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牡丹亭)
明代传奇
吴江派、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作家
•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传奇创作的繁盛,出 现了不同的戏曲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是以 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 临川派。
• 沈璟字伯英,别号“词隐”,传奇十 七种,称《属玉堂传奇》,现存《红 蕖记》、《义侠记》、《博笑记》等。 • 创作上:思想内容方面,一是宣扬封 建伦理,二是宣扬宿命论;
代表作家作品 丘浚《五伦全备记》, “寓我圣贤 言” 。 邵璨《香囊记》以宣扬臣忠、子孝、妻 贞等封建伦理为宗旨。 《香囊记》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典 雅化和伯华,号中麓,与王慎中、唐顺 之并称“嘉靖八才子”。 《宝剑记》抒发心内愤懑、化解胸中垒块的 有感之作。 《宝剑记》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 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系李开先及其 友人的集体创作。剧作中的林冲基本上是 一位主动出击型的英雄。
• 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 • 从元末到明代中叶,传奇戏逐渐盛行。但 由于各地方言的区别,各地的声腔并不统 一。当时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所谓的四大 声腔系统: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 腔 • 魏良辅
• 《浣纱记》 • 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江苏昆山 人,《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 • 范蠡和西施
• 表演上,比元杂剧更加丰富自由,不再受 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能够表现更多的 人物形象和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 传奇戏的出现,使我国古典戏曲进入了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明中叶以后,形成了我 国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明初传奇的特点 内容上大多是歌颂忠孝节义, 艺术上陈腐不堪,以至“以时文为南 戏”,成就不高。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万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 繁荣期。 明代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和弋阳腔彼此争 胜,分别满足了雅与俗、上流社会与大众 百姓的审美需求。从剧作精神上看,创作 倾向是张扬个性。
明代传奇
代表作家作品 丘浚《五伦全备记》, “寓我圣贤 言” 。 邵璨《香囊记》以宣扬臣忠、子孝、妻 贞等封建伦理为宗旨。 《香囊记》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典 雅化和八股化的源头。
明中期三大传奇
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与王慎中、唐顺 之并称“嘉靖八才子”。 《宝剑记》抒发心内愤懑、化解胸中垒块的 有感之作。 《宝剑记》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 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系李开先及其 友人的集体创作。剧作中的林冲基本上是 一位主动出击型的英雄。
吴江派、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作家
•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传奇创作的繁盛,出 现了不同的戏曲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是以 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 临川派。
• 沈璟字伯英,别号“词隐”,传奇十 七种,称《属玉堂传奇》,现存《红 蕖记》、《义侠记》、《博笑记》等。 • 创作上:思想内容方面,一是宣扬封 建伦理,二是宣扬宿命论;
• 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 • 从元末到明代中叶,传奇戏逐渐盛行。但 由于各地方言的区别,各地的声腔并不统 一。当时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所谓的四大 声腔系统: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 腔 • 魏良辅
• 《浣纱记》 • 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江苏昆山 人,《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 • 范蠡和西施
• 阮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 于亡。”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 《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 合》,合称“石巢四种”。
• 孟称舜 《娇红记》 “泪山血海,到此滴滴归源;昔人谓 诗人善怨,此书真古今一部怨谱也。”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万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 繁荣期。 明代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和弋阳腔彼此争 胜,分别满足了雅与俗、上流社会与大众 百姓的审美需求。从剧作精神上看,创作 倾向是张扬个性。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
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中文经典作品赏析《牡丹亭》
01 简介
牡丹亭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 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 现实中的爱人, 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 《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03 作品主题
作品主题:
在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中,至情化身的杜丽娘形象,在作品中呈现出“生而有情, 因情成梦”的生命存在状态,这种深厚、真挚而坚定的情感,使杜丽娘的形象绽放出思想 解放与生命自由的人性主义光辉。自幼在严苛管教与约束中成长的杜丽娘,虽然鲜少与外 界接触,但来自书籍中男女相恋的故事,仍然使杜丽娘这位青春少女,因憧憬爱情这一自 然情感而萌动春心。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封闭式教育,妄图压制摧残人的天然欲 望的目标,在人性光辉的照耀下是很难达成的。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识,不仅造就了 杜丽娘青春意识与情感意识的觉醒,更是在杜丽娘的精神世界引发动荡,促使丽娘走上打 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个性解放之路。汤显祖人文主义情怀的体现,正是随着 杜丽娘对爱情不懈追求而逐渐深刻的。如果汤显祖仅仅将杜丽娘塑造成偶然“慕色怀春” 的少女的话,恐怕《牡丹亭还魂记》的艺术高度将会大打折扣。杜丽娘最可贵之处就在于 即使肉身已死、香消玉殒,但仍在死后执着地寻觅、追求自己所坚持的爱情理想。汤显祖 再次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讴歌了生而死、死而生,超越生死的爱情理想,而这 一爱情理想正是对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诠释
04 艺术特色及后世影响
《牡丹亭》:女儿故事女儿心
《牡丹亭》:女儿故事女儿心随着昆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堪称昆曲典范之作的《牡丹亭》也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热点。
一边是“昆曲义工”白先勇集合大陆和港台地区艺员打造的该剧青春版走红市场,一边是昆曲专业剧团以中规中矩的制作推出的该剧经典版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在经典制作与青春演绎的交响变奏中,中华戏曲史上这部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杰作,再度以其穿越时空的不朽魅力激起当代人共鸣,让我们常读常新。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汤显祖语)名列“玉茗堂四梦”的《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其进步意义自诞生起就鲜明地透射出来。
宗法制时代的中国封建社会,从主流上讲,是在皇权专制和礼教训条制约下而不乏禁欲主义色彩的。
“禁欲”的刀子长期以来冷冰冰地阉割着世人的生命活力,把他们推入深深的“性恐惧症”中。
从性别研究角度看,这种来自男尊女卑社会的道德禁忌,落实到不同性别群体身上,往往表现出宽严迥异的不平等来,于是在“男女授受不亲”之外,又有了专门针对女性的所谓“女子十年(岁)不出”、“女子出门必拥其面”(《礼记?内则》)之类说教,连抛头露面也成为闺门大忌。
在此背景下,男子在性追求上享有优先权从来都得到社会认可,古代层出不穷的“凤求凰”故事中,男方总是像狩猎者般步步占先且自视为天经地义,其缘由盖在此。
跟男子在性追求上处处占先的肆无忌惮形成对比,女性对此则往往心怀恐惧、面露羞耻乃至充满着负罪感,正如西方女性主义学者所指出:“在涉及到由自己主动引起并经历过的性激动时,首先就会出现女人对其性欲所感到的恐惧和羞耻”,也就是说,“对于女性来说,性欲往往充满一种负罪感。
女性性欲往往是一块黑色的大陆……”①跟西方历史上的“文艺复兴”遥相呼应,1598年诞生的明传奇《牡丹亭》偏偏就把叙事重心放在展示女性“情爱”这个“黑大陆”上,旗帜鲜明地跟“把人禁杀”的陈腐礼教对着干,从而拆穿了长期以来正统文学关于“良家妇女”没有主动性欲的虚伪道德神话,以其高昂的人文精神大声呼唤着“有情之天下”的到来。
11、明代传奇
2.临川派
又名“玉茗堂派”。明代后期的戏曲 流派,因代表人物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 书室名“玉茗堂”而得名。在戏曲创作上, 临川派主才情,不拘音律;要求语言要有 文采,要表现人物的“意趣神色”;以奇 幻事体现浪漫风格,以男女至情反抗礼教。 因此也称之为 “至情派”或“ 文采派” 。 在晚明曲坛上,与注重音律的吴江派各树 一帜。 重要作家有阮大铖 、吴炳等。
《鸣凤记》 得名:
第一出《家门大意》: “前后同心八谏臣,朝 阳丹凤一齐鸣。”
八谏臣,即杨继盛、董传策、 吴时来、张翀、郭希颜、邹 共同点:为国 抗争,为民请 命 。 应龙、孙王扬、林润。 又合夏言、曾铣为“十义”, 或称“双忠八义” 。
杨继盛夫妇形象: 杨继盛揭发严党仇鸾通敌的阴谋,反遭严嵩陷 害,毒刑拷打,手指拶折,胫骨夹损,贬谪到 边地为小吏。仇鸾事暴露后,皇帝召回杨继盛, 升任兵部武选司。出于义愤,杨继盛决心写奏 本弹劾严嵩。当他“灯前修本”时,手指流血, 夫人劝阻,甚至先人鬼魂也现形警诫,他仍义 无反顾。次日,他到午门外朗声宣读奏章,结 果当即被判处斩刑。杨夫人闻讯赶到刑场,为 丈夫满斟别酒一杯,并高诵祭文,表扬丈夫的 “正气”、“忠心”和“壮怀”。为了替丈夫 伸冤,杨夫人伏阙要求“尸谏”,监斩官不敢 转达,她立即
阮大铖传奇戏存4种,有《春灯谜》、 《燕子笺 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合称 燕子笺 《石巢传奇四种》。
《燕子笺》
《燕子笺》描写唐代书生霍都梁和名妓 华行云、礼部尚书的女儿郦飞云之间的 爱情、婚姻故事。该戏采用双线结构, 关目离奇巧合,引人入胜。然人们对该 戏的评价却不尽相同。清代梁廷楠在 《曲话》中曾赞扬此剧:“《燕子笺》 一曲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 具徵巧思”;而叶堂却斥为“以尖刻为 能”(《纳书楹曲谱读集》)。
第二十一章 明传奇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第二十一章明代传奇创作的发展与繁荣传奇是明代戏曲创作的主体,代表着明代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开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新天地:第一节明传奇创作流变一、“传奇”一词内涵的发展演化:“传奇”一词的最初含义,约略同于“志怪”。
“传”者,志也、记也;“奇”者,怪也。
所以,“传奇”即记述奇人奇事。
“传奇”之名,最初见于中唐元稹的自传体小说《莺莺传》,该小说曾被题名为《传奇》。
唐末人裴鉶创作的小说集亦题名为《传奇》。
由此出发,“传奇”最先成为唐代文言小说的专名,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
因元代杂剧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由改编唐传奇而来,所以在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的元杂剧。
在明嘉靖之后,一方面由于杂剧创作成就的总体衰退,一方面由于传奇类戏曲创作的兴盛,特别是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名称就专指明代戏曲创作中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
二、明传奇的形成及体制特点:明传奇直接发源于宋元南戏。
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在格律上不甚讲究,在宫调组织上也不严密,音乐及表演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关于此,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有说明:“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大夫罕有留意者。
……顺帝朝,忽又亲南而疏北,作者猥兴,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
”高明《琵琶记》“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经历四大南戏,尤其是《琵琶记》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逐渐严密起来。
《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之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也不寻宫数调”之表述,恰显示出南戏向传奇转型期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也是从《琵琶记》开始,传奇多系用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明代又充分利用了南方“四大声腔”的音乐资源,终于自明代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表演形式。
所谓“四大声腔”,指的是在当时南方地区流行的四种地方声腔,分别为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情”之形象的独特性03124731 柳青文学院摘要:我国16世纪明代戏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传奇中着力塑造了一个迫求个人幸福、婚姻自由和顽强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杜丽娘的形象。
她与书生柳梦梅在爱情上生生死死,悲欢离合,经历曲折感人,经舍生忘死不懈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一形象,是中国古代的妇女反封建礼教的光辉典范。
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存在的合理性,执着于热烈的感情,甚至牵动着生死。
正是这一人物角色的独特性价值所在。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爱情追求意识觉醒婚姻自由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画廊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作为一个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爱情的主动出击者,她有如牡丹亭中的爱情鸟,亭亭玉立,使得一座“牡丹亭”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感情牵系着生死,热烈而震撼。
这正是杜丽娘形象的独特性及价值之所在。
一、为情“生可以死”,是个性与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和《红楼梦》中的黛玉有些相似,丽娘亦出身“书香之族”、“清贵之家”。
杜宝夫妇没有子嗣,于是杜丽娘便成了他们的唯一寄托和安慰。
在“知书达礼,光辉父母”的观念中,严父、慈母、塾师和深寂的闺阁形成封建礼教的铁笼,无形地但却严酷地禁锢着她的身心。
但是人性不可磨灭,真情也不可遏制,她的内心滚动着青春的热浪,陈最良为她讲解属于“后妃之德”的《诗经·关唯》,她却凭自觉感知那是首热烈的恋歌,以至“讲动情肠”,内心涌起无限情思:“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古老的恋歌,反而萌动了潜伏在她内心深处的爱情欲望,使她更加感到深闺寂寞和青春虚度。
刚被《关雌》触动情肠的杜丽娘抵挡不住杜府后花园的诱惑,也经不住觉醒了的自我意识的怂恿,来到后花园玩赏。
那芬芳吐艳的百花、双双比翼的莺燕,打开了少女的心扉,使她感到生命和青春的美妙无比,自然而然联想到春花秋月中幽期密会的才子佳人:“前以密约偷期,后得皆成秦晋。
”丽娘的情感意识己经完全觉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己觉醒的青春热情却无处宣泄,于是只好在迷蒙梦境中寻找爱情。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
《牡丹亭》的全称是《牡丹亭还魂记》,也被叫做《还魂梦》,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汤显祖,他一生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最多,其戏曲作品还有《紫钗记》、《南柯记》等。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1牡丹亭的内容简介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
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
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
数日后。
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
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
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
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
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
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
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
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
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
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
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
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
明代传奇
•
《无伦全备记》的作者丘浚,进士出身,官职 吏部尚书,曾任过文渊阁大学士,号称理学名臣。 他的这部剧,开篇就是“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 言”,“若于伦理无关系,纵是新奇不足传”。 如此开宗明义,完全是高明《琵琶记》第一出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翻版。在这种创 意之下,剧中虚构了一对异母兄弟五伦全、无伦 备的一生遭际,表现了他们处理君臣、父子、夫 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的模范行为,全剧充斥 着儒家语录和伦理说教,几乎把《论语》中的重 要教义复述一遍,令人不能卒读。被明人斥为 “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 (徐复祚《曲论》)
•
从剧作精神看,明后期传奇最突出的倾 向是张扬个性解放,批判封建礼教。它通 常以婚恋自由作为具体演绎。于是出现了 远远超出一般才子佳人恋爱俗套的不朽作 品,如《牡丹亭》《娇红记》。 • 从声腔发展看,昆腔创作一枝独秀,大 部分传奇都是比较典雅的昆腔作品,同时 具备较高的文学品位。另外,民间的弋阳 腔与各地方戏的结合,也上演了不少丰富 多彩的传奇剧目,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
•
不过,《宝剑记》艺术上并不十分成功, 全剧结构松散,情节重复,只注意了以生 旦为主,重要人物鲁智深形象模糊;反面 人物陆谦、富安用墨过少;语言也偏于文 雅雕琢;并且不完全合律。其中较好的是 第37出《夜奔》,写林冲夜奔梁山时“专 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心理,写他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的 英雄失意,感慨苍凉,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现在仍是昆曲中的优秀剧目。
• 、沈璟的昆腔创作 • 沈璟(1553—1610),江苏吴江人。 进士出身,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主事、 员外郎。曾因事被贬,37岁时告病归隐。 晚年专意于戏剧理论研究和剧本创作近20 年,共改编创作17本昆剧,明为《属玉堂 传奇》,现存7种。 •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编者按:《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一部著名昆剧。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牡丹亭》汤显祖。
原名《还魂记》,写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共55出,是明代传奇中少有的长篇。
故事梗概是:南安太守杜宝请腐儒陈最良教授才貌端妍的女儿丽娘读书,读《诗经·关雎》,且丽娘受到启发而春心萌动,又到后花园寻春,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请求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丽娘的画像,发现丽娘便是他梦中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掘,进京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却被杜宝囚禁。
此时朝廷放榜,柳梦梅中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
最后皇帝做主,令杜丽娘和柳梦梅结合。
关羽《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汤显祖在《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雎阳王事见王收拷谈生也。
”李仲文事见《搜神后记》卷四,冯孝将事见《异苑》卷八,汉雎阳王事见《搜神记》卷十六,他们的女儿都因钟情于男子而希望自由结合,还魂复生。
其实对他的影响最大的是明代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牡丹亭》的故事在该小说中已具雏形,但意在讲述一个还魂重生的凄艳故事,缺乏丰厚的主题意蕴。
经过汤显祖的再创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动之后,使这一故事具有了崭新的思想意义;其一是改变小说中杜、柳两家门当户对的关系,杜宝从太守升任宰相,柳梦梅则仅是一个穷书生;其二是把小说中缺乏性格和行动的杜丽娘的淑女色彩,突出其敏感多情,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性格;其四是着意描写了两人结合的曲折历程,突出了自由爱情所受到社会、家庭的阻力,同时也彰显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精神。
《牡丹亭》的作者简介
《牡丹亭》的作者简介 篇一:《牡丹亭》中陈最良的形象分析 《牡丹亭》中陈最良的形象分析 [摘 要]陈最良是《牡丹亭》中一个贯穿剧本的次要人物,大多数人认识他是从高中语文课 《闺塾》开始的。
教参将其定位为一个反面形象,但《闺塾》中的陈最良不等于《牡丹亭》中 的陈最良。
他是汤显祖着力塑造的一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集中体现了处于封建底层知识分子 的种种对立而又统一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陈最良 《牡丹亭》 科举制度 形象 《牡丹亭》 是被现代人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传奇剧作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其以构 思奇特、人物塑造形神兼备、语言自然灵气、全剧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而闻名于世。
主人公杜丽 娘、柳梦梅可谓妇孺皆知,但其中人物陈最良却鲜为人知。
直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其 中的第七出《闺塾》,陈最良才以一个典型腐儒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闺塾》中的陈最 良是以配角的身份来衬托主角春香和杜丽娘对封建社会的叛逆精神,所以大多数教参将其定位 为一个“严守封建教义,言谈充满酸味、霉味”的“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进而上纲上线为一个彻 头彻尾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精神麻木 、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士”,成为被奚落、被揶揄、被 调侃的反面形象。
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就犯了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毛病。
笔者认为,《闺塾》中的陈最良不等于《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首先,评价一个人物时,要把 其放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考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回归到人的本性回归到人物本身的意 义。
其次,解读者除了重点阐释节选章节外,更应结合整部作品来分析,不能使学生曲解或误解作 品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否则,就是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无理践踏。
在《牡丹亭》中,陈最良是一位落第文人,是女主人公杜丽娘的私塾老师。
整部戏中,他是一 位次要人物,但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关键人物 ,因为他贯穿剧本的始终,与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可以这么说,由于陈最良的存在,《牡丹亭》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牡 丹亭》中如果没有陈最良,一定失色不少。
【古书福利】绝品精刻版画《牡丹亭》三种,明末怀德堂,书业堂及民国暖红室刻本书影对比欣赏
【古书福利】绝品精刻版画《牡丹亭》三种,明末怀德堂,书业堂及民国暖红室刻本书影对比欣赏《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
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四梦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汤显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此《牡丹亭还魂记》传奇剧本,为怀德堂藏板,明末坊刊本,内含版画四十幅。
注:此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框20.8×13厘米,10行,行22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单栏版心白口,单白鱼尾,上方记「還魂記」,书前有牡丹亭还魂记题辞(萬曆戊戌清遠道人序)。
—文件名:牡丹亭还魂记.55出.上下卷.明.汤显祖撰.怀德堂藏板.明末坊刊本文件格式:PDF高清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册卷书签,内页图片宽度为3200像素。
框22×13.9厘米,上栏高2.8厘米,9行,行19字,左右双栏,版心白口,单白鱼尾,上方记「還魂記/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
钤印:「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长方印?「徐」朱文方印?「積學齋徐乃昌藏書」朱文长方印。
—书名:临川四梦.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明汤显祖撰.明末吴郡书业堂翻刊六十种曲本文件格式:PDF高清3、《玉茗堂还魂记》又名《牡丹亭》,是书卷上插图二十一幅,卷下插图十八幅,皆为木刻。
书口上方镌书名“玉茗堂还魂记”。
版心下方镌“暖红室”、“冰丝馆原本”字样。
民国贵池刘氏暖红室传奇汇刻。
《玉茗堂还魂记》凡五十五出,衍杜丽娘、柳梦梅事,系合《李仲文》、《马孝将》、《谈生》等三事为一,皆出唐人小说,描述了才子柳梦梅和杜丽娘曲折而又辛酸的爱情故事,文辞神识纤巧,历来备受推崇。
4.明代戏剧与汤显祖的《牡丹亭》
思考题:
1.沈汤之争的主要方面。 2.谈谈《牡丹亭》的思想性。 3.《牡丹亭》与《西厢记》的爱情描 写有什么不同?
汤显祖 与 《牡丹亭》
汤 显 祖 像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 杰出的戏剧大师。 哲学思想:汤显祖受王学左派(如李贽、罗汝芳、达观禅师 等)的影响,反对维护封建礼教的程朱理学,崇尚真性情, 用“情”对抗道学家的“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 情必无。”(《寄达观》) 政治思想:他支持代表中小地主和工商业主利益的东林党人。 文艺思想: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 格套。晚年因政治失意和爱子夭折,崇尚佛道,消极的出世 思想有所滋长。 “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的合称。因作家是 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神灵梦感来展开故事情节, 故此得名。
明代的戏剧
第一节 明代杂剧
一、明初杂剧
• 明初期杂剧(1368——1487),紧承元剧 余势,出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后即渐趋萧 条。 • 1、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贾仲明等16 人 • 2、朱权的杂剧与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 • 3、朱有燉的《诚斋乐府》
二、明中叶杂剧
• 明中期杂剧(1487——1572),作家作品 均不多,但在内容及体制上表现出新的变 化。 • 1、王九思《杜甫游春》 • 2、康海《中山狼》 • 3、冯惟敏《僧尼共犯》 • 4、徐渭的《四声猿》与《歌代啸》
何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曲?
•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 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早在 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 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 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的伴奏 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 (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 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 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曲以苏州白话为主, 北曲以大都白话为主。后来北曲发展成为京剧,南曲流 传至今。目前,推着推广普通话的号召,昆曲的发音正 在向普通话逐渐靠拢。
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作者:孙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7期摘要:《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具有强烈生命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女性形象,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理想。
杜丽娘身上不仅有同时代女性共有的端庄美丽,同时还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杜丽娘对爱情生生死死的追求,是其青春理想的觉醒,这对当时人们的爱情向往和理想追求有着巨大的感召力。
因此,杜丽娘的至情形象成为人们冲破封建束缚、渴望个性自由的艺术象征。
关键词:杜丽娘;端庄;青春理想;天然;至情作者简介:孙妍(1990-),女,黑龙江省尚志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1汤显祖是明代最具成就和影响的传奇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牡丹亭》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
汤显祖曾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它的艺术魅力在于作者敢于颠覆当时正处于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女性形象杜丽娘。
对爱情的渴望使其勇敢地与“理”进行斗争,并最终冲破了封建社会礼教的藩篱,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使“情”得到了升华。
本文将具体分析杜丽娘这一形象所呈现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剧作《牡丹亭》。
1一、才貌端妍的大家闺秀杜丽娘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品貌端正,聪慧过人。
四书能逐一记诵,摹卫夫人书法几可乱真。
杜丽娘自小就接受严格的家教,又秉承了“儒门旧家数”,知书识礼,言行符合闺范。
作为女儿,杜丽娘对父母态度极其恭顺,其一出场便唱出了“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
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作为学生,她对迂腐的塾师陈最良也敬重得体。
在其拜师时说:“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在闺塾中,丽娘也从不逾越师徒之礼,并且要求要给师母绣对鞋儿上寿,表现了对师长的尊敬体贴之心。
明代传奇
柳梦梅擎着柳枝出现
啊,小姐,小姐。 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 姐来,却在这里。
“恰好在花园内, 折得垂柳半枝。 姐姐, 你既淹通诗书, 何不作诗一首, 以赏此柳乎?”
那生素昧平生, 因何到此?
小姐, 咱爱煞你哩!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
3、《牡丹亭》
《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 郸记》四部传奇都有梦境描写,合称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自己评价:“ 一生四梦,得意处 唯在《牡丹》。”
杜 丽 娘
父南安太守杜宝
母甄氏
【绕池游】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 【乌夜啼】晓来望断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 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 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 借春看。 取镜台衣服来,云 髻罢梳还对镜 罗 衣欲换更添香。
万历二十一年,遂昌知县。囚犯过年、观灯。 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隐。 万历四十四年逝世。
2、汤显祖思想与“至情论” ①汤显祖思想 儒、释、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 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 贽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 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观神交多年。
②“至情”论
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有 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 亭· 题词》)
和你把领扣儿松, 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 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 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 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山桃红】
这一霎天留人便 草藉花眠。 则把云鬟点, 红松翠偏。 见了你紧相偎, 慢厮连, 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 成片也。 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 鲜。
《牡丹亭》的戏曲与小说版本比较
《牡丹亭》的戏曲与小说版本比较引言大家是否听说过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的《牡丹亭》?它是元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剧本和小说,讲述了唐朝时期崔宁和李师师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然而,不同版本的《牡丹亭》在讲述方式和情节安排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比较《牡丹亭》的戏曲与小说版本,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原因。
1. 两个版本的背景1.1 戏曲版《牡丹亭》戏曲版《牡丹亭》是根据汤显祖的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的。
它在明代很受欢迎,传承至今仍在中国的剧院上演。
1.2 小说版《牡丹亭》小说版《牡丹亭》是汤显祖自己根据剧本改编的。
它于1598年出版,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作品。
2. 小说和戏曲的讲述方式2.1 小说的讲述方式小说以叙述者的第三人称视角来讲述故事,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和思想,小说展现了爱情故事的复杂性和浪漫性。
2.2 戏曲的讲述方式戏曲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唱词来传达故事,注重舞台上的动作和音乐,让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故事。
戏曲在表演形式上追求高度的艺术化,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服装来呈现故事情节。
3. 情节编排上的差异3.1 小说版本的情节小说版《牡丹亭》情节丰富,细致地描绘了主人公们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
对于角色的描写和动机的解释更为详尽,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发展。
3.2 戏曲版本的情节戏曲版《牡丹亭》在情节上做了删减和改编,目的是更加适合舞台表演。
一些细节和次要情节被省略,以增加戏剧效果和节奏感。
4. 对人物形象的描写4.1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小说版《牡丹亭》以更为详细和复杂的描述来描绘角色的外貌特征和心理特点。
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人物形象的具体细节,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
4.2 戏曲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戏曲版《牡丹亭》通过演员的塑造来呈现人物形象,注重表演和化妆的效果。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创造出独特的舞台魅力。
评《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
“
”
,
冥 誓 定情
,
:
“
作夫妻
,
”
。
这 种 两 情 相 属 的 精 神上 的 契
在 谈 临 川 四 梦 的 成 因 时 他说
”
“
”
,
:
“
因情成
合 虽 然 很 坚 贞 但 毕 竟 人 鬼 殊 途 作 家不 满足 于 离魂 恋或 连理 枝 比 翼鸟 双 飞 蝶式 的 物化 补偿
, 、 、 ,
梦 因梦成 戏
”
, ,
,
慕 之情
。
对 此 作者 解 释 说
:
“
梦 中之 情 何 必 非
,
,
“
,
,
真?
”
①
说 明 梦是 丽 娘 的 真情 促 成 的 是 她 在 无
,
才 子佳 人大 团圆 的 固定模式 俗不可 耐 令 人 生 厌 明 代 汤 显 祖 的 传 世 名 作《牡丹 亭 》 也是 以 团 圆 作 结 我 们 又 应 如 何认 识 和 评 价 呢 ? 该 剧
,
工 思 任指 出
若 士 以 为情 不 可 论理 死不
。
的 爱 情 设计 的 种 种 设 想 恋 爱 和 礼 教 的 斗 争 基 木上 限于 主人 公个人精 神生 活领域 情和 理的 冲 突 还 没有 实 质 性 地 直 接 正 面 展 开
, , , “ , 。
更 好 地 斗 争 和团 圆 结 局 既 出人 意 料 又 在 情 理
其次 从 戏剧 冲
,
,
之 中 浪 漫 色 彩一 贯 到 底 增 强 了戏 剧 效 果
、
,
。
想 内成 因 中见
”
《牡丹亭》惊梦
三、作者生平
• 爱读“非圣”之书 , 广交“义气”之士 。 • 两次落第 ;弹劾权 臣被贬; • 回到老家临川玉茗堂 寓所 。
四、作者作品
•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
• 《紫箫记》
五、创作背景
• 1.明代传奇的发展。 1.明代传奇的发展。 明代传奇的发展
• 3 造语崭新、艳丽。 • 词旨缠绵,风光旖旎。南曲以艳丽为当行本 色。它的绝代容光,不用说整个剧作,就 《惊梦》便已经惊人了。但她并非为艳丽而 艳丽,着意于施粉涂朱,而是国色天香,秀 外慧中。无论写情写景,既含蓄,有鲜亮, 既概括,又具体,既凝炼,又生动,既新颖, 又自然,既妙趣横生,又风光旖旎。吕天成 在《曲品》中评为“上之上”,“搜奇八索, 字抽鬼泣之文,艳摘六朝,句迭翻花枝 巅……丽藻凭巧肠而焕发,幽情逐采笔以纷 飞。”正是对汤文情词俱茂,艳丽如花地特 点而言的。 • 4 在起句中,即选择了典型的形象,又传达了 人物的感情,既情由境生,浑融一贯,又造 语工妙,落想新奇。有天外飞来之感。
• •
1 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很分明。 2
④艺术特点
意境深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意境深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 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特看的这韶 光贱。期间有景有情,亦喜亦忧,委婉曲折, 光贱。期间有景有情,亦喜亦忧,委婉曲折,词情并 细致玩味,却颇难索解。 良辰美景”如何“ 茂。细致玩味,却颇难索解。“良辰美景”如何“奈 何天” 赏心乐事”怎说“谁家院” 何天”,“赏心乐事”怎说“谁家院”,似乎不伦不 如果从杜丽娘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细加揣摩, 类。如果从杜丽娘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细加揣摩,就 会感觉它妙不可言。一不类为类,以参差错杂见深情, 会感觉它妙不可言。一不类为类,以参差错杂见深情, 如是此景此情,概被赋予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如是此景此情,概被赋予了浓厚的个性色彩。这种由 姹紫嫣红”“断井颓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断井颓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姹紫嫣红”“断井颓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的大好环境和“奈何天”“谁家院” ”“谁家院 的大好环境和“奈何天”“谁家院”的特定的幽怨情 怀所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画面,就格外意境深长, 怀所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画面,就格外意境深长,耐人 寻味。这种唱法,就使得杜丽娘身上的情感成分, 寻味。这种唱法,就使得杜丽娘身上的情感成分,显 得特别浓厚,特别吸引观众。为了生动而形象化, 得特别浓厚,特别吸引观众。为了生动而形象化,采 用拟人的修辞,把无生物当作人,把植物当动物。 用拟人的修辞,把无生物当作人,把植物当动物。如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惜花疼煞小金铃” ”“惜花疼煞小金铃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惜花疼煞小金铃”给没有 生命的小金铃以知觉、意识。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生命的小金铃以知觉、意识。而“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笼贯花鸟,语意双关,虚实相映,益见空灵, 笼贯花鸟,语意双关,虚实相映,益见空灵,给读者 以广阔的空间。越探索越有味道,越咀嚼越味道悠长。 以广阔的空间。越探索越有味道,越咀嚼越味道悠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至情”论 内容有三:
①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 “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②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
临川派:
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 又叫“玉茗堂派”。
此派创作 “主才情”,不拘音律, 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 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 优美文采。
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吴江派:
因领袖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成员有余姚 吕天成、叶宪祖,苏州冯梦龙、袁于令, 上海范文若,嘉兴卜世臣,吴江沈自晋等 昆曲作家。多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 作品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 语言本色。 沈璟名作《红蕖记》、《埋剑记》、《双 鱼记》、 《义侠记》、《博笑记》等。
2、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牡丹亭》 《紫钗记》《南柯记》 《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 诗文集有: 《红泉逸草》 《问棘邮草》 《玉茗堂集》等。 其所存著作现合刊为《汤 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 显祖集》。
二、思想与“至情论”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 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 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 观神交多年。
《西厢记》最后一句唱词是:“愿普天有 情人皆成眷属。”《牡丹亭》最后一句唱 词是:“则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
两剧都提到了“情”,但后者的“情”的 内涵更为丰富,体现了历史性的进步。这 正是汤显祖作为伟大作家提出了前人没有 提出或很少提出的东西,即肯定了由“欲” 到“情”的自然合理要求,表现了由“欲” 到“情”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个性解放的 人文精神。
明初传奇有明显道学气、八股化。代表作 是丘濬(浚)的《五伦全备记》、卲灿的 《香囊记》。
明中叶嘉靖、隆庆剧坛出现李开先的《宝 剑记》、梁晨鱼的《浣纱记》、无名氏的 《鸣凤记》,合称明 “三大传奇” 。
明后期(万历后)传奇极盛,汤显祖及其 “临川四梦”出现。沈璟作为“吴江派” 领袖,在理论和创作上与“临川派”争胜, 促进了传奇发展。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 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处境,不是 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 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她所作 的抗争是徒然的,她的现实结局也只能是 含恨而死。
以杜丽娘的死作为全剧的悲剧结局,未始 没有深刻的批判性,但汤显祖的创作目的不 止于此。
在写出压制力量之强大的同时,他还要写 出反抗力量的强大,从而使丽娘生命的自由 意志与陈腐的社会规制与教化间的冲突达到 更尖锐的程度,以此赋予这篇剧作以一种抗 争的力度。 这种强烈的反抗在现实中是缺乏可能性的, 因此他“托之于幻想,托之于浪漫”,在虚 构中完成。
娄江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后,于17岁就 哀感身世而亡。传说内江一女子读了汤显祖 剧本后,愿嫁给他,因见其已满头白发而投 水身亡。(焦循《剧说》)杭州演员商小玲在演 《牡丹亭•寻梦》时气绝而亡。最著名的是广 陵冯小青的故事,她所写的绝命诗:“冷雨 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 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蒋瑞藻《小说考
以《牡丹亭》与同是爱情名剧的《西厢记》 相比,可以看出两者有一点根本不同的地方: 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 娘对于柳梦梅,却是由“欲”到“情”。她 并不是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 防”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 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 恣一时之欢,由此蕴育了生死不忘之情。 在全剧最动人的《惊梦》、《寻梦》两出 中,以一系列精美的曲辞,唱出了杜丽娘被 禁制的生命渴望,如《惊梦》中的《皂罗 袍》:
明代传奇——
汤显祖的《牡丹亭》
又称《还魂记》 《还魂梦》 《牡丹亭梦》
与元代剧坛上诸家并立、各有千秋的创作 局面不同,明代剧坛总体上呈现出一峰独 秀、群山环拱的气象。
汤显祖作为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 作家,其“临川四梦”达到了同时代戏曲 创作的高峰。
与莎士比亚一中一西,遥相呼应,勘称世 界艺术史上的奇观。
文学的本质功能之一,是作为人们创造自 身生活的方式提出生活的方向,在这一点 上,《牡丹亭》的效果是极其强烈的。它 在当时社会中引起轰动,尤其在一些青年 妇女中引起激烈的反响,正是基于此。
虽然,杜丽娘的爱情最后是以柳梦梅中状 元后奉皇帝圣旨完婚的喜剧形式结局,但 在这之前,杜、柳早已结为夫妇。在金銮 殿上,杜丽娘热情爽朗,大胆地为争取来 的爱情辩解,表现出一种斗争胜利后的喜 悦。
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牡丹亭·题词》) ③“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
汤显祖及《牡丹亭》
江西抚州牡丹亭
一、《牡丹亭》题材渊源及剧情
1、题材渊源:
①《牡丹亭题词》:“传杜太守事,仿佛 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微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 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剧中写杜丽娘“慕色而亡”,死犹不甘, 幽魂飘荡,终得复生,与柳梦梅结成完美 婚姻。这本是荒诞的虚构,但汤显祖却于 《题辞》中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 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表明,作者所追求的并非情节的离奇, 而是要通过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们追求 自由与幸福的意志,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彻 底抹杀,它终究要得到一种实现。
在这里,“情”,狭义的理解即是爱情; 广义的理解,即是人的自然要求。剧作 通过杜丽娘的遭遇,表达了对青春难再 的珍惜,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对纯真爱 情的憧憬。这种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的 艺术表现,使得《牡丹亭》既属于它那 个时代,又超越它那个时代,而具有不 朽的价值。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 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 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 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是写美丽的生命尤如美丽的春光一般荒 废,使人不能甘心。于是丽娘带着“可惜妾 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的叹息和泪水 进入梦乡。醒来时她并不觉得那样的梦有什 么可羞,反觉得“美满幽香不可言”。当好 梦不再、郁闷愈深,使她深觉人生不足留恋 时,她也希望死后能葬于梅树之旁,使幽魂 得以常温梦境: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 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为“情”而不顾 生死的追求历程的描绘,鲜明地表达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与 生,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的爱情观。
基于这一点,剧本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描写 了杜丽娘的家庭环境、教养身世等,揭示 由此而产生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明传奇作家,知名者300余人,傅惜华 《明代传奇总目》著录明传奇剧目950 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618种,无名氏 所作332种。
明代传奇:
发源于宋元南戏,初期体制不完备, 内容陈旧保守。中叶以后迅速崛起, 其势头远超过当时的杂剧,成为明 代戏剧的主流,明传奇与元杂剧相 互辉映,成为中国戏曲的主流。
汤显祖的文学思想首先是主情,他所说 的“情”又首先是包括性爱之欲在内的 人生欲求。
在严格的封建礼教中,婚姻固不可以男 女相慕的感情为先,但在一般的社会观 念上,对这种“情”多少有所容忍。至 于在“情”之后更深一层的性爱之 “欲”,特别是女性的欲,连提起来都 是“淫鄙无耻”的。
而汤显祖却第一次在戏剧中以明白和 肯定态度指明:“欲”才是“情”的 基础,它是美好的、应该得到合理满 足的生命冲动,并以杰出的艺术创造 表现了它的美好动人。
从表面上看,剧中似乎并不存在与杜丽娘、 柳梦梅相对立的反面人物,杜丽娘的梦中 之爱乃至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都不曾 遇到父母的反对与干涉(杜宝对他们的婚 姻事实的反对,出现在全剧将要结束时)。 然而,作品又确确实实写出了封建意识作 为一种社会势力对杜丽娘的压制,使人感 受到她在一张看不见的罗网中苦苦挣扎。
(见《太平广记》之《法苑珠林》、《列异传》)
②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重刻增补燕
居笔记》)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其得 意之作。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 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一问世,即轰动剧坛,“家传 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 言》)在当时年青女子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和震撼,形成戏剧文化现象中的一种奇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
1、生平:汤显祖历经嘉靖、隆 庆、万历三个王朝。21岁中举, 后来科考一再受挫,34岁才中进 士,在南京作太常寺博士。因上 《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时政,被 贬广东徐文县任小吏,两年后改 任浙江遂昌知县。后因爱女、娇 儿、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官, 隐居临川玉茗堂。
汤显祖塑像
作为官宦人家独生女儿的杜丽娘,生活在与外界 完全隔绝的朱门深宅之中。她的父母极其疼爱她, 而疼爱的方式是竭力把她塑造成一个绝对符合于 礼教规范的淑女。甚至连她在绣房中因无聊而在 白天睡了一觉,父亲也要把她叫出来教训一通; 她去了一趟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 母亲也要惊惶失措,唯恐她惹动情思。
杜宝升官离任,葬女于官衙花园。柳梦梅 上京赴试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 娘临终前的自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 杜丽娘的阴魂相会。柳梦梅挖墓开棺,杜 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 考中状元,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杜 宝认为柳梦梅是掘墓罪犯,女儿是妖女, 拒不承认。后经丽娘在金銮殿勇敢辩解, 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全家大团圆。
杜宝是一个顽固僵硬的封建官僚代表,他按照封 建规范要求想把丽娘塑造成班昭、谢道韫一类人 物,目的是要女儿“知书识礼,父母光辉”。母 亲虽然很慈爱,但也已被封建教条所奴化。所以 杜丽娘的压迫一方面来自父母对自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