义瞅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国外公使常驻北京。

外国公使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1860年《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5.1884年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内容提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内容提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中国自1840年至2007年的历史时期。

可分三大部分:上篇讲中国主要讲旧民主主义革命(1-3章);中篇讲新民主主义革命(4-7章);下篇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8-10章)。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五四前是资产阶级领导;五四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为下述五个时期: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年5月—1923年12月)。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9月)。

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中国工人阶级应当领导民主革命的主张。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军事上---取消了军事教条主义,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组织上---取消了王明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一节的概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一节的概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一节的概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主要是:(1)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 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 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 向农村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简答题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 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原汁原味”)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 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 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 革命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根正苗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 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 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 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 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 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 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 作用。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总结 -回复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总结 -回复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总结 -回复中国近代史纲要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事件和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以下是对每个章节的总结:第一章:思想启蒙运动和百日维新本章介绍了晚清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重点介绍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的思想贡献。

同时,本章还叙述了百日维新的兴起和失败,这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章:辛亥革命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进展和结果。

同时,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领导能力,以及革命党人不断努力的结果,最终推翻清朝的反动政府。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本章概述了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重点介绍了“四大新人”等杰出人物对新文化运动的推进。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兴起和结果,这次运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第四章: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本章介绍了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进展,主要阐述了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在此过程中的角色。

同时,本章还详细介绍了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民族统一的实现。

第五章:抗日战争本章介绍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进展,重点描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的表现。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新四军、八路军等人民军队的建立和作用,揭示了这些军队对中国解放的巨大影响。

第六章: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本章概述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进展,主要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同时,本章还详细介绍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和历史地位。

第七章:建设社会主义本章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农业合作化、国有化、人民公社等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和影响,揭示了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第八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本章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点阐述了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贡献和背景。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国际事件,揭示了中国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以上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的总结,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同时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近代历史纲纲目复习重点(完美版)

中国近代历史纲纲目复习重点(完美版)

中国近代历史纲纲目复习重点(完美版)中国近代历史纲目复重点(完美版)
1. 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四五运动及五四运动
- 四五运动的发生背景和主要诉求
-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结果
4. 南京国民政府和抗日战争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特点
- 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影响
5. 中国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
- 解放战争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 中国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初期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原因
- 初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
7. 社会主义改造和
-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 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8.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阶段和影响
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 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主要内容
-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10. 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和发展方向
- 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 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以上为中国近代历史纲目复的完美版,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内容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内容梳理)

课程结构和逻辑框架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第四、五、六、七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包括八、九、十、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难点:第二编全部和第三编中的第八章即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难点是我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事情特点:抑旧扬新、和毛泽东思想紧密结合(大纲要求考查14分,实际考查20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16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

教材的第一至第三章,主要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历史,这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酝酿、准备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但是都失败了。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

第二个历史阶段。

教材的第四至第七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这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30年又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顺利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绪论重点: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是什么?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难点:1、近代中国能不能绕过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呢?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亦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灾难的根源。

帝国主义侵略的目的是要攫取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而这种利益的获得又是以最大限度的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甚至是以灭亡中国为前提的。

因此,中华民族要生存,中国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仅因其与帝国主义的密切结合而成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障碍,而且因其维护其统治利益而必然采取的反动的政治取向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滞碍。

从清末的洋务派到北洋军阀、国民党蒋介石,尽管他们在经济上曾经引进了一些先进的东西,进行了一些近代化的经济建设,但在政治上莫不极力的维持封建主义之“体”,尽管有时他们也将这种封建的政治挂上资产阶级民主之表。

这种政治上的反动取向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最大敌人。

因此,反帝反封建成为清除中国社会发展障碍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

近代以来,不少人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作出过努力。

他们的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些贡献。

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

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许多爱国者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而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结论: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

在中外力量联合起来控制中国人民的社会条件下,实业的发展缺乏根本的条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更加无法由此导致民族独立和社会的改变进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点上编综述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以及基本特征。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变动。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

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及其结果。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发展、失败及其意义。

2、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内容、失败原因。

3、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背景、发展、失败原因、教训及其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以及辛亥革命爆发、发展、失败。

2、三民主义、临时约法以及中国民国的建立。

3、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教训、伟大历史意义。

中篇综述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

3、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的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个基本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发展、内容、性质、意义。

2、五四运动的爆发时代背景、特点、历史意义。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时代条件、历史特点及意义。

4、大革命的兴起、发展、失败原因及其教训、意义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1、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理论形成发展。

2、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3、长征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战争的发动、发展及其失败2、全民族抗战的形成、发展及其胜利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斗争历程4、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及其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及其意义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下篇综述1、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考验。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性成就。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特点。

近代史纲要课程重点 复旦大学

近代史纲要课程重点 复旦大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程重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1、从方式上看: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2、从阶段上看(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马关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期,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空前加深。

(3)《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课程重点1、太平天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基本概念《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平均地权)《资政新篇》(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②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及《资政新篇》,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3)失败原因和教训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上: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的改革方案、腐败现象、不团结)②指导思想的局限(以宗教发动群众、不能正确对待儒学)教训-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2、洋务运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1)基本概念性质:是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实行的自救改革运动,既有进步性,也有落后保守性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刺激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

失败原因—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教训-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另一个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六大基本特征、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均见书,兹不罗列)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
1、从方式上看: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从阶段上看
(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马关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期,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空前加深。

(3)《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基本概念
《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平均地权)
《资政新篇》(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
(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②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及《资政新篇》,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3)失败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主观上: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的改革方案、腐败现象、不团结)
②指导思想的局限(以宗教发动群众、不能正确对待儒学)
教训-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2、洋务运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1)基本概念
性质:是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实行的自救改革运动,既有进步性,也有落后保守性
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意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刺激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

失败原因—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
教训-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意义:(1)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客观上:维新派势力的弱小,将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主观上:(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暴露了中国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才能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从“三民主义”看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局限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目标:把排满与反对君主专制结合起来,把推翻清朝统治与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结合起来
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目标:以民主共和国代替封建专制制度
局限: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目标:避免社会贫富悬殊现象
局限: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2、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封建腐朽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原因
主观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原因)
①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他们没有也
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
关键之一。

③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客观上:帝国主义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革命
(2)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出路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社会性质(不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的社会矛盾(不变)
革命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的和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以及这些条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所受到的压迫和
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险日益加深。

2、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日本
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
民主主义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4、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斗争;
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亚、非、拉美人民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日益觉醒;中国人民与其他被压迫民
族一样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频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局限
性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意义:是一场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条件
局限:1、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2、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二、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历史意义:(1)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2)爱国的青年在运动中起到先锋作用
(3)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做到“四个统一”(江泽民):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三、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充分暴露出来
2、学习西方屡遭失败的事实,使得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疑问
3、十月革命的推动
4、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比资产阶级更强大的力量
四、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和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革命发展的要求:(1)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2)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社会发展的要求:(1)一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作了
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的新面貌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3)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