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东北女性文学的地域性品格
东北女孩子的性格特点
东北女孩子的性格特点东北女孩子的性格缺点优点:热情奔放,既有宽广的胸襟,又不失高雅的气质,但绝没有大家闺秀的矫揉造作;缺点:心灵的研发步伐没衣着对外开放步伐速度快。
无论东北或北京,女人都普遍强悍泼辣!骂起人来都那味,不过北京人骂的有文化点~~东北女的很漂亮的,性格也极好,对自己老公很铁的,但是必须特别注意,东北女的旧的慢,要是你不介意30以后老婆很快新陈代谢的话,我真的东北女的非常不好。
东北女人属于最为真实的那一类,无论她们在爱着,还是恨着,都是不加掩饰的那种。
交女性朋友,最好的伙伴就是东北女人,她们会为你不遗余力,甚至两肋插刀;如果你有不对的地方,她们也会当面毫不客气地指出来,虽然可能让你下不来台,但是她并非是故意为之,她们认为是朋友,就不能虚伪,就更应该真实和坦诚。
这种犹如男人的友情通常热切的始终如一和情谊,使人崇信不安远——这就是一种可以以生命魂归的友情。
东北女人的性格是属于绝不含乎的那种极端,没有什么过渡,那是明摆着的一览无余,让人一目了然,这有些像东北的天气。
冬日的北方,黄昏时分,漫步在白雪皑皑的大街上,那种把人冻透了的冷,就是非常地单纯和极致,但是却是别样的风情——这就是一种清澈和冷艳的气质。
这就是东北,东北女人的气质。
如果就是夏天,阳光例如水,把空气液体石蜡得整洁、自然、没杂质,但是极为热切和唯美,仿佛整个的阳光都围困着你,使你沉醉在浓烈的美好之中。
这也是东北,东北女人的气质。
热切、唯美、直率,心胸开阔,不拘小节,乐于助人、心地善良、性格开朗……这些就是东北女人的特点,尤其就是那种女中之豪杰的大器和胆略,使东北的女人别存有风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东北女人最大的特征就是个儿头高挑,身材挺拔,给人以健康、快乐、生命力勃发的积极和向上精神。
与东北女人在一起,总是欢乐和高兴的,她们似的天生具备某种风趣的基因,这一点从她们的语言和行动上总能使你深感这就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女人,就是她对你存有观点,也绝不会背后回去Merlebach,而是光明正大地说道出,或者就是怒骂你一顿,从不管你与否快乐听到,但是过后,她似的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所以同东北女人在一起,你千万不要强求什么,那样你可以犯错的,因为她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往心里回去的主,你太强求,可以就是自讨苦吃了。
中国现代文学的地域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的地域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地域广阔,民族众多。
这种多元的文化背景赋予了中国现代文学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都展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点和风情。
一、北方文学的豪迈与坚毅北方地区的文学作品常常展现出豪迈与坚毅的特点。
北方人民历经长期的战乱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对生活的坚韧和对命运的不屈。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展现了北方人民对社会现实的痛苦反思和对自身命运的抗争。
而在北方的边疆地区,如内蒙古和新疆,文学作品中常常描绘出广袤草原和浩渺戈壁带来的壮美与豪情。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北方人民的坚毅和勇敢,也传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二、南方文学的婉约与柔情南方地区的文学作品则常常展现出婉约与柔情的特点。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自然环境宜人,这种环境也影响了南方人民的性格与情感。
南方文学作品中常常弥漫着细腻、温婉的情感,如《红楼梦》中的细腻描写和《边城》中的柔情故事。
南方的山水和水乡文化也常常成为南方文学的重要元素,如《桃花源记》中的山水田园和《红楼梦》中的西湖风景。
这些作品中所展现的婉约与柔情,使南方文学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三、西南文学的奇幻与神秘西南地区的文学作品则常常展现出奇幻与神秘的特点。
西南地区地势险峻,山川壮丽,自然环境多样,这种环境也影响了西南人民的文学创作。
西南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神话传说和奇幻故事,如《聊斋志异》中的鬼怪传说和《山海经》中的神秘世界。
西南地区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也常常成为西南文学的重要元素。
西南文学的奇幻与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想象的空间。
四、东北文学的坦率与豪放东北地区的文学作品则常常展现出坦率与豪放的特点。
东北地区地势辽阔,气候寒冷,人民性格直爽豪放。
东北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坦率直言和豪放不羁的人物形象,如《围城》中的方鸿渐和《林海雪原》中的林海。
东北地区还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这些也常常成为东北文学的重要元素。
新时期东北女性写作的地域文化品格
21 年 7 01 月
J12 l u.0 1
新 时期 东 北 女性 写 作 的地 域 文化 品格
刘 颖 慧
( 春师范 学院汉语 言 文学学 院 ,吉林 长春 长 10 3 ) 30 2
[ 要】新时期以来的东北女性作家的创作具有浓厚的东北地域文化色彩。东北这块黑土地赋予东 摘
北女作家创作丰富的文化滋养 ,这使其女性写作表 现出独特 的东北地域文化品格 ,集 中体现为丢不开 的土地情结 ,人 物形象 的豪爽与大气 ,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叙事风格 。
学 与 东北 文化 研 究。
・
7 ・ 4
的艺术 风格 -2。多 年来 孙惠 芬用 自己 的小说 创作 成 功 营造 了属于 自己的小说 世 界 即 “ 马 山庄 ” L ] 歇 ,如 同沈 从
文的 “ 湘西世界”般生动鲜活。值得肯定 的是 ,孙惠芬的乡土小说不只是讲述发生在歇马山庄 的人与事 ,她 还关 注城乡 文 明的矛 盾 与 冲突 。在城 乡: 艾明的 “ 较量 ” 中 ,孙惠芬 执着 地坚 守着 乡土 小说 的阵地 ,扮 演着 一 位 冷静 客观 的 乡土文 明阐述者 ,表 达 了处 于 主体 地位 的城 市文 明对 乡村 文 明带来 的戕 害 。孙 惠芬 之所 以在 现 代化思潮 中一直充当着乡土文 明保护者 的角色,皆是源于其内心深处的 “ 土地情结” 。 辽 宁籍 的 马秋芬 是一 位土 生 土长 的: 东北人 ,从辽 宁来 到黑 龙江 的知 青生 活是 马秋 芬创 作上 的一个 重要 转 折点 。黑 龙 江流域 的边 地生 活使 马秋 芬 对生 活 在大 森林 中的鄂 伦春 民族有 了更 加深 刻 的 了解 ,她用 自己的创 作谱 写 了鄂伦 春这 个 幼小 民族 的赞歌 。马秋 芬 的创 作 东北 地域 色彩极 其浓 厚 ,正 如彭 定安 所说 ,她 是 “ 关东 文化一 枝 花 ” [ 引。近 年来 马秋 芬转 战散 文 领域 , 《 沈 阳— — 盛 京 流云》 《 老 到东北 看 二 人转 》 是 作 家 书写 东北 文化 语境 的新 作 ,其散 文对 沈 阳老 工业 : 和 二人 转 等传 统 民间文 化 的热爱溢 于 言表 。 戒市 对东北故土的热爱是新时期 以来东:女性作家的共识 ,无论在东北地 区的生活经历有多长 ,她们始终牵 化 挂着 心 中那永 远 的家 园 。即使有 些作 家 成 年后离 开 东北 生 活 ,但 青 少年 时代 的记忆 却永 远 磨灭 不掉 。在 创作 中 ,脑海 中关 于东 北 的各种 回忆 时 常浮 现在 这些 女性 作 家 的笔端 ,永 远挥 之不 去 。 二 、人 物形 象的 豪爽 与大气 东北 地 区 自然 环境 比较 恶劣 ,谋 生 异常艰难 ,中原 地 区传统 的农 耕方 式并 不适 合 东北 地域 环境 ,因此东 北人 民的主要 谋生 手段 是渔 猎 。渔猎 生 活造 就 了东 北人 民勇猛强 悍 的性 格 特点 , “ 强 的 生命 意志 和 生命 力 倔 量必然导致 ‘ ’的野性粗犷,或者 } ,倔强生命力的结 晶便是 ‘ 格’的强悍 ,这两者实际上是紧紧相 陛格 兑 ‘ 陛 联 、密不可分的。L 野性粗犷的东北人 民在性格上常表现出豪爽大气 , ” 1 J 不拘小节 ,追求 自由,桀骜不驯,不
黑土地上的温情与韧性_北大荒女性写作论_李雪
黑土地上的温情与韧性○李雪———北大荒女性写作论黑龙江遥居关外,扼守边疆,远离内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这片广袤的土地沃野千里,林海翻腾,春夏季节短暂而生命蓬勃,冬季漫长,冰天雪地,荒寒严酷,天空高远,神清气朗。
这片土地与文学之间存在着较为特殊的姻缘,从呼兰河走出去的萧红曾震动全国文坛。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北大荒不知贡献出、接纳过多少全国知名的作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北大荒女性写作风生水起,笔墨酣畅,先是林子、张抗抗、李琦、鲁秀珍、陈瑞晴等人声誉鹊起,展示了北大荒土地的赤诚与浪漫;后是迟子建、张雅文、潘虹莉、李汉平等蜚声全国,笔触轻灵,温婉优美;更有陈力娇、张爱华、艾苓、迟慧、王雪莹等相继崛起,把龙江大地的灵气与魂魄吹入全国文坛,氤氲成雅致的风景。
充分地呼唤爱的出场,展示典雅的温情,讴歌人格的纯真和优美,是北大荒女性写作不约而同的恒常主调,也是北大荒女作家心曲的自然流露。
在左倾教条主义余威尚在、人们的情感尚枯焦萧瑟的20世纪70年代末,林子和张抗抗就相继发出心中的赤诚之音,大胆地畅诉爱的衷曲,呼唤爱的权利,给国人带来凛然一新的审美快感。
林子的组诗《给他》以十四行的典雅诗型大胆地表达了女性纯真的爱情,既展示了独特的女性性别意识,也给中国文坛带来久违的生命跃动之感,因此饮誉全国,林子还被誉为“中国的白朗宁夫人”。
在《给他·33》这首十四行诗中,诗人林子如此咏唱道:“只要你要,我爱,我就全给/给你———我的灵魂、我的身体。
/常春藤般柔软的手臂,/百合花般纯洁的嘴唇/都在默默地等待着你……爱/膨胀着我的心,温柔的渴望/像海潮寻找着沙滩,要把你淹没。
/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如果里面没有映出你的存在;/就像没有星星的晚上,/幽静的池塘也黯然无光。
深夜/我只能派遣思念的使者,带去/珍重的许诺,它忧伤地/回来了,你的窗户已经熟睡……”①如此大胆的爱的告白在那个时代的确具有石破天惊的震撼效果。
迟子建文学创作研究综述
谢谢观看
1.迟子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当代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 特的艺术风格。
2.她的作品深入挖掘了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 的地方风貌。
3.迟子建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和思考,传递了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4.她在文学形式的创新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为丰富中国 当代文学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演示旨在全面梳理迟子建的文学作品,探讨其文学特色和创作风格。通 过对迟子建成长经历、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总结其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 成就,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迟子建及其作品概述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漠河,代表作有《额尔古纳河右岸》、 《山川册》等。她的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以独特的叙事手法 和醇厚的情感氛围深受读者喜爱。迟子建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 关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迟子建文学创作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研究现状
03 三、结论
02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 04 参考内容
迟子建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中国当代女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文学创作, 至今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在过去的20年中,迟子建的文学作品一直受到广泛和 研究。本次演示将对迟子建文学创作2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 究提供参考。
三、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
1.家乡黑龙江的描绘
迟子建的作品中,对家乡黑龙江的描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以细腻的笔触 描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些描 绘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黑龙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2.女性命运的思考
迟子建的作品还深入探讨了女性的命运。她通过塑造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 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这些思考触动 了社会的痛点,引起了广泛。
当代东北作家群的研究向度与价值
当代东北作家群的研究向度与价值李帅【摘要】当代东北作家群的概念与现代东北作家群相对提出,指的是1950年代以来的东北作家群体,其创作的题材以东北地域特色、民风民俗、文化传统为主体,命名的根据是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文化群落理论.通过作家论的角度对当代东北作家群进行纵向的社会心理学考察和横向的文学地理学考察可知,东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作家的精神气质、文化心态、审美倾向的影响,使其在创作主题、题材、风格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倾向和特质.在此基础上倡导当代东北文学的经典化,建构一个真正的大东北文学.【期刊名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15)001【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当代东北作家群;文学群落;文学地理学【作者】李帅【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9.9当代东北作家群的概念是与现代东北作家群相对提出,在时间上指的是1950年代以来作品中以东北地域特色、民风民俗、文化传统为主体的东北作家群体;在内涵上,当代东北作家群继承了深受东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深刻影响的现代东北作家群的精神气质、文化心态、审美倾向,在文化底蕴、文学传统、文学风格等作家的内在文化积淀和创作主题、题材、风格及语言选择等作品外在表现方面具有相同的倾向和特质,从而形成了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域而言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作家群体。
但从文学研究角度而言,现代东北作家群的核心是东北抗战文学研究,当代东北作家群的核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振兴与发展研究,二者各自有着鲜明的时代主题。
一、作为一个文学群落的当代东北作家群虽然国内学术界对作为一个群体的当代东北作家群缺乏整体性研究,但是对单个作家作品如迟子建、孙惠芬、刁斗、马原、金仁顺等的评论,或是对小群体如辽宁儿童文学“小虎队”、大连海蛎子组合、铁岭女诗人群体等作家群体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主要成果包括传记批评视域中的东北当代作家研究、地域文化视域中的东北文学作品研究(体裁广涉小说、儿童文学、散文、诗歌等)、文学史建构角度的辽、吉、黑各地方文学史研究及性别政治视域中的东北女作家研究等。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中 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金 文 野
( 深圳大学
摘
文学院 ,广东 深圳 586) 1 0 0
要 :女性 个体 经验 的不断展 开、 女性审 美 自由的不断拓展 、 女性 艺术形式规 范的 不断丰 富。 中国 是
当代女性主 义文学的主要 审美价值取 向, 目的是要 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 。 其 以张扬女性 生命主体 意
是彩虹 , 就是无 穷无尽 的湛蓝色。( 一个人 的战争》 《 )
镇岁月的枝头上 , 穿过我的记忆闪闪发光。(一个人 《
的战争》 )
由接 听情人的 电话而感受 到爱情的热流奔腾
十九岁半的 日子像顺流而 下的大河上 漂浮 的鲜艳 而来并获得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 同样属于一种非常
花朵, 承受着青春 的雨点呼啸而过, 闪电般明亮而短 抽象的爱情Leabharlann 验。但作者在表现这种爱情体验 的
守望空心岁月恋爱中由情人的忘情拥吻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必定是甜蜜迷人荡人心魄令人陶醉的而作者在这里恰恰抛弃了甜蜜的吻口舌生香之类庸常滥俗的话语方式而独出心裁地以春天里新绿的青草设喻以青草的柔软湿润干净状写具体的味觉嗅觉触觉感受和浪漫美好令人动情的爱情体验从而抵达诗意的境界和审美的高度给读者带来诗性的快感和审美享受
女孩 多米 犹如 一 只青涩 坚硬 的番石 榴 , 缀在 B 结
但是 爱情 的热流从 电线里无 所顾 忌地 奔腾 而来, 它们在我 面前 弥漫成一层铺天盖 地的帐幕 , 将我 和世 界整 个分开, 剩下 电话 筒和一 种 声音 , 只 那样 一种 罕
见 的稀世 的无 与伦比的声音 。这 个声音就是 天 空, 就
性个体经验 的不断展 开, 女性审美 自由的不 断拓 莲 、 娉蔻以及安妮宝贝等人的作 品颇具代表性 , 她 展, 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 其最终 目的 们大量的体现这种美学品格的创作令人耳 目一新 , …,
东北作家群名词解释
东北作家群名词解释东北作家群是指聚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群作家。
他们以自身的创作活动为中心,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关系网络。
这个群体在文学创作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并通过文学作品传递了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东北作家群的形成与发展与东北地区的特殊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工业化最早和最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大批具有社会关怀意识的作家在东北地区涌现出来。
这些作家以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的作品为主,积极批判和思考社会现实,对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反映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作品,也有揭示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东北的历史变迁、工业化进程以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以犀利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了一系列既有社会思想深度又有文学艺术价值的作品,为东北地区的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作家群的创作风格主要具有精炼、直接、真实的特点。
他们善于运用精准的语言表达,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将人物形象、情节变化或者社会问题真实地呈现给读者。
他们的作品多以刺激、震撼人心为目的,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
东北作家群在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取向,以及一种特有的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体现了东北地区人民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和批判意识。
东北作家群的作品既是对东北地区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深邃思考和反思。
总之,东北作家群是一群在东北地区活跃并以创作为主要活动的作家群体。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传递了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并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批判。
通过他们的努力,东北作家群为东北地区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形容东北女人彪悍的东北话
形容东北女人彪悍的东北话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东北女人的特点:直爽、热情、彪悍
2.东北话的特点:口音浓重、语言风趣、形象生动
3.形容东北女人彪悍的东北话表达
正文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各地区的民风习俗各具特色。
东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引人注目,其中东北女性的特点尤为鲜明。
她们以直爽、热情、彪悍著称,这些特质在东北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东北女性的彪悍表现在她们的性格上,她们敢爱敢恨,敢于担当,不拘小节。
在生活和工作中,她们总是充满自信,勇往直前。
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她们在处理问题和处事方面有着极高的能力和独立性。
东北话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它的口音浓重,语言风趣,形象生动。
东北话在表达对东北女性彪悍特质的描绘时,有着独特的魅力。
例如,东北话中常用的“女汉子”、“糙老爷们儿”等词汇,就是对东北女性彪悍性格的生动描绘。
这些词汇充分展现了东北女性在生活中的坚韧与刚毅。
总的来说,形容东北女人彪悍的东北话,不仅表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更是对东北女性坚韧、刚毅、独立性格的一种赞美。
第1页共1页。
浅析地域性特色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迟子建小说为例
6浅析地域性特色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迟子建小说为例吕天竹【摘 要】迟子建在其20多年的丰厚创作中,多变的题材中,始终贯穿着对美丽富饶雄奇的东北“北极村”“白银那”特有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在她的小说中,能充分体现这种故土的痴恋,蕴涵着执着的乡村地域气息,以及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和东北独有的风俗文化勾勒的主线,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表达出她对人性的关怀,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富有对环境和文化思考的意义。
在当代女性作家中极具个性,她的创作态度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文学评论者。
【关键词】迟子建;地域文化;黑土民俗;特色迟子建的作品始终蕴涵着浓厚的故乡地域气息,在二十余年的文学创作中,创造出了一种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迟子建式”的美学品格,把中国东北边疆的凉意和美带给读者,她始终面对着故乡的大地和底层的人民,热衷描绘在自然景观上,在其表现的作品中,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是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基点,迟子建在回忆起自己的创作经历时,提到:“我写得最多的是自然景色和观察日记”,翻开迟子建的作品,白夜、极光等东北和北极村独有的事物映入眼帘,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色彩,“故乡给了迟子建这样的一双眼睛”,世界的丰富融入进了她的眼睛,她的心又是那样的热爱和眷恋着家乡。
在她的笔下又是那样的动人,将大自然的美景汇入她的作品中,将一个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与作品的表达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由于东北地区是中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区域,有着独特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很多少数民族例如鄂温克、鄂伦春等都在这里生息,历史上面著名的“闯关东”,俄罗斯和日本在不同时期的侵略,使得不同民族和文化在东北地区交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原因,也使得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开放性的特点,而这样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势必会反映到该地区的人文景观当中。
在迟子建的作品中,就有许多对东北民风民俗的描写,例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民间禁忌信仰等,在《秧歌》中,描写了正月十五看秧歌、看冰灯等民俗活动;在《逝川》中,描绘了鱼汛;在《清水洗尘》中又介绍了过春节前的洗尘风俗;在《腊月宰猪》中,描绘了年前人们忙忙碌碌过年的场景,以及齐二嫂的葬礼铺陈;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和《伪满洲国》中,还不得不提到跳神活动,她所表现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萨满,人们对萨满信任和敬重,并且萨满也确实具有这样的神奇。
从东北方言看东北文化论文
从东北方言看东北文化摘要:随着东北小品、二人转在全国的火热播出,东北方言作为这种娱乐形式的载体也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每个族群的不同的地域文化,本文将从东北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方面探寻其中体现的东北地域移民文化、乡土文化和传播文化特征。
关键词:东北方言;移民文化;乡土文化;传播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而方言更是承载着多元地域文化,民间文化中许多精妙之处往往只有通过方言这种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俗语道“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方言是生活语言,也是维系情感的纽带。
缘起广州政协常委会逐步取消粤语节目提案的“普粤之争”,人民网专题报道指出,“腔调各异的方言,仍保留着古语音韵和文化遗存。
它们已经不仅仅是地理表征和情感纽带,更凝聚为一种民族记忆。
”①因此,方言反映一个地域族群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族群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族群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方言又与地域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方言必须了解地域文化,理解地域文化也必须了解方言。
一、东北方言概况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直白、幽默,极具表现力。
与普通话相比,语音上的特点表现为:东北方言大部分地区平、翘舌音声母(即z、c、s组和zh、ch、sh组)区分不清②。
很多发音调值也有差异(音高不同),体现在:阴平调在东北地区发音调值约为33或44③;发儿化音词较多。
在词汇上,东北方言有很多独特的词,这与长期而广泛的民族融合不无关系。
在语法上,东北方言常用许多拟声词做修饰语,如“关系钢钢的”(关系好或“铁”,“钢钢”是敲铁的声音)、“疼得嗷嗷的”(疼得直叫)、“冻得嘶哈的”(嘶哈是哈气的声音,表示很冷)、“嘎嘎乐”(笑的声音)等。
总体听觉效果上,东北方言发音重而强,略带拉长的语调也是它的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性别视角 从女性视角解读《生死场》
从女性视角解读《生死场》《生死场》中,萧红以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独特的叙写视角,描写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女性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深刻地表现了女性的悲剧。
传统的男权主义下,女性变得麻木迟钝。
女性在“男本位”的封建性别观念的束缚下,女性被强烈的男性意识所“驯服”,从而导致女性内在精神的麻木和对男性的顺从。
这种“驯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觉地接受并服从这种男权意识,并把男性对女性思想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立身行事之准则,指导自身的人生活动。
另一方面,被男权文化教化后的年长女性如母亲、婆婆等,还利用手中的“家长”权利有意去“调教”和“塑造”着男性文化要求的女性,这就形成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缚和缚人的生存困境。
这类形象以麻面婆为代表。
作者是这样描述的:“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
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
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斗争,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
”这是一个任劳任怨且软弱的女人,男人就是她的天,丈夫就是她的一切。
她的视线仅仅是她的破旧的茅屋和粗暴的丈夫,她的眼睛看不到除此之外的其他景象。
在这狭隘的天空下,这个女人麻木地生活着,彻底地沦为男人的奴隶。
这个女人是男权社会下最典型的形象——没有自我,没有反抗,只有一味地接受和服从。
女性的爱情悲剧。
爱情是让女性闪光的名词,可在萧红笔下却黯然失色,成了一个沉默的缺席者。
作家正是透过这一爱的空缺,揭示了女性更深层的悲剧处境。
在北方农村的落后文化中,神圣的“爱情”被掏空了内涵,女性只是充当一个性别符号,没有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始终在无爱的痛苦中,成为玩弄的对象。
金枝是书中从头到尾的人物。
金枝被成业用歌声唱开了少女的心,却被他一次次粗暴地占有;而成业根本就忽视她的身体状况,以及她对怀孕的担忧和她在村里的尴尬等等情绪。
金枝即将生育,成业却不管她的死活,在她生育的前夜强行和她做爱。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第三阶段:女性自我的发现。
特征是个人化的女性写作:以女性立场来讲 述、以女性话语的方式来探索女性隐秘的内 心冲动。一些作品通过“身体书写”,在 “性”的描写上表现得大胆泼辣,无所顾忌, 无所不至。以女性话语,以“独语”写生命 体验,女性经验,赤裸裸地袒露女性的性觉 醒,性期待,性恐惧,同性恋等女性的一切 神秘话题。作家们在文化层面上与女性主义 比较接近。代表作有陈染《私人生活》,徐 小斌《双鱼星座》,海男《我的情人们》等。
男性中心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一)菲勒斯中心 指男性的性是文学力量的中心,写
作的笔是阳具的象征,男性作者是生殖 者、生命之源、美学之父,男性的笔具 有创造生命和繁衍后代的威力。 (二)男作家笔下的两极女性形象—— 天使与魔鬼 (三)男性中心文化下的女作家创作
女性文学的意义
(一)促进了对社会话语的改造 (二)对文学本体的贡献 (三)女性文学已从个体研究进入高校教学
铁凝的《麦秸垛》和《玫瑰门》则用更为明 显的女性视角,女人味极浓的叙事口吻,来 挖掘女性生命的本相。《玫瑰门》里是一片 女性心理的世界。铁凝大胆地走了进去,深 入到女性生命最隐秘的角落,写出了女人的 让人反胃、卑琐、丑陋的,男人所看不到的 方方面面。从性别的角度展示人性的复杂及 其脉动。这对于女性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个 重要的突破。它对女性自我的严厉解剖成为 中国女性文学走向90年代的一个标志。
代表作:冰心《斯人独憔悴》、《繁星》、《 春水》、《寄小读者》等;庐隐《海滨故人》 、冯沅君《春痕》、凌叔华《花之寺》。尤以 1930《莎菲女士的日记》大胆表现“五四”后 “解放了的青年女子性爱的矛盾心理,产生了 惊世骇俗效果。张爱玲创作引起了“张爱玲热 ”。
随着社会的变化,女性写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50-1970年代:杨沫、茹志鹃、刘真等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品格定位我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一、我国文学走向暗淡的原因分析(一)多样化的审美方式削弱了文学的地位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获得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难以想象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日常的休息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阅读文学作品,在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认识。
所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给我国文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文学期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
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剧电脑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文学作品相比,这些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享受。
此外,国家给人们的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各种电影院、歌舞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文学也开始渐渐被人们远离,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难以跟从前相媲美了。
(二)文学研究染上“自闭症”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丝阴影,““””带来的动乱时期让我国的发展难以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80年代初,我国粉碎了““””动乱,社会思潮开始发展,而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必须要迅速迎合社会的发展速度。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很多经典作品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
并且这一时期的作品很注重与人们的生活相挂钩,很多描写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生活。
然而从90年代开始,文学作品逐渐被社会冷落,文学创作者不再与读者的内心世界相连接,开始在文学上进行研究力求取得优秀的成果。
我国文学逐渐开始“闭关锁国”,既没有与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没有努力地进行创作,逐渐变成封闭的文学,阻碍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难以再起到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东北地区人文特征
东北地区人文特征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征。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习俗礼仪等几个方面,对东北地区的人文特征做一介绍。
一、历史渊源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境内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东北地区是辽、金、燕等民族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辽代的国家制度、金朝的皇室文化、清朝的满洲文化等都在东北地区形成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中,东北曲艺是东北人民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代表着东北人民独特的幽默风格。
而民间音乐与舞蹈则是东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东北地区悠久的历史,向世人展示了东北人民豪迈和热情的性格。
三、民俗风情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非常丰富多样。
比如,农历正月的大庙会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种表演、摊位、活动等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此外,东北的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例如划龙舟、吃粽子等。
四、习俗礼仪东北地区民众对待客人讲究热情好客,以酒席款待客人是东北人民的传统习俗。
酒席上,大家常常举杯互助,以表达友情和亲近。
此外,东北人对长辈的尊敬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传统习俗,尊重长辈、重视亲情在东北人的家庭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征。
其历史渊源、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习俗礼仪都形成了东北人民独特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
东北的人文特征无疑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东北地区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魄力。
注:以上内容为机器生成,仅供参考。
东北作家群创作特征
写作特征东北作家群的创作普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小说中浓郁的民俗文化描写淡化了其中的政治功利色彩,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含量和审美价值。
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自身的民俗体验、亲历的家国之痛和真切的政治要求,因此,审美和意义在其笔下得到一次自然的契合,这也构成东北作家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崛起的特殊意义。
本文以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的中长篇小说为切入点,从文化意蕴、审美特质、创作个性和心理动因四方面解读东北作家群小说中民俗文化描写的独特意蕴。
出现在东北作家群小说中的民俗描写绝不是简单的民情风俗展览,而是昭示民族精神的审美载体,它担负着作家难以化解的民族悲情和身家灾难,刻录着黑土地上东北人独特的“民俗”魂:第一次向关内展现关外民俗文化景观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与其他地域的乡土文学和左翼文学创作相比,其民俗描写体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为作家对“人—家—国”三重问题的深度思考。
而这三重问题将民俗描写与民族大义连接在一起,使其小说成为能够激发读者民族精神的有力符号。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小说集废名作品的自然品格和茅盾小说的社会意义于一身,兼备了30年代乡土小说的民族性内涵和新感觉派的先锋意识,融合了沈从文小说的人性思考和革命文学的现实关怀。
他们立足于特殊境遇中的独特生命体验,把文学的自然性和民族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有机整合在一起。
可以说,东北作家群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既承载着“五四”时期反思国民性的精神,又传达出新的时代足音,而“人—家—国”民俗描写模式是其不同于一般左翼文学和其他地域乡土文学作品的重要之处,本文将循着民俗描写映现民族中的个体思想境界逐步提升的思路,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解读其文化内涵:透过民俗描写反思人的生存价值并寻找民族复兴的力量,体现出“掘”根与“寻”根的双重文化意味;在独特的土地民俗描写中透露故土眷恋;在生动的民俗场面中呈现民众自发的民族精神。
与此同时,东北作家群的民俗描写体现出对阳刚之美和为家乡立传作史的审美追求,其中又展现着作家的不同创作个性。
谈萧红笔下的东北民俗文化 ——以《呼兰河传》为例 翻译
谈萧红笔下的东北民俗文化——以《呼兰河传》为例翻译摘要:一、引言1.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简介2.文章研究目的:探讨萧红笔下的东北民俗文化二、东北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1.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2.节日庆典与风俗习惯3.生活习俗与地域特色三、萧红作品中的东北民俗文化描绘1.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的呈现2.节日庆典与风俗习惯的描绘3.生活习俗与地域特色的体现四、萧红对东北民俗文化的反思与批判1.封建迷信与民间信仰的矛盾2.传统习俗与时代变迁的冲突3.地域特色与民族精神的体现五、结论1.萧红作品中东北民俗文化的艺术价值2.萧红对东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正文:谈萧红笔下的东北民俗文化——以《呼兰河传》为例一、引言萧红,原名张廼(nài)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更是被誉为“描绘东北民俗文化的画卷”。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呼兰河传》,探讨萧红笔下的东北民俗文化。
二、东北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东北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表现在民间信仰、节日庆典、生活习俗等方面。
1.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在萧红的笔下,东北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呈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
例如,小说中的“跳大神”、“唱秧歌”等场景,展示了当地百姓在信仰与宗教中的朴实情感。
2.节日庆典与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与风俗习惯是东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详细描绘了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婚嫁、丧葬等礼仪习俗。
这些描述反映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
3.生活习俗与地域特色萧红在作品中对东北百姓的生活习俗进行了深入挖掘。
如作品中提到的“三大炮”、“狗肉火锅”等美食,展现了东北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
同时,小说中对民间口语、方言的运用,也彰显了东北地区的语言风貌。
三、萧红作品中的东北民俗文化描绘在《呼兰河传》中,萧红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东北地区的民间生活。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所收录东北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分析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所收录东北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分析作者:任建伟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5期摘要:东北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既有着其他地区女性所具备的共性特征,也有着东北社会环境所孕育的个性特征。
首先,东北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寄寓着民众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期望。
其次,宽宏阔大的东北自然文化环境造就了东北女性热情奔放,坚韧执着的个性,她们追求和向往人格独立。
东北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别具东北色彩的风格和精神特质体现出了东北社会生活中女性的角色定位,民间传统观念中母系氏族文化精神的遗留和地域文化环境中的女性性别特质。
关键词:东北;民间故事;女性形象;地域文化;个性特质女性作为一类重要的社会群体,是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东北民间故事的主要参与者和演绎者。
在东北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所具有鲜明人格特质、思想情感和道德观念,都来源于东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塑造和影响。
东北女性形象作为东北社会生活的一员,她们丰富的生活和内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东北民间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与文化心理。
一、东北民间故事中品德优良型的女性形象东北人民生活在开阔豁达的大平原之上,恢弘大气的环境造就了坦荡、真诚的性格特质。
由于早期的东北,自然环境恶劣,人类必须紧密团结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东北人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乐于助人,大方仗义的性情和重情义,尚道德的品格。
东北人民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呈现在寓有审美和教化功能的民间文学作品之中。
民间故事中有很多承载民众道德观念或道德期望的女性形象。
他们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贤淑温婉,仁慈善良,为人妻顺,为人媳孝,为人母慈……同时又表现出具鲜明东北地域文化特性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温婉贤淑,谦卑忍让的女性形象这种品格的女性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她们具有顺从和贤惠的特质,行为举止乃至思想观念高度符合纲常伦理的规范,能够满足家庭和社会等对女性的角色要求。
女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在家庭中,他们是丈夫的辅助者,是子女的抚育者,也是家庭关系的调节者。
骆宾基:东北作家群的后起之秀
085东北作家群的后起之秀魏宝涛本栏目主持 吴玉杰骆宾基:086风雨漂泊的文学战场在整个“东北作家群”群体序列中,骆宾基与萧红是两位相当独特的典型作家,这也是学术界经常将两人同时并提的基本原因之一。
此种独特表现在与其他东北作家群中代表性主流作家相比较,他们能够以“其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叩问、对童年母题的眷爱而进入到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研究、知识分子自我审视和民族性格的反思等具有现代意义的深层思考、传递出更为深邃的声音、超越了他们所处的那个创作群体乃至整个时代的创作,拥有了共时的意义与价值”。
1因此,我们今天再来关注骆宾基的创作,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骆宾基的创作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
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素有“小说缪斯”“短篇圣手”的美誉,综观其一生的生命历程,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中国革命和文学事业,其作品不仅深受中国读者的欢迎,而且也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从193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开始,骆宾基就踏入了充满风雨漂泊的文学人生,他把自己所从事的文学事业看成阵地、战场,更把自己看作一个战士。
2可以将其概括为“执着的斗士”,此种“斗士”精神首先体现在其对信仰的执着和坚持上,也体现在对文学事业的执着上。
从走上文学道路起,他就一直追寻真理和民族解放,“他把自己所从事的文学事业看成阵地、战场,更把自己看作一个战士”。
3骆宾基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有特色的现代作家,虽然从现有的各种现代文学史中很少提到除报告文学之外的其他作品,但是客观来讲,作为“东北作家群”的后起之秀,骆宾基从20世纪30年代走上文坛,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战场的无限向往,主要以描写战场上的人和战争中的城市为主,在其作品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血与火、生与死、勇敢和懦弱、革命与反动等等的鲜明对比。
后来的创作主要将创作重点放在后方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地从心理层面以及哲理层面、社会层面来关注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当代东北女性文学的地域性品格陈 颖Ξ(大连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摘 要:当代东北女性文学在开放的文化语境中以深深扎根于东北大地的创作实践承传着地域精神,显示出独具丰采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
它以兼有女性自觉与地域品格双重性的文学视野,以母性情怀与民间视角相结合的创作意识,既书写着以黑土地为代表的东北文化,又从女性视角出发,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
地域家园与母性温情成为当代东北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尽资源与内在动力,也使得她们在人生情态、艺术追求、创作动因、情感观照以及创作视野等方面呈显出随性洒脱的自由精神、牵扯不断的恋土情结、温婉悲悯的女性情愫以及博大宽宥的民间情怀等共通的地域性品格。
关键词:东北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地域性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05)05-0058-06R egional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northeast female literatureCHEN Y ing(College of Humanity,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China)Abstract:In the disparat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the contemporary northeast women writers follow the spirit of region with their creative practices in the on-limits cultural context,their writings show the particular local colours. With the horizon of feminine consciousness and district character,with the maternal feelings and civilian visual angle, they write both northeast cultures and feminine fates.The homestead and maternity feelings are their never-failing resources and immanent momentum,it made them have the free and easy individuality,the home’s love knot,the sad and pityfull feminine feelings and broad civilian feelings,the common emotional tropism are shown in their human relationship and bearing,their art pursue,their creative momentum,their emotional concern and creative visual angle. K ey w ords:northeast feminine literature;feminine consciousness;regional character 近年来在对当代文学的多维审视中,文学的地域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巴蜀文学、陕西文学、河南文学、山东文学……,诸多地域文学呈显出风格迥异的文学风貌,虽然当代社会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信息以及跨区域的经济交流等全新的时代文化因素,正使得许多地缘文化特征走向消弭,然而特定地域的物质环境及其社会结构的差异依然存在,地缘群体始终难以摆脱与地域母体文化的精神血缘关系,不同地域依然程度不同地保存着其固有的文化特质及地缘文化精神。
同诸多地域文学一样,当代东北女性文学也以其特有的创作实践精神与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加入并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创造,然而学界对于这一特定地域文化孕育的特定文学的研究却相对忽视,至今这一研究领域还是一片处女地。
因此对当代东北女性文学的审视与研究,能够使文学的地域性研究这一有意义的课题呈现出开阔而全面的研究思路。
本文致力于从当代东北女性作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中挖掘出潜藏于作品深处的地域文化精神,并探讨这一精神的现代性内涵及其对女作家创作的影响。
历史上的东北曾经以它严酷的自然环境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铸就了博大精深的东北文化,形成了东北人崇尚漂泊、坚忍顽强、重义多情、旷达豪放、朴实厚道的精神内核,更是赋予了东北女性大气、野性、极致、坦荡、泼辣、敢爱敢恨、崇尚自由、别有风情的气韵,她们无论是在先民们信马游缰地牧猎之时,还是在硝烟弥漫的现代商场搏击之际,都勇敢地与男性并肩作战,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勇闯阵地前沿,她们的性格中既有沉静和抗争的忧伤,也有坚贞和野性的凄美;既有温婉和多情的柔媚,也有刚健和决绝的纯粹;既有厚道与自然的淳朴,也有放纵与随性的迷醉……性格内核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赋予了东北女性独有的魅力,她们以多姿的气质与醇美的品第26卷 第5期2005年10月 大连大学学报J OUR NA L OF DA LI AN U NI VE RSITYVol.26No.5Oct.2005Ξ收稿日期:2005-03-07 作者简介:陈 颖(1974-),女,大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艺学硕士。
格凸显了东北地域女性独具的地缘精神。
东北地域这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文化底蕴穿越历史的时空,固执地穿行于当代东北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之中,内化在东北女性作家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它不动声色地与现代化的文化浪潮碰撞交融,以包容的姿态拓展着多维而巨大的地域文化空间。
在这开放的文化语境下,当代东北女性作家一方面承袭了东北黑土地文化的地域精神与文化品格,另一方面也在时代文化话语环境的浸润以及时代主流文学共同性追求的影响下,以开放的创作精神与当代文学同步。
黑龙江的迟子建、李汉平、张雅文、冯晏、兰逸尘、王军、沙光,吉林的杜保平、杨若木、金仁顺、宣儿、李明月、王小妮,辽宁的马秋芬、孙惠芬、于金兰、边玲玲、皮皮、素素、宋晓杰、李轻松、李见心等等颇具实力的女作家以其特有的创作实践精神与鲜明的创作风格特色既彰显了黑土文化的流风遗韵,又凸显了当代文学现代性的新质。
她们以兼有女性自觉与地域品格双重性的文学视野,以母性情怀与民间视角相结合的创作意识,既书写着以黑土地为代表的东北文化,又跳出狭窄的地域视野,审视当今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感性现实;既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又突破性别意识的规囿,持守观照庸常凡俗人生的民间话语立场。
她们的创作虽算不上厚重,也称不上辉煌,更入不了主流,但却以其洗尽铅华的自然、不动声色的沉稳、洒脱不羁的随意以及无法释怀的悲悯带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一、随性洒脱的自由精神历史上的东北地处边疆,是一个较少受到正统的道德文化秩序控制的地方,它特有的游牧渔猎文化同中原的农业文化相比,更突出自然的人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更追求一种狂放不羁、自由随意、顽强不屈的酒神精神,这种独特的地缘精神在当代东北女性作家的人生情态与创作追求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可以说,喜好随性洒脱的自由精神是她们共通的情感取向。
五彩斑斓的当代文坛曾经上演过诸多的主义与流派,然而置身于其间的东北女性作家却始终以站在潮流之外的写作姿态有意躲避瞩目与喧哗,她们不袭蹈前人、不追逐潮流,“坚持走自己的路,思考文学本身的问题”,①她们在边缘处寻找着各自潇洒游移的空隙地带,不动声色、自然而从容地建构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背窗而立”的迟子建温婉而忧伤地营造着她的“童话东北”;“不想长大”的皮皮冷静而理性地审视着她的都市男女;“浪迹城市”的孙惠芬执著而伤痛地展现着她的“辽东边地”;“独语东北”的素素细腻而悲悯地解读着她的白山黑水;“行走边缘”的王小妮轻灵而丰盈地建构着她的诗意世界她们以或粗犷随意、或温婉细腻、或朴实自然的审美理想与物质功利世界拉开了间距,凸显出在东北地域文化中深蕴着的,千百年来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都顽强生存着的独立人格和对自由境界的执著追求,在她们精心营造的五彩斑斓的艺术空间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个自由、洒脱、随性的东北女性的身影。
当然,这种潮流之外的写作姿态并不意味着她们的创作固步自封、无所突破,东北地域特有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使得这些女性作家在坚守自己艺术理念的同时,又在成长的路上各自寻求着特色中的突破,她们以广纳博采的胸怀吸纳各种艺术流派的技巧与风格,以放之四海的豪情兼容各种学说思想的智慧与精神,从现实主义的写实到浪漫主义的抒情、从现代主义的结构到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从启蒙主义的崇高到象征主义的苦闷、从理想主义的激情到理性主义的冷静、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到萨特的存在主义……诸多学说流派的影响渗透在这些女作家的作品之中,它们或隐或显地呈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东北女性作家艺术上的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
东北地域特有的崇尚自由与漂泊的文化心理情结在当代东北女作家的人生情态中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使她们身上凝聚了一种顽强拚搏、追求生命的自由与漂泊的地域文化精神。
黑龙江作家张雅文正是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自小就随着父亲过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在人生道路上徘徊了多次以后,决心从事文学创作,可只有小学五年半的正规学历的她当时已近不惑之年,如输光了老本的赌徒,把最后一块铜板押在了生命的赌桌上一样,她以超人的耐力与韧性每日从凌晨到午夜不停地写作,在厨房的切菜板前背诗词,跑遍半个中国收集素材,揣上家中全部的积蓄独闯俄罗斯体验生活,到动荡不安的车臣追踪采访……正是凭借着这种不畏艰难、敢于进取的“拼命三郎”精神,她终于创建了自己的文学天地;辽宁作家皮皮也是一位特立独行、敢于冒险的东北女性,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同常人所期望和设想的一样,寻求一种稳定的工作与生活,而是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来到遥远的西藏,在《拉萨晚报》做了四年的记者,在品尝了种种异样的人生感受后,又辗转它地,开始了自己的漂泊之旅;辽宁作家马秋芬身上同样也凝聚了这种东北地域精神,为了发掘95第3期 陈 颖:试论当代东北女性文学的地域性品格 具有地域色彩的人性的伟大与局限,她几次只身深入黑龙江北部的蛮荒边地;为了体验别样的人生滋味,她经历了八年的商海沉浮;为了心中纠结的东北情结,她又重回文学园地,以《老沈阳》、《到东北看二人转》两部作品来表现东北文化的神韵……从这些东北女作家的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追求自由冒险侠义的地域文化精神以及东北地域群体所特有的涌动着的生命力量与张扬着的自由人格。
异样的人生情态与独特的艺术追求显示出了当代东北女性作家共通的情感取向,那就是喜好自由随意的生活、渴望冒险开拓的探索与欣赏独立洒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