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故乡
【学海风暴】2016-2017学年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9故乡
(一)环境对比
神异的图画
萧索的荒村
(二)人物对比 (可从外貌、语言、对“我” 的态度及对生活的态度等方 1. 闰土: 面进行对比)
2.杨二嫂
人物形象
少年 外貌
闰土
中年
脸色灰黄 皱纹深 极 薄的棉衣 眼肿得通红 破毡帽 手粗笨开裂
十一二岁 紫色圆 脸 毡帽、银项圈 红活圆实的手 健康 壮实 活泼刚健 动作利落 动作 有智有勇 语言朴质 生动 热情纯真 友好热情 纯真平 对“我” 等 友谊 热爱生活 生活知 对生活 识丰富 天真活泼 无忧无虑
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人物有哪些?哪些人物是主要人 物?
有:“我”、闰土、杨二嫂、宏儿、水生;
主要人物是:闰土、杨二嫂。
Hale Waihona Puke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变化 及事件的发展,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按照情节的四个阶段,分别找出本文的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
小说按时间顺序,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
2、怎样理解“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 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 非常的悲哀”这句话? “我”相信故乡会好的,但总觉得美好的未来 很渺茫,以至于眼前曾有的影像模糊起来了。
3、“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 一句如去掉“竟”,句子的含义有什么 不同? “竟”字表现“我”对与闰土的隔膜之深,感 到惊愕。如去掉“竟”字,表现不出“惊愕” 的意思,同时也削弱了文章谴责旧社会的意 义。 “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 4、文中点出哪三种旧的生活态度?新的 睢”。 生活又该是怎样的呢?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 杨二嫂前后对比: 反映黑暗社会病入膏肓 1
、 对 比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故乡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2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14.语言(yǔyán)品析。(4分)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 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 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⑫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 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 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 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⑬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 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 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 养(zīyǎng)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 一派生机。
消解父亲与草的仇恨的因素:示例一:是城市的硬冷。父亲离开了熟悉的 土地和庄稼,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相比父亲对草的排斥和恨意,这大到没有 边际的城市更让父亲无所适从,城市的硬冷让父亲的心态由原来的熟悉、自 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和迷茫,父亲对草势不两立,绝不相容的态度在高楼 大厦的硬冷中被慢慢消融了。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愕.然( è ) 鄙.夷( bǐ ) chī(嗤 )笑 瑟.索( sè ) 寒 jìn( 噤 ) 深 dài(黛 ) wǎnɡ( 惘 )然 chán chán(潺潺(c)hánchá恣n.) 睢.(zì suī )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8 分)
(
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9.故乡 (共32张PPT)
讲授新课
分析杨二嫂
外貌
凸颧骨、薄嘴唇、圆规
尖酸刻薄
语言
刁蛮无理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拉关系 不认识么,我还抱过你呢。 忘了?这可真贵人眼高 讽刺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 无中生有
长篇 小说分类: 中篇 短篇
按篇幅长短 (小小说)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等
讲授新课
听读课文
讲授新课
理清思路
把握主旨
讲授新课
文章脉络
( 回 )故乡
开端
( 在 )故乡
发展与 高潮
( 离 )故乡
结局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 景象和“我”见到 故乡的复杂心情, 并交代了“我”回 故乡的目的。
讲授新课
本文主旨
讨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 本文的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结合以下观点, 谈谈自己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 的不了解,隔膜”。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示例: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 二嫂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 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 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建传统对人民 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地抒发 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 的热切希望。
讲授新课
写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军阀官僚的统治时期,同时,帝 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操纵了中国的 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 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 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九课故乡课件(116张PPT 含音视频)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 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一)回故乡 (二)在故乡 (三)离故乡
《故乡》flash朗读 Zy1 Zy5 Zy9 Zy13 Zy2 Zy6 zy10 zy14 Zy3 Zy7 zy11 zy15 Zy4 zy8 zy12 zy16
这篇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闰土 2. 杨二嫂 3. “我”
1.
闰 土
“ 我 ” 杨 二 嫂
“我” 是不是鲁迅?
• 不是。 • 因为本文是小说,其中的人 物是根据生活虚构的。 • 但有鲁迅生活的影子。
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听读课文,思考: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
4、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故乡” 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构层次。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在故乡的见 闻感受为线索,依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 “回故乡 ——在故乡——离故乡”三个 部分。 第一部分(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
一九二四年春鲁迅亲自设计建造
书房兼卧室(老虎尾巴)
鲁迅故居的藏书
鲁迅全集
时代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 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 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 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 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 十分悲愤, 1921年1月便
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
材,写了这篇小说。
预习课文,给下列红字注音
萧索( suǒ
• • • • • 著名作品集有: 散文诗集《野草》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 • • • •
• • • •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 课《故乡》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字词汇编加注音瓦楞(lãng)猹(chá)胯(kuà)祭(jì)祀(sì)弶(jiàng)小毡(zhān)帽鹁(bò)鸪(gū)獾(huān)猪颧(quán)骨髀(bì)愕(â)然嗤(chī)笑寒噤(jìn)廿(niàn)年惘(wǎng)然恣(zì)睢(suī)阴晦(huì)二、词语积累与运用1,生词语、成语的解释汇编阴晦:阴沉昏暗。
家景:家境。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鄙夷:看不起。
无端:无缘无故。
如许:这么些。
苏生:苏醒,重视。
瑟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恣睢:放纵,放任。
展转:同“辗转”。
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三、句子运用。
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比喻)2,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比喻)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借代)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比喻)5,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9 故乡方案1:部分习题来自《点拨》(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鄙夷(bǐ)恣睢(zì)黛色(dài) 五行缺土(háng)B.惘然(wàng) 萧索(xiāo)瑟索(sè) 模样(mú)C.愕然(è) 嗤笑(chī)潮汛(xùn) 折本(shé)D.寓所(yù) 阴晦(huì)髀间(bì) 恐吓(xià)2.找出错别字,按要求填写表格。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竞与闰土隔决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又大家隔模起来……错别字正确字3.〈某某B〉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不通消息使他们彼此________起来。
(2)不法商人总是________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我们的责任是擦亮眼睛,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某某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美,假山池沼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当然________这些,你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A.隔膜企图不止 B.隔膜企望不只C.隔绝企图不只D.隔绝企望不止4.〈某某〉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件:第9课《故乡》(共49张PPT)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朝花夕拾》
《社戏》 选自《呐喊》 《阿长与<山海经>》
故乡老屋的厨房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 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就是先生与闰土初次相见 的厨房
大竹匾和狗气杀
少年闰土用来捕鸟的 “大竹匾”。 杨二嫂从我家拿走的 “狗气杀”。
《故乡》中闰土的原型
闰土这个艺术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章 闰水为原型的。章闰水是贫苦农民,家住 离绍兴城60里的杜浦村,靠近曹娥江边。 闰水的父亲章福庆租种地主几亩土地,还 是个手艺精巧的竹匠,农闲时就上城来做 竹作,也来鲁迅家干活,鲁迅亲切的叫他 “庆叔”。1893年春节期间,闰水由他 父亲带到鲁迅家,鲁迅和他哥弟相称。 1900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放寒假归来,还 曾带他到大街和风景区游玩。章闰水一生 贫困。1934年大旱,在饥饿和愁苦中死 去。他的孙子章贵,解放后安排在鲁迅纪 念馆工作。
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12月初从北京 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30年内,特别 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 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19年8月,鲁 迅在北京买下了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11号的住宅,于11 月21日迁入,结束了长期的会馆生活,12月1日,鲁迅离 开北京南返,于4日抵故乡绍兴,在家停留至当月24日, 与同校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卖掉故宅后,鲁 迅把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卖的卖“,都处理了,只把 三只书箱寄存在五云门外张栏生家里。4月24日下午,鲁 迅"以舟一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于29日 回到北京。
2017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故乡》优质课件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 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 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
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
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 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物悲凉的心境。
2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这句话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
到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
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 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 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同“辗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放任。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 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 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
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呢?请 同学们首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整体理解这 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1
这篇小说描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哪些 是主要人物?
小说描写了母亲、“我”、宏儿、闰土、水
生、杨二嫂等人物。 其中“我”、闰土、杨二嫂是主要人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 9《故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故乡《故乡》为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选自《呐喊》,写于1921年。
当时辛亥革命虽然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
各地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订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寒交迫之中痛苦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
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当时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
一直以来我们把《故乡》定位在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旧中国农民的辛苦生活。
然而这样的理解明显带有时代和政治色彩,而且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显得十分牵强。
这篇小说比较深刻全面地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生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还应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1、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前后对比分析来揭示文章主题。
2、对文中富有哲理、寓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感悟。
3、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4、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前后对比分析来揭示文章主题。
对文中富有哲理、寓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感悟。
两课时本节课主要采用“读——找——比——赏——悟”的教学组织方式,首先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区别的句子,并通过对比分析人物的性格,在人物的分析中感悟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介绍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故乡》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体裁的结构和特点,学习文章对比描写的手法,领会这一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分析本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其人物20年前后的变化及其根源。
2、仔细揣摩文章中议论性的语句,深入领会其哲理内涵。
3、深刻理解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灾难,特别是给农民灵魂造成的深深毒害,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
2、概括人物形象.3、文中几处写景的段落及最后三段富有哲理的语言可重点品析。
教学难点:1、对文中主题的理解。
2、对文中难句的解读。
教具:录音机教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年少时,我们曾经追寻许多七彩的梦;年少时,许多美好的人生际遇使人流连忘返;年少时,更有许多怦然心动让人频频回眸……亲爱的同学,你是否也忆起了自己闪亮的日子,那么就请一起走进多彩的文学殿堂,体味文字的无穷魅力。
共享这精彩的人生。
在欣赏之余,请你想想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以及特殊的环境给了你哪些启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单元导读齐读一遍。
二、引导学生筛选信息:1、学这个单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①理解小说的主题;②分析人物形象;③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
)2、这个单元主要以什么为文体?(小说)三、引导同学们复习巩固小说知识,可点学生回忆总结。
(生可看《导与练》的知识卡片)1、同学们,你们认为阅读小说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把握人物形象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主题的。
2、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那么,小说按篇幅长短又可分为哪三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包括微型小说)四、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小说的知识。
故乡,一个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的地方!迅哥曾在阔别故乡二十年后回到了故乡,可故乡给了他短暂的惊喜后,便把他推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板书课题)五、鲁迅先生是十大文豪之一,如雷贯耳,同学们对他的文章也是多次接触,谁来谈谈鲁迅印象?可介绍他生平事迹及各类文体的代表作。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9课故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晦huì瓦楞léng 猹chá五行xíng缺土jiàng 秕bǐ谷鹁鸪bó gū獾huān猪潮汛xùn 颧quán骨愕è然嗤chī笑瑟sè索寒噤jìn 折shé本黛dài色惘wǎng然恣睢zī suī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荒凉、冷落的意思。
萧索(2)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瑟索(3)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惘然(4)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隔膜(5) 看不起。
鄙夷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
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0课孤独之旅一、重点字词眺tiào望觅mì食撩liáo逗狗吠fèi 撅juē断戳chuō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jié jū栈zhàn桥别墅shù牡蛎lì褴褛lán lǚ撬qiào开煞shà白嘟囔dū nang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糟(tà) 蹋无(lài) 赖阔(chuò) 绰(chà) 诧异倒(méi)霉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第9课《故乡》习题精选新
9 故 乡【语言基础练习】1、请你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
⑴阴晦.( ) ⑵断茎.( ) ⑶祭祀.( ) ⑷竹匾.( ) ⑸秕.( )谷 ⑹獾.( )猪 ⑺胯.( )下 ⑻潮汛.( )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3、下列几句话中加点的“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认真品味下列句子,在下面的表格里说说它们分别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⑴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⑵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
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⑶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句子序号 ⑴ ⑵ ⑶人物性格5、杨肖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多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代李华从《故乡》一文中摘抄一段箴言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品析】阅读课文《故乡》(节选),完成6——9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第09课《故乡》导学案
27、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②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老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①“将来”与“希望”调换位置。②“改进”改为“提高”或“质量”改为“方法”。
28、按要求改写句子。
A、我的老师是一位非常慈爱、非常公平、非常伟大的人。(该为感叹句)我的老师是一位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B、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惜别\',还说:\'希望将你的也送我。\'(将画线部分改为转述)B、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17、请用课文中的三个4字短语概括鲁迅在《故乡》中所否定的三种人生: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
18、请指出选文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并说出其作用?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对新希望新生活的想象和憧憬。
19、简要说出作者对闰土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
▲▲▲基础练习:
1、跳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悲哀。学生跳读课文中写“我”的情绪的段落。如开头的“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结尾的“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等段落。
⑽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⑾“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 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的说。
内蒙古海拉尔区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说课稿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9课《故乡》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小说是九年级上册鲁迅的一篇文章,文章写于1921年,辛亥革命已经过去十年了。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
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二、说课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说教学过程《故乡》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包涵的内容很丰富,人物性格鲜明。
因为时代的原因和鲁迅特有的风格使这篇课文很难理解。
备课的时候我翻阅了很多名家的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对闰土和杨二嫂的分析上,记得我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讲的,不同的只是细节上的区别。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对故乡缺少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在我的记忆里《故乡》就是闰土就是杨二嫂,至于故乡和这两个人的联系就没有印象了,更不要提故乡的主题意义。
所以我设计的时候就从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我从读过这篇课文的直接感觉——悲哀(也是本文的灵魂、本质)入手,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再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分析这种感觉的来源——是故乡的什么使“我”如此悲哀呢?故乡的景物和故乡的人物。
重点分析人物,分析人物的时候,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重点分析闰土,次要分析杨二嫂,之后自然地总结:这样的故乡、这样的故乡里的人,怎么不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哀。
面对这种现状,作者是怎样的态度?全文晦暗的主调里有没有一点亮色?从而理解课文结尾部分的含义,最后再给学生补充有关背景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并深化文章主题——不只是“我”的故乡,当时的农村都是这样,当时的农民都是这样,这都是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农民的盘剥造成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故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9 故乡【知识目标】理清小说的线索和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标】理解对比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品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重点)【情感目标】探究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旧中国日益破产的社会现实。
(难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一: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肉精魂,感人肺腑。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鲁迅先生的《故乡》。
导入二: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2.写作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场革命并不彻底,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经济,反而日趋衰落。
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思想家的敏锐感觉,在《故乡》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透视。
3.字词积累:(1)字音字形:(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秕.谷(bǐ)鹁鸪..(bó ɡū)颧.骨(quán)折.本(shé)潺潺.(chán) 伶仃..(línɡ dīnɡ) 恣睢..(zì suī) 阴晦.(huì)脚踝.(huái) 嗤.笑(chī) 愕.然(è) 惘.然(wǎnɡ)(2)词语解释: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9课故乡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人物情感。
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探讨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作品中“我”的情感经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在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家园。
大家读完鲁迅的小说《故乡》,感觉和我们以前读过的那些思乡怀人的作品是否一样?现在我们来走进鲁迅笔下的故乡。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一)生字。
捏(niē) 胯(kuà) 祭(jì) 颧(quán) 酬(chóu) 潺(chán) 噤(jìn)(二)生词。
悲凉:悲哀凄凉。
伶仃:瘦弱。
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
惶恐:惊慌害怕。
絮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茫远:渺茫、遥远。
三、跳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学生跳读课文中写“我”的情绪的段落。
如开头的“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结尾的“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使我非常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等段落。
明确:情感基调——悲哀。
(板书)四、朗读品味,理解情感基调(概括悲哀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故乡之景和故乡之人。
)故乡之景1.朗读小说中描写故乡景物的部分,找出令“我”悲哀的因素。
重点阅读开头的一段景物描写,注意重读“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等词语。
朗读指导:读这一部分要低缓、哀伤,饱含震惊、幻灭之痛。
2.对比阅读“记忆中的故乡”的部分,注意其中“深蓝”、“金黄”、“碧绿”等表色彩的词语。
朗读指导:读这部分要欢快、流畅,充满新奇、神往之感。
教师小结:故乡是一日不如一日,昔日的蓝天、明月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阴晦”、“苍黄”和“萧索”。
(板书:蓝天、明月;阴晦、萧索)故乡之人1.故乡哪些人的什么变化最令‘我’心痛?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小说展开细致深入的阅读。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三单元 第9课 故乡(鲁迅)
点拨:称杨二嫂表现出的是敬重,称“圆规”表现出“我”对杨二嫂自私、尖刻、贪婪、势利庸俗形象的不满、厌恶。
3、小说中“我”和闰土的感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点拨:小时候是好朋友,结下深厚的友谊。从下面语句看出来。“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
二十年后,两人相互怀念、牵挂。从下面语句看出来。“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这好极!他,——怎样?……”“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
但是,现在两个人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从“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看出来,两颗原本融合在一起的心灵被生生撕裂。
2、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有什么作用?
点拨:表达“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3、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点拨: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点拨:“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人教版】2017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5)
文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九年级上册】第一课 《沁园春·雪 》滔滔tāo tāo :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 w éi y ú m ǎng m ǎng :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 h óng zhu āng s ù gu 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 :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 :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 1.《诗经》和 《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 : 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 《我爱这土地 》嘶哑 s ī y ǎ: 声音沙哑。
汹涌 xi ōng y ǒng: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 lí míng: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 f ǔ l àn: 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 《乡愁 》第四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 qīng líng : 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 pīng tíng :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 xiān yán : 鲜艳。
冠冕 gu ān mi ǎn: 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 ní nán: 1.拟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示例二:是父亲对田野的思念。父亲到城市后,离开了熟悉的田野 ,内心很孤寂迷茫,当看到阳台上花盆里长出的草,想到了家乡田野 里的草,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草成了父亲乡情的媒介物,浓浓的 乡情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 示例三:既有硬冷的城市,又有 父亲对田野的思念。 ①城市的硬冷令父亲感到迷茫、孤寂,见到同 是来自乡土的草,父亲感到欣喜。②父亲对田野的思念促使父亲亲近 了来自田野的草,与草化敌为友。
K12课件
7
(1)标点符号:①句中“水乡”应加双引号。③句中的两处顿号应该改为逗 号 (2)病句:②句删去“眼下的”;或者将“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 题(事情)”。③句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或者删去“努力 构建”,并将它前面的逗号改为顿号。
K12课件
8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C(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 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1)该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反映了开发商盲目开发、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从而导致农民失地的情
况。
K12课件
12
(2)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请以“保护耕地”为主题写一则公益广告。 示例一:为了我们的生存,请节约每一亩耕地。 示例二:粮食是我们的生命线,没有耕地,哪来粮食?
K12课件
13
9.本文善于运用对比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强烈的感受。如“那
K12课件
16
1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萧索 阴晦 惘然 聚族而居 B.嗤笑 鄙夷 祭祀 诚皇诚恐 C.秕谷 颧骨 乱窜 孤苦伶仃 D.潮汛 应酬 愕然 隐天蔽日
K12课件
17
与草化敌为友(2016·黄石)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K12课件
4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8 分)
(
sāi
)瓶塞
塞( sài )要塞
(sè)堵塞
晦(huì)阴晦 诲(huì)教诲
胯(kuà)胯下
垮(kuǎ)垮塌 挎(kuà)挎包
K12课件
5
3.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3分)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________着几个________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________起来了。 A.卧 萧瑟 凄凉 B.横 萧索 悲凉 C.卧 萧索 凄凉 D.横 萧瑟 悲凉
8.故 乡
K12课件
1
K12课件
2
1.注音或写汉字。(18 分) 阴晦.( huì) 萧索.( suǒ ) 瓦楞.( léng ) 祭祀.( sì) 五行.缺土( xíng ) 装弶.( jiàng ) bǐ( 秕 )谷 潮汛.(xùn ) 髀.间( bì )
K12课件
3
愕.然( è ) 鄙.夷( bǐ ) chī( 嗤 )笑 瑟.索( sè ) 寒 jìn( 噤 ) 深 dài(黛 ) wǎnɡ( 惘 )然 chán chán(潺潺 ) 恣.睢.(zì suī )
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K12课件
24
12.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 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4分)
心态变化: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迷茫。 或:父亲进城后变得孤寂、迷茫。 父亲性格:勤劳,淳朴,执着。 或: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执拗。
K12课件
26
14.语言品析。(4分)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
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 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 晒太阳。 (1)从神态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是怎样的神态?表现了父亲怎 样的心理?) 神态:像个将军一样、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瞄。(可用自己的 语言归纳概括。) 心理:父亲对草恨意浓浓,势不两立。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
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
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
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B.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K12课件
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K12课件
18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 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 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 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 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的手曾是那样的光滑、细腻,那样的纤细美丽、白
皙柔软。现在,繁杂的家务劳动却使妈妈的手变得如此粗糙!我胸中好
像堵了一团棉花似的,很不是滋味。
K12课件
14
K12课件
15
10.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3 分) A.祭祀.(sì) 刺猹.(chá) 装弶.(jiàng) B.嗤.笑(chī) 瓦楞.(lèng) 禁.不住(jìn) C.五行.(xíng) 断茎.(jīng) 鄙.夷(bǐ) D.伶仃.(dīng) 髀.间(bì) 脚踝.(huái)
K12课件
27
(2)从动作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的动作有怎样的特点?表现父 亲干农活有什么特点?)
动作特点:快、准、狠(或:迅速、毫不留情、急不可待、赶尽杀绝 ……) 干农活的特点:干练、干脆、麻利、熟练、坚决(表述不同,意 思对亦可)
K12课件
28
15.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 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 仇恨?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K12课件
20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 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 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 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 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 ,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
了”,通过“手”的对比,就把少年闰土的可爱、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
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难以忘怀。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妈妈的
手。(100字左右)(10分)
示例: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妈妈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得
犹如砂纸般,手心里长满了厚厚的茧子。这就是那双伴我成长的手吗?
K12课件
19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 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 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 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 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 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 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K12课件
25
13.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 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①细致地表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父亲离开了庄稼,在城里种花是为 了排遣内心的孤寂;种花失败,表现出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由此 引发他对农村生活的念想和回味。②为后文做铺垫。种花的经历促使父 亲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为后文“与草化敌为友”作了铺垫。
10
7.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梳理“我”对故乡的感情。(6分)
内容
“我”对故乡的感情
回忆中的故乡
充满神奇色彩,让“我”感到无比欢愉
现实中的故乡 充满冷漠,人情隔膜,使“我”感到无比悲哀 未来的故乡 “我”充满希望,但是又觉得希望很渺茫
K12课件
11
8.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题为“家乡‘巨’变”的漫画,回答问题。(10 分)
9
6.判断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并赏析其作用。(8分)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 晃的银项圈。 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 (2)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 着退向船后梢去。 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K12课件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
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
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
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
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
⑭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 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 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K12课件
23
⑮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
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
K12课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