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登岳阳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0诗四首(含试卷)
30 诗四首编写:江海霞 审核: 校稿:魏珊珊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后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 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 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第一课时学习《归园田居》和《使至塞上》1.读准字音。
荒秽. 荷.锄 属.国 塞.上 草木长. 候骑. 燕.然 荆.门 帘.旌 徙倚.. 2.了解作者及背景《归园田居》 晋义熙元年,陶渊明不满官场的污浊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
回柴桑归隐。
次年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歌。
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夜欢饮几个侧面描绘了是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使至塞上》 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苏轼评价王维(诗人、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熟读这两首诗,初步感知内容及主题。
课时要点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合作探究一、品读赏析《归园田居》1.概述诗意。
明确: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2.赏析诗句。
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愿”指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3.归纳主旨二、品读赏析《使至塞上》1.概述诗意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
第30课诗四首
第二课时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预习导学
李白:
陈与义:
2、读准以下字的读音。
荆.〔〕门仍怜.〔〕故土水帘旌.〔〕徙倚
..〔〕〔〕
3、结合课下注释,读懂诗句的含义。
合作探究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2、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的最后两句
4、如何理解“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中的诗人之悲
5、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请你写出几句。
当堂检测
1、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主义大诗人所作,人称他为“〞。
2、登岳阳楼是代的爱国主义诗人所作。
3、渡荆门送别中从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4、登岳阳楼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
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课 《诗四首》学案
夏邑县火店中学·导学案年级:学科:执笔: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导学案编号:班级:学生姓名:小组: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课题:课型:课时: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略)背景资料(略)【自主学习】1、注音或写字:(1)带月荷.()锄归(2)晨兴理荒huì()(3)道狭草木长.()(4)属.()国过居延(5)征péng()出汉塞.()(6)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丰年留客足鸡tún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带月荷.()锄归(2)但.()使愿无违(3)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5)江入大荒.()流(6)仍怜.()故乡水(7)莫笑农家腊酒浑.()(8)拄杖无时夜叩.()门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5)《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4、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长河..落日圆(长江)带月荷.锄归(扛着)晨兴理荒秽..(野草)B:仍怜.故乡水(爱)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C:山随平野尽.(完)拄杖无时..夜叩门(随时)从今若许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D:衣冠简朴古风存.(保留)丰年留客足鸡豚.(小猪)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衣沾不足.惜丰年留客足.鸡豚B、大漠孤烟.直烟.消波静C、属国.过居延国.破山河在D、归.雁入胡天带月荷锄归.【合作探究】7、讨论各首诗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登岳阳楼其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尾:暗写时局,悲从心来
课后反思
引导点拨
四、读透诗歌1、找诗眼。【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明确:悲2、“悲”在何处?【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品析诗句,朗读相辅,明确重读字】概括:景悲——己悲——国悲3、圈点出品析得出的重读字,结合停顿,明确诗歌感情基调,配乐朗读诗歌。【只要我们将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准确地读出来,那么诗歌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资源
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某某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某某天下楼”盛誉的某某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某某城。”的雄伟景观;X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某某(今属某某)人。有《简斋集》《某某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某某楼。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某某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聆听教师拨,理解赏析诗歌。
1、找诗眼。
2、“悲”在何处?
训练达标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登岳阳楼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登岳阳楼学习内容第六单元第 30课:登岳阳楼(第__4_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品味诗词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难点品味诗词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时间分配导课 3 分、自学15 分、交流展示 12 分、小结 5 分、巩固 5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一、检测自主学习情况1.初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诗意3.划分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达到熟读成诵二、合作探究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2.该诗在颈联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请根据理解略作赏析。
3.尾联中“风霜”有什么深层含意?4.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名句欣赏1、赏析“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明确:这两句写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万里”与“三年”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双重叠加,把感情推向极致。
2.尾联中“风霜”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际上比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和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四、课堂检测1《登岳阳楼》(其一)中化用杜甫《登岳阳楼》的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句子是:新课导入: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自学指导1、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再写登楼所见,经过这种烘托和过度,颈联用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强烈的呐喊。
2. 这两句写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2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
诗四首2学案导学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先学后教1.渡荆门送别》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其一)》融情于景,借景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用“/”给四首诗划分节奏;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概述诗意;齐读,熟读成诵。
《渡荆门送别》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诗中的写景句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
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
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颔联从正面描写。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b.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C. 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表现手法、意境、语言、构思)如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
d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
[精品]登岳阳楼学案.doc
《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了解杜甫的晚年生活经历以及山此形成的杜诗最具有特征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指导诵读,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这二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一、分析形象、体会感情二、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程序:背景介绍一朗读一分析形象一体味感情一鉴赏风格学习过程:一、导入:把我们的目光凝滞在一千二百多年的秋天,一个老者于落木萧萧之中登高回望,是他,流离半世,不知所之,如沙鸥飘零;是他,拖着那年迈多病的身躯,栖息在一只孤零零的小舟上,仍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 是他,引领一个时代的诗风,登上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一“诗圣”杜甫,让我们从他的二首诗歌中一同领略那“沉郁顿挫”诗风中的苍凉。
二、背景知识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三、朗读《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并结合注释感知内容1、探究《登岳阳楼》a\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感情?b\赏析“圻”“浮”二字c\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d\作者为什么“凭轩涕泗流” ?2、探究《登高》a\诗歌中哪些字眼可以体现作者的悲伤感情?并且是如何体现的?b\诗歌的悲是由什么引发的?c\这些各具特点的意象即诗人所见的秋景之悲是如何体现的?3、探究《旅夜书怀》a\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b\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c\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从“形象”中见“沉郁顿挫”的风格1、再读诗歌2、这二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从哪里能看出来?明确:《登岳阳楼》一《登高》—《旅夜抒怀》5、分析诗歌意境——从意境中见“沉郁顿挫”的风格《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课前探究】1、走近作者李白陈与义2、朗读理解《渡荆门送别》(1)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A、这是一首送别诗,谁在送别?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3、学习《登岳阳楼》,结合背景及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预习交流】1、各组小组组长检查课前探究问题【互助提升】1、品读赏析《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品读赏析《登岳阳楼》A、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
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B、“悲”在何处?【体验成功】1、朗读杜甫的《旅夜书怀》,找出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描写洞庭湖与岳阳楼的佳句。
【快乐心得】【中考写真】一、参照下面的示例,为“诗意地寻访”创设两种恰当的景象,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形式相似,手法一致(4分)示例:我们诗意地寻访,沉睡在深山老林里,被远足者的脚步叩问过的古道。
(1)我们诗意地寻访,(2)我们诗意地寻访,二、综合性学习老字号大多秉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
在各种媒体上,打过广告的老字号少之又少,老字号的宣传主要依靠百年累积的名气,随着老字号品牌观念的逐步减淡,近年来许多老字号都处于市场的尴尬境地,就经营与管理而言,加强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试题。
材料一: “老字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通常是指有多年成功的经营经历,在一定区域内有良好声誉的商号。
此商号以自己极富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原创产品深受消费者的亲睐。
老字号平均都有160年以上的历史,最长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
材料二:目前,老字号日渐势弱,在发展中有许多制约。
“草包金”现象严重。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检测三
1.试着赏析“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能说出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能正确朗读并翻译诗句.
3.能说出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取向。
3、中招考点
从近几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考查内容,注重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等,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两道,分值4分。
4、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背诵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有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在考试中如何运用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还未完全掌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歌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说出诗意及作者感情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课文,能翻译并背诵诗句,能理解作者的感情,赏析重点诗句.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3.能说出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
1.找中招考试中易考的、重点的诗句赏析
2.赏析重点诗句的方法:
(1)从分析关键词语入手
(2)从分析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入手。
(3)分析诗句含义,探究诗句作用。
(4)从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征入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说出诗意及作者感情
自学指导一
参考课下注释及手中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四首 登岳阳楼(其一)》赛课导学案_1
八年级上册语文30 诗四首教案(《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教学方法朗读法课时安排 4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
老师准备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一.导课。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二.岳阳楼简介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
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堪称江南三大名楼。
因宋代范仲淹的诗篇《岳阳楼记》更是名扬四海。
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主楼3层,楼高15米,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
在北宋和南宋之交,也需要算他是最杰出的诗人他前期的作品,古体诗主要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近体诗往往要从黄、陈的风格过渡到杜甫的风格。
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四.朗读整体感知1.范读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3.理解诗意4.课文讲解: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登岳阳楼》学案
《登岳阳楼》学案(一)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基本解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两首都是杜甫的登临诗。
请找出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以及抒情方式的异同之处。
主旨:(三)深入探究:1、比较一下两首诗的颔联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2、课后练习第四题答案:二、解读:主旨: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自己衰暮之年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三、1.《登岳阳楼》描写了广阔无垠的洞庭湖,浩浩荡荡,好像把东方的吴地和南方的楚地一分为二,连日月星辰都漂浮于湖水之中。
诗人用极为凝练的语言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展示了洞庭湖的非凡气势,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登高》描写了诗人远望秋山,俯瞰江水,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飘零,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万里长江奔腾澎湃,滚滚东流,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营造出一种气势恢宏、沉郁悲凉的意境。
2.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的水势和恢弘的气势。
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联,写出了广阔无垠的洞庭湖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
从诗人个人情感来看,孟浩然只写出了个人沉浮和一己得失,诗的结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渴望得到援引;杜甫句比孟浩然句更显开阔、博大,不但写出了洞庭湖壮观景象,诗的结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更显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八上语文第30课测试学案
八上语文第30课《诗四首》及课外古诗词复习学案一、文学常识填空。
1.《归园田居》(其三)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人。
2.《登岳阳楼》(其一)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陈与义。
3.《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作,人称他为“诗仙”。
4.《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
二、赏析问答。
(一)《使至塞上》1.诗歌首联交待了什么内容?交代了出使原因和此行目的。
2.说说诗歌颔联的深刻含义及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用比喻手法,既言事,又写景。
在写景叙事中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3.诗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什么?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其所展现的画面,并说明这句诗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心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无垠的沙漠中,挺拔着一柱烽烟;横卧如带的黄河边,正低悬着一轮落日,苍凉浑圆。
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对仗工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流露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绪。
4.请从炼字的角度分别赏析诗歌颈联中的“大”“孤”“直”“长”“圆”这五个字。
“大”字:突出了沙漠的茫茫无边。
“孤”字:在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柱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孤”突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字: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字:写出了苍茫的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杳无尽头。
“圆”字,写出了落日的特征,给人以亲切、温暖、苍茫之感。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之情。
(二)《渡荆门送别》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诗人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
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逐渐过渡到平原。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使至塞上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使至塞上学习内容第六单元第 30课:使至塞上(第__2_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品味诗词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难点品味诗词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时间分配导课 3 分、自学15 分、交流展示 12 分、小结 5 分、巩固 5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一、检测自主学习情况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学生交流,要点如下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诗人经历仕途挫折之后,他逐渐发现了社会的不平。
他晚年对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
朝夕徘徊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美的刻画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新课导入: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它以丰厚的精神给养孕育着代代世人。
今天,我们和几位诗人一起走进诗的王国,领略它的风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动画朗读欣赏,初步感知。
二、交流展示自由朗读,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
单车:使者的代词。
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归园田居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
2、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学习准备:陶渊明的诗歌以崭新的面容、纯朴自然的诗风为我国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至使“田园诗”从此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问题探究:《归园田居(其三)》1、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愿”具体指什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有什么特点?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朴质,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于此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哪些字用得好?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
“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
八年级上册《登岳阳楼》学案分析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登岳阳楼》学案分析语文版教学目标、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
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
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
到了岳阳,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永远停止了歌唱。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三、整体感知⒈请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疏通文意。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
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
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随着自己。
关山以北依然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奔流。
⒉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状物,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
四、内探究⒈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状物有何特点?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
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着大地长天。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阔大,景象宏伟绮丽。
⒉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
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⒊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赏析本诗。
问题1:颔联和颈联有何内在联系?颔联写雄浑阔远的景象,颈联写孤身飘零的身世。
《登岳阳楼(其一)》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登岳阳楼(其一)》学案
主备人:柳红桔审核: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诗四首》之《登岳阳楼(其一)》
【自主预习】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作者简介:陈与义,字,号简斋,是我国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2、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帘旌.()徙.()倚.()沧.()波
3、解释下列字词:
帘旌()夕阳迟.()横分()
凭危()凭()危()
【合作探究】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
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并说说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你认为本诗写的精彩的句子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达标检测】
1、诗句“,”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
2、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于一体。
3、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4、默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第 30课:登岳阳楼(第__4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品味诗词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
位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品味诗词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15 分、交流展示 12 分、小结 5 分、巩固 5 分
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
一、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初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3.划分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达到熟读成诵
二、合作探究
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
作用?
2.该诗在颈联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
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请根据理解略作赏析。
3.尾联中“风霜”有什么深层含意?
4.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欣赏
1、赏析“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明确:这两句写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怒和不
满。
“万里”与“三年”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跨度上来叙
事,双重叠加,把感情推向极致。
2.尾联中“风霜”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际上比喻社会现实,
语意双关。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
中原动荡之忧和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四、课堂检测
1《登岳阳楼》(其一)中化用杜甫《登岳阳楼》的
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句子是:
新课导入:
靖康之难发生时,
陈与义被贬在陈
留做监酒税的小
官,自然加入到逃
亡的难民行列中,
南奔襄汉,颠沛湖
湘,流离失所。
他
流亡到洞庭湖,几
次登岳阳楼,与朋
友悲伤国事,借酒
浇愁,写下了数首
诗歌以记其事,本
课所选的就是其
中的一首。
自学指导
1、首联写岳阳楼
的地理位置,先从
大处着墨,再写登
楼所见,经过这种
烘托和过度,颈联
用近于直呼的方
式发出强烈的呐
喊。
2. 这两句写出了
一个亡国之臣心
中的愤怒和不满。
“万里”与“三年”
分别从空间和时
间的跨度上来叙
2、《登岳阳楼》(其一)中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句是:。
诗中抒发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表达了无限悲痛之事,双重叠加,把感情推向极致。
3、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际上比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和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
首联叙事
颔联写景
颈联叙事
尾联抒情
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