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校决定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质量提升和效能提升。
具体的工作目标如下:推进“三个课堂”应用,即课堂内、课堂外、课堂间的应用,构建多元化、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实现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客观化,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化和持续化。
二、工作措施(一)为了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本校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1.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培训和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增强教师的信心和积极性。
2.完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撑,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和运行质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求和体验感。
(二)推进“三个课堂”应用,具体如下:1.课堂内: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设备,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增加课堂互动和反馈,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吸引力。
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复习等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要素的有效对接。
2.课堂外: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自主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的拓展学习。
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实用化的培训资源和服务,支持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交流分享、研究创新等方式的专业发展。
3.课堂间: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校内外、区域内外、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网络,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利用,促进优秀经验的交流推广,促进优良文化的传承创新。
(三)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具体如下:1.教学资源: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本校的数字资源库,收集整理本校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分类管理、检索查询、在线浏览、下载使用等功能。
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我国将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一、采取政府引导,学校主体,市场投入的方式,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专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鼓励学校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建设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推动学校建设多媒体教室,配备数字化教学设备,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动教师利用数字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提升教育公平。
建立学生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籍、考勤、成绩等信息电子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推动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扩大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范围,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与社会服务融合发展。
鼓励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和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内容支持。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家长学校沟通平台,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成长,形成教育共同体。
五、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确保教育信息安全。
建立健全学校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监测,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保障学校教育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教学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加强教育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教育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1. 引言1.1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界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拓宽教育的边界,实现个性化教育和大规模教育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通过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等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融合还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拥抱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领域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1.2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现状分析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逐步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模式。
在学校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家通过网络学习。
这种在线教育模式不仅方便了学生和家长,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数据分析,学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需要继续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大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投入和研发,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以融合和协同为创新点 强化党建在大学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14坚持在学思践悟中强化理论武装㊂校党委 第一议题 学习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思路和举措,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由班子成员轮流主讲领学,二级单位教职工每周集中学习重在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 一起学㊁两促进 ㊂坚持把提升组织力摆在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和党支部建设标准,构建横向到边㊁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体系㊂针对校园面积大㊁学生分区居住的实际,在学生宿舍区成立党建工作站㊁楼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推动党建全方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㊂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 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培育创建单位,现有广东省 党建工作标杆学院 3个㊁全国及广东省高校 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18个㊁全国 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2个㊁全国与广东省 双带头人 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各2个㊁广东省教育系统 三型党支部 4个㊂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廉政风险防控深入开展㊂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把 反四风 与师德师风建设㊁管理服务创新㊁维护师生切身利益和为师生办实事相结合,增强了师生获得感㊂新时代,新征程㊂华南农业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以坚如磐石的信心㊁只争朝夕的劲头㊁坚忍不拔的毅力,闻鸡起舞㊁日夜兼程㊁风雨无阻,守正创新㊁真抓实干,努力在中国高等教育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中走在前列,朝着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㊂[作者简介]陈弘,男,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㊂以融合和协同为创新点强化党建在大学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陈弘(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㊂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在高校办学治校中的引领作用,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高校办学治校能力的关键所在㊁优势所在㊂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 把方向㊁管大局㊁抓落实 的作用,以融合㊁协同为创新着力点,把党建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服务社会㊁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㊁全方位,以党建引领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㊂一㊁创新融入机制,强化资源全聚合高校党建是一个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耦合联动才能最大限度聚合资源㊂实践证明,从认知㊁结构㊁文化多方面进行融合创新,有利于党建系统与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㊁文化传承的具体过程联结和镶嵌,深度融入各个环节㊂从认知融入㊂强化高校党委对全体师生的思想认知引领,通过党支部号召㊁党员模范作用,引导高校师生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㊂以理论学习为抓手,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党委会 第一议题 学习制度,组建青年宣讲团,通过 学术沙龙 等形式定期开展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将党的理论㊁党的纲领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会贯通于师生之中,做到理念的渗透与认同的塑造㊂以行为塑造为重要途径,围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开展师生大讨论,坚持单周四下午党支部 主题党日 制度,举行 我和我的祖国 系列主题活动,以集体学习㊁专题讲座㊁观看纪录片㊁参观红色基地等多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在知行合一之中,使党的理念嵌入达到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㊂以主体赋能为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金马师㊁金马课㊁金马研㊁金马农㊁金马青㊁金马行 六金工程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嵌入能力,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㊁进课堂㊁进头脑,促成师生形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而共同奋斗的信念和价值观㊂从结构融入㊂利用嵌入思维,构建结构化㊁网格化㊁资源整合化的基层党建体系,实现党组织横向到边㊁纵向到底,打通组织管理最后 一公里 ,使高校 各支队伍㊁各个环节㊁各个方面都服务于立德树人总目标,使之基于整体㊁归于整体 ,是形成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合力的关键所在㊂一是通过党组织网格化建设实现结构融合㊂依托专业㊁结合学科属性有针对性地探索党组织建设,如依托实验室等平台来开展支部建设,将科研团队负责人吸纳到高校党建队伍中,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在高校党建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各专业㊁学科打造属于自己的党建风格,形成了 一个专业建设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创建一个模式 的工作格局㊂二是通过结构融合做到外在的规制和引导,以及内在的约束㊂将党建纳入目标管理㊁过程控制,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权边界,加强绩效考核,为学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保障,有效激发学院在党建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㊂发挥 关键少数 示范引领政治能力,着力打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㊁热爱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实行教师党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 的全覆盖㊂建构奖罚体系,实行集年初部署大会㊁季度督查㊁月度例会㊁日常检查㊁年终考核于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压力传导体系,和党建工作表彰激励体系,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㊁教育功能㊁服务功能㊂从文化融入㊂重视文化因素在影响关系和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强调共享的集体理解在塑造战略目标上的作用㊂通过价值观㊁道德㊁习俗㊁惯例㊁语言㊁思维模式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师生进行思想文化的熏陶,引导他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㊁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一流大学的自信㊂一是以深厚的校园文化熏陶人㊂通过建设老校门㊁农学星河㊁农字墙㊁修业学堂校门等校园文化景观,利用这种无声的语言,促进 大学教育灵魂 的生成,将文化生动地写入环境之中,使师生目之所触,耳之所及,均能激荡情怀,激发遐思,激励追求,学子浸润其中,春风化雨,蓬勃生长㊂二是以优秀的典型文化引导人㊂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选树培育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㊁全国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和全省样板支部㊁全省高校 双带头人 标兵㊁党务工作示范岗㊁教工党员示范岗等一批师生典型,用富有时代气息的先进典型事迹和精神激励广大师生,以榜样行动㊁榜样话语传递正能量,形成 近朱者赤 的榜样效应㊂三是以特色的品牌文化吸引人㊂塑造 微信群里跟党走 马克思主义经典名篇读书会 等党建工作品牌,以及 大学生廉洁教育协会 等大学生自主党建活动品牌,通过这些党建活动品牌文化,激发师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建构起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的整体㊂15二㊁创新协同机制,强化党建全覆盖协同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已经进入到我国国家治理的理念当中㊂高校党建工作需跳出一时一地㊁一部门一行业的局限,树立协同化运行思维,构建协同运行机制,实现校内协同㊁校内与校外协同的党建格局,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和整体发展合力㊂推进党建主体的协同㊂一方面打破校内各党建工作主体之间的壁垒,切实整合㊁共享多方主体的各种资源,实现不同主体的资源共享㊁信息互通㊁优势互补㊁价值共享,构建高效合作㊁高效聚合㊁动态而开放的基层党建多方协同机制,让不同岗位㊁不同层次的党建主体实现提升服务于高校大局的协同发展能力㊂另一方面,破除政府㊁企事业单位㊁高校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党建主体之间的工作藩篱,构建主体多元化党建联盟,促进高校党组织与政府㊁企事业单位等主体之间的多向互动与交流,提升党建程序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打造高效务实的合作型党建新模式,实现 1+1>2 的发展目标㊂推进党建要素的协同㊂高校党建多方协同机制包含制度㊁文化㊁知识㊁信息㊁资源㊁人才㊁流程等核心要素㊂针对这些核心要素,构建多方协同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协同机制㊁文化协同机制㊁人才协同机制㊁流程协同机制,形成各子系统互动,系统运行的体系,推动各要素发挥最大作用,提升党领导高校工作的效能㊂如通过设置若干个版块的党建项目群,设定各类项目的项目目标㊁具体内容与要求及考核指标等,实现基层党建 人才㊁知识㊁信息 等资源共建共享㊂又如主动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建立各类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大数据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分析党建工作数据价值,帮助党务工作者总结经验㊁发现规律㊁预测趋势㊁辅助决策,推动党的各项建设全面优化,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㊂又如增强各方基层党建主体对信息收集㊁传递等环节的共享,提升资源与信息在不同党建部门之间的流动效率,真正实现人才㊁知识㊁信息等资源的党建协同㊂又如推进知责明责㊁履责督责㊁考责问责的流程协同,融合制度标准㊁岗位职责㊁指标考核㊁风险管控等多个要素,推进党建管理的系统化㊁协同化和规范化㊂三㊁以创新强化党建在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前瞻性思考㊁全局性谋划㊁战略性布局㊁整体性推进,以资源聚合和工作覆盖强化党建引领,支撑和带动立德树人㊁人才队伍建设㊁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㊂党建引领立德树人㊂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功能,这决定了人才培养也是高校党建的中心工作㊂湖南农业大学党委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加强党对于立德树人的总体工作布局,构建内容完善㊁运行科学㊁保障有力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㊂宏观上,坚持系统规划㊁一体化推进,探索实践 1+2+3 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㊁新路径和新机制,以党委领导下的一体化农业高校思政工作格局构建为统领,以一体化课程生态体系和特色项目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一体化育人队伍㊁平台㊁机制建设为抓手,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㊂微观上,建立若干行之有效的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机制㊂如党委与学生的直接对接机制,通过搭建学生与学校党政领导㊁职能部门面对面平台,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励志成人成才成就,零距离解决学生学习㊁生活中的难题㊂又如实施青马工程和青年讲师团制度,充分发挥和塑造优秀学子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始终在政治方向㊁政治原则㊁政治立场㊁政治道路上16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㊂又如推进党组织在学生活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全面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㊁学风建设精品工程㊁ 六求 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工程,精心打造典礼文化育人品牌,不断完善实践育人㊁文化育人㊁网络育人㊁心理育人体系㊂党建引领人才建设㊂实行 一把手 抓人才 第一资源 ,坚持党委统筹谋划,发挥党委在人才引育㊁改革和服务方面的作用㊂一是着眼于精英人群,瞄准高精尖缺领军人才和大团队,通过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㊁海内外招聘会,依托海外人才联络站㊁引才大使等多元渠道,打造了湘农会青年学者交流平台,以全球视野实施学科靶向精准引聚,发现和培育一批优秀青年人才㊁拔尖人才㊂二是着眼于平衡生态,涵养良好人才生态,坚持 科研围着产业转,服务围着人才转 ,大力营造尊重学者㊁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精心打造多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平台,施行扶助青年教师 导师制 ,积极选送优秀青年教师赴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研修,加强分类指导,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的空间和上升的通道,人尽其才㊁才尽其用,为教师安心㊁热心㊁舒心㊁静心从教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切实帮助广大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帮助广大教师成长成才㊂三是着眼于榜样机制,注重强化政治引领和德才兼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作用㊂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年度人物评选表彰,举办教师岗前培训㊁入职仪式㊁荣休仪式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做 四有 好老师,加大师德失范惩治力度,多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芙蓉名师等称号㊂党建引领社会服务㊂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以服务中部崛起㊁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矢的,以 党建+科技服务㊁理论服务㊁咨政服务 为工作特色,推进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使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相一致㊁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服务地方发展和乡村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㊂一是以党建引领科技服务㊂建设好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平台,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㊁特色产业基地㊁专家服务站等,使社会服务布局深入到了基层信息化服务站点和村级站点,零距离服务百万农户和万家企业㊂与百余个县市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千余家企事业单位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派出科技副县长㊁科技特派员㊁三区人才㊁万名工程人员等二千余人次,培训新型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两万余人次,湖南农业大学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驻村帮扶花垣县新科村和望高村脱贫攻坚团队受到表彰, 茶产业 互联网+品牌 精准扶贫 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㊂二是以党建引领理论服务㊂实施党建服务振兴 理论引航工程 ,充分利用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㊁理论及宣讲优势,组织各级各类宣讲团积极开展宣讲活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㊁进农村㊁进社区㊁进企业㊁进网络,受众逾百万人㊂三是以党建引领咨政服务㊂依托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㊁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等,构建新型高校智库,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㊁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撑㊂17。
融合创新 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融合创新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管理也逐渐走向信息化。
信息化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同时也为学校管理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
融合创新成为应对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的重要路径,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融合创新是指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创新模式和创新形态。
在学校管理中,融合创新可以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相结合,推动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个性化教学系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等。
融合创新还可以通过将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实现双赢的效果。
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注重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考试成绩,忽视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而融合创新可以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将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施教学管理一体化,将学校管理与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传递,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通过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
融合创新还可以通过将学校管理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管理需要借助社会资源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社会资源也需要学校管理来有效利用。
通过融合创新,可以实现学校管理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发挥双方的优势,并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享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和就业合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等。
融合创新是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的重要途径。
融合创新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实现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将学校管理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以江苏省吴县中学教育集团为例
教育界/ JIAOYUJIE2022年第7期(总第483期)▲管理智库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以江苏省吴县中学教育集团为例洪绍辉【摘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不断推进均衡教育的学校组织样态。
在新时代,开展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能够解决办学的实际问题,实现校区高中的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
文章从当前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挑战出发,以江苏省吴县中学教育集团为例,总结和探讨高中集团化办学传承与创新校本的办学实践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融合共生;新时代;集团化办学;传承与创新作者简介:洪绍辉(1972—),男,江苏省吴县中学教育集团。
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以特定区域内的一所高中历史名校为引领,与若干所学校组成新建校区,并带动学校共同体共生共荣的办学形态。
其发展目标是以融合前的名校为主权实体,让新建校区的其他学校传承龙头校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优良的校风学风、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等,并依据自身特有条件发展创新。
龙头校把优质教育资源输入其他学校,促使学校共同体发展,最终使集团内各成员校达到一个资源相对均衡的状态,这既是传承,也是创新。
集团各成员校为达成“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一致目标,实行品牌共建、包容合作、传承创新、彼此共赢。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集团化办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厘清存在的问题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扫清障碍。
一、高中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挑战(一)行政授权不清晰,运行机制不规范随着高中教育集团规模的日益扩大,其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有的教育集团刚开始实行集团化,学校间存在文化与制度壁垒,在解决集团化面临的困境时,很多原来有效的方法失效。
原因有三点。
首先,传统学校的个体发展赖以维持的诸多机制在集团化后变为新的需要克服的障碍,包括分配制度、行政等级制度以及传统的竞争机制等。
从基础教育各学校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少“名校”以及“好学校”,都是依靠政策和资源等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依靠成绩赢得口碑成长起来的,这可以说是资源未均衡分配的结果。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新趋势,特别是向智慧管理转型的路径与实践。
我们将先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然后重点分析智慧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优势,最后提出推动教育管理智慧化转型的策略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发展。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早期的简单数据录入与查询,到如今的集成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信息化程度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能够实现较为精细化的管理。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由于资金、人才等资源的限制,教育管理信息化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管理的需求。
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着数据质量不高、信息孤岛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录入不规范、信息更新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同时,不同管理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与整合,形成了信息孤岛,限制了教育管理的整体效能。
教育管理信息化还面临着技术应用与管理理念脱节的问题。
一些学校虽然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但在管理理念上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导致信息化应用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也是制约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消除信息孤岛;推动技术应用与管理理念的融合,培养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组织管理、资源配置、技术支持、评价体系等方面,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高效、持续进行。
第三条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据驱动为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数字化转型工作。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一)制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二)协调各部门资源,保障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三)监督各阶段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四)组织评估和总结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效。
第六条各部门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职责,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工作。
第三章资源配置第七条学校应加大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投入,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所需经费。
第八条学校应优化资源配置,包括:(一)建设数字化教学设施,如网络教室、虚拟实验室等;(二)采购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在线课程等;(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第九条学校应建立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章技术支持第十条学校应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包括:(一)搭建校园网络,确保网络覆盖全面、稳定、高速;(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维护、技术支持和服务;(三)制定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第十一条学校应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第五章评价体系第十二条学校应建立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包括:(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三)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评价;(四)学校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效评价。
第十三条评价结果作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改进和优化数字化转型工作。
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摘要: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驱动着一场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承担的角色愈发重要。
本文通过探讨融合创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拓展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范围和能力,分析信息技术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到传统的教育教学中。
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课堂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演示、AI根据难度设置考题,专业软件分析班级知识掌握水平等等,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信息化的教学已大部分贯穿于中国大多数课堂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新时代;融合创新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网络的飞跃式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也对教育教学带来了改革创新,5G、人工智能对教育会有哪些影响,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会带来哪些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更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终身化。
当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推动了学科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能力也大大增强,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课堂教学能高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教学课堂教学的走向要解决四个问题,即学生现在在哪里?希望学生去哪里?如何引导学生到达?如何确定是否到达?那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四个问题,[1]首先,学生现在在哪里?即学情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简单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水平,“对症下药”;第二,希望学生去哪里?即教学目标,通过软件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设立一个相对于学生来说易达到易树立自信的目标;第三,如何引导学生到达?即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投影仪、可触摸式黑板等等科技,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第四,如何确定是否到达?即教学评价,学生可以利用软件匿名对教师课堂表现进行建议,教师可以吸取同学们的建议,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加适合同学们的学习节奏。
浅析新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浅析新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新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学校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浅析。
新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多元化,学校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需要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管理方式。
新时代下的学校管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
学校管理还需要注重学科交叉和多元发展,推动学校教育走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方向。
新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注重教育教学的创新。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而学校管理也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时代下的学校管理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学校管理还需要注重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学校管理还需要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和优化配置,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新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注重社会责任和使命。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管理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新时代下的学校管理需要注重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推动学校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管理还需要注重学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形象,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品牌效应,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和正面价值。
学校管理还需要关注学校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积极承担教育责任和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和接班人。
新时代下的学校管理改革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考量和深入实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推动学校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融合创新 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融合创新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学校管理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学校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过程。
在信息爆炸和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选择。
融合创新是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相融合,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思维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学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融合创新能够为学校管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融合创新能够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信息化的过程中,学校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十分复杂多样,单一的解决方案往往很难满足学校的需求。
而融合创新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相融合,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思维,为学校管理提供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学校管理中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可以通过融合创新的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融合创新能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的跨学科融合。
学校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事情,它需要涉及到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融合创新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融合。
这样能够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更多元、多角度的观点和思路,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融合创新能够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更多的创新模式。
学校管理信息化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求。
而融合创新则能够通过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创造出更灵活、更高效的管理模式。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学生行为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等,都是融合创新所能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融合创新能够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传统的单一技术和方法往往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而融合创新则能够不断带来新的技术和思路,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融合创新,学校能够不断吸纳外部的创新资源,将其与内部资源相结合,形成持续创新的动力。
融合创新 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融合创新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
如何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和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融合创新的方式,来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融合创新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是以纸质文件、人工操作为主,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畅和错误的问题。
而通过融合创新,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实现学校管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可以使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学生档案和成绩的管理,方便教师和家长查看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利用课堂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可以利用学校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融合创新,学校管理可以更加科学、高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融合创新也可以带来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知识为主,缺乏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
而通过融合创新,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交互式教学。
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利用在线交流平台,进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通过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融合创新也可以为学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学校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和规划,而数据分析可以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支持。
通过融合创新,可以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的教学数据和学校的管理数据,从而对学校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进;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培训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校各项管理指标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融合创新 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融合创新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学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融合创新是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只有不断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新时代。
一、学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学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综合、高效的管理,将学校的各种管理工作纳入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和管理。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管理效率。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自动化处理,能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和学生。
2. 提升管理水平。
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管理者能够更科学地进行决策、进行管理分析,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 促进信息共享。
学校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有利于信息的沟通与协作,有效避免信息孤岛,提高管理效率。
4. 服务学生发展。
学校管理信息化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情况等信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优化管理流程。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学校对管理流程进行再设计与优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学校管理的变革发展。
要更好地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不断融合创新,加大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力度,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融合创新:1. 注重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构建“智慧教育”,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2. 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学校要积极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
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打造数字化教学环境,提升校园管理效率。
3. 强化数据治理与风险防控。
学校要重视数据治理与风险防控,构建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学校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权,确保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教育部强调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
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近日制定并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这是高校数字校园建设首个官方规范。
《规范》共分为十部分,给出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组成,规定了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素养、应用服务、网络安全和保障体系的通用要求,适用于高等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及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实施。
《规范》明确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规范》要求,在基础设施方面,应确定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性能和容量等指标,选择主流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和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安全;在信息资源方面,应对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标准规范、建设方案等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将相关的标准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和技术平台中,推进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创新应用;在信息素养方面,应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开展以学分课程为主、嵌入式教学和培训讲座为辅,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在应用服务方面,应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应用服务,支持跨领域业务协同,加强事务分析型应用系统建设;在网络安全方面,应确保基础设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在保障体系方面,应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学校统一完备的规章制度、稳定专业的技术队伍。
《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起草单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力推校园信息化建设 走特色发展之路 新闻稿
力推校园信息化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新闻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数据为核心,以师生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打造智慧校园,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校园一张网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我校始终坚持“校园一张网”的建设理念。
通过优化网络布局,提升网络速度,我们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为师生提供了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
同时,我校还积极推进无线网络建设,满足师生在移动终端上的网络需求,使网络成为连接师生、服务教学的重要桥梁。
二、身份一认证为了提高信息化服务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我校实行了“身份一认证”的管理制度。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师生只需一次登录,即可访问学校各类应用系统,无需重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学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三、服务为核心我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核心。
我们建立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无论是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还是校园生活、文化娱乐,都能在平台上找到相应的服务支持。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四、引领驱动发展我校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新时代的信息化技术引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提升学校科研实力;我们还利用信息化技术传承和创新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此外,我们还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特色发展之路我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信息化战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师生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时代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新时代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对新时代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综合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环境的变革与挑战、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学生素质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以及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
通过分析现状和提出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职业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模式、灵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以及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结合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新时代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环境、教学管理体系、教师队伍、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发展建议。
1. 引言1.1 新时代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在新时代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对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新时代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下,教育环境的变革与挑战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如何构建与优化教学管理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不断创新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成为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新时代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 正文2.1 教育环境的变革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下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教育环境的变革需要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聚焦教学 服务管理 努力建构适应新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平台
聚焦教学服务管理努力建构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化平台——运城中学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交流材料我校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14年),前身是河东书院,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校园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米,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23人。
作为首批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和融合,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尤其从2018年开始新班子调整后,全校上下本着“质量是立校之本,管理是兴校之基,高质量的学校要靠精细化管理做保证”的理念,通过“目标精准、制度精细、过程精实、文化精雕”这四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高位运行。
同时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为抓手,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不断完善设施、更新设备,加强运用,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建构起以云平台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现将我校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总结如下:一、多措并举保障运行机制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整合我校现有信息技术力量,建立和完善了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五年发展规划、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验课题实施规划,明确了具体目标和措施,并且在每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都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多方筹措专用经费保证信息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学校的信技术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决不挪用,建立明细账目,保证账物相符。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保管和维修制度,包括《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维修制度》、《计算机教室使用制度》、《校本资源库资源管理与应用制度》、《校园办公平台管理制度》、《学生学业追踪分析平台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管理维修制度》等,并切实落实执行。
保障运行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教师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一是设立由教辅处统一规划、电教室具体落实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并指定吕运锋、朱涛、马佩霞、吴琪磊四位骨干教师负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工作,配备4名兼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佚名【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2页(P13-14)【正文语种】中文在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做了题为《加快融合创新发展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他重点提到四个方面。
第一,站在新起点,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杜占元回顾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过去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他表示,首先,在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取得了五大进展。
其中包括: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
他提到,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对外宣传推广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抢占国际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
其次,在探索实践中积累和凝练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取得重大突破。
他提到,我国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坚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在探索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上取得重大突破。
他提出,经过多年时间,我国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并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多次应邀在国际平台上分享中国经验。
杜占元将其简要概括为1238,即明确一个核心理念,坚持两条基本方针,狠抓三大关键举措,创新八类应用模式。
他表示,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效,已充分证明了我们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不仅是发展的需要,现实的总结,更是科学的指引和成功的决策。
这条路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也必将在下一步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融合创新 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融合创新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为学校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融合创新如何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融合创新是指将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相结合。
传统的学校管理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侧重于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优化决策等方面。
融合创新的目标是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推动,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新时代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能力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学校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技术,了解信息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和挑战,同时还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管理向前发展。
在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融合创新的关键是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平台是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环节,它将学校的各个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学校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的资金使用情况等。
学生和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学生的成绩、作业、课程表等信息,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方面,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学生招生方面,通过分析往年的招生数据和学生的升学率,可以确定适合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
又如,在教学管理方面,通过学生的学习数据和教师的教学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
除了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融合创新还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
在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校级”数字校园解决方案
“校级”数字校园解决方案一、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级”数字校园解决方案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个全面、高效、智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应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提出的“校级”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将围绕校园管理、教学创新、学生发展和服务提升等方面展开。
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整合校园内各类信息资源,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教育质量。
该方案旨在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校园管理的深度融合,为学校打造一个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数字校园平台。
在综述部分,我们首先要明确数字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数字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分析当前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孤岛、数据整合困难、资源分配不均等,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我们要强调“校级”数字校园解决方案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级”数字校园解决方案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学创新、提高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将分别从技术架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该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1. 数字校园概念简述数字校园是数字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字校园概念主要指以校园网络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校园的各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整合和高效利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优化管理流程、促进师生交流,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数字校园就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能够提供给师生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和工作体验。
它涵盖了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致力于构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结合的现代教育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创新迎接学校管理信息化新时代
作者:叶丽诗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19期
摘要:作者从应用方向、工具、资源、平台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基于近两年使用钉钉的情况,以案例研究方式思考大资源时代如何借力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钉钉;学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9-0093-03
● “互联网+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建设了基础网络,配备了基本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为校园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管理信息化是校园信息化的一部分,是指在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开发教育管理工具、优化学校管理流程和推进学校管理的网络化。
与深入应用的信息化教学相比,学校管理信息化还没有形成大规模、革命性的应用态势,“互联网+学校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1.管理应用平台多而杂
学校管理信息化软件多由当地的信息部门牵头建设,但因开发者多数不是学校一线人员,建设的平台和系统往往不符合学校实际需要。
另外,虽然建立了很多系统,但每个系统都只针对一两项需求,且系统间互不兼容。
2.缺乏支撑管理的有效工具
大多数管理采用网上手动录入数据、汇總统计等形式,以文本、图片资源为主,层次相对较浅。
缺乏管理大数据、实时获取和调控的有效工具和支撑手段。
3.管理者获取资源的方式单一
统一建设或共享的资源因为涉及数据安全,只能由管理员人工输入数据,管理者也不能随意调用数据和看到数据情况。
现有资源服务体系难以支持管理信息化的常态使用,更难以实现教育信息化2.0所提出的大数据管理要求。
4.信息化管理理论匮乏
不少信息化管理探索倾向于实践的使用,鲜有从管理者角度结合社会成熟资源平台和学校角度开展创新性研究,由此而延伸的信息化管理理论较为匮乏。
● 案例研究定位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是教学活动以及参与教学活动的人群,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和学的质量。
本文案例研究在对比了现有各种第三方开放免费管理软件后,选择钉钉助力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基于以下原因:①钉钉是多端智能平台;②云空间、云计算已成为常态刚需;③数据迁移和应用方便、自由;④数据安全有保障;⑤手机端应用方便。
● 案例与思考
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逐步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转变,基于以上对钉钉功能的评估,笔者开始了在建设大马路小学(以下简称“建大”)借力钉钉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征程。
建设大马路小学是广州市越秀区的一所区属中等规模学校,有25个教学班,教师60多人。
因各方面原因,学校信息化投入和软硬件的建设停滞多年,硬件陈旧,教师队伍老化严重。
各种数据统计还停留在人手统计阶段。
笔者2017年8月调任为该校校长后,通过对校内外信息技术情况的诊断,在区域投入及自身资金皆匮乏的情况下,利用钉钉软件架构符合学校需求的办公平台,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步伐,解放行政冗余工作,向管理科学化、数字化转变。
案例一:解放自己
到新单位,让笔者头痛的一件事就是教师通信方式的添加。
手机通讯录一个个录入;微信、QQ好友逐个添加,还需要修改备注、分组以方便查找;工作和朋友群组公私混杂,急起来还经常想不起群组名字……难道就没有更便捷的方式让工作和生活圈子分开?因为钉钉以手机号码实名加入,同一组织架构内成员的通信方式公开,所以笔者可以通过钉钉直接与单人或者多人进行网络、普通语音或者视频电话联系,而不需要逐一添加好友。
同时,钉钉还可以在架构内分设不同工作组,如班主任组、语数英综合组、党员、年轻教师组等,这也方便了笔者在不同工作群开展管理,重要信息通过“DING”马上钉到个人,简单高效。
另外,班级群建立后,行政有权限可以查看全校学生家长的电话,紧急或重要问题可以直接联系家长,而不需要再通过班主任逐个班查找。
第一件烦恼事迎刃而解。
案例二:解放行政
刚到建大时,笔者了解到学校以往各事项的数据统计都是依靠行政部门的人员进行人工操作,效率很低。
怎么解决这个低效的问题,并让成绩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呢?通过摸索,学校
信息技术教师利用钉钉平台,建立了建大“绩效管理”“成绩查询”“教师档案”系统。
“绩效管理”解决期末奖励性绩效统计问题,教师有获奖证书等随时通过系统提交,行政审核后自动赋值,期末导出规定时间段的数据,个人获奖分数一目了然、透明公开。
还可以随时为学校各类评估检查、多种数据获取提供在线服务。
“成绩查询”通过后台数据批量上传,实现管理人员对个人、年级、科目的数据查询,有需要还可以公开成绩供家长查阅。
“教师档案”积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各项数据,同时管理者也可以随时汇总生成学校教师情况表,直接方便。
案例三:解放教师
教师的出勤管理是每所学校的必备工作之一。
以往,教师上下班是通过手写或者打卡机签到,出勤情况最后的计算需要人手汇总、统计公布,极为烦琐。
教师请假超过一定天数,还必须校长签字同意,而教师并不是随时都能找到校长。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想,能不能让这些审批、统计工作由计算机定时完成呢?于是,学校利用钉钉的审批功能,修改请假模板,生成了《建大教师请假审批表》,教师网上提交请假申请,行政网上审批,结果流转回个人。
教师请假期间在线状态自动改为请假类别,组织架构内的成员都可以看到。
同时,利用钉钉人脸打卡功能,使得教师出勤时间一清二楚,周汇总、月汇总都可以通知到个人,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案例四:让工作更简单、高效、透明
“再不会找不到工作群了。
”“学校工作公开透明了好多。
”“文件不会过期了,还可以分类查找聊天文件。
”“生活和工作分开处理,互不干扰,真好!”……随着对钉钉使用的深入,教师们的感受越来越多。
常用的公共文档、制度、公示等放在钉盘,教师、家长随时可以上云盘查找;公告发布每周的一周通知和教研安排,教师不用爬楼翻查……利用钉钉开展学校管理让行政不再为数据的保存、翻查和不同APP之间转换而焦头烂额、顾此失彼了。
案例五:盘活各式资源为我所用
學校经常需要开展调查、填报数据等事项,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是回收纸质文档或个人通过网络上报,开展调查的部门收集之后再汇总到表格,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
如今,学校利用钉钉文档的在线填报功能,可以让特定的各组成员在线填报各自信息,填报完成,平台自动汇总各类数据。
根据近两年对钉钉平台的使用情况,笔者认为,在建设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时,平台的定位应为:第一,建立与外部、内部简单、有效的沟通平台和组织架构。
第二,可以提供开源程序,让学校根据开发应用,逐步沉淀自身数据资源库,形成长期、动态数据分析,为管理者减负并提供分析、监测功能。
第三,具有可修改的各式模板,方便学校根据需要建立规范、高效、人性化的管理审批流程。
第四,能突破其他管理软件的软肋,直视学校管理盲点、弱点,自定义、架构、丰富平台各类应用,从而建立多维度、智能化、专业一体化、个性化的信息化
管理平台。
第五,关注共享、开放、免费的社会资源,减少信息化平台开发的成本投入,也可利用购买服务快速提升管理效能。
● 学校管理信息化新路径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应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建立数据治理机制全面覆盖校园的“教、学、管、考”核心业务。
建大利用钉钉进行学校管理,满足了学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要求,凝练和沉淀了学校发展、师生常态化数据,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了数据基础。
这两年的实践让笔者认识到,学校管理信息化创新的有效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新样态
从关注基础硬件设施到关注公共资源、云服务、云计算的转变,从单机数据到大数据的转变,从被动采集到感知采集的物联网的转变,从PC软件到移动端“入口”的移动互联的转变,多功能融合应用将成为移动管理平台的主要形态,“架构+生态”“服务+数据”理念将成为未来学校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2.通过数据赋能学校数字化转型
借助信息数据沉淀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学校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协调和评价,帮助学校管理者和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工作情况,为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推动学校向数字化校园转型。
3.提升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
要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校管理者认识信息化对教育领域、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大数据背景下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提高信息化领导力不可或缺。
4.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互联网+管理”的构建及其功效的发挥,需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协同整合,只有这样系统开发才能形成个性、和谐、高效的生态系统。
管理软件贵精不贵多,不能多头并进、朝令夕改,让使用者无所适从。
5.关注管理信息化的人文性
信息技术虽然可以积极稳定地处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但最终还是需要主体来进行操作和实施。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人文价值,找到人与技术间关系的平衡点,才能真正地为管理带来质的改变。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无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管理、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推动教育深刻变革更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复杂的关系中实现技术的变身,从而推动教育及教学更深层次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