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四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Unit2 What's your number?Lesson 8人教精通版
四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Unit2 What’s your number?Lesson 8人教精通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人教精通版》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的一套全新的英语教材,专门为小学四年级学生提供。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字 1-100 ,并且能够用英语讲述自己的电话号码。
2、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学生的电话号码。
3、教材目标1.能听懂并能够回答“What’s your number?”2.学会报自己的电话号码3.掌握数字 1-100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的记住自己的电话号码2.能够正确地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三、教学难点能够听懂并且回答What’s your number?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归纳法”,“实例练习法”和“互动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归纳法让学生认识和记忆数字 1-100,然后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学会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并通过互动探究法让学生理解What’s your number?这个问题。
五、教学过程1、热身1.与学生打招呼,并分享一些与电话号码有关的趣事。
2.以游戏形式复习数字 1-202、教学环节1.通过图片和音频让学生掌握数字 1-1002.让学生拨打电话,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3.教师和学生分角色,进行What’s your number?的问答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回答3、巩固通过竞赛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他们能否熟记自己的电话号码。
4、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练习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考虑到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归纳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数字 1-100,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如何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互动探究法则让学生理解问题“What’s your number?”的含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分组说一下我的电话号码并看哪个组说的最多,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说课稿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简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
清楚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
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整个教学由复习引入、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几个环节组成。
在复习引入阶段,使学生感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内在的联系,并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为后面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探究与体验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数方格。
让学生体验光靠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必须寻求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更简便的方法。
由“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面积却相等?”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等于什么?第二个层次,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布置了两项任务: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填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一些。
然后,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学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导,把典型的方法几下来,我提前考虑到有这么几种情况,接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强调“平移”。
最后,有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结合报告单得出:面积没变,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很顺畅的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
篇2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
篇2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1.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启发:如果将第8段内容改写为“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拿来’!害怕继承、拒绝借鉴是逃避主义,盲目排斥、全盘否定是虚无主义,完全接受、全盘西化是投降主义,这些态度都是错误的”,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教师明确: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第8段和第9段都形象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同时,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但还分析了“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这种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第3段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本文的论证艺术总结如下:(1)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2)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2.学生活动:请组织语言,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网络不是毒”的观点五、阅读与品味——鉴赏语言特点教师示范赏析一个语言运用的例子,然后请学生选取自己感觉最有意味的句子加以品味,说说这个句子的妙处学生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教师示例:“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卖国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教师小结: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这就是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展现这样强烈的感染力,来源于鲁迅先生对国家民族的赤心热肠,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透过跳脱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六、拓展与运用——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1.教师总结:伟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透过烦琐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深刻的本质,更在于他所揭示的这种本质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有幸拥有了一位犀利睿智的伟人,也得以留存这样一篇至今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的指导性文章回忆课堂开始我们比较的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中国引进苏联战斗机的事例,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精辟论断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有着怎样的意义处在高度开放、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的时代,作为承载着继承与创造重任的青年人,更应懂得智慧地“拿来”。
数字2的认识说课稿
数字2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主题是“数字2的认识”。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数字2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基础内容,通常出现在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字1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
数字2不仅是自然数中的第二个数,也是学生认识偶数的开始。
通过对数字2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读写数字2,理解2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包括它是自然数、偶数以及它的相邻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2,理解2作为自然数和偶数的基本概念。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数字2与1的关系,以及2作为偶数的特性。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物品操作、图片展示和互动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数字1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字2的特性和意义。
可以通过提问:“1加1等于几?”“数字2像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新知探索(1)出示数字2的卡片和相应的点阵图,让学生观察数字2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学习数字2的书写方法。
(2)通过实物操作,如用小棒或豆子排列成2的形状,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字2的组成。
(3)介绍数字2是自然数中的第二个数,是偶数,并且讨论它的相邻数是1和3。
3.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包括数字2的书写练习、识别数字2、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 (2)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说教材稿我说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下面谈谈我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
一、本单元主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的教学主题是“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分为: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两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所以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二、知识树的建构: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我把本单元分成了两在分支。
一是数的认识,二是加减法。
第一大分支主要是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这六个知识点在由浅入深的学习中,学生在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数位意思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并比较数的大小。
第二大分支是加减法,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这部分知识是使学生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做铺垫。
更好的掌握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 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 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习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建立数位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数、写、读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说课稿 2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说课稿4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悼念”、“吊唁”、“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五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鲁迅语言含蓄、委婉的特点。
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鲁迅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一起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预设: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对,周晔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这篇课文是鲁迅去世九周年的时候,周晔为了纪念她伯父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请大家翻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边读边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后,在黑板上板书)“追悼”、“吊唁”、“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2、初读反馈。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看,黑板上这几个词谁会读?(指名读,读准以后齐读)3、概括小标题。
同学们,课文按照自然空行的形式分为五个部分,现在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试着给它加个小标题。
接着完成剩下部分的概括(老师引导明确“深受爱戴”、“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主板书。
)4、小结:作者周晔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回忆他的伯父的,让我们走进第一部分。
三、逐段阅读,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段。
大家注意听他读,边听边思考人们是怎样追悼鲁迅的?用横线划出出相关语句。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读得既流畅,又很有感情。
2、理解“追悼”。
人们是怎样追悼鲁迅先生的呢,找到相关的`语句了吗?(学生找到文中句子“伯父去世了……整间屋子。
”)(多媒体出示这句话)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具体是通过哪些方式追悼鲁迅先生?(向他致敬、失声痛哭、送挽联、送花圈。
)3、师生合作读、齐读“追悼”部分:我读这句话,你们接着我的话往下读。
说课稿(优秀6篇)
说课稿(优秀6篇)优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妙处。
二、说教学设计我的整节课进行了阶梯性问题设置,先通过情感诵读法让学生整体感悟诗人思想感情。
其次通过自研自探整体解读整个画面及特点,再通过合作探究进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整个设计富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规律。
三、说教法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2)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4)质疑设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5)追问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诵读法是古诗鉴赏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体会格律诗的韵律美,可以初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作品风格,因此,诵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
说课稿(2)
《我的空中楼阁》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的空中楼阁》(板书)作者李乐薇(板书)一、说教材:《我的空中楼阁》,入编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散文系列,体现了新教材新的特点:《我的空中楼阁》与《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都属于抒情散文,主题上都兼备心灵栖息之地,都富有象征性,有利于比较阅读。
教材这样编排,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的语言,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文的语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具有感召力,如果说《荷搪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那么《我的空中楼阁》则是托物言志的典范。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新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入下:1、用本文象征精神家园的“空中楼阁”来引导和熏陶学生,充分发挥散文的美育功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
3、学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4、鉴赏诗化语言及精妙意境,领悟作者独特感受。
5、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若在处理教材上面面俱到,则会显得浅而乱,所以有相对明确的教学重点就尤为重要。
本文是一篇经典美文,语言美(板书)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鉴赏和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当做一个重点。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散文以它特有的诗情画意的语言形式,无非就想寄予一种情感,揭示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态度等等。
但这往往是文章深层的东西,需要去挖掘。
本文也一样,它使用了托物言志(板书)的手法,言了一个什么“志”是本文需要突破的难点。
四、教法方法及依据1、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以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分钟说课稿
2分钟说课稿一、说教材《2分钟说课稿》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了丰富的知识信息,而且在整个课程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所选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上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旨在通过限定时间的表达训练,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1)作用与地位:作为一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2分钟说课稿》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公共演讲技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连接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开场白:引导学生迅速吸引听众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说课内容做好铺垫。
- 主体部分:阐述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展示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2分钟说课稿的基本结构和要求,了解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使其在2分钟内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在舞台上,克服紧张情绪,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说课稿的结构,确保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克服紧张情绪,运用适当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提高说课效果。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提升综合素质。
四、说教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1. 启发法:- 我将采用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例如,我会提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趣味性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说课的状态。
万能说课稿模板(通用11篇)
万能说课稿万能说课稿模板(通用11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万能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XX学校XX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课文《XX》是人教版初中语文XX年级XX册第XX单元中的第XX 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XX。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XX作为中/外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意义非凡。
2、教材特点:《XX》是XX(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XX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在学习《XX》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了XX,学生们懂得了一些XX,有助于学习。
3、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说课稿(通用10篇)
说课稿(通用10篇)说课稿篇1《校园铃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内容,以学校铃声为背景,让学生从学校铃声中体会到学校生活不是无拘无束随意进行,而是以铃声就是命令来有序进行的,以课堂、课间的纪律和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懂得课堂、课间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休息等。
为此,我从教学理念、教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一、说理念: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低年级的起始阶段又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学生有无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能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上好《校园铃声》这一课,让学生懂得上课要有纪律,这是学习的保证,下课玩有趣的游戏,也是为上好课打基础。
二、说教材:《校园铃声》是以学校铃声为背景,提示并指导学生体验并懂得上课纪律有约束个人行为的作用,听课时要做到眼看、耳听、勤思考、不分心、大胆发言,才是聪明的孩子,下课时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课间休息适宜开展哪些活动,不宜开展哪些活动,哪些活动会有危险等。
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情趣。
三、说学生:为了能加强这节课的实效性,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在课上课下都是怎么做的。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还不够,他们的随意性比较强,长此发展下去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教学中采用各种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四、说目标:在以上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学生能自主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感受到有序安全的课间活动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学会根据铃声进行学校生活,初步形成规则意思。
3、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体验中掌握课堂及课间该怎样做和如何玩的基本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2《树之歌》说课稿
2《树之歌》说课稿2.《树之歌》说课稿XXX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识字2《树之歌》。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全文共四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在研究韵文中让学生认识杨树、榕树等树木并了解这些树木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学会了常用的识字方法。
本文是一首归类识字儿歌,15个会认的生字中,其中8个生字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因此我通过结合图文认字,联系生活识字等方法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游戏等多种方法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通过合作读、齐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重点)3.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有喜欢并爱护树木的意愿。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并运用。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努力表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活动当中,表现《语文课程尺度》兴趣性识字的原则;二是注重把内容理解寓于情境体验当中,使学生的识字研究活动变得新鲜起来;第三是通过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树木及其他们的特性。
(五)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通过一首古诗《咏柳》导入今天的话题。
接着问学生认识了哪些树呢?并说说,看谁认识得多呢?(1)板书课题,强调“树”字和“歌”字的写法。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儿歌,开课伊始,我通过谈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认识了哪些树,首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其次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后面的识字教学做铺垫。
写课题强调“树”和“歌”写法的目的是为了会写。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一)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来自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主要有三个字目,分别是“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分别涉及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
本课上承第一次鸦片战争,下接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构成了完整的近代屈辱史。
学习完本课,有利于学生对近代屈辱史进一步了解,完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知识构建。
二、说学情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初步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但是由于近代史的渐进性、复杂性、联系性,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把握不准确。
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学生的知识短板,提升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证据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正确认识到英法俄等国的侵略行为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到近代国家主权丧失的屈辱感,激发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就进入了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多媒体导入的方式。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遗址的图片,并提问:在哪一次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学生回答之后我会这样引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又带来怎样的影响?顺势引入新课。
《关雎》优秀说课稿实用二篇
《关雎》优秀说课稿实用二篇《关雎》优秀说课稿 1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__。
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__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__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__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讨论法3,品读法教具准备多__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__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__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__集团对人民的__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认识数字说课稿(2)
认识数字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章“认识数字”。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字0~10的认识和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0~10的读写法,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数字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0~10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地书写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0~10的读写法,以及运用这些数字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难点:数字0~10的读写法,特别是数字0和数字1的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本、铅笔等,让学生数一数这些物品的数量,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字0~10的读写法,例如:0、1、2、3……10。
3.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如:写出数字0~10的读写法,或者用数字0~10表示一些物品的数量。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解答彼此之间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0~10的读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数字0~10的读写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出数字0~10的读写法。
答案:0、1、2、3、4、5、6、7、8、9、10。
答案:苹果3个,书本5本,铅笔7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字0~10的读写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这些数字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数字0~10,如购物时计算价格、家中整理物品时数数等,以提高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道德与法治《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说课稿(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说课稿(第二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2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是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和"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的教育要求而设置的。
教材主题内容的构建在承接了本单元"不给父母亲添麻烦"和"这些事我来做"两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应该为家庭作贡献,指导学生积极承担家庭责任,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愉悦,并在思考如何为家庭作贡献的同时付诸行动。
教材内容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中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核心理念。
教材运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学生易与之产生共鸣的两个话题来凸显本课的主题。
"阅读角"呈现了一名儿童照料金鱼的故事,让学生从同龄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负责精神,懂得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到底,并且将这种负责任具体化为生活中的行为。
二、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单元内容,具有了初步爱家人的行为和能力,有一定的家庭意识;通过《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些事我来做》的两节课,初步认识到要照顾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也是为家庭作贡献。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对于为家庭作贡献的意识是有的,但缺少方法,行动力不够。
特别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望子成龙心切,竟把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和应该自己做的事全部包办,造成孩子在家中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二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二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2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教材分析①本节课主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加速度的概念,了解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②本节课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的重要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打下基础。
③教材内容包括速度-时间图像的解读,通过图像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以及根据实际问题应用数学公式求解。
④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初中阶段对速度的理解,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有初步认识,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关于速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可以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②部分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本节课中通过实例和讲解加深理解。
③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④学生对于速度-时间图像的解读能力不足,需要在本节课中加强培养。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让学生明确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②学生能够正确解读速度-时间图像,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①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速度与时间关系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的思维能力。
③教会学生通过速度-时间图像分析运动规律。
3.科学探究①学会运用图像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②培养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便更好地探究运动规律。
②教育学生遵循科学方法,严谨求实,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让学生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正确解读速度-时间图像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小猫钓鱼》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手工《小猫钓鱼》,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手工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
通过手工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新《纲要》提出幼儿手工活动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幼儿手工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并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各种艺术造型的活动。
经常开展手工活动,可以使幼儿手脑密切结合,这对开发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培养幼儿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是颇为有益的。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根据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直观法,讲解示范法。
1、观察、比较法,直观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
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以看挂图,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法:讲解演示是本次手工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
作的重要步骤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设计的学法主要有操作法,它是手工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四、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将目标设为:
1.初步尝试剪、粘、折、画的技能。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体验自制手工的乐趣和成就感。
3.培养幼儿的初步的环保意识。
4.通过尝试操作训练幼儿的耐心。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幼儿人手一把剪刀、固体胶、彩笔。
2.《幼儿手工》用书。
3.教师作品。
六、说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个小客人,想知道是谁吗?(想)-----小猫。
小猫呢,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想)
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什么故事----《小猫钓鱼》
2、基本部分
师:听完故事了,小朋友,你们说小猫为什么没有钓到鱼呢?
生: 因为它不认真。
师: 最后钓到鱼了吗?
生:钓到了。
师: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小猫钓鱼呢?
生:想。
教师讲解《小猫钓鱼》的做法。
教师把材料发给幼儿,然后幼儿制作。
3、结束部分
今天这节课,让小朋友在制作小猫钓鱼的过程中,享受了制作手工的乐趣,一会我们在生活中,只要通过小朋友的巧手,就能制作出更多小朋友喜欢的手工,最后,小组长清理一下桌子上的垃圾。
手工《小猫钓鱼》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剪、粘、折、画的技能。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体验自制手工的乐趣和成就感。
3.培养幼儿的初步的环保意识。
4.通过尝试操作训练幼儿的耐心。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把剪刀、固体胶、彩笔。
2.《幼儿手工》用书。
3.教师作品。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个小客人,想知道是谁吗?(想)-----小猫。
小猫呢,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想)
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什么故事----《小猫钓鱼》
2、基本部分
师:听完故事了,小朋友,你们说小猫为什么没有钓到鱼呢?
生: 因为它不认真。
师: 最后钓到鱼了吗?
生:钓到了。
师: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小猫钓鱼呢?
生:想。
教师讲解《小猫钓鱼》的做法。
教师把材料发给幼儿,然后幼儿制作。
3、结束部分
今天这节课,让小朋友在制作小猫钓鱼的过程中,享受了制作手工的乐趣,一会我们在生活中,只要通过小朋友的巧手,就能制作出更多小朋友喜欢的手工,最后,小组长清理一下桌子上的垃圾。
手工《小猫钓鱼》反思:
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亦能有效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右脑智力潜能,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
在活动中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而更重要的是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不能因为看不惯或其它原因而帮做或替做。
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孩子没有得到锻炼。
孩子回到家,所学的东西经不起家长的检验而使得家长对我们工作产生置疑,对我们的工作不支持等现象。
在这一节的手工活动中,不足的地方就在于给孩子们讲解往里折与往外折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完全听懂,以至于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不会折,怎么折等问题,孩子们剪的还是可以的。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力争做到选材合理、准备充分、明确目标。
认真做好讲解和耐心指导工作,给孩子们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多让孩子自己动手。
尽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能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