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
纵隔淋巴结分区
纵隔淋巴结分区
2010-01-17 03:13
临床中,纵隔淋巴结分区对肺Ca的诊疗有重要的意义,是决定治疗方式的重要影像依据。
在过去20年里,肺癌分期的区域淋巴结分组标准一直是用两套标准。
AJCC(美国癌症学会)标准及ATS(美国胸科学会)标准。
长期以来,JACC和ATS标准同时使用,在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中有时不免会产生混乱。
1996年,AJCC参照ATS标准,对原来的AJCC标准进行修改,提出胸内淋巴结的14组新分类法,该标准同年在国际抗癌联盟(UICC)大会通过,此即1996 AJCC-UICC分类标准。1997年,获得国际TNM分期委员会正式确认,成为国际权威标准。
1996年新标准由于使用了CT上较明显的解剖结构作为分界标记,因而在横断面的CT图像上淋巴结的定位更为容易和准确。
胸部淋巴结分组标准:1996 AJCC-UICC淋巴结分组
上纵隔淋巴结
– 1 最上纵隔– 2上气管旁
–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4 下气管旁(包括奇静脉淋巴结)
主动脉淋巴结
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
下纵隔淋巴结
7 隆突下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9 肺韧带
N1淋巴结
10 肺门叶间– 12 叶– 13 段
– 14 亚段
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下纵隔淋巴结(第7-9组)和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属N2淋巴结
第10-14组属N1淋巴结
以纵隔胸膜反折点作为N1淋巴结、N2淋巴结的分界
CT在判断淋巴结所在位置及大小上有重要作用,在CT图象上可根据假定的6条解剖上的水平线,方便地把所见到的淋巴结归入胸部淋巴结图中的14个区中。
CT纵隔淋巴结分区
右肺韧带淋巴结
图十五:9区.肺韧带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内,包括下 肺静脉后壁及下方淋巴结。肺韧带是纵隔胸膜在肺门部反折向下 延伸所致。
右支气管淋巴结
左支气管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结
图十六: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巴结及纵 隔胸膜反折,在右侧临近中间段支气管。10-14区淋巴结不位 于纵隔内,因此均为N1期淋巴结。
血管前
右下气管旁
主A旁
左下气管旁
气管后
血管前
右上气管旁
左上气管旁
气管后
右百度文库气管旁
血管前
主A旁
左下气管
主A下
气管后
食道旁淋巴结
肺韧带淋巴结
No Image
气管旁淋巴结
下气管旁淋巴
隆突下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No Image
气管后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主A下
No Image
隆突下
支气管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上气管旁
血管前淋巴结
图三:2R区.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淋巴结延伸至气管左侧 旁。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无名静脉与气管交汇处。 2L区.左上气管旁。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主动脉弓上
缘。如图2所示气管前第二区淋巴结,血管前3A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气管后
图四:3区.血管前与气管后淋巴结,第三区 淋巴结不像第二区淋巴结那样靠近气管,它 们位于血管前或食管后椎体前。纵隔镜对第 三区淋巴结的发现无帮助,食管超声可以发 现3P淋巴结。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及CT图像培训课件
椎前淋巴结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35
食道旁淋巴结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肺韧带淋巴结 36
气管旁淋巴结 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37
血管前淋巴结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椎体前淋巴结
38
血管前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10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3区:血管前与椎前淋巴结 第三区淋巴结不像第二区淋 巴结那样靠近气管,它们位 于血管前(3A)、食管后椎 体前(3P)。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11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4R区:右下气管旁淋巴结 上界:无名静脉足侧与气 管交界区。 下界:奇静脉。(右上叶 支气管开口上缘)。 4R淋巴结可以延伸至气管 左侧。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32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椎前淋巴结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前纵隔淋巴结 33
右气管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左气管旁淋巴结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 及CT图像
椎前淋巴结 34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肺癌分期之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课件
图中英文缩写
• LMB: 左主支气管(L./main bronchus) • LPA: 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 • LSA: 左锁骨下动脉(L. subclavian A) • LSPV: 左上肺静脉(L.superior Pul. V. • PA: 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 • PM: 肺内转移瘤(pul. Metastasis) • RBV: 右头臂静(R.BrachiocephalicV • RCCA:右颈总动脉(commond carotid) • RIJV: 右颈内静脉(internal carotidV) • RIPV: 右下肺静脉 (inf.pulmonary V
肺癌分期之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
• 下纵隔淋巴结 • 7 隆突下 • 8 食道旁(隆突水平 以下) • 9 肺韧带
• N1淋巴结 • 10 肺门 • 11 叶间 • 12 叶 • 13 段 • 14 亚段
肺癌分期之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
• 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下 纵隔淋巴结(第7-9组)和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属N2淋巴结
肺癌分期之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
• 第5组
• 主动脉弓下淋巴 结(主肺动脉窗 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动脉 韧带、主动脉和 左肺动脉的外侧, 左肺动脉第一分 支的近侧,并位 于胸膜反折点以 内。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胸部恶性病变淋巴转移讲述
1996年新标准由于使用了CT上较明显
的解剖结构作为分界标记,因而在横断 面的CT图像上淋巴结的定位更为容易 和准确。
二、1996 AJCC-UICC 胸部淋巴结分组标准
上纵隔淋巴结
下纵隔淋巴结
1 最上纵隔 2上气管旁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4 下气管旁(包括奇静 脉淋巴结) 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 窗)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 或膈神经旁)
气管远端周围+隆突下 ≦ 11 mm 气管近端+上纵隔 ≦ 7 mm 右侧肺门+食道周围 ≦ 10 mm 左侧肺门+食道周围 ≦ 7 mm
一般,>10
mm,淋巴结肿大 正常的形态:
长圆形,肾形,淋巴结门明显低密度
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大于正常径线:敏感性+特异性不高
正常大小淋巴结可以有转移 肿大淋巴结,炎性反应性+肉芽肿 圆形 多个呈串 圆形+中心坏死,周边强化
功能:清除间质液体+异物+抗原等 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肺实质淋巴引流途
径
肺癌的淋巴引流
不同部位的肺癌淋巴引流途径不同
一般:肺门→纵隔 右上叶:右侧气管旁+前纵隔 右中、下叶:隆突下+右侧气管旁+前纵隔 左上叶:主动脉弓下及弓旁 左下叶:隆突下+主动脉弓下
吻合+交通的广泛存在: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 (1)
• 第8组 • 食管旁淋巴结 • 隆突水平以下, 淋巴结位于食 道两侧,邻近 食道壁,不包 括隆突下淋巴 结。
• 第9组 • 肺韧带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 第10组 • 肺门淋巴结
• 指叶近端部淋巴 结,位于纵隔胸 膜反摺外,右侧 还包括邻近中间 段支气管的淋巴 结。 X 线上,肺 门和叶间淋巴结 增大均可使肺门 阴影增大。
• 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下纵隔淋巴 结(第7-9组)和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属N2淋巴结 • 第10-14组属N1淋巴结 • 以纵隔胸膜反折点作为N1淋巴结、N2淋巴结的分界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CT在判断淋巴结所在位置及大小上有重要作用,在CT图象 上可根据假定的6条解剖上的水平线,方便地把所见到的 淋巴结归入胸部淋巴结图中的14个区中。 1, 左头臂静脉上缘; 2, 主动脉弓上缘; 3, 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 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5, 气管隆突角; 6, 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 淋巴结位于动 脉韧带、主动 脉和左肺动脉 的外侧,左肺 动脉第一分支 的近侧,并位 于胸膜反折点 以内。
• 第 6组
• 主动脉弓旁淋巴 结(升主动脉、 膈神经)
• 淋巴结位于线 1 以 下,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及无名 动脉的前方或外 侧。
• 第7组 • 隆突下淋巴结
简述纵隔分区
简述纵隔分区
纵隔分区是指位于胸腔中间隔纵隔的不同区域。纵隔分区的划分通常是为了更好地描述纵隔内的解剖结构,以及识别并定位疾病。
根据传统的纵隔分区方法,纵隔被划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具体划分如下:
1. 前纵隔:位于胸骨背后,胸廓前缘和心包之间。前纵隔内主要包括胸骨后深层组织、心脏和主要血管、主动脉及其分支、胸腺、淋巴结等结构。
2. 中纵隔:位于前纵隔和后纵隔之间,为最大的纵隔分区。中纵隔内主要包括心包、心脏、主动脉、下大静脉、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纵隔淋巴结、纵隔血管、纵隔神经等。
3. 后纵隔:位于胸腔中部,胸脊椎和胸廓后缘之间。后纵隔内主要包括食管、下大静脉、胸导管、后纵隔淋巴结、神经纵隔等结构。
纵隔分区在影像学、解剖学和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通过纵隔分区的描述,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纵隔内各种疾病的位置和范围,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纵隔分区也有助于了解各个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解剖特点,有利于解剖学的学习和研究。
肺癌纵膈肺门淋巴结分区及CT图像
10至14区淋巴结都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属于N1淋巴结。
位于中线上的不分侧别的淋巴结(如3区、7区)则认为是与原发肿
瘤同侧的淋巴结(N2)。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椎前淋巴结
前纵隔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右气管旁淋巴结
左气管旁淋巴结
椎前淋巴结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前纵隔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椎前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食道旁淋巴结
肺韧带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椎体前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前纵隔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1区:锁骨上淋巴结 包括下颈部、锁骨上、胸锁颈静
脉切迹区域。
上界:环状软骨下缘。 下界:锁骨与胸骨柄上缘(胸锁 关节上缘)。 气管中线是1R与1L的分界线。
淋巴结特定分区及图像
2R区:右上气管旁淋巴结 上界:胸骨柄上缘,
下界:无名静脉(头臂静脉)足
侧与气管交汇处。 2R淋巴结延伸至气管左侧旁。 2L区:左上气管旁淋巴结 上界:胸骨柄上缘, 下界:主动脉弓上缘。 2L淋巴结位于气管左侧缘的左侧
纵隔淋巴结分区技巧
纵隔淋巴结分区技巧
作者:stari
来源:1影1世界
纵隔淋巴结分区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准确定位对于疾病性质、肿瘤分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纵隔淋巴结分区,对胸外科,尤其是肺癌、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作用。
纵隔淋巴结分区,在影像学上没有特殊的标准,是临床上的分区方法,但是,对影像医师来说,正确应用扫描图像与后处理技术,如CT值测量、增强扫描、MPR重建等,是鉴别淋巴结与其它结构的基本功。
比如血管断面、心包上隐窝、纵隔内的小囊肿、增大的肺门结构等,容易与淋巴结混淆。在影像图像上,准确分期,是体现淋巴结临床价值的关键。
纵隔淋巴结分区方法:
美国癌症协会AJCC标准,1979
美国胸科学会ATS标准,1983
美国癌症协会 -国际抗癌联盟AJCC-UICC标准,1997
目前,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的分区标准,2009年第8版,被广泛使用。
IASLC(第8版,2009)将纵隔、肺门、肺内淋巴结区分为14区,其中1-9为纵隔淋巴结,10为肺门淋巴结,11-14为肺内淋巴结。
IASLC lymph node map 2009 V8.0
这样,所谓纵隔淋巴结分区,其实就是1-9区,10为肺门淋巴结,11-14为肺内淋巴结。
1区,锁骨上淋巴结
锁骨上区定义为环状软骨下缘至锁骨、胸骨柄上缘之间的区域。
其临床意义:表示较远的淋巴结转移,属于N3期淋巴结,预后不良。
2-4区,上纵隔淋巴结
2R,右侧上气管旁淋巴结,指的是胸骨柄上缘到主动脉弓上缘的区域。
2L,左侧上气管旁淋巴结,指的是胸骨柄上缘到无名静脉右下缘的区域。
胸部淋巴结分组
3A.血管前,上纵隔大血管前方。 3P.椎前淋巴结,位于食管之后或椎体之前。
4R区.右侧下部气管旁。上界:左侧头臂静脉与气管交界 区,下界:奇静脉。4R淋巴结可以延伸至气管左侧。
4L区.左侧下部气管旁。4L淋巴结位于下部气管左侧缘, 水平上界为主动脉弓上缘,在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延伸至 左侧主支气管。包括位于动脉韧带内侧气管旁淋巴结。
• 6 主动脉旁(升主动 脉或膈神经旁)
下纵隔淋巴结 • 7 隆突下 •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 • 9 肺韧带
肺门及支气管淋巴结(N1淋 巴结) • 10 肺门 • 11 叶间 • 12 叶 • 13 段 • 14 亚段
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下纵 隔淋巴结(第7-9组)和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 属N2淋巴结
5区,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主动脉弓下或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或主动脉、左肺动脉外侧, 并且接近左肺动脉第一分支。
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 升主动脉前方或侧面,主动 脉弓上下缘之间。
7区:隆突下淋巴结。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 延伸至横膈。
9区:肺韧带淋巴结位 于肺韧带区。
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 支气管与肺门血管淋巴结。在右 侧自奇静脉下缘至叶间区域,左 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
10-14区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返摺外,因此均为N1期淋 巴结。
纵隔淋巴结分区(解剖及影像学分区)
在出现右上肺静脉层面
后界延续到右上肺静脉前缘
17
2021/6/4
18
主肺动脉窗
2021/6/4
19
Ⅴ区与左喉返神经及膈神经的关系
2021/6/4
20
左右喉返神经与纵隔淋巴结的关系
2021/6/4
21
Ⅵ区(paraaortic nodes )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
• 第8组
• 食管旁淋巴结
• 隆突水平以下, 淋巴结位于食 道两侧,邻近 食道壁,不包 括隆突下淋巴 结。
• 第9组
• 肺韧带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 第10组
• 肺门淋巴结
• 指叶近端部淋巴 结,位于纵隔胸 膜反摺外,右侧 还包括邻近中间 段支气管的淋巴 结。X线上,肺 门和叶间淋巴结 增大均可使肺门 阴影增大。
4线间之中线左侧为4L区; • 第5线以下至中叶开口处之隆突下为7
区; • 第6线以下为8区。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 第2线下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 无名动脉前、外侧者为6区;
• 在主肺动脉窗内靠外侧者属5区、 靠内侧者属4L区;
• 其余各区根据各别的解剖也很容易 辨别。
• 第1组
• 最上纵隔淋巴结
• 1996年新标准由于使 用了CT上较明显的解 剖结构作为分界标记, 因而在横断面的CT图 像上淋巴结的定位更 为容易和准确。
• 本文的目的:
• 使放射科医师熟悉肺癌区域淋巴结分类 新标准
• 重点:
• 如何将新标准应用于肺癌的螺旋CT评价
二、1996 AJCC-UICC 胸部淋巴结分组标准
(一)1996 AJCC-UICC淋巴结分组
• RIPV: 右下肺静脉 (inf.pulmonary V
纵隔与肺门淋巴结的识别与精准CT分区
纵隔与肺门淋巴结的识别与精准CT分区
纵隔与肺门淋巴结的识别与精准CT分区主要内容
一、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识别不容忽视
1、血管断面与淋巴结的鉴别
2、心包上隐窝与淋巴结的鉴别
3、前纵隔囊肿与淋巴结的鉴别
二、CT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分区详解
第一部分:锁骨上淋巴结
第二部分:纵隔淋巴结
第三部分:胸膜反折外淋巴结
三、CT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分区的关注重点
(一)纵隔肿大淋巴结的标准
(二)淋巴结分区与肿瘤N分期
(三)对侧淋巴结肿大的判断
(四)邻近胸膜反折淋巴结的精准分区
来源:熊猫放射
纵隔淋巴结解剖
•
(2)右群 位于上腔静脉周围,也称静脉前淋巴结,有 2~5个,可多达10个。收纳气管、心包和心脏 右半的淋巴管,汇入右支气管纵隔干。
(二)临床分区
纵隔淋巴结的分区对于临床肿瘤诊治,特别在放 射诊断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临床常用的二种分法如下: 1. 美国胸科协会(ATS)分区法 12区 (1)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区) 位于气管中线右侧、 主动脉弓上缘平面至肺尖平面之间。 (2)左上气管旁淋巴结(2L区) 位于气管中线左侧、 主动脉弓上缘平面至肺尖平面之间。 (3)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区) 位于气管中线右侧, 上自主动脉弓上缘平面,下至奇静脉弓的远端。
(二) 心包上隐窝:主动脉后隐窝在50%病例中表现为
弧线状、新月状或三角形水样密度结构。15%病例,该 结构较大而类似增大的淋巴结,主动脉前隐窝也可类似 主动脉旁淋巴结增大。
(三) 左、右心耳
左心耳的顶部位于主动脉的后外侧及左肺静脉的前方, 类似增大的淋巴结;当右心耳显著时,可类似增大的前 纵隔淋巴结或胸腺肿瘤。
管支气管上、下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 位于左、右主支气管分杈出的下方,又称气管杈淋 巴结,有2~5个,可多至10个,常连结成块,收纳 左、右肺下叶、右肺中叶和左、右肺上叶下部的淋 巴管,并接受食管和心脏左半的部分淋巴管,输出 管注入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该淋巴结群是左、右 肺淋巴交通的桥,两侧肺癌均可侵犯此结。 ④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 位于气管下段两侧与左、右主支气管之间,两侧各 有3~6个淋巴结,收纳两肺的淋巴管,并接受左、 右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注入两侧的气管旁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临床意义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临床意义
纵隔淋巴结分区是指纵隔内淋巴结按其位置布局进行分区划分。淋巴结是淋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筛选和过滤作用,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淋巴结分区的划分有助于指导临床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及放射治疗的设计,并对淋巴结转移的疾病进行归类和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的纵隔淋巴结分区是根据「纵隔解剖五分区分法」划分的,即1/2/3/4/5区。具体如下:
1.1区:上纵隔或纵隔顶部淋巴结区
1区位于胸骨上缘至锁骨上缘之间,包括纵隔侧胸动脉和喉返神经之间的淋巴结。1区淋巴结包括纵隔间储的上纵隔淋巴结,属于纵隔最高、最前和最靠近颈部的限类淋巴结。
临床意义:1区淋巴结的异常可提示胸部肿瘤的转移,并且1区淋巴结环围绕大血管和喉返神经,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伤这些结构。
2.2区:上纵隔、外侧胸廓模型和桥模型淋巴结区
2区位于3区腹内侧,2区淋巴结包括纵隔胸导管的上端淋巴结、肺门的外侧端开口淋巴结、内乳结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
临床意义:2区淋巴结的淋巴道与肿瘤的转移有关,亦可接受4区、5区的淋巴流。2区淋巴结是纵隔肿瘤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部分。
3.3区:下纵隔淋巴结(腹侧三角)区
3区是下纵隔或腹侧三角的淋巴结区,包括位于胸椎左侧和右侧,大静脉后方,食管旁边及膈胸膜内。3区淋巴结沿食管旁边的大血管躯干排列,在切除食管肿瘤时需要注意保护。
临床意义:3区淋巴结的异常常见于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是肺癌的常见淋巴结转移区域。
4.4区:下纵隔、膈上下两个腹侧三角淋巴结区
4区是纵隔的前下方或膈上腹侧三角的淋巴结区,包括在肺袖中的、胸骨体后方附近、大血管之后的、以及胸腔膜下腹侧三角。4区淋巴结直接与肺癌的转移关系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JCC分类法
• 下纵隔区包括: – 7、隆突下组 – 8、食管旁组 – 9、肺韧带组(包括双侧肺静脉) – 10、肺门组 – 11、叶间组 – 12、肺叶组 – 13、肺段组
(二)、ATS分类法
• 1983年,ATS在AJCC分类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 提出新的胸内淋巴结分类法,即ATS标准。
ATS法与AJCC法的主要不同点
• 第7组 • 隆突下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气 管隆突下方, 但和肺内的下 叶支气管和动 脉不相连。
• 第8组 • 食管旁淋巴结 • 隆突水平以下, 淋巴结位于食 道两侧,邻近 食道壁,不包 括隆突下淋巴 结。
• 第9组 • 肺韧带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 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下纵隔淋巴 结(第7-9组)和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属N2淋巴结 • 第10-14组属N1淋巴结 • 以纵隔胸膜反折点作为N1淋巴结、N2淋巴结的分界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二)、1996标准淋巴结分组示意图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CT在判断淋巴结所在位置及大小上有重要作用,在CT图象 上可根据假定的6条解剖上的水平线,方便地把所见到的 淋巴结归入胸部淋巴结图中的14个区中。 1, 左头臂静脉上缘; 2, 主动脉弓上缘; 3, 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 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5, 气管隆突角; 6, 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二、1996 AJCC-UICC 胸部淋巴结分组标准
(一)1996 AJCC-UICC淋巴结分组
• 上纵隔淋巴结 – 1 最上纵隔 – 2上气管旁 –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 4 下气管旁(包括奇静 脉淋巴结) • 主动脉淋巴结 – 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 窗) –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 或膈神经旁) • 下纵隔淋巴结 – 7 隆突下 –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 – 9 肺韧带 • N1淋巴结 – 10 肺门 – 11 叶间 – 12 叶 – 13 段 – 14 亚段
• 第2组 • 上气管旁组淋 巴结 • 淋巴结位于主 动脉弓(线2) 上缘水平线以 上,前述线1 以下,即线1 和线2之间。
• 第3组 • 血管前(3A)气 管后(3P)组
• 位于中线的淋巴 结应属于同侧的 淋巴结
• 第 4组 • 下气管旁组淋巴结 • 右侧:位于线2与线 3(右上叶支气管上 缘和右主支气管相 交处水平线之间, 气管中线的右侧 • 左侧:位于线2与线 4(左上叶支气管上 缘和左主支气管相 交水平线),气管 中线之左侧
• RIPV: 右下肺静脉 (inf.pulmonary V
图中英文缩写
• • • • • • • • • RMB: RMB-BI: RPA: RSIV: RSPV: SPR: SVC: T: TG: 右主支气管 中间段支气管 右肺动脉 右上肋间静脉 右上肺静脉 心包上隐窝 上腔静脉 气管 甲状腺
图中英文缩写
• • • • • • • • • LMB: 左主支气管(L./main bronchus) LPA: 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 LSA: 左锁骨下动脉(L. subclavian A) LSPV: 左上肺静脉(L.superior Pul. V. PA: 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 PM: 肺内转移瘤(pul. Metastasis) RBV: 右头臂静(R.BrachiocephalicV RCCA:右颈总动脉(commond carotid) RIJV: 右颈内静脉(internal carotidV)
• 1978年,Naruke按照胸部淋巴引流将淋巴结分为13组, 并绘制了淋巴结群位置图。1979年的AJCC采纳了该分 类法,并进一步将其分为上纵隔区和下纵隔区。
AJCC分类法
• 上纵隔区包括: – 1、最上纵隔组 – 2、上气管旁组 – 3、血管前气管后组 – 4、下气管旁组 – 5、主动脉窗组 – 6、主动脉旁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膈神经)
• 第10组 • 肺门淋巴结
• 指叶近端部淋巴 结,位于纵隔胸 膜反摺外,右侧 还包括邻近中间 段支气管的淋巴 结。 X 线上,肺 门和叶间淋巴结 增大均可使肺门 阴影增大。
• 第11组 • 叶间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 叶支气管之 间。
• • • • • • • • •
第12组
叶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第13组 段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第14组 亚段淋巴结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淋巴瘤:两侧内
乳淋巴结肿大
胸部淋巴结分布图
上述14区中的1至4区为上纵隔淋巴结,5、 6区为主动脉淋巴结,7至9区为下纵隔 淋巴结,它们均位于纵隔内,属于N2 淋巴结, 当有对侧或锁骨上淋巴结时为N3淋巴结。 10至14区淋巴结都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 属于N1淋巴结,
胸部淋巴结分布图
• 10 区为肺门淋巴结, 11 至 14 区为肺内淋 巴结,当胸片上见到肺门增大时可能为 10和11区淋巴结共同增大结果。 • 除 1 、 7 、 8 、 9 区外,其它各区都要分为 右(R)和左(L)侧,位于中线上的不 分侧别的淋巴结(如3区)则认为是与原 发肿瘤同侧的淋巴结。
AJCC-UICC分类标准。1997年,获得国际TNM分期
委员会正式确认,成为国际权威标准。
• 1996年新标准由于使
用了CT上较明显的解
剖结构作为分界标记, 因而在横断面的CT图 像上淋巴结的定位更 为容易和准确。
• 本文的目的:
• 使放射科医师熟悉肺癌区域淋巴结分类 新标准
• 重点:
• 如何将新标准应用于肺癌的螺旋CT评价
• 第 5组 • 主动脉弓下淋 巴结(主肺动 脉窗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动 脉韧带、主动 脉和左肺动脉 的外侧,左肺 动脉第一分支 的近侧,并位 于胸膜反折点 以内。
• 第 6组
• 主动脉弓旁淋巴 结(升主动脉、 膈神经)
• 淋巴结位于线 1 以 下,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及无名 动脉的前方或外 侧。
(三)、1996 AJCC-UICC分组标准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 • • • 第1线以上为1区, 第1、2线之间气管旁为2区, 血管前、气管后为3区; 第2、3线间之中线右侧为4R区;第2、 4线间之中线左侧为4L区; • 第 5 线以下至中叶开口处之隆突下为 7 区; • 第6线以下为8区。
• 1、取消最上纵隔组和肺门组,前者并入气管旁组,后 者改名为气管支气管组和支气管周围组
• 2、增加锁骨上组
• 3、明确第4组和第10组的界限
• 4、取消了肺韧带组,将其纳入食管旁组
• 5、将12、13组取消,与11组总称为肺内淋巴结组
(三)、1996 AJCC-UICC标准的诞生
• 长期以来,AJCC和ATS标准同时使用,在影像学及临 床诊断中有时不免会产生混乱。 • 1996年,AJCC参照ATS标准,对原来的AJCC标准进 行修改,提出胸内淋巴结的14组新分类法,该标准同 年在国际抗癌联盟(UICC)大会通过,此即1996
• 临床应用中需注意: 1 3A和6区分界? 2 3P和7区分界? 3 4R和10R区分界? 4 10L和5区分界? 5 9和8区分界? 6 8区的下界? 7 位于气管正中线的淋巴界分区? 8 胸内淋巴结肿大的标准?
肺癌分期
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
(根据1996 AJCC-UICC区域淋巴结分类标准)
刘甫庚
卫生部北京医院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一、背景材料
• 在过去的10年里,肺癌分期的区域淋 巴结分组标准一直是两套系统共用: – AJCC(美国癌症协会)标准 – ATS(美国胸科学会)标准
(一)、AJCC分类法
三、1996 AJCC-UICC胸内 淋巴结分组标准的CT实例
病例资料
• 女性,75岁。 • 直肠癌全身 广泛转移 • 左图为CT扫 描图像层面 示意图
图中英文缩写
• • • • • • • • • • Ao: 主动脉(aorta) APB: 尖后段支气管(apical post. Bron.) AV: 奇静脉(azygos vein) BA: 头臂动脉(brachiocephalic artery) Es: 食管(esophagus) LA: 左心房(left atrium) LAr: 动脉韧带(lig. arteriosum) LBV: 左头臂静脉(L.brachiocephalic A) LCCA:左颈总动脉(L common carotidA) LIPV: 左下肺静脉(L.inf.pulmonary V)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 第2线下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 无名动脉前、外侧者为6区; • 在主肺动脉窗内靠外侧者属5区、 靠内侧者属4L区; • 其余各区根据各别的解剖也很容易 辨别。
• 第 1组 • 最上纵隔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左头臂静脉 上缘水平线上方(左图 线 1 ) ,即位于左无名 静脉向上、向左行走跨 越气管前方的中线处该 静脉上缘水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