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思考题最后版

合集下载

语用学测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测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语用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语言的物理特性B. 语言的抽象结构C. 语言的交际功能D. 语言的演变过程答案:C2.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A. 说话要尽量简短B. 不要说自知是假话C. 说话要有条理D. 说话要尽量具体答案:B3. 根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以下哪个选项是违反了量的准则?A. 说话要尽量简短B. 不要说自知是假话C. 说话要提供足够的信息D. 说话要尽量具体答案:A二、填空题根据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应该遵循以下准则:1. 量的准则:说话者应提供足够的信息,但不要提供比必要更多的信息。

2. 质的准则:说话者不应说自知是假的话,不应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 关系准则:说话者应保持话题相关性。

4. 方式准则:说话者应避免模糊不清,避免不明确的表达。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语用学中的言外行为理论。

答案:言外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说话者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的超出字面意义的信息。

言外行为通常包括直接言外行为、间接言外行为和隐喻言外行为等。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

答案:语境在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某人在餐厅说“这里的菜真好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隐含意义。

如果说话者刚刚品尝了一道新菜,这可能是对菜品的直接赞美;但如果餐厅的菜品普遍不佳,这句话可能隐含着讽刺的意味。

四、论述题1. 论述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答案: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可能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交际准则,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避免误解和冲突。

其次,语用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言外之意,即通过语境来解读话语的隐含意义。

此外,语用学还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效果,通过适当的言语行为来实现交际目的。

语用学导论陈新仁答案

语用学导论陈新仁答案

语用学导论陈新仁答案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回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做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就是用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就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就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形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存有密切的联系。

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道同一种语言,存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就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采用中可以存有相同的变异、相同的风格。

二、填空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含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绘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后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掌控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理不须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全然就是由采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就是一套音位,上层就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成若干级,第一级就是语素,第二级就是词,第三级就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女团就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生成就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编语用学问题回答

新编语用学问题回答

新编语用学
新编语用学是一本针对初学者编写的语言学习教材,它的特点是注重
实用性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书的编写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
所的专家,他们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初学者
提供了一份简明易懂的语言学习指南。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其中重点强调了语言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语音学习中,本书不
仅介绍了音素和音节的概念,还提供了大量的语音练习,帮助学生掌
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在词汇学习中,本书不仅介绍了常用词汇的意义
和用法,还提供了丰富的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实际应用。

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对话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
高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与传统的语言学习教材相比,新编语用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交际能力
的培养。

本书的编写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际应用的训练。

例如,在学习词汇时,本书
不仅介绍了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还提供了大量的例句和语境,帮助学
生理解词汇的实际应用。

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对话
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新编语用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语言学习教材,它注重实用性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份简明易懂的语言学习指南。

如果你想学习一门语言,不妨选择这本教材,相信它一定会帮助你快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完整版)语用学级期末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语用学级期末复习思考题

I。

Put the following English terms into Chinese. (1'×10=10’)所指对象referent所指论Referential theory专有名词 proper name普通名词 common nouns固定的指称记号 rigid designators指称词语deixical items确定性描述语definite descriptions编码时间 coding—time变异性variability表示反复的词语 iterative表述句 constative补救策略redressive strategies不可分离性 non—detachability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bald on record without redressive actions 阐述类言语行为 representatives承诺类言语行为 commissives指令类言语行为directives表达类言语行为expressives,宣告类言语行为declarations诚意条件 sincerity condition次要言外行为 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等级含义 scalar implicature等级划分法 rating scales副语言特征 paralinguistic features非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off record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非规约性意义 non-conventional implicature非论证性的 non—demonstrative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 (meaning—nn)否定测试法negation test符号学 semiotics构成性规则 constitutive rules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关联论Relevance Theory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归属性用法 attributive use规约性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人际修辞 interpersonal rhetoric篇章修辞textual rhetoric含蓄动词 implicative verbs合适条件 felicity conditions呼语 vocatives互相显映 mutually manifest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话语层次策略 utterance-level strategy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间接言语行为 indirect speech acts间接指令 indirect directives结语 upshots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可撤销性 cancellability可废弃性 defeasibility可推导性 calculability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命题内容条件 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面子保全论 Face-saving Theory面子论 Face Theory面子威胁行为 Face Threatening Acts (FTAs)蔑视 flouting明示 ostensive明示-推理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摹状词理论Descriptions粘合程度 scale of cohesion篇章指示 discourse deixis前提 presupposition前提语 presupposition trigger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确定谈话目的 establishing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action确定言语事件的性质 establishing the nature of the speech event 确定性描述语 definite descriptions认知语用学 cognitive pragmatics上下文 co—text社会语用迁移sociopragmatic transfer社交语用失误 sociopragmatic failure施为句 performative省力原则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实情动词 factive verbs适从向 direction of fit手势型用法 gestural usage首要言外行为 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双重或数重语义模糊 pragmatic bivalence/ plurivalence顺应的动态性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顺应性adaptability语境关系的顺应(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语言结构的顺应(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顺应的动态性(dynamics of adaptability)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es)。

语用学教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教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教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语言的形式B. 语言的意义C. 语言的使用D. 语言的起源2. 下列哪项不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三个层面?A. 语力行为B. 语用行为C. 语义行为D. 语形行为3. 根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说话人应该遵循哪四个准则?A. 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B. 量准则、质准则、目的准则、方式准则C. 量准则、目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D. 目的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4. 语用学中的“指示”指的是什么?A. 指代B. 语境C. 言语行为D. 语用含义5.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格莱斯B. 布朗和莱文森C. 奥斯汀D. 赛尔...(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语用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2. 描述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

3. 解释“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2. 分析并讨论“语境”在语用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A4. B5. 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简答题1.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来表达意义的语言现象,而转喻则是通过将一个概念域中的某个元素与另一个概念域中的元素相联系来表达意义。

2. 量准则要求说话人在交际中提供足够的信息,既不多也不少,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3. 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通过言语表达的意图,而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提出的,它将言语行为分为三个层面:语力行为、语义行为和语形行为。

三、论述题1. 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理解和解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行为,帮助人们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沟通。

2. 语境在语用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解释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完整版新编语用学教程课后答案

完整版新编语用学教程课后答案

In troductio n [check your un dersta nding]1. f Syn tax and sema ntics each have their own stre ngths.2. f Pragmatics is also in terested in how Ian guage use affects the Ian guage system.3. t4. f5. tIn-Class Activities1. ASK(1) Yes, he ' s coming.⑵ Yes. [No, he isn ' t comi ng](3) His kno wledge about whether Pat likes cog nitive lin guistics or not.2.(1) a. John is obviously not Hitler. There is only one Hitler in the world.b. Golf as aninanimate object can ' t play a human being (John).c. It is a case oftautology that conv eys no new in formati on.d. “Idea ” doesn ' t have color and can ' t sleep since it is inanimate. The whole sentence doesn' t make sense.(2) a. it can be used for com muni cati on in a con text where Joh n shares somepers on ality with Hitler.b. whe n Joh n is a poor player of golf.c. in a con text where a certa in boy has done someth ing wrong (out of n aught in ess).(3) whe n the sentence is used in poetry to pers on alize the word "idea".2. (1) a. In an entrance of a park.b. I n the restroom of some public places like an airport.a. People are forbidden to bring dogs into the park.b. This place is for adults to change infantdiapers.3. (1) Here the speaker wants to express his complaint that the couple are talking too loudly (and the implicit request for them to stop talking).(2) By saying so, the young man wants to convey their refusal to “ my” request.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we need is that since it is usually impolite to listen to other people ' private conversation, it is normal that hear a word“(tIh”us cthaen ' t couple can continue their talk).4. (1) This notice implies that all those who jump the red light are uncivilized, whatever the reason.(2)讲卫生的人不会随便吐痰。

汉语言语用学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语用学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语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汉语中常用的礼貌用语?A. 你好B. 再见C. 请坐D. 以上都是答案:D2. “请”字在汉语中通常表示什么?A. 请求B. 命令C. 疑问D. 感叹答案:A3. 汉语中“谢谢”的礼貌程度比“多谢”要:A. 高B. 低C. 相同D. 不能比较答案:B4. 在汉语中,以下哪个词组用于表达道歉?A. 对不起B. 没关系C. 请原谅D. 以上都是5. 汉语中“请稍等”的意思是:A. 请等待B. 请离开C. 请快点D. 请坐下答案:A6. 汉语中“打扰一下”通常用于:A. 表示不满B. 表示请求C. 表示感谢D. 表示道歉答案:B7. 在汉语中,“请问”一词通常用于:A. 开始提问B. 结束提问C. 表示命令D. 表示拒绝答案:A8. 汉语中“请慢用”通常用于:A. 用餐时B. 工作时C. 学习时D. 睡觉时答案:A9. 在汉语中,“请多指教”通常用于:B. 工作时C. 用餐时D. 睡觉时答案:B10. 汉语中“请稍候”的意思是:A. 请等待B. 请离开C. 请快点D. 请坐下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语中表示“请慢走”的礼貌用语是“________”。

答案:请慢走2. 汉语中表示“请稍等”的礼貌用语是“________”。

答案:请稍等3. 在汉语中,当需要别人让路时,可以说“________”。

答案:借过4. 汉语中表示“请坐”的礼貌用语是“________”。

答案:请坐5. 汉语中表示“请稍候”的礼貌用语是“________”。

答案:请稍候6. 汉语中表示“请多指教”的礼貌用语是“________”。

答案:请多指教7. 在汉语中,当需要别人帮助时,可以说“________”。

答案:请帮忙8. 汉语中表示“请原谅”的礼貌用语是“________”。

答案:请原谅9. 在汉语中,当需要别人让座时,可以说“________”。

6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语用真题习题集锦

6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语用真题习题集锦

6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语用真题习题集锦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语用真题、习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正式提出“语言学的语用学”这一概念的是( D )p209A.莱文森的《语用学》B.奥斯汀的《论言有所为》C.瑟尔的《言语行为》D.1977年在荷兰出版发行的《语用学杂志》2.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蕴含关系的是(D )P219-220 A.(甲)他又去网吧了——(乙)他去过网吧B.(甲)他早就不吹笛子了——(乙)他吹过笛子C.(甲)他什么时候看的病——(乙)他看过病D.(甲)电脑的硬盘坏了——(乙)电脑坏了3.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蕴含关系的是( B ) P219-220A.(甲)今天中秋节——(乙)今天吃月饼B.(甲)他买了一本小说——(乙)他买了一本书C.(甲)他打破了花瓶——(乙)花瓶被他打破了D.(甲)他们家的电视机坏了——(乙)他们家有电视机3.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蕴含关系的是( C ) P219-220A.(甲)他弟弟出国了——(乙)他有弟弟B.(甲)他现在不是经理了——(乙)他当过经理C.(甲)他养过猫——(乙)他养过动物D.(甲)他又喝醉了——(乙)他以前喝醉过4.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预设关系的是( B ) P219-220A.(甲)他是经理助理——(乙)他不是经理B.(甲)他的手机坏了——(乙)他有手机C.(甲)他喜欢看小说——(乙)他喜欢看书D.(甲)他在读大学——(乙)他在上大学4.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预设关系的是( C ) P219-220A.(甲)他买了一只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B.(甲)老王在小李左边——(乙)小李在老王右边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果5.下列句子属于施为句的是( C )P223A.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B.上海房价今年又涨了。

C.这件事绝对没问题。

D.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兵团电大开放教育学院课程责任教师尚仁俊本“参考答案”是为学员提供的参考性质的答案。

为节省文字计。

答案不再重复题干文字,以表明题号的方式直接作答。

另外,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的,于题号之后注明页数作答。

思考与练习一〈P40〉一、宋代陈骙二、1932年出版的陈望道《修辞学》三、两种说法第(1)种说法好。

第(2)种说法:“厂家弄虚作假”今天的牛奶、面包竟然标上“明天”的日期。

虽然讲得确切,但对内容的表述过于直白而“无文”。

第(1)种说法:喝“明天”的牛奶,吃“明天”的面包生产日期,你和谁逗着玩”题中的“明天”,在正题中用“生产日期”予以说明,就避免了“明天”语义上的歧义,思想感情的表达是确切的。

标题运用了对偶句,增强了标题的修辞意味;正题“生产日期,你和谁逗着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更是对生产厂家在生产日期上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的既幽默又辛辣的讥讽,思想感情的表达颇有文采。

总而言之,第1种说法不仅“辞达”而且“言之有之”,其表达效果要比第2种说法好。

1、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好。

第二种说法;“加强安全防范,外出时要关窗锁门”。

虽确切而缺少文采。

第二种说法,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第一种说法完全相同,但是先用“窗关好,门锁好”这种具有修辞意味的对偶句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又较之“关窗锁门”更能具体确切地表达了如何作安全防范的意思。

后用“安全防范不可少”的否定句式,较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更具有告戒性,对“宣传安全”主旨的表达效果更加强烈一些。

两种说法加以比较,当然第一种说法好。

九、两种说法,第二种说法好。

第一种说法:“晚期癌症病人可以做手术止痛,”显得平铺直叙,缺乏文采。

第二种说法:“安乐活”挑战“安乐死”一方面它包含了第一种所要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它运用了相反仿词的辞格手法,映照对比,言简意赅,轻而易举地表达了医院为晚期癌症病人有针对性地阻断病人感觉疼痛的神经这一概念——“安乐活”。

语用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语言的语音学B. 语言的语法结构C. 语言的交际功能D. 语言的词汇学2.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语用学研究范畴?A. 语境B. 语义C. 语用失误D. 语音3. 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乔姆斯基B. 格莱斯C. 索绪尔D. 奥斯汀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A. 陈述B. 命令C. 询问D. 描述5. 语用学中的“隐喻”属于哪种言语行为?A. 陈述B. 命令C. 询问D. 描述6.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A.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B.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C.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D.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7.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格莱斯B. 奥斯汀C. 索绪尔D. 乔姆斯基8. 语用学中的“语境”是指什么?A. 语言使用的物理环境B. 语言使用的文化环境C. 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D. 语言使用的所有环境因素9.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用学中的“语境”因素?A. 参与者B. 地点C. 时间D. 语法结构10. 语用学中的“预设”是指什么?A. 语言使用的前提条件B. 语言使用的逻辑结构C. 语言使用的语境因素D. 语言使用的语义内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

2. 举例说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行为”。

3. 解释“礼貌原则”在交际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语用学中的“语境”对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影响。

2. 分析“隐喻”在交际中的功能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 D B B D6-10 B D D C A二、简答题1. 合作原则是格莱斯提出的,它认为在交际中,参与者会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交际的有效性。

这些原则包括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

2. 言外行为是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概念,指的是言语行为中除直接表达的意义之外,还隐含的其他意义。

语用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语言的形式B. 语言的功能C. 语言的规则D. 语言的演变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三个层次?A. 言内行为B. 言外行为C. 言后行为D. 言前行为答案:D3. 在语用学中,隐喻属于哪种言语行为?A. 陈述行为B. 指令行为C. 承诺行为D. 描述行为答案:A4.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由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A. 质量准则B. 量准则C. 关联准则D. 礼貌原则答案:D5. 语用学中的“语境”指的是什么?A. 说话的地点B. 说话的时间C. 说话的背景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用学中的“预设”?A. 说话者和听话者共享的知识B. 说话者希望听话者接受的信息C. 说话者在言语中隐含的信息D. 听话者对言语的理解答案:C7. 以下哪个概念是由布朗和莱文森提出的?A. 合作原则B. 礼貌原则C. 语境原则D. 预设原则答案:B8.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用学中的推理类型?A. 归纳推理B. 演绎推理C. 类比推理D. 逻辑推理答案:D9. 语用学中的“指示”指的是什么?A. 指代说话者或听话者B. 指代时间和地点C. 指代言语行为D. 指代所有上述选项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是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A. 说话B. 写文章C. 完成一项任务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语用学中的“言外行为”是什么,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言外行为指的是说话者通过言语表达的意图或目的,而不仅仅是言语的字面意义。

例如,当某人说“你能帮我关一下窗户吗?”时,其言外行为是请求对方关窗户。

2. 解释“礼貌原则”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礼貌原则是由布朗和莱文森提出的,它指导人们在交流中如何以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避免冒犯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使用委婉语、避免直接否定、使用礼貌用语等方式来遵循礼貌原则。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语用学)【圣才出品】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语用学)【圣才出品】

刘润清《新编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语⽤学)【圣才出品】第6章语⽤学6.1 复习笔记本章要点:1. Speech act theory⾔语⾏为理论2.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合作原则及其准则3. Politeness principle礼貌原则常考考点:语⽤学的定义;语法分析与语⽤学的区别;微观语⽤学中的基本概念;宏观语⽤学中⾔语⾏为理论(发话⾏为、⾏事⾏为和取效⾏为);合作原则;实例分析⾔语⾏为、合作原则的违反和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本章内容索引:I. Pragmatics1. Definition of pragmatics2. Difference between pragmatics analysis and grammatical analysis3. Definition of micropragmatics and macropragmaticsII. Micropragmatics1. Reference2. Deixis3. Anaphora4. PresuppositionIII. Macropragmatics1. Speech Act Theory(1) Theory of the Illocutionary Act①Locutionary act②Illocutionary act③Perlocutionary act(2)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①Representatives②Directives③Commissives④Expressives⑤Declarations(3) Indirect speech acts2.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1)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2) Violation of the Maxims3. Politeness Principle (PP)I. Pragmatics(语⽤学)【考点:名词解释】1. Definition of pragmatics(定义)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eakers’intended meaning, or even the “invisible”meaning, that is, how hearers recognize what is meant even when it isn’t actually said or written.语⽤学是研究语⾔实际运⽤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语用学》复习提纲_补充.doc

《语用学》复习提纲_补充.doc

本次考试共四种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填空题:(举例如:)(每空1分,共10分)1.语用学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语用学”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于1938年首先提出的。

2.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新兴学科”最终得到认可。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语用学语境指示词语隐性施为句优选结构预示序列会话含义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分支系列预设触发语话轮话轮对1.语用学定义: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木原则和准则。

2.语境定义: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的言语环境。

这个定义指明:a我们研宄的是运用自然语言进行的言语交际;b言语交际有成效地进行(即说话人恰当地表达话语意义和听话人准确地理解话语意义)必须依赖言语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语境”是指言语环境,而非语言环境。

3.指示系统:人们典型的交际方式是面对面交谈,即由一人对一人或由一人对多人,通过说一听的方式进行交谈。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指示系统,一般地说,是以自我(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4. 隐性施为句: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实际上更经常使用一些不那么明确、不那么特定的语言手段來实施某种行为。

5. 优选结构:相邻对中所有可能跟始发语配对的应答语并不具有同等地位,有一组优选结构在起作用,即各种可能的应答语中至少有一类是“合意的”(即听话人的应答能满足说话人发话的期待),有一类是“不合意的”(即听话人的应答不是说话人所期待的)。

合意的应答语是无标记的一一在结构上以较简单的一轮话出现。

而不合意的应答语是有标记的一一在结构上有各种复杂的形式。

6.预示序列:说话人在以言行事之前用以探听虚实的一类话语。

说话人使用这类话语的主要动机是考察有无向听话人实施某一言语行为的可能性,即说话人实施某一言语行为能否从听话人那里得到“期待的”反应。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语用学)【圣才出品】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语用学)【圣才出品】

第6章语用学6.1 复习笔记本章要点:1. 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2.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合作原则及其准则3. Politeness principle礼貌原则常考考点:语用学的定义;语法分析与语用学的区别;微观语用学中的基本概念;宏观语用学中言语行为理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合作原则;实例分析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的违反和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本章内容索引:I. Pragmatics1. Definition of pragmatics2. Difference between pragmatics analysis and grammatical analysis3. Definition of micropragmatics and macropragmaticsII. Micropragmatics1. Reference2. Deixis3. Anaphora4. PresuppositionIII. Macropragmatics1. Speech Act Theory(1) Theory of the Illocutionary Act①Locutionary act②Illocutionary act③Perlocutionary act(2)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①Representatives②Directives③Commissives④Expressives⑤Declarations(3) Indirect speech acts2.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1)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2) Violation of the Maxims3. Politeness Principle (PP)I. Pragmatics(语用学)【考点:名词解释】1. Definition of pragmatics(定义)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eakers’intended meaning, or even the “invisible”meaning, that is, how hearers recognize what is meant even when it isn’t actually said or written.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专业英语八级英语语言学知识(语用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专业英语八级英语语言学知识(语用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专业英语八级英语语言学知识(语用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 3. GENERAL KNOWLEDGEPART III GENERAL KNOWLEDGE (10 MIN)Directions: There are ten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in this sectio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concerning context is NOT correct?A.It was first noted by the British linguist John Firth.B.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C.It determines the speaker’s use of language and also the hearer’s interpretation of what is said to him.D.It is essential to the syntactic study of language.正确答案:D解析:语境这个概念由英国语言学家John Firth最先提出,一般认为它是由言者和听者的共享知识构成,它决定着言者对语言的运用和听者对他所听到话语的理解,它对语言的语用研究(而非句法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模块:语用学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rrect?A.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B.The meaning of an utterance is concrete and context-dependent.C.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based on utterance meaning.D.Utterance meaning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bstract meaning of a sentence in a real situation of communication or simply in a context.正确答案:C解析:句子的意思是抽象的、非语境化的,而话语的意义却是具体的、依赖于语境的。

认知语言学十讲思考题答案

认知语言学十讲思考题答案

认知语言学十讲思考题答案1. 应如何界定多模态话语?对于多模态话语的定义,众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张德禄认为,多模态话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 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并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顾曰国指出,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

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

胡壮麟把多模态话语定义为有表达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模态构成的话语。

李战子提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朱永生还给出了两个多模态话语识别的标准:“第一条标准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有多少,第二条标准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有多少。

有些话语虽然只涉及一种模态,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系统,我们也罢这些话语看作是多模态话语。

”综上所述,在多模态话语的定义上存在以模态为标准还是以符号系统为标准的问题。

根据模态即按感官分的话,由于同一感官(如视觉)可能涉及两种以上符号系统(文本、图像、图表),所以朱永生的第二条标准或李战子的定义比较清晰,可避免争议。

2.试分析多模态话语的两类媒体系统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多模态话语的媒体系统可分为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两类(前者是以语言为信息载体,后者则是以非语言的物质为媒介)。

语言媒体主要有两种:声波传导的声音符号和由笔等生成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

非语言媒体主要包括肢体动作和非肢体媒体。

肢体动作根据功能可分为五大类:象征性行为、解说性行为、情绪表达行为、调控行为、体适性行为。

而非肢体媒体主要包括工具和环境两个方面。

不同模态的媒体之间的关系呈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可大致分为互补和非互补关系:当一种或几种模态对某种模态起到强化、补充、调节、协同作用时,它们之间即构成互补关系;当第二种或第三种模态对第一种在意义的体现上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时,它们之间就是非互补关系。

完整版新编语用学教程课后答案

完整版新编语用学教程课后答案

In troductio n [check your un dersta nding]1. f Syn tax and sema ntics each have their own stre ngths.2. f Pragmatics is also in terested in how Ian guage use affects the Ian guage system.3. t4. f5. tIn-Class Activities1. ASK(1) Yes, he ' s coming.⑵ Yes. [No, he isn ' t comi ng](3) His kno wledge about whether Pat likes cog nitive lin guistics or not.2.(1) a. John is obviously not Hitler. There is only one Hitler in the world.b. Golf as aninanimate object can ' t play a human being (John).c. It is a case oftautology that conv eys no new in formati on.d. “Idea ” doesn ' t have color and can ' t sleep since it is inanimate. The whole sentence doesn' t make sense.(2) a. it can be used for com muni cati on in a con text where Joh n shares somepers on ality with Hitler.b. whe n Joh n is a poor player of golf.c. in a con text where a certa in boy has done someth ing wrong (out of n aught in ess).(3) whe n the sentence is used in poetry to pers on alize the word "idea".2. (1) a. In an entrance of a park.b. I n the restroom of some public places like an airport.a. People are forbidden to bring dogs into the park.b. This place is for adults to change infantdiapers.3. (1) Here the speaker wants to express his complaint that the couple are talking too loudly (and the implicit request for them to stop talking).(2) By saying so, the young man wants to convey their refusal to “ my” request.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we need is that since it is usually impolite to listen to other people ' private conversation, it is normal that hear a word“(tIh”us cthaen ' t couple can continue their talk).4. (1) This notice implies that all those who jump the red light are uncivilized, whatever the reason.(2)讲卫生的人不会随便吐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什么是语用学?P14它探索的主要现象有哪些?P16主要有哪些理论?(莫里斯研究符号理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2、字面意义和语境意义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P173、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是什么关系?P94、语用学有哪三类研究方法?P155、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5-16第二章1、什么是语境?P222、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把语境分为哪两类?P183、“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思提出了什么语境理论?P18-194、索振羽主张语境要研究哪些内容?P235、研究语境有何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P37-38第三章1、英语“deixis“有哪些汉译?应该翻译成什么比较确切?P392、什么是指示语和指示信息?P393、指示语包括哪些主要类别?各类指示语在话语中传达什么样的指示信息?P42-53①人称指示语P43 ②时间指示语P45 ③地点指示语P47④话语指示语P48 ⑤社交指示语P514、举例说明是地点指示语的手势用法。

P475、为什么说“我们”这一第一人称指示语也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双重交际功能?举例以说明。

“我们”: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语用移情的社交指示功能,缩短主持人和听众之间在现时语境中的社交距离,改善社交关系,有利于推进言语交际,例:①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语用功能:批评、劝诫,移情,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该话语的可接受性与劝说力②我们认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现象。

语用功能:仅指作者本人,不包括读者在内的其他人,与读者商榷的语气,表明谦虚,有助于提高其所指内容的可接受性、认同性。

6、举例说明“来”和“去”的内在指示意义。

P48-497、照应和指别有何区别?P538、举例说明第三人称代词既有照应功能,又有指别功能。

如:①我和杨老师是好朋友,我们志趣相投.②你和汤姆是同屋,你们应该互相帮助。

例①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例②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们”都有照应功能。

既起照应功能,又起指别功能。

③她乖得很,是我们么儿。

例③是一个给她邻居介绍自己的宠物狗的年轻女人说的话,这里的“她”起的是纯粹的指别功能。

第四章1、什么叫会话含义?P54为什么要研究会话含义?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首先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交际中,很多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

说话人通过某一话语传递的语用信息并非等于该话语的字面意义或语义组合。

听话人根据相关语境因素进行推理,获取字面意义以外的交际信息(隐含的语用信息,言外之意)。

这种字面以外的信息就是一种隐含的语用信息,简称“含意”。

它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在言语交际中,类似的字面意义或语义意义以外的隐含信息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会话中的含义,即会话含义,也就是语用含义。

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的理论,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

会话含义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些什么,而是说话人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①因为会话含义不是揭示了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例如1:“A. Why are you late? B. Thousands of workers are on strike for their required payments.”例2,“A、Can you tell me the time?B、Well, the postman has just come.”如果从语义学上解释,它所提供的交际信息很有限,只是解决了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无法解释这些话意味着什么,而我们从语用含意角度解释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例1中的答话人说的话似乎答非所问,但是通过语用含义去理解,这句话显然是想说在来上班的路上罢工工人队伍耽误了准时上班时间。

例2说明答话人不知道现在具体时间,但是他提供“邮递员刚来过”的具体信息,乐意让听话人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了(条件双方都应具有共同的生活背景)。

②会话含义不是解释同一词语有多少种意义,而是说明一个词语同时具有几个可能的非常规含义,也就是“说话人意义”。

同样一句话,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出来,能够产生不同的语意。

例:“Light, please!”如果在报告人使用幻灯机做说明,这句话是常用的句子,它表明报告人要求“请关灯!我要使用幻灯机了。

”如果报告人做完报告,这时讲这句话,他的意思应该是“请开灯,幻灯机用完了。

”由此可见,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之中,可以理解成不同的含义。

因此,研究会话含义,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语用意识,这对减少误解和工作失误很有好处。

③会话含义的推导有助于组成广义的同义结构句群,丰富词语的释义,丰富我们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理解。

这些内容是语义学和句法学所无法替代和拥有的,语用学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里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例A、I want you to close the door.B、Please close the door.C、Can you close the door?这里A和B是“命令或要求”。

C是一种“请求”,比A和B较有礼貌。

2、试解释格赖斯“会话含义”学说的合作原则。

P56-573、格赖斯总结出哪四种可能不遵守这些准则的情况?各举一例说明。

P57-584、会话含义可分那些类别?P58-59(一般性和特殊性会话含义定义)5、举例说明“会话含义”的特征。

P69-726、莱文森提出了哪三条会话含义原则?P74-78(量、信息、方式原则)古典格赖斯理论和新格赖斯理论的区别?P79①古典格赖斯理论是……即一般性会话含义。

②格赖斯理论为研究语用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但他的有些准则互相重叠,又互相冲突,而这种冲突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因此,新格赖斯理论的研究者都力求在格赖斯准则的基础上,提出少数的更准确又不互相重叠的准则。

③新格赖斯继承了古典格赖斯理论的精华,总结提出更有说明力的新原则,并建立了语用推理机制,推动了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7、什么是礼貌原则?P89-91与言语交际联系密切或影响言语交际的因素很多。

无论是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还是言语行为理论,都无法解说语言使用的诸多方面,它们本身存在缺陷。

一方面,格赖斯的各条准则无法囊括言语交际中所有的话语策略,会话含义理论不能说明交际中人们为什么要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另一方面,言语行为理论要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发展。

在此背景之下,英国著名学者利奇在他的《语用学的原则》(1983)中提出了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相补充的礼貌原则。

P90-91不足:P91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英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它不适宜对不同语言、文化条件下的礼貌现象进行统一解说。

8、在言语交际中如何才显得礼貌得体?P89第五章思考与分析一、什么叫预设?P127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P128二、预设从内容分有哪两种?P127(存在性、事态性预设定义及例子)预设按照推断的依据分有哪两种?P133(语义、语用预设定义及例子)试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一、语义预设:P134-135(4)预设会受到语句焦点的影响,语句焦点不同,预设就会发生变化。

如:John seduced Mary.( 约翰勾引了玛丽。

)→有人勾引了一个叫玛丽的人。

预设是谈话双方都知道有人勾引了一个叫玛莉的人,但有一方不知道是谁。

于是说话人便以John作为焦点,告诉听话人干这勾当的是约翰。

二、语用预设:P140-141定义:P140 + 特征P141①合适性定义;例如:母亲对女儿说:玛丽,打扫房间!②共知性定义;共知预设:久旱无雨。

如:甲:天下雨啦!乙:庄稼可有救啦!三、什么是蕴涵?P128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四、如何区别预设和蕴涵?P129-130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五、语用预设有哪两个特征?P141(合适性、共知性定义)六、什么叫预设触发语?P130试举例说明。

七、预设在会话中有何用途?P144八、试指出下面这些话语的预设:1、英国女皇又要来访问。

预设:①英国有个女皇。

②英国女皇曾经来访问过。

2、张玲的电脑修好了。

预设:①有个人叫张玲。

②张玲有台电脑。

③张玲的电脑之前坏了。

3、他今天没有再迟到了。

预设:他曾经迟到过。

4、甲:九寨沟的风景太美了,我给你介绍介绍吧!乙:桌上的鱼香肉丝真好吃。

预设:①有个地方叫九寨沟。

②甲去过九寨沟。

5、甲:天下雨啦!乙:这一下没那么热了。

预设:酷热的夏天九、判断题:1、“我出门的时候没带钥匙”和“我出门了”中,哪个语句是“我出门的时候把钥匙忘在家里了”的预设?哪个语句是“我出门的时候把钥匙忘在家里了”的蕴涵?预设:“我出门了”;蕴涵:“我出门的时候没带钥匙”2、“有种叫麻婆豆腐的菜”、“桌上有麻婆豆腐”、“桌上的麻婆豆腐吃完了”、“说话人吃(或‘尝’)了桌上的麻婆豆腐”和“桌上的麻婆豆腐不好吃”中,哪些语句是“桌上的麻婆豆腐真好吃”的预设?哪些语句是“桌上的麻婆豆腐真好吃”的蕴涵?第六章1、什么是施为句和施为动词?P147-148请列举英语和汉语中常见的施为动词。

2、奥斯汀把施事行为分为哪五大类?P158塞尔又把施事行为分为哪五大类?P1713、奥斯汀和塞尔对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的抽象切分有何不同?P152奥斯汀言语行为三分说A.叙事行为 B.施事行为 C.成事行为P162赛尔修正奥斯汀对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的抽象切分(1)发话行为(2)命题行为(3)施事行为(4)成事行为4、塞尔提出言语交际应遵守哪些构成规则?P1675、举例说明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之间的主要区别。

P170/P1746、什么是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请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P176/P1797、试推导出下列话语间接的“施事语力”——话语隐含的以言行事用意。

(1)甲:身上带有多的钱吗?甲:字面语力:询问;施事语力:请求乙:嘿,那里面还没去,进去看看吧。

乙:字面语力:请求;施事语力:拒绝(2)甲:替我买张到北京的硬卧票。

甲:字面语力:陈述;施事语力:请求。

乙:每人只能买两张,不好意思。

乙:字面语力:陈述;施事语力:乙不能帮甲买票(拒绝)(3)你在这里住两周行吗?字面语力:询问能力实际表示请求或者提醒(4)你能把味精瓶递过来吗?字面语力:询问能力;施事语力:表示请求、命令。

(5)那是头驴。

字面语力:陈述;施事语力:表示某人很倔,固执。

(6)我想找个人抬一抬桌子。

字面语力:陈述;施事语力:表示请求。

(7)这里太危险。

字面语力:陈述;施事语力:表示警告、提醒。

(8)这儿的工资太低了。

字面语力:陈述;施事语力:表示抱怨、请求、警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