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电与热说课稿
电和热说课稿
电和热说课稿刘中华一、教学内容:“电和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电与热是对第八章中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
本节的主体内容是焦耳定律的得出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四、根据学情和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订定律。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五、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时间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跟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器材准备:学生电源、粗细和长度相同的电炉丝和铜丝、手油、导线、火柴、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其它器材学生自备。
六、教学流程是以学案的方式来体现(一)学习任务:就是前面的教学目标,意图是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二)知识点回顾:1.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2.关于电流热效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3.关于生活中学生如何提高电热的问题。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三)探究过程:根据课标的要求可知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不是探究性实验,因此本节重点探究在电热与导体电阻关系。
1.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根据使用电炉子的时候发现当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这一现象。
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会提出许多的问题。
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问题的层次性,意图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猜想与假设: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做出猜想与假设,意图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设计实验:每组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在学案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设计。
如:学生猜想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有关的时候,学案的问题是在探究实验中你保证什么不变?你是通过什么措施来实现的?你是通过什么现象来说明的?设计问题的目的:明确学生实验思路,培养了学生控制变量和转换思想的意识。
电与热说课稿
电与热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电与热,我的说课包括以下环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首先是教材分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探究得出焦耳定律,用探究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的自身发展上看,本节课都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但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难点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实验能力的提高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利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信心,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索物理规律的习惯。
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我准备使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法、观察归纳法、交流合作法、媒体辅助的方法)。
教学准备为配合教学我做以下准备教学过程为了完成预设教学目标,使整堂课更加自然流畅,我对教学过程做以下处理:(新课导入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老师想用泡沫板做几个太阳、树叶、花朵来装点我们的教室,现在老师已经做好了模型,大家来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利用模型做实物呢。
同学们自然会说用刀子割和用剪子剪,老师对于学生的方法要给予鼓励表扬,然后再对学生说:老师也有一个办法,大家看看怎么样?。
教师把事先用电炉丝做好的图形接上电源烧红后切割泡沫板,在做实验时说明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这样的做法学生会感到惊奇。
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热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观察思考,学生总结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说课电和热
四“电与热”说课稿武汉同济附中钱江洁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电与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电功率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第七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章节之一,本节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焦耳定律把电能和热能联系起来,是能量守恒定律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电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电和热》,有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电热的问题,学会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去探索电学问题。
2.本节课内容编排的特点及其效果引入采取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的关系。
新课教学以电热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分析、回答问题,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去探究问题,整堂课采用层层设疑促进学生思考不断深入、通过阅读物理课本使学生学会从书本中学、通过设计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法巩固新知、通过学生上台板书、演示实验、回答问题等形式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的实验的设计思想;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4电与热说课稿
“电与热”说课稿一.教材1.教材分析《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a、知道在电流相同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等。
b、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
即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这是知识的重点,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过程意识、体验意识和实践意识,因此,我把学生的探究过程也列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何推导公式Q=I2Rt以及Q=W=Pt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初二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电与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到场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给大家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电功率中第四节《电与热》。
(板书电与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改、新课标的要求,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物理学研究的是力热光电等现象,本章是关于电学方面知识的。
《电功率》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了电能和电功率,本章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大综合。
从本节的定位上看,《电和热》是在前面两节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率基础上的拓展。
从本节的具体内容来看,是学习科学探究法的重要章节,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习理念。
2,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欧姆定律。
并具有相应的关于电热的生活经验。
从能力基础上看学生已会熟练地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电学实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3,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探究以作为内容标准之一因此,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本节的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由于焦耳定律正确的给出了这一关系,但学生对于焦耳定律这一重要的物理定律很难理解因此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难点为:理解焦耳定律探究实验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把握这个关键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因此我认为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现代教育四大支柱的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掌握焦耳定律。
《电与热》说课稿
《电与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与热。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备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关键。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我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物理学是研究力、热、光、电的自然学科,焦耳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本章结构来看,电与热是对电能、电功率的应用总结,也是从电热角度认识安全用电的理论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电热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二)学情分析,在心理方面:初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物理实验较感兴趣。
但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观察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能力方面,通过第七章及本章前三节的教学,学生已了解了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知识。
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焦耳定律。
鉴于以上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的分析,我确定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分析得出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加深学生对电流热效应影响因素的认识,我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动手的探究实验。
给出焦耳定律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物理公式进行推导,并通过相关例题的讲解来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合作进行探究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以及电热的利用和防止;2知道焦耳定律并且会用焦耳定律解释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控制变量法,知道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电与热说课稿底稿
回到生活
进行实验 给出定律 得出结论
三、课堂结构的分析
2、教法分析
实验探究:通过改良实验装置,采用自制教具,将课堂设置为 完整的探究过程。 分组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参与实验。
3、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与同学合作一起实验,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师生行为:学生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 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7、给出焦耳定律,介绍焦耳
学生思考 感悟
师生行为:教师介绍焦耳,给出焦耳定律 学生阅读思考 设计意图:升华实验结论,点明本节课主旨。 通过对焦耳的介绍,让学生感受科学家追求真理的 执着精神,领会焦耳定律的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实验设计过程,不自觉 的运用“控制变量法”理解实验,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5、进行实验
分组合作 进行实验
师生行为:教师操作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分组并合作完成实 验的观察记录部分。 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过程,锻炼合作实验 和观察记录数据的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猜想假设
学生讨论 师生交流
师生行为: 学生思考,提出猜想和假设。 教师板书,概括可能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有电阻、 电流、时间。
设计意图: 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是设计实验的先导。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4、设计实验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8、4 电和热教案 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8、4 电和热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重、难点:电流的热效应:电能……热能热效应的计算公式:P=I2R P=U2/R的使用。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教学过程:【引入课题】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课本38页如图示)【新课讲解】一、电流的热效应: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会发热的现象,2.实质:电能转化成热能(内能)的现象。
讨论: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基本不发热?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学生阅读48页试验)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控制变量法)1)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的产生电热越多。
2)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电热越多。
3)电阻和电流一定时,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电热越多。
结论:焦耳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840年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Q=I2Rt=pt=UIt=U2t/R讨论:热效应与电阻成正比?反比?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解:R1=6欧 R2=8欧 U=12VI=U/R=U/(R1+R2)=12V/14欧=6/7AP1=IU= I2R1=P2=IU= I2R2=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结论: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例: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解:R=60Ω U=36v t=5min=300sI=U/R=36v/60Ω=0.6AQ=I2Rt=(0.6A)2×60Ω×300s=6480J答:第二课时二、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电热器: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
电与热 (说课)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
第四节
教材分析
教 材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 电阻大小的关系,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流通过 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电流通过导 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 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 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还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 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
第四节
学 情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欧姆 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电能、电功 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科学探究,学生已 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 力。对于控制变量法,学生在《电阻》一节已经学 过,有一定了解。心理方面,初二学生对很多科学 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 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
第四节
学习目标
教 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习辨 证地看待问题。 ②、通过讨论和交流训练合作学习的态度 和意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
第四节
教 材
教学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①、探究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 这是知识的重点,也是能力训练的重点,根 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主要通过设计实验、 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等过程来组织教学。 ②、运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主要 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生展演等过程 来组织教学。
《电与热》的说课稿
焦耳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焦耳定律是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本节在电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的物理意义。
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②知道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理解公式Q=I2Rt(P=I2R)、Q=U2t/R(P=U2/R)的适应条件。
③知道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转化关系,电功大于电热。
④能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解决简单的含电动机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电动机电路的探究,提高学生分析论证能力;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3、重点与难点重点:区别并掌握电功和电热的计算。
难点:主要在学生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缺乏感性认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推理、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归纳法;阅读法;联想法;推理法等。
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练习强化有意注意,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评价鼓励学生,重在让学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结论。
四、教学程序:(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要点: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及综合运用。
1.通过前面的学习,可知导体内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做功吗?(做功,而且做正功)2.电场力做功将引起能量的转化,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举出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电能→机械能,如电动车。
电能→内能,如电热器。
电能→化学能,如电解槽。
本节课将重点研究电路中的能量问题。
(二)新课讲解-----第五节焦耳定律1.电功和电功率(1)电功定义: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通常也说成是电流的功。
电和热说课稿
说课稿电和热第一局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设计理念“电和热”是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只注重对电流热效应的定性探究,不引出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理论要求降低,但探究、实践要求明显要高。
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编者的实施建议是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个新课程基本理念。
本节内容设计中表达了新课程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实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课程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新教材定位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理解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
以教学目标为前提,确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准确结论。
三、学情分析:在学生已具备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实行教学。
所教班级是实验班学生,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行调节。
四、教学策略:1、教法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1)探究教学法。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灵魂,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各种品质的重要学习活动。
本节教学完全遵循科学探究的过程,采用层层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理解探究、感受探究、学会探究,并在探究中收获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其次采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总体思路明析,提出问题和实行实验设计是本次探究实验侧重的两个环节。
八下物理《8.4电与热》教案
课题电与热
学习目标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能力及
团结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了解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能力目标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能力及团结合作
教学重点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得出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采用教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推广学法主要采用的是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及自主学习
使用教具
教学过程
导语提出问题:
向学生展示常用电热器,如电熨斗、电炉子、热水器。
让学生寻找用电器使用时的共同特征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给出准确的叙述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检查预习
或反馈
了解什么是电流热效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过程反思及备注
提出问题:
在使用电炉子时,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导线却几乎不发热?也就是说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热与导体电阻的大小有关,选用电阻大的镍铬合金丝和电阻小的铜丝做实验按照图7.4-2连接电路。
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发现电阻回忆学过的相关内容回答
猜想假设
1.进行探究(补充内容,了解即可)
对问题进行可能的猜想。
通过直观感
受,提高兴
趣,加强物理
与生活的联
系
亲自经历,感
受才最深刻。
8.4 电和热教案
第四节电和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
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
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
[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
[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
[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生]相同。
[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进行新课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生]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吗?[师]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八年级.8.4.电与热
8.4 电与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中的电流热效应。
2.探究电流、电阻对发热的影响及焦耳定律的内容。
3. 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为电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短路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渗透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
3.通过家庭电路事故的了解,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自觉的进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教学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焦耳定律教具选择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入1播放关于电能应用的录像: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毯、电水壶、电吹风等等。
【师】这些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分析,这是由电能转化来的。
【师】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提起学生思考,并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引入2(演示实验)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回答:发烫。
说明电流通过用电器时,会使用电器发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1.电流的热效应【师】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任何用电器在工作时都会发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用电器中,哪些需要电流的热效应,哪些又不需要电流的热效应呢?学生举手回答。
电饭锅、电热毯、电热灭蚊器、电炒锅、电水壶都需要电流的热效应,电视机、电风扇就不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 《电与热》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
电与热是对第八章中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
本节的主体内容是焦耳定律的得出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四、根据学情和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的发热现象,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进一步培养学生控制变量思想和转换思想的意识。
五、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时间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跟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器材准备:学生电源、粗细和长度相同的电炉丝和铜丝、手油、导线、火柴、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其它器材学生自备。
六、教学流程是以学案的方式来体现
(一)学习任务:就是前面的教学目标,意图是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二)知识点回顾:
1.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
2.关于电流热效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3.关于生活中学生如何提高电热的问题。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三)探究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可知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不是探究性实验,因此本节重点探究在电热与导体电阻关系。
1.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根据使用电炉子的时候发现当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这一现象。
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会提出许多的问题。
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问题的层次性,意图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猜想与假设:
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做出猜想与假设,意图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设计实验:
每组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在学案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设计。
如:
学生猜想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有关的时候,学案的问题是在探究实验中你保证什么不变?你是通过什么措施来实现的?你是通过什么现象来说明的?
设计问题的目的:明确学生实验思路,培养了学生控制变量和转换思想的意识。
4.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注意现象的观察。
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5.得出结论:
由于学生知识的程度和实验器材的问题,学生不可能得出Q=I2Rt这一定量的关系,只能定性的得出电流增大、电阻增大、时间增大时,电热也增大的关系。
因此我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直接说明在1840年焦耳已经发现了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定量关系,给出具体的关系式Q=I2Rt。
并练习关系式中各字母代表什么意义及其单位问题。
(意图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
(四)、课堂练习与小结:
1.学生参照学习任务进行自查,找出学习中的漏洞。
教师检查。
2.(学案)电炉丝通过导线接进电路中,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学生交流与讨论、回答)(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并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
3.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反馈:
①考查学生对Q=I2Rt公式中各物理量和单位问题。
②考查实验:出一个表格题,在电流和时间相同时,电热与导体电阻成正比;在电阻和时间相同时,电热与导体中电流的2次方成正比。
(设计意图是从定量的关系上考查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
六、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其焦耳定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