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次产业与我国劳动力就业

合集下载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 政策引导和扶持,提高服 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 其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第三产业规模较小,基础薄弱。
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开始快速发展。
转型升级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也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质增效。
YOUR LOGO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 就业情况分析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第三产业的 发展历程
第三产业对 就业的影响
第三产业的 就业情况分 析
第三产业的 发展趋势与 就业前景
促进第三产 业发展的政 策建议
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就业的岗位数量将继续增加,同时将呈 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第三产业就业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女性在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比例逐渐上升,显示出更多的平等就业机会。
年龄分布:第三产业就业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第三产业中就业。
行业分布:第三产业中的不同行业对就业者的性别和年龄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偏好。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占比持续上升 信息技术、金融业等新兴产业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传统制造业就业比重下降,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劳动力转移趋势明显
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
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 量的就业机会
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超 过第一、第二产业

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分析

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作业(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分析)姓名:博峰学号:20081251111班级:经济学08指导老师:郭小年老师三大产业劳动力人数比例分析年份经济活动就业人员构成 (合计=100) 人口(万人)(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2 21106 20729 17317 1531 1881 83.5 7.4 9.1 1957 23971 23771 19309 2142 2320 81.2 9.0 9.8 1962 25910 21276 2059 2575 82.1 8.0 9.9 1965 28670 23396 2408 2866 81.6 8.4 10.0 1970 34432 27811 3518 3103 80.8 10.2 9.0 1975 38168 29456 5152 3560 77.2 13.5 9.3 1978 40682 40152 28318 6945 4890 70.5 17.3 12.2 1979 41592 41024 28634 7214 5177 69.8 17.6 12.6 1980 42903 42361 29122 7707 5532 68.7 18.2 13.1 1981 44165 43725 29777 8003 5945 68.1 18.3 13.6 1982 45674 45295 30859 8346 6090 68.1 18.4 13.5 1983 46707 46436 31151 8679 6606 67.1 18.7 14.2 1984 48433 48197 30868 9590 7739 64.0 19.9 16.1 1985 50112 49873 31130 10384 8359 62.4 20.8 16.8 1986 51546 51282 31254 11216 8811 60.9 21.9 17.2 1987 53060 52783 31663 11726 9395 60.0 22.2 17.8 1988 54630 54334 32249 12152 9933 59.3 22.4 18.3 1989 55707 55329 33225 11976 10129 60.1 21.6 18.3 1990 65323 64749 38914 13856 11979 60.1 21.4 18.5 1991 66091 65491 39098 14015 12378 59.7 21.4 18.9 1992 66782 66152 38699 14355 13098 58.5 21.7 19.8 1993 67468 66808 37680 14965 14163 56.4 22.4 21.2 1994 68135 67455 36628 15312 15515 54.3 22.7 23.0 1995 68855 68065 35530 15655 16880 52.2 23.0 24.8 1996 69765 68950 34820 16203 17927 50.5 23.5 26.0 1997 70800 69820 34840 16547 18432 49.9 23.7 26.4 1998 72087 70637 35177 16600 18860 49.8 23.5 26.7 1999 72791 71394 35768 16421 19205 50.1 23.0 26.92000 73992 72085 36043 16219 19823 50.0 22.5 27.5 2001 74432 73025 36513 16284 20228 50.0 22.3 27.7 2002 75360 73740 36870 15780 21090 50.0 21.428.6 2003 76075 74432 36546 16077 21809 49.1 21.6 29.3 2004 76823 75200 35269 16920 23011 46.9 22.5 30.6 2005 77877 75825 33970 18084 23771 44.8 23.8 31.4 2006 78244 76400 32561 19225 24614 42.6 25.2 32.2 2007 78645 76990 31444 20629 24917 40.8 26.8 32.4 2008 79243 77480 30654 21109 25717 39.6 27.2 33.2 20097981277995 29708216842660338.127.834.1三大产业中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从以上的数据及图表可以看出:○1我国的就业人员从1952年到1989年有较快的增长,而1989年到1990年有一个急速的增长(这可能与89年那些政策有关,如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而后又趋于较快的增长。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评析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评析

33经济研究【作者简介】陈明艺(1971—),女,副教授,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评析陈明艺 胡美龄(上海理工大学)【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一、二、三”的传统模式调整成“三、一、二”的发展型模式,最终优化成更合理的“三、二、一”的现代化模式,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其变动过程也暴露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完全释放,第二产业就业增长乏力的问题。

【关键词】 就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考察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国家的繁荣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自动化程度偏低,一直以来农村留存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随着经济改革深入、高新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升级推进,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变动趋势,探寻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特点,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一)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渐成为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工资差的存在使劳动力趋向于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或产业,我国的就业结构因而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图1显示了1978~2016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动情况,图2显示了同期就业比重的变动情况。

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91):传统的“一、二、三”模式1978年后,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呈现上升态势。

虽然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且总数远超第二、三产业,但其所占比重却在持续降低。

1991年前改革力度较大,城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加之我国逐渐将发展重心向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降幅高达10.8%。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三次产业之间的占比和比重也在发生变化。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自然资源直接开采和利用的产业,它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据较小的比重。

但是,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粮食、棉花、石油、煤炭等重要原材料。

在过去,第一产业在我国的占比较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的地位和比重在逐步下降。

第二产业是指制造业、建筑业等通过加工、制造、建设等方式生产有形产品的产业。

在我国的过去几十年里,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内市场提供各种消费品和工业品,同时也是我国的出口主力军。

建筑业也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我国的第二产业正在经历着调整和转变,其占比也在逐渐下降。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提供服务的行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第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加。

服务业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就业的重要领域。

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总体来说,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和转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占比在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增加。

这种变化是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当前,我国政府也在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进步,传统制造业所占比重开始下降,而服务业所占比重则逐渐上升。

2019年,中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了54.5%。

第三产业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使得中国经济向着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就业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制造业,服务业对人力要求更高,更注重集中人类智慧创造人类文明的产业,它所创造的每一个岗位都能吸纳更多的人才。

第三产业发展还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机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将进一步促进和优化产业结构。

更加侧重于服务的产业将会逐步扩大,这将带来更多的效益,同时,也将使得中国经济更加稳健。

四、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三产业发展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是非常复杂性高的行业,其中包括高端金融服务、高技术信息服务、高端医疗服务等。

随着第三产业不断壮大,能够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以创新、研发、设计等创造附加值,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城乡一体化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一些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拓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文化等服务业,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同时,以互联网、数字化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也在城乡一体化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总体而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通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第三产业将繁荣兴盛。

同时,中国政府也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服务,推动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分析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分析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不仅需要发展一、二产业,还需要注重发展三产业。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性非常重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只依靠二产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动需求。

此时,尤其需要注重三产业的发展,为二产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三产业不仅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且可以成为二产业的重要市场和生产基地。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这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服务业是以非物质形式的服务为基础的,这意味着生产效率并不依赖于物质投资,而主要依赖于人力投入和管理水平的改进。

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将在未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但是这项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因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差异巨大,城市化进程存在较大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成的公共服务资源的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支持中国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提高经济竞争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可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二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中国的产业体系更为完善,服务更加多样化。

服务业涉及广泛,可以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向更广泛的市场提供独特的服务,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也能够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五、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一、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
首先来看汇总得出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表
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三个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得到以下的表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做出三次产业变化的柱形图,如图所示
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从图形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大致比较平稳,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则在逐渐增加,甚至出现了追平第二产业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在迅速地发展。

我们再看三次产业近十年来的产值变化情况,对三次产业的产值进行纵向比较,如下图所示纵轴是三次产业的产值,以亿元为单位,横轴为年份。

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到三次产业部门都在不断发展。

产值逐年增加,但是第一产业总体增长较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则较为迅速,且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飞速进步,而第一产业部门的发展速度的较慢,由于第一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其增长率要慢于GDP增速,第一产业在逐渐萎缩。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就业结构表
根据以上数据做出多元环形图,如下所示
由内而外分别是2001年-2012年的数据
由此图可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增多,且第二产业人员的增加要快于第三产业,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在不断上升,且增加速度相似在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也在不断增长,预期在我国第二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或将超过第一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三次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个比例关系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农业向工业转变的趋势1.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生产规模逐渐减小。

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工人,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

2. 增加农业生产效率的需要: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高的空间。

然而,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使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农业生产必须提高效率,增加产量。

3. 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导致了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流动。

4. 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向工业转变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非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有更多选择,不再仅仅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农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业向服务业转变的趋势1. 国际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工业部门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而服务业相对于工业来说,更具竞争力,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创新性,因此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消费升级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服务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工业生产的商品往往只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而服务业能够提供更多高端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升级需求。

3. 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此外,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浅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下的就业问题

浅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下的就业问题

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8期经济与管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会对劳动力调整,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如何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消除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统筹兼顾就业问题,缓解就业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特征及未来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体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总的来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三次产业间结构变化明显,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发展状况总体上遵循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7%,下降了16.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47.9%和23.9%,提高到了2007年的49.2%和39.1%,分别提高了1.3和9.2个百分点。

产业格局从原来的“二一三”类型转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类型(见表1)。

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进一步变化。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会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将维持现有水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将大幅上升,服务业将有较大发展。

产业格局也会转变为“三二一”类型。

2.第二产业内部,从轻工业阶段向重化工业阶段演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摈弃了之前照搬苏联的重积累、轻消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了消费导向型的战略。

随着居民对服装、食品等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带动了纺织、食品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部门的发展,第二产业呈现轻型化特征。

我国省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劳均资本存量关系分析

我国省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劳均资本存量关系分析

我国省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劳均资本存量关系分析余子鹏;严飞【摘要】Dur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the change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the rise in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labor force are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data collected during 1992-2009,this paper has calculated employment proportion distributing among the industries and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labor force,and found that the employment proportion in first industry drops fast,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labor force increase rapidly,between them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causal relationships.However,there exists big difference in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labor force among regions.It has put forward with suggestions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adopt equilibrium investment strategies to avoid capital concentrate excessively;developed area should optimize allocation of resource more and improve the output efficiency of capital,while west-central area must enhanc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 industries to local conditions so that promote labor force in first industry shift nearby.%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和劳均资本存量上升是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根本要求。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统计年鉴中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数据。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就业人员数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然而,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则持续上升。

这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中国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就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服务业的业态也将更加多元化,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将逐步崛起。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逐步加快,从而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结论中国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按照三次产业划分,对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现状和特点。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引言:三次产业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并对其可能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第一部分:三次产业比重的历史演变1.1 农业时代的三次产业比重在农业时代,农业是经济的支柱,占据了绝对比重。

此时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处于萌芽状态,比重很小。

1.2 工业时代的三次产业比重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开始兴盛,农业逐渐出现相对下降趋势。

工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经济的主力军。

服务业的比重也开始有所增加,但仍然相对较低。

1.3 信息时代的三次产业比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工业的比重开始下降,农业的比重则进一步减小。

三次产业比重逐渐趋于平衡。

第二部分: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2.1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导致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同时,工业和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也带动了它们的比重增加。

2.2 城市化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

城市的经济更加多元化,服务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工业也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区,工业的兴旺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业的比重逐渐减小。

2.3 劳动力结构和需求变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服务需求的增加已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变化,工业产业所需的劳动力也减少,导致工业的比重下降。

第三部分: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的影响3.1 经济结构优化随着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服务业的比重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城市收入。

工业部门的转型,使其更加注重创新和高技术领域的发展。

农业虽然比重下降,但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第三产业发展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拉动力这是基于以下原因:(1)随着物质产业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不断发育,客观上要求包括流通、服务在内的各项第三产业得到配套发展。

目前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薄弱,特别是农副产品在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矛盾很突出,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项第三产业,如物资采购、技术研究、仓储运输,乃至教育和其他社会服务还很不配套,很不适应现代大工业的需要。

(2)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一般占总就业人数的60%左右,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份额严重滞后,199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仅19%,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从农业中将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无论是城市工业还是农村工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都十分有限,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工业的部分行业暂时还会受到冲击,这将迫使工业要按照市场的要求作相应调整。

而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却显示了巨大的潜力。

二、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广开就业门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其主要依据是:1.从第三产业的特点上看第三产业有如下特点:一是第三产业部门资本装备水平和工资水平低,与发展第二产业相比,同等数额的投资可以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在我国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无疑是一条投资省、见效快、收益大,符合国情国力的路子。

二是第三产业有些部门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适合我同农业劳动力素质现状特点。

三是第三产业就业的稳定性强,受冲击和影响小。

四是门类多、劳动密集、容量大,可以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由于技术进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现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劳动力已经高度饱和,相对过剩。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规律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规律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规律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那些事儿。

你看啊,这就好比咱过日子。

一开始呢,大家都主要在农业里忙活,就像咱小时候啥也不懂,就知道在田地里撒欢。

那时候农业可是大头啊,大家都指望着从地里刨出生活来。

可慢慢地,社会发展啦,一些人就开始不满足于光和土地打交道了。

就像咱长大了,想去外面的世界闯荡闯荡。

于是乎,工业就起来啦!好多人跑去工厂里干活,制造各种各样的东西,这可不就热闹起来了嘛。

再后来呀,第三产业也越来越重要咯。

什么服务业啊、文化产业啊等等,就好像咱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不光要吃饱穿暖,还得有各种娱乐活动,各种享受呢。

你想想,以前咱买个东西可能就去村里的小卖部,现在呢,大商场、网购,多方便呀!这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体现呀。

这不就跟劳动力转移一个道理嘛。

你说这劳动力转移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第三产业,就像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不断地在进步,在变化。

咱再想想,以前农村里的那些年轻人,不都一个个往城里跑,去工厂打工或者干服务业嘛。

这就是现实中的劳动力转移呀!他们为啥要跑呀?还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多的机会嘛。

而且呀,这三次产业间的转移可不是随便转转的。

它是跟着社会需求走的呀。

就好比说,要是大家都不买东西了,那服务业不就受影响了嘛,劳动力可能就得往其他地方流咯。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以后会咋发展呢?我觉得呀,第三产业肯定会越来越重要,毕竟大家都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了嘛。

但农业和工业也不能丢呀,没了它们,我们吃啥穿啥用啥呢?所以说呀,这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就像是一场大冒险,充满了变化和机遇。

咱可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别被落下咯。

不管是在哪个产业里,只要咱努力干,都能有出息,都能过上好日子,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总之呢,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咱得好好把握,让自己在这个大潮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国的第三产业的需求的劳动力

我国的第三产业的需求的劳动力

我国的第三产业的需求的劳动力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是指在总产出中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部门。

它包括旅游、金融、教育、健康、科技等各个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首先,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外国游客和国内游客的重要力量。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各地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导游、服务员、酒店服务人员等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国内外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也为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

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需要大量的经济学家、金融分析师、风险管理师等专业人才。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教育领域也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教育资源,教师、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各类教育工作者的需求量巨大。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教育产业是国家的未来之基,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此外,科技行业也是第三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计算机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科研人员等各类科技劳动力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也为国家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总的来说,我国第三产业的需求对劳动力提供了广泛而多样的就业机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各个产业的繁荣,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

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应了解不同产业的就业前景和需求趋势,科学规划个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第七章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第七章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第七章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产业分布的结构,包括第一产业(农业、渔业、林业、牧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等)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是第一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粮食供应,还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就业和收入。

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但农业的现代化和发展仍然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

其次,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工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但是,工业发展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因此要加强环保工作,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服务业可以提供各种消费和生产的服务,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物流等。

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创新和创业,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

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来说,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非常重要。

首先,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其次,要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制造,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要加强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业的创新和升级。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来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

例如,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引导农民向农业产业化转变;通过加大对工业的支持和投资,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制造;通过减少对第二产业的扶持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效率。

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首先,对三次产业进行概念解释,并介绍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其次,分析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包括第一产业的减少、第二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最后,探讨三次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

第一部分:概念和重要性一、三次产业的定义三次产业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也分别称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等原材料生产和采集的经济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第三产业是指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教育文化业等非实体经济部门。

二、三次产业的重要性三次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产业提供了食品和原材料等基本资源,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生产要素;第二产业通过加工制造和建设,生产出各种商品和基础设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第三产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促进了社会的运转和经济的发展。

三次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同作用明显,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变化趋势分析一、第一产业的减少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一方面,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改造和现代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加快,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这些因素导致了第一产业的减少趋势。

二、第二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需求的变化,第二产业出现了转型和升级。

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推动了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和技术壁垒的挑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

这些变化使得第二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的推动下,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服务业的多元化和专业化结构不断优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方便;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服务业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次产业是什么意思

三次产业是什么意思

三次产业是什么意思“三次产业”指的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这三种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都有一定的比重,并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产业是一种自给性质的产业,它能满足人们衣、食、住等最低层次的需要;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一种服务业,如科技开发、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则是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包括运输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等。

现在的农业已不仅仅是为了提供人们的温饱而生产,它正向着多品种、高效益方向发展。

例如,烟台苹果大约有30多个品种,大小不同、色泽各异。

今年,烟台市苹果的总产量达1.3亿公斤,是1997年的2倍多,且每斤的价格也翻了番。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命脉,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人们还可以利用土地创造更多的价值,改善生活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所以说,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次产业”中以工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

近几十年来,在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仍然使工业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同时,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我国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的限制,加上长期的封闭型经济,虽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

所以,应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

工业内部结构失衡问题非常严重,亟待调整。

要增加劳动密集型工业,淘汰一批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努力做好第三产业的规划与管理,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

从整个世界范围看,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们对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投入不足,产出也就无法弥补消耗,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反哺趋势明显。

这种状况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重视,他们在谋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时,普遍将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重中之重。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一、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重 首先来看汇总得出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表国 民国内生产人均国内总收入总 值生产总值工 业建筑业(元)2001108068.2109655.215781.349512.343580.65931.744361.686222002119095.7120332.716537.053896.847431.36465.549898.993982003134977.0135822.817381.762436.354945.57490.856004.7105422004159453.6159878.321412.773904.365210.08694.364561.3123362005183617.4184937.422420.087598.177230.810367.374919.3141852006215904.4216314.424040.0103719.591310.912408.688554.9165002007266422.0265810.328627.0125831.4110534.915296.5111351.9201692008316030.3314045.433702.0149003.4130260.218743.2131340.0237082009340320.0340902.835226.0157638.8135239.922398.8148038.0256082010399759.5401512.840533.6187383.2160722.226661.0173596.0300152011468562.4473104.047486.2220412.8188470.231942.7205205.0351982012516282.1518942.152373.6235162.0199670.735491.3231406.538420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三个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得到以下的表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做出三次产业变化的柱形图,如图所示三次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从图形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重大致比较平稳,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重则在逐渐增加,甚至出现了追平第二产业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在迅速地发展。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最新】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最新】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三次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仍然存在,并且不容乐观。

关键字:产值、劳动力、偏离度、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三次产业的划分根据产业结构演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先提出三次产业的分类,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

一般说来,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的理论,已普遍用于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

但是,不同国家和不同学者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看法并不完全一致。

国统字【2003】14号,《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表1从表1可见:①我国1993~199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基本不变,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46.6%逐年上升到1996年的47.5%,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33.7%逐年下降到1996年的32.8%。

②我国1996~200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3.7%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3.7%,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47.5%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44.8%,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2.8%逐年上升到2002年的4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y Research学论理★★★★收稿日期:2011-01-30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作者简介:褚良子(1986-),女,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邢玉升(196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经济学博士,从事应用经济学研究。

浅析三次产业与我国劳动力就业褚良子,邢玉升(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了低迷,但劳动力就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虽然以往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不呈绝对的正比关系,但是二者关系密切。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而扩大就业也将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近年来我国发展方式转向了依靠资本密集型产业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见不能仅靠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再有,由于欧美日韩等国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大量的外向型企业出口下滑,就业压力加大;另外,当前我国已步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时期,结构性失业矛盾不可避免。

因此,如何有效扩展劳动力就业途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压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致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优化了闲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而长期的“内在靠投资,外在靠出口”的经济增长格局,使简单制造业、加工贸易业及初级服务业成为吸纳初级劳动力的重要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但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随之而来的却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据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共遭受超过100项的贸易壁垒,占世界各国(地区)同期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1/3;仅2009年涉及我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案就超过百起,涉案金额巨大。

受此影响,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业劳动力的需求骤降,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引发了农民工的“返乡潮”。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来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都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中的简单加工类企业与第三产业中的初级服务业。

也就是说,受经济危机冲击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从侧面反映了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升。

此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将由“投资和出口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的模式转变,内部调整造成的就业门槛提高也将导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农民工返城、返岗困难增加。

此外,由于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加。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630万,比2009年增加20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预计2015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91万,就业压力日趋增加。

当前就业形势的转变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诟病将进一步增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分析评估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指标很多,为使数据反映出就业的精确变化,首先运用岗位空缺和求职者比例这一指标来评估。

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是指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也称求人倍率,表明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

这一指标对每个季度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较为细致的反应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表1劳动力市场岗位空缺和求职者比例(%)得出摘要: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如何妥善安排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有效解决初级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简要回顾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从三次产业视角探索了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关键词: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劳动力供求中图分类号:F 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9-0030-02比例0.980.980.980.980.980.98比例0.970.850.860.880.94-时间2008年第三季度2008年第四季度2009年第一季度2009年第二季度2009年第三季度2009年第四季度时间2007年第一季度2007年第二季度2007年第三季度2007年第四季度2008年第一季度2008年第二季度302008年2009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产业2.0 2.3 2.83.4 2.4 2.1 2.2第二产业39.438.238.034.738.437.939.6第三产业58.659.559.261.959.260.058.2从表1的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可以看出2007年和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但从2008年末开始,求人倍率小于1,职位供不应求。

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就业市场发生显著变化,供过于求,有所增加。

但表1的就业市场变化结论却无法准确判断我国的就业结构,我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就业问题必须从细节着手,确定造成就业市场的变化原因、劳动力需求结构及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领域。

表2是从三次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各产业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我国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强劲。

未来的促就业政策应重视这两次产业的作用,特别是要利用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局势的扭转。

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占总需求的比重(%)数据来源:中国就业网,根据各季度就业工作相关数据整理得出三、三次产业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虽然依然严峻,但是在政府的调节下得到一定改善。

但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需要制定长期政策措施,确保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下面将根据三次产业的划分,探索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途径。

(一)第一产业与劳动力就业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在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耕地资源反向增长以及追求农业规模经济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如何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成为我国政府解决就业工作的重心之一。

针对第一产业就业压力增大,而吸收能力萎缩的局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

首先,当前城镇就业压力使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艰难,适当减少对城镇就业的依赖,发挥农村本地吸纳就业能力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农村地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以扩大就业容量;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农民就地择业。

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的完善,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以往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信息不完善,因此,应通过传递就业信息,设立指导部门,提供就业服务等手段,减少盲目流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流动。

(二)第二产业与劳动力就业第二产业主要有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但自2010年得到一定缓解,2010年第三季度与上一季度相同的100个城市中,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增加了近十万人,这表明第二产业已逐渐走出危机的阴影。

在未来促进就业的过程中要利用制造业的复苏来带动对劳动力的吸收;同时进一步加快制造业的升级转型,通过产业调整,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稳定其就业能力。

另外,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房地产行业将是经济发展的热点,继续重视此行业的稳定发展也可缓解就业压力。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这些新兴的第二产业部门一方面可以带动我国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第三产业与劳动力就业我国第三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劳动力就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从上文表2就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巨大市场。

据中国劳动保障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出现了5.6%的增幅,比上年同期需求增加20万人,这表明“家庭服务业”具有强劲的需求增长势头。

此外,第三产业中的高新产业对人才具有较大需求,例如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数分别为1.85、1.84和1.75。

但由于我国目前劳动力结构的失衡,符合条件的劳动力有限,需要政府通过就业培训指导等手段,减少此类供求失衡,提高就业水平。

现代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主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可以围绕这一行业,增加新的就业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考验,而当前解决就业的重点是初级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及高校毕业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应提高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农业,为此要培育具有现代新思维、有知识、有技术、懂管理的政府公共服务。

第二产业要淘汰过剩产业并培育新技术产业,这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就业的难度,但也是促进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契机。

与此同时,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产业,通过政府扶持、强化职业培训等,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第三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低碳产业,这些产业都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综上,劳动力的就业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大环境下,要将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在选择促进就业政策的时不能仅仅注重政策的短期效果,更应注重长期效应,实现充分就业才是未来经济政策的主线。

参考文献:[1]张东生.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9,(4).[2]赵海均.“十二五”规划应突出“平衡”理念[N].中国经济时报,2010-05-07.[3]王瓯翔.当前经济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问题[J].决策咨询通讯,2009,(1).(责任编辑/石银)J i n g J i Y a n J i u☆经济研究☆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