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业务相关数据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与要点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与要点

转型:新要求远远超越了城市规划专业 多规合一:强调专业协同与部门协同 全域规划:强调平台统一与城乡统筹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政策安排 生态文明:强调绿色理念、技术与路径
我们的观点:规划工作方法改良
技术总则
转变规划工作方法,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将海绵城市相关要点纳入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 III类标准,或不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 资质的检测机构开 展水质检测。
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 查看管网排放口,
制。1.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2.非 辅助以必要的流量
6
城市面源污 降雨时段,合流制管渠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3.
绵城市建设项目,须建立与海绵城市建设
成效相关的责任落实与考核机制等。
17 产业化
制定促进相关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查看出台的政策文件、 研发与产业基地建设等 情况。
18
连片示范效 60%以上的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达到海绵城

市建设要求,形成整体效应。
查看规划设计文件、相 关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 。现场查看。
定性 (约束性)
定性 (约束性)
定性 (约束性)
定性 (约束性)
定性 (约束性)
定性 (鼓励性)
定性 (约束性)

关于海绵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绵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海绵城市的调研报告

篇一

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趋势和前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海绵城市相关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居民等。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相关的企业和居民,访谈则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相关

的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文献资料则主要涵盖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等。

四、调研结果

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

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海绵城市项目。例如,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上海的世博园区等都成为了海绵城市的典型代表。

海绵城市存在的问题

尽管海绵城市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资金投入不足。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其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支持,但目前相关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最后,管理难度大。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管理难度较大。

发展趋势和前景

未来,海绵城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一方

海绵城市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的问题,海绵城市已逐渐成为了解决方法之一。本调研报告对海绵城市进行分析和调查,探究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介绍:

海绵城市,可以理解为“有渗透性城市”,是指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植被、土地利用、水处理等手段,使城市成为一个更加绿色和可靠的生态系统。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城市开始尝试推广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建设方向、建设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方面。

结果:

现状:海绵城市建设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许多城

市开始了相关的试点工作。

方向: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依托多种技术手段,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排水疏浚等多个领域。

成效: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提升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困难和挑战:海绵城市建设依赖于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投资成本,同时也需要涉及到政策落地和市场推广等多个层面。

建议:

1.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城市应对气候

变化和水资源压力的能力。

2.多渠道扩大海绵城市建设的知名度和普及度,促进其快速推广和应用。

3.探索落实相关政策和标准,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标准体系。

结论: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的问题,能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落实好相关政策和标准、提高投入和支持力度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协同合作,加速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普及。

海绵城市方案系统

海绵城市方案系统

海绵城市方案系统

摘要:

海绵城市是一种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工程手段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的新

兴概念。为了有效地规划和设计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方案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将介绍海

绵城市方案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应用,并探

讨其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的挑战包括城市内涝、

水污染和地下水资源短缺等。海绵城市作为

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模仿自然

系统的工程手段来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得

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二、海绵城市方案系统的定义

海绵城市方案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和工程设计等多学科知识的智能

信息系统。它通过整合城市的水循环系统、

绿色基础设施和低碳交通等要素,提供科学

的决策支持和方案设计,帮助规划者和决策

者制定和实施海绵城市规划。

三、海绵城市方案系统的功能

1. 数据收集和分析:海绵城市方案系统通过采集和整理各种地理、水文、气象等数据,对城市特征和水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些数据包括地形、下水道系统、降雨量等。

2. 模型模拟和优化:基于收集的数据,海绵城市方案系统可以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模型、污水处理模型和降雨透水模型等,模拟

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利用和排泄情况,并优

化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3. 方案设计和评估:海绵城市方案系统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各种方案设计和评估工具。例如,可以评估不同的绿色基础设施布局对城市面积内涝的影响,或者评估不同污水处理方案的效果。

4. 可视化展示与决策支持:海绵城市方案系统具有可视化展示的功能,在地图上呈现城市的水循环系统、绿色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等要素,并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方案。

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42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本附录提供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包括综合径流系数、初期雨水径流量、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蓄水设施的蓄水容积、水面蒸发量、水量平衡法计算、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等,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条件选用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并进行数值计算。

C.1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当缺乏资料时,可参照下表取值,综合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

················································ (C.1)

式中:

ψz ——综合径流系数;

F i ——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 2); ψi ——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F ——汇水面积(m 2),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表C.1 径流系数

C.2 初期雨水径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W i =10·δ·F ···················································· (C.2)

式中:

F

ψF =

ψi

i

z ∑

W i——初期雨水径流量,m3;

δ——初期径流厚度,mm,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径流厚度可采用2~3mm,地面弃流可采用3~5mm,市政路面可采用4~8mm;

F——汇水面积,hm2。

C.3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推荐根据本地多年记录的分钟降雨数据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采用水力模型计算确定,如无条件,可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推荐的容积法按下式进行计算。

V T=10H·R V·F·················································· (C.3)式中: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引言

1.1 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

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着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和高温等。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会导致城市内部的水资源枯竭、污染严重,并且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时无法有效应对,从而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灾害风险和生态破坏。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实践。海绵城市建设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样本,借鉴了植被、土壤、水文循环等自然机制,通过构建具有类似功能的人工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从而使城市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时能够更好地吸收、储存和排放水资源,减少城市内水资源的匮乏和污染问题,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同时也是人类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追求。通过构建海绵城市,能够有效补偿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不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1. 生态环境改善: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处理城市内的雨水过剩问题,减少城市内的洪涝灾害,并改善城市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可以提高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

2. 节约资源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降低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等,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城市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雨水管理设施、绿地系统等,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数据指标表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数据指标表

附件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数据指标表

项目是否含海绵城市建设内容□是□否项目汇水区面积(m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SS去除率(%)

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比率(%)

下沉式绿地率(%)

备注:当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比率、下沉式绿地率达不到规定值时,设计单位应在海绵城市设计专篇中列出采取的措施。

海绵城市的国内发展现状

海绵城市的国内发展现状

沿海绵城市的国内发展现状新

P24

发展与战略

“海绵城市”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氐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其中给出了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的专业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指城市能够具有像海绵一样的性能,能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自如地应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雨水充沛时,城市地表能自行吸水、渗水、蓄水、净水;水资源缺乏时,能将存储的水“释放”为城市所用,“海绵城市”的内涵核心,是加大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综合提升城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叫及时修订城市规划、给排水、园林、建筑、道路等领域的十多项国家标准(见表1),消除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障碍,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立标准图集、技术导则叫

表1海绵城市相关标准

序号分类标准名称

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

2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

3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5建筑与小区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

上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海建7道路与广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8公园设计规范(CJJ48)

9园林绿地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

材10绿化种植土壤(CJ/T340)

11排水设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模板,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自然景观的保护。本文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背景及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关键技术与措施,案例分析,挑战与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趋势。结论部分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前景,必要性,并给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海绵城市建设、概念、背景、重要性、现状分析、关键技术、措施、案例分析、挑战、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趋势、意义、前景、必要性、建议、展望。

1. 引言

1.1 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采用多种策略和技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消耗,减轻城市水logging、滞洪、缺水等水文问题,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城市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最早由中国学者灵岩提出,并在中国各大城

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城市规划

和建设的多样化,让城市更加灵活和可持续。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一种城市建设模式,更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

的体现。它要求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在规划和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充

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

海绵城市专项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分析报告编制大纲

海绵城市专项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分析报告编制大纲

海绵城市专项监测方案报告编制大纲

1监测区域概况

1.1监测范围

1.2水文特征

1.3产汇流特征

1.4排水管渠现状

1.5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2监测目标

通过对设施、项目或排水分区关键节点的监测,明确监测后可实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目标:

(1)分析场降雨条件下的峰值削减率

(2)分析年降雨条件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3)分析场降雨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率

3监测内容

3.1监测对象

明确监测典型设施、典型项目或典型排水分区中的一项或多项。

3.2监测指标

按照本导则5.1.1的要求,结合监测对象和监测目标,明确适合本次监测的相关指标。

3.3监测点位

按照本导则5.2.1对典型设施、典型项目、典型排水分区及受纳水体监测点位的规定,结合监测区域的监测对象,明确监测点位并绘

制监测点位图,以确定监测设备安装的位置。

4监测方式

按照本导则5.1.1的要求,结合监测目标,考虑数据实用性及可靠性明确监测指标为在线监测或人工监测,同时明确监测频次或采样频次。

5在线监测设备安装与维护

根据监测指标,按照本导则第5章对监测设备的要求,选取合适的监测设备,明确设备技术参数,并根据监测点位图对安装点位进行现场踏勘,确保设备能顺利安装并正常运行。

5.1设备技术要求

根据监测区域的基本情况,确定监测设备的量程、误差、分辨率、防护等满足要求。

5.2设备安装要求

根据监测区域的基本情况,确定监测设备安装的现场实际条件满足要求。

5.3设备维护要求

根据监测区域的基本情况,确定专业人员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维护内容包括定期校准、定期巡检和定期清洗等,明确维护频率。

6数据的质量保证

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自评估的

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自评估的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以自然和人工系统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雨

水径流,提高自然水循环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污染,改善城市环

境质量,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绩效评价自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展开海绵城市建设年

度绩效评价自评估的过程中,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评价指标

1. 排水系统建设情况:包括雨水管网、河道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 生态环境改善情况:衡量城市绿地覆盖率、生态景观带建设等环境

改善项目的实施情况。

3. 雨水资源利用率:评估城市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率,包括雨水收集、

储存和利用的情况。

4. 环境监控数据: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以评估

海绵城市建设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第二步:收集数据

1. 通过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收集排水系统建设情况、生态环境改善

情况、雨水资源利用率等数据。

2. 对城市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梳理整合,获取环境质量数据。

第三步:数据分析和评估

1.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

2. 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估,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指

标间的关联性。

第四步:编制评价报告

1.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绩效评价自评估报告。

2. 报告需以客观、准确的数据为依据,阐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

和存在的问题。

第五步:提出改进建议

1. 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下一步工

2023年海绵城市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2023年海绵城市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技术应用机遇
新技术的应用为海绵城市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的应用。
市场竞争格局变动对投资者影响
市场份额变动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企业需 要加强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工作以维护市场份额。
行业整合机遇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可能带来行业整合的机遇,企业通 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
2023年海绵城市行 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 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汇报人:XX 2024-01-19
目录
• 海绵城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核心技术与应用领域剖析 • 产业链结构及主要参与者分析 • 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评估 • 投资热点与风险挑战探讨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01 海绵城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几年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各地区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一线城市市场份额
由于一线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因此一线城市在海绵城市 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二三线城市市场份额
随着二三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地区的海绵城市市场份额也 在逐步增加。
其他地区市场份额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 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 规和标准体系,推动海绵城市建 设规范有序发展。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

摘要:

1.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

2.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的提出

3.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4.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5.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正文: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

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旨在降低城市对雨水径流的影响,提高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从而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的提出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为:W = H × A × C × η

其中,W 表示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单位为立方米(m);H 表示多年平均降雨量,单位为米(m);A 表示汇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C 表示综合径流系数;η 表示季节折减系数。

三、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多年平均降雨量(H):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多年)的平均降雨量,可通过收集历年降雨数据进行计算。

2.汇水面积(A):是指雨水流入某一汇水点的面积,可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综合确定。

3.综合径流系数(C):是指降雨产生的径流与降雨量的比值,受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一般可通过实地观测和模拟计算确定。

4.季节折减系数(η):是指降雨量在不同季节间的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

四、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用绿色措施,如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来组织排水,实现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这样既能避免洪涝灾害,又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资料需求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资料需求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资料需求

一、城市总体规划文件(规划)

说明书、资料汇编、CAD图集,文本宜为word格式,图纸宜为CAD 格式。

二、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规划或住建委)

说明书、图集、批复文件和详细的过程分析数据(包括30年一遇设计雨型表,各个排水区相应的水文及排水管网一维水动力计算模型输出文件shp格式,内涝风险二维水动力模拟模型输出文件shp文件格式)。文本宜为word格式,图纸宜为CAD格式。

三、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城市专项规划(规划)

1.县城各片区最新控规(说明书、CAD图集);

2.城市水系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4.城市供水专项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5.城市雨水专项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6.城市污水专项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7.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8.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9.城市竖向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10.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说明书、CAD图集);

1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含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红线划定、生物多样

性调查内容;说明书、CAD图集);

四、城市水系(水务局和住建委)

1.水利工程资料

(1)提供城市过境河流的防洪标准;

(2)提供城市内部水系(包括河、湖、塘、湿地、海岸线等)基本情况,如断面、长度、流量、流域面积、防洪标准等以及城市现状雨水排放口信息(配图纸表达);

(3)提供除城市内河以外的其他受纳水体水文情况,如河流的常水位,不同重现期洪水的流量与水位,P=20,50,100年不同重现期下的潮位等;

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42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本附录提供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包括综合径流系数、初期雨水径流量、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蓄水设施的蓄水容积、水面蒸发量、水量平衡法计算、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等,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条件选用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并进行数值计算。

C.1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当缺乏资料时,可参照下表取值,综合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

················································ (C.1)

式中:

ψz ——综合径流系数;

F i ——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 2); ψi ——各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F ——汇水面积(m 2),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表C.1 径流系数

C.2 初期雨水径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W i =10·δ·F ···················································· (C.2)

式中:

F

ψF =

ψi

i

z ∑

W i——初期雨水径流量,m3;

δ——初期径流厚度,mm,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径流厚度可采用2~3mm,地面弃流可采用3~5mm,市政路面可采用4~8mm;

F——汇水面积,hm2。

C.3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推荐根据本地多年记录的分钟降雨数据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采用水力模型计算确定,如无条件,可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推荐的容积法按下式进行计算。

V T=10H·R V·F·················································· (C.3)式中: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内涝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海绵城市以其具有透水、保水、抗洪、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建设中,如何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区域的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的标准及方法。

二、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的制定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的制定旨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进一步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同时,评估标准还可以为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提供参考,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分享和创新。

三、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的主要内容

1.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评估标准包括用水量减少比例、雨水的利用率、水污染物去除效果等指标。其中,用水量减少比例可以反映海绵城市在节约用水方面的效果,雨水的利用率则可以衡量海绵城市在蓄水利用方面的效果。

2. 水源涵养能力评估

海绵城市建设应具备一定的水源涵养能力,以应对突发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事件。评估标准包括区域内绿地面积比例、湿地面积比例、地表径流减少比例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海绵城市建设对水源涵养的贡献程度。

3. 水污染治理效果评估

海绵城市建设应能有效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健康。评估标准包括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水生态系统健康等指标。这些指标可用于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试点:

第一批:2015年4月2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第二批:此次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共有17个城市参加,评审专家组由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组成,通过现场答辩,专家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结果排序如下: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盘锦、呼和浩特、运城。分数前14名的城市入选试点城市。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1.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时间表

一项针对351个城市的调查显示,2008到2010年期间,超过6成被调查城市发生过内涝。而同时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为此,国务院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

陆克华介绍,核心目标是将城市中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要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要达标。

2.海绵城市的市场规模

海绵城市建设效益突出,具备全国推广潜力。海绵城市对于北方城市将主要起到“止涝济旱”,防止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的作用。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南方城市,则主要起到防灾减害,分化利用的作用。预计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城市(涵盖我国城市数量90%以上)将作建设海绵城市的强制性要求。当前全国658个城市中仅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

建设规划,全国性市场形成才刚开始!

据测算,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绿色投资”每平方公里投资需求约在3000~5000万元。新城建设将加入管线建设等基建内容,整体投资需求每平方公里在1亿元以上。按照国务院设定目标,海绵城市不仅在新城建设中将起到吸纳雨水,综合利用的作用,还将在旧城改造,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旧城改造难度大,与原系统兼容性要求高,设计复杂。单位投资将超过新城建设。整体而言,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资将超过1亿元,达到1.5亿左右。

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一:

据国泰君安预测,根据国家近期提出海绵城市75号文要求,657 个城市在2020 年全面完成任务——即不低于20%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建设投资成本在1.5-1.9 亿元之间,全国657 个城市如果都要在2020 年完成任务,整体投资接近10 万亿元。

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二:

据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估算,海绵城市总的建设成本大概在1.6亿-1.8亿元/平方公里。2013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7855.28平方公里,近5年来一直保持约5%的增长率,依据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由此可得,2020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规模至少需达2万亿(47855.28*(1+5%)7*20%*1.6)。据悉,首批16个城市的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已公开的数据显示,16个城市公开计划投资已达1359.23亿元

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面,中央财政对16个试点城市的专项资金补助目前在200亿元左右,未来有望扩大试点并加大补助预算。仅16个试点城市,已披露的未来三年投资额已近1200亿元。其中,湖南常德未来三年计划投资高达266亿元,山东济南计划投资148.75亿元。16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投资额71.6亿元。试点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额高达2.8亿元。

我国共有332个地级行政区,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铺开,保守假设每个地级市未来投资60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则未来3-5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总额将至少高达2万亿。

注:16个试点海绵城市投资规划统计

注:16个试点城市试点面积和试点区域

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三:

根据公布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按照“一定3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的补贴政策,仅试点城市未来三年的补贴约为(6*1+5*4+4*11)*3=210亿元,如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最高可至231亿元。从现有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目前16个试点城市2015年到2017年拟投资金额将达到1300亿元左右,每个城市平均投资约83亿元。

2013年开始,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并重。即使不考虑新城镇建设的增量投资,一旦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推广到全面铺开,假定过去三年中出现内涝的300多个城市中一半需要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按照每个海绵城市83亿元投资额估算,总共拉动投资有望超过1.2万亿元。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既是补旧债,又是启新程,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尤其被政府重视。

3.海绵城市的投资构成

以安徽省池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为例,未来三年规划相关项目共117个,总投资约221.6亿元,包括道路交通海绵城市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建筑小区系统、水生态及水安全系统、能力保障系统5大类,全方位打造城市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从投资金额看,建筑小区系统投资金额最多。

海绵城市投资带动作用(一)

除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投资之外,海绵城市所必需配合的传统排水管网的改造、水体生态修复等都是动辄数亿级别的投入。

有城市曾做过测算,仅现有排水管网改造,每平方公里大致需要1亿元投资。水体生态修复也耗资巨大。例如,江苏宜兴对城区西氿湖进行的生态修复,计划投资10亿元。

此外,在中央政策扶持和地方政府政绩驱动之下,海绵城市建设与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危房改造有机结合,将掀起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海绵城市投资带动作用(二)

海绵城市建设将带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我国工程设计界长期以来沿用灰色排水方案,造成城乡社区大量的硬化地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实施海绵城市技术以后,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体系将逐步建立。社会资本被引导到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大量的企业创新转型,相应的产业技术装备也会跟进,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链,带动就业及经济增长。另外,海绵城市建设也将在我国节能减排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并带动产业转型,绿色生态产业将成为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