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及改革创新的核心关注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工作计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工作计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需求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我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并确定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本文将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工作计划展开讨论。
一、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为此,要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要与行业需求密切结合,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育培训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匹配。
二、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
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引进优秀人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要依据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结果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拓宽职业教育资源渠道职业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为了拓宽职业教育资源渠道,要加大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水平。
同时,要加强国内外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五、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就业率的关键。
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职教热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两翼五重点
“一体”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新模式。
鼓励地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一省一策,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省情和教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两翼”一是聚焦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整合优质资源要素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打造兼具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市域产教融合体,也就是职业教育改革下沉一级,下沉到市域层面进行改革。
二是聚焦行业,企业牵头,整合上下游资源联合学校、科研机构共同建设一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育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五重点”一是提升职业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四个核心”:职业教育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核心师资团队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还要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渠道,建设“双师型”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是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要对标产业发展前沿,集中建立一批集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同时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工艺改造、技术研发提供场景。
四是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进一步加大职普融通力度,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衔接,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五是职业教育要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引进来”“走出去”要统筹起来:一方面把海外、境外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来,同时鼓励中国职业教育“出海”。
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一批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要有组织地在“一带一路”部署这样一批好的项目,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的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装备项目,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国当地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职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其改革与发展成为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职业教育的改革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的改革首先需要关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调整。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单一,缺乏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科目,难以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应该加强对新兴行业的课程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还应该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学习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教师招聘和培养方面,应该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激励机制方面,应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和支持,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技术支持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应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可以采用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结语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技术支持与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职业教育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和今后较长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亟待破解的关键难题。
尽管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频发、制度规定不断增补、资源投入逐年增长,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的印象并没有显著改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职业教育仍然被视为“次等教育”的代名词,依然是学生家长无奈的选择,呼吁取消“普职分流”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时,有必要厘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涵实质,并据此重新审视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政策设计、职业学校办学的组织目标与行为是否契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还需借鉴职教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制度架构,凝练职教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规律,进而探寻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职业教育发展到何等程度才能被视为高质量、评判职业教育是否高质量的标准是什么、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制度逻辑及创新路径◎王亚南摘 要: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教师课堂教学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追求。
基于国际比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达成需要教学标准制度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测评制度体系和质量评价及监管保障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互构与衔接来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
当下,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步入质量评价重心项目化、学校组织行为功利化、课堂教学地位边缘化、学生能力发展黑箱化的误区。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达成亟待确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指挥棒”,构建要素完备、紧密协同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职业学校组织运行调整优化。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前沿主题与未来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前沿主题与未来展望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在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兴国”政策支持下,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机。
本文将围绕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热点领域前沿主题1. 软实力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未来职业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
这包括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如何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软实力,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议题。
2. 产学融合产学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领域。
如何更好地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起来,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构建更加紧密的产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是当前职业教育产业中的一个重大挑战。
3. 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刻改变未来的职业需求和就业形势,如何通过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出具有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了当前热点研究领域。
4. 跨学科融合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未来职业教育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
如何将理工科与文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相融合,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
二、未来展望1. 加强制度建设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分析,推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
这包括教育评价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只有通过健全的制度,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推进课程改革未来,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结合产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
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正处于改革的语境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研究也面临着诸多前沿与热点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前沿趋势与热点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能人才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职业教育研究中,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产生了许多热点问题。
例如,如何构建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应技能人才要求的学科课程和实践机会等。
二、职业教育质量与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与评价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过去,职业教育主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
在改革的语境下,职业教育研究需要关注如何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等问题。
三、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使他们能够顺利就业。
然而,迄今为止,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近年来,围绕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问题,职业教育研究开展了许多研究。
例如,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等。
四、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在改革的语境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研究需要从政策层面、教学模式、教师培养等方面探索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例如,职业教育研究需要关注职业教育的政策调整,如何有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如何培养与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等问题。
总之,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正面临着许多前沿与热点问题。
本文从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质量与评价、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教育部11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解读
教育部11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解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部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
这些任务旨在构建更加完善、更有活力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首先,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构建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其次,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育部将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招生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
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
教育部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完善质量监测体系,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为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将加大对农村、贫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保障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同时,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在资源配置方面,教育部将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建设。
为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部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
此外,还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
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和社会贡献度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将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教育部提出的11项重点任务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11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解读
教育部11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解读摘要:一、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教育部提出的11 项重点任务三、任务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四、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展望正文:一、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就业需求,教育部提出了11 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
二、教育部提出的11 项重点任务1.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2.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3.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4.提升职业教育质量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6.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7.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8.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9.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10.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11.加大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三、任务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1.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包括调整职业教育层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等。
2.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的质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4.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就业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结构。
6.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制定完善职业教育法,规范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7.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搭建职业教育升学通道,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
8.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职业教育人才。
9.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鼓励职业教育改革实验,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
10.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投入。
11.加大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展望通过实施这11 项重点任务,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将取得显著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与发展。
近年来,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的出台,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作为一种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
新时代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之一。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所面向的市场,所以职业教育必须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开展培养工作。
在这个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很大进展。
在政策层面上,近年来,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文件,以及一系列经济鼓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教育+产业,完美融合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投身产业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和产业融合的生动体现。
通过把职业教育和产业有效结合起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可以打通技术工人和市场的最后一关,增强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不断吸收最新技术、融入最新趋势、应对最新挑战的能力。
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新时代需要具备先进技能和工艺的技术工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教育的培训和认证,因此,如何集聚产、学、研资源,优化产业链条环节,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和重视的问题。
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如果让职业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将会给社会和我国的经济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力。
我国需要一支大量的高素质人力,通过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职业教育六个核心要义
职业教育六个核心要义简介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们具备特定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而职业教育的六个核心要义则是指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对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一、实用性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职业教育要围绕实际需求,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职业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到实际工作中的场景和情境中,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用性的具体体现包括: 1.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开设与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掌握就业所需的实际技能。
2. 针对不同职位的专业需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满足不同人群的职业发展需求。
3. 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灵活性灵活性是指职业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使之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技术更新和发展需求。
灵活性的具体体现包括: 1. 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行业与教育部门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2. 设立教师培训机制,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之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3.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整体性整体性是指职业教育要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更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职业人才。
整体性的具体体现包括: 1. 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理念和发展策略
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理念和发展策略一、现代化理念职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其现代化理念在于贯彻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突出个性化、职业化和产业化的特点。
具体来说,现代化职业教育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创新精神如今,世界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发展迅速,因此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目标。
教育者应当通过设计开放、灵活、有趣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实现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是与产业需求相关的教育,因此实现产教融合,强化教育与就业的衔接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开展企业联合培训、引进企业专业人员到校任教、学生到企业实习,等等。
3.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就业,在这个基础上,也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技能和知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涯规划。
二、发展策略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关注人才、教育资源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
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可采取以下策略:1.合理布局教育资源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首要条件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
在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当前,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并不太高,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社会更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3.注重领导和管理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落实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此外,还需要注重学校的内部管理,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校及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现代化职业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人才素质和经济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与热点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与热点问题分析职业教育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旨在为不同行业提供适应性强、就业率高的教育培训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如何有效地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究者通常会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入手,探究职业教育的最佳理论与模式。
例如,研究者可以从产业需求、技能标准、职业路径等方面研究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同时,也可以研究教师培训与发展,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评估体系。
第二,职业教育的质量与评估研究。
职业教育的质量与评估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国际比较与认证的挑战,如何评估和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研究者常常从学生学习成果、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入手,构建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并提出改进方案。
另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行业专家评估、学生实习、学校自我评估等方式,逐渐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
第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如何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职业教育培养方向,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从人才需求、技能结构等方面,研究职业教育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四,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研究。
职业教育是一个具有广泛共性的问题,各国普遍面临着校企合作、教师培养与发展等难题。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政策、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提供各国经验借鉴,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三教”改革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
1.三教改革的理念2019年4月,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谢俐副司长撰文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
”这是职业教育领域首次出现“三教”改革的理念。
2.三教解决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与产业、行业脱节,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无法与产业紧密对接,自发地适应产业的发展。
因此,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带动“三教”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深化亟待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优化改革环境;构筑校企合作共同体,明晰改革主线;彰显教师参与的主体价值,激发改革动力;校企联合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紧抓改革载体;打造理实互动课堂新生态,聚焦改革落地。
3.三教的核心思想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
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
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4.三教改革路径探索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理实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当今新时代的浪潮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与创新成为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
职业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一些热门行业的人才供不应求,而部分冷门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
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也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就业时已经过时。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学校应加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
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其次,优化专业设置是关键。
职业院校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
加强对新兴产业和热门行业的研究,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内容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行业的最新标准和技术,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资源。
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培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另一方面,要吸引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任教,为学生传授一线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
【 参考文献 】
… 张成武 ,新课程背景下教 育学教 学面幄的新 问题与应对策略 U 】 ,四川
文理 学院 学报 ,2 0 0 7 . 0 3
二 、改革不 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 “ 项 目+ 工
作 室” 的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是学校学生身份和企业学徒身份一体化 ; 教学 内容一体化指的 是学生学习内容和企业实际操 作项 目一体化 。 根据教学需要进行 教学模式改革市场调研 , 深入研究 “ 对接项 目过程 ,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 式 ,实现人才培养 “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 、培养 目标与企 业需求”的深度 融合 。遵循 “ 够用 、 实用 ”原则 ,合理设置模块 ; 因材施 教 ,分层 次教 学 ,提 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
【 关键 词 】职业学校 ;教 学改革 ;热点与难点
随着 国家对 职业教 育的重视 以及社会对 职业人 才 的需求 变
化, 专业教研教学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 国职业学校在教研教学 改 革方 面还存在 不少 问题 ,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尚未有效解 决。 改革教 学经 费不 平衡现象 ,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职 业学校教 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
彭春 华
( 湖 南省怀化工业 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怀化
4 1 8 0 0 0)
【 摘 要】 职业学校教 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主要包括教 学改革 经费 、 人 才培养模式 、 教 学模 式和评价模式等 四个方 面,分析职业 学校教 学改革的热点与
难 点问题及解决 的建议办法 ,以促进职业教 育改革 ,探 索教研教 学改革新思路。
评价模式改革。 五 、 结 论
于一个十分尴尬 的境地 , 不适应信息社会对初中级专业 技术人才 的需求 。原有培养模式下走 向社会 的学生面临就业率不高 、工作 满 意度低 、工资低 、用人单位不满意等状况 。究其原 因 ,是我 国 现有许 多专业 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计划经济的背景下脱胎而来 , 没有及 时跟上我 国当前 的经济 、文化建设背景 。因此 ,研究现行
11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 解读
11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解读1. 引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本文将对其中的11项重点任务进行解读,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2. 深度评估2.1 教育内容与标准改革- 新一代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改革- 跨学科融合发展- 职业技能标准的更新与完善2.2 职业院校改革与创新- 多元化办学形式探索- 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职教集团发展2.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培养机制改革- 高水平师资引进与培养- 师德师风建设3. 广度评估3.1 教育内容与标准改革这一领域的改革任务包括新一代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改革、跨学科融合发展和职业技能标准的更新与完善。
新一代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改革旨在整合各专业知识,减少重复学习,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发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职业技能标准的更新与完善,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3.2 职业院校改革与创新这一领域的改革任务包括多元化办学形式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和职教集团发展。
多元化办学形式的探索,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通过与企业合作,将职业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职教集团的发展,通过合并与联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
3.3 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领域的改革任务包括师资培养机制改革、高水平师资引进与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
师资培养机制的改革,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不断提升和创新。
高水平师资的引进与培养,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优秀师资队伍的基础,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
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才,让其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以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变得越来越紧迫。
本文将围绕如何创新和改革职业教育进行探讨。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职业教育领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深入发展。
许多企业并不愿意为教育企业提供技术和相关经验,也没有太多贡献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很多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和职业规划缺乏清晰认识,他们缺少足够的信息,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做出决定。
二、职业教育的创新1. 教师培训职业教育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他们的培训可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规模和实现企业的需求。
因此,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使教师能够在学校、企业和职业学院之间建立联系,是促进职业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2. 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职业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行业需求,促进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确保教学过程的适用性。
从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知识要紧密结合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技术和职业素养。
3. 利用技术现代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
网络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交互和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创造出更适合他们的学习体验。
三、职业教育的改革1. 建立职业学校在中国,职业教育是成文法律规定的教育类型之一。
目前,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职业学校,希望通过这些学校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术和知识。
在未来,职业学校可以改进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更接近实际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 提供行业证书提供行业证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特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因此,向学生提供行业证书,使其成为行业技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3. 职业教育的宣传建立积极的宣传机制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大学和职业教育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并比较这两种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劣,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做出职业规划,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然而,过去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命题。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的认识。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现代职业人才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以传统教室授课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
然而,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需要引入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此外,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传统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
然而,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来指导学生。
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和选拔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此外,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与企业脱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然而,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一、概述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也需要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其次,职业教育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技能支持,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创新。
再次,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减少社会职工的结构性失业风险,促进就业稳定。
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与创新。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向:1. 强化实践教学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能够应对实际工作挑战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实习实训基地,真实地模拟工作场景,提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2. 优化课程设置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更加贴合实际需求。
一方面,学校应当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了解行业需要哪些具体技能和知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安排。
另一方面,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 提升教师水平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同时,可以引入行业专家和企业员工参与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操性。
四、职业教育创新的途径除了改革外,职业教育还需要持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以下是几个创新的途径:1.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需要与产业界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度融合,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趋势与目标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趋势与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正在积极推进改革,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文将从发展趋势和目标两个方面探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发展趋势1.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未来,职业教育将与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建立更加紧密的产教融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2. 人才培养创新:职业教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更多机会。
3. 国际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将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我国将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加强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 推动就业创业: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支持。
我国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同时,加强就业服务和创业辅导,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将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实现职业教育的普及化:职业教育的普及化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及改革创新的核心关注点作者:李玉静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09期摘要以“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为主题的第九届中青年职教论坛于2014年底召开。
对会议提交论文和主题发言的整理发现,可以将会议核心论点概括为如下几方面:普职融通、中高职衔接、应用型本科转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点;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创新和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建设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是职业技术教育学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学徒制;办学体制;校企融合;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9-0033-052014年12月27~28日,第九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在石家庄举行。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
会议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发展策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衔接体系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学校管理模式改革与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立”“职业学校校长与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制度创新”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分为中青年论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博士研究生沙龙、硕士研究生沙龙四个部分。
会议共收到论文12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40多名研究者作了主题发言。
本文旨在对相关主题发言及提交论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行概述和评析。
一、普职融通、中高职衔接、应用型本科转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政策部署,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有20余位代表提交了论文,多位青年学者作了学术交流。
天津大学贾旻博士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融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演变也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过程:职业教育被纳入国家体系——确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融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渗透、整合,表现为职业技术以及职业课程作为一个体系贯穿基础教育阶段。
职普融通的实践路径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机构组织形式上,不同教育机构相互协作、企业积极参与;在学校管理运行上,完善分系统构建国家资格框架体系。
与普职融通相对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纵向衔接。
沈阳师范大学蒋春洋副教授从国际比较的视角介绍了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一是日本的对口入学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在高等专门学校实施五年一贯制来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二是英国的单元衔接模式,其实质是把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根据培养标准分为若干教学单元,对课程进行统一编排,分别属于五个阶段,即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属于前三个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属于后两个阶段,通过自然过渡来完成衔接;三是美国的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模式,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实现其与高中后技术课程的衔接来完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四是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根据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AQF)的标准,“培训包”也分为不同层级与资格框架相对应,每个层级的内容与相邻层级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从这几种模式出发,蒋春洋认为,有效的中高职衔接具有如下特征: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有效的政策支持、重视课程内容衔接。
据此,她提出,我国中高职衔接要采取如下策略:建立并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制度,制定适宜的课程衔接体系。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唐林伟博士提出,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用动态的发展眼光看待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
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的上升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衔接关系也不是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它们之间应该是基于职业资格体系的等级的上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但仍需保证中、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中高职衔接不仅是中职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更是他们职业成才的通道。
江苏师范大学陈鹏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大职教观的视野,全面考察职业教育的外部适应性、内部延展性和内“外”互通性三个基本维度。
具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应在满足经济发展的“高端性”需求、人民群众的“广泛性”需要和职业人个体的“普适性”需要等外部需求的基础上,建构包容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的前后一体化内部结构,并试图通过学科课程渗透、高等预科教育、院校合作联盟和职业精神训育等模式实现不同层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合。
天津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闫智勇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旨归是,在国家层面统一标准和法制保障下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学校职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和企事业单位职业培训齐抓并举且能互通互融,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业继续教育一脉相承且能兼顾分流、就业和转岗换业等多种需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且能双向转换,其目的一是以多元化的办学模式解决职业教育自身在空间上的二元对立性和生产力分布的不均衡性。
二是以一贯制的办学体系和职普融通、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等值互换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为平台,满足主体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需求的多样性。
推动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绕不开的话题,很多与会人员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论证,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具体策略。
江苏理工学院臧志军博士从西方高等教育产生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深层机制。
他认为,可以将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主义实践之间的互动作为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工具,中国大学的问题不在于“应用性”是否足够,而在于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主义实践之间的失衡。
在大学中增强职业主义并不一定必须要把大学或大学中的学院整体职业教育化,也不一定必须要把大学中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化。
应该像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一样,建立起课程分类体系,将那些贴近生产实际的知识按照职业教育的逻辑进行教学,将那些在专业内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按照专业教育的逻辑进行教学。
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相当一部分课程的职业教育化,而不是整个学校或整个专业的职业教育化。
二、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点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而为缓解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职业院校推行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如何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模式,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上海师范大学关晶博士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特征。
她认为,现代学徒制的现代化特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到重教育性;教育性质从狭隘到广泛,表现为从就业培训到职业教育、从非正规培训到正规教育、从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制度规范从行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表现为国家法规的保护、国家机构的统筹、课程框架的统一、认证资质的通行;利益相关者机制从简单到复杂,表现为跨部门合作机制、培训合同的约束、多方严格的监督;教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表现在教学场所上,现代学徒制通常包括职业学校和企业两方面。
她强调,我国应从一种更广泛的视野发展现代学徒制,把现代学徒制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方式,特别是面向农民工开展现代学徒制,将其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为农民工搭建一条与职业学校教育并行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与这一观点相吻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田立博、赵宝柱在提交的文章《从现代学徒制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中也提出,可以将现代学徒制作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的路径。
对于现代学徒制概念的理解是会议的重要关注点。
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张霞在提交的论文《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现代学徒制的思考》中提出,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的结合。
其既继承了传统学徒制中技能传承的特点,又增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基础,是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清华大学王喜雪博士后在提交的论文《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建构》中提出,现代学徒制是企业本位、基于工作进行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其综合了学历职业教育和在职职业培训的优点,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工作的学习是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特征。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构建,不能单纯依靠教育部门,必须是由政府主持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河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王辉对英国近年来的高等学徒制进行了系统分析。
他介绍说,2005~2014年间,英国高等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从初起到初兴,再到勃兴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英国高等学徒制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正成为英国企业界人才引进的关键路径。
2013年,英格兰地区54%的青少年已将高等学徒制视为个人发展的首选路径。
他认为,英国学徒制的勃兴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人才培养框架日益完善,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以及政府政策和行动的大力支持。
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应重视学徒制的发展,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创新和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和实施的关键环节,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现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本次会议探讨的重点议题。
南京师范大学刘家枢博士作了主题为“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思考”的主题发言。
他指出,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应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混合所有制是推动企业成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
职业院校成为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经济组织,其内涵就是产权发生革命性结构变化,由单一所有制主体办学,转变为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投入、建立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经济主体共同实施职业学院决策、实施、评价、改进的新型办学主体,建立新的产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